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ae15d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e.png)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摘要:煤矿水文地质类型是煤矿制定防治水措施、中长期规划、矿井改建以及安全生产的根本依据。
随着采掘时间的推进,矿井开采的环境也会在此过程中产生变化,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的复杂系数也将随之增大,矿井水害隐患整治的难度也有所上升,防治水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因此,为更加切合目前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实际需求,需要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开展研究,从而为煤矿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煤矿生产;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建议;1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流程分析1.1 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各大煤矿开采所在区域都要开展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工作,在对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研究中,层层剖析煤矿水文地质特征情况,并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类型划分,现阶段绝大部分的矿区都在开展与水文地质相关的分析工作,其分析获得的成果能够对采矿行业发展进行科学安全的指导。
我国所拥有的复杂程度较高的水文地质矿区有78所左右,大部分位于东北地区以及北部地区,尽管该区域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因为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较高,因而在开发利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危险系数。
1.2 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第一,对水文地质的特征分析主要涵盖地质构造、地表水、地下含水层、地下水以及相关自然条件等因素,从而得出其具体的特征参数,并且以此来指导和划分煤矿的水文地质类型。
这也意味着,强化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依据分析得出的参数来开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才能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更有针对性。
第二,综合参考煤矿所处区域范围的水质、地质条件,借助内部构造组件的复杂性以及层次性深入分析。
分析煤矿地下含水层相关参数,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以此作出进一步判断。
此外,还需要将整个矿井所在区域视作一个具有单独性、整体性的结构,以此来把握其整体特征,而能够做到深入分析每一个部分,进而去理解这些组成部分在整个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4eeb74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7.png)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1主要含水层1.1.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细砂或卵砾石组成,厚度15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15m。
呈带状分布于沁河及其支流河谷两岸。
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1~5.0L/sm。
主要承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及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排泄。
水质类型属HCO3-Ca.Mg型水。
1.1.2碎屑岩浅层裂隙水含水岩组(裂隙水)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据钻孔资料综合分析一般为60~90m,最深可达100余米,富水性取决于风化裂隙发育程度。
该含水层一般呈潜水性质,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浅部富水性较强,下部较差,据井检孔的3次抽水试验,降深9.47~62.37m,单位涌水量0.0052~0.1655L/sm,平均为0.0075L/sm,渗透系数为0.0109~0.8974m/d,平均为0.3747m/d,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1.1.3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组(裂隙水)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其中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三段地层矿区内普遍出露。
含水层为巨厚层粗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形相宜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深埋地下,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粒砂岩,是3号煤的主要充水来源。
钻进中的冲洗液消耗量及水位变化不大,岩芯裂隙不发育,据ZK3-1孔的抽水试验,降深36.12m,单位涌水量0.00108L/sm,渗透系数为0.00063m/d,水位标高694.04m,水质类型为HCO3-KNa型水。
1.1.4碎屑岩夹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裂隙岩溶水)矿区内该地层埋藏较深,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灰岩,其间夹数层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裂隙不发育,相对减弱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据井检孔的2次抽水试验,降深66.18~79.28m,单位涌水量0.00078~0.0012L/sm,平均为0.00099L/sm,渗透系数为0.0039~0.0059m/d,平均为0.0049m/d,弱富水性,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5689dbe31b765ce04081445.png)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摘要:矿井水预防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特别针对深埋煤矿的系统工程,其水文地质条件要求建设更复杂,更科学的水管理系统。
为了预防和管理深层矿井水,通常可以解决水入区域的问题,保持防水木炭柱以及建立防水和排水工程。
除技术措施外,还应高度重视管理层的矿井水预防和管理工作,充分了解水文重要层的行为和某些作业的进行。
要保证每一种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的监督上也要注意,要不断推广创新,保证效率。
本文基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展开论述。
关键词: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防治水;工作建议引言中国的煤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特别是近期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根据矿区生产面临地下生产面临的水文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改变。
面临的水文地质条件也更加复杂。
面对更复杂的水文地质情况,有效的水资源预防和管理实践已成为确保矿山生产作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分析实际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是对水害类型与防治难度等特点的整体评价,为煤矿构建长期防治水计划的有力依据。
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方式,八十年代我国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依据及计划的提出黑我国煤矿防治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阶段,山东以及可悲等矿区经过十多年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已完全揭露,从深部开采渐渐向高水压、高地压发展。
另外,一直以来被外界认定水文地质简单的中西部矿区分布着涌水量最大的煤矿,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水害事故。
我国东西部矿井水文地质状况正在不断改变。
出台《煤矿防治水规定》后,我国当前有上万个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特点、分布情况及防治方法现状已完全摸清。
而新一轮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出现了问题:第一,无法顾及不同盘区以及不同水平水文地质条件差异;第二,一般忽视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转变,不能有效应用井田的水量信息;第三,评价过程同煤矿生产计划脱离,让评价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降低。
《煤矿防治水细则2021年9月1日起实施》
![《煤矿防治水细则2021年9月1日起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7a0f7b2cc8d376eeafaa310e.png)
《煤矿防治水细则xx年9月1日起实施》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3973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4.png)
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引言二、研究区概况三、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根据矿井地质特征和煤层分布情况,将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煤层出露区:主要由露天煤矿和近露天煤矿构成,煤层呈现较为开放的状况,方便采掘和开采。
露天煤矿以山体露天开采为主,近露天煤矿采用坡口开采方式。
2.煤层埋藏区:煤层埋藏区分为深埋煤层埋藏区和浅埋煤层埋藏区。
深埋煤层埋藏区位于山脉内部,煤层埋藏较深,需要进行井下开采。
浅埋煤层埋藏区位于山脚附近,煤层较浅,可以进行露天开采或坡口开采。
3.高风险煤层区:高风险煤层区分为地质风险区和瓦斯风险区。
地质风险区主要指存在地质构造不稳定、地表塌陷、断层和岩层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瓦斯风险区主要指瓦斯含量较高,煤与岩石之间存在瓦斯突出和煤与煤之间存在瓦斯涌出的区域。
四、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根据水源、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将柴家沟煤矿水文地质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山脉地下水补给区:山脉降水经过土壤渗透和地下渗流,形成山脉地下水补给区。
该区域地下水丰富,适合作为矿区的水源。
2.山脚地下水补给区:山脚地下水补给区主要是山脚地表水和山脉地下水相互补给形成的。
地下水位较高,对矿区的水文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
3.山体地下水流域:山体地下水流域主要是位于柴家沟煤矿山脉中央的地下水流域。
地下水流速度较快,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
4.矿井底水层:矿井底水层是指矿井井下的地下水层。
地下水位较高,需要进行排水抽水处理,以维持矿井的正常运营。
五、结论根据对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柴家沟煤矿主要由煤炭资源地质和水文地质两个部分组成。
2.根据煤层出露情况和埋藏深度,矿井地质可划分为煤层出露区、煤层埋藏区和高风险煤层区。
3.根据水源、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可划分为山脉地下水补给区、山脚地下水补给区、山体地下水流域和矿井底水层。
本报告的划分结果对柴家沟煤矿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有助于矿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8a2849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9.png)
入矿井。
强化矿井排水系统
03
确保矿井排水系统完备、运行正常,能够在突发情况下及时排
出矿井内的水。
矿井水治理技术
截水槽和截水墙
在矿井的巷道周围设置截水槽或 截水墙,将地下水隔离在矿井之
外。
排水沟和排水管道
在矿区内设置排水沟和排水管道 ,将矿井内的水及时排出。
抽水机和水泵
使用抽水机和水泵将矿井内的水 抽出,降低水位。
水压变化
在采掘过程中,随着矿井的深度和 范围的变化,矿井水压力也会发生 变化。
03
矿井水防治技术
矿井水预防技术
建立完善的水文地质观测系统
01
通过长期、系统的观测,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预测矿井
水的来源和涌水量,为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设计防水煤柱
02
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设置防水煤柱,防止地下水进
矿井水利用与保护
矿井水利用
经过处理后,矿井水可用于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等,实现资源的再 利用。
矿井水保护
采取措施保护矿井水资源,防止污染和过度开采,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4
矿区水资源评价
矿区水资源量评价
矿区水资源总量
评估矿区范围内所有含水层的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 下水。
可利用水资源量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主要分布在石灰岩、白云 岩等可溶性岩石地区,具 有分布不均、水量变化大 的特点。
矿山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可以预 测矿井涌水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避免发生水害事故。
矿山水文地质研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 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8d389d17910ef12d2bf9e7a1.png)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井巷充水特征出发,根据矿井与其周边是否存在老空积水、矿井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和富水性与补给条件、矿井涌水和突水分布规律与水量大小、煤矿开采受水害威胁程度以与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见表〕。
注: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矿井突水量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要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提交类型划分报告,由企业总工程师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一般每3-5年重新确定一次,但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突水量首次达300m3/h 以上或死亡3人以上〕应在一年内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煤矿防治水规定〔全文〕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令第28号《煤矿防治水规定》已经2009年8月1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视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1984年5月15日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和1986年9月9日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试行〕同时废止。
局长骆琳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X、标准等有关防治水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那么,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四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77f394fbe23482fb4da4cb8.png)
中 国 矿 业 大 学:郑 丽 萍
Email:zhlp1978@
2013年10月16日
一、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
(一)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方案 (二)各类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应查明的 水文地质问题
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分类方案
(二)不同类型矿井对水文地质工作的
元宝山煤田,煤层分布于冲积平原下部的侏罗系上统被断 层切割的向斜构造中,上覆厚层第四系。 老哈河于矿区南3km流过,流域面积33067km2,其支流英 金河流经矿区中部,全长191.4km,流域面积10570km2,历 年最大洪峰流量2510m3/s,最小0.26m3/s,但农灌季节常断 流。 煤系由粉、细砂岩、泥岩夹砾岩及煤层组成,平均厚340m。 12个煤组,其中3~6煤组埋藏较浅,适于露天开采。煤系 地层单位涌水量<0.03L/S·m,为弱含水岩组。断层导水性 也很差,单位涌水量为0.0018L/S·m。 矿床上部第四系冲积层以圆砾石为主夹砂、卵石,厚10~ 50m。钻孔q为53~160L/S·m,K为144~322m/d,为透水性 极强的岩层。 故该矿床为以孔隙水充水为主的直接顶板充水、水文地质 条件复杂的矿床。
第二型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
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 利于自然排水,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 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
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
表水不构成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
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 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第三类:以暗河管道充水为主的矿床 ——西南强烈上升区的矿床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划分依据与报告编制提纲整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划分依据与报告编制提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fee35916fc700aba68fc25.png)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在参考上述各种矿井(床)水文地质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本规定提出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类的原则和要求如下:(1)分类以矿井防治水工作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
(2)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
(3)分类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生产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例如,根据矿井及其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某矿井应为极复杂类型,但其它指标均未达到极复杂类型要求,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将该矿井定为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类型矿井;同理,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突水量Q3,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5)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例如,华北型煤田,开采上组煤时,矿井可能是水文地质简单或中等类型的,而开采下组煤层则可能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依据根据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依据如下:(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
其中包括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和单位涌水量。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也就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含水层。
例如,在华北型煤田中开采上组煤层时可能主要是顶板砂岩含水层,而在开采组底部煤层时可能是煤层底板奥系灰岩含水层和顶板薄层灰岩含水层。
单位涌水量q是反映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指标,q的取值应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关于单位涌水量q,在生产实践中,常常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得到。
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含水层富水性分为以下4级:①弱富水性:q≤0.1 L/(s·m);②中等富水性:0.1 L/(s·m)<q≤1.0 L/(s·m);③强富水性:1.0 L/(s·m)<q≤5.0 L/(s·m);④极强富水性:q>5.0 L/(s·m)。
水文地质类型和资料要求
![水文地质类型和资料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fcb7859bceb19e8b8f6baf9.png)
《煤矿防治水规定》关于水文地质类型和地质资料的有关要求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第十一条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等4种(见表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注:1・収位涌水虽以井ID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址中矿井涌水址0. @和矿井突水虽@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III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十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空划分。
4 •按分类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第十二条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硏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走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_)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三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槪正;(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五)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六艮寸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第十三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走。
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走本单位的水文地质类型。
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300m7h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第十四条矿井应当编制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
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应当有相应的防治水内容。
第十五条矿井应当按照规走编制下列防治水图件:(-)矿井充水性图;(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矿井水文地质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矿井水文地质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b83fe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6.png)
矿井水文地质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矿井水文地质是矿山水文地质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矿井内外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规律。
矿井水文地质的划分可以从矿井水源、矿井排水、矿井地质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
一、矿井水源的划分:1. 地表径流:包括雨水以及地表水的径流进入矿井。
2. 地下水:主要由岩石裂隙或者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进入矿井。
3. 矿体中的积水:矿体中的积水,例如滞留在采矿区域的积水。
4. 空隙水:由于地下开采活动引起了岩层破碎,导致空隙中的水进入矿井。
二、矿井排水的划分:1. 排水量:根据排水量的大小,可以将矿井排水划分为小型或大型排水。
2. 进行水域排除:排水工作中是否需要进行水域排除,可以将矿井排水划分为水域排除和非水域排除。
3. 随时井和排水井: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矿井排水可以将排水井分为随时井和排水井。
三、矿井地质条件的划分:1. 含水层: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矿井所处的含水层可以划分为单层含水层、多层含水层等。
2. 岩性:根据岩石的性质,将矿井地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矿井地质。
针对矿井水文地质的特点和划分,我提出以下几点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一、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在矿井建设前期,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矿井水源、地下水流动规律等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准确评估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风险。
二、合理设计矿井排水系统:根据具体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矿井排水系统,包括排水井的位置、布设、水力能力等方面。
同时,应考虑到矿井排水对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避免引发新的水文地质问题。
三、加强矿井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矿井水文地质监测体系,监测矿井水位、水质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矿井水文地质问题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在矿井建设和开采过程中,要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和管理矿井内外的水资源,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研究和应用新的防治水技术:积极研究和应用新的防治水技术,如水文地质数值模拟、水力压裂等技术,提高对矿井水文地质问题的预测和防治能力。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f7cd7b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8.png)
02
CATALOGUE
矿井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矿井水资源的来源与特点
矿井水资源的来源
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等。
矿井水资源的特点
水质差异大,水量不稳定,开采难度大等。
矿井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工业用水
用于选矿、发电、冷却等工业生产过程。
生态补水
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灌溉
用于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居民用水
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居民生活用水。
矿井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限制开采量,保护地下水资源。
加强水质监测
定期对矿井水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 质安全。
污水处理与回用
对矿井水进行适当处理,使其达到使 用标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指矿井在掘进或开采过程中,巷道顶板、 侧帮和底板出现裂缝、溶洞等,不断有地 下水涌入巷道的现象。
矿井水害的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矿井水文地质观测系统
通过长期观测,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预防矿井水害提供科学 依据。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避免 开采过程中对含水层的破坏。
信息化管理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获取矿井水文地质信息,为煤矿开采 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促进矿井水文地质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的共享,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 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矿井水文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能力
信息化管理能够实时监测矿井水文地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 有力支持。
水文地质题库
![水文地质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6f06213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e.png)
一、填空题1、矿井水文地质学所指的下三带是指:底板破坏带、原始导升带、完整岩层带。
2、含水层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岩层具有连通的空隙、隔水地质条件和足够的补给水源。
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4、地下水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
5、充满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成为承压水。
6、最适宜承压水形成的构造形式有向斜和单斜。
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探紧密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做为一个整体,运用先进和综合手段进行。
8、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9、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不大于0.15Mpa/m.10、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个类型。
11、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头透过的能力。
其定量指标为渗透系数。
12、矿井涌水量常用观测方法有:容积法、浮标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水仓水位观测法及水泵有效功率法。
1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水和大气降水。
14、水文地质学是硏究兰下水的科学。
1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16、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17、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18、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19、绝对湿度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20、相对湿度是指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21、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22、水系的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23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24、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涌水量预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涌水量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9484d02587c24028915fc324.png)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涌水量预测作者:任波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地质勘察资料依据,通过理论分析与水文地质比拟法,主要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矿井涌水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1、3号煤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15号煤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
2、3号煤层采动后矿井涌水量为170~340m3/d,为井下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水文地质比拟法;水文地质类型;矿井涌水量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1.矿井概况某矿井位于山西省阳城县芹池乡北1km处,隶属阳城县芹池镇管辖。
井田面积4.5km2,生产能力矿井生产能力600kt/a。
矿井批准开采3#、15#煤层,井田内无地质构造。
矿井由两个联办煤矿兼并重组而成,井田范围内存在大面积采空区,主要分布在3号煤层,聚有一定的积水。
山西阳城阳泰集团小西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井田东北部,无越界开采,井田边界有大面积采空区,矿井涌水量为120~ 144m3/d,山西阳城伯附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本井田东侧,井田面积3.192km2,批准开采3号煤层3号煤层现涌水量为160~264m3/d。
山西沁水石店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本井田西侧,单独保留矿井,井下一般矿井涌水量100m3/d,最大120m3/d,矿井于2015年投产,目前已回采3个工作面,根据地质勘查报告,井田西侧采空区最大,并有大量积水。
2.矿井水文地质评价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是防治水工作的基础。
本文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矿井充水影响因素及矿井地质构造四方面出发,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进行分类。
2.1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由于本文主要分析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涉及含水地层、隔水层,因此本文依据井田内分布含水层的时代、岩性、地下水类型等,归纳总结了矿井区域内水文地层特征。
含水地层主要是松散含水层,属第四系,主要有土黄色黏土、亚黏土及砂和砾石,井田区域内广泛分布,渗透系数为218.4m/d;风化裂隙含水层位于上石盒子组,属二叠系,平均岩石厚度235m,主要由灰白色砂岩、紫红色泥质岩组成,单位涌水量为0.115L/s·m。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14e3b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4.png)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在我国的地位非常重要。
但是,在采煤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可能会给煤矿的安全、稳定生产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煤矿的水文地质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以期划分出不同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煤矿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煤矿水文地质是指在煤田中,对煤体及其周围各种岩石成分、构造形态、地层变化、地下水系统及其运动规律、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的联系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提供矿井开采期间水文地质的基本数据,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开采方案。
二、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了煤田的特点,提取出了以下几个煤矿水文地质类型:1.开采困难型此类型的煤田往往存在着较强的地下水流和含水层,同时煤层破碎、断层极易出现。
由于煤田内地下水流速度较快,会对采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应首先研究煤田的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组成、含水层类型等方面,以制定相应的开采方案。
在实践中,通常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即在煤矿开采前、中、后进行适当的抽水措施,以达到减少地下水对开采的干扰效果。
2.地下水丰富型此类型煤田的土层多为隆起的山地地形,含水层分布比较丰富。
地下水的流向往往呈较大的变化,这种不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的安全和稳定性。
对于这种煤矿水文地质类型,我们应对含水层进行详细的调查,以获得满意的闭式水循环实验结果,这样对于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稳步增效非常有帮助。
3.含气型此类煤矿主要是在煤层内含有大量的天然气,同时水文地质环境大致较为稳定,其观测方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与技术知识储备。
在开采过程中,应对物理动态变化进行实时检测,及时采取相应策略。
此外,对于持续性的气体能力方面,可以采用封闭煤柱等方法降低对该型煤矿在采出过程中的影响。
4.临界型此类煤矿风险程度较高,它往往处于岩溶、裂隙、断层、煤层变形和冲沟区等较特殊的地质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井水文地质是指在矿层的勘探、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水文和地质问题。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指将矿井水文地质现象分成不同的类型,以便对不同类型的矿井水文地质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利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主要分为三类:
1. 洞室型矿山
洞室型矿山是指采用巷道和井筒作为开采方式的矿山。
在洞室型矿山中,地下水主要通过岩石间隙和岩石裂隙流动,井筒较深,水位变化较小,水温波动也相对较小。
洞室型矿山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有:矿山降雨入渗、地下水流动、泉水流出、矿山排水和地面水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设置排水井、洪水沟、做好洞室防水等。
此类矿山多选用动态排水,即边开采边排水。
2. 凿岩型矿山
凿岩型矿山是指采用凿岩工艺(如爆破)开采的矿山。
由于矿层与岩体之间的界限不清,因此在凿岩型矿山中,地下水主要通过岩石间隙、裂隙和矿体内流动,水位变化较大,水温波动较明显。
凿岩型矿山的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有:矿山降雨入渗、地下水流动、井筒渗漏、矿区地面塌陷、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下沉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如设置全封闭水井、封闭井筒、开展土工填埋、矿山回灌或转移用水等。
3. 堆矿型矿山
堆矿型矿山是指采用堆矿方式处理矿石的矿山。
在堆矿型矿山中,主要存在矿石浸出过程产生的厌氧反应和新鲜水的补给,会使废矿石堆内的水质发生明显变化。
同时,其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也比较复杂,主要有矿石浸出排放、废矿水渗漏和堆体浸润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和治理措施,如利用循环水、重新处理污水、减少渗漏等。
总体而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矿井水文地质现象,并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理和利用措施,以提高矿山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治理策略,确保矿井开采和利用的安全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