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免疫内分泌学

合集下载

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关系

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关系

神经与内分泌功能间有密切的关系,近来年的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并认为三者共同构成⼀个完整的调节络。

(⼀)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 神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条是通过神经释放递质来发挥作⽤,另⼀条是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转⽽影响免疫功能。

⾻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均有⾃主神经进⼊,虽然神经纤维主要是⽀配⾎管的,但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酰胆碱、肽类)可以通过弥散⽽作⽤于免疫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有相应有肾上腺素能受体。

⼄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的胆碱能受体主要为M型。

脑啡肽能增强免疫反应,⽽β-内啡肽的作⽤⽐较多样,有时能促进免疫反应,有时则抑制免疫反应。

神经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产⽣免疫因⼦,例如在内毒素处理后可产⽣⽩细胞介素-1(⽩介素-1)等。

(⼆)免疫系统对神经活动的影响 在⼤⿏实验中观察到,⽤注⼊⽺红细胞的⽅法来诱导免疫反应,当抗体⽣成增多达顶峰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1倍以上,提⽰免疫反应可以改变神经活动。

在*⿏中注⼊⽩介素-1,可以使下丘脑有关神经元释放更多的促肾上腺⽪持激素释放激素,导致⾎中促肾上腺⽪质激素和糖⽪质激素升⾼⼏倍,说明⽩介素-1可以作⽤于下丘脑神经元。

(三)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促肾上腺⽪质激素释放激素能直接促使⼈外周⽩细胞(经内毒素预处理后)产⽣促肾上腺⽪质激素和内啡肽。

促肾上腺⽪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糖⽪质激素⼀般也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

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均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激素均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

⽣长激素也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

(四)免疫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前⽂已述及⽩介素-1能作⽤于下丘脑⽽增加促肾上腺⽪质激素和糖⽪质激素的⾎中含量。

在⼤⿏中观察到,注⼊⽺红细胞诱导免疫反应达到⾼峰期间,⾎中糖⽪质激素含量上升⽽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这⼀机制可能是⼀种负反馈调节,使免疫反应受到压抑⽽不致过分。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第十章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生物科学研究在广度和尝试上飞速发展,导致传统的学科界限日趋模糊,并不断衍生和分化出新的学科。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neuroim munoendocrinology)的形成和建立即是如此。

此学科横跨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等三大系统,集中探讨系统间的多重往返联系及其生理或病理意义,着重研究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和影响因素。

本章拟简述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历史发展,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网络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神经免疫内分泌相关疾病实例,以及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人类有关神经系统和或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感性认识由来已久。

古希腊医生Galen曾注意到忧郁的妇女较乐观的女生易罹患癌症。

祖国医学对七性(喜、怒、衷、思、悲、恐、惊)致病也早有直觉和经验性的描述,提示情绪因素至少可部分地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免疫力,从而加速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西方医学的许多早期观察均说明应激性刺激可导致疾病或促进发病。

直至1919年,I shigami的工作才为以上的经验积累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他发现在慢性结核病患者,情感挫折可明显削弱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咸噬能力,并提出情绪性应激可导致免疫抑制。

继后,受巴甫洛夫学说的影响,M etalnikov等于1924年证明,经典式条件反射可改变免疫反应,说明免疫系统亦接受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有力影响。

这一事实得到反复证实,并已成为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重要研究领域。

1936年,Selye分析了一系列伤害性刺激对机体的影响,发现诸如缺氧、冷冻、感染、失血、中毒和情绪紧张等均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肥大,胸腺萎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减少等变化,他将这群征候称为“应激”(sterss),并确定这些变化系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由此证明了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嗣后,不断有报道描述神经精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对免疫功能、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

第五节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第五节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 免疫调节网络
neuroendocrineimmunoregulation network
1
掌握要点:
1.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PRL、GH轴
2
1977年Besdovsky首次提出体内存在神经-免 疫-内分泌网络的假说。
1979年Spector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相互 作用称之为神经免疫调节,相继又提出了精神神 经免疫学、心理免疫学、行为免疫学、免疫精神 病学、思维与免疫力等新概念。
1982年,Blatock将该学科的研究领域称之为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neuroimmunoendocrinology)。
3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网络的研究成果: 1.免疫器官具有丰富的神经支配; 2.免疫器官及免疫活性细胞上可合成多种激素、
44
2.细胞因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1)对下丘脑的影响
27
28
依据: (1)下丘脑具有高密度的IL-1受体 (2)IL-1给予途径与ACTH高峰出现时间和幅度的关系
出现高峰时间:脑室内注射﹤静脉注射(30 min)﹤ 腹腔注射(2 h) 幅度:脑室内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3)静脉注射IL-1:CRH ↑→血浆ACTH↑ 连续注射IL-1:下丘脑CRH及其mRNA↑ (4)抗CRH血清可部分阻断IL-1→ACTH↑效应
29
多数免疫指标中IL-1α﹥IL-1β 对于HPA轴IL-1α﹤IL-1β ②TNFα:下丘脑CRH↑→HPA激活 ③IL-6:下丘脑→HPA激活
30
(2)细胞因子对垂体的作用 ①IL-1 IL-1 →垂体→ACTH↑ 依据: (a)10-7mmol/L的重组人IL-1β→腺垂体细胞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关系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说,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紧密联系,密切配合:那么,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学问题。

这个问题不只是关系到生理学,而且与心理学、医学有关,这也是心身医学的基本问题。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有什么关系呢?先来考察一个实验:小鼠被多次注射抑制淋巴细胞活动的化学药物。

在每一次注射时都让这些小鼠嗅到樟脑的气味,樟脑原本对免疫系统没有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只让小鼠嗅到樟脑气味,不注射抑制淋巴细胞活动的化学药物,再检查小鼠淋巴细胞的机能。

研究者发现樟脑气味已经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如同抑制淋巴细胞活动的化学药物一样。

这是建立了一个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是樟脑气味,非条件刺激是抑制淋巴细胞活动的化学药物。

虽然目前对这种条件反射的路径还很不清楚,但用无关动因可以建立抑制免疫活动的条件反射,说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与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

现在知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这三个系统有几方面的关系:(1)有共同的信号分子及其受体。

免疫细胞可分泌激素,非免疫细胞可产生白细胞细胞因子。

例如,白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催乳素以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受体在多种组织上发现。

脑中的神经元有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受体;天然杀伤细胞有阿片受体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

看来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具有化学信号分子和它们的受体。

(2)激素和神经肽能改变免疫细胞的机能。

多年来已经知道不同的应激刺激(包括过冷、过热、中毒、感染、创伤、发热、缺氧、疼痛、疲劳、恐惧等)都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引起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升高,抑制免疫机能,如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抗体生产,降低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等。

中医学原理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阐释

中医学原理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阐释
.
• 补肾方药可调节内分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增 强免疫功能,促进核酸、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具 有强壮作用,消除自由基、降低过氧化脂质,补 充微量元素,延长寿命,从多方面发挥抗衰老作 用。
.
• 脾的本质包括了现代医学消化吸收、水盐代谢、能量 转化、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运动等多系统功 能在内,是以消化系统及相关联系为主的综合性概括。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自从1977年Besedovsky首次提出体内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假说之后,机体调控机制研究 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明确了神经系统、内分泌 系统和免疫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着双向传递机制,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调 节系统共有的化学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神经 肽、激素、细胞因子等)和受体共同实现的。由 此构成神经、内分泌、免. 疫调节网络。
动的调节。 ⑤应激。 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和环境条件急剧变化的抵抗
和适应能力。 .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下丘脑作为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下丘 脑肽能神经细胞分泌下丘脑释放及抑制激素, 又受中枢神经的各种神经递质及其靶激素反 馈调节。
广义上讲,所有的内分泌功能均受神经系统 的直接或间接支配,故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可 以神经内分泌表示。
.
下丘脑促垂体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CRF ) 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 LHRF ) 催乳素释放因子( PRF )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PIF ) 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 TRF )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GRF ) 促卵泡素释放因子( FRF )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MIF )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 MRF )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GIF)
.
内分泌腺 激素 内分泌组织

第八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第八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3. 应激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 西方医学的许多早期观察均说 明应激性刺激可导致疾病或促 进发病。 进发病。 1936年,Selye发现 “应激” 应激” 年 发现 ( stress) 是由肾上腺皮质激 ) 素分泌过多所致, 素分泌过多所致 , 由此证明了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内 容 纲 要
一、引 言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特性和共性 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四、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五、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六、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七、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环路 神经、 八、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相互调节的结构 基础及作用机制
一、引
另一方面, ②另一方面,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家们也仅关注神经 元的结构和功能及突触传递等课题而无暇它顾
③在客观上也受技术条件及各学科发展深度的限制。 在客观上也受技术条件及各学科发展深度的限制。
5. 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概念的形成和确立
1979年 Wybrain证明了人 淋巴细胞上存在阿片肽受 年 证明了人T淋巴细胞上存在阿片肽受 证明了人 阿片肽可以通过特异性受体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 体,阿片肽可以通过特异性受体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 这直接证明了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存在功能联系。 这直接证明了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存在功能联系。


嗣后, 嗣后 , 不断有报道描述神经精 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对免疫功 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 能 、 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 。
• 英国的 英国的C. Murry Parkes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于1969 博士和他的同事们, 博士和他的同事们 年公布了他们关于鳏夫寿命的研究, 年公布了他们关于鳏夫寿命的研究,他们发现鳏夫的 死亡率高得惊人——常常在女方去世后 个月内相继 常常在女方去世后6个月内相继 死亡率高得惊人 常常在女方去世后 去世, 去世,他们认为这是心理应激损害了人的防御系统所 造成的。 造成的。 •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Roger Baitrop及同事对 名男女 及同事对26名男女 及同事对 丧偶者进行过一项简单的血液实验, 丧偶者进行过一项简单的血液实验,他们分别在两周 和六周之后抽取了两个血样,从血样中发现, 和六周之后抽取了两个血样,从血样中发现,两周后 免疫能力没有下降, 但是6周以后免疫细胞的反应性 免疫能力没有下降 , 但是 周以后免疫细胞的反应性 下降了,该组织研究人员第一次宣称, 下降了,该组织研究人员第一次宣称,“严重的心理 应激会使免疫功能的异常达到明显的水平。 应激会使免疫功能的异常达到明显的水平。” • 一 般 的 应 激 也 会 危 害 人 的 免 疫 系 统 。 Steven E.Lovcke所做的实验发现 , 那些应付能力差的大学 所做的实验发现, 所做的实验发现 生(poor copers),对大学生活向他们提出的一般 ) 要求都感到压力很大,这些人的杀伤细胞活动较低。 要求都感到压力很大,这些人的杀伤细胞活动较低。

神经生物学第七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神经生物学第七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 经过40多年的努力,垂体分泌的所有经典激素均在下丘 脑中找到了其特异性的调节激素,完善了垂体激素经典 调控的概念。
下丘脑调节因子的化学性质和主要作用
(3) 下 丘 脑 调 节 性 多 肽 发 挥作用的途径
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的促垂体区核团神 经元轴突投射到正中隆 起,将下丘脑调节肽释 放入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下丘脑-垂体门脉系 统),到第二级毛细血 管网转运到腺垂体,调 节后者的分泌活动。
神经垂体主要贮存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 (oxytocin, OXT)
下丘脑的内分泌区主要集 中在正中隆起、弓状核、 视交叉上核、腹内侧核和 室周核等基底部的“促垂 体 区”(hypophysiotropic area),以及视上核、室旁 核等核团
海马、杏仁核破坏:免疫功能增强:淋巴细胞绝对 数、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反应性和NK细胞活 性增加
3、应激与免疫 ➢应激的类型:过冷、过热、中毒、感染、
创伤、外科手术、发热、缺氧、疼痛、过 劳、恐惧等
➢一般情况下,应激可激活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作用,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升 高,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二)、神经递质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1、儿茶酚胺 情绪激动、恐惧使机体儿茶酚胺升高或外给儿茶酚胺:
数量
4、组胺 抑制单核细胞产生IL-1、IFN-、IL-2 抑制巨噬细胞产生补体
三)、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肽(neuropeptide):一类生物活性肽。 1、内源性阿片肽:-内啡肽(endophin)、亮啡
肽、甲啡肽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较复杂:不能定论。 低浓度-内啡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高浓度抑制
▪ TRH成为第一个被分离纯化并被阐明结构与功能 的下丘脑激素,它为3肽,因此也是迄今为止所 知的最小的活性肽之一。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1. 下丘脑的位置
终板 下丘脑沟 上界:下丘脑沟 下界:灰结节-正中隆起-
漏斗-垂体-乳头体
前界:终板,视交叉
视交叉
垂体
漏斗 乳头体
海马 下丘脑
2. 下丘脑的结构
三带:
室周带:室旁核PVN 内周带:内侧视前区MPO、视上核
SON、下丘脑前区AH等 外侧带:纵行纤维
四区:
视前区:视交叉前部
外 侧 带
内 周 带
室 周 带
视上区:视交叉上部
结节区:背、腹内侧核与弓状核等

乳头体区:乳头体、下丘脑后核
外侧带 内侧带 室周带 3V
视上核
室旁核
3.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1、传入纤维
端脑→下丘脑 脑干、脊髓→网状结构→下丘脑
2、传出纤维
与传入纤维对应
3、内部纤维
左右两边的联合纤维及各个核团间的联系
4.下丘脑的两大神经内分泌系统
2. 内分泌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用基础:大量激素及其受体在脑被发现。 这些受体在胶质细胞和神经元都有表达。 影响神经元的电活动和突触传递
作用原理:影响递质合成、释放、重摄取、 灭活和突触后膜的敏感性
(1)甲状腺素对脑发育的影响
➢ 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 ➢ 合成微管蛋白,增加微管组装 ➢ 促进轴突、树突的增长 ➢ 促进突触的发生和髓鞘的形成
雄性SDN-POA的体积是雌性的几倍,用睾酮处理出生 前后的雌性使其成年后SDN-POA的体积大如雄性,而 将出生时雄性去势则使其成年SDN-POA体积小如雌性。
芳香化酶在内侧视前区的表达
雄性大鼠SDN-POA体积较雌性的大
雄性斑马雀古纹状体粗核RA体积较雌性的大
(5)Estrogen improves learning and memory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系自从1928 年Ernest Scharrer 发现硬骨鱼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并最先提出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 )概念后,启发了有关领域研究的新思路。

随后众多的研究逐渐证实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活动联系紧密。

近二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又促使人们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能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都通过类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这又使人们意识到机体还存在一个调节系统——免疫系统。

Besedovskyn 于1977 年最先提出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e network )的概念。

三个系统各具独特功能,相互交联,优势互补,形成调节环路(图1 )。

这个网络通过感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加工、处理、储存和整合信息,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图1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联系GH :生长激素;PRL :催乳素一、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物质基础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以共有、共享的一些化学信号分子为通用语言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相互协调,构成整体性功能活动调制网络。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组织都存在共同的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和细胞因子(cytokine ),而且细胞表面都分布有相应的受体。

大部分在脑内发现的神经肽和激素同时也存在于外周免疫细胞中,而且结构和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完全相同。

再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存在生长激素(G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受体和内啡肽受体等,胸腺细胞也分布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催乳素(PRL )等受体。

利用组织化学、放射免疫自显影等技术证实,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诱导后,脑组织中都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受体或相应的mRNA 。

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白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

在正常情况下,内分泌系统就存在一些细胞因子,而且经诱导后还可以产生许多细胞因子。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讲义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讲义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讲义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妙的调节系统,那就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这个网络如同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各个部分相互协作、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就像是身体的“指挥中心”,通过神经冲动快速传递信息。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来自身体各处的信息,并发出指令。

周围神经系统则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连接起来,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内分泌系统则是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激素是一种化学信使,它们由内分泌腺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常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胰岛、性腺等。

这些激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的生理过程。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防御部队”,它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体、异物以及自身的异常细胞。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等是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协同作战,抵御外来的威胁。

那么,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这三个系统是如何相互联系、形成调节网络的呢?首先,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递质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增加心跳和呼吸频率,提高身体的应激能力。

同时,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的活动,控制垂体的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内分泌系统也可以通过激素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比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糖皮质激素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免疫系统也不是孤立的。

当免疫系统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细胞因子等免疫调节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例如,白细胞介素-1 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引起发热等反应,同时还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关系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关系

• 英国的C. Murry Parkes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于1969 年公布了他们关于鳏夫寿命的研究,他们发现鳏夫的 死亡率高得惊人——常常在女方去世后6个月内相继 去世,他们认为这是心理应激损害了人的防御系统所 造成的。
•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Roger Baitrop及同事对26名男女 丧偶者进行过一项简单的血液实验,他们分别在两周 和六周之后抽取了两个血样,从血样中发现,两周后 免疫能力没有下降,但是6周以后免疫细胞的反应性 下降了,该组织研究人员第一次宣称,“严重的心理 应激会使免疫功能的异常达到明显的水平。”
• 西方医学的许多早期观察均说 明应激性刺激可导致疾病或促 进发病。
• 1936年,Selye发现 “应激” ( stress ) 是 由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分泌过多所致,由此证明了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嗣后,不断有报道描述神经精 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对免疫功 能、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
• 一 般 的 应 激 也 会 危 害 人 的 免 疫 系 统 。 Steven E.Lovcke所做的实验发现,那些应付能力差的大学 生(poor copers),对大学生活向他们提出的一般 要求都感到压力很大,这些人的杀伤细胞活动较低。
4. 应激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 在 20世纪 20年代末期,Scherrer发现硬骨鱼的下丘脑 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随后对多种动物的研究也得到 了相似的结果。
(1)三大系统在体内均系广泛分布,但神经系统有以突 触为中介的结构连续性,并可借其分支支配各种组织和 器官,包括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免疫组织亦如此,甚至 小肠壁集合淋巴小结也发现有神经末梢分布。所以,广 义上讲,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视为反射弧的传出环节。
(2)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由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及突触来实现,而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 多是由 体液运输完成的,后者还依赖于免疫细胞的循环而行使 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又称为“流动的脑”。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第二节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一、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特性和共性比较高等动物的机体是由诸多系统的机组合而成的结构和功能性整体。

这些系统可粗略分为二类:一类主要执行着机体的营养、代谢及生死等基本生功能,包括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等系统;而广泛分布的神经、免疫及内分泌三大系统则起着调节上述各系统的活动,参与机体防御及控制机体的生长和发育等重要作用,从而构成另一类枢纽性系统。

此三大系统除各具有独特而经典的内容外,尚有下述方面可资相互比较。

1.三大系统与种系发生和个体发育以种系发生的观点而言,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的区分和定义是局限于多细胞生物的。

然而这三大系统共同的基本功能,即信息的传递和感受,却可在原核生物中有雏形体现,例如,Stock等的工作表明,大肠杆菌细胞膜上有膜受体蛋白质构成的化学感觉系统,经4个蛋白质成份而将相关信息传入胞内,并借助这些蛋白的磷酸第过程,完成信息的储存记忆和对其的反应,如细菌的化学趋化等过程。

阿米巴滋养体的吞噬活动,既是其摄食方式,亦可视为非特异性免疫的较早范例。

此外,单细胞生物如梨形四膜虫,粗糙链孢霉菌及烟曲霉菌中均含有胰岛素样物质,但其功能意义尚不清楚。

一般变为,神经元最先在二胚层动物水螅的胚层间出现。

这些事实提示,三大系统的种系进化可能是不同步的。

自个体发生的角度而论,末受精鸡卵内即含有胰岛素,而爪蟾卵母细胞中除含有胰岛素及其mRNA外,尚有TGF-β及FGF的mRNA表达,编码TGF-α、TGF-β及PDGF的mRNA亦可在小鼠胚泡中检测出,且着床前的小鼠胚胎中还有胰岛素受体及IGF-I受体的分布。

神经系统的个体形成似晚于免疫和内分泌系统。

神经免疫内泌间的交互影响也有渊远的进化过程,如曼氏裂体血虫中含POMC相关的mRNA,且Mytilus edulis的血细胞可生成脑啡肽并受其影响,这种生物的血淋巴细胞可接受ACTH的调控。

神经-内分泌-免疫

神经-内分泌-免疫
RIA技术可以精确到10-12g水平,在分子水平上重 新认识某些生命现象的生化生理基础。
RIA的巨大影响
• Berson早逝,Yalow同Guillemin、Schally一 道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此足 以说明RIA的巨大影响.…… • 1977年, 美国科学家Yalow因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 Guillemin、Schally因合成下丘脑释放因素 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arris: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的神经体液学说
各种神经性传入
下丘脑 神经分泌功能的神经
神经分泌的输出
神经分泌的体液因子
垂体细胞
神经内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1960年:
美国学者Yalow、Berson 创立放射免疫测定 (Radioim-munoassay, RIA)技术,
首先糖尿病人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的测定。
②人工合成了大量促垂体激素的类似物。 ③神经肽及激素受体基因相继被克隆;提出了神经-内 分泌-免疫网络概念。
推进了对神经内分泌整合乃至基本生命现象的认识。
• 体内某些特化的神经细胞能分泌一些生物活 性物质,经血液循环或通过局部扩散调节其 他器官的功能。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为神经激 素(neurohormone) 。 神经内分泌细胞
脑内分泌学
目前已形成一门新兴 学科“脑内分泌学”, 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 应用。 人工合成的促垂体激 素类似物,作为激动 剂或拮抗剂不仅用于 实验研究,而且有些 已应用于临床。
1977年Yalow、Guillemin、Schally
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80年代后细胞免疫技术
①一系列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相继分离和鉴定,其分布 和作用逐渐被阐明。
应激反应共同特征
②分泌减少的激素和因子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系自从1928 年Ernest Scharrer 发现硬骨鱼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并最先提出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 )概念后,启发了有关领域研究的新思路。

随后众多的研究逐渐证实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活动联系紧密。

近二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又促使人们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能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都通过类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这又使人们意识到机体还存在一个调节系统——免疫系统。

Besedovskyn 于1977 年最先提出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e network )的概念。

三个系统各具独特功能,相互交联,优势互补,形成调节环路(图1 )。

这个网络通过感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加工、处理、储存和整合信息,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图1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联系GH :生长激素;PRL :催乳素一、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物质基础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以共有、共享的一些化学信号分子为通用语言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相互协调,构成整体性功能活动调制网络。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组织都存在共同的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和细胞因子(cytokine ),而且细胞表面都分布有相应的受体。

大部分在脑内发现的神经肽和激素同时也存在于外周免疫细胞中,而且结构和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完全相同。

再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存在生长激素(G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受体和内啡肽受体等,胸腺细胞也分布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催乳素(PRL )等受体。

利用组织化学、放射免疫自显影等技术证实,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诱导后,脑组织中都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受体或相应的mRNA 。

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白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

在正常情况下,内分泌系统就存在一些细胞因子,而且经诱导后还可以产生许多细胞因子。

2022-2023学年 北师大版 选择性必修一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32张)

2022-2023学年 北师大版 选择性必修一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32张)

(2)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除了神经系统外,举例说明哪一系统也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该系统对机体调节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除神经系统外,内分泌系统在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中也起到了重要 作用,例如甲状腺可以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以促进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 分解,释放更多的热量。内分泌系统主要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发挥着持久而广泛的调节作用。
(3)尝试将图4-14的文图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提示:教科书图4-14作为模型具有以下几层含义:①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支 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②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利用相应的信号分子 通过体液传送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③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各自分 泌的信号分子彼此调控;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借助神经-体 液通路以及相应的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调 节机体的稳态。
2.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具有免疫细胞的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以及多种 细胞因子的受体或相应的mRNA。 (2)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内也存在多种细胞因子,而且在抗原刺激 下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含量会发生改变。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内存在共同的神经递质、神经肽、 激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而且细胞表面都分布有相应的受体。这些信 号分子和受体构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通用信号”,三大调节 系统通过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统一性 【问题引领】
分析教科书第112页“图4-14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联系示意图”,结合 第111、112页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通用信号”是什么? 提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通用信号”是神经递质、神经肽、激 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及相应的受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
神经系统掌握神经递质。

免疫系统掌握免疫分子。

内分泌系统掌握激素。

神经递质按其化学结构分为七大类。

1、胆碱类:乙酰胆碱
2、胺类: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
腺素)、5-羟色胺、组胺
3、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
基丁酸
4、肽类: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速
激肽、阿片肽、脑肠肽、心房钠尿肽、血管活性
肠肽、血管紧张素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
肽Y等
5、嘌呤类:腺苷、ATP
6、气体类:NO、CO
7、脂类: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神经类固醇
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补体和HLA.
1、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
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趋化因子
3、补体:C1、C2、C3、C
4、C
5、C
6、C
7、C
8、C9
4、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根据功能和产物结构的
不同,分为经典HLA基因、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和免疫无关基因。

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分为四类。

1、含氮激素(1)蛋白质激素:主要有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及腺垂体激素(2)肽类激素:包括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降钙素和胃肠激素(3)胺类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甲状腺激素
2、类固醇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包括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雄激素
3、固醇类激素:包括胆钙化醇(维生素D3)、25-羟胆钙化醇(25-羟维生素D3)和1,25-二羟胆钙化醇(1,25-二羟维生素D3)
4、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体液中非特异性杀菌、抑菌物质:补体、溶菌酶、干扰素、抗菌肽(防御素)。

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人体中只有两种激素含碘:T3、T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