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一、变量的概念变量(变项)(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例如:光的强度可以由弱变强,呈现的时间可以由短变长,智力的IQ可以由小变大,这些都属于量的变量。

又如,人的性别有男女,人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这些是质的变量。

质的的变量有时可以用数字代替类别,以便于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邵静纪正霞王金慧(南通大学教科院应心091)一、摘要本实验根据被试蒙眼转动动觉方位辨别仪到指定角度所得的误差来研究定指导结果对角度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本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本实验自变量是被试是否被告知结果,得到的两组误差平均数,进行t 检验,发现两组差异显著。

二、引言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变量是构成实验三大要素之一,是实验的核心。

变量作为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到底符合什么条件的研究才可以成为实验,及实验必须操纵环境以产生变化。

实验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控制、观察和比较的过程。

变量是使实验运转的齿轮。

好实验与差实验的区别就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与操控。

因此,变量是实验研究最基本的问题,是实验研究的根基。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变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条件,另一类是在这些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即因变量)。

在实验条件中,一类是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另一类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相关变量。

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而实验者不研究的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也称为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一般自变量的变化应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并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是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中通常假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如反应时、皮肤点位等。

它是实验者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既要有定义良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有效地控制,排除额外变量对研究变量产生消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解释率。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一、变量的概念变量(变项)(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例如:光的强度可以由弱变强,呈现的时间可以由短变长,智力的IQ可以由小变大,这些都属于量的变量。

又如,人的性别有男女,人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这些是质的变量。

质的的变量有时可以用数字代替类别,以便于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以变化或被操纵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或改变的变量,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研究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时,记忆方法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在上述例子中,记忆效果就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则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研究者不希望其发挥作用的变量。

比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需要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或加以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常见的实验设计有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实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导致误差。

被试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优点是能够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可能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混合设计则结合了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包含两种设计方式。

三、实验误差实验误差是指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设计或测量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具有方向性和稳定性。

例如,测量仪器不准确会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偏高或偏低。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在多次测量中会相互抵消。

为了减少误差,研究者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并进行重复实验。

四、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感知、注意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例如看到红灯就按下按钮。

选择反应时则是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做出反应的时间,比如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中,看到绿灯按下按钮。

心理学试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心理学试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效提示),或出现在曾经变量的注视框对侧的注视框中(称无 效提示)。 (4)实验要求被试一旦发现“ *”,就做按键反应。
结果: (1)当注视框变量到目标开始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 CTOA) 较短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提示条件下目标觉察要快。 (2)当CTOA较长(超过300毫秒)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 提示条件下目标不仅没有变快,反而变慢。 长CTOA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称为返回抑制 (inhibition of return )。 如果CTOA变化范围为0~2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的促 进作用;如果为300~5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产生的抑 制效应。
解决办法:(1)查阅文献 (2)有时可做一些预备试验
(二)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 检查点是指自变量的不同取值(通常称不同
的水平)。 检查点通常为2-5个 间距大小也需慎重考虑,太小可能观察不到
操纵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太大则可能 遗漏某些重要变化。
二、因变量的观察
良好因变
1
量需要具
2
备的五个 3
环境变量 ? 来源于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 如:温度、湿度、噪声…
被试变量 ? 来源于被试的特征 ? 也称分类变量、机体变量
被试固有的、或 多或少带有永久 性的特征(如性
别、年龄等)
暂时的被试变量, 指被试的一些短 暂的经历或体验 (如遭遇自然灾
害等)
被试 变量
被试的一些行为 分类(如习惯等 )
(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 作用。
四、随机化法 (randomization)
实验:为研究空间位置联想能否改善60~65岁老年人的记忆 成绩,研究者决定向被试呈现 32个代表物体名称的词。每个 词呈现4秒,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记住这些词。所有词呈现完 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呈现过的词。 实验分为三种条件:1.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联想每个词所代 表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典型的空间位置(位置联想记 忆);2.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产生联想,但并告诉被试具体 作何联想;3.指导语只是简单的告诉被试记住这些词。 假设有30名老人自愿参加此项实验,那么应该如何分配被试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O1 O2 O3 O4 O5 X O6 O7 O8 O9 O10
3、定时系列设计举例
例: 小学生思维训练的效果的研究.
实验处理
1 2 3 4 5 6
7
实验观测
4、定时系列设计模式统计处理
假定试验处理的效应是短期的、暂时性的,可 根据实验处理前的各观测分数用线性回归或非线 性回归的方法把实验处理后可能的观测分数O6’预 测出来,然后用相关样本T检验比较和O6是否有差 异。 假定试验处理效应是连续的、长期的,则应该把 O6’ O7’ O8 ’ O9’ O10 ’等都预测出来,再将他 们和实际观测分数比较。
5、定时系列设计评价
优点:除具有前后设计的优点,还具有 (1)降低由于一次观测而得到被试不正常行为 的几率; (2)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
缺点: (1)由于更多次的观测,势必延长实验时间, 从而会有更多的外来影响; (2)也正是更多次的观测,更易引起顺序误差, 更易导致练习、疲劳、紧张或厌烦等效应。
实验。 2、基本原理:
每个被试者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 同被试者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3、使用前提:
先实施给被试的处理对后实施的处理没有长 期影响。
(一)实验前后设计
1、定义: 在实验条件处理前对被试观测的结果与 实验条件处理后所做的同样观测的结果加以对比 的设计。
2、基本模式:
3、实验前后设计举例
目的:第一次参加射击运动的人在接受打 靶训练前后打靶成绩的变化。
方法:选择10名从来没有参加过射击运动 的被试,在他们进行打靶练习前,先进行 一次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打靶成绩 (前测成绩)。然后对他们进行为期1周的 打靶训练,每天2小时。训练结束后,再次 对他们的进行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成 绩(后测成绩)。将前后两次成绩进行比 较,就可以看出1周的训练是否有效果。

心理学实验法的三大变量定义特点及种责

心理学实验法的三大变量定义特点及种责

心理学实验法的三大变量定义特点及种责刺激变量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简称S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具有多种形式:(1)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前者如声、光、电、温度、气味等刺激,后者如由言语、表情和动作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如蔑视、关怀、期待、命令等);(2)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前者如具体的人、事、物及其变化,后者如文字、符号、讯号等;(3)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前者来自机体外部环境,后者来自机体内部的变化,如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使用药物对机体的影响等以及头脑中浮现出来的思想、观念、欲望等。

机体变量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简称O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个体包含两类特征。

物种特征和个体特征、各物种的所有个体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的形态特征和遗传上的性状综合,在生理上和行为上也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例如,一只猴与一条狗,对待同样的刺激,其行为反应有很大差异;但是如果是几只猴或几条狗,各自相比较,其行为反应则很相似。

这是物种差异之故。

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也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个体差异,例如人们在性别、年龄、学历、经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个体特征有些是生理上的,有些是心理上的;有些是比较持久的,有些是经常变动的。

反应变量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简称R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人的行为反应可分为言语行为反应和动作行为反应.反应变量是极其多样化的、我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分析。

反应速度上的差异,如人们在完成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或一定时间里完成作业数量上的不同等。

反应正确性上的差异,如计算的正误次数,击中靶的次数或离中心的距离的不同等。

反应难度上的差异,即对不同难度的作业(如记忆广度、智力量表)人们所能达到的水平的不同以及反应次数和强度上的差异等等。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邵静纪正霞王金慧(南通大学教科院应心091)一、摘要本实验根据被试蒙眼转动动觉方位辨别仪到指定角度所得的误差来研究定指导结果对角度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本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本实验自变量是被试是否被告知结果,得到的两组误差平均数,进行t 检验,发现两组差异显著。

二、引言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变量是构成实验三大要素之一,是实验的核心。

变量作为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到底符合什么条件的研究才可以成为实验,及实验必须操纵环境以产生变化。

实验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控制、观察和比较的过程。

变量是使实验运转的齿轮。

好实验与差实验的区别就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与操控。

因此,变量是实验研究最基本的问题,是实验研究的根基。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变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条件,另一类是在这些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即因变量)。

在实验条件中,一类是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另一类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相关变量。

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而实验者不研究的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也称为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一般自变量的变化应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并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是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中通常假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如反应时、皮肤点位等。

它是实验者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既要有定义良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有效地控制,排除额外变量对研究变量产生消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解释率。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1)自变量:即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自变量可以分为: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2)因变量:指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

对因变量的控制:使用规范的指导语;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

①天花板效应:由于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高端
②地板效应:由于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低端
(3)控制变量(额外变量):不是研究者要考虑的,但是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于实验者必须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叫做控制变量
①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典型表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②要求特征:被试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种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典型表现为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2 实验研究的变量

2 实验研究的变量


1
老虎 手枪
2
3
4
5
6
7
鸽子 毛笔
自变量的取值点或检查点:如考
察字频对汉字命名反应时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水平数量、间距和范
围区段
前人的研究,预实验
动机强度是自 •
变量 水平数
间距
范围区段
定义: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反应 常用的指标
反应准确性:命名不同清晰度的图片的 准确性 • 反应速度:命名汉字的反应时 • 反应的频率 • 反应的强度 • 测验量表分数及评价者的评定分数





Schindler和Warren(1988)让学生们从一张菜单中挑选套餐 。套餐价格有整数结尾的(如40.00美元),有以9结尾的( 如39.59),或是以零头结尾(如40.50美元)。 每个人花一分钟时间做选择,然后回答一份问卷来测算价格 在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和选择的困难,然后要求回忆选中的 菜单每部分的价钱。 实验结果:选择最多的是标价以9结尾的,然而在解释选择原 因的时候,价格完全没有被提及。这些人也记不清价格,不 管是哪种价格。 而且,结尾为9的标价,被大大低估了,一道标价为6.99美元 的菜,顾客记成了6.00美元,而7.00美元的菜,顾客记成了 7.00美元或7.25美元。 实验结论:以9结尾的价格影响了信息解读和商品选择的决定 。但是消费者对这种影响却没有察觉。
研究人员邀请84位参与者将刚才吃过三颗糖果
上的字母描画出来。每个参与者有四分钟时间 单独在室内完成任务,房间里随意摆放着八件 与喝有关的物品。 任务完成离开房间后,研究人员请实验参与者 尽可能多的回忆放臵在房间内的八样物品。 与前一个实验相似,吃了咸味糖果的人记起的 物品数量超过了吃甜味糖果的人。 这个结果说明,口渴干以及把它宣泄出来的想 法,都会使我们对一切能够满足这种欲望的事 物更加敏感。

实验心理学课件-2心理实验中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课件-2心理实验中的变量

实验变量
13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 操作性定义( Operational Definition )
– a definition of a concept in terms of the operations that must be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the concept.
– 量的变化
• 检查点的数目
– 直线关系:至少3个检查点 – 函数关系:至少5个检查点
• 检查点的范围
– 如暗适应,0-40min;飞机驾驶舱的照明
• 检查点之间的距离
实验心理学
实验变量
6
因变量
•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 定义: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 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 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 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 因变量的敏感性
实验心理学实验变量源自12多因素实验• 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 优点:
– 做一项多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多个实验效率高; – 做一项实验研究比分别做多项实验研究易于保持控制
变量恒定; – 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所概括
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 更接近实际生活。
实验心理学
10
额外变量(控制变量)
• 额外变量的控制 – 随机取样 • 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 • 随机化原则也可应用于刺激或处理 – 匹配的方法 • 成对匹配 • 平均匹配 • 共轭控制法 – 冲突的情景与猴子患胃溃疡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
实验变量
11
额外变量(控制变量)
• 额外变量的控制 – 抵消的方法 • 组内设计:顺序效应及痕迹效应 – 主试效应和被试倾向性的控制 • 罗森塔尔效应(R. Rosenthal) • 需要特征 – M. T. Orne的实验:让被试把一对一对的数字加 起来,每张纸上有224对数字,共2000张纸,每 做完一张就撕掉。 • 霍桑效应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答案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用于奖励的语言种类。 语言数量(或频率) 办公室情境、治疗者
2021/4/22
17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 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 舒服。对变量命名。
答案 自变量 参与者性别 因变量 不舒服的程度 控制变量 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
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任务过易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任务过难
2021/4/22
11
D、指标
a、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因变量指标
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反应时、反应持续时间、反应程度、完成量、错误 率、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以及口头报 告等等
b、选择指标的条件
※有效性 即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 ※客观性 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客观 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重现的
2021/4/22
2021/4/22
23
B、保持恒定法(适用于无关变量与自变量没有交互作用条件) 使其产生的效果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场所 实验时间 主试 实验室亮度、温度、噪音 实验材料:图片熟悉度、颜色
2021/4/22
24
C、效果平衡法(无法消除,无法固定)
其原理是采用两组来平衡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具体方法有: (事先明确什么额外变量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
2021/4/22
9
2、因变量
A、什么是因变量(反应变量、依从变量)
是研究者(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或所测量出的因素。 当 主试者引入、除去或改变自变量时,这种因素会跟着出现、消失或改变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考考你!找出自变量
和因变量
(1)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李静,卢家楣,2007)
(2)物体颜色和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心理学报,李富洪,李红等,2005)
(3)主管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的影 响 (心理学报,慧民 龙立荣,2009)
四、额外变量(1)
◆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也称为控制变量, 是指在实验中研究者不用于研究但又会对因变量产 生影响的有关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
如,练习对学习射击成功的影率理论,先随机地从总体抽取被试;然后 把被试者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
四、额外变量(4)
5.抵消平衡法 (counterbalancing method)
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 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控制序列效应 (给被试者施加一系列以固定顺序出现的不同处理, 被试者的反应将会受到时序先后的影响)
反应 。 ⑵环境特点自变量 。在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 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等等都可以 作为自变量 。
二、自变量(2)
⑶被试特点自变量,指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
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对于 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
⑷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主试能够通过给予不同 的实验指导语暂时造成一种差别 。 ◆指导语是指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说的话。
◆变量(variable) :可以在数 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 性。
二、自变量(1)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是指由主试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一 个自变量可以分为几个水平。 问一问:阿希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有几个水平? ◆自变量的种类: ⑴刺激特点自变量 。刺激的不同特点会引起不同的

第一节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第一节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第三组在连续20天中每天做一次,因此试验间的间隔是24小时。 实例学习:关于学习的练习效应研究 心理量:情绪 动机的强度 疲劳的程度
额外变量的控制 如果变量的取值是因为种类或类别的不同,那么这种变量称之为性质变量(qualitative variable),有时也称为无序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研究者在实验中要操纵和改变,假定会影响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因素。 实例学习:首因效应研究
第一节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汽车制造者想知道刹车灯多亮可最大程度减少后面司机意识到前方正在停车的时间。
行为变量:是指由刺激条件所引起的有机体的行为反应特征。 结果:24小时间隔的平均成绩最好,无间隔的组最差:在这类作业中,分散练习的成绩好于集中练习。 实例学习:首因效应研究
第二节 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观察和 单一水平下记录相应行为,不能称之为实验
在这个实验里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是什么?
实例学习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 人挤在一个 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 舒服。说出三种变量
对研究不同颜色下的反应快慢情况感兴趣:快速 呈现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红、黄、蓝),统计 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红色为秒,黄色秒,蓝色 秒。
实验的基本特征:变量
实验法是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纵环境, 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 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法如何作出因果关系判断的呢?
主动操纵一种现象A让它发生变化,在控制 其它所有的现象都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另一 种现象B也发生变化,那么A就是B变化的原 因。
一、变量的涵义
变量(Variable):性质或数量上可以 变化或选择的事物的特征。
物理量: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的强度、 人 接受刺激的类别(视觉还是听觉或其它)

实验的基本变量类型

实验的基本变量类型

心三(甲):
第七章的阅读检查
讲解第七章的难点和重点; 布置第八章的阅读要求; 轮流介绍自己的模型及其设计思想。
心三(乙):
“记忆的扩容模型设计”:马光霆 人体自我保护功能的原理 四维空间存在的合理性 计算机芯片的存储原理 生物遗传基因的机制 功能:1。处理数据;2。逻辑运算;3。友好
P250、251、252页图5-5、图5-6、图5-7 分析。
第十、十一章 阅读进度安排及实地测验
第十六周检查。 课后思考题:如果你是一个教练员,如
何制定训练计划? 实地测验:心率恢复率 数据统计分析
第十二、十三章 阅读进度安排 第十七周检查。
第十四章 阅读进度安排 第十八周检查。
心三(甲):作业 “如果你是一个教练员,如何制定训练计
划?”
柳林, 马自霞 茄雪琴
工程设计观摩:(30分钟) 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
“磁悬浮列车与高速轮轨”工程设计的 技术与心理问题
请关注“高效,安全,健康,舒适”方面的讨论.
和敏度要求? –3)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是否严格?还有哪些
可能的额外变量没有得到控制?
(作业请发到zhouab2002@)
应用实验心理学专题 ——工程心理学
周爱保
课程性质:
工程心理学--应用实验心理学 的分枝之一,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
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大纲依据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测量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 心理学应用成为心理研究的主流; 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要求; 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教学时间的限制。
四、教学原则
科学性原则; 严密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标准化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二f (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儿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自变量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无所谓自变量。

在实验中,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1、因变量的特点(1)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2)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3)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2、因变量的分类因变量的测量客观指标主要有:(1)反应速度例如,简单反应时、或潜伏期,走完一个迷津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等。

(2)反应速度的差异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经常以反应速度的差异作为考察被试各种高级认知机能的指标。

例如:在内隐学习的研究中,被试对随机组字母和规则组字母的反应时之差就可以作为内隐学习量的指标。

(3)反应的正确性例如,选择反应的正确次数、走迷宫入盲巷的次数、跟踪盘离靶的次数或距离等。

(4)反应的难度有些作业可以定出一个难易等级,看被试或动物能达到什么水平,如斯金纳箱就有三个难度等级。

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

口语记录(protocol)是指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

(三)额外变量1、额外变量一一自变量以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叫做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所以我们也把额外变量叫做控制变量。

如果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因此也可以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2、额外变量的分类:(1)系统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相对恒定的客观条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影响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下波动。

系统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系统误差。

(仪器、照明、温度等)。

(2).随机额外变量:随机的、偶然出现的、不可预期的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

也可简称为随机变量,它引起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仪器的灵敬程度、时刻变化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练习、位置、疲劳、时间等)。

实验操作中包括对实验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三类变量的控制和测量。

实验者应有效的操纵实验变量,努力控制和排除无关变量,尽量降低对反应变量测量的误差,以提高实验的效度。

实验者对三类变量的控制关系可用图表示IS三、变量的操作与控制(-)变量操作的方法——操作定义(opewtional definition)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最早提出操作性定义的是美国的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 Bridgman)。

1923 年,他提出:一个概念的真正定义不能用属性,而只能用实际操作来给出;一个领域的“内容”只能根据作为方法的一整套有序操作来定义。

他认为科学上的名词或概念,如果要想避免暧昧不清,最好能以我们“所采用的测量它的操作方法”来界定。

他举例说明物理学领域的三个基本概念:长度、时间、重量,都可以采用测量它们的操作方法来界定,如,可以界定“1米”的长度为测量从赤道到北极直线距离的1/10000000;“1小时”的时间长度为测量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的1/24;“1克”的重量为测量1立方厘米纯水在摄氏4度时的重量。

布瑞奇曼的操作性定义的观点和思想在20世纪30-40年代被物理学界普遍接受,1971年被美国的《科学》杂志列为世界五大哲学成就之一。

(二)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1、条件描述法条件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出规定,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即规定某种条件,观察产生的结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给自变量下操作性定义。

例如,要给“饥饿”下一个操作性定义,饥饿是一种自身感受,那么怎样才算饥饿了呢?心理学家用条件描述法给饥饿下了一个操作性定义:“饥饿”,指连续24小时没进食物的状态。

这样,每个人都能对饥饿进行实际操作了。

下面再举儿个例子:(1)竞争关系两个以上的同伴,所处环境相似,大家都有相同的目标,但只允许其中一人达到目标,这时同伴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2)智力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CR)上的测量分数。

(3)自信心学生对即将来临的期终考试可能获得分数的佔计•值。

2、指标描述法指标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作出规定。

通常这些指标能作量化处理,常用于给因变量下操作性定义。

例如,“青少年”可以界定为“年龄在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

下面再举儿个例子(1)发散思维对同一物体多种用途的设想能力,具体指标为在60秒内回答砖的不同用途达10项以上为优秀;5项至9项为一般;5项以下为差。

(2)阅读能力用阅读测验表上中等难度的文章进行测验,要求阅读速度达到200字/分以上;辨别达到90%以上;理解达到80%以上;记忆达到70%以上为合格。

(3)差生在标准化成就测验中的分数低于个人智力所预测的成就分数一个标准差的学生。

或者两门主课不及格的学生。

3、行为描述法行为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

通常这种操作性定义用于给因变量下定义,解释客体的行为。

例如,心理学家为了用饥饿的小白鼠做实验,给“饥饿”下了一个行为描述的操作性定义:一分钟内压低杠杆10次以上而获取食物的小白鼠。

只有达到这样行为频率的小白鼠才属于饥饿状态。

下面再举儿个例子:(1)旁观注视别人的活动达2-3分钟以上,自己未参与。

(2)合作对别人的活动给予支持,并直接参与活动,成为其中一员。

(3)谦让行为一一在分配糖果时谦让行为可以分成三种水平:“主动谦让” 指没有任何人提醒或暗示,都能将高级糖果让给别人;“被动谦让”指在他人的提醒或暗示下,才肯将高级糖果让给别人:“不谦让”指经他人再三提醒,都不肯把高级糖果让给别人,一定要自己享用。

(三)好的操作性定义的特征:1、操作性定义应该是可观测的、可重复的、可直接操作的。

2、操作性定义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可行。

3、操作性定义的指标成分应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

4、操作性定义最好能把变量转化成数据形式,凡是能讣数或计量的内容都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5、用多种方法形成操作性定义,既可以从操作入手,也可以从测量入手。

(四)如何做到对实验变量的有效操作对实验变量有效操纵的原则是要有系统的变化,而且变化的差异要尽可能大。

因此,通常在实验设计时选择两个极端值,或取其最佳值,或选择儿个具有代表性的值作为实验刺激的条件。

例如,以教学方法作为实验变量时,则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方法应有显著的不同,实验才能取得成效。

乂如,若以媒体的刺激量或刺激持续时间作为实验变量时,则要把刺激量或刺激持续时间分成儿个等级,每个等级之间应有显著的不同,并且最好是包括有极端值的情况,即完全没有刺激或刺激时间为零的情况。

(五)对因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控制主要着眼于如何精确客观地记录下它的变化。

一般而言,有儿种主要方法可以用于因变量的控制:1.反应控制在人作为被试的实验中,对反应的控制往往是通过指导语实现的。

指导语能够为被试设定课题,也就是控制被试的反应。

例如,内隐学习实验[创始人雷伯(Reber, 1967)],记忆指导语产生内隐学习条件,而规则发现指导语产生外显学习条件。

规范的指导语应符合:(1)内容确定,即主试要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导语。

(2)完全,即在指导语中,要把被试应当知道的事交代完全。

(3)简单明确,即指导语要写得简单明确,要保证被试确实懂得了指导语。

为防止被试误解指导语,可以让被试用自己的话重述让他做什么、怎么做等等。

(4)标准化,即指导语中所用的词语以及说明指导语时主试的表情、语气、声调等方面都要进行标准化,即对所有的被试,指导语都应一样。

对有些实验最好能用录音机给出指导语。

在指导语不能充分控制反应时,就要很好地考虑刺激条件和实验装置,使刺激条件、实验装置与指导语配合起来,使被试只能作出主试所要求的反应。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一般常用的反应指标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反应时、反应持续时间、反应程度、完成量、错误率、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以及口头报告等等。

因变量指标应满足标准:(1)有效性。

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valid辻y)。

(2)客观性。

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

(3)数量化。

指标能数量化,也就便于记录、便于统计,并且量化的指标能进行比较。

3.避免量程限制在影响指标有效性的各种因素里,天花板效应(ce订ing effect)和地板效应(floor effect)是尤其典型的情况。

这两种效应是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低端,从而使指标的有效性遭受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