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fcb4ba9f01dc281e43af00e.png)
(2)影响该海岸形成(xíngchéng)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流水
(3)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第十七页,共30页。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根据题干及 卫星影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属于淤泥质海岸。第(2)题, 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流水携带(xiédài)的泥沙物质沉积形成。第(3)题, 由题图可知,该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 口;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 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海 滨浴场的建设要符合一定要求: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 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 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河流入 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 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答案试做】(1)A、B分别位于洋中脊和海沟附近,为板块 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 (2)④、③、②、①。 (3)B处地层年龄最大,根据海底扩张说可知此处为洋壳消失 的地方,为海沟;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此处为大陆(dàlù)板 块和大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而 向大陆(dàlù)板块下俯冲,并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 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 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洋权益第二节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与海洋权益课件中图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洋权益第二节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与海洋权益课件中图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0109cd6daef5ef7bb0d3c2c.png)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报道,菲律宾参议院三度通过法案,将中国南沙群岛部 分岛礁和黄岩岛划为菲属岛屿,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将上述岛礁划入 菲领海基线范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议院将中国南沙群 岛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为菲属岛屿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对黄岩岛 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材料二 南海诸岛位置示意图。(图甲)
知识点 我国的海洋国情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有哪些? 图示我国海洋国情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 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 许任何人拿来买卖。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现实:①大陆 架是陆地国土的自然延伸部分,其外延按物质来源划分;②《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依其 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 底土。”
4目前,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原则有( )。 ①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 ②尊重历史的原则 ③自然延伸的 原则 ④公平合理原则 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A.仅①② B.仅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仅①②④⑤ 解析:目前我国与多个国家存在海洋争端,海洋权益也受到了一定 的损害,题中各项均是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原则。 答案:C
我国基本的海洋国情是怎样的?
答案:①我国是海洋大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大,海洋资源丰富,但是 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海域面积以及人均海洋资源少。②海 洋环境问题突出:海洋污染范围在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在不断 加剧。③我国的海域也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
图表导读教材图4-2-2 我国近海海洋资源 该图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可以分成几个层面来掌握。首先是陆 上中国的沿海省级行政单位,共14个。其次是海域的名称及界线。 再次是近海的海洋资源,我国的海洋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其中要 特别注意图中主要资源的分布位置。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与海岸带 第二节海水的运动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与海岸带 第二节海水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b1a53e06294dd88d0d26bd0.png)
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海上作战有影响
WANG QIANG
二、潮 汐
1、什么是潮汐
海水在月球、太阳引潮力作用 下发生的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加拿大的芬迪湾
WANG QIANG
什么是月球的引潮力?
月球引力和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产生的 离心力的合力。
WANG QIANG
月球引力和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产生的 离心力的合力就是月球的引潮力。
农历初一和十六日,零时和12时为当日的高潮位出现的时 间,六时和十八时为当日的低潮出现的时间,称为潮时起 算时。之后各日的高低潮时=潮时起算时+农历日期* 0.8小 时。如农历5日的高潮时= 0+5*0.8和12+5*0.8即农历5日 的高潮时为4时和16时;低潮为10时和22时。
WANG QIANG
00
逆
300
600
副极地低压 600 极地高压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世界洋流模式图
WANG QIANG
1、低纬海区
副热带 海 北半球: 顺 时针方向流动 以 区中心 南半球: 逆 时针方向流动 大洋东岸 寒 流 大洋西岸 暖 流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全球有_____个 5
顺
顺 逆 逆 逆
WANG QIANG
寒流使水温降低下冷上热空气不能上升降水wangqiang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wangqiang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和不利wangqiang加那利寒流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沿线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只用了20天了17天的时间为什么呢
2、中高纬海区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PPT课件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aee9b5ccbff121dd36839c.png)
,深度最浅的是
。
(4)B、C 之间的分界线是 海峡,C、D 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
为界。
,北部封 海以南
1234 56
解析:正确读图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根据其轮廓和海陆之间的相对位置,比 较容易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 水温最高,大西洋轮廓略呈“S”状,印度洋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北冰洋面积最 小、水温最低、深度最浅;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大西洋和北 冰洋的分界大致以挪威海以南为界。 答案:(1)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亚洲 非洲 欧洲 大洋洲 印度洋 太平洋 北冰洋 大西洋
世界上著名的海峡
洲
海 峡
示意图
马
亚 洲
六 甲 海
峡
霍
尔
亚木
洲兹
海
峡
●名师精讲●
位置
国家
重要性
马来半岛—苏 门答腊岛之 间;沟通南海 —安达曼海
马来西亚、 太平洋—印度洋航 印度尼西 运的咽喉要道,被称 亚、新加坡 为“海上生命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伊朗—阿拉伯 半岛(阿曼)之 间;沟通波斯 湾—阿拉伯海
伊朗、阿曼
波斯湾通往阿拉伯 海的咽喉,波斯湾沿 岸石油出口的要道, 世界著名的“石油海 峡”
思考讨论 1.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什么地方?
提示: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2.人类开发利用了哪些海洋资源? 提示:主要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空 间利用(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
1.海洋探险时代,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仅局限在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 气象要素、洋流等方面。
也门、 吉布 提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与海岸带第一节海洋与海底地形课件中图版选修2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与海岸带第一节海洋与海底地形课件中图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788d8357cd184254b3535df.png)
(1)关于图中①②④三地附近海域的盐度由大到小排序
是
。
(2)图中①④附近海域温度大小是①
④(填“>”“<”或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图中的四个城市中,其气候特点与下表统计数据相符的是 ( )。
月份 气温(℃) 降水量(毫米) 月份 气温(℃) 降水量(毫米)
1
2
3
4
5
6
22.5 20.1 18.5 16.2 14.6 12.3
答案:(1)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洋中脊(中央海岭) 大洋盆地 海 沟 (2)乙板块密度大,位置低。 (3)A、C、D (4)A (5)大陆岛 处于大陆板块上。①岛屿与大陆之间地壳下降;②处 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大陆板块被抬升形成岛屿。
越老
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学说 依据
内容
动力
地幔
板块
大陆漂移学说与 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个规模巨大的 物
构造
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运动板块,在软流圈上运动
质的
对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 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在图乙中作出MN一线的地形剖面图。
同纬度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偏高,寒 洋流 流经过的海区偏低
海面至水 下 1 000 米
1 000 米 以下
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海水导热率低,
太阳辐射集中 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 在表层 低温状态
对气温的 使海洋上空及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海水的比热容
调节作用 年较差减小
大于陆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全册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4205e1d5bbfd0a795673a2.png)
海底扩张说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1、六大板块的名称: 2、洋壳的消亡过程: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 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3、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
板块俯冲消亡和板块受挤压隆起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岛弧、海岸山脉
海沟
海沟与岛弧是一对“难兄难弟”。海沟存在的地方常 有与之相对应的岛弧相伴而生。
太平洋的东岸没有明显的海沟—岛弧系发育, 只是处在南美洲西岸的秘鲁海沟在南美洲西岸,与南美洲最长 的山脉──安第斯山形成一对孪生兄弟。
世界最长的海沟: 秘鲁——智利海沟
找出分 别是哪 些板块 碰撞形 成?
P21,案例:洋盆的演化与大陆的分离
洋壳在板块生长边界产生,在板块消亡边界处逐渐消亡。 海洋的不同发育阶段: 孕育期—— 东非大裂谷 幼年期—— 红海、亚丁湾 成年期—— 大西洋 衰退期—— 太平洋 消亡
1、A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什么海底地形?
•.图中是 南极洲 和 美洲 板块碰撞, 南极洲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 海沟, 美洲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 安第斯 山脉。
太平洋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沟, •.图中是 太平洋 和 亚欧 板块碰撞, 亚欧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岛弧。
谢谢
海水的运动
课标领航
基础自主梳理
知能层级突破
第二节
教材深化透析
当堂巩固训练
1、洋壳是如何生成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壳
2、洋壳是如何扩张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 壳,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选修二《海洋地理》课件(52张ppt)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选修二《海洋地理》课件(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e4d6a5f121dd36a32d82df.png)
不合理的 海洋 生 产 活 动 生态 和 生 活 方 破坏 式,自然环 境的变化
危害 分布 典例 破坏海岸湿地和 海岸带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多样性 减少; 海洋生物资 源减少, 珍稀物种 海岸带 赤潮 濒临灭绝; 海洋生 态环境不断恶化, 生态灾害频繁发 生等
图示
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 东西方向 偏高, 寒流经过的海区 变化 盐度偏低
原因 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强,寒流经过的海区蒸发 较弱
规律
图示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 特殊分布 海区是红海
原因 ①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小,蒸 发量大于降水量;②几乎没有淡水汇入;③红海比较闭塞, 与大洋海水的交换少
第二轮复习
海洋地理
考点一 不同类型的海岸与开发利用 1.不同类型的海岸 类型 主要组成物质 地貌、 地形特点 形成原因 利用方式 基岩 岬湾相间, 海岸 海浪侵蚀和岩石 坚硬的岩石 港湾、旅游 海岸 线曲折 崩塌作用 河流的堆积作用 砂质 向海洋缓缓倾 砾石和沙子 和海水的冲刷与 海滨浴场 海岸 斜 搬运作用 平原河流携带颗 淤泥质 宽度大、坡度 淤泥 粒较细物质的堆 滩涂养殖 海岸 小、 海岸线平直 积作用
【破题关键】 审题时一要准确定位图示区域,运用等 值线读图技能判读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结合图示区域的 海陆位置准确分析影响温度分布的原因。二要注意 “温度异 常”包括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从两方面分析对沿岸气候的 影响。
第(1)题从图中判读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自东南向 西北递增。图示海域位于南美洲西侧南太平洋,南半球受太 阳辐射自南向北纬度降低, 太阳辐射量增多, 表面水温升高; 且近岸受(秘鲁)寒流影响,同纬度近岸水温较低。 第(2)题解题思路如下: 海水温度异常 增 温 沿岸气温升高 降水增多 降 低 沿岸气温降低降水过 海 洋 污染 的 自 净 能 力 陆 产 中 的 物
选修2 海洋地理.pptx
![选修2 海洋地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05644642f60ddccda38a04b.png)
位置或区位
特点或组成 用途或功能
应注意的问题
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
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广阔的经济腹地、便利的
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
货物和旅客
交通运输;海阔水深、风
港口吞吐量、评价腹
港口
集散并变换
平浪静的港湾;足够的岸 水域和陆域
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
建设
运输方式的
线长度和陆域面积;与依
平和资源开发利用程
场地
托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不断扩张形 落形成
成
洋壳在地幔物 质对流上升的 顶托作用下形 成
板块构造说
海底扩张说
10
板块二
@《创新设计》
2.海岸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1)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的区别
海岸类型
组成
特点
利用
基岩海岸
岩石
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 建设港口、旅游开发
岸线曲折,多海蚀地貌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多沙堤、沙坝、沙丘,海 砾石、沙子
图示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8
岛弧
海沟
洋盆
洋中脊
板块二
@《创新设计》
位置
其宽度从低潮
大陆边缘与洋
线起向海洋方 大 陆 架 向
岛弧外缘,一
盆的过渡地带,
海 沟 与 洋 大洋
向延伸至坡度 外 延 伸 的
般是大陆坡与
分布于大陆坡
中脊之间 中心
显著增大的地 部分
洋盆的分界线
的前缘
方为止
水深
200 m以内
200 m~ 4000 m
度及其生态潜力、研
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
集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是因为______大_洋__板__块_密__度__大_,__位__置_较__低______。 (4) 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___岛_弧_______或__海_岸__山_脉__________。
海底扩张使洋壳生长形成的海底地形是( A )
A.洋盆 B.大陆坡 C.大陆架 D.海沟
说明波浪、潮汐的主要成因及作用;理解洋 流的成因,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作 用。
基础自主梳理
一、波浪 1.波浪的形成
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_地__震___、 火山爆发或__水__下__塌__陷___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 2.波浪的作用
波浪作用于海__岸__,成为塑造海__岸___地貌的主 要动力。波浪也是一种重要的海__洋__能___资源。波 浪造成的颠簸对_海__上__作__战___、__船__只__航__行___、海 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中图版高中选修二
地理
全册优质课件
第1节 海洋与海底地形
海水之下的地面和陆地一样是起伏不平的,有山脉, 也有盆地、平原,还有深度不等的大小海沟(trench)等。 从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来看,可将其划分为三大基本地 形单元:大陆边缘(continental margin)、大洋盆地 (ocean basin)和洋中脊(mid-oceanic ridge)。
•.图中是 太平洋 和 亚欧 板块碰撞,太平洋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沟, 板块被挤亚压欧隆起形成岛弧。
谢谢
海水的运动
第二节
课标领航 基础自主梳理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当堂巩固训练 课外视野拓展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说明波浪、潮汐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理解洋流的成因,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海底地形是怎样洋中脊的位置 2、图中岩石年龄从洋中脊向两侧有什么分布规律? 3、太平洋海底最老的岩石年龄距今有多少年? 4、与地球年龄46亿年对比,为什么海底岩石年龄最老不超过2亿年?
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结论:海底扩张说
洋底地壳处在不断生成—扩张—消 亡过程。
孕育期—— 东非大裂谷 幼年期—— 红海、亚丁湾 成年期—— 大西洋 衰退期—— 太平洋 消亡
1、A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什么海底地形?
大洋中心,洋中脊 2、两边的缝隙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海底什么地形?
大洋边缘,海沟
3、图中从A向BC两侧,洋壳岩石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岩石由新变老
4、这个模型与洋底对比,还缺少哪些重要的内容?
地幔物质对流 洋中脊
P19,思考:
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年龄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
由新到老
地幔物质对流活跃
为什么洋中脊附近多火山喷发?
随洋壳的扩张而发生,越远离洋中脊,活动的越早,岩石年龄越老。
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什么地貌?
火山岛
用海底扩张说解释下列海底地形的形成:
1.洋中脊的形成: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距今6000—7000万年, 地幔加速对流,裂谷扩 张,形成初期的海洋, 上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海洋地壳
洋壳不断扩张生长,海 底扩张形成宽广的洋盆
海底扩张说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1、六大板块的名称: 2、洋壳的消亡过程: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 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2.洋盆的形成: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 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海 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案例: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距今1。3亿年前,新的地幔 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 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 并产生无数的裂隙
距今7000—8000万年,地 壳断开处,岩块下陷,形成 裂谷带
太平洋的东岸没有明显的海沟—岛弧系发育, 只是处在南美洲西岸的秘鲁海沟在南美洲西岸,与南美洲最长 的山脉──安第斯山形成一对孪生兄弟。
世界最长的海沟: 秘鲁——智利海沟
找出分 别是哪 些板块 碰撞形 成?
P21,案例:洋盆的演化与大陆的分离
洋壳在板块生长边界产生,在板块消亡边界处逐渐消亡。 海洋的不同发育阶段:
火山、岛弧、海岸山脉
练习:
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板__块_构成的。
2.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大洋 板块下面,形成 大陆 。
板块俯冲到
3.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
成
海沟
或
岛弧
。
4. 对于海沟、岛弧等海底地形成因的解释,目前最令人信 服的是 海岸山脉 板块构造 学说。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 海沟 ,P处为 洋中脊 B处是 地幔 物质 上升处, A处属于板块的______边界消。亡
(2)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 是 ECD ,这个发现为 海底扩张 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3)M板块为__大__洋__板块,则 N板块是 大陆 板块,(大陆或大洋)
下列板块中,全部由大洋板块组成的是( B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
D.南极洲板块
海沟分布在 ( D )
A.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
B.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处
C.两个大洋板块相撞处
D.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撞处
•.图中是 南极洲 和 美洲 板块碰撞, 南极洲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 海沟, 美洲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 安第斯 山脉。
1、洋壳是如何生成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壳
2、洋壳是如何扩张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 壳,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3、洋壳又是如何消亡的?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由图可知: 1.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2.洋壳的诞生地:
3、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
板块俯冲消亡和板块受挤压隆起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岛弧、海岸山脉
海沟
海沟与岛弧是一对“难兄难弟”。海沟存在的地方常 有与之相对应的岛弧相伴而生。
海底扩张使洋壳生长形成的海底地形是( A )
A.洋盆 B.大陆坡 C.大陆架 D.海沟
说明波浪、潮汐的主要成因及作用;理解洋 流的成因,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作 用。
基础自主梳理
一、波浪 1.波浪的形成
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_地__震___、 火山爆发或__水__下__塌__陷___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 2.波浪的作用
波浪作用于海__岸__,成为塑造海__岸___地貌的主 要动力。波浪也是一种重要的海__洋__能___资源。波 浪造成的颠簸对_海__上__作__战___、__船__只__航__行___、海 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中图版高中选修二
地理
全册优质课件
第1节 海洋与海底地形
海水之下的地面和陆地一样是起伏不平的,有山脉, 也有盆地、平原,还有深度不等的大小海沟(trench)等。 从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来看,可将其划分为三大基本地 形单元:大陆边缘(continental margin)、大洋盆地 (ocean basin)和洋中脊(mid-oceanic ridge)。
•.图中是 太平洋 和 亚欧 板块碰撞,太平洋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沟, 板块被挤亚压欧隆起形成岛弧。
谢谢
海水的运动
第二节
课标领航 基础自主梳理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当堂巩固训练 课外视野拓展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说明波浪、潮汐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理解洋流的成因,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海底地形是怎样洋中脊的位置 2、图中岩石年龄从洋中脊向两侧有什么分布规律? 3、太平洋海底最老的岩石年龄距今有多少年? 4、与地球年龄46亿年对比,为什么海底岩石年龄最老不超过2亿年?
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结论:海底扩张说
洋底地壳处在不断生成—扩张—消 亡过程。
孕育期—— 东非大裂谷 幼年期—— 红海、亚丁湾 成年期—— 大西洋 衰退期—— 太平洋 消亡
1、A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什么海底地形?
大洋中心,洋中脊 2、两边的缝隙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海底什么地形?
大洋边缘,海沟
3、图中从A向BC两侧,洋壳岩石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岩石由新变老
4、这个模型与洋底对比,还缺少哪些重要的内容?
地幔物质对流 洋中脊
P19,思考:
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年龄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
由新到老
地幔物质对流活跃
为什么洋中脊附近多火山喷发?
随洋壳的扩张而发生,越远离洋中脊,活动的越早,岩石年龄越老。
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什么地貌?
火山岛
用海底扩张说解释下列海底地形的形成:
1.洋中脊的形成: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距今6000—7000万年, 地幔加速对流,裂谷扩 张,形成初期的海洋, 上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海洋地壳
洋壳不断扩张生长,海 底扩张形成宽广的洋盆
海底扩张说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1、六大板块的名称: 2、洋壳的消亡过程: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 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2.洋盆的形成: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 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海 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案例: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距今1。3亿年前,新的地幔 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 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 并产生无数的裂隙
距今7000—8000万年,地 壳断开处,岩块下陷,形成 裂谷带
太平洋的东岸没有明显的海沟—岛弧系发育, 只是处在南美洲西岸的秘鲁海沟在南美洲西岸,与南美洲最长 的山脉──安第斯山形成一对孪生兄弟。
世界最长的海沟: 秘鲁——智利海沟
找出分 别是哪 些板块 碰撞形 成?
P21,案例:洋盆的演化与大陆的分离
洋壳在板块生长边界产生,在板块消亡边界处逐渐消亡。 海洋的不同发育阶段:
火山、岛弧、海岸山脉
练习:
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板__块_构成的。
2.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大洋 板块下面,形成 大陆 。
板块俯冲到
3.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
成
海沟
或
岛弧
。
4. 对于海沟、岛弧等海底地形成因的解释,目前最令人信 服的是 海岸山脉 板块构造 学说。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 海沟 ,P处为 洋中脊 B处是 地幔 物质 上升处, A处属于板块的______边界消。亡
(2)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 是 ECD ,这个发现为 海底扩张 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3)M板块为__大__洋__板块,则 N板块是 大陆 板块,(大陆或大洋)
下列板块中,全部由大洋板块组成的是( B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
D.南极洲板块
海沟分布在 ( D )
A.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
B.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处
C.两个大洋板块相撞处
D.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撞处
•.图中是 南极洲 和 美洲 板块碰撞, 南极洲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 海沟, 美洲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 安第斯 山脉。
1、洋壳是如何生成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壳
2、洋壳是如何扩张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 壳,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3、洋壳又是如何消亡的?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由图可知: 1.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2.洋壳的诞生地:
3、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
板块俯冲消亡和板块受挤压隆起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岛弧、海岸山脉
海沟
海沟与岛弧是一对“难兄难弟”。海沟存在的地方常 有与之相对应的岛弧相伴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