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古装题材网络小说从其萌芽、繁盛到备受热捧,一直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从早期架空历史的古装题材,到后来热门的穿越小说,再到近来日益红火的人物传记式古装题材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的成熟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滋养。
近年来一些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热播剧集,将宏大的中华历史、经典的诗词歌赋,以及传统的民俗风俗一一展现,加之剧作不同的类型风格、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和精妙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风范,更提炼了“国风汉韵”的精髓,为网络文学的兴盛、中华文化的传承进行初步的探索。
古装题材网络小说在影视化改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为其发展拓宽了空间。
古装题材网络小说在创作初期,更倾向于采用“架空”历史的写作方式,或是以穿越时空的模式建构整部作品。
这种远离历史的创作方式,在网络小说的影视化改编过程中,找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
网络作家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改编为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从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回归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主要代表。
原著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朝代,讲述乾元元年至乾元三十年间前朝后宫的一段腥风血雨的故事,而在影视改编中,则选择落地在清朝雍正年间,以清朝为历史依托,展现那段熟悉而又陌生的宫廷故事。
对历史事件的精准定位,也是近些年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过程中的一种新尝试。
由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芈月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其中有关“完璧归赵”“围魏救赵”和“合纵连横”等典故得到精准再现,战国时期张仪、屈原和黄歇等人物也一一出现,实现人物传记和历史史实的高度融合。
由此可见,忠于历史、名人典故的创新解读,成为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的一条重要路径,逐渐引导观众关注历史尊重历史、反思历史,并以更理性、更全面的眼光认识现实和观察现实。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总分:14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肯定,乐观自信,不把金钱放在心上。
(2)《登岳阳楼》诗人描绘洞庭湖分裂吴楚,浮动天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百姓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4)《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C.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D.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太宗、文忠。
C.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柳公绰受赠官职,可见朝廷对他的肯定。
D.神策,作为禁卫军,是唐朝重要的军事支柱,负责守护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绰精忠无私,临终惦念国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141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1.(13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D.男是爵位名,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徽极尽孝道,抬着父亲逃难。
他抬着生病的父亲行走在危险狭窄的栈道上,盗贼到处横行,他的言行感动了盗贼,盗贼称赞他是孝子。
B.牛徽考虑深远,推辞朝廷授官。
朝廷征召他入朝为官,他认为国家处于艰难时期,而图谋霸业的做法不可取,便以年老多疾为由不赴任。
C.牛徽爱护百姓,反对滥杀无辜。
李茂贞讨伐杨复恭,杀伤的人很多,他认为应授给李茂贞诏讨使的名义,明令约束,从而保护老百姓。
D.牛徽关心国事,敢提不同意见。
他认为李茂贞有功于国,不宜贸然讨伐,否则挫伤国家的威严,不如慢慢制服。
但他的意见未被采纳,后来官军果然遭到失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
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
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
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
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
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
而语言却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
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
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意象。
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
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
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
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
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存在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
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因此,省略掉这些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
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联考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联考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
这是对科技考古的肯定,激励着科技考古工作者承担更多的学科责任。
近些年,随着科技考古相关方法在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考古逐渐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理念之一。
相关案例不胜枚举,河南二里头遗址与陕西血池遗址的相关研究即是典型代表。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伊洛河交汇之处,是东亚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邑。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重点,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中国考古学学科范畴内科技考古研究力量介入最全的一处遗址,研究团队集结了碳十四测年、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人骨考古、食性分析、冶金考古、玉器与陶器科技考古等领域的研究人员。
这些研究揭示,二里头遗址的绝对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当时伊河与洛河汇合于遗址以西后,流经遗址以南,形成了二里头依山傍水之势。
血池遗址是陕西凤翔秦故都雍城西北郊的一处大型祭祀遗址。
据考证,该遗址与秦汉时期国家级祭天场所“雍時”有关。
司马迁曾随汉武帝前往雍時祭天,并在《史记》中记载“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如今,与祭品相关的文献早已散佚湮灭,要复原这段历史,只有考古学能担此重任。
2016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一系列田野发掘出土了大型宫殿建筑、祭祀坛场、祭祀坑、附属道路系统等祭祀设施,玉器、木质车马与青铜车马器等祭品,以及大量马、牛、羊等动物牺牲残骸。
其中,祭祀坑所用马牲的综合研究涵盖了动物考古、食性分析、锶同位素分析、古DNA研究等科技考古方向,集中体现了科技考古对考古学研究的巨大贡献。
研究发现,马牲的年龄基本在2岁左右,相当于《说文》中“驹”的年龄。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的魂。
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持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
《荀子·富国》中写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
”古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农时观、地宜观、节用观等。
农时观强调“不违农时”,形成了“二十四节气”,并用它来指导农业生产;地宜观就是要因地制宜、因物制宜,选择合适的土地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从而趋利避害,比如古人根据地形条件,创造了梯田、垛田、砂田、圩田等土地利用方式;节用观主要是用之有度、用养结合。
孟子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即指用和养要平衡。
在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指导下,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精耕细作、生态保护、物质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和技术体系,探索出适宜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历经千年而不衰,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为当前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特别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提高了小农家庭经济比例。
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老一辈的智慧和经验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这也因此形成了尊重长辈的传统。
比如,哈尼族先民在梯田农耕实践中,将积累的关于自然山水保护、动植物利用、生产生活的技能和经验编成“四季生产调”,在父子、母女、师徒中流传。
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
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反映出某个地区人们的精神生活,能够表现出一个地区特定的历史和意识形态。
从乡土文化的组成来看,乡土文化具体包括生活方式、村规民约、民族族谱、历史传统等等,具体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
不论是哪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乡镇建设时我们都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做好相关的传承和创新工作。
优秀的乡土文化可以对经济起到助推作用,很多的古建筑、名人故居、自然景观等等都可以被用作商品开发,同时乡土文化产品的开发也可以帮助带动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帮助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乡土文化是上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直接动力。
优秀的乡土文化又可以有效提升农民恋家的情结,激励农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乡镇建设中来。
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也来源于乡土自信,这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源泉。
乡土文化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基因,可以鲜活地呈现出一个地区的地方特色,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乡土文化是在长期农耕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特定条件下人民和群众的共同精神财富,是村规民约的集中体现。
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帮助激发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群体认同感和集体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对人们的各项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乡土文化的传承也应当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本乡土文化中存在的一些合理的东西可能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显得不合时宜,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其果断地摒弃,从而帮助有效推动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河南省滑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 (该项并非依据) 2.A (这不是作者的观点,原文是说“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而且“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这句话是作者一个戏谑的说法,批评了“‘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的现象。
3.D (“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是无中生有) 古文阅读 总述:文本叙述了吴道南在任期间为太子讲学、任职执意面谢皇帝、进谏科考作弊等事,表现了吴道南尽忠职守、“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辅大政不为诡随”等品质。
文字比较浅显,设题难度不大。
4.B(报:回复。
《廉蔺列传》中有“求人可使报秦者”。
这类题的准确作答,一靠日常积累,二靠对语境的把握。
) 5:C(这类试题的解答,一看语境,看上下文的意思;二看提示性的词语,如“也”“者”“然”。
) 6:C(“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表述有误,由文中“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等内容可知。
能读通读懂全文是作答正确的前提,而读通读懂须将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落实准确,这也依赖于平日的积累与训练。
) 7.(1)过了很久,才入朝。
按旧例,朝廷臣子接受官职,先面谢皇帝然后再到任。
(“始”“故事”“莅”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皇帝因“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
(“迨”“召见群臣慈宁宫”句式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
万历十七年考上进士。
受任编修,升为左中允。
在东宫轮值讲读。
太子偶尔看往别处,吴道南就停住不讲拱手等待,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
曾任左谕德少詹事,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代理部里事务。
历城、高苑牛生产的小犊,都是两个头两个鼻,吴道南建议全部免除山东的各种税,召回宦官;又乘着灾祸和怪异事物出现而说宦官招惹怨恨,乞求皇帝下诏怪罪自己,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都没有批复。
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对政治体制有明确而透彻的认识,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总分:4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1.(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要有忧患意识,指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3)在《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祭过路神,出发去秦国时,高渐离击筑并“前而为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送别友人。
(4)科幻片《流浪地球》中,刘启以拯救地球为己志,他心知任务艰巨,故生活中刻苦磨砺意志,这用《〈论语〉十则》中的话可阐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D.犯笑侮,收召后学犯:冒着(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
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B.士大夫,古代对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更的统称。
官员选拔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
C.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主要观点有“民贵君轻”“性恶论”等。
D.长安,在今天陕西西安一带。
历史上曾有西周、秦、西汉、隋、唐等朝代建都于此。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解析版)
材料二:
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事业紧紧围绕民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更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里程碑,使中国的新闻事业面貌焕然一新。从那时起,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新闻工作者与革命报刊站立潮头,激扬文字,引领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前进方向。从百年前《新青年》自觉深入工农群众,激发民众救亡图存的革命热情,到延安整风运动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对践行“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再到邹韬奋、范长江等新闻工作者“以犀利之笔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奋斗理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动员群众投身革命。
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同志们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往往不懂事,对于实际事物往往没有经历,或者经历很少。你们对于一九三三年制订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小册子,就看不大懂;这一点、农民比你们强,只要给他们一说就都懂得了。崞县两个区的农民一百八十多人,开了五天会,解决了分配土地中的许多问题。假如你们的编辑部来讨论那些问题,恐怕两个星期也解决不了。原因很简单,那些问题你们不懂得。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很必要的,在没有出去参加群众工作的时候,也应当多听多看关于群众运动的材料,并且下工夫研究这些材料。我们练兵的口号是:“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战士们有很多打仗的实际经验。当官的要向战士学习,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报社的同志也要经常向下边反映上来的材料学习,慢慢地使自己的实际知识丰富起来,使自己成为有经验的人。这样,你们的工作才能够做好,你们才能担负起教育群众的任务。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2023年语文试题第二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试卷
2023年语文试题第二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网络文学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女性写作者在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
相比于男性作者,女性作者特有的细腻、婉约气质在文学创作中被认为更有利于书写个体生命的体验。
而网络文学带来的开放的创作环境,也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写作者近年来在创作题材以及方式上不断丰富,令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有了更多元化的女性视角。
在网络文学行业中,“女频”意为女生频道,特指那些关注女性发展、能打动女性读者内心的网络文学作品,“女频”网文的作者和读者也多为女性。
作为当代文学领域中一个自成体系、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目前的“女频”网络文学主要包括古代言情、现代言情、现代都市(包括悬疑、职场、科幻等)以及现实题材等文学类型,不同的题材设定、故事设定和人物设定展现出当代女性多元和自主的文化心态。
在这类网络文学创作中,人物的情感线尤其重要,不管是历史文还是现代文,大多会涉及婚恋和女性成长。
人物的情感动态在这类文学作品叙事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尽管叙事手法各异,却无处不在地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折射。
“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通常聚焦女性的性格、命运和成长经历,尤其注重描写女主不同寻常的情感历程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力求塑造更为复杂的人物性格,描绘更为绵密的内心世界。
作品中,“大女主”作为有胸怀的女性,敢爱敢恨是她们的主要人物设定,同时,爱也意味着牺牲与隐忍,明知结果可能是悲剧却从不放弃。
不难发现,这些“大女主”独立自主、不畏权势、积极抗争的姿态,伴随着个体情感的剧烈震荡,展现了情事剧变下女性炽烈的情感以及她们所做的痛彻心扉的选择。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元宇宙”是一个虚拟体系,它基于VR、AR、区块链、NFT、去中心化等技术,来实现个人在网络世界里“身份设定、社交、获得沉浸感、低延时、随地登录”等需求。
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从黄山旅游回来,如果家人想知道黄山好不好玩,他最多只能在手机里面看到照片和视频。
如果是元宇宙时代,我们可以把所在的位置和相应空间,包括空间里的三维物体全部分享给他,他通过相应设备可以马上进入这个空间,获得和我们差不多的感受。
像这样基于扩展现实的沉浸式体验,也可以理解为“3D版的互联网”。
基于区块链构成的经济互联网将成为元宇宙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态。
元宇宙的经济系统不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品,而是借助区块链的加密算法重新制造的。
不同于虚拟货币,区块链搭建的经济体系可以让企业品牌得到货真价实的货币。
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理念和概念,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
理论上,我们可以把线下的一切都复刻到线上,也就是达到了元宇宙的终极状态。
元宇宙有三种最核心的技术,即扩展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及区块链技术,未来可能会有爆发性、指数级的增长。
比如,扩展现实技术由VR和AR提供沉浸的体验,可以解决手机解决不了的问题;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虚拟分身。
“元宇宙”自提出以来,在信息科学、量子科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等的推动下,不断叠加信息革命、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虚拟现实技术革命的成果,为人类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材料二: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也是元宇宙从概念走向流行的年份,元宇宙概念被点爆并非偶然,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
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一旦有了个人情感色彩,就不科学了,没有意义了。
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
正是因为“歪曲”了,或者用一个术语来说“变异”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
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
这时用感觉的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的还原。
这里的诗句说的是爱情是绝对的,在任何空间、时间,在任何生存状态,都是不变的,永恒的。
爱情甚至是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的。
这是诗的浪漫,其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
用逻辑还原的方法,明显不符合理性逻辑。
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彩的,对任何事物都取分析的态度。
按理性的逻辑的高级形态,亦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
在辩证法看来,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随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
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性之理,恰恰又是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为什么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但,因为情感的特点恰恰是绝对化,无理了才有情,不绝对化不过瘾,不妙。
所以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
滑县高二期末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奔腾(bēn téng)沉湎(chén miǎn)沧桑(cāng sāng)B. 翩翩(piān piān)娇嗔(jiāo chēn)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C. 贼眉鼠眼(zéi méi shǔ yǎn)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恣睢跋扈(zì suī bá h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B. 这位老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誉为我国神经科学的领军人物。
C.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明天的运动会推迟至下周六举行。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我国农村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在比赛中奋力拼搏,最终赢得了冠军。
B. 她的演讲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C. 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D. 这座古建筑历经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为了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 她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需要我们认真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美丽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梁,横跨在天空中。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准则,应该优先被应用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例如人工智能艺术。
一如本雅明所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摄影术,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也可以为大众带来更多廉价、丰富的艺术品,“人工智能模拟时代的艺术品”同样具有一定的解放性,将艺术从过度神秘化中解放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促使人们理解艺术家本人的作用,重视人与机器的关系,思考人类艺术的本质,更加珍惜那些无法被算法化、形式化的要素,如个体性、否定性等,而这些要素才是使人之为人的非同一性力量。
如艺术家依力克在他的行为和装置艺术中,将自己绑在运转的机械臂上绘画,表现了人如何在机器的操控下进行艺术创作,这种人工智能艺术仍然能够体现人类艺术的反思精神,并非只是文化工业产品。
之所以阿多诺认为审美合理性可以纠偏工具合理性,还因为审美理性中有着模仿要素。
同一性是主体对客体的同一和压制,因此,要改变同一性,首先应该改变这种主客体的不平等状态。
艺术的模仿是主体对客体的模仿,主体与客体在艺术活动中是平等的,人们应该从艺术中学习这种模仿要素。
在现代技术与人的关系上,却缺少这种模仿要素和平等性质。
马克思早就指出,机器对人的异化导致人成了机器的一部分。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促使人将一切在场者当作技术的持存物,机器催逼自然与人类,机器生产与统治相关。
机器本来是人的工具,结果反过来成了人的控制者。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可能会加剧这种控制,因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生产,还可以控制生产的过程。
哈贝马斯描述了自动化技术下的人机关系,“在这个阶段上,人和机器的关系看来是倒置的。
人机系统的领导权转交给了机器,人放弃了监督使用技术手段的角色”。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机关系,引入艺术中的平等和解方式成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手段。
人工智能的美学思考对人工智能的技术治理能起到重要作用。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解析版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卷(解析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1898年马建忠文言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出版,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吕叔湘开始着眼于“史”的研究,再到八十年代至今,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不断深入,取得可喜成就。
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研究的深度、广度须进一步深化拓展。
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并不是所有的文献都适合拿来做语法史研究,必须加以鉴别,选取能够反映各个时代语言实际的材料。
这就要求注意语体,反映口语特征的材料通常更有价值;语料的时代和方言背景要尽量明确可靠,时代不确定的材料只能作为参照,不能以其确定语法发展演变的脉络;选择可靠的版本,避免使用后世改动过的文献。
甲骨文、金文、出土简帛等未经后人改动的资料尤其值得重视。
新发现的材料往往带动一个学科的快速发展,甚至产生新的学科,如甲骨文的发现与甲骨学、敦煌文献的发现与敦煌学等。
近年来出土文献、外域汉语文献时有发布,如清华简、安大简等,都是语法史研究中应该加以拓展的材料。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电子语料受到追捧,材料的搜集从传统的“研读发现”正在转向“关键词搜索”。
这一转向给研究者带来了便利,但弊端也很明显。
过分依赖关键词搜索容易导致研究者先入为主、轻视功底。
尤其对年轻学者来说,如果不注意文献的研读,关键词检索终将变为无源之水。
因此,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还要坚守科学严谨的态度,夯实文献功底,在文献研读上力求句句字字有着落。
关键词检索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所检索的电子文本未必可靠。
因此,急需组织力量建成权威的汉语语法史研究语料库,把历代重要语料包括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献、敦煌遗书、宋儒语录、元代白话碑、明清域外教科书等,通过精心校对,按照时代先后、语料性质,分门别类地呈现给全体研究者,以便研读与检索。
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中,历史演变视角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是考察语法发展的历史,自然要有历史演变的眼光。
但是以往的断代研究有的比较侧重于共时的平面描写,有的缺乏时代感和对语法演变的关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之所以能认识和改造自然,成为万物之灵,依赖的就是理性的力量。
理性是科学事业的第一要素,是科学的灵魂;科学是一种人类面对自然世界的调查形式,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活动,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结果和表达形式。
正是理论化和实证调查这两个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了科学事业的核心。
正如康德所说:“没有理论的经验是盲目的,而没有经验的理论是空洞的。
”科学是理性的事业。
科学家在长期的观察、实验所获得的数据与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类比、概括、推理、验证等理性方法找寻到解释事物和现象的路径。
客观性、确定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合逻辑性等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这些准则无不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只有面向科学事实、立足科学事实,借助理性的科学方法,才能逐步接近事实的真相,最终真实地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客观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的进步。
虽然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断进步,科学理论对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揭示越来越全面和深刻,但人类永远都无法穷究浩瀚宇宙的奥秘。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推翻或补充完善前人的理论。
理性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无疑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但我们不能视理性为科学的唯一特征。
事实上,科学史上有很多以直觉为代表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案例,例如阿基米德找到浮力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都与直觉思维有着重要关联。
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发现的道路上,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休谟也认为理性只是人类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但人类行动的真正驱动力总是情感化的,如直觉。
直觉思维是人类理解和认知世界的渠道之一,它与理性思维辩证协同工作,能使科学家在理性知识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作出判断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强调直觉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是要为非理性主义思潮辩护,更不是要用直觉思维来取代理性思维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评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农耕时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粮食除了满足人们日常饮食需要,已经有了富余。
人们在“果酒”的基础上,开始用谷物酿酒。
黍和稻等糯性较高的原料,经过蒸煮,加曲发酵,最后压榨酿造的谷物酒呈黄色,看上去较为浑浊,通常没有经过过滤和沉淀,里面存留部分酒渣,因此被称为“黄酒”或“浊酒”。
浊酒的酿造工艺简单,相对寡味,一般百姓家庭即可酿造,陆游诗有“农家腊酒”,即浊酒。
与“浊酒”相对应的则是“清酒”,它选用小米、玉米等黏性小的粮食酿制、蒸馏而成,酒精浓度高、糖分少、色泽相对清透,饮用时无须过滤。
酿造清酒的工艺复杂,清酒醇香甘洌,价格不菲,在古代通常为贵族享用。
在甲骨文中就有了“酒”的记载,《周礼》则是较早记录“浊酒”的典籍,《周礼》将酒分为“五齐三酒”,其中的“五齐”是相对于清酒而言的“浊酒”。
酒最早用来祭祀,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文化意义附着其上,最后形成一种酒文化。
众多文人参与到酒文化的构建和推介过程,其中,浊酒作为一种意象,比起清酒更代表一种大众趣味和平民气质。
最早让“浊酒”一词为人们所重视并不断引用的,应该是陶渊明。
陶渊明一生嗜酒,在诗文中多次提到“浊酒”,如“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己酉岁九月九日》)。
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浊酒”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唐代以后,“酒”的意象更加频繁地进入诗文之中,渐渐成为一种表达个人情绪的独特依托。
诗人更喜欢写“浊酒”,以此来表达经历困境后孤苦郁闷的情绪。
比如白居易在《快活》中写道:“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
”苏轼在《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中写道:“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陆游更是在诸多诗词中运用“浊酒”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他在《杂感》中写道:“一杯浊酒即醺然,自笑闲愁七十年。
”后人将杨慎的《临江仙》添加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其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达了一种经历世事沧桑后的豁达。
李叔同在《送别》一词中,用“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绪,“浊酒”与“别梦寒”共同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清酒和浊酒都可以表达个人情绪,但浊酒被赋予了一层沧桑的意味,这份沧桑道劲的厚重,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思。
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和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浊酒”与杜甫“诗史”的定位,和他悲天悯人的思想与忧世伤生的心绪正相匹配。
在范仲淹的诗词中,虽然只有一句“浊酒一杯家万里”出名,但它名气很大,而且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相得益彰。
杜甫与范伸淹的诗词基本奠定了诗人通过“浊酒”表达家国情怀的传统。
这一传统在后世得到继承。
清末梁启超有《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满船沉睡我徬徨,浊酒一斗神飞扬”,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拳拳之心。
近代秋瑾在其《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中写道:“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表达的则是她希冀各位有志之士群策群力救国图存的家国情怀。
(摘编自陈勋王洁群《诗文中的“浊酒”意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开始用粮食酿酒,因为粮食吃不完,有了富裕。
这和古代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B.经过蒸馏和过滤的酒比较清,所以叫清酒;反之,不经过蒸馏和过滤的酒比较浑浊,称为浊酒。
C.白居易的诗歌虽然叫《快活》,但诗句“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却无快活的情感。
D.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表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2、下列不能作为用浊酒“表达经历困境后孤苦郁闷的情绪”的论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饮酒(十九)》)B.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C.赵蕃:一杯浊酒慰飘零,百首新诗见典型。
(《送王汝之江西二首》D.陆游:感慨却愁伤壮志,倒瓶浊酒洗余悲。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酒和浊酒都可以表达诗人的情绪,但浊酒因为被人们赋予的文化内涵而被更多文人写进诗文。
B.中国古代诗文中酒的意象是中国酒文化的一部分。
古诗词中“酒”的意象指的就是浊酒。
C.“浊酒”早已有之,只是因为陶渊明在诗里面多次使用,它才作为意象出现在后代的诗中。
D.文人对酒文化的构建和推介,就是把“酒”这一意象反复地写进诗文,来表达个人的某种情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顺天应时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行事准则,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精神。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时间运行的周期性和有序性与风霜雨雪、植物荣枯、动物蛰伏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地意识到,只有根据时间的有序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于是,人事、家事乃至国事被统一安排到一个井然有序且严丝合缝的时间秩序之中。
四可以这样说,四时礼仪是中国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时间标尺及其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在和谐共生之上。
(摘编自郑艳《在年轮里安家——中国人的四时礼仪》) 材料二:应不应该有大满?从二十四节气的结构看,回答是应该有。
形式的整齐划一,是二十四节气称谓形成过程所遵循的内在美学追求。
按照这一美学追求,二十四节气中,以大小而称的本来就应当有四对。
这就是小满大满、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所以小满后面,按理应该有大满。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二十四节气中并没有大满,排在小满之后的是芒种。
芒种这个节气称谓的出现打破了一个整齐划一的格局。
对于整齐划一的美学追求者来说,芒种出现在一个不该出现的位置,就像一根锋利的芒刺扎在眼睛里一样。
从阴阳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年在二十四节气中实际上是以冬至和夏至这两个阴阳极点为核心展开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分成由冬至到夏至和由夏至到冬至两个循环的系列。
这两个序列一个是阴气由弱而强、阳气由强而弱的序列,另一个是阳气由弱而强、阴气由强而弱的序列。
在日常的时间生活中,这两个序列是连贯成一个整体不断循环往复的,即: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在这两个序列中,冬至和夏至作为阴极和阳极构成两个最重要的时间节点。
而上文所讨论的应该存在的“四大四小”拱卫的正是这两极。
直观起见,我们这里不妨加上大满,双冬至和夏至为中心做一排列:小满、大满、冬至、小寒、大寒小雪、大雪、夏至、小暑、大暑如此排列,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阴阳观念如何清楚地存在于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和夏至是非常重要的两极。
小满、小暑、小雪、小寒,和芒种、大暑、大雪、大寒的设置都和夏至与冬至这两个点相关。
具体说是小满、芒种和小暑、大暑拱卫着夏至,小雪、大雪和小塞、大寒拱卫着冬至,这十个节气的排列结构成了二十四节气的阴阳二极。
小满、芒种、小雪、大雪汉欢(水)为中心,小暑、大暑、小寒、大寒以离(火)为中心,是两组对应排列的节气。
明乎这一结构,就明白了小满、芒种这两个节气本来拥有的水属性,也不难推知芒种这个节气的位里,本来应该有的就是形容江河满溢的“大满”。
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但水大则为大灾。
对于二十四节气起源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言,黄河的一次次泛滥,一次次巨大的洪定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过巨大伤害。
这一切沉淀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最深层的灾难记忆。
明乎此,形容江河满溢的“大满”为什么进入不了二十四节气,已经有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我们今天看到的二十四节气中没有大满,排在小满之后的,是芒种。
芒种一称“忙种”,得名于农时。
进入芒种,冬小麦进入了收割季节。
收割完毕马上就是谷黍等农作物的播种季节。
夏季雨水盛大,有洪滑之虞,而芒种一词,以焕发土地的生命力为本质,拥有土属性。
用五行的观点看,以土性镇压一下可能泛滥的大水,亦为宜矣。
(摘编自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没有大满》)4、关于小满之后应该是大满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合整齐划一的美学追求。
有小暑就有大暑、有小雪就有大雪、有小寒就有大寒,自然有小满就要有大满。
B.芒种出现在一个不该出现的位置,它的出现对于一些人来说,就像一根锋利的芒刺扎在眼睛里一样。
C.从古人的阴阳的角度看,冬至和夏至作为阴极和阳极构成两个最重要的时间节点,而“四大四小”拱卫的正是这两极。
D.小满、芒种、小雪、大雪以坎(水)为中心,小暑、大暑、小寒、大寒以离(火)为中心,因此芒种应该为大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惊蛰是春雷惊醒蛰伏的昆虫。
大地回春,气温回升,一年春耕由此开始。
这是古人根据时间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的体现。
B.二十四节气中还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一组,按照整齐划一的美学原则,改为冬至夏至、春至、秋至更合理。
C.如果从阳的角度考虑,一年在二十四节气中实际上是一个阳气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往复过程。
D.用芒种代替大满作为小满后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因为它是农忙播种的时节,而且还因为它可以镇压大水的泛滥。
6、以上材料反映出古人的哪些思想追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樟子松王满打满算,福树已在床上躺了七八个年头。
七八年前,他长得壮实得像一头牛!他脑袋瓜子好使,眼睛一转就一个主意。
乡亲们佩服他,选他当了村主任。
横豆千里的科尔沁沙漠透迤而来,到了这里突然就像只胳膊肘拐进了他们村。
于是这里就成了一个大沙窝。
冬天,风沙像风刀;夏天,沙窝像蒸笼。
当地人流行一首民谣:“一碗米、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认爹和妈。
”村里连一棵大树也没有,种子落地就被大风刮跑。
政府认为不宜人居,让他们整体移民。
他带头不同意,嚷着故土难离。
哪里也不去!他鼓动村民栽树,说树长大了,风沙就撵不走我们。
但流沙堆成山,一锹挖下去,树坑没成形就被流沙填平了。
可即便这样,他还是不停地栽。
他找人贷款承包沙地,把苞米秆子平铺在沙地上,在苞米秆子的缝隙里栽小树苗,让树立了根。
接着,他摸索出先栽下坡、后栽上坡的自下而上沙丘植树法,尝试用差巴嘎蒿、黄柳、锦鸡儿、紫穗槐、胡枝子等固沙植物,最后樟子松栽植取得了成功。
如此领着乡亲们在寸草不生的沙地,栽了几百万棵树,将防沙第一道防线向前推进了十几公里。
可是,现在这个长高长大了、人情世故学得猴精、当上了老板的梁沙生,竟然要在此打造一个生态旅游休闲基地。
说是生态旅游休闲,说穿了,不就是建一个游山玩水、吃吃喝喝的地方?这不是糟蹋草原,成心毁掉他的樟子松林吗?走进那间晦暗的砖石瓦房里,梁沙生照例笑着将随手带的人参、李子、梨子,还有一盒海参放到桌上,然后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