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和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与影像学动态分析医学论文(共2篇)

合集下载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摘要】目的:对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进行分析、研究。

提高影像诊断的方法。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对其早期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进行分析。

结果: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在早期的病症是平均15mm左右、中等密度的肺內单发结节状病灶,早期病灶内部具有空泡征,进展期出现空洞,早期其边缘具有毛刺和胸膜萎缩征等,进展期边缘症状加重。

结论:在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方面,周围型肺癌患者症状是:15mm左右的病灶,病灶内部有空泡征,病灶边缘有有毛刺和胸膜萎缩征等。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X线诊断;影像学动态;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049-02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X线检查和影像学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早期病情诊断是影像学诊断中的难点之一,其早期病灶不明显,病情的判断依据不明显。

本文对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进行了分析,现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是42岁~75岁,平均年龄是(58.37±3.94)岁;在患者病症方面,无症状患者8例,咳痰带血患者15例,咳嗽咳痰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是肺內单发病灶,未确定肺癌类型患者5例,鳞癌患者17例,腺癌患者28例;在病灶位置方面,位于左肺的患者24例,位于右肺的患者26例。

50例患者经过X线诊断,其影像学动态较为清晰,能够较为清楚地表现出病灶,不存在伪影,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确定为周围型肺癌患者[1]。

1.2 方法菲利浦VR-S单板岛津R-20型X光机并带有IBS系统,均摄正侧位平片。

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与CT影象的诊断

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与CT影象的诊断

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与CT影象的诊断近年来,肺癌的上升幅度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日益严重,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可使患者存活率提高80%,因此,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至关重要。

目前,肺癌诊断的主要依据影像学(X线、CT)检查,故笔者收集28例经临床细胞学证实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象学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早期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周围型肺癌28例,全部病例经细胞学确诊。

男17例、女11例,年龄43岁-78岁,平均年龄(56.2±12.5岁)。

其中低分化腺癌20例,鳞癌8例,病灶直径3cm。

诊断标准胸部正侧位及透视发现肺内淡片状、小结节状、球形病灶或肿块影。

均行CT检查,经细胞学检查证实。

2 结果28例中,4例患者因有刺激性干咳并胸痛就诊发现。

24例为体检发现病变,均为每年做一次常规检查者。

2.1 部位右肺16例,其中上叶8例,下叶7例,中叶1例;左肺12例,其中上叶8例,中上叶2例,下叶2例。

2.2 X线、CT基本征象2.2.1 肿瘤边缘特点:①分叶征:为肿瘤出现的基本征象,呈轻度分叶征。

主要为肿瘤各部分化程度不一,生长不均匀所致。

CT比X线片显示更清楚。

②短毛刺征:肿瘤边缘不光滑,可见短毛刺,棘状突起或锯齿状改变。

也为早期周围型肺癌常见征象。

主要为肿瘤细胞向周围蔓延所致。

2.2.2 肿瘤内部特征:①空泡征:病灶内部小灶性透光区,圆形或不规则小泡状影,可单个或多个。

为残余肺组织或肺泡腔融合所致。

②细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内呈细条状影,有时出现分叉。

为扩张的细支气管所致。

上述2种征象X线片显示有困难。

③空洞:圆型或类圆型空气样透亮区,内壁多不规则,厚薄不均,有时可见壁结节。

为肿瘤组织坏死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

2.2.3 肿瘤邻近结构改变:①血管集束征:指肺门血管向肿瘤聚集,中断或贯穿肿瘤。

静脉累及更有鉴别意义。

②胸膜凹陷征:邻近病灶胸膜向肿瘤侧的牵拉。

是病灶内纤维斑痕收缩造成。

周围型肺癌X光片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周围型肺癌X光片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周围型肺癌X光片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目的:比较分析X光片和CT检查周围型肺癌的结果和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X光片和CT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X光片检查确诊率为59.1%,明显低于CT扫描确诊率89.4%,两种检查方式比较表明,除分叶征外,CT检查确诊的癌灶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比较肿块征、毛刺征、空洞、血管集束征、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几种征象的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较X光片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临床中应将X光片作为周围型肺癌的初步诊断方法,将CT作为周围型肺癌的进一步检查方法,如此势必可获得更有价值的临床影像资料。

标签:周围型肺癌;X光片;CT检查调查了解发现,我国周围型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然而此种病症的临床症状较少且不明显,患者往往在体检中发现,而此时诊断已为时过晚,基本失去了手术时机,因此对于此种病症,只有早期发现、确诊才是治疗的关键[1]。

为此,本文对比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X光片和CT检查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所选患者均通过CT和X线两种方式进行检查。

其中男45例,女21例,年龄42~82岁,平均57.3岁,其中高龄患者(即60岁以上者)50例,占总患者的75.8%。

此外,在66例患者中,腺癌42例,伴骨转移的15例,鳞癌11例,混合型7例,非小细胞肺癌6例。

66例患者中,胸痛60例,刺激性呛咳47例,咯血36例,发热28例,仅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均在健康体检中发现,占总数的4.5%。

1.2 方法1.2.1 X线检查采用常规胸部X线正侧位平片进行检查,其中28例作了病灶分层处理,取层厚度0.25~0.50 cm[2]。

1.2.2 CT检查采用飞利浦多排螺旋全身CT机进行检查,所有患者检查时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一直向下至肺底,即对整个肺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10 mm,层距(间隔)10 mm,另对病灶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1.0 cm[3]。

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检查价值对比分析

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检查价值对比分析

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检查价值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周围型肺癌患者的X线片与CT检查结果,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29例周围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在我院均进行了X线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

结果通过X线可观察到斑片状和小结节状的阴影,有分叶征、胸膜凹陷、毛刺和空泡征。

CT可见:斑片样、小结节样、分叶样肿块,有毛刺,血管集束,且多有胸膜凹陷。

结论通过X线能够判断出患者的肿瘤大小、形态,且费用较低;使用CT能够更加明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判断,以降低X线误诊漏诊率。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X线 CT 对比分析肺癌是我国常见致死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死亡率较高,被认为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男性死亡率在每十万40.1人,女性为每十万13.48人[2]。

肺癌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分为周围型肺癌和中央型肺癌两大类。

周围型肺癌,是指肿瘤发生在肺段以下支气管,其形态变化较大,临床诊断与结核、肺脓肿等容易出现混淆,耽误临床治疗[3]。

因此,如何对患者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是临床医生工作的关键。

X线和CT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对照分析了此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29例周围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在39~73岁之间,平均(51.97±8.27)岁。

患者肿瘤部位:右肺18例,其中上叶10例,中叶5例,下叶3例;左肺11例,其中上叶8例,下叶3例。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痰中带有血丝、胸痛、发热、胸闷。

8例患者在体检中发现,1例患者既往被诊断为肺结核。

经组织学分型:5例患者为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患者为小细胞癌,12例患者为低分化腺癌,7例患者为鳞癌。

周围型小肺癌X线与CT诊断方法临床分析

周围型小肺癌X线与CT诊断方法临床分析

周围型小肺癌X线与CT诊断方法临床分析张青春【摘要】目的:探讨X线与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对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89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分别行X 线片检查和螺旋CT 薄层增强扫描,并分析所显现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 CT 检查阳性率以边缘不规分叶征67例(51.69%)最多,显著高于X 线片检查的46例(75.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 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优于X 线片检查。

结论 CT 薄层增强扫描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Objective To discus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aging X-ray and CT diagnosis for peripheral small lung cancer early diagnosis.Methods The 89 cases of 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X-ray examination and thin enhanced spiral CT scan, and imaging analysis revealed special.Results CT scan-positive rate to edge irregular lobulation 67 cases (51.69%) the mos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46 cases of X-ray inspection (75.28%),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of 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 diagnosis than X-ray examination.Conclusion X-rays and CT scans can improve thin enhancement of 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 early diagnosis.【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4(000)015【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X线;CT;诊断方法【作者】张青春【作者单位】426100 湖南省祁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周围型小肺癌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是原发于肺段或肺段以下直径≤2 cm的支气管黏膜上皮癌。

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诊断

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诊断

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诊断目的对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及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经病理学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与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X线片、CT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多以边缘不规分叶征、毛刺或锯齿状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为主,但CT检查的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确诊率均明显优于X线片检查,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的检查效果要优于X线片。

结论对周围型小肺癌行临床X线、CT诊断,均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可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依据,但C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较X线明显,为能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确诊率,建议行X线检查后再联用CT检查。

标签:周围型小肺癌;X线;CT;诊断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应用X线及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手段,现对患者X线、CT影像学诊断的表现特征作如下叙述,以期能为提高肺癌的确诊率起到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经病理学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2例,其中男患24例,女患18例;年龄在37~68岁,平均年龄为(49±5.73)岁;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小细胞癌7例,大细胞癌5例,鳞癌13例,腺癌17例;临床表现多以咳嗽、发热、咳时胸痛、咳痰有血等症状为主,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行常规体检时发现异常,42例患者均行X线以及CT影像学检查。

1.2方法1.2.1 X线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于站立位进行X线平片侧位、后前位片检查,仪器选择采用富士FCR CAPSULA X型CR机对患者进行不同千伏X线片检查,包括:低千伏X线平片检查(平均值:侧位86kV,20mAs;后前位75kV,10mAs),高千伏X线平片检查(平均值:侧位128kV,8mAs;后前位125kV,2.5mAs)及体层检查。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诊断对肺癌病灶的检出差异,比较螺旋CT和X线胸片技术对原发性肺癌病灶诊断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为肺癌治疗时确定靶部位积累影像学资料。

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6例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检查(CT组)及X线胸片检查(X线组),对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癌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CT组采用螺旋CT检查出49例患者的112个肺内病灶及30例患者的100个肝外病灶;X线组采用X线胸片检查出54例患者的164个肺内病灶以及36例患者的143个肺外病灶,X线胸片与螺旋CT监测方法比较肺内外病灶检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肺癌病灶的检出,X线胸片检测技术与螺旋CT检测技术比较,其对肺癌的转移灶的检出前者与后者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以螺旋CT检测确定病变区域制定化疗计划时,有针对性的运用X线胸片技术的影像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X线胸片;原发性肺癌;病灶;螺旋CT;诊断据多种文献资料表明,原发性肺癌是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原发性肺细胞癌基因恶性程度及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患者经诊断后多为中晚期,因此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进行手术根治,最为常用的方法是螺旋CT扫描法及X线胸片检查。

上述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各有优缺点,本文在次基础上对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在术前行螺旋CT多期扫描及X线胸片检查,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所有病例均按照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进行筛选。

5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9例。

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57.4±21.9)岁。

CT和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对比分析

CT和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对比分析

CT和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对比分析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对比CT与X射线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果,并对两者的临床意义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最优的治疗方式。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进行了X线、CT等影像学数据的分析。

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了对比,以筛选出最优的检测方法。

方法:收集了80例周围型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CT和X线两种检查方式。

在检查中,对80例病人进行了CT和X线的对比,并将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X线和CT在肺部的影像对比中,采用CT检查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较高,对于癌转移组织的敏感性较X线高CT扫描发现周围型肺癌为95%,X线扫描发现周围型肺癌是77.5%;在CT与X线检查对癌症转移敏感性方面,CT与X线检查两种检测方法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周围型肺癌的癌组织转移主要表现在淋巴转移(92.5%)。

结论:周围型肺癌在CT扫描上所显示的诊断率和检出率都比较高。

在对于癌组织转移的检查中CT也较为准确。

对于周围型肺癌的检查中,CT检查较为准确,对癌组织转移较为敏感,X线价格较为低廉,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

关键词:CT;X线;诊断;周围型肺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癌症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

肺在胸腔里面,它被分成了左右两肺,两肺都被包裹在心脏上面,它是身体里面非常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够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通气、换气、防御,还可以起到调节酸碱平衡、储血等作用。

而肺癌是一种恶性疾病,其发生在肺或者支气管腺。

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和咳血等。

在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较为多见,周围型肺癌是从第三支气管以下至细支气管以上开始的一种肺癌,其中以腺癌最多见。

临床上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症状不明显,而到明显症状时已经进入晚期,其诊断与鉴别是进行医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周围型肺癌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才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周围型肺癌CT诊断研究论文

周围型肺癌CT诊断研究论文

周围型肺癌CT诊断研究【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01-01这些年以来,我国的肺部癌症的患病人数呈明显的升高的趋势,而大多为肺部癌症在被发现时已是中期或晚期癌症,这时对患者将会失去根治的治疗的会机,因此进行早期的治疗和诊断就会显得非常的重要。

ct在诊断治疗肺部癌症的周围型小肺部癌症的中有着非常不一般的作用,现将我院ct室诊断周围型的小肺部癌症的病例患者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病例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平均55岁,常规的体检中发现患者63例,因发热、胸痛、胸闷、气短、痰中带血、咳嗽就诊时发现患者37例,为日本岛津公司全身扫描ct机,常规进行胸部扫描,扫描厚度每层10mm,用以判断病变的部位,然后对病变行部位进行薄层连续的扫描,扫描时叮嘱病人憋住呼吸,少数病变ct显示不清楚再做ct增强扫描。

100例肺部肿块病变患者进行了64排ct薄层连续扫描检查,所有病例均取活检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或手术切除证实。

根据患者的病灶范围大小直径,进行灌注治疗,根据软件的要求再选择患者的肺内肿物的流出的静脉和流入的动脉,再进行计算机分析,一起分析肺部癌症的恶性肿块与良性肿块的供血的情况,本研究选择患者右心室或患者的肺部动脉的主干为肺部肿块的流入的动脉,选择患者相对应的降主动脉为患者流出的静脉,符合本研究条件的肺部肿块共计例100例,男50例,女50例。

2. 结果100例周围型小肺部癌症中,小细胞癌21例患者,鳞癌32例患者,腺癌33例患者,细支气管肺泡癌14例患者。

ct的主要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图:肺部癌症病变与胸膜或叶间裂条相连续且胸膜或叶间裂内陷,本组例中出现8例。

血管集束征图:周围血管向结节聚集本组例中出现10例。

肺部癌症的空洞:病灶中较大的含气腔例中仅见2例。

蜂窝征图:肺部癌症的病变内多个小泡的聚集成蜂窝状。

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检查的效果分析

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检查的效果分析

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检查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4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对其均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和X线检查,并将检查诊断结果作为实验组与对比组,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等差异。

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影像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周围型肺癌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果较好,值得重视。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X线检查周围型肺癌的病灶位置在肺段支气管开始,属于细小支气管的癌变症状,该症的病变严重程度较高,多数患者会发展为恶性,且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患者多以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1-2]。

严重时甚至发生咯血、刺激性干咳为主。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在中晚期发生严重的症状表现,因此患者多在中晚期得到确诊,但治疗难度随之提高,预后效果较差。

同时由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相对较小,使得临床对患者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差。

需通过更加灵敏、准确的诊断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效果显著。

临床早期采取X线检查方式进行诊断,能够对患者是否存在异常肺部阴影,但针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果相对不足,为此临床采取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

本文对所选周围型肺癌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22年1-12月4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

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48~88岁,平均年龄(68.13±19.87)岁,病程3~11个月,平均病程(7.42±3.58)个月。

患者均签署同意书,全程配合实验,未见中途脱离、死亡,患者均能够耐受实验检查干预,本次实验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患者均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和X线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进行观察。

X线与CT诊断肺癌的对比分析-论文

X线与CT诊断肺癌的对比分析-论文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6月 ~ 2 0 1 4年 8月在 我 院 门诊 收 治 的 5 0
3 讨 论
周 围型 肺 癌 的早 期 临 床 症 状 较 为 隐 匿 , 一 般 出 现 咳血 、 痰 中带血 、 胸 痛 等症 状 时 已到 中 晚期 , 此 时 已错 过 最 佳治 疗 时间 , 所 以对周 围型肺 癌 的早期 准确诊 断 意义重 大 ] 。 胸部 x线 不仅 操作 简 单 、 辐 射少 , 且经 济 实 惠 , 是胸 部疾 病 影像 诊断 中 的常规检 查 。x线 胸片 最大 的优点 是层 次感 较 强, 可 以准确 定 位 病 变部 位 , 并 且 可 以对 整个 肿瘤 形 态 进行 观察 。但对 于周 围型肺 癌 , x线 检查 有一 定局 限 性 。其影像 学表 现 为 呈 现 小 片状 阴影 或 者 是 结节 影 , 其 边缘 有 时 清 楚 , 有 时不 清 楚 , 密度 浅 淡 , 可见 小 泡 征 , 大部 分 都 有 分 叶征 ; 也 可 见肿 瘤 组 织 向 四周 扩 散 , 其边 缘 有 细 短 毛刺 征 , 胸 膜 凹陷 征 。但 其分 辨率 相对 较 差 , 对于心、 肋膈 角 、 肺 尖 等细 微部 位
的病灶有周 围型 肺癌 患 者 , 所有 患 者均 经 过 手 术和 病 理 检查 确 诊 。 患 者 主 要 临床 症 状 为 咳 嗽 、 刺激性呛 咳, 并且有痰 、 痰 中带 血, 同时 伴 有 乏 力 、 胸 痛 及体 重 下 降 等 。其 中有 男性 3 1 例, 女性 1 9例 , 年龄 3 8~ 7 9岁 , 平均( 6 3 . 8±5 . 5) 岁; 分类 : 鳞 癌3 1例 、 腺癌 1 4例 、 小 细胞 癌 患者 5例 ; 肿瘤 直 径超 过 2 e m 的有 2 8例 , 低于 2 e m的 2 2例 ; 病 变位置 : 右肺 3 1例 ( 上 叶 2 2 例、 中叶 3 例、 下叶6 例) , 左肺 1 9 例( 上叶 1 3 例、 下叶6 例) 。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表现特点,以研究X线与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9月我院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40例患者的CT资料与X线片,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统计两者检查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

结果:伪足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塌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特征,35例(87.5%)显示3种及跟多的基本征象。

40例均为X线胸片检查显示,X线术前诊断32例,误诊8例,误诊率20.0% 。

CT扫描术前确诊37例,误诊3例,误诊率7.5%。

这些确诊检测办法对于这类肺癌定性诊断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χ2=7.47,P<0.01)。

讨论:CT与X线对于这类肺癌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CT检查的准确率较高,对周围性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期周围性肺癌;CT;X线;诊断【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060-02近几年,随着大气污染及吸烟人群的大幅度增长,肺癌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居于各类肿瘤之首。

尤其是周围型肺癌,其系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逐渐侵润周围正常肺实质与肺间质的疾病,通过早期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患者的存活率可提高80%。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肺癌患者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确诊早期周围型肺癌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48.17±4.35)岁;所有病患手术都经过X线胸片及CT扫描检查,并通过手术切除的病理检查验证了确为该型肺癌。

病灶大小:直径<lcm,4例,直径1~2cm,17例,直径2.1~3cm,19例;大多患者都没有临床症状,有一部分患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伴有咳嗽以及痰中带血。

周围型肺癌X光片与CT检查结果对照分析论文

周围型肺癌X光片与CT检查结果对照分析论文

周围型肺癌X光片与CT检查结果的对照分析【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周围型肺癌行x光片与ct检查的结果,以此为临床提供理想的诊断方法。

方法将我院2008年——2012年收治的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x光片检查与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结果(肺癌病灶征象)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

结果通过x光片与ct检查之后,分析可知,ct检查所得病灶主要征象比x光片检查所得更加明显,诊断率更高,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周围型肺癌而言,采用ct检查所得效果明显优于x光片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时采用ct检查,除了病灶征象更加明显外,其诊断率也更高。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x光片;ct;对照分析周围型肺癌是一类发生在肺段及肺段以下支气管(或者肺小叶)的肿瘤,有病情发展快速、易于转移等特点,加之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因此往往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期,而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尤其重要。

就目前来看,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上有很多方式,比如说ct检查,其采用扫描的方式进行,患者无痛苦,操作简单易行,密度的分辨率较高,并且可以进行各类量化分析[1],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还包括了x光片、血管造影、体层、mri等[2]。

为了进一步探究ct检查的效果,我院将x光片检查与ct检查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2012年收治的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全部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男患41例,女患27例;年龄46-78岁,平均为56.1岁。

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刺激性咳嗽伴有发热,肩痛、手指麻木、眼睑无力、胸痛、咯血、体重减轻、声音沙哑及气促等。

68例患者皆进行了x光片检查与ct检查,同时都经过了病理诊断且最终确诊。

1.2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皆进行了x光片检查与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2.1x光片取患者正、侧位拍摄胸部,将焦距设定为180厘米。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的动态分析研究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的动态分析研究
t u mo r ,wi h t o r wi t ho u t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 ,wh i c h a l l i mp l y e a r l y p e ip r he r l a l u n g c a n c e r .
d i a g n o s t i c . Me t ho d:Co l l e c t e d 5 2 c a s e s o f p e ip r h e r a l l u n g c a n c e r wi t h r e l a t i v e l y c o mp l e t e X—r a y f o l l o w- u p d a t a,a n d s u mma r i z e ma i n l y t h e e a r l y s i g n s . Re s u l t :Th e p e fo r r ma n c e o f e rl a y s i g n s wa s i n t r a p u l mo n a r y s i n g l e n o d u l r a l e s i o n s ,t h e a v e r a g e d i a me t e r wa s 1 5 mm ,me d i u m d e n s i t y . I n t e r n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l e s i o n s :v a c u o l e s i g n Wa S s e e n i n t h e e rl a y s t a g e,a n d t i n y c lc a i f i e d f o c u s e s we r e s e e n i n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v e s t a g e ,a nd he t c a v i t a t i o n wa s c o mmo n s e e n i n he t p r o re g s s i v e s t ge a . Th e ma rg i n s h o we d l o b u l a t i o n,s p i e u l a t i o n,h re a -e a r s s i g n a n d pl e u r a l i n d e n t a t i o n a n d S O o n,wh i c h o fp og r r e s s i v e s t a g e we r e mo r e ha t n t h a t o f e rl a y s t a g e . Co n c l u s i on:T h e d i a me t e r wi t h i n 1 5 mm , t he ma rg i n wi h t l o b u l a t i o n,s p i c u l a t i o n,p l e u r l a i n d e n t a t i o n a n d S O o n,v a c u o l e s i g n i n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

M M I MONTHLY Vol28No.7Jul.2019—1519—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东莞东华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523110)陈协辉,郭欣睿,李刚,梁俊生,李秋雨【摘要】目的:通过对周围型肺癌患者实施X线检查和影像动态分析,探究其诊断效果。

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周围型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进行X线检查和CT检查,观察其临床诊断效果和影像学动态结果。

结果:动态学结果发现有42例患者病程长短不一,病灶呈不同程度增大,出现不规则性或者圆形、椭圆形肿块,最小直径为2.5m叫最长直径为9.0mm,平均直径为(6.1±1.02)mm。

其中有30例分叶征,空洞征有14例,16例毛刺征,9例斑点化钙化,14例胸膜萎缩征;所有病灶都为结节状,20例分叶征, 13例细毛刺征,16例胸膜萎缩征;肺内的单发结节病灶直径在9-20mm范围内,平均直径为14.3±1.23mm o在48例患者中,有36例出现结节状,没有钙化,密度较为均匀,其中有14例患者病灶有小透光区。

有18例病灶轮廓不清的患者,其中有13例出现细小毛刺征,16例胸膜萎缩征,6例表现斑片影,病灶边缘较为模糊,形态不规则,6例出现空洞征。

结论:患者病灶直径在15mm以内,边缘有分叶征、胸膜萎缩征、毛刺等表现,内有空泡征,不伴随临床症状,提示为早期周围型肺癌。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X线;影像学动态分析The X一ray Diagnosis and Imaging Dynamic Analy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Chen Xiehui,Guo Xinrui,Li Gang,Liang Junsheng,Li QiuyuDepartment of Radiology,Donghua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523110[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X-ray examination and dynamic imaging analy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48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6to December2018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X-ray examination and CT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imaging dynamics.Results:The dynamics found that42patients had different disease durations,lesions increased to varying degrees,irregularities or round,elliptical masses,with a minimum diameter of2.5mm,a longest diameter of9.0mm,and an average diameter of(6.1±1.02)mm.There were30cases of lobulated sign,14cases of stenosis,16cases of burr sign,9cases of spotted calcification,14cases of pleural atrophy;all lesions were nodular,20cases of lobulation,13cases of fine burr.There were16cases of pleural atrophy;the diameter of single nodular lesions in the lung was in the range of9-20mm,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was(14.3±1.23) mm.Among the48 patients,36had nodular shape,no calcification,and a relatively uniform density.Among them,14patients had small light transmission areas.There were18patients with unclear lesions.Among them,13had fine burr signs,16had pleural atrophy,and6showed patchy shadows.The edges of the lesions were fuzzy and irregular in shape,and6cases had empty signs.Conclusion:The diameter of the lesion was less than15mm.There were signs of lobulation,pleural atrophy and burr on the edge.There were vacuolar signs in the left,which were not accompanied by clinical symptoms,suggesting early peripheral lung cancer.Key Words:Peripheral lung cancer;X-ray;Imaging dynamic analysis近年,在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因素中肺癌位于首位,每年,我国民的肺癌发生率呈26.9%增长,在2025年,我国患肺癌的人数可能达到100万,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第一肺癌大国。

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

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

平均 5. 3 4岁 。 主要 症 状 : 嗽 、 中带 血 丝 5例 , 痰 、 嗽 、 咳 痰 咳 咳
发热 1 3例 , 明显 症 状 查 体 时偶 然 发 现 1 无 8例 。发 病 部 位 : 右
肺 1 9例 ( 叶 9例 , 叶 4例 , 叶 6例 ) 左 肺 l 上 中 下 ; 7例 ( 叶 8 上
齐齐哈尔医学 院学报 2] 年 00
笙 塑
・ 3 ・ 57
周 围型 小 肺 癌 的 X线 与 C T影 像 诊 断 分 析
康 眼 训 刘 雨峰 张 鹏 天 蒙 峦
【 要 】 目的 探 讨 周 围型 小 肺 癌 的 x 线 和 C 影 像 学表 现 。方 法 收 集 临床 和 病 理 证 实的 早 期 摘 T
C T扫 描 机 , 扫 技 术 参 数 : 压 1 0 KV, 流 9 平 电 2 电 0 mA, 厚 层
由 于 肿 瘤 细 胞 不 断 地 经 孔 氏孔 ( 泡 问 孔 ) 一 个 肺 泡 侵 入 另 肺 从

个 肺 泡 , 肺 泡 内 呈 充 填 或 匍 匐 生 长 , 通 过 淋 巴蔓 延 、 在 并 气
【 关键 词】 周 围型 小肺 癌 影 像 学检 查 早 期 诊 断
肺 癌 是 呼 吸 系 统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肿 瘤 , 年 来 我 国 肺 癌 的 近 发 病 率 呈 明 显 上升 趋 势 , 人 类 的健 康 威 胁 日益 严 重 , 城 市 对 在 肺 癌 病 死 率 占癌 症 病 死 率 的 首 位 _ 。早 发 现 、 诊 断 、 治 疗 1 ] 早 早 可 使 患 者 五 年 存 活 率 高 于 6 口 。熟 悉 肺 癌 早 期 影 像 学 征 0 象, 了解 鉴 别 诊 断 特 征 , 对肺 癌 的 早 期 发 现 和 诊 断 有 着 重 要 价 值 。本 文 收 集 我 院 2 0 0 4年 1 ~ 2 0 年 1月 , 病 理 和 手 术 月 09 经 证 实 为早 期周 围 型 小肺 癌 的 患 者 3 6例 , 析 其 x线 和 C 表 分 T 现 , 论 早 期 周 围型 肺 癌 共 性 和 个 性 特 征 , 提 高 对 早 期 周 围 讨 以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

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作者:刘彬荣阳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06期[摘要] 目的对不同时期的周围型肺癌X线影像进行分析,以提高早期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搜集有较完整 X 线随访资料的26例周围型肺癌,总结其早期征象。

结果早期征象表现为肺内单发结状病灶,平均直径为15 mm,中等密度;病灶内部构造:早期可见空泡征,进展期可见细小钙化病灶,空洞则多见于进展期;边缘情况:毛刺、分叶征、兔耳征及胸膜萎缩征等,进展期明显多于早期。

结论直径15 mm以内,边缘有毛刺、分叶征及胸膜萎陷征等,瘤内有空泡征,无论临床有无症状,均提示早期周围型肺癌。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X线;动态分析;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 R4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20-02肺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始终是影像诊断的鉴别难点。

本研究搜集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有较完整X线随访记录资料的2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灶图象清晰,无伪影;胸部平片显示肺内单发结节直径小于20 mm,斑片或空洞征,无远近转移者;经病理或临床影像证实。

以此为标准选出早期周围型肺癌26例,其中,男20例,女6例。

年龄 45~80岁,平均 61.5岁。

临床症状:22例咳嗽咳痰,10例咳痰带血,无症状偶然发现4例。

全部病例为肺内单发病灶,其中,腺癌16例,鳞癌8例,未确定类型2例。

病灶发生于右肺16例,左肺10例。

1.2 方法采用飞利浦VR-S单板岛津R-20型X光机并带有IBS系统,均摄正侧位平片。

CT检查12例,采用岛津 8800全身CT机和美国GE全身螺旋CT机,层厚10 mm。

2 结果判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将病灶直径小于 20 mm,无远近转移者归为早期征象;病灶直径大于20 mm,有或无远近转移者属进展期征象。

2.1 早期征象分析平片表现:肺内单发结节病灶直径为9~20 mm,平均14.5 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和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与影像学动态分析医学论文(共2篇)第一篇:周围型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分析近20多年来,在X线临床诊疗过程中,笔者发现肺癌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增多趋势,这可能与吸烟、大气污染、各种物理、化学致癌因子及慢性肺部疾病的侵蚀存在密切的关系,有文献报道吸烟是诱发肺癌的第一诱因[1]。

因此,控烟及环境整治工作将是今后民生工作的一项中心工作。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可发生于各级支气管,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称为周围型肺癌,约占1/4,以腺癌较为多见。

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

在肺癌的防治工作中,X线初诊筛查是重要的手段,如何识别早期肺癌及进展期肺癌的各种特征,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将刻不容缓。

笔者于2011年2月-2012年6月对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进行X线影像跟踪随访,总结其癌性肿块各时间段的变化。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例。

年龄在45-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3岁。

初诊临床表现:因发热、咳嗽,以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检查3例,因咳嗽伴痰中带血1例,常规健康体检8例。

初诊X线影像表现:肺内2cm左右单结节影8例,小片状影4例。

病灶位于右肺7例,位于左肺5例。

首诊提出可疑性诊断9例,炎性病变3例。

1.2 检查设备与方法:沈阳东软DRSDPXP-321或北京万东HF52-2数字胃肠机检查,摄常规正侧位胸片或在透视下加摄病灶最佳显示图像片。

2 结果2.1 早期肺癌X线影像表现①小结节影10例,大小在1.5-2.0cm 之间,密度较淡,轮廓较模糊;3例结节影中可见小泡征,与炎性病灶不易区分;②小斑片状状云絮影2例。

2.2 进展期肺癌X线影像表现①直接征象:肿块影像,呈圆形、卵圆形,其大小在3-8cm之间。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可以表现为小片状、结节状及叶段实变影,或者由多种形态混合。

本组10例为孤立性肿块,2例为混合性病灶影。

②间接征象:肿块分叶征象9例,毛刺征10例,癌块邻近胸膜凹陷征5例,癌块可出现偏心空洞征3例。

③动态观察瘤体增大情况:肿块增长速度与其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一般1-6个月倍增最快。

3例小细胞癌平均倍增时间为1.22个月,3例大细胞癌及鳞癌平均倍增时间为3.11个月,4腺癌平均倍增时间为4.46个月,2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平均倍增时间为6.34个月。

3 讨论X线胸部平片能直观显示肺部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一定临床诊断价值[2]。

但由于早期肺癌缺乏特异性征象,有时与炎性病灶较难区分。

在我们实践中,发现炎性肺泡细胞癌,就是进展期有时也缺乏特异性征象。

所以,在基层医院,对早期肺癌癌性结节、小斑片状影进行动态图像观察是一种明智选择。

在诊断是更要谨慎,不可以武断。

对经济容许的患者也可以建议行CT或在CT引导下肺组织学活检。

以尽可能的做到早诊早治。

在进行动态观察中,主要是观察癌块的大小和倍增时间,为描述方便,习惯上将3cm以下的病灶称为结节影,3cm以上的病灶称为肿块影,尽管有人报道良性肿块3cm以上的只占6.3%,而恶性肿块3cm以上的占57%,但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肺内肿块大大小仅仅决定着它可显示的几率,对定性只能其参考价值[3]。

而相对而言,肿块的倍增时间可能对定性更有帮助。

倍增时间指结节或肿块直接增加到原来的125%所需要的时间。

肺内良性肿瘤或肿瘤样变倍增时间很长,而恶性肿瘤则增长较快。

一般肺癌的平均倍增为4-5个月,80%在6个月以内。

但不同组织的倍增时间可以相差很大。

有文献报道,小细胞癌倍增时间最短,平均1个月,本组3例小细胞癌平均倍增时间为1.22个月;大细胞癌及鳞癌倍增时间约3个月,本组3例大细胞癌及鳞癌平均倍增时间为3.11个月;腺癌倍增时间约4-5个月,本组4腺癌平均倍增时间为4.46个月;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倍增时间变化很长,可以为1-2年,本组2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平均倍增时间为6.34个月。

从本组观察的肿块倍增时间基本与报道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对肿块倍增时间的观察也能给癌性病灶的定性能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个结节或肿块在一个月内有很大的变化或者在24个月内无明显变化,则基本可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当然个别情况除外。

在安排不确定结节或肿块的随访时间时,应将首次随访定在1个月,以后可以一个季度、半年、一年逐渐延长。

在进展期肿块间接征象中,分叶征最为常见,本组有10例,占83.33%。

分叶征是指肿块边缘凹凸不平,类似花瓣分叶样的表现。

系肿瘤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同,或生长过程中受到的血供或支气管阻挡造成。

国内有作者将通过测量分叶弧线长度与弦长的比值来评价分叶的程度,认为此比值大于等于0.4为深分叶,等于0.3就是中等分叶,小于等于0.2就是浅分叶[4]。

但在实践中,笔者认为能确定具有分叶征就行,也无需去定分叶的程度,分叶的程度对疾病的诊断无意义。

毛刺征是指瘤灶边缘向周围肺实质内伸展的细短的无分支的条状影,基底较粗,向外逐渐变细。

在X线平片上,毛刺征也较常见,特别是现在X线成像设备的更新,CR或DR的出现,使得图像的分辨率更高,清晰度更佳。

本组8例进展期肿块发现毛刺征,占66.67%。

分叶征和毛刺征是周围型肺癌的典型可靠征象,在日常X线诊疗中,我们应加以认识,提高肺癌的检测率。

进展期周围型肺癌还有一个重要征象为胸膜凹陷征,关于胸膜凹陷征形成的机制、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肖湘生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已有详细的阐述[5],CT及MRI的出现及应用则进一步证实最初的推理或论断。

本组有5例出现胸膜凹陷征。

给诊断也带来一定的帮助。

癌性肺空洞,一般多见于3cm以上的鳞癌,其它组织类型较少见,典型的表现为厚壁或厚薄不均的偏心空洞,内壁凹凸不平或呈结节状。

外壁具备周围型肺癌的瘤-肺交界面形成。

洞壁的厚度对诊断很有价值。

本组3例,占25%。

有文献报道肺癌肿块的钙化,本组未见,从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恶性肿块的钙化率和X线显示率几乎非常小。

所以,这一征象对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基本没有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进展期典型周围肺癌诊断不难,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不典型,在诊断中,要详细辨别,忌不留余地的主观武断,而应加大影像动态随访力度或建议CT、肺穿刺活检等其它理化检查,以争取早诊早治。

医学杂志2014年5期作者:乔中扣第二篇:X线和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比较肺癌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的综合影响,肺癌发生率已在恶性肿瘤中遥居榜首。

其发病迅猛,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达到肺癌中晚期,因此,尽早发现、尽早确诊是治疗及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目前,临床虽广泛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进行检查,但仍然较难获得该症的详细病理资料。

影像学技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途径[1]。

为提高临床中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2008年1月-2014年7月笔者对8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2~75岁,平均(56.4±3.4)岁;病理组织分型:腺癌36例,鳞癌28例,小细胞癌12例,腺鳞癌2例,腺样囊性癌2例;病变部位:右肺上叶26例,右肺中叶11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13例,左肺中叶8例,左肺下叶10例。

临床症状消失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咳痰者26例,咳痰、咳嗽、痰中带血者5例,临床无显著症状但体检时发现异常者49例。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过程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1.2.1 X线扫描方法选择中科美伦数字型X光机,患者均取常规正位及侧位,使用固定滤线器,焦距为180 cm。

行正位X线检查时扫描参数设置为:电压115~120 kV,腺瘤3.5~4.0 mAs;行侧位X线扫描时:电压设置为120~125 kV,电流为3.5~4.0 mAs。

1.2.2 CT扫描方法选择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steion螺旋CT全身扫描机。

患者均先行层厚10 mm、层距10 mm,由胸腔起始扫描至隔面的常规扫描;再设置层距同前、层厚1.5~3.0 mm,对病灶局部进行减薄扫描。

本组80例患者均采用肺窗及纵隔窗对病灶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本组患者经X线、CT扫描结果分析本组80例患者经X线扫面显示,61例患者被怀疑为肺部占位性病变,其中显示病灶边缘粗糙且伴随不同程度胸腔积液、胸膜凹陷者24例,显示病灶边缘粗糙、分叶伴空洞者13例;显示病灶边缘粗糙且伴随肺门纵隔处淋巴结空洞、肿大、胸腔积液者13例,显示病灶边缘模糊且密度不均匀,综合其临床表现及病史等,提示为周围型肺癌者11例;19例患者未出现典型X线特征,进一步行CT检查。

80例患者经CT扫描显示,77例患者疑为肺部占位性病变,具体包括:(1)主要形态学特征:58例毛刺征,显示为肿瘤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细短僵直线影;58例分叶征,显示为病灶边缘模糊,无规则性,且呈现花瓣状;19例空泡征,显示为病灶内小灶状透光区;19例空洞,显示为肺癌组织中产生坏死、液化等引起的空洞;17例钙化,显示为针尖状或斑点状偏向一侧或弥漫分布;17例细支气管充气征,显示为病灶内部细条状的含气影;5例磨玻璃征,显示为肿瘤结节局部或整个区域内密度较淡且呈现磨玻璃状。

(2)周围改变:74例胸膜凹陷征,显示为肿瘤与邻近胸膜间呈现三角形影或喇叭口影;40例血管集集束征,显示为肿瘤周围血管集中,尤其是病灶处;13例阻塞性炎症,显示为肿瘤胸膜侧呈小片模糊状影,属细支气管阻塞的征象。

(3)病变转移情况:肺门、纵隔处淋巴结转移者19例,锁骨上颈处淋巴结转移者8例,胸膜转移者8例,肺内转移者5例,肋骨破坏者5例,脑转移者3例,胸壁软组织转移者3例,肝转移者3例。

其余3例患者无典型CT征象出现,经病理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证实,4周后CT扫描出现占位病灶。

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经X线、CT扫描后结果分析例(%)2.2 两种扫描方式准确率比较本组8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X线、CT扫描诊断在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详见表2。

表2 两种扫描方式准确率比较例(%)3 讨论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食品添加剂的频繁使用,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癌症的发生率日益升高,肺癌是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已居于各类肿瘤之首[2]。

临床常见症状有咳嗽、胸闷、咳血、全身发热等,但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诊断过程有一定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