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简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隋唐文坛开始还是沿袭了齐梁文风,只有陈子昂登上文坛后,才大力倡导革新,呈现出复古倾向,使得唐诗面貌焕然一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主要表现为:

1.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

(1)述怀言志充实、壮伟豪侠的诗歌风格

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他写下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子昂较早地在创作中体认到了这一点,并有十分明确的理论表述。

(2)陈子昂的复古理论主张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这篇诗序里,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他还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

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2.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失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诗。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总之,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陈子昂与初唐五言诗古、律体调的界分

陈子昂与初唐五言诗古、律体调的界分陈子昂与初唐五言诗古、律体调的界分——兼论明清诗论中的“唐无五古”说葛晓音内容提要对于陈子昂在初唐诗歌中的复古之功,罕有学者从明清诗论中对其古诗的不同评价来予以探讨。明清诗论中关于“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的争论包含着对“古诗”标准与审美风范认识的分歧。初唐五言古介于“宋齐之政”有其具体的创作背景;陈子昂效仿汉魏古诗,在界分初唐五言古、律体调方面的努力意义重大;唐代五古风貌的形成与陈子昂及其同时代诗人宋之问的复古径路关系密切;陈、宋在五古创作上都把握了古诗无论句式散偶均应以散叙意脉贯穿的原理和抒情直白、曲折尽意、不避繁复、结构多变的特征,综合了汉魏到宋齐古诗的各种艺术经验并融入了近体诗的某些特点,使古诗的表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包容和自由度。唐代五古也因此形成了不似汉魏古诗而自“有其古诗”的独特风貌。关键词陈子昂;明清诗论;初唐五古;体调;界分 陈子昂在初唐诗歌中的复古之功,在同时代卢藏用的《陈子昂文集序》里就得到很高的评价。其意义经历代学者不断阐发,至今仍是唐诗史上必书的一笔。但是当代有关论述的着眼点大多放在他振兴风雅、倡导建安风骨、扫荡齐梁颓风这一问题上,而罕有学者关注明清诗论中对陈子昂古诗的不同评价。李攀龙在《唐诗选序》里曾经批评陈子昂的古诗:“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1]短短几句话,引来了许多明清学者的争讼。反对者都指责李攀龙复古至上的文学思想,赞成者也很少进一步申述这一批评的理由。但无论赞成者还是反对者,又都认为唐代五古确实不同于前代五古。本文认为要评判这一争讼的性质和是非,仅仅停留于复古和反复古的层面是不够的,而应当深入到争论本身所包含的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和原理中去,对陈子昂效仿汉魏古诗在界分初唐五言古、律体调方面的做法细加辨析,研究唐代五古风貌的形成与陈子昂及其同时代诗

陈子昂诗歌艺术风格

陈子昂诗歌艺术风格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

方面。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歌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 陈子昂的诗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

简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简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隋唐文坛开始还是沿袭了齐梁文风,只有陈子昂登上文坛后,才大力倡导革新,呈现出复古倾向,使得唐诗面貌焕然一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主要表现为: 1.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 (1)述怀言志充实、壮伟豪侠的诗歌风格 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他写下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子昂较早地在创作中体认到了这一点,并有十分明确的理论表述。 (2)陈子昂的复古理论主张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这篇诗序里,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他还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

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2.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失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诗。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总之,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论古代文学诗人陈子昂的诗歌艺术特色

贵州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论古代文学诗人陈子昂的诗歌艺术特色院系: 教学部(校内/校外):贵州函授站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7级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杨小红 学号: 二年月日

目录 一、内容摘要、关键词 (1) 二、我国诗歌的沿习,《诗经》以来的光辉的诗歌传统 (1) 三、魏晋六朝及初唐诗歌的特征:不注重表现现实内容,华而不实 (2) 四、初唐诗歌的有意识的改革,初唐四杰等诗文运动的开创 (2) 五、陈子昂大力提倡复古诗风,提倡诗歌重在写真情实感 (3) 六、陈子昂《修竹篇序》是提倡诗文改革的先声,以及它的意义 (3) 七、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 (4) (一)、“兴寄”说及《感遇》诗的艺术特征和现实意义 (4) (二)、“风骨”说及《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征,以及它在创作中的特殊意义 (5) 八、陈子昂对他以后诗人的影响及后人的评价 (6) 九、结论:陈子昂的伟大贡献确立了他开唐诗风气之先的历史地位 (7) 注释 (7) 参考文献 (7)

论古代文学诗人陈子昂的诗歌艺术特色 [摘要]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及至汉魏,诗人们更注重表现现实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豪门望族把持了社会经济命脉,他们不劳而获,极度腐化,尚黄老学说,行无为之治。在诗歌创作上的表现就是绮靡华丽诗风的滥觞。文人更多在用事、对偶、辞藻上下功夫,不少诗赋虽雕缋满眼,富丽精工,而内容却十分空虚贫乏。他们殚精竭思,以精美的词句吟咏性情、留连风月,自然难以写出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来。 [关键词] 陈子昂诗文改革运动齐梁诗风兴寄汉魏风骨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为人类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从四大发明到长城的修筑,从文字的发明到文学的全盛,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个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时代先锋的不懈努力。在诗歌的王国里,具有开创意义的时代先锋更是不计其数。删诗的孔子,沉江的屈原,采菊的陶渊明,穷途而哭的阮籍等等,他们都为诗歌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初唐同样有这样一位诗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变了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还唐诗一个澄明的发展空间,成就了唐诗光耀彪炳的千古佳话,这位诗人就是陈子昂。这里,笔者将谈一谈陈子昂是如何开风气之先的。 一、我国诗歌的沿习,《诗经》以来的光辉的诗歌传统 我国的诗歌传统可以追述到《黄帝弹词》,而紧随其后的《诗经》更是我国诗歌走向繁荣的标志。诗歌俨然成为抒发主人公情怀的最佳通道和最有力武器。诗歌表达民众愿望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展现,它们大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憎恨和他们渴望自由的热切。继四言诗歌发展鼎盛之后的是五言古诗。五言诗首先产生于民间。自汉武帝以后,这种形式的五言歌谣大量地被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它们其中有不少的新颖故事,具有相当成熟的艺术技巧,逐渐吸引了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他们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试行模仿起来,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诗。 东汉末年,由于社会的大动荡,一些接近民间的文士忧生念乱,

古代文学史 简答题

中国文学史简答题 陈子昂改革思想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长恨歌》中的“长恨” 在古文中“恨”是遗憾的意思永久的遗憾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克,“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 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 一.唐代文坛出现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 1.诗歌成就突出。诗体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题材开阔,作品丰富,流传广泛。 2.散文方面,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将散文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古文运动的内容一是提倡文以致用,从以前的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二是虽言复古实为创新,大大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大批文人的努力,使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 3.由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成的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开始成熟。 4.唐代讲唱艺术和话本的出现,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5.晚唐开始出现词这种新的文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首先,从外部条件来说。 1.唐代国力强大、政治安定,既给文学发展以物质基础,又使士子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表现出坚实的思想风貌。 2.统治者的重视提倡,特别是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沧浪诗话》) 3.文化上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坛,创作群的扩大也带来了文学表现内容的扩大。 4.社会思想开放活跃,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 其次,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说。 唐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为唐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在内容上,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在形式上,追求辞采声律之美。 3.文章体裁变化扩展,新的文体不断出现。《文心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 另外,唐代作家的大胆创新精神,迎来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三、在众多文学形式中,成就最突出的还是诗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 唐诗繁荣的表现 1.作家作品数量极多且大师辈出。 2.唐诗作者,上自帝王将相、后嫔宫女,下至贩夫走卒、倡优释道,几乎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 3.诗歌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闻一多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 4.从诗体的完备与成熟来看,唐诗不仅具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形式,还在齐梁新体诗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五、七言近体诗。 5.唐人对诗歌内容的开拓和诗歌艺术的创造颇多,成就辉煌,风格流派也异彩纷呈。 四.唐代文学的分期 1.初唐(618至713):唐诗的酝酿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体的创造。二是诗坛风气的转变。 2.盛唐(713至766):诗歌繁荣的顶峰。大诗人涌现,风格纷呈,题材广泛。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把山水田园诗推向了高峰。以岑参、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6、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7、讲析《东山》。 五、论述 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 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四、简答 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 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 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 五、论述 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 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解释:1、说理散文2、百家争鸣3、《论语》4、《孟子》5、《庄子》6、《荀子》7、《韩非子》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唐宋文学试题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二、填空 1、唐代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 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 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三、填空 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

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 1、卢思道的《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的认识是什么? 3、初唐四杰对文风的自觉追求是什么? 4、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有何得失?五、论述 1、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是什么? 2、试述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三、填空 1、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的静逸明秀诗境。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之风的盛行有直接关系。 3、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作诗深受禅风重染,作品多带有。 4、盛唐诗人中,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之美。这一些诗人有、祖咏等。 5、边塞诗人高岑共同的人生经历是都曾边塞。 四、简答 1、王维早年的诗有什么特点?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造了什么样的诗境? 3、裴迪、储光羲、刘昚虚、张子容、常建等诗风简介。 4、王翰及其作品简介。 5、崔颢及其作品简介。 6、李颀及其作品简介。 7、祖咏及其作品简介。 8、陶翰及其作品简介。9、王之涣及其作品简介。 五、论述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什么特点? 2、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对诗境创造有什么意义? 3、禅宗思想对诗歌感情格调有什么影响? 4、王昌龄及其创作评论。 5、高适及其创作评论。 6、岑参及其创作评论。 第三章李白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大约在李白五岁时,随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唐五代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解释:1、华夷如一 2、士人 3、漫游 4、入幕 5、读书山林 6、贬谪 7、文以明道 8、传奇 9、词 10、?全唐诗? 二、填空 1、唐代的强大,为文化的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根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的全面开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开展,主要出于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 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 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 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开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参军行?〔杨炯〕、?度大庾岭?、?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 2、上官体 3、初唐四杰 4、文章四友 5、沈宋 6、王绩 三、填空 1、隋代的建立,完毕了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的定型作出了奉献。 4、陈子昂对唐诗开展有重大影响,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 1、卢思道的?参军行?如何表达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的认识是什么. 3、初唐四杰对文风的自觉追求是什么. 4、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有何得失. 五、论述 1、陈子昂诗歌主*与唐诗风骨的关系是什么. 2、试述*假设虚、*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一、背诵篇目:?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临洞庭湖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钓鱼湾?、?题破山寺后禅院?、?江上琴兴?、?鹿柴?、?竹里馆?、?辛夷坞?、?**词二首?其一、?出塞二首?其一、?参军行七首?其一、其二、其四、其五、?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采莲曲二首?其二、?黄鹤楼?、?长干曲四首?其一、?古参军行?、?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词二首?其一。 二、解释:1、山水田园诗人

陈子昂专题论述

陈子昂〔字伯玉〕〔陈拾遗〕 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假设准平吴例,合著黄金 铸子昂。”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方回: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 陈绎曾《文荃.诗谱》:陈子昂初变齐梁之弊,以理胜情,以气胜辞。 胡震亨: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 吴乔《围炉诗话》:虽有陈子昂复古,其诗伤于重滞。 黄子云《野鸿诗的》:不愧骚雅元勋。 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才陈拾遗首倡高雅冲 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 陈子昂的诗歌〔郭本补充〕 主要内容: 1.陈子昂诗歌的代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蓟〔ji〕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 歌》。在揭露初唐的种种弊端方面,其深度广度,有过于四杰。 2.《蓟〔ji〕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歌》均作于随军北征契丹之时。他为国杀敌、立 功边陲的理想落空,失望怅惘之时,等幽州台,吟咏有关的古人古事,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后人指出:“伯玉《蓟丘览古》诸作,郁勃淋漓,不减刘越石。” 3.陈子昂的送别诗如《送魏大参军》、《春夜别友人》、《送客》等五律,也都有“骨气 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特色。其五律骨力之遒劲、风格之雄浑,自在沈宋之上。 影响: 1.陈子昂的诗歌,以其深刻充实的内容和质朴刚劲的风格,廓清了六朝余风。“唐初,王 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刘克庄语〕,所以享有“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AEA V/. 的赞誉。 2.他的《感遇诗》在以兴寄无端、寓旨遥深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抒发幽愤方面,与阮籍 的《咏怀》一脉相承,而直接影响了后来张九龄的《感遇》和李白的《古风》。杜甫称“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拾遗故宅》〕,对他的崇敬仰止,情见乎辞。元、白在《叙诗寄乐天书※《与元九书》中也分别提到陈子昂的 《感遇》诗对他们创作讽喻诗的启发。所以元好问谓:“论功假设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3.当然,他的诗歌也有缺陷:“复多变少”〔皎然《诗式》〕,部分诗受玄理诗影响,对 齐梁的辞彩一概摒弃,有枯燥晦涩之嫌。

陈子昂诗歌特点

陈子昂诗歌特点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青少年时就显出鲜明个性,卢藏用《陈氏别传》记道:“子昂始以豪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陈子昂在很多文章中也一再提及他“好三皇五帝霸王”之说,“少学纵横术”。二十四岁中进土,出仕,曾任麟台正字和右拾遗。其间政治热情很高,再加上为人“果敢刚毅”(《陈子昂别传》),常上书直陈所见,批评时政,因而很多进步主张和建议,如关心民生、安边、廉政等,不但得不到重视,反而受到种种猜忌。任右拾遗时,还被诬为“逆党”、“谋反”、入狱一年多。陈子昂还在二十六岁、三十六岁时两度出塞。后一次,因和主将武攸宜不合,屡遭排挤。三十八岁辞职还乡,最后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纵观其一生,虽然政治主张基本不离儒家正统,但侠义纵横色彩十分强烈,颇似李白。他的《座右铭》很能反映这一特点:“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滂议不足怨,宠辱讵须惊。白硅玷可灭,黄金诺不轻。” 陈子昂在革除六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的过程中,起着比四杰更重要的作用,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大文学家和批评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朱熹、元好问、高棅等都很推崇他。如杜甫、韩愈都推他为先导,并称他“名与日月悬”(杜甫《陈拾遗故宅》),“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韩愈《荐士》)。白居易将他和杜甫并称:“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初授拾遗》)欧阳修说:“唐兴,文章承徐庚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新唐书·陈子昂传》)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高棅《唐诗品汇》更明确指出:“唐兴,文章承陈隋之弊,子昂始变雅正,夐然独立,超迈时髦,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彼,下决开元之正派,呜呼盛哉。” 陈子昂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首先在于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著名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谈: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这里,他不但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陈子昂一开始即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非常准确地抓住了文学发展史的问题,这就比四杰等人只一味提倡《诗经》,甚至连屈宋、枚马、曹王都一律加以否定要切实得多。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陈子昂,作为唐代文坛的杰出代表,其诗歌主张与创作特色为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在面对初唐“上官体”盛行、诗坛多受齐梁浮艳文风影响的背景下,他勇敢地举起了反对的旗帜,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力求诗歌回归质朴刚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陈子昂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人性、人情、友情的抒发,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在艺术表现上,陈子昂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形象生动。他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思考和情感体验具象化,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陈子昂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他的诗歌主题和思想的深度,以及对自

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性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共鸣和深远的影响力。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他提倡风骨和兴寄。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明确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认为诗歌应当追踪建安风骨的悲凉慷慨之气,而非仅仅局限于美刺比兴的传统。这一主张不仅为当时诗风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度。 陈子昂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他倡导诗歌要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起到“兴寄”的作用,即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这种主张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因为许多诗人还停留在狭窄的宫廷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上。 在实践上,陈子昂的诗歌创作确实体现出了其主张。他的诗歌质朴刚健,内容广泛,不仅涉及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深入到社会、历史等各个层面。例如,《感遇》三十八首就是一组内容深沉、风格古朴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简述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其对唐代诗文发展的贡献。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的核心是“复古”,即回归到古代的文学传统,提倡“汉魏风骨”和“建安风骨”。他主张去除唐代文学中的浮华和艳丽,回归到古代文学的朴素和自然,提倡以诗歌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反映社会现实。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认为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同时也要有益于人民。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实践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为题材,抒发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评和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陈子昂对唐代诗文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唐诗的健康发展: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和“建安风骨”,提倡回归到古代文学的传统,这对唐代诗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诗歌创作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唐诗的健康、自然、朴素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陈子昂认为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同时也强调了文学的教育作用。他的主张提高了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使诗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对唐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陈子昂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他的诗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意境深远,对唐代诗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复古主张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唐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1)

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展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生活,使他形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他后来诗歌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子昂是武后时期登上诗坛崭露头角的诗人,但陈子昂并没有紧随当时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新变的潮流,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如“风骨”,“兴寄”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为诗歌的进一步发展,为扭转齐梁以来的淫靡之风指明了方向,也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初唐快结束之时,他重提文学复古,重倡风雅,直逼魏晋“风骨”,重寻《诗经》“兴寄”。卢怅藏用称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其后又得到了李白,杜甫等人的赞许。 韩愈更是唱以“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 的美誉。 时隔千年,重新寻访子昂遗迹,他以自身的理论主张以及诗歌实践,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之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从而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歌继续发展奠定了基调。 从陈子昂所推崇的“建安风骨”来说,它之所以能成为彼时的文学主潮,主要是诗人在诗歌之中透露出的慷慨悲凉的精神风貌,这是一种普遍的基调,而不拘于内容、形式或语言的某一个方面。主体风格集中要求艺术活动主体之独立人格精神和理想在艺术领域的外化,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文学中阳刚之气的欣赏和回归,体现了有“气”的文学的长久生命力。。 初唐文坛诗歌“风骨”不传,偏离了传统的审美标准,脱离现实,缺乏对生命关照,就缺乏其作为艺术所应有的感染力。陈子昂的诗文,则构筑了一种磅礴的气象和境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震撼。陈予昂的“风骨”是一种美学理想,对即将到来的盛唐之音来讲是一种基调的选择。 陈子昂的贡献在于对“风骨”的体认以及提倡,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诗歌应该生气勃勃,充满力量,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有内在的力量美。渴望建功立业,感情也浓烈壮大,无法掩饰其所透露的明朗、欢快、自信、至于“兴寄”说则是陈子昂的另一个主要的理论主张。“兴”和“寄”是陈子昂组合的术语,分别代表了“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两维,陈子昂将两者联系起来,就是在当时君权社会,为表现理想找到的一个突破口。诗人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此恢复文章之“道”——艺术的本质规律。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他的“风雅”之音,为茫茫寻找中的一代文人指明了方向,在盛唐即将来临之际确定了它昂扬壮大的气象,使得盛唐文学总体气象阔大,而且多是作者胸中真挚感情的自然喷发,读来不至于让人觉得矫揉造作。 陈予昂革新主张明确唐音定位,而其创作则潜在地为唐音内容所借鉴,从不同的方而继承,差不多可以流变出盛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的诗歌主潮。 李白沿着追求功名的理想前进,继承了他那些浪漫主义的因素,将文人士子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富于幻想和自信的共同心理面貌表达得淋漓尽致,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个浪漫主义新高潮。接着,由盛唐进入中堂,杜甫、元稹、白居易以至再后,则继承了陈予昂于风雅之中讴歌不平之气和穷达之节

评陈子昂的修竹篇序(人教版高一)

评陈子昂的修竹篇序 (人教版高一) 初唐时期,梁陈遗风依旧笼罩着文坛。虽然四杰提出了重“骨气”的创作主张,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表示不满,但其诗体柔弱,风格也不彰显恰如陈子昂评价的那样:“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因此陈子昂从理论上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变革主张,精确而明晰的概括出唐诗发展的新方向。从而使唐代诗学得到突破,掀起了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高潮。 在《修竹篇序》中,陈子昂首先对前代文学进行了总体的历史评价。他认为五百年间的文章道弊表现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彩丽竞繁,兴寄都绝。他认为理想的诗歌样式是既有充实的内容,又有朴实刚健的风格。因此他借评析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来表明自己心目中的是个创作模式--“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而陈子昂之所以选择建安、正始诗歌作为其创作典范,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个时期的作品都兼具“风骨”与“兴寄”。“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运用托物起兴、因物言志的方法,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我们知道建安时期的诗人多保守战乱之苦,因而他们的作品能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的灾难和人民的悲苦,能够淋漓尽致地抒发抱负未展、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也能够慷慨激昂地表达建功立业、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他们的诗歌词彩壮丽而骨气奇高,形成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貌。“正始之音”的杰出代表应该是阮籍和嵇康,因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险恶,所以作家创作时不得不采用大量的比兴寄托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伤、恐惧、孤独、悲愤的复杂情感。建安的“风骨”和正始的“兴寄”以其内容的充实和挈合时代精神被陈子昂称许并学习。而那种形式优美内容充实又挈合时代精神的诗歌形式弥补了晋宋齐梁直至唐初诗歌的不足,也指明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陈子昂的《修竹篇序》对于唐前期诗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陈子昂以复古为旗,表现出较以前更为清醒的诗人自觉意识。在

浅析皎然“复古通变”论及其批评陈子昂的原因

浅析皎然“复古通变”论及其批评陈子昂的原因 摘要:皎然在其理论著作《诗式》中谈及诸多诗歌理论问题,“复古通变”论是其 所谈到的一个问题。在“复古通变体”条目中,皎然主张“复忌太过”而“变不忌太过”,并以沈、宋和陈子昂为例来说明其观点,扬沈、宋“变”多,批评陈子昂“复” 多而“变”少。本文从分析皎然的“复古通变”论出发,兼谈皎然对于陈子昂在“复变”问题上的误解及其原因。 关键词:“复古通变”;诗歌艺术 一、皎然“复变”论的得失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通变》中说:“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堪久,通则 不乏。”刘勰认为只有基于文学发展规律上的变,才能使得文学长久健康发展。显然,皎然的“复变”论继承了刘勰的“通变”论。在《诗式•复古通变体》条目中,皎 然论述了诗歌“复”与“变”的关系。首先阐述了“复”与“变”的含义,认为返古即向古人学习就是“复”,流动不滞即革新就是“变”。且“惟复不变”就会与古人相似,失 去自己的特点,给后代学诗者带来混乱,犹如膏肓之疾不能治。在如何面对“复变”的问题上,皎然以禅学举例,指明人要自悟本心,不能一味学他人。认为“复变二门,复忌太过”而“变”“不忌太过”,认为“复”是冒险的,需小心对待,否则后果严重。皎然劝诫后人,若没有天分而“强效复古”就会“反今思扰神沮”,如“不工剑术,而欲弹抚干将太阿之铗”,就必然有“伤手之患”。“变”是保险的,“苟不失正,亦 何咎哉”,只要不失其正,做到“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 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诗式•诗有六至》),就不会有太大的过失。 皎然能够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来考虑诗歌发展的问题,将诗歌的发展变化放 入历史的长河当中去考虑,能够认识到“复”与“变”相互作用、相互交替是诗歌永 葆生命力的关键,展现了其较高的眼界和较有深度的思考方式,这一点是值得我 们肯定的。但是从《诗式》中的理论阐述和诗句选取来看,皎然论诗是远离现实 主义的。这样的倾向与他的诗僧身份、禅学思想是紧密相关的。正因为皎然是佛 门中人,所以他具有超脱现实的思想倾向,这样的思想倾向是其写作《诗式》的 基础,同时也限制了他论诗只关注诗歌艺术形式与诗人本身,而忽略了诗歌的思 想内容,更确切地说是诗歌反映现实的功能,即诗歌的社会意义。这是我们读“复古通变体”条,甚至是读整部《诗式》时必须要明白的一点。这一倾向体现在《诗式》的各个地方。比如对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皎然只选取了《哀江头》 一首列入第三格。再者,对于如何“反古”的问题上,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三偷”,即偷语、偷意、偷势。“语”即言辞,“意”即意境,“势”即情势、态势。显而 易见,学习古人的“语、意、势”只是针对诗歌本身而言,并没有涉及到诗歌的思 想内容和社会意义。我们还可以从皎然对沈、宋的评价来说明这个问题。皎然赞沈、宋“复”少而“变”多,是着眼于沈、宋对于五律的定型上。这同样是基于诗歌 艺术形式而言,对于沈、宋后期被贬谪时所作的一些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诗作,皎然却丝毫没有提及。就连宋之问为人称道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都被列 在了“有事无事第四格”中。由此便可看出皎然论诗,并不注重内容而更在乎诗歌 的外在形式。 二、皎然对陈子昂的批评及其原因 在“论卢藏用《陈子昂集序》”条目中,卢藏用认为陈子昂是在贾谊、司马迁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分析毕业论文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正文 (1) 一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 (1) 二陈子昂诗歌艺术成就的主客观条件 (7) 三诗歌创作中的不足 (9) 四结论 (9) *注:参考文献 (9)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 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邹虎 内容摘要: 陈子昂在初唐季末,重提文学复古,态度坚决的反对齐梁之风,重倡风雅,直逼汉魏风骨,重寻《诗经》兴寄。他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理论,他继“四杰”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为后来唐诗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创作实践,他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关键词: 陈子昂诗歌艺术成就建安风骨 盛唐之音是中华文明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它的繁华离不开初唐近百年的积淀和改革。当从“史”的角度,溯源而上之时,就不得不提及初唐诗文革新者陈子昂及其主张。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关于他的生卒年各家考证意见不一,不管各家考证相去多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陈子昂的用舍行藏都在武后治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他在初唐季末,重提文学复古,态度坚决的反对齐梁之风,重倡风雅,直逼汉魏风骨,重寻《诗经》兴寄。他的举措自是没有首创之功,只是在前辈的文典中拈出了这么个名词,然而,他竟把这些碎片经由其实践擦拭、穿掇成珠,为其赢得了无以复加的殊荣:卢藏用尽挚友之爱,称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后来又得到李白、杜甫等历朝文人的嘉许,元好问《论诗绝句》曾以“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来高度评价其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的杰出历史贡献。这些评论自有过誉之嫌,但时隔千年,重新寻访子昂的遗迹,客观评估他对于有唐一代文学的贡献:他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从而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

《唐诗宋词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唐诗宋词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的英文名称:Issues of Tang’s Poetry and song’s Lyrics 课程编号:2031202 总学时:54学分:3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制(脱产)专升本科 先修课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唐诗宋词专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学科必修课,对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1)要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发展轮廓,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2)要使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唐诗宋词作品;(3)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鉴赏和评述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4)要使学生熟读和记诵一定数量的唐诗宋词;(5)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素质,为毕业后承担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唐诗与宋词两大部分。 上编唐诗部分: 唐诗概说 第一节唐诗发展概况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作品多、作家多;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多多采,风格多种多样;诗体完备。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初唐时期(618-712)、盛唐时期 (713-770)、中唐时期(771-835)、晚唐时期(836-907)。

第二节唐诗兴盛的原因 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为造就诗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思想文化政策相对地有利于文化学术的繁荣。 三、各种学术、艺术的繁荣对诗歌的繁荣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四、前代文学成就为唐代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讲初唐诗歌 第一节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二、王绩与“四杰”。 三、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 第二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二、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 三、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性的诗歌意境美。 二、他们对盛唐诗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重点学习作品篇目: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陈子昂《感遇诗》、《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二讲盛唐的诗人群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