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虚假广告案例
虚假广告宣传的经典案例
![虚假广告宣传的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11fe0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9.png)
虚假广告宣传的经典案例
1.三鹿奶粉案:三鹿集团是中国的知名乳制品企业,曾经是中国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
领域的领导品牌。
在2008年,其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导致6000多名儿童患上肾结石。
此事件震惊了全国,也对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鸿茅药酒案:鸿茅药酒是一家中医药酒企业,其广告宣传一直备受争议。
在2017
年,医生谭秦东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鸿茅药酒的功效。
随后,鸿茅药酒公司向警方报案,称谭秦东损害了其商誉。
此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批评,许多人称鸿茅药酒的报警行为是一种“恶意营销”。
3.脑白金广告案:脑白金是巨人集团旗下的保健品品牌,其广告宣传一直以“洗脑
式”的风格著称。
其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宣传和夸大产品功效的问题,被媒体和消费者广泛批评。
4.权健自然医学集团案:权健自然医学集团是一家以医疗和保健品为主的企业,其广
告宣传也存在虚假宣传和夸大产品功效的问题。
在2018年,该企业被曝光涉嫌传销和虚假宣传,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5.莎普爱思药业案:莎普爱思药业是一家制药企业,其广告宣传存在虚假宣传的问
题。
其广告宣传中存在使用虚假疗效、误导消费者等问题,被媒体和消费者广泛批评。
虚假广告的经典案例
![虚假广告的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ca53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d.png)
虚假广告的经典案例1.蹭“客机失事”热点发布代驾违法广告案当事人为蹭热点,借“3·21东航客机失事”事件,在微信客户群发布了代驾广告,其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有关规定。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违法广告,罚款20万元。
2.擅自使用“冰墩墩”形象发布医疗违法广告案当事人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似的形象,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大家好,我是冰墩墩的远方兄弟——看牙牙,最近我兄弟忒忙,热度忒高,看牙这件小事,请直接找我”的广告,其行为违反了《广告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违法广告,罚款13万元。
3.擅自使用“冰墩墩”图案发布教育培训违法广告案当事人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教育培训广告中含有“教你用代码敲一个冰墩墩”以及“扫码添加领取冰墩墩代码”等内容,并且出现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似的图案,其行为违反了《广告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违法广告,罚款3万元。
4.“带学位公寓”房地产违法广告案当事人在其售楼部发布了含有“南中环最后一栋带学位公寓”“龙城楼市第一品牌”“唯一两年业绩领跑”“山西首个大师作品”“城市资源最密集区域”等绝对化用语的房地产广告,其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有关规定。
小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违法广告,罚款50万元。
5.“签约即上青年路小学”房地产违法广告案当事人发布的房地产广告中出现了“距山大附中(晋源校区)地块约1.6公里,骑行约5min即达”“签约即上青年路小学”等以项目到达某一具体参照物的所需时间表示项目位置、能够为入住者办理升学等承诺的内容,其行为违反了《广告法》《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的有关规定。
虚假广告罪案例
![虚假广告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fd39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b.png)
虚假广告罪案例虚假广告是指在商品或服务的宣传中,故意夸大或虚构产品的性能、功能、质量等信息,以误导消费者,达到不正当竞争或者欺骗消费者的目的。
虚假广告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虚假广告罪案例。
某公司在某省某市发布了一则广告,声称其产品具有神奇的瘦身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人瘦身10斤以上,而且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该广告还配有一些所谓的用户证言,声称使用该产品后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这则广告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许多人前赴后继地购买了这款产品。
然而,当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后,却发现根本没有达到广告中所宣传的效果,反而出现了一些身体不适的情况。
有的人出现了消化不良,有的人出现了皮肤过敏,甚至有的人因为长期服用导致了严重的身体损害。
于是,一些消费者开始质疑该产品的效果,并且向相关部门举报了该公司的虚假广告行为。
经过调查,有关部门发现该公司在宣传中所声称的瘦身效果并不存在,产品的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该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故意夸大产品的功效,编造了虚假的用户证言,误导了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最终,该公司被依法追究了责任,被判处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虚假广告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企业在进行产品宣传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夸大产品的功效,更不能虚构虚假信息来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也要保持理性,不轻信广告中的夸大宣传,要理性消费,增强防范虚假广告的意识。
综上所述,虚假广告罪案例告诉我们,虚假广告不仅是对法律的挑战,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守法的消费环境。
广告法处罚极限词案例
![广告法处罚极限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7328f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6.png)
广告法处罚极限词案例
1. 2018年,某公司发布了一则广告,宣称他们的产品具有治疗癌症的效果,并引用了一些不明确来源的研究数据。
该广告被认定为虚假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该公司被处以罚款100万元的罚款。
2. 2019年,某医疗机构发布了一则广告,声称他们的整形手术能使顾客变成与明星极为相似。
该广告被视为虚假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该医疗机构被处以罚款50万元的罚款。
3. 2020年,某公司发布了一则广告,宣称他们的减肥产品可以快速燃烧脂肪并保持长效效果。
该广告被鉴定为夸大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该公司被处以罚款30万元的罚款。
4. 2021年,某房地产公司发布了一则广告,声称购买他们的房产会带来高额的投资回报。
但实际上,该广告中的投资回报率被夸大了。
该广告被认定为虚假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该公司被处以罚款80万元的罚款。
5. 2022年,某电商平台发布了一则广告,宣称他们的商品价格为最低价,但在实际比较中,该平台的商品价格相对于其他平台并不低。
该广告被判定为虚假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该电商平台被处以罚款40万元的罚款。
虚假广告的法律界定案例(3篇)
![虚假广告的法律界定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91e17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1.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业也日益繁荣。
然而,虚假广告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虚假广告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和处罚。
本文将以一起虚假广告案件为例,探讨虚假广告的法律界定。
二、案件简介2019年,某市消费者王某在一家名为“健康之家”的保健品店购买了一款名为“神奇降糖茶”的保健品。
广告宣称该产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等多种功效,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
王某信以为真,购买了一盒。
然而,使用一段时间后,王某的血糖并没有明显下降,反而出现了不良反应。
王某遂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要求退赔。
经调查,工商部门发现“神奇降糖茶”的广告存在虚假宣传。
首先,该产品并非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等功效,而是普通的茶叶制品;其次,广告中使用的消费者证言均为伪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该广告属于虚假广告。
三、虚假广告的法律界定1. 虚假广告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的规定,虚假广告是指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广告。
2. 虚假广告的构成要件(1)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虚假广告必须具备虚假性,即广告中所宣传的产品、服务、信息等与实际情况不符。
(2)误导消费者。
虚假广告必须具备误导性,即广告内容足以使消费者对产品、服务、信息等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消费者作出错误的选择。
(3)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虚假广告必须具备损害性,即广告内容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3. 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1)夸大宣传。
如夸大产品功效、服务质量等。
(2)虚假证言。
如使用伪造的消费者证言、专家证言等。
(3)虚假数据。
如使用虚假的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等。
(4)隐瞒事实。
如隐瞒产品缺陷、服务质量问题等。
四、案例分析在本案中,保健品店销售的“神奇降糖茶”广告存在以下虚假宣传:(1)夸大宣传。
广告宣称该产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等多种功效,而实际上该产品仅为普通茶叶制品。
违法广告案例
![违法广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20ddaf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5.png)
违法广告案例一、案例一:宝马X5小广告涉及虚假宣传,被罚3.1万元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布了涉及违法广告案情通报,其中宝马X5小广告被罚款3.1万元。
该广告有虚假宣传之嫌,声称宝马X5全系无降价,价格不变,消费者购车可享受64800元优惠。
然而,宝马X5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已降价,广告中的“没有降价”明显无法站得住脚,误导消费者。
因此,工商部门对宝马公司做出行政处罚。
二、案例二:“明珠暖宫贴”被骗130万元,该公司被判赔偿60万元“明珠暖宫贴”口服避孕药制造商,53名消费者被判定为受害者。
他们因接受了该公司不实广告中的虚假宣传,购买了该公司所生产的避孕药。
广告声称:“安全可靠、无副作用,不只是避孕、还有养生功效。
”然而,这些广告宣传虚假,导致消费者使用该药物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受害者一度出现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需要不少治疗费用。
最终法院判决该公司赔偿60万元。
三、案例三:宝洁公司被罚100万元宝洁公司通过发一份广告宣传海飞丝洗发水的润发功效。
然而,广告宣传中的“90%的关注点可以达到”指的是受访者使用宝洁公司的所有洗发水品牌。
而广告在明显标注“实验结果根据使用了白领仪的受访者得出”,这就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消费者可以将广告所宣传的泛泛而谈的“独特优势”与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所具有的实际优势进行比较。
广告宣传中的润发功效需要在使用海飞丝洗发水一段比较长时间之后才会开始显现,这也容易导致厌倦。
因此,工商部门对宝洁公司违反《广告法》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罚款100万元。
四、案例四:“惠普笔记本电脑”虚假广告案“惠普笔记本电脑”虚假广告案中,惠普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该款电脑可以长时间待机,电池不会损耗。
但实际上,该款电脑却有严重耗电问题。
因此,广告所宣传的“高性能、长待机时长”显然属于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工商部门对惠普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惠普公司被罚款50万元。
五、案例五:辣椒酱诱惑系列购买警惕高估口感优势辣椒酱诱惑系列购买是一个典型的虚假广告案。
违反广告法的著名广告案例
![违反广告法的著名广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3be7d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f.png)
违反广告法的著名广告案例
在过去的广告历史中,有一些著名的广告案例违反了广告法规定。
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
1. 伊丽莎白·泰勒的香水广告,在1960年代,著名演员伊丽莎白·泰勒在一支香水广告中出现。
广告中,她宣称这款香水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实际上这种宣传是夸大其词的。
广告违反了广告法中关于虚假宣传的规定。
2. 食品广告中的虚假宣传,食品广告中的虚假宣传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广告声称其产品具有特定的营养价值或医疗功效,然而,这些宣传往往缺乏科学依据或者夸大其词。
例如,一些饮料广告声称可以增加能量或提高智力,但实际上这些效果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
3. 烟草广告,在过去,烟草广告经常违反广告法规定。
一些广告宣传吸烟可以提高社交地位、增加魅力或改善健康。
然而,这些宣传忽略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违反了广告法中对于虚假宣传和对健康的保护的规定。
4. 医疗广告的夸大宣传,一些医疗广告宣称其产品或服务可以治愈各种疾病或提供奇迹般的效果。
然而,这些宣传往往没有科学依据,违反了广告法中关于虚假宣传和对健康的保护的规定。
5. 汽车广告中的误导宣传,一些汽车广告宣称其产品具有超高的燃油效率或卓越的安全性能,但实际上这些宣传往往是夸大其词的。
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宣传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因此这些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
总结起来,违反广告法的著名广告案例包括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对健康的误导宣传等。
这些案例违反了广告法中对于真实性、准确性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的规定。
广告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而不是误导消费者。
法律虚假广告案例(3篇)
![法律虚假广告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1d1c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日益繁荣。
然而,在广告市场中也存在着诸多虚假广告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以某知名保健品虚假广告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虚假广告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知名保健品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生产的某款保健品广告宣称,该产品具有神奇的保健效果,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广告中,该公司还请来了多位知名专家和患者为产品背书。
在广告的熏陶下,消费者纷纷购买该产品,希望借此摆脱疾病的困扰。
然而,在消费者使用该产品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没有广告宣称的神奇效果。
于是,部分消费者向相关部门投诉,经调查发现,该公司生产的保健品实际上并无疗效,属于虚假广告。
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该公司被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并处以巨额罚款。
三、案例分析1.虚假广告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虚假广告是指含有虚假内容,足以使消费者对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认的广告。
在本案中,该公司广告中宣称的保健品具有神奇疗效,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虚假广告。
2.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并可以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在本案中,该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责令停止发布,并处以巨额罚款。
3.消费者权益保护虚假广告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在本案中,消费者因相信虚假广告而购买该产品,结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了经济损失。
4.市场监管部门的责任市场监管部门是广告市场的监管主体,负责查处虚假广告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虚假广告行为。
在本案中,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公司虚假广告行为进行了查处,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讲堂虚假宣传案例(3篇)
![法律讲堂虚假宣传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a1015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d.png)
第1篇一、引言虚假宣传,作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虚假宣传案件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虚假宣传案例为切入点,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旨在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助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二、案例一:保健品虚假宣传【案例简介】某保健品公司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功效”,能够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然而,经过有关部门调查,该保健品公司并未取得相关药品批准文号,其产品成分也并非如宣传所言。
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后,并未感受到任何效果,反而导致身体不适。
【法律解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该保健品公司的宣传行为明显违反了广告法规定,属于虚假宣传。
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退还货款,并依法索赔。
三、案例二:虚假打折促销【案例简介】某商家在其店铺门口贴出大幅宣传海报,宣称“全场5折”,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往购物。
然而,消费者在店内发现,只有部分商品打折,且打折商品数量有限。
商家在宣传过程中,故意隐瞒真实折扣信息,误导消费者。
【法律解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商品或者服务的有关情况。
该商家的宣传行为属于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商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案例三:网络直播虚假带货【案例简介】某知名主播在其直播平台上,宣称一款化妆品具有“神奇效果”,能够美白、保湿、抗衰老。
在直播过程中,主播还不断推荐该产品,声称自己也在使用。
然而,经过调查,该化妆品并未获得国家相关认证,且主播所展示的试用效果也存在造假嫌疑。
【法律解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十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保证义务。
该主播的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电子商务法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广告触犯法律案例(3篇)
![广告触犯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a1854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3.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企业宣传、促销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广告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触犯法律底线,发布违法违规广告。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对广告触犯法律的现象进行剖析,以期提高企业法律意识,维护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案例一:虚假宣传案案例背景:某保健品公司为推广其产品,发布了一则广告,声称该产品具有“包治百病”的功效。
该广告迅速在市场上引起关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
案件经过: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发现产品效果并不如广告所言。
在向该公司投诉无果后,消费者将该公司告上法庭。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定,该公司广告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判决该公司赔偿消费者损失,并处以罚款。
案例分析:该案例中,保健品公司为了追求销售业绩,发布了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该案例警示企业,广告宣传应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三、案例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案案例背景:某化妆品公司为了宣传其产品,未经授权,使用了知名明星的照片和姓名。
案件经过:知名明星发现后,将该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定,该公司侵犯了明星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判决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明星经济损失。
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化妆品公司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和姓名,侵犯了明星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受法律保护。
该案例提醒企业,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侵权行为。
四、案例三:违反广告法规案案例背景:某房地产公司为了宣传其项目,发布了一则广告,声称该项目的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学校、医院、商场等。
案件经过:消费者购买该项目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广告宣传不符,配套设施并不齐全。
虚假宣传的法律案例(3篇)
![虚假宣传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331a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2.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健品市场日益繁荣。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采取虚假宣传手段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案例讲述的是一起典型的保健品虚假宣传案。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市消费者协会接到群众举报,称某保健品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经调查,该保健品公司生产的“神奇保健品”声称具有以下功效:1. 强壮筋骨,缓解关节炎、腰腿疼痛;2. 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3. 抗衰老,改善睡眠;4. 调节血糖,预防糖尿病。
然而,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发现,该保健品公司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其产品具有上述功效。
此外,该公司在广告宣传中还存在以下虚假宣传行为:1. 使用虚假的医疗证明,夸大产品疗效;2. 未经批准,擅自使用国家机关、医疗机构等名义进行宣传;3. 违反广告法规定,使用绝对化用语。
三、法院判决某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此案,认为被告某保健品公司在其产品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据此,法院作出如下判决:1. 被告某保健品公司立即停止虚假宣传行为,不得再发布含有虚假内容的产品广告;2. 被告某保健品公司公开向社会公众道歉,消除不良影响;3. 被告某保健品公司赔偿原告某市消费者协会经济损失人民币10万元;4. 被告某保健品公司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四、案例评析1. 虚假宣传的危害虚假宣传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
在本案中,被告某保健品公司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使其购买了无实际功效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损失。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
”本案中,被告某保健品公司的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该规定。
3.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书。
虚假广告罪的案例
![虚假广告罪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869be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1.png)
虚假广告罪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虚假广告罪的案例:
1. 2019年,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球员德怀恩·韦德起诉
一家制造商,声称该公司在推广其签名鞋款时使用了虚假广告手法。
他声称该公司在广告中宣称这款鞋能够实现“无重量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该案最终以和解告终。
2. 2018年,美国一家健身公司被控在其广告中使用了虚假的
体重损失声明。
该公司声称通过其产品可以“轻松减掉20磅”,但实际上并未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一声明。
法庭裁定该公司违反了虚假广告法,并命令他们赔偿受害者。
3. 2016年,英国一家超市连锁店因其广告中的虚假陈述而被
控告上法庭。
该超市声称他们的牛肉汉堡包含100%的牛肉,
但实际上经过检测发现其产品中混入了所谓的“机械分离肉”。
法庭裁定该超市有罪,并处以罚款。
4. 2009年,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商被指控在其广告中夸大了其
车辆的燃油效率。
该公司声称他们的汽车可以达到高于实际燃油效率的数字,从而误导了消费者。
最终,该公司同意支付高额罚款并赔偿受害者。
这些案例都表明,虚假广告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并且会导致严厉的法律后果。
违法违规广告案例揭秘
![违法违规广告案例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b6b11c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7.png)
违法违规广告案例揭秘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营销手段,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塑造品牌形象,提高销售效果,还能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使用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本文将揭秘几个典型的违法违规广告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广告伦理的关注和思考。
案例一:虚假宣传某化妆品公司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可以祛除皱纹,使肌肤恢复年轻。
该广告还通过拍摄效果图对比,夸大了产品的功效。
然而,实际使用后,消费者发现效果并不如广告中所描述。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故意使用过度修饰的图片和虚假宣传语言来欺骗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中对广告真实性的要求。
案例二:误导消费者某汽车销售商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油耗仅为每百公里6升,引领同类车的节能潮流。
消费者购买后才发现,实际油耗远高于广告所宣传的数字。
经过调查,发现该销售商在测试过程中故意操控油耗数据,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欲望。
这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广告法》中对虚假宣传的禁止,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案例三:侮辱性广告某电视节目中,一则产品广告以冷嘲热讽的方式嘲笑了某竞争品牌,将其定位为落伍和无趣的代表。
这种侮辱性的广告不仅恶劣,也违背了对竞争对手合理尊重的基本道德要求。
该广告引发了舆论热议,广告商被大众指责为不道德的行为。
案例四:违规宣传某食品企业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有特殊功效,能够治愈某种慢性疾病。
经过专家的检验和鉴定,证实该产品并无此类功效。
该企业的虚假宣传不仅在伦理上有缺陷,也违反了国家对食品广告的相关规定。
此案例引起了消费者的公愤,企业最终被迫停止了虚假宣传。
通过以上揭秘的违法违规广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出于利益追求,不惜违反伦理和法律道德,在广告中使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侮辱竞争对手等手段。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恶化了商业环境,破坏了广告行业的形象。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广告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广告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伦理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守广告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官方通报15个违反广告法广告案例,比例最多的竟然是......
![官方通报15个违反广告法广告案例,比例最多的竟然是......](https://img.taocdn.com/s3/m/73fcd51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2.png)
官⽅通报15个违反⼴告法⼴告案例,⽐例最多的竟然是......近⽇,⼯商总局官⽹通报了15个虚假⼴告案例,这已经是违反⼴告法的第⼆批案例了。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告法的权威性。
同时在本次公布的虚假⼴告中,占⽐最⾼的依然是保健品⼴告,⾼达12个。
具体名单见下。
2017年以来,全国⼯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加⼤⼴告监管执法⼒度,严肃查处了⼀批虚假违法⼴告案件,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公布如下:⼀、河北省抚宁县⼴播电视台发布违法保健⾷品、药品⼴告法案当事⼈违法发布“唐通5.0”“好⾝板暖甲”“康⾕丹舒筋活络丸”“古霸王⼤风丸”“追⾻宁舒筋活络丸”等⼴告。
⼴告利⽤专家、患者名义对产品的疗效、治愈率、有效性、安全性作出保证,违反了《⼴告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等规定。
2017年7⽉,秦皇岛市抚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政处罚,罚款20.5万元。
⼆、⼭西新晋商电⼦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违反⼴告案当事⼈通过互联⽹媒介发布“晋商贷”⾦融⼴告。
⼴告中含有“晋商贷15%⾼收益理财,只选⼤机构10元免费注册,⾼收益新告别死⼯资,15%⾼收益”等对未来收益的保证性承诺,违反了《⼴告法》第⼆⼗五条等规定。
2017年4⽉,⼭西省⼯商局作出⾏政处罚,责令停⽌发布违法⼴告,罚款40万元。
收藏品⼴告法案违反收藏品⼴告法案三、⼭西⼴播电视台发布三、⼭西⼴播电视台发布违反当事⼈在所属频道违法发布“长征黄⾦⼤全套”收藏品⼴告,⼴告中含有对收藏品未来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或者暗⽰保本、⽆风险或者保收益等内容,违反了《⼴告法》第⼆⼗五条的规定。
2017年2⽉,太原市⼯商局作出⾏政处罚,责令当事⼈停⽌发布违法⼴告,罚没款6.6万元。
四、辽宁沈阳⼴播电视台变相发布违法药品⼴告案当事⼈在所属频道利⽤“良⼼说医事”健康养⽣访谈类节⽬违法发布“⼩药丸多肽”药品⼴告。
该节⽬假借健康养⽣的名义向消费者推销药品,违反了《⼴告法》第⼗九条等规定。
虚假广告法律案例(3篇)
![虚假广告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df707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0.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健品市场日益繁荣,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部分保健品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手段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案涉及某保健品企业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被依法查处。
二、案情简介某保健品企业(以下简称“被告”)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保健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生产的某款保健品具有调节免疫、增强体质等功能。
为扩大销售,被告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该保健品具有以下功效:1. 能有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2. 可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癌症等疾病;3. 对老年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延缓衰老;4. 无任何副作用,安全可靠。
经调查,上述宣传内容均属虚假宣传。
被告在广告宣传中未提供任何科学依据,也未取得相关资质证明。
消费者在购买该保健品后,发现其功效与宣传不符,遂向有关部门投诉。
三、法院审理本案经法院审理,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虚假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具体分析如下:1. 被告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该保健品具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功能,缺乏科学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2. 被告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该保健品可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癌症等疾病,同样缺乏科学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3. 被告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该保健品对老年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延缓衰老,同样缺乏科学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4. 被告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该保健品无任何副作用,安全可靠,同样缺乏科学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综上所述,被告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构成虚假广告。
违法违规广告案例评析
![违法违规广告案例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675a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1.png)
违法违规广告案例评析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违法违规广告问题愈发突出。
这些广告在内容、宣传手法等方面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害。
本文将就几个广告案例进行评析,以呼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广告,保护消费者权益。
案例一:某生产商假冒优质品牌该案例发生在某洗发水市场上。
一家公司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是某知名品牌的代言产品,号称能够有效解决头皮屑问题,并配合了一些模特进行推广。
然而,经查实,该公司与被冒充品牌并无任何合作关系,产品质量也未经过权威部门认证。
此案例明显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案例二:虚假宣传导致消费欺诈一家美容院在广告宣传中标榜其瘦身手术和减肥产品能够快速有效减肥,引来了众多顾客。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美容院使用了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如篡改顾客测量数据、掺杂有害物质等,导致一些顾客出现严重的身体反应。
这种虚假宣传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损坏了整个行业的信誉。
案例三:未经许可使用公众人物形象某运动饮料公司在广告中使用了一位国家级体育明星的形象进行代言,宣称该饮料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和减少疲劳。
然而,事实上该明星并未对该产品进行过诚信推荐或代言。
此案例侵犯了该明星的肖像权,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
针对以上违法违规广告案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违法违规广告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和审核,对违法广告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广告的辨识能力,让其更加理性对待广告信息,切勿被虚假宣传所蒙蔽。
此外,相关行业协会和自律组织也应加强自律,建立严格的行业规范,对违法违规广告行为进行内部整治和惩戒。
对于广告发布者来说,也有一些建议:首先,要严格遵守《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行为范围,并进行合法合规宣传。
其次,加强内部审核机制,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可靠,避免虚假宣传。
最后,积极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的监督和评测,提升广告质量,增强信誉度。
十大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例
![十大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11fca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9.png)
⼗⼤典型虚假违法⼴告案例⼭西兴宇奔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原来的门头⼂店堂⼴告和物价签“APPLESMAN”更换为知名品牌“苹果”,作引⼈误解的虚假宣传,⼯商部门责令其停⽌违法⾏为,罚款13万元;⼭西明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宣传其项⽬“巴黎站前”房地产⼴告中,不仅含有法规禁⽌宣传的房地产项⽬升值或投资回报承诺的内容,⽽且其宣传的“买⼀层,送⼀层”经调查取证,并没有真正兑现,⼯商部门责令其停⽌违法⾏为,罚款6万元;⼭西省第⼆⼈民医院于6⽉27⽇以《健康教育专栏》的形式在某报7版发布了“⽤科学的疗法战胜病毒湿疣⼂疱疹”的医疗⼴告。
⼴告内容严重超出《医疗⼴告审查证明》和《医疗⼴告成品表》所批准的范围,⼯商部门责令其停⽌违法⾏为,罚款2万元;武汉⼀元堂⽣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在某报发布的“巢之安牌”原素胶囊特殊营养⾷品⼴告中,⼤量使⽤消费者的形象为其产品作证明,违反了《⾷品⼴告发布暂⾏规定》相关规定,⼯商部门责令其停⽌违法⾏为,罚款1万元;西安⼀枝刘制药有限公司在康维药店散发了“银阳⾍草胶囊”印刷品⼴告,其内容超出药品⼴告审批范围,宣传能改善男性性功能,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要求,⼯商部门责令其停⽌违法⾏为,罚款1万元;武汉龙⼈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市发布的“傲勃胶囊(OPPO)”电视和印刷品⼴告,其内容渲染性⽣活⼂性体会,内容污秽不堪,严重损害⼈民群众的⾝⼼健康,当即被⼯商部门责令停⽌⼴告发布,罚款1万元;太原烟草实业总公司九州烟⾏总店未经⼯商部门批准,擅⾃在商店门头发布“红⾦龙”店堂烟草⼴告,⼯商部门责令停⽌违法⾏为,罚款1万元;“内贡7号”在某台发布⼴告时,产品是保健⽤品,发布者却使⽤专家和消费者名义为其产品作证明,并且宣传其有治疗作⽤,⼯商部门责令其停⽌违法⾏为,罚款1万元;⼭西新阳光妇科医院在某台发布的医疗⼴告,以医疗资讯类专题栏⽬的形式进⾏宣传。
⼴告内容含有疾病名称⼂隐含保证治愈⼂绝对化⽤语等内容,超出卫⽣厅核发的《医疗⼴告审查证明》,⼯商部门责令其停⽌违法⾏为,罚款2万元;。
广告触犯法律案例(3篇)
![广告触犯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fcb07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05.png)
第1篇一、引言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商品流通、扩大消费需求、引导消费观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顾法律法规,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结合一则真实案例,对广告触犯法律的行为进行解析,以警示广大消费者和商家,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二、案例背景2019年,某市一家知名保健品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XX活力源”的保健品。
该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该产品具有以下功效:1. 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2. 改善睡眠,缓解疲劳;3. 延缓衰老,美容养颜;4. 帮助减肥,塑造完美身材。
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该公司在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牌等渠道大肆宣传,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然而,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后,并未发现产品具有上述功效。
在消费者投诉不断的情况下,当地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三、案例分析1. 虚假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含有误导消费者的内容。
”本案中,该保健品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声称产品具有多项功效,但经调查,这些功效并未得到科学验证。
该公司的行为构成了虚假宣传。
2. 违反广告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虚假宣传。
”本案中,该保健品公司利用广告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3. 损害消费者权益由于该保健品公司的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四、处理结果在当地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该保健品公司被责令停止虚假宣传,并处以罚款。
同时,该公司还被要求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五、警示与启示1.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增强维权意识。
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要仔细查看广告内容,辨别真伪,切勿盲目相信广告宣传。
广告的法律案例(3篇)
![广告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aec7b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0.png)
第1篇一、引言广告作为企业宣传、产品推广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广告法律法规,导致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层出不穷。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广告法律案例的解析,探讨广告法规范与合规的重要性。
二、案例一:某保健品虚假广告案案例背景:某保健品公司在其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疗效,可以治愈多种疾病。
经过调查,该保健品并未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其广告内容存在虚假宣传。
处理结果: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保健品公司作出罚款、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等处罚。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虚假广告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该保健品公司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处罚,维护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三、案例二:某化妆品公司虚假宣传案案例背景:某化妆品公司在其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快速美白、淡化斑点”等功效,实际使用效果与宣传不符。
处理结果:消费者协会接到消费者投诉后,进行调查取证,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经查实,该化妆品公司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化妆品公司作出罚款、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等处罚。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虚假宣传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夸大或者隐瞒产品性能、功效。
该化妆品公司在其广告中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协会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处罚,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四、案例三:某食品公司不正当竞争案案例背景:某食品公司在其广告中诋毁竞争对手,宣称其产品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更安全、更健康。
处理结果: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食品公司作出罚款、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等处罚。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不正当竞争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法虚假广告案例
【篇一:违法虚假广告案例】
3月10日,上海市工商局发出2015年第1号虚假违法广告公告,
对2014年由本市工商部门查处的12个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其中,
佳洁士被罚603万元,泰笛洗涤被罚47.5万元。
此前报道,2014年9月25日一段“上海地铁2名美女当众脱衣”的
视频在网上疯传,事后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强烈谴责该事件,称其“挑
衅道德底线,妨碍公共秩序”。
一名模特经纪人证实,该视频系泰笛
洗涤公司为宣传其品牌所拍,视频中出现的所有人都是群众演员。
据上海市工商局介绍,2014年,上海全市主要媒体广告监测违法率
已降至0.27%,特别是医药保健、食用营养、美容化妆、教育培训、房产销售、艺术收藏等重点整治领域的广告平均违法率已由上年的
0.97%下降至0.65%,违法数比上年减少了25%。
同时,上海工商
部门继续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处罚惩戒力度,保持执法高压威慑,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案件2716件(其中虚假广告案件1906件),处罚没款7477万元,执法惩戒力度大幅加强。
12件典型虚假广告案例:
1.佳洁士双效炫白牙膏(日用品广告)
在电视上以台湾艺人小s(徐熙娣)为代言人,宣称“只需一天,牙
齿真的白了”,画面中突出显示的代言人使用牙膏后的美白效果,系
通过电脑修图软件后期过度处理产生,并非广告牙膏的实际使用效果,构成虚假广告,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603万元。
2.泰笛洗涤(洗衣收送服务广告)
在公众网站上传发布视频,内容为两名年轻女性在运营中的上海地
铁2号线上当众半裸更衣,其中配合更衣递送衣物出现“泰笛洗涤”
服务名称。
该行为违反《广告法》,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
良好风尚,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47.5万元。
3.健怡牌pm2.5专业防护口罩(卫生用品广告)
在产品外包装上宣称“微滤技术升级版,有效阻隔空气中pm2.5颗粒,过滤率达99%以上,有效阻隔空气中病毒,病毒过滤率达到
99.9%”,而实际检验的结果均未达到广告宣称的过滤率,构成虚假
宣传,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10万元。
4.尔业投资(投资理财服务广告)
在自制印刷品上宣称“家住徐汇区的杨女士夫妇……投入50万元购
买了投储宝(年化利率12%)”;“合作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
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广发银行”等。
经查,当事人
并无金融资质,宣称的案例和合作伙伴为杜撰,构成虚假宣传,被
工商部门依法处10万元罚款。
5.宁翼贵金属(投资理财服务广告)
在广播上宣称带来“4个涨停板”、“6个涨停板”,“行情不但大,而
且是机会确定、时间确定”,无事实依据地片面夸大贵金属投资的收益,掩盖投资风险,误导盲目投资,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3840元。
6.上海西郊骨科医院(医疗服务广告)
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链接网站广告,其中宣称“上海西郊骨科医院成
立于1956年,是一所集临床、教学、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
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医院,是上海市首批指定医保定点医院,地处上
海商业圈”。
其内容虚假,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13万元。
7.学尔森教育(教育培训广告)
在互联网站上宣称“全国最大最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院校”,“全国学
生68367名获取中专、大专、本科文凭,学尔森学生量全国领先”,“学历教育报名无限制”,“通过率全国第一,332370名学尔森全国
学员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在中国,每10000名建造师有6109名出自学尔森学院”。
内容均为杜撰,无事实依据,被工商部门依法处
罚款4.5万元。
8.2013年度上海优秀教育培训品牌评选活动荣誉公示(教育培训广告)
在报纸上自行组织发布“2013年度上海优秀教育培训品牌评选活动荣誉公示”广告,冒用他人名义虚称“eic启德教育启德留学”具有留学
中介,“els国际教育服务”、“kumon公文式教育”、“华图教育”、“大嘴外教”、“明晓教育”具有教育培训资质等内容,构成虚假,被
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没款4.5万元。
9.虹桥宝龙城(房地产广告)
10.洋城企业登记代理(企业登记代理服务广告)
在手机短信上虚称“自14年5月起,嘉定工商局全面启用新版营业
执照,即日起请携带执照正副本原件、公章,可到市区受理点……”。
其内容涉及虚假宣传,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2万元。
11.五粮液春夏秋冬酒(酒类广告)
在电视“名酒访”广告中宣称“单箱价格变成了1608……仅限本档直播”,“欢迎回到我们的直播现场……刚刚导播告诉我们……”等内容。
现场直播的场景为虚构,构成虚假广告,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15
万元。
12.大溪地诺丽果汁(食品广告)
在互联网站上宣称大溪地诺丽系列果汁可治疗:哮喘、癌症、风湿、关节痛、糖尿病和对癌症的治疗作用;能使过敏症症状减轻、关节
炎症状改善、哮喘症状改善、癌症症状减轻、艾滋病毒症状减轻等
二十五种症疾及其改善情况,并例举对过敏症状减轻有效率达到88%、关节炎症状改善有效率80%等。
其广告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
与药品混淆的用语,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191.5万元。
(浦江头条)
【篇二:违法虚假广告案例】
5月30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第一季度虚假违法广告典型
案例公告,公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杭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查
处各类虚假违法广告案件53件,处罚没款79.49万元,共有这10
家单位被罚。
杭州广仁医院有限公司
当事人在自有网站上介绍医疗服务的广告中,含有最高级、最佳等
绝对化用语,使用专家、患者名义作证明的宣传,被工商部门依法
处罚款人民币220000元。
杭州界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美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当事人通过道旗、宣传单页、吊旗发布的房地产广告中:“跃式双层
美致生活杭城半小时生活圈”,它以项目到达某一具体参照物的所需
时间表示项目位置;
“咫尺秋石地铁上盖”,当事人的房地产项目周边并没有地铁,建设
地铁的时间也是未知,对规划中的地铁进行了误导消费者的宣传;“首年8.27%超高回报”,升值回报也只是预测,而用“超高回报”,
误导消费者,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人民币1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