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合集下载

内质网应激与缺血性脑损伤_李文伟

内质网应激与缺血性脑损伤_李文伟
stranded RNA-activated protein k inase- like endoplasm ic ret iculum k inase, PERK ) 通 路。 PERK 属 于 eIF2 蛋白激酶家族成员, 活化后能特异磷酸化真 核细胞蛋白翻译启动因子 eIF2 , 下调胞内蛋白质 的合成 [ 3] 。 ( 3) ATF 6通路。 ATF6是 90 kD 的 型 内质网跨膜蛋白, 内质网应 激时 AT F6被切割产生 50 kD N 末端胞质内片段并转移到细胞核内促进含 ERSE 的基因转录。
Abstract Endoplasm ic ret iculum ( ER ) stress results from the accum ulat ion o f unfolded or m isfolded proteins in the ER. In response to ER stress, cells have deve loped a sel-f protect iv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 ay term ed the un folded pro te in response ( UPR ). H owever, if ER stress induced by cerebra l ischem ia is severe and pro longed, UPR ultim ate ly in it iates an apoptot ic pathw ay, resulting in neurona l death. T his artic le review 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ER stress and UPR induced by cerebra l ischem ic-reperfusion.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自噬的影响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自噬的影响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自噬的影响作者:程一升陶壮俊王苹莉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探討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的影响。

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灌胃补阳还五汤浓煎剂,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

给药7 d后,采用改良的Berderson行为学评分方法对大鼠进行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qPCR检测脑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kD,GRP78)、蛋白激酶RNA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 iation factor 2α,elF2α)、自噬相关基因12 (autophagy related gene 12,ATG12) mRNA表达情况,透射电镜检查脑组织梗死周边交界区自噬小体情况,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

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脑组织损失部分塌陷,硬度差,呈苍白色;模型组和治疗组的Berderson 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补阳还五汤;内质网应激;自噬[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11-0034-04[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autophagy in rats with ischemia-reperfusion brain injury. Methods The rat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was established and divided into sham operation group, mode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ered with Buyang Huanwu concentrated decoction. The model group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were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ered with normal saline. They were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ered for seven consecutive days. After seven days of the administration, th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of rats was observed by the modified Berderson behavioral scoring method.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area was observed by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 staining. The mRNA expression of 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kD (GRP78), 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PERK),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 (elF2α), and autophagy-related gene 12 (ATG12) in brain tissue was detected by qPCR. The autophagosomes at the peri-infarct junction of brain tissue were exam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pathological damage of braintissue was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Results The brain tissue loss area of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was collapsed with poor hardness and pale color. The Berderson behavioral score in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P[Key words] Ischemia-reperfusion brain injury;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utophagy缺血性脑损伤是各种原因造成脑组織缺血、缺氧引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成年人第二死因与第一致残原因[1]。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
KW - 雌激素 脑缺血/再灌注 内质网应激
A1 - 杨丽娟;马中女;张慧;刘红霞
AD - 滨州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烟台市264003
JF - 滨州医学院学报
Y1 - 2010
VL - 33
IS - 4
SP - 253-255
SN - 1001-9510
ER -
TY - JOUR
T1 -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N2 - 内质网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参与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折叠和寡聚化,还参与脂质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又是细胞内钙储存器。糖饥饿、钙平衡紊乱、糖基化抑制、二硫键结合减少和突变蛋白质的表达等情况引起内质网腔内未折叠、错折叠蛋白聚集,导致内质网的应激反应,过强的内质网应激反应诱导的细胞凋亡。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可损伤内质网,导致内质网应激反应,最终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本文主要就近来研究比较深入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及与脑缺血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TY - JOUR
T1 - 参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
N2 -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GRP78/Bip)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参芎治疗组;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各分为6、12、24、72h四个亚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各实验组中缺血周围区GRP78/Bip的表达。结果:TUNEL法表明参芎治疗组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程度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免疫纽化和RT-PCR检测均发现各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大鼠GRP78/Bip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参芎治疗组GRP78/Bip的表达于缺血后12h最高,72h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RP78/Bip表达均高于参芎治疗组。结论:再灌注损伤后12h内出现GRP78/Bip表达升高,参芎注射液可以下调其表达,从而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神经元保护的作用。

基于内质网应激-自噬途径探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医药防治进展

基于内质网应激-自噬途径探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医药防治进展

77第22卷 第8期 2020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 No. 8 Aug .,2020摘要: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则会直接影响到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近年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自噬途径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中医药干预内质网应激-自噬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该文就此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自噬;脑缺血再灌注;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08- 0077- 05Exploration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autophagy PathwayXIANG Yuzhen,ZHU Meizhen,LIU Qianjing,YU Rui(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200,Guangxi,China)Abstract:Ischemic strok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eases that seriously affect human health,and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ognosis and outcom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recent years,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re i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autophagy pathway and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tudies on the interven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autophagy pathway by Chinese medicine 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ave been obtained preliminary progres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is related research.Keywords: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autophagy;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基于内质网应激-自噬途径探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医药防治进展向昱臻,祝美珍,刘倩菁,俞睿(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60725);广西特色实验动物病证模型重点实验室项目(J14049);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重点项目(2018XK004);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YCSZ2019003)作者简介:向昱臻(1992-),女,四川攀枝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证治的客观化及规范化研究。

内质网应激—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能量代谢障碍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内质网应激—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能量代谢障碍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内质网应激—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能量代谢障碍与氧化应激的影响一、本文概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细胞机制的交互作用。

其中,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能量代谢障碍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期为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我们将首先概述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功能。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的激活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恢复。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理解,为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的基础知识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负责蛋白质的合成、折叠、修饰以及钙离子的储存等功能。

当内质网面临如缺氧、氧化应激、营养物质缺乏等内外压力时,会发生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

ERS是一种细胞内的保护机制,旨在恢复内质网的稳态,然而,如果应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ERS的感应主要通过内质网跨膜蛋白PERK、ATF6和IRE1进行。

在ERS条件下,这些蛋白被激活,进而触发下游的信号通路,如JNK、p38MAPK和CHOP等,这些通路最终影响细胞的存活、凋亡和自噬等过程。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细胞内的自我消化过程,通过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包裹并降解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或衰老的细胞器,从而实现细胞内部物质的循环利用。

自噬在维持细胞稳态、促进细胞存活和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ERS与自噬之间存在密切的交互关系。

一方面,ERS可以诱导自噬的发生,以清除内质网中积累的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从而缓解ERS;另一方面,自噬也可以影响ERS的程度和持续时间,通过清除受损的内质网或调节内质网相关蛋白的表达,对ERS进行负反馈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保护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缺血后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保护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缺血后损伤

结果1、EPO联合tPA或单独应用EPO减轻大脑I/R损伤:检测脑梗 死体积,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 用tPA对I/R损伤没有任何作用;单独应用EPO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脑梗死体积,减轻了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损(P0.05);EPO联 合tPA较单独应用tPA明显减轻I/R后脑梗死体积,脑水肿和神经 功能缺损(P0.05)。2、EPO联合tPA或单独应用EPO减少I/R后 AQP-4、caspase-3及ERS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AQP4 和caspase-3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单独应用tPA的AQP4和 caspase-3表达水平在I/R损伤后24h明显升高(P0.05),而EPO 联合tPA或单独应用EPO明显降低了AQP4和caspase-3的表达 (P0.05)。
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 假手术组、模型组、EPO组、tPA组、EPO+tPA组、salubrinal组, 制备大鼠脑I/R模型,采用大脑中动脉局部注射(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usion,MCAI)EPO(800IU/kg)的方法, tPA(10mg/kg)经尾静脉注射,salubrinal提前30min腹腔注射, 模型组经MCAI注射相同体积的盐水替代EPO。缺血2h后进行再灌 注,再灌注24h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处死,TTC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脑水肿比 例,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脑组织和脑微血管AQP4、 caspase-3、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TJP) claudin-5和occludin以及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2024年基于PERK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范文

《2024年基于PERK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范文

《基于PERK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篇一一、引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凋亡途径。

近年来,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补阳还五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通过PERK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补阳还五汤、细胞株、实验动物等。

补阳还五汤的制备需遵循传统药方,确保药物质量。

2. 方法(1)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给予实验动物补阳还五汤治疗;(3)检测PERK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4)分析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情况;(5)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1.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实验动物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脑组织损伤程度也得到改善。

2. PERK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检测PERK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发现补阳还五汤能够显著上调PERK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激活PERK通路。

3. 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能够显著降低内质网应激水平,减少细胞凋亡。

这可能与PERK通路的激活有关,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反应,减轻细胞凋亡。

4. 统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组织损伤、降低内质网应激水平、减少细胞凋亡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通过激活PERK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这一机制可能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提供了新的思路。

PERK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反应,降低细胞凋亡水平,进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综述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综述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高媛妍700902222摘要内质网应激是内质网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积聚所致。

作为对内质网应激的响应,细胞形成了一条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 UPR)的自我保护信号转导通路。

然而,如果脑缺血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UPR不能够维持ER 稳态,最终会启动细胞凋亡通路, 导致神经元死亡。

本文主要就近来研究比较深入的内质网应激中未折叠蛋白质反应及其与脑缺血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质反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内质网(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是多数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转运的主要场所。

蛋白的合成从转录水平开始, 经过糖基化、折叠或装配成多亚基的聚合物而最终形成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区室运输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内蛋白被进一步的糖基化或磷酸化等修饰,经高尔基体小泡运输到目的地。

ER 非常敏感, Ca2+耗竭、葡萄糖/营养缺乏、蛋白质糖基化抑制、二硫键形成障碍、蛋白质转运异常等刺激均可导致ER 功能失调, 即内质网应激(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 ERS)。

ERS 可促进内质网对蓄积在网腔内的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的处理,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使之存活; 但是时间过长的ERS 可引起细胞的凋亡。

ERS 导致蛋白质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运输的障碍和突变蛋白的表达,蛋白质的折叠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未形成天然构想的蛋白质不能经内质网运输出去, 因此导致大量折叠蛋白滞留于内质网中,激活细胞的应答反应, 即UPR[1]。

1、UPR途径由于内质网应激的发生,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保守的自我保护的信号转导通路, 称为UPR,包括诱导分子伴侣的产生和蛋白质翻译减少等[2]。

在真核细胞内, 现已发现PERK、IRE1A和ATF6等3种UPR的上游成分, 它们均为内质网跨膜蛋白。

卒中专栏 银杏内酯注射液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自噬

卒中专栏 银杏内酯注射液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自噬

卒中专栏:银杏内酯注射液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常见病,治疗手段以早期溶栓为主,但存在治疗时间窗短、不能改善再灌注损伤等问题。

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如银杏类制剂在临床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多年,具有良好的疗效。

银杏内酯注射液(GIs)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银杏萜类内酯单体组分含量达99%的注射液,其中银杏内酯B(GB)和白果内酯(BB)分别占34%和48%。

研究认为,GB和BB为银杏类制剂中的重要活性成份,其作用机制包括抗兴奋性毒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炎等,被认为是多靶点多效应的神经保护剂。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在脑缺血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关于银杏内酯是否影响缺血后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研究较少,仅有少数研究报道,GB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丁哌卡因刺激下SHSY-5Y细胞株的死亡,银杏总内酯可以抑制缺血后Beclin-1表达。

本研究在验证GI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作用的基础上,探讨GIs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内质网应激、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GIs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相关。

研究采用Longa法制备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再灌注1 h后腹腔注射(i.p.,bid)不同剂量的GIs(1.25、2.5、5 mg/kg),连续治疗3 d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银杏内酯注射液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GIs2.5 mg/kg组(Sham+GIs)、模型组(tMCAO+Saline)、模型组+GIs 2.5 mg /kg组(tMCAO+ GIs)。

Sham+GIs组与tMCAO+GIs组缺血再灌注1 h给予GIs(i.p.,Bid,2.5 mg /kg),余2组同法给予无菌生理盐水,24 h和72 h时取样,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影区内质网应激、自噬等相关蛋白表达。

14,15-EET抑制内质网应激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炎症的研究

14,15-EET抑制内质网应激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炎症的研究

14,15-EET抑制内质网应激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炎症的研究14,15-EET抑制内质网应激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炎症的研究患有脑缺血再灌注(CIR)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脑部损伤和神经炎症的情况。

内质网应激是一种细胞应激状态,与多种神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CIR诱导的神经炎症。

14,15-EET(12,13-环氧化二十碳五烯酸)是一种脑血管扩张剂,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

本研究旨在探索14,15-EET对CIR诱导的神经炎症的影响以及其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发挥作用的机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大鼠健康模型和CIR模型。

大鼠被随机分配到四个组中:健康组、健康+14,15-EET组、CIR组和CIR+14,15-EET组。

14,15-EET以尾静脉注射给予大鼠,剂量为10mg/kg。

在CIR模型中,大鼠经历60分钟的颈动脉闭塞,之后再灌注90分钟。

首先,我们观察到CIR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显著上调,包括磷酸化的蛋白激酶RNA依赖内源性内质网蛋白质(PERK)、α亚单元和β亚单元。

而经过14,15-EET处理后,这些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提示14,15-EET能够抑制CIR诱导的内质网应激。

进一步研究表明,14,15-EET可以减轻CIR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损伤程度,降低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

此外,14,15-EET处理还可以减轻CIR模型大鼠的神经炎症反应,包括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促炎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为了进一步确定内质网应激在14,15-EET的功能中的作用,我们使用内质网应激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进行了实验。

结果显示,在雷帕霉素诱导内质网应激的情况下,14,15-EET 无法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发生。

这表明14,15-EET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的路径来降低CIR诱导的神经炎症。

总的来说,本研究证明了14,15-EET的神经保护效应,其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来降低CIR诱导的神经炎症。

运动和白藜芦醇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运动和白藜芦醇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运动和白藜芦醇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郭静洁1,张引红2*1.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030619;2.山西医科大学Influence of exercise and resveratrol preconditioning on brain injury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ratsGUO Jingjie, ZHANG Yinhong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Shanxi, Shanxi 03061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Yinhong,E⁃mail:****************Keywords treadmill exercise; resveratro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brain injury; experimental study摘要目的:通过测量4周跑台运动和白藜芦醇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脑神经细胞凋亡及脑组织内质网应激因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跑台运动和白藜芦醇预处理改善CI/R大鼠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11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I/R模型组、CI/R运动组、CI/R白藜芦醇组及CI/R白藜芦醇+运动组。

运动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4周,白藜芦醇组灌胃4周。

预处理4周后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法诱导大鼠CI/R模型。

再灌注后24 h 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湿法测量大鼠脑组织含水量,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

丁苯酞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丁苯酞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丁苯酞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
网应激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FCIR)可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死亡,并导致神经炎症、凋亡和自噬等病理生理反应。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细胞应对环境和胁迫时出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ERS过度会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丁苯酞(DBN)是一种多目标分子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自噬和细胞凋亡等作用,是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剂。

然而,目前对DBN对FCIR 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研究较少。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
网应激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丁苯酞的神经保护机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实验动物: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FCIR组和DBN后处理组。

2.建立FCIR大鼠模型:使用脉冲多电流刺激器在大鼠头皮上导电,刺激产生大鼠FCIR模型。

3.DBN后处理:FCIR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将DBN溶液经股动脉灌注给予DBN后处理。

4.神经行为学检测:采用神经评估量表行为检测,包括神经功能缺
陷评分、神经功能缺陷评级和行为评分。

5.病理学检测:采用光镜下和电镜下对大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观察神经元受损程度和ERs通路激活情况。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丁苯酞对FCIR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在丁苯酞的应用研究中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内质网应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损伤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损伤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损伤的作用吕哲;张颖;时美娟;孟晴;宋永周;路虹【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ndoplamic reticulum stress on the auditory cortex injury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Methods 30 healthy male adult SD rats were chose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ischemia-reperfusion(I/R) group and sham operated control,with each group 15 rats.The rats in I/R group were operated for suture-occluded method to establis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odel(MCAO),with ischemia for 60 mins followed by reperfusion for 24 h.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o be isolated cervical vessels,with no thread embolism inserted.The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was tested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24 h post-operation respectively.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ratio of infarct volume were evaluated.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HE.Neurocyte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by Tunel,and the AI were determined.The expression of GRP78,Caspase-12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s,the infarct volume of brain of I/R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threshold of ABR elevated significantly and AI rised in I/R group.HE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neurons in the sham group were arranged in order,the shape was normal,but in the I/R group the normal structure disappeared,the nuclei were condensed.The expression of GRP78,Caspase-12 protein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All of thedifferences above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he mechanism of hearing loss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is perhaps related to endoplamic reticulum stress,andGRP78,Caspase-12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neuron apoptosis on auditory cortex caused by ERS.%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听力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颈部血管,不插入线栓.脑缺血60 min后再灌注24 h.于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BR),术后24 h行神经功能评分,用三苯氯化四氮唑(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听皮层神经元病理变化,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ABR反应阈明显增加.HE染色Sham组神经元边界清楚,形态正常,结构完整;I/R组正常组织结构消失,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周围空泡变;凋亡指数显著增加,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听力损伤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有关,GRP78、Caspase-12可能参与了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听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11【总页数】5页(P1440-1443,1448)【关键词】脑缺血;内质网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听性脑干反应【作者】吕哲;张颖;时美娟;孟晴;宋永周;路虹【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1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缺氧、自由基蓄积及三磷酸腺苷耗竭等都可能导致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1-2]。

内质网、线粒体与脑缺血再灌注

内质网、线粒体与脑缺血再灌注

内质网、线粒体与脑缺血再灌注内质网和线粒体是细胞内合成、分泌、加工和运输蛋白质等物质以及维持机体能量代谢稳定的重要场所,然而在面临创伤、缺血、缺氧等环境因子超负荷作用时,又通过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甚至死亡。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首要因素之一,是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所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

目前,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途径在诱导细胞凋亡及抗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地位日趋明显,内质网应激与线粒体通路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内质网;应激;线粒体;通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

自由基作用、细胞内钙超载和白细胞激活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发病学环节,而细胞凋亡被认为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环节[1]。

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通路是生物学界目前阐明得最为清楚的信号通路,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

最近研究表明,内质网线粒体耦联结构是内质网和线粒体间的重要连接纽带[2],通过内质网应激联合线粒体通路的协同效应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也可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3,4]。

现就内质网与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协同作用研究做一综述。

1 内质网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1.1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内质网是一类由大小、形态各异的膜性管、囊泡所构成的连续膜性三维管网状结构的细胞器,与蛋白质的分泌合成、加工修饰及转运过程密切相关,为新生多肽链的正确折叠和装配提供了有利环境。

在细胞不同生理功能状态下,内质网的形态结构、数量分布及发达程度都会出现明显的差别,且始终处于一个形态结构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5]。

内质网膜中葡萄糖-6-磷酸酶是糖代谢的关键酶和内质网的主要标志性酶[6]。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即内质网分子伴侣重链结合蛋白,是热休克蛋白70家族的成员之一,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94,GRP94)与热休克蛋白90的基因有50%同源且结构类似。

《2024年基于PERK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范文

《2024年基于PERK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范文

《基于PERK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篇一一、引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其中补阳还五汤被认为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旨在基于PERK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补阳还五汤药材购自正规药店。

实验所需试剂及仪器均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方法(1)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分组及给药: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及对照组;(3)检测指标:检测各组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PERK 通路相关指标及细胞凋亡情况;(4)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实验结果1. 补阳还五汤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如GRP78、CHOP等)的表达水平,表明该药物能够减轻内质网应激。

2. 补阳还五汤对PERK通路的影响补阳还五汤能够抑制PERK通路的过度激活,降低磷酸化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

3. 补阳还五汤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率,减轻脑组织损伤。

四、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通过抑制PERK通路的过度激活,减轻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这可能与该药物中的多种活性成分有关,如人参皂苷、黄芪苷等,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能够保护脑组织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此外,补阳还五汤还能够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进一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神经元内质网应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神经元内质网应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发表时间:2014-01-22T15:04:15.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作者:丁恒1 马艳2[导读] 由于ER本身就是产生活性氧的细胞器之一, 因此I/R时神经元ER极有可能成为活性氧攻击的重要目标。

丁恒1 马艳2(1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红河 661100)(2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红河 661100)【摘要】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加工蛋白质和储存钙的主要场所,对应激反应极为敏感。

缺血对大脑是一个极为强烈的应激原,所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R)时扰乱了内质网稳态,使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在ER内蓄积,导致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内质网应激【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14-02 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R)占了很大比例[1]。

研究发现,脑缺血作为一个强应激原极易引起对应激极为敏感的细胞器内质网损伤,扰乱内质网稳态[2-3]。

当细胞遭受缺血缺氧,炎症反应,糖剥夺,ER内钙耗竭,自由基生成增多等各种损伤时,削弱了内质网正确折叠多肽和清除未折叠蛋白质的能力,大量未折叠和错误折叠蛋白在ER内的聚集,损伤了内质网(Endoplasmic eticulum ,ER)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Endoplasmic eticulum stress, ERS)[2]发生。

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ERS1.1 脑缺血Ca2+浓度变化内质网的影响ER是细胞内储存钙的重要场所, 正常情况下, ER内钙离子浓度为0.1-1mm-ol/L。

HmGB1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HmGB1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HmGB1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摘要:目的探究HmGB1(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缺血再灌注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合适的乳鼠脑组织,设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和缺氧/复氧组(99.9%氮气培养)。

设HmGB1-小干扰RNA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

对细胞中HmGB1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分别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和转录-聚合酶反应检测。

结果在蛋白及mRNA表达方面,空白对照组细胞中HmGB1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水平比缺氧/复氧组低(P<0.05);HmGB1-小干扰RNA转染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

结论小干扰RNA沉默HmGB1基因对缺氧/复氧组蛋白及mRNA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可能与HmGB1及内质网应激有关。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缺血再灌注;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是指正常内质网在各种因素刺激下,导致其蛋白加工受阻、形态功能被破坏,而出现形态功能受损的情况。

缺血和血氧是内质网应激的敏感刺激。

HmGB1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对炎症反应的发生具有介导和参与作用【1】。

本文主要探究HmGB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旨在加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1资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RT-PCR试剂盒及Lip2000转染试剂。

1.2细胞培养将1-3天日龄的乳鼠处死,并剪碎取出的脑组织,将5ml0.2%胰酶混合液和0.1%的Ⅱ型胶原酶混合液加入,在37℃的环境下消化,上清液静置1分钟后收集,将消化终止,上清液在过滤后取出,并在6个孔板中对其进行接种,85%融合后将无抗低血清培养基替换,进行实验时选用第三代细胞。

1.3分组细胞及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正常培养空白对照组细胞,缺氧/复氧组细胞缺氧、复氧时间分别为60分钟和120分钟。

弃去细胞培养基中的培养液,将5ml饱和缓冲液加入,把99.9%的氮气充入培养瓶中,将瓶口密封,保持瓶中氧分压不高于15mmHg。

芒果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的影响

芒果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的影响

芒果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的影响翟美丽;王建波【摘要】目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芒果苷(Mangiferin,Man)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an组(用Man预处理的大鼠)、缺血再灌注(I/R)组及I/R+Man组.采用线栓法栓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脑缺血之前,将Man[100 mg/(kg·d)]溶于0.5%二甲基亚砜(DMSO)中,连续灌胃预处理三天.在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后,各组大鼠进行神经缺陷评分.取脑缺血半影区标本,应用RT-PCR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证明,Man预处理显著降低脑IRI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RP78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 Man预处理可通过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内质网应激,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07【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芒果苷;内质网应激【作者】翟美丽;王建波【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052;南开大学附属中心妇产科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导致死亡和残疾,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及时和成功的脑再灌注是减少梗死面积和发病率最有效的方法。

脑IRI涉及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内质网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1]。

虽然确切的机制还未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在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2]。

芒果苷是一种植物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芒果的果实,根和叶[3]。

既往研究表明,芒果苷有多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芒果苷对组织缺血再灌注发挥保护作用[4]。

内质网应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防护

内质网应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防护
2 + I / R )b y g l u c o s e s t a r v a t i o n ,C a d i s t u r b a n c e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a n ds o o n .I s c h e m i c p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i o n(
i n gc a nr e l i e v eI / Ri n j u r y ,o w i n gt ot h ep r o p e r E R Si n d u c e di na d v a n c e . [ K e yw o r d s ] e n d o p l a s m i cr e t i c u l u m s t r e s s ; i s c h e m i a / r e p e r f u s i o n ; i s c h e m i cp r e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 I n t JP a t h o l C l i nM e d , 2 0 0 6 , 2 6 ( 2 ) : 0 1 7 7 0 4 ] 内质网( e n d o p l a s m i c r e t i c u l u m ,E R ) 是真核细胞 中重要细胞器, 其基本生理功能包括 C a 调节、 生 物大分子的合成加工等。 E R非常敏感, 葡萄糖 / 营 养素缺乏、 蛋白质糖基化抑制、 二硫键形成障碍、 蛋 白质转运异常、 C a 耗竭等刺激均可导致 E R功能 失调, 即内质网应激( e n d o p l a s m i cr e t i c u l u ms t r e s s , E R S ) , E R S 时E R腔内蛋白不能正确折叠而被大 量滞留, 导致未折叠蛋白反应( u n f o l d e dp r o t e i nr e s p o n s e ,U P R ) , 激发 E R与高尔基体、 细胞核之间的 信号转导, 抑制蛋白质合成并启动 E R S相关基因转 录。一定程度的 E R S 可增强 E R应激能力, 促进 E R 功能恢复。 E R S持续存在或过强时将诱导 E R S相 关性细胞凋亡( E Ra s s o c i a t e dd e a t h ,E R A D ) , 造成组 织损伤。 缺血再 灌 注 ( i s c h e m i a /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 R ) 时, 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影响。

内质网应激是一种细胞反应,当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时,内质网内的钙离子水平异常,导致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内聚集,进而引发内质网应激。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可能与其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紊乱,进而引发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内的聚集,触发内质网应激。

内质网应激还可能加剧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

其中,氧化应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当脑组织缺血时,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激活钙离子依赖的蛋白酶和核酸内切酶,引发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还可能促进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

而内质网应激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反应,也参与了这些过程,进一步加剧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影像学和生物化
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生物化学检查则包括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以评估脑损伤的程度。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直接反映内质网应激的情况,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诊断方法以评估内质网应激及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目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和抗凋亡等途径减轻脑损伤。

然而,这些药物的作用并不针对内质网应激,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内质网应激相关药物的作用及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关系。

手术治疗主要通过溶栓、取栓等方法恢复脑血供,但也可能导致再灌注损伤。

因此,如何在手术过程中减少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是手术治疗的关键问题。

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可能为其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以便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需要研究针对内质网应激的药物作用及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能量代谢障碍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内质网应激和自噬这两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它们在细胞水平上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时的能量代谢障碍和氧化应激
反应。

本文将探讨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能量代谢障碍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内质网应激是指细胞在缺氧、营养不足或钙离子失衡等情况下,内质网内的蛋白质合成量减少,同时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大量积累,进而引发的一种应激反应。

这些错误折叠的蛋白会刺激未折叠蛋白反应,进而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引发细胞凋亡。

自噬是指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自身组件的过程,它与内质网应激之间存在密切的。

在缺氧、营养不足等情况下,自噬的活性会明显增强,通过降解不必要的细胞器和蛋白质,为细胞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从而维持细胞的生存。

目前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由于血流量减少和氧供应不足,细胞会发生能量代谢障碍,同时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和自由基等氧化应激产物。

这些产物会进一步刺激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发生发展。

以内质网应激和自噬为靶点,为脑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表明,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或增强自噬活性,可以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能量代谢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

例如,敲除未折叠蛋白反应关键基因的神经细胞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显示出更强
的抗凋亡能力和生存率。

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能量代谢障碍与氧化应激具有显
著的影响。

然而,关于二者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交互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探讨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发掘能增强细胞自噬活性以抵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等。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内质网应激是指细胞在面临各种内外刺激时,内质网形态和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进而引发细胞凋亡、自噬等反应的过程。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可通过激活炎症反应加重心肌细胞的损伤。

一方面,内质网应激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激活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内质网应激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加重心肌损伤。

环磷酰胺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环磷酰胺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环磷酰胺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研究发现,环磷酰胺能够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环磷酰胺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过程保护心肌细胞。

环磷酰胺能够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死亡率。

环磷酰胺还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心肌损伤。

氧化应激反应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环磷酰胺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总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病理过程参与因素
之一内质网应激和炎症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环磷酰胺作为一
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剂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抑
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心肌损伤为心血管疾
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实验研究环磷酰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的保护作用对于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内质网应激与炎症机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具体作用,探讨其相互关系和调控机制;开展环磷酰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药理学研究,明确其
作用靶点和剂量范围;结合临床研究,探讨环磷酰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依据。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质网应激—炎症机制及环磷酰胺的保护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深入探讨这一领域有助于揭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