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浅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学生作文指导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问,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事物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入手,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具体形象的、蕴含数学问题的学习素材和情境。
比如,教师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千”和“万”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抽象和陌生,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如学校的总人数、班级人数等等,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方向”的时候,可以把课堂搬到操场,用校园中的实际建筑物来让学生感知方向。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仅仅为了情境的外在精美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本质;二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在导入新课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发挥导向作用,让学生有个完整的数学体验。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表达和传递知识的主要工具。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语言来表达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比如,在“比较大小”的教学中,教师把大于号小于号形象的比喻成人的嘴巴,把要比较的两个数比喻成老师奖励给学生的小红花,老师奖励给学生的小红花的多,学生就会哈哈大笑,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少,学生就会噘嘴不开心,所以嘴巴朝着大数哈哈大笑。
再如教师可以将数学游戏加入到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认识钟表后,设计一个“过家家”的游戏。
首先给学生分组,大约4—5人一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钟表;其次给学生时间表和对应时间段的任务,让学生自己从钟表上得知时间,从而去完成各自的任务。
这样简单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体会数学价值。
(三)采用生活化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反馈,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列入考察的范围;除了纸笔测验的量化评价之外,教师还应该大力发展行为观察、班级调查、作品评价、情景测验及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手段。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引言劳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
然而,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发展仍存在一些挑战,如教材资源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快速期,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孩子们参与实践劳动后,会提高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因此,开发相应的劳动教育资源对于帮助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劳动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因此,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1. 教师成为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当成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设计相应的劳动项目。
例如,通过使用废旧纸盒、塑料瓶等制作手工艺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手工制作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发跨学科的劳动教育资源。
2. 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开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工艺品工厂、农田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与此同时,社区的企业和组织也可以提供实践劳动机会,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分析1. 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开发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参与度。
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学习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时期。
通过开发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劳动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及理论价值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及理论价值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主发挥的机会。
如何利用现有的劳动技术资源,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成为当前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深入推行课程改革的契机。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
此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从学生和学校角度出发,贴近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因此,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是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期待的。
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实用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观念和惯。
同时,它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育人”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劳动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意志品质等素质。
其次,它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多的发展课程,使学生个性更充分、更主动地发展。
最后,它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形象。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立足点是承认各类学校的具体差异,满足学校和社区的特殊需要。
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挖掘其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具有社区或学校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有助于设有劳动教育基地的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陈唯我国课程研究专家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的阐述是: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因此,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在于:1.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体素质。
2.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
3.丰富课程及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实施策略,必须从课改的大背景和教育理念上认真研究策略、内化策。
同时,还要从传授者、管理者角度进行转化,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
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学会整合各种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理论付诸于实践。
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的教育哲学和课程理念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范的内容,大同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领导班子在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过程中,以贯穿于实施为目的,以学校现已有的教育资源为立足点,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充分、各有特色的发展为发展方向,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还结合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评论创作、调查研究、问题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学习方式。
理性而大胆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同时,树立新的大课程观念,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视为培养创新特殊人才的基础工程,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打造校园新文化的运动,各学科间优势互补,完善学校育人教育大计,成就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使命,使学校教育的内涵向外延拓展。
其中有这样五门新构建的校本课程在极其恰当的时候润玉而生,这就是成其为学校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名片”效应的:——以弘扬祖国悠久的传承礼仪为内涵的礼仪课程;——有以生命与生存和身体健康的为内容的《校本-人防》课程和“篮球”课程;——还有适应学生科技发展需要的“科技模型”课程和还有展示学生音乐才艺的“小提琴”拓展课程。
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理论界的重视。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1]。
那么在物理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物理新课程资源呢?本文就此予以探讨。
一、物理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分类课程资源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而任何课程又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程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由于课程设计受设计者对材料依据的选择或设计者选择作为重点材料的影响,课程资源便成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同时,选择哪些资源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本身,也反映了设计者一定的价值倾向,而这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因此,我们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物理课程资源按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类物理课程资源、多媒体类物理课程资源与实物类物理课程资源[2]。
文字类物理课程资源指那些以纸为介质来向学生提供物理课程学习所需的信息,如物理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各种报刊等;多媒体类物理课程资源指的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有利于物理学习的课程资源,它除了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外,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各种教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物理教育信息资源以及广播和电视等;实物类物理课程资源指的是能用于为物理课程教学服务的各种自然资源、实验室资源以及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如各种建筑、机械、笔墨纸砚等)。
二、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和科技图书、科技期刊、报纸等文字的课程资源1.教科书是物理课程的非常重要文字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广义上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
课程专家认为,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意义重大。
积极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是由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决定的。
音乐课程的教材编写具有局限性,难以体现地方特色的差异性,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弥补了课本教材的局限性。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内涵,所以音乐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社会生活中涵盖着丰富的音乐资源。
要我们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吸收社会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小学音乐课程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社会价值取向的需要。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资源开发的主体之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多种途径开发课程资源。
如到互联网、电视台、图书馆等收集有关资料,到剧团、文化馆、老艺人、生活游戏等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整理搜集和处理音乐信息能力,打破学生学习活动局限于课堂,停留在书本,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蕴藏于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审美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需要。
在平常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把教科书当成唯一课程资源,教师死教教材,学生死学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意识淡薄,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如具地方特色的道情、曲艺,学生生活中的游戏、现代教学媒体等资源的闲置、浪费等,凡此种种,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单调、乏味,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小学音乐课程资源,激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方法
论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课程资源开发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因为课程资源开发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
本文将论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方法。
一、价值1. 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资源开发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2. 优化教学过程课程资源开发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有趣。
3. 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将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 提高学校的社会价值课程资源开发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
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方法1. 教师自主开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需求,自主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学校统一开发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统一开发教学资源。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和统一性,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3. 购买优质资源学校可以购买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满足教学需求。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可以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
4. 利用互联网资源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如在线教学平台、教育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程资源开发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学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校的社会价值。
同时,学校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
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
课程资源本身往往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意义(一)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教学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教学的内容,课程具体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设计,这就涉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
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
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
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三)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活动方式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
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文资源和活动资源。
校内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验实习园地等;校内人文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
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资源;学生与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应遵循的原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与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同时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2]。
在语文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过程中,离不开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媒介。
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够提供教学所需的综合运用知识的情境、多样化的学科素材,能够呈现学习者多样化的理解与思考,展示学习者个性化的感受与表达,能够开阔教与学的视野,拓宽教与学的思路,提升教与学的能力。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语文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能够体现课程资源的新变化。
1. 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纸质资源,多指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纸质刊物、各种图书等书籍或资料。
纸质资源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和,具有便捷与高效的特点。
丰富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日常生活资源和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社会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如街边林立的店铺招牌、有关社会热点的新闻报道。
引导学生关注、体察现代社会生活,能够拓展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能够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开发和运用
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长期以来,中学各科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严重扼杀了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教师们若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以历史学科为例谈一点想法:一、课程资源的应用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能为创造中学课程特色提供强劲的支撑,能为促进“课程更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提供重要的途径,能加强教师的多元培训,促进角色转换,提高教师参与开发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参与教学过程,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
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也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因而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能力。
不少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甚至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
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
除了教材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和条件等也很单一,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育实践中的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结构单一的局面有所改变,但变化不大,仍然出现偏重一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忽视其他课程资源的情况,具体表现在课程的素材与内容、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课程开发的主体等方面,这样必然会造成课程资源结构上的缺失。
最后,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进入师生活动的过程中,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
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与意义
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与意义【摘要】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特点、价值、意义、实施方式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相符合的课程。
这种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素质不足、资源匮乏等。
为了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支持等。
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有望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高等教育、价值、意义、定义、特点、实施方式、挑战、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1. 引言1.1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自主设计和开发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学校需要全面调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梳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1.2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指的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由学校或教育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教学目标的课程。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程设计往往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缺乏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考量,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农村乡土课程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内涵,包括传统技艺、乡土风情等内容。
接着探讨了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专家访谈等途径进行挖掘和整理。
然后介绍了利用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具体应用与效果。
最后讨论了农村乡土课程资源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指出其在传承乡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结指出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该注重挖掘更多乡土资源,并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内涵、方式、方法、案例分析、乡村振兴、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资源,包括传统文化、风土人情、乡村特产等。
这些资源不仅有利于弘扬乡土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深入挖掘和利用农村乡土课程资源,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接触和了解本土文化、传统技艺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文化传承问题,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传统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乡土文化的教育力量,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促进学生对乡村历史、传统文化和乡土资源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二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教育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四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乡村文化传承,凝聚农村群众凝心聚力,促进乡村社区建设和文明乡风建设。
论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方法
论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方法课程资源是指用于提供教育课程的各种形式的资源,包括教具、教材、网络资源、行动学习小组、教育游戏等等。
开发课程资源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1. 提高教育质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 促进学生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生动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课程资源的多样化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3. 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创造更为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积极性。
4. 提高课程的可实施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课程的可实施性,使得教师可以更灵活地使用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下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1. 调查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分析,确定课程资源的实际需求和目标。
2. 创新设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找新的课程资源创新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素材。
3. 集成整合:将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形成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4. 实施行动学习:通过行动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5. 利用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推广课程资源,吸引学生参与,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率和影响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学习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高课程的可实施性,从而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也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因此,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应树立以下课程资源观。
(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在编写时,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2)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其自身也是实施课程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是课程资源不断生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
在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中,当广大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等在课堂上不断交流出现、进入教学过程时,就会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此外,教师还应树立“生活世界处处有课程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等课程资源观答: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关注的课程资源有:(1)、课标和教材。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对教材、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学科以及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设计教学方案。
因为教材(主要是教科书)直到现在依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生面临着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成长挑战,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培养道德情操,需要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角度看,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这一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提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深入了解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现状、分类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
研究还旨在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加强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为他们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3 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基础。
通过开发和利用相关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及其意义
XXX 博士 XXX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内容大纲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及其意义 二、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观 三、资源行动方案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及其意义 (一)课程资源与课程实施的关系
1、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 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 源。
(三)资源规划,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保障制度
机构设置 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改变过去单一资源结构,综合运用各 种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一:一份生物教材教辅材料清单 教学教材的核心的部分(含学生版和教师版) 普林迪斯· 豪尔生物学光盘教科书 生物学拓展阅读材料光盘 学生版实验室手册A、B版 学生版阅读指导和练习册
为了不浪费省级重点中学五十多年的文 1.政府和城市中心北迁,学生上学的路程增 化积淀,为了更好的促进市教育事业的 长。从就近上学和学生安全学习的角度出发, 发展,市政府已同意将学校随政府搬迁, 一方面学生源有影响,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 为学校在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带来机遇。 安全隐患。
应对 策略
在选校址,定面积等方面,向重点中学新课程标准看齐,力争得到政 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案例:某市一中资源分析结果
地理环境
优 势 劣 势 1 位于城市东边,与市教育局、市委、 周围商业氛围较浓,游戏厅、网吧等各种娱乐 市政府为邻。政府多数干部之女在 场所包围着学校,对学生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 本校学习。学校发展规划和需求便 忽视的负面作用。 于与主管部门和政府沟通,得到更 多的支持。 2 学校大门正面、左、右皆通大道, 交通便利。 机 遇 潜在危机
论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方法
论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方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够节约人力资源,便于教师的备课和教学。
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在于:
1. 提高教学效果。
优质的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 节约人力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已经开发好的课程资源,避免重复劳动,节约时间和精力。
3. 便于教师备课和教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让教师更加便捷地备课和教学,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有:
1. 教育软件的使用。
现在有很多优秀的教育软件可以帮助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例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Word和Excel等。
2. 视频制作。
通过制作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 网络资源使用。
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找到很多优秀的课程资源,例如教学课件、PPT、视频等。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节约人力资源,便于教师备课和教学。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陈唯我国课程研究专家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的阐述是: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因此,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在于:1.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体素质。
2.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
3.丰富课程及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实施策略,必须从课改的大背景和教育理念上认真研究策略、内化策。
同时,还要从传授者、管理者角度进行转化,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
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学会整合各种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理论付诸于实践。
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的教育哲学和课程理念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范的内容,大同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领导班子在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过程中,以贯穿于实施为目的,以学校现已有的教育资源为立足点,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充分、各有特色的发展为发展方向,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还结合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评论创作、调查研究、问题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学习方式。
理性而大胆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同时,树立新的大课程观念,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视为培养创新特殊人才的基础工程,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打造校园新文化的运动,各学科间优势互补,完善学校育人教育大计,成就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使命,使学校教育的内涵向外延拓展。
其中有这样五门新构建的校本课程在极其恰当的时候润玉而生,这就是成其为学校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名片”效应的:——以弘扬祖国悠久的传承礼仪为内涵的礼仪课程;——有以生命与生存和身体健康的为内容的《校本-人防》课程和“篮球”课程;——还有适应学生科技发展需要的“科技模型”课程和还有展示学生音乐才艺的“小提琴”拓展课程。
这些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都有自己的课程理念、课程计划和评价标准,成为真正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
同时,除了在彰显学校育人特色外,还在拓展教育,宣传新课程改革方面标新立异方面有极其深远的拓展价值体现。
凸显了“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的结合,表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求实创新,形成有效运作的机制。
1、“实践性”体现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例如,我校的《校本-人防》以“渗透式教育,培养小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为主题,让学生参加学习活动。
在围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演练及与同伴相互讨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或提交学习个案,以便检查互动内容的落实情况。
2、“探索性”是指各种学习活动与探究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即拿出各种作品),也有认识性答案。
有些学习活动与探究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卖媒体中收集组织的,言之有理、操作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
3“综合性”的表述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是整合了学校各门学科的学习资源和评价的操作,这些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综合性太强,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本质上要求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
而教师更是学校课程的重要资源。
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将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灵活化,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而且可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及其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学校视教师是第一生产力和推动力,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教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进行了拟定了“科研兴师”计划,即:“开放—提升—优化—保障—完善”之策略,促进了教学相长的根本落实。
1、“开放”在视野的拓宽,教师职业发展的空间上。
大同由大同一小、大同二小、西陇小学三校合为一个党支部,让三校的信息互通、情思互动,打造出交流学习的互动平台,实现互补共赢。
同时,通过校内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实现教法互补,教程互信。
还将学科内课堂交流,以实现教案互享,教法互促。
“开放”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得到了有效提升。
2、“提升”的做法是高度重视名师资源,以提升教师职业生命水平为根本。
开动脑筋,想办法,一切为优化师资服务。
诚请专家讲座,邀请名师上示范课,落实“青蓝工程”计划,开展师徒结对的活动,形成了师徒之间既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又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运行机制,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开展教学比武的活动,催化青年老师的成熟。
正是有了专家的引领、名师不倦的教导,使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加快教师不断进取的步伐。
3、优化教师职业生命发展载体。
教师的教育具有专业化、终身化、网络化发展态势,学校以“关注应用,倡导互动”为理念,投资建设并开通了“我的E家”局域网络。
并以教师为本,提供了针对教师个体研修的培训活动;同伴间的互动,倡导了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团队的协作式学习的服务;专业的引领,缩短了教学素质的水平,提供了与梯队专家交流的服务平台。
4、“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不乏是校领导提升师资素质优化师资水平的一种举措。
学校不惜人力、财力,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保障。
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区级的案例、论文、上课的比赛,每学期都有人去上海、北京、杭州、石家庄等地或是参加培训,或是参加研讨会,或是进行优课的评选活动,培训等费用达数万元。
几年来,经费的保障,使教学相长,虽有支出,但硕果累累。
仅2006上—2009下年内学校有多名老师的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获全国、省、市、区级奖励(见统计表)大同小学获奖情况一览表553 455 2324 6569 14 43 66107 130 194 2375、团队的协作学习与科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过程。
正副校长、书记、教研主任分流到各教研活动小组,参加听课、评课,和校本研训等活动,与老师们一起交流,了解困难,解决问题。
打破了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局面,摒弃了骨干教师包办代替,一般教师成教研“看客”的样式,形成了团队聚合力,激活了教师的活力。
6、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校本的开发与学生受益的沃土。
课程资源的开发构建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新领域,而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
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在活动中学”是校本课程中学生“学”的本质特征。
这种“学”。
主要不是接受性的、而是主动性的、快乐的、合作性……。
(1)创设情境,让快乐成为学习的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
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仍然需要“兴趣”的支撑,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
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精心设疑;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激发兴趣故事引导;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教师就借助学生这种对知识探究的原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
(2)搭建一个平台,多给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给生“自我表”的机会成为一般教师用来突显学生个性心理的有效途径。
对此,把握住教学规律上的这一显著特点,再根据教学内容得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或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或是让学生展示学习探究的收获,或是让学生创新设计…… 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积极参与,找到自信,快乐求学。
(3)关注细节,关切生成问题的探究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如果让教师漫不经心的不放在心上的话,即刻会稍纵即逝。
反之,当一位教师能够重视细节的把握,关注细节的产生和变化过程,不仅能发现一系列新的生成问题的探索和学生对学习的努力,看到急于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到真切关切探究的学生的心理变化,还能够激活课堂效果,为教学突破难点起到推动作用。
“成功取决于细节”。
对细节的关注就是对学生的关注、关切、关爱!(4)合作学习,将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使知识技能互补,调动出学生内存的知识信息资源与之共享与之交流,促使教学产生高效益。
例如:将分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和支撑点把握到课堂合作学习当中,给学习小组以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觉得分组有必要,有好处;让各小组有事可做;让小组成员能合作,能交流,同心同德去完成任务。
合作形式可以是自由组合的,或是强弱搭配组合的等方法进行了分组。
小组选举一位综合素质偏高的合作小组长,合作学习时,带着学习探究的任务,学会记录,进行讨论交流汇报。
这样,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位、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根深叶茂,与时俱进,丰富多彩。
(5)“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不仅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反映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关注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和习惯的养成;而且能定位在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
因此,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将适时的评价纳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元发展。
并“以人为本”,给每个孩子以机会,让他们的潜能和禀赋都得到不断开发和释放,这样,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下能为终身的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所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的体验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实际操作、评价、调查研究、科学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式。
并在设计学习方式时依据以下三点:(1)体现这门校本课程的目标和特点;(2)符合所属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要求;(3)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由于学校把校本课程的构建置于学生发展的中心地位上,大同小学的教师的教学特点是关注、培养、激励和创新,大同的全体学生却在思想健康、思维创新、技能发展、自主学习方面成长。
仅2006上—2009下年内学校有多名学生的科技小论文、小)制作,等成果获全国、省、市、区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