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a357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c.png)
肝脏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度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转移性肿瘤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 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边界相对清晰,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 相对均匀或不均匀。
05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强化;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 包括肝实质内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坏死等; 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
伴有钙化、坏死等。
04
肝脏肿瘤的分类
总结词
肝脏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 中最常见的是肝癌。
详细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局灶 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 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而肝脏 恶性肿瘤则以肝癌为主,肝癌可以分为原发 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 发生在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而转移性肝癌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肝脏肿瘤概述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01
肝脏肿瘤概述
肝脏肿瘤的定义
总结词
肝脏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详细描述
肝脏肿瘤通常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这些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慢性肝炎、肝硬化、 长期酗酒等。根据其性质,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生物学行为、治疗和 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https://img.taocdn.com/s3/m/42fe2a2158fb770bf78a55b3.png)
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 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
大小: 数毫米~数厘米 单发 多发 数厘米 > 5CM称巨大血管瘤 称巨大血管瘤 先天性肝血管畸形中心静脉和门脉系统 发育异常 肝实质中扩张的异常血窦内衬 单层血管内皮细胞 血窦内纤维组织不完 全分隔形成海绵结构 , 血窦内充满血 血窦内血栓形成 钙化 液化
肝实质发育异常的血窦
低密度肝实质内 正常血管通过
肝脂肪
肝脓肿
均 2、单发或多发 、单房或多房病 3、圆或类圆肿块 边缘多数不 环征(靶征): ):肿块周不同 4、环征(靶征):肿块周不同 的 水肿(外环)、 )、纤 环形带 —水肿(外环)、纤 芽 组织(中环)、 )、炎性坏死组 组织(中环)、炎性坏死组 (内环) 内环) 5、脓肿壁强化 6、病灶内气体
肝 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广西医科大学 医学影像教研室 黄仲奎
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种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 查意义 掌握常见肝脏肿瘤的影像学 现特别是血管瘤、肝细胞癌 现特别是血管瘤 和MRI特征性表现 特征性表现
肝肿瘤
良性 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错构瘤 转移癌 恶性 肝细胞癌 胆管癌 肉瘤
肝细胞癌诊断标准
• (1997年首届全国肝癌防治研究会 年首届全国肝癌防治研究会)
• 1. 病理诊断: 组织学证实 • 2. 临床诊断: 具下列条件之一 无其它 具下列条件之一a 肝癌证据,AFP阳性或放免法 ≥ 500 ug 阳性或放免法 持续1个月或 ≥ 200ug/L 200ug/L持续2个月b. 肝癌 临床表现,ECT CT ANGIOGRAPHY X ECT X-RAY 酶 学检查有3项阳性并在腹水中找到癌细 项阳性并在腹水中找到癌细 胞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肝脏肿块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脏肿块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ace60f1551810a6f52486de.png)
剂进入后同样清除慢,故延迟纤维组织呈高密度。 胆管细胞癌具有纤维基质,延迟亦呈高密度。
小的胆 管细胞
癌
门脉期
延迟期
延迟期相对低密度:
肝癌——丰富肿瘤新生血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管: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 呈低密度,平扫及静脉期病 变与肝实质缺乏对比。 良性病变——缺乏丰富肿 瘤新生血管:FNH及腺瘤表 现为动脉期快速强化,门脉 期及平衡期均呈等密度。
强化。
胆管细胞癌: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晚期不规则强化,延迟
中心相对致密,对比剂清除较缓慢,提示肿瘤主要由纤 维成分组成,同时纤维化使肝包膜受到牵拉。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胆管细胞癌:延迟期瘢痕组织呈相对高密度
3、不同病理组织影像特点 1)瘢痕组织 (1)影像表现: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血管瘤 肝细胞肝癌(HCC) HCC早期表现 HCC晚期表现
鉴别诊断
肝腺瘤 局灶结节增生(FNH)
Fibrolamellar carcinoma (FLC)
Cholangiocarcinoma Hepatic Metastases
但大部分包虫囊肿不典型。治疗后病变可 出现钙化。
肝囊肿?囊性肝转移?
部分低密度病灶有边缘模糊强化,超声清楚显示病变为强回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声实性肿块。
肝囊肿,部分转移性肿瘤
4、肝包膜凹陷征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乳腺癌肝转移:静脉及延迟期肝包膜牵拉,延迟期纤维组织强化。
FNH
肝转移瘤
胆管细胞癌
肝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7d590fe5fbfc77da269b170.png)
平扫 门脉期
动脉期 延迟
弥漫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形成
原发性肝癌的MRI表现:
1.T1WI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2.信号均匀与否与病变大小有关, 病变较大时往往信号不均;液化坏
死及囊变等在T1WI呈更低信号;而在T2WI呈较高信号;出血在 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而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则为血管 和钙化 3.部分病变形态较规则,呈球型或类圆型,边缘清楚(可见假包膜: T1WI/T2WI均为低信号)或不清楚
肝脓肿MRI平扫及增强
平扫:脓腔呈长T1和长T2信号 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 增强:脓肿壁呈环形强化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体检偶然发现,平扫为单发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无明显包膜。 • 增强时动脉期、门脉早期均匀明显强化,在门脉晚期、延迟期有造
剂充填,与单发转移瘤容易鉴别。
• 平扫:
常用检查方法的选择
• X线 平片一般难以发现 • CT扫描 主要检查方法 平扫可诊断典型病例
增强 • MRI 可作为CT扫描的补充 • DSA • B超(USG)
乏血供转移转移瘤
• 最常见,好发于胃肠道、肺、乳腺和头/颈部肿瘤 • 强化特点:门静脉晚期正常肝实质强化,少血供转移瘤表现为低密度病变,有时有边缘强
一般无症状多见于3050岁可有afp大多有慢性肝病t1w等或稍低信号稍高等或稍低信号较低信号较低信号t2w等或稍高信号等或稍高信号有时信号不均高信号信号较均匀稍高信号巨块型信号不均强化特点快进门脉期呈等信号强化均匀强化方式与fnh基本一致慢进病灶边缘向中心强化快进快出包膜有假包膜可有纤维性包膜无包膜可有纤维性包膜中心瘢痕星状瘢痕延迟期有轻度强灶内可含有脂肪出血坏死等无延迟期强化大的血管瘤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延迟期无明显强化
肝脏肿瘤影像学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影像学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8b8218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1.png)
特殊 征象
1、2
3
9
11
7
1、肝硬化 2、AFP阳性
1、青年女性多 见
1、青壮年,女 性多见 2、长期口服避 孕药或激素类 药物
1、青少年多见 2、无肝硬化
1、“瘢痕征”
“快进快出”“快进慢出” 2、周边见增粗
供血血管
1、速升缓降 2、均匀强化
1、速升缓降 2、不均匀强化
“中心瘢痕” T2W呈高信
病例1—临床资料
肝 脏 病 例
• 患者,男性,66岁 • 主诉:阵发性剑突下疼痛3个月,加重5天 • 现病史:阵发性剑突下疼痛,隐痛,无放散
无腹胀,尿色加深为茶色 •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 专科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
及反跳痛,肝区叩痛(+)
• 实验室检查:AFP 正常
第2页/共32页
第25页/共32页
病例10—影像学资料
肝
脏
病
CT平扫
例
CT增强动脉期
CT增强门脉期 第26页/共32页
CT增强静脉期
病例11—临床资料
肝 脏 病 例
• 患者,女性,34岁 • 主诉:右上腹胀半年,加重半个月 • 现病史:无腹痛、无咳嗽、咳痰,
二便正常 •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长期口服避孕
及腺体,左乳可触及 腺体
第15页/共32页
病例7—影像学资料 肝 脏 病 例
第16页/共32页
病例7—影像学资料
肝
脏
病
T1W平扫
T2W
例
T2W抑脂 第17页/共32页
T2W冠扫
病例7—影像学资料
肝
脏
病
T1W增强动脉早期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影像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影像](https://img.taocdn.com/s3/m/b42a34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5.png)
肝内血管侵犯
CT血管造影(CTA)或MRI血 管成像可显示肿瘤侵犯门静脉 或肝静脉,表现为血管内充盈
缺损或血管截断征。
淋巴结转移
CT或MRI可发现肿大的淋巴 结,多位于肝门部或腹腔淋 巴结。
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胆管扩张
肿瘤阻塞胆管导致胆管扩张,多见于肝门部胆管癌。CT表 现为肝内胆管扩张,MRI T2WI显示扩张的胆管呈高信号。
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原发肿瘤病史
转移性肝癌通常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 如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而肝脏少见
恶性肿瘤无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
病灶形态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缘不 清晰,而转移性肝癌形态相对规则,边缘
清晰。
病灶数量
转移性肝癌病灶数量较多,可分布于肝脏 不同部位,而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病灶数量 较少,多局限于一处。
02
核医学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肿 瘤、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 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03
常用的核医学检查方法包括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 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
03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影像 学表现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实质占位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增 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 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快速 降低。MRI表现为T1WI低信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诊断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多种检查方法, 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理学诊断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进行组 织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组织学类型。
肝细胞癌(结节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细胞癌(结节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b9209f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0.png)
肝细胞癌(结节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通常亦称为原发性肝癌或肝癌好发于30-60岁,男性多见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50%-90%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30%-50%肝硬化并发肝细胞癌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表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发热、黄疸、腹部包块、慢性肝病、肝硬化表现,晚期病人可呈恶病质改变肿瘤破裂时,可出现急腹症的症状60-90%肝细胞癌的血中AFP呈阳性转移灶症状病理分型••肿瘤大体分型分三型:巨块型:直径≥5cm,最多见(31%-78%)结节型:每个癌结节直径<5cm(19%-49%)弥漫型:弥漫小结节分布全肝(1.5%-10%)小肝癌:直径≤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肝细胞癌病理分级•HCC肿瘤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三级: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病理改变•••HCC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供丰富的肿瘤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肝实质,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包绕肿瘤,形成假包膜HCC易侵犯血管形成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侵犯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晚期可发生肺、骨骼等远处转移组织学特征••••癌细胞有肝细胞特征癌细胞排列呈条索状,粗细不一,索间有血窦,窦壁有内皮细胞,部分有腺泡或毛细胆管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可累及血管形成癌栓癌细胞中可见异型细胞,如透明细胞、梭形细胞等HCC发生原因•••最重要病因:慢性病毒感染(HBV或HCV或共同感染)及其所引起的肝硬化结节恶变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是HCC最重要的非病毒性危险因素其他:吸烟、黄曲霉素等影像表现••数目:单发或多发形态: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或不清楚,有假包膜者边缘清楚,浸润性生长的病灶无明确的边界影像表现•••••CT平扫:一般为低密度,有脂肪肝或肝硬化伴脂肪肝背景时呈等或高密度MRI平扫:多为长T1稍长T2WI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变性时T1WI出现高信号小的病灶密度/信号一般较均匀大的病灶中心常发生出血、坏死或脂肪变性肿瘤实性成分弥散受限影像表现••动态增强肿瘤可出现以下4种强化方式: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延迟期呈低信号动脉期、门脉期呈高信号,延迟期呈低信号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延迟期呈等信号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均为低信号前面两种为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影像表现••轧塞酸二钠(Gd-EOB-DTPA,普美显)为肝胆特异性对比剂,既具有钆喷酸葡胺(Gd-DTPA)的特点,又能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具有靶向成像基础肝胆期:肿瘤多呈低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影像表现•包膜形成:平扫:CT呈低密度,T1WI上呈低信号增强:呈延迟强化影像表现•肝内血管、胆管侵犯或癌栓形成:肝内血管侵犯:门静脉受侵最常见,平扫管腔增粗,密度稍高(CT值50-70Hu),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可见细小紊乱肿瘤血管,门脉期为充盈缺损或管腔不规则狭窄胆管侵犯:肝门部胆管受侵最多见,胆管内癌栓表现与HCC的密度和信号一致,可引起胆道扩张影像表现•远处转移:远隔转移早期少见,晚期可出现血行、淋巴道、腹腔种植转移血行转移常见肺、骨等转移淋巴转移最多见于肝门部淋巴结转移(15%)腹腔种植出现腹水、腹膜及网膜增厚,脏器表面转移小肝癌影像表现•••••CT平扫:等或略低密度MRI平扫:呈长-等T1稍长T2信号,或稍短T1稍长T2信号可见脂肪变性假包膜形成动态增强:一般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男,76岁,体检发现肝占位2月女,60岁,发现“HBsAg阳性”20年,乏力1月男,62岁,体检发现肝占位半月男,45岁,发现肝占位3月男,55岁,肝癌综合治疗术后男,72岁 ,体检发现肝肿瘤1月余男,53岁体检发现肝占位2天男,78岁反复上腹痛5月余男,62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天鉴别诊断••••结节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腺瘤结节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多见于50岁以上,多无肝炎或肝硬化病史,AFP多不高不规则低密度/混杂信号肿块,无包膜,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边缘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渐进性强化病灶内部或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局部肝包膜皱缩,肝叶萎缩女,73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7天转移性肝癌••老年人多见,有原发肿瘤病史典型表现:环形强化,“牛眼征”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年轻女性多见平扫:界清,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I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动脉早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稍低密度/信号,肝胆期呈等或稍高信号(快进慢出)中心瘢痕:平扫呈更低密度,或长T2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瘢痕内或周围可见畸形血管男,31岁,中上腹胀、呕吐5月余肝腺瘤••••女性多见,与口服避孕药有关,男性与糖尿病、使用雄性激素有关界清,有完整包膜,无中央瘢痕平扫:密度/信号多不均匀,常有出血或脂肪变性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低密度/信号男,20岁,体检发现肝占位3月余小结••••••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AFP多呈阳性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血供多丰富平扫:CT以多为稍低密度,MRI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弥散受限增强:“快进快出”强化为主,肝胆期一般呈低信号一般包膜形成,呈延迟强化常有肝内血管或胆管侵犯、远处转移等谢谢。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aeaff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4.png)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影像学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一、肝癌的影像学表现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超声、CT、MRI和PET等多种检查方法。
其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直观地显示肝癌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肝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的肿块,边界清晰,有时可见血流信号。
超声能够评估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但对于小肿瘤和深部肿瘤的检出率较低。
2. CT检查CT检查是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能够提供肝脏的横断面图像。
肝癌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的肿块,边界模糊或分叶状。
动脉期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低密度。
CT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多种序列的图像,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肝癌在MRI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的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
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肝内血管和正常肝组织呈现低信号。
MRI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胆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二、肝癌的鉴别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肝脏病变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肝脏炎症等。
1. 肝脏良性肿瘤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脏脂肪瘤和肝腺瘤等。
肝血管瘤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肝脂肪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可见脂肪沉积的高信号区。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讲座)ppt模板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讲座)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5376d2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e.png)
A,平扫右肝下叶边 缘5cm圆形外生性肿 块,不均匀低密度 B,动脉期肿瘤不均 匀强化
A
B
C,切除标本显示:
1,广泛出血(空箭),
2,胞浆内含大量脂肪的细胞
聚集区(直箭)
C
肝腺瘤--鉴别诊断
肝腺瘤:钙化和 血管期显著强化
A
A,CT平扫;B,
B
CT门脉期;C,
MR动脉期
C
肝腺瘤--鉴别诊断
肝腺瘤:包膜 T2
fatty liver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hypoattenuating hemangioma from hypo-dense to isodense. A, plain scan. B, arterial phase. C, 41 seconds later. D, 3 minutes 39 seconds later . E, 6 minutes 55 seconds
3,腺瘤:T1多为高信号,T2亦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 强表现与FNH类似,但可见包膜。
鉴别诊断
4,转移瘤:注意,T2像可见肿瘤中央坏死-高信号“靶征”和肿瘤周围水肿—高信号 “环征”,与低信号肝癌假包膜不同。 5,肝内胆管细胞癌:见讲义。 6,肝肉瘤:见讲义。 7,肝淋巴瘤:见讲义。
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血管期
延迟期
FNH--鉴别诊断
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原则
1,T1为等-低信号,均匀,中央可有更低信号 瘢痕区; 2,T2为稍高或等信号,中央瘢痕更高信号;3, 增强早期显著均匀强化,中晚期呈稍高—等信 号,中央瘢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4,部分病例没有中央瘢痕,仅见线样分隔。
肝腺瘤--鉴别诊断
临床上好发育龄女性,与口服避孕 药有关;肿瘤细胞胞浆内含大量脂 质和糖原;CT和MR表现与FNH极为相 似,但易发生出血,没有中央瘢痕 和包膜。如果没有包膜,则与没有 中央瘢痕的FNH鉴别困难。
FNH与肝细胞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FNH与肝细胞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da3612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0.png)
F N H与肝细胞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01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良性增生性疾病,由异常排列的肝细胞结节构成,组织学正常或接近正常●是仅次于海绵状血管瘤的第二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女性多见,平均年龄36岁●单发多见,少数为多发●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位于肝包膜下●无恶变倾向,无出血并发症●血管畸形或血管损伤。
●细胞对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反应性增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
●经典型(80%)异常的结节结构、畸形血管、胆管增生●非经典型(毛细血管扩张型、伴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型、增生性和腺瘤性混合型)(20%)缺乏结节状异常结构或畸形血管,但都有胆管增生肉眼观病灶呈结节状,切面病灶中 央可见星芒状瘢痕,镜下病变区域巾央肝组织呈异常结节状结构,纤维间隔内有畸形后壁血管及毛细胆管增生,但不与大胆管相通——病理—经典型✓ 分叶状,边界清楚,无包膜✓ 病灶中心有星状瘢痕及辐射状纤维分隔,星状瘢痕内有厚壁供血动脉✓ 肝细胞形态正常,周围肝组织一般正常肉眼观病灶呈结节状,切面病灶中 央可见星芒状瘢痕,镜下病变区域巾央肝组织呈异常结节状结构,纤维间隔内 有畸形后壁血管及毛细胆管增生,但不与大胆管相通 病理—非经典型✓ 毛细血管扩张型:大体结节状改变不明显,切面病变中央缺乏星状瘢痕,纤维间隔内有较多的扩张血管; ✓ 增生性和腺瘤性混合型:肝细胞增生明显,病变区域有少许纤维间隔及少数畸形血管;✓ 伴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型: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增大、核深染,可见多核及核分裂象。
影像学表现—CT典型●病灶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中央瘢痕呈裂隙样或星芒状低密度,钙化罕见●动脉期除瘢痕外呈显著均匀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呈等或稍高密度●假包膜、中央瘢痕延迟强化●部分病灶中心或周围可见粗大扭曲供血动脉女 36岁体检发现左肝占位1月影像学表现—CT不典型●多发病灶●病灶密度不均匀●缺乏中央瘢痕●中央瘢痕延迟期不强化男 43岁反复胸痛、咽部不适2个月影像学表现—MRI●病灶T1W 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 l呈等或稍高信号;中央瘢痕T1W I呈低信号,T2W I呈高信号●无瘢痕F N H: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有瘢痕F N H: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瘢痕延迟强化●肝胆期呈等、稍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男 37岁发现右肝占位7天女 31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4月余女 26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月余小结●第二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年轻女性多见● C T:等或稍低密度● M R I:T1W I等、稍低信号,T2W I等、稍高信号,中央纤维瘢痕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显著均匀强化,中央瘢痕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稍高密度(信号),中央瘢痕延迟强化;肝胆期呈等、稍高信号02肝细胞腺瘤●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但有明显出血、破裂倾向及恶变潜能●好发于育龄期女性,15~45岁多见●单发多见,当病变大于10个时称为肝腺瘤病●肝右叶多见●可有或无包膜●手术治疗适应症:最大径>5c m、男性、伴有糖原贮积症。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50ce9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4.png)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独特,可以与其他肝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FN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1)增强扫描:FNH的发生与门静脉血供密切相关,因此在动脉期增强时,病灶呈明显均匀持续强化,呈等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密度。
动脉期后,病灶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此外,可见在病灶内部形成的细小动静脉瘘。
(2)延迟相扫描:在门静脉期扫描中,病灶的密度逐渐减低,可能出现中央瘢痕或病变内部的低密度区。
2.MRI表现:
(1)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中央瘢痕呈明显低信号。
(2)T2WI: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中央瘢痕呈等或稍高信号。
(3)增强扫描:与CT类似,病灶在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后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二、鉴别诊断:
1.肝细胞瘤(HCC):FNH和HCC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两者的强化方式和内部构成不同。
FNH的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持续,而HCC的强化程度较高,且可见坏死灶、出血或囊变等特征。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几乎
完全减弱。
与FNH相比,肝血管瘤的强化程度更高。
3.肝转移瘤:肝转移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病灶,其边界模糊,强化方式与FNH不同,常伴有肝外转移灶。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cb4f2ecc7931b765ce15f4.png)
肿块型肝癌伴假包膜— 外周水肿
肿瘤边界清楚,有中央斑片坏死,肿瘤实 性部分显著强化;假包膜在平扫呈线样低 密度,增强后在线样低密度(弯箭)外侧 可见稍低密度水肿带(直箭)。
小肝癌伴假包膜— 不完整,MR优于CT
CT增强实质期未显示假包膜,MR增 强后病变内侧见不完整假包膜,呈 弧线状强化(箭)
结节型肝癌伴假包膜—T1 强化优于T2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CT平扫等密度,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等密度,无包膜
分隔
平扫
A期
V期
D期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T1等低信号,T2不 均匀线状高信号,边界不 清,无包膜,无中央瘢痕
T1
TruT2
TseT2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等低信号,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略高或等信号, 无包膜
可能的原因: 1、病变内出血 2、脂肪变性,是肝癌的病理特征之一; FNH、再生结节及腺瘤罕见 3、病变内铜含量增多,高信号常见 4、肿瘤的分化程度:分化好,信号高 5、肝背景信号:肝充血、肝实质铁质沉 着增多,肝信号减低
肝癌脂肪变性
同相T1梯度回波, 肝癌稍低信号
反相T1梯度回波,部 分肝癌病变信号下降
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
肿块型
(a)动脉期:肿块大部呈低 密度,周边环状增强,周 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 (箭)
(b)门脉期:向肿块中央强 化,低密度区范围变小, 动脉期的环状增强密度减 低
(c)病理标本显示肿块呈分 叶状,黄白色,无包膜; 附近胆管壁显著增厚(胆 管周围纤维化)(箭)
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 胆管内型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123add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b.png)
T2信号。 • 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中央瘢痕无强化。 • 门脉期及实质期:等、稍高密度(信号),中央瘢痕延迟强化。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 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男女比例约1:2-5;30-60岁多见。 • 生长缓慢,病程长达数年以上。 • 大多数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病灶变大压迫临近脏器或出血破裂症状。 • 由肝动脉供血;引流静脉有门静脉和肝静脉周围支。
组织病理
• 瘤体外观呈紫红色,质地柔软,可压陷,一般无包膜。 • 光镜下见血管瘤是由大小不等血窦和纤维间隔组成,血窦腔内衬单层扁平内皮
细胞,腔内充满血液。 • 电镜观察瘤周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变化很大,可呈扁平状、立方状、柱状、三角状
,或成簇排列,有的甚至增生成团状。瘤中内皮细胞 间联结缺如 ,细胞脱落、肿胀 。所有内皮细胞均有丰富的吞饮小泡,胞浆中有多量微丝,核大、染色质浓染、 细胞器丰富。有时脱落内皮细胞有核固缩。
病理特点
• 从超微结构观察中发现,部分靠近瘤周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呈立方状、簇状 ,甚或呈团状分布 ,内 皮细胞肥大 ,吞饮小泡增多,这种病理表现某种程度上符合肿瘤或创伤修复时小血管再生的模 式,局部呈增生状,这有可能解释血管瘤增大的原因。
• 胶原纤维的大量增生,使得血管瘤的自发破裂极为罕见。 •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增生、纤维化、萎缩的机理,研究表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 是关系密切的。并且雌激素的 影响、胶原酶的活性及胶原蛋白的分型亦应进一步研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bc6b70482fb4daa48d4b3f.png)
学习交流PPT
23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hyperattenuating hemangioma from hyper- to iso. A, plain scan. B, arterial phase. C, 80 seconds later. D, 5 minutes later
2,局灶性结节增生:T1为等-低信号,均匀,中央 可有更低信号瘢痕区;T2为稍高或等信号,中央瘢 痕更高信号;增强早期显著均匀强化,中晚期呈稍 高—等信号,中央瘢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3,腺瘤:T1多为高信号,T2亦为高信号,信号不 均匀,增强表现与FNH类似,但可见包膜。
学习交流PPT
18
鉴别诊断
浆细胞瘤
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
转移性 肝肿瘤
胃、肺、胆、胰、结肠、 卵巢、子宫、乳腺等的癌 瘤转移至肝
瘤样疾病
肝囊肿 结节性肝细胞增生 炎性假瘤
学习交流PPT
2
原发性肝癌
病理组织学分: 1,肝细胞性肝癌 2,胆管细胞性肝癌 3,混合癌(肝细胞和胆管细胞)
学习交流PPT
3
肝细胞癌
病理分型
1,弥漫型 病灶呈浸润性生长,弥散分布;无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学习交流PPT
1
肝脏肿瘤的分类
良性
恶性
原
上皮性肿瘤
肝细胞腺瘤 胆管腺瘤
发
囊腺瘤
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鳞状细胞癌 腺鳞癌、囊腺癌、类癌
性
错构瘤
肝
肿
间叶组织肿瘤 肝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纤维组织细胞肉瘤
瘤
淋巴管瘤
平滑肌肉瘤
脂肪瘤
骨肉瘤
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4b27df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a.png)
临床表现
发热、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 上腹部不适。 常伴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 。 疾病进展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 。
影像学表现分型
肝内孤立 性病变 (60%)
肝内多发 性病变 (35-40%)
弥漫性肝 浸润
(不常见)
影像学表现-超声
大多呈低回声,少数可表现为无回声或高回声。 周边血流增加。 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病灶内可见血管穿行且无受累。
肝脏淋巴瘤 的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分类
原发性肝脏淋 巴瘤
继发性肝脏淋 巴瘤
血管内淋巴 瘤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
• 指淋巴瘤局限于肝脏,并且6个月内,脾脏、淋 巴结(不包括肝门区淋巴结)、骨髓或全身其 他淋巴组织无淋巴瘤累及证据。
概述
临床罕见,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0.4% 。 中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 与EBV、HCV、HIV感染有关 。 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为15.3个月。
继发性肝脏淋巴瘤概述
40%的新诊断的淋巴瘤病人合并肝脏受累。 以多发或弥漫浸润为主,可伴有肝功能异常。 合并广泛浅表淋巴结如腋窝、锁骨上、颈部和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可伴 有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增强扫描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 PET/CT上呈明显高代谢。
血管内淋巴瘤概述
起源于不同器官小血管腔内的淋巴瘤细胞。 预后差。 肝脾肿大。 因淋巴瘤细胞浸润所致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可出现各种相应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鉴别诊断少血供转移瘤
常有原发肿瘤病史。 往往多发结节灶,大 小不一,散在分布 。 增强扫描典型表现为 “靶征”或“牛眼征”。
鉴别诊断少血供肝癌
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迟期
鉴别诊断
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原则
,为等低信号,均匀,中央可有更低信号瘢痕 区; ,为稍高或等信号,中央瘢痕更高信号;,增 强早期显著均匀强化,中晚期呈稍高—等信号, 中央瘢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部分病例没有中央瘢痕,仅见线样分隔。
平扫
强化
,平扫见肝内多发低密度结节,边界不清 ,增强实质期肿瘤呈低密度强化 ,与肝转移瘤鉴别要结合临床
弥漫型肝癌 门脉瘤栓
平扫
强化
,平扫左肝弥漫密度减低,与右肝分界不清 ,增强后左肝病变低密度强化,可见更低密度密 集微小结节;门脉左支充缺瘤栓(箭)
少数肝癌像呈高信号
可能的原因: 、病变内出血 、脂肪变性,是肝癌的病理特征之一;、 再生结节及腺瘤罕见 、病变内铜含量增多,高信号常见 、肿瘤的分化程度:分化好,信号高 、肝背景信号:肝充血、肝实质铁质沉 着增多,肝信号减低
,可有门、肝静脉瘤栓,动- 门脉短路
影像表现
, 平扫为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可有坏死、 出血 ,成像肿瘤多为低信号,中心有出血、坏死者 为高、低混杂信号;成像病变多为高信号,占 以上;边界清或不清,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内 见线状低信号。 ,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肝实 质无明显强化,门静脉和实质期肝实质显著强 化,病灶内造影剂退出而成低密度。
巨块型肝癌 造影剂快进快出
平扫
,平扫肿瘤低密度,边界不 清,内有更低密度坏死 ,动脉期实性部分显著强化, 坏死部分无强化 ,门静脉期肝组织显著强化, 肿瘤组织相对低密度
动脉期 静脉期
结节型肝癌
像肿瘤为低信号(箭) 像肿瘤为高信号(箭)
肝癌增强表现 造影剂快进快出
静
脉
平
期
扫
动
延
脉
时
期
期
多发结节型肝癌
单纯结节型 有纤维性包膜 多结节型 两个以上病灶,大小不等—多中 心或肝内转移 弥漫结节型 遍布全肝的直径以下小结节 (较 弥漫型的结节大) ,肿块型 肿瘤直径≥,可单发或多发 ,混合型 结节型和浸润型并存
临床病理 ,肿瘤内可有出血和坏死,钙 化少见
,转移方式以血行为主,其次 为淋巴转移 ,转移部位肺最常见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原 发 性 肝 肿 瘤
转移性 肝肿瘤 瘤样疾病
上皮性肿瘤
肝脏肿瘤的分类
良性
恶性
肝细胞腺瘤 胆管腺瘤 囊腺瘤 错构瘤
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鳞状细胞癌 腺鳞癌、囊腺癌、类癌
间叶组织肿瘤
肝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瘤 淋巴管瘤 脂肪瘤 纤维瘤 平滑肌瘤 畸胎瘤
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纤维组织细胞肉瘤 平滑肌肉瘤 骨肉瘤 恶性淋巴瘤 浆细胞瘤 恶性畸胎瘤
,腺瘤:多为高信号,亦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表 现与类似,但可见包膜。
鉴别诊断
,转移瘤:注意,像可见肿瘤中央坏死高信 号“靶征”和肿瘤周围水肿—高信号“环 征”,与低信号肝癌假包膜不同。 ,肝内胆管细胞癌:见讲义。 ,肝肉瘤:见讲义。 ,肝
囊血 肿管 (瘤 弯( 箭直 期 )箭 的) 不的 强演 化变
影像表现
,部分肿瘤有假包膜:表现为病变周围环状低密 度带; 像包膜显示率达,表现为低信号, 像包 膜的显示率仅约,也表现为低信号或内层低信号 、外层高信号;增强后包膜有环状强化,以门脉 期或延迟期显示清晰,可不完整及厚薄不一。显 示率:优于,优于。 ,门静脉瘤栓,其内有充盈缺损 ,肝内外扩散和转移:常见者肝内肝转移、肝外 肺转移;肝门区、腹膜后及心膈角淋巴转移;直 接侵犯胆囊、胆管及腹壁等。 ,肿瘤血管和动静脉分流
肝癌脂肪变性
同相梯度回波,肝 癌稍低信号
反相梯度回波,部分 肝癌病变信号下降
肿块型肝癌伴假包膜— 外周水肿
肿瘤边界清楚,有中央斑片坏死,肿瘤实 性部分显著强化;假包膜在平扫呈线样低 密度,增强后在线样低密度(弯箭)外侧 可见稍低密度水肿带(直箭)。
小肝癌伴假包膜— 不完整,优于
增强实质期未显示假包膜,增强后 病变内侧见不完整假包膜,呈弧线 状强化(箭)
肝囊肿 结节性肝细胞增生 炎性假瘤
胃、肺、胆、胰、结肠、 卵巢、子宫、乳腺等的癌 瘤转移至肝
原发性肝癌
病理组织学分: ,肝细胞性肝癌 ,胆管细胞性肝癌 ,混合癌(肝细胞和胆管细
胞)
肝细胞癌
病理分型 ,弥漫型 病灶呈浸润性生长,弥散分布;无 包膜,边界不清,大小不一 ,结节型 肿瘤直径<,膨胀性生长,大多有 包膜
,极少数(%)不强化的血管瘤与低血供的 转移瘤不能鉴别。
鉴别诊断
女,岁
平扫等密度,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等密度,无包膜
分隔
平扫
期
期
期
鉴别诊断
平扫等低信号,不均匀线 状高信号,边界不清,无 包膜,无中央瘢痕
女,岁
鉴别诊断
女,岁
平扫等低信号,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略高或等信号,无 包膜
和
期
期
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强化
动脉期
延时期
低信号,高信号,动脉期边缘结节强 化,延时期完全充填。同。
平扫
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中央纤维团块(箭),增强显 示清晰,、显示不明显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 ., ., ., ., .,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 , ., ., .,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结节型肝癌伴假包膜—强 化优于
:肿瘤呈等高信号,未见包膜,: 强 化后见包膜
鉴别诊断
,血管瘤:注意,多回波技术没有增强动态检查准确,动 态扫描技术比照。
,局灶性结节增生:为等低信号,均匀,中央可有更低信 号瘢痕区;为稍高或等信号,中央瘢痕更高信号;增强早 期显著均匀强化,中晚期呈稍高—等信号,中央瘢痕无强 化或延迟强化。
平扫
期
期
期
鉴别诊断
平扫病变等密度,
中央瘢痕低密度;
动脉期显著均匀
强化,中央瘢痕
及线样分隔无强
化;门脉期病变
平扫
期
强化密度减低,
中央瘢痕和分隔
开始强化,延时
分钟病变等密度,
中央瘢痕高密度。
期
期
鉴别诊断
略高或等信号,中心瘢痕为高信 号;血管期显著强化,中心瘢痕 无强化;延迟期略高或等信号, 瘢痕有延迟强化。
, ., ., ., .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 ., ., ., .,
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血管瘤的诊断标准:
①平扫病变表现为低密度;②增强后病变周 边首先呈结节样强化,随后增强结节扩大、 逐渐向中心充填;③延迟(-分钟)扫描病 变完全变成等密度(较大血管瘤的中心部分
因纤维化可不充盈)。
,在检查中,充分延迟扫描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