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发生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发生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滑坡是一种重大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估计的影响,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发生滑坡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希望大家喜欢!滑坡的原因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
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人为因素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
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滑坡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应加以重视。
滑坡的防治措施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滑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
滑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发生使人遭受灾难。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滑坡的原因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滑坡的原因介绍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反之,如页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则恰好相反,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就比较容易发生滑坡.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否则反之.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也陡,其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动.如果坡高和边坡的水平长度都相同,但一个是放坡到顶,而另一个却是在边坡中部设置一个平台,由于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就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当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就能发生滑坡.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等,以前两者为主.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来源怎样,一旦水进入斜坡岩土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力,冲刷或侵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等.总之,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来接近于稳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形成“大鱼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动.此外,振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地震时往往伴有大滑坡发生,爆破有时也会引发滑坡.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坡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内部结构破坏或外力作用等原因,使得坡体发生断裂、滑移或倾覆的现象。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滑坡形成条件1.地质构造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当地质构造出现断层、褶皱等破碎带时,容易引发滑坡。
2.地震活动:地震造成的地面震动会导致坡体内部破坏,进而引发滑坡。
3.地质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比如,含水层存在于不透水层上方时,水分无法迅速排出,导致坡体失稳。
4.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坡体的破坏也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采矿、爆破、挖掘等活动,会导致坡体结构失衡,引发滑坡。
二、滑坡防治措施1.地质调查与评价:在建设前进行地质调查与评价,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信息,预测滑坡风险。
2.坡体加固:对于滑坡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设置护坡墙、加固地基等,提高坡体的稳定性。
3.排水措施:合理排水是防治滑坡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管道、排水井等设施,将地下水迅速排泄,减少坡体的饱和度。
4.植被恢复:适当植被可以增加坡体的抗冲击能力和抗滑性。
可以进行植被覆盖或者植树造林,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坡体稳定性。
5.监测与预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形测量、地下水位监测等,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6.合理规划与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坡地资源,避免滑坡风险区域进行建设。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相互关联的。
只有深入了解滑坡形成的条件,才能有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地质调查与评价、坡体加固、排水措施、植被恢复、监测与预警以及合理规划与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滑坡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滑坡的防治
滑坡的防治滑坡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在地质活动频繁发生的地区出现。
滑坡具有危害性强,范围广,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特点。
因此,对于滑坡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有成效的防治工作不仅能够减小灾害的发生和程度,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就滑坡的防治进行分析及讨论。
一、滑坡的形成及特点:滑坡是地质变形的一种形式,是地表土层、岩层或土石混合物向下或向外滑动的运动。
滑坡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震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采矿、过度开发等。
滑坡具有危害性强、范围广、时空不定、破坏性大、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
滑坡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要把防治工作做好需注重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既防患于未然,又及时处置,切实减轻和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滑坡防治的主要方法:(一)土地利用措施如:在斜坡上种植植被,加强土壤保持,减轻降雨对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在选址上要避开高位堆积、山洞剪切、小流域等地带,尽量选取完整坡形、岩壁稳定的地区作为建设用地。
(二)工程防治措施工程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地基加固: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如构造加固等。
在滑坡压地区需要施工承台和地下挡墙,控制滑坡的扩张。
②防治措施:防治滑坡的措施有很多,如土护墙、排水、拦土墙等,具体措施可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选择。
③引水措施:引水措施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减轻水压,减少土壤的重量和体积,从而降低滑坡的危害。
(三)监测预警措施实施监测预警措施是滑坡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需要在受灾区域部署监测设备,对滑坡褶皱、变形、应力等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危害扩大和趋势。
同时,需要做好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滑坡防治的技术和难点:技术创新是滑坡防治的重要保障。
最近十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实践和研究工作,提出了多种防治滑坡的新技术,如新型拦土墙技术、抗裂措施等。
技术上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何提高预测准确度,如何充分发挥技术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形成规范的施工和管理制度。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论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现象。
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成因包括地震、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等。
1.1 地震地震的发生常常引起地表和地下岩土体的运动,进而导致滑坡现象。
特别是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震所产生的剪切力能够引发滑坡的发生。
1.2 降水降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长时间大量降水或短时间强降雨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饱和度增加,使得滑动面的剪切强度降低,从而引发滑坡。
1.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滑坡。
例如从湖泊、河流和人工水库中大量取水,将导致孔隙水压降低,岩土体重力释放,进而引发滑坡。
1.4 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也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挖掘和砍伐植被,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现象。
二、滑坡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减轻其破坏性。
2.1 滑坡监测与预警通过在滑坡易发区进行监测,利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指标,可以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将帮助人们提前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2.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能力。
2.3 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等手段,加强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4 建设抗滑坡工程在滑坡易发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抗滑坡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排除地下水、设置防护堤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和抵御滑坡的能力。
滑坡与自然灾害防治
滑坡与自然灾害防治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而滑坡作为其中之一,在地质灾害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滑坡的定义、成因、分类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滑坡的定义滑坡是指岩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运动从而引发地表整体滑动现象的过程。
它往往伴随着可怕的破坏力,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二、滑坡的成因滑坡的形成不仅与地质构造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有关,更与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滑坡成因:1. 地质因素:包括地震、地下水位变动、岩层断裂、斜坡坡度等。
2. 水文因素:如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降雨时间长等。
3. 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违法建设、采矿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三、滑坡的分类滑坡的分类可依据其产生的原因、特征以及滑坡体形式来划分。
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滑坡类型:1. 坡面滑坡:其滑动形式为整个坡面向下滑移,是一种典型的坡面灾害。
2. 斜坡滑坡:多发生在山坡或山脚下,沿岩石体或黏土等滑坡体材料平行于坡面方向滑动。
3. 滑溜滑坡:主要由于地下水位升高或人为开挖下引起的松散层崩塌。
4. 地面下滑:包括地面下滑、地裂滑坡等类型,主要发生在地形高差较大的地区。
四、滑坡防治措施为了降低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滑坡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滑坡防治措施:1. 地质灾害调查:通过对滑坡地质特征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滑坡的规模、性质、危害及可能性,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 地震触发滑坡预警系统的建设:通过合理布置地震触发滑坡预警站点,及时掌握滑坡危险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3. 工程防治措施:包括加固堤坝、提升排水系统、加强支挡结构、设置地下排水等技术手段,以减缓滑坡的形成与发展。
4. 生态防治措施:通过加强植被覆盖、修复土地等生态手段,增加土地的抗滑坡能力。
5.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通过展开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灾害应对预案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
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1 滑坡成因1.1 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用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滑坡由折皱和断层引起,小滑坡由节理、小断层和局部剪切区所引起。
自然地质作用产生自然滑坡,如开挖山体引起工程滑坡。
滑坡常出现丘形地面、凹地、凸地、裂缝等。
新近的和活动的滑坡外观有陡峭的和裸露的崖坡,外貌清晰,断壁新鲜,张开裂缝。
老滑坡体上残留部分环谷、断壁擦痕。
1.2 水水是诱发滑坡或在滑坡出现之后滑坡加剧的主要原因:1)土壤水饱和或超饱和引起土体液化,抗剪强度降低,剪应变变小,产生位移,易造成同类土滑坡;2)地下水渗透至滑动面,滑动面阻止了地下水流过,界面土体液化,易产生顺层滑坡;3)大量的水从裂缝和深裂隙渗入滑坡破坏区,形成滑裂面,从而引起滑坡、坍塌和崩塌。
判别滑坡最直接的方法是具有透水性或可溶性的土层覆盖在相对不透水层上或与相对不透水层互层的情况。
滑坡改变地面水的排水情况及地下水的状况,滑坡开始迹象坡趾附近泉眼流量中断或减小,滑坡停止泉眼流量增加或移位。
1.3 气候和植被滑坡区的气候,包括降雨、温度、蒸发、风、降雪、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是影响滑坡的基本动力因素。
1)降雨、降雪当超过临界值时,伴随滑坡发生,引发山洪灾害;2)因气候影响,岩体风化加强(特别是软质岩石0MPa~30 MPa),岩体结构疏松,形成临空面,产生滑坡;3)人类活动负面效应引起滑坡区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植被不能使土体表层干燥和通过根系固结、稳定土体,引发滑坡。
滑坡迹象有弯曲和变形的树木以及植被的变化。
2 滑坡治理措施2.1 非工程措施1)搬迁避让:由于地质作用产生大滑坡,对生命财产威胁较大,难于治理,采取安全、经济的搬迁避让措施;2)检测预警:滑坡虽有不稳定趋势,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不稳定迹象,且对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相对较小,可通过检测预警发出危险信号,快速撤离危险区;3)生态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改水田为旱地,禁止私挖乱采等措施。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浅议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一.地质滑坡地质滑坡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斜坡,由于受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地下水活动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带,整体、间歇地以水平位移为主的变形现象。
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
近20年来,是环境和地质灾害研究较快发展的一个时期,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防治工程措施在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方面也有了巨大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灾害损失也愈来愈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及水利等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形成了滑坡的一个高发期。
有人估计我国每年因滑坡灾害损失约20-30亿元。
滑坡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有很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因此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防灾减灾也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国际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的地球动力学计划,80年代岩石圈计划,发展到90年代的全球变化的地圈生物圈计划和从90年代开始的“国际减灾10年计划”,表明从全球系统,特别是全球表层圈动态系统来考查与人类发展生活和经济发展问题相关的环境与灾害问题已是总的趋势。
关于滑坡研究,由来已久。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出发作过不少研究,特别是地质学家和土力学家提出过不少假说和见解。
一般地说,大都按静力学观点和理论,以滑坡的形成条件、营力因素、滑体结构、滑面尺寸为依据,对滑坡进行勘测和防治,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达到了保护和提高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目的。
二.地质滑坡的成因触发滑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降雨和地震是最常见的滑坡灾害的诱因,人类的工程活动也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总结起来总共有四大类型:天然边坡、工程边坡、地质环境边坡和水环境边坡。
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发 生 剪切 破坏 向下 运动 的现 象 称为 滑 反坡 地 形 ,形 成四 周高 中间低 的封 闭 爆 破 以及 工程 荷载 等 。其 中地表 水 和 坡 。滑 动 面可 以是 受 剪应 力最 大的 贯 洼 地 ; 1 . 滑 线 ,又称 滑 坡 轴 ,滑 地 下水 是影 响边 坡 稳定 最重 要 、最 活 0主
内应 用较 为 广泛 。从 研 究 山坡 发 展形
滑坡 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 )滑坡的形态 特征 一
成 历史 出发 ,则 可 以分 为古 滑坡 、老 滑坡 、新 滑坡 、现 代活 滑坡 等类 型 ;
日本 渡 正亮 则按 滑坡 的 发展 阶段 ,将
滑 坡在 平 面上 的边 界和 形态 特征 滑坡 分 为幼 年期 、青年 期 、壮年 期和
动时 形成 的碾 压破 碎带 ;3 滑 动面 , .
该抓 住 问题 的主 要矛 盾 ,根据 突 出因 素对 滑坡 进行 分 类 ,分类 的原 则就 是
否有帮助 。
滑坡 体沿 着 下滑 的表 面 ;4. 坡床 , 滑 上未 变形 ,保持 了原 有 的岩体 结构 ; 5 滑坡 壁 ,滑体 后部 和母 体脱 离开 的 . 分界 面 ,暴露 在 外面 的部 分 ,平面 上 多呈 圈椅 状 ;6 滑坡 台 阶 ,由于 各段 . 滑体 运动 速 度的 差异 而 在滑体 上部 形
坡 、岸 边 、路堤 或 基坑等 地 带 。滑坡 滑坡 现 象 中 ,有 时候 我 们很难 分 清楚 对 工程 建设 的危 害很 大 ,轻 则影 响施 各个部 分明显 的边界 。 工 ,重 则破 坏建 筑 ; 由于 滑坡 ,常使 ( )滑坡 的分类 二 交 通 中断 ,影 响 公路 的正 常运输 ;大
通 性 剪切破 坏 面或 带 ,也 可以 是岩 体 坡 在滑 动时 运 动速 度最 快 的纵 向线 , 跃 的 外 在 因素 ,其 他 大 多 起 触 发 作 中 已有的 软弱 结构 面 。规 模大 的滑 坡 它代 表 滑 体 的运 动 方 向 ;l . 1 滑坡 裂 用 。查 明和 掌握 这 些影 响 因素 对 了解
山体滑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山体滑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山体滑坡是指山坡上的土石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或内部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失稳,导致大量土石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山体滑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体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分渗透:地表水、降雨、融雪等水分能渗透到土壤中,使土壤饱和,降低了土壤的抗剪强度,从而引起滑坡。
2.地震活动:地震会引发山体的震动,从而导致土壤的破碎和变形,进而引发滑坡事故。
3.土壤侵蚀:长期的水流、风力等外力作用会导致土壤的侵蚀,使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加剧了山体滑坡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滑坡体的动态变化,以便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2.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山区的开发建设,避免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开挖和建设。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将人类活动区与滑坡易发区进行有效隔离。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对山区土壤的保护力度,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如植树造林、修建护坡、设置排水沟等,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
4.加强地震预警: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前发现地震活动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5.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山体滑坡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监测系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地震预警,加强教育宣传等措施,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山体滑坡灾害的发生。
防止滑坡工程方案
防止滑坡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滑坡是指由于地质、地下水位、地表植被等因素导致的地表土层移动、崩塌现象。
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因此对滑坡进行防治工程十分重要。
本方案将针对滑坡的成因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
二、滑坡的成因分析1. 地质因素: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等地质因素对土层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土层发生滑动。
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会对土层造成影响,导致土层松散,易发生滑坡。
3. 地表植被:植被的缺失或破坏会导致土层暴露在外,易受到雨水侵蚀,从而发生滑坡。
三、滑坡防治工程方案1. 地质调查分析首先对滑坡区域进行地质调查分析,了解土壤组成、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通过地质调查,确定滑坡区域的地质特征,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2. 地下水位调控针对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地下水位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做好防范措施。
- 修建排水系统,加快地下水排出速度,降低地下水位。
针对地下水位调控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地下水位对土层造成影响,减少滑坡的发生。
3. 地表植被恢复对于缺失或破坏严重的地表植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补植植被:通过人工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 接种草种:在裸露土地上进行草种的播种,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增强土壤的抗洗蚀能力,减少滑坡的发生。
4. 土地治理工程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可采取以下土地治理工程措施:- 采取加固措施:通过加固地基、设置挡土墙、修建护坡等方式,加强土地的稳定性,阻止滑坡继续发生。
- 进行植被修复:对滑坡处进行植物修复,通过植物的根系系统增加土壤的抗滑性,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
四、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 定期地质勘察:定期对潜在滑坡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了解土地情况。
-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地质和工程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滑坡的能力和水平。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一、引言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一种类型,其形成机理复杂多样。
本文将从滑坡的形成机理入手,详细介绍滑坡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滑坡的形成机理1. 重力作用:地表上的土壤、岩石等受到重力作用,当受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会发生滑动现象。
2. 土壤湿度: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降低土壤的稳定性。
3. 斜坡角度:斜坡角度过大会增加土体受力面积,使得土体抵抗外力能力减弱。
4. 地震活动:地震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岩石断裂等现象,进而导致滑坡发生。
5. 地质构造:断层活动、岩石结构不稳定等地质构造因素也是引发滑坡的重要原因。
三、滑坡的类型及特点1. 崩塌型滑坡:主要由于土壤或岩石的崩塌引起,具有剧烈、迅速的特点。
2. 蠕滑型滑坡:土壤或岩石以粘滞流动的形式发生位移,速度较慢。
3. 滑动型滑坡:土壤或岩石以整体形式沿着一定的面发生位移,速度较快。
4. 流动型滑坡:土壤或岩石以流动状态发生位移,速度最快。
四、安全防护措施1. 滑坡预警系统a) 安装监测设备:通过安装倾斜仪、应变计等设备对斜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变形情况。
b) 建立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建立预警模型,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和响应流程。
c) 发布预警信息:在检测到异常情况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措施。
2. 地质勘察与评估a) 进行地质勘察:对滑坡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情况。
b) 进行稳定性评估:利用现代地质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3. 工程治理措施a) 加固斜坡:对滑坡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采用爆破、钻孔注浆等方式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
b) 排水处理:通过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c) 减轻荷载:通过减少斜坡上的荷载,如移除建筑物、清理植被等方式来减轻土体受力。
山体滑坡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
山体滑坡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而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其中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地质灾害。
山体滑坡的成因复杂多样,了解这些成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山体滑坡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
一、山体滑坡的成因山体滑坡的成因可以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1)地质构造和岩层结构:地质构造对山体滑坡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断裂和岩层的劣势等地质构造因素会导致山体的破裂和位移,从而引发滑坡。
(2)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
降雨过多、长时间降雨和水分渗透等水文条件会导致山体失稳,进而发生滑坡。
(3)重力作用: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得山体发生变形和稳定性下降,增加了滑坡的风险。
(4)植被破坏:人类滥砍滥伐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植被,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土壤脱水和侵蚀加剧,增加了山体滑坡的可能性。
2. 人为因素(1)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采矿、乱采滥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大规模砍伐和探矿活动,会破坏山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山体的稳定性。
(2)工程施工:不规范的工程施工和地下开挖,如没有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或者施工质量不合格等,会加剧山体的变形和滑坡风险。
(3)不恰当的水利工程:水库蓄水和引水工程,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能对附近山体造成过大的地下水涵养压力,从而引发滑坡。
二、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山体滑坡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预防措施:1. 巩固和加固山体在可能发生滑坡的山体上进行加固工程,如设置支护结构、加固岩体,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植被恢复和造林工程,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分渗透和土壤侵蚀。
2.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山地开发利用时,要科学规划土地用途,避免不必要的砍伐和地下开挖,保持山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土地管理,禁止非法占地和违规建设,维护山地的生态平衡。
滑坡的成因_分类防治措施
滑坡的成因要探讨滑坡的成因,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的影响,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外在因素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2、内外营力(动力)(1)水的作用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活动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
因水渗入坡体后会引起岩土的重度的增加,抗剪强度降低,产生动水力和静水力,此外,地下水还能溶解岩土中的易溶物质,使斜坡土、石体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河流等地表水会不断冲刷和切割坡脚,对坡脚产生冲蚀淘空作用。
论路基滑坡成因及其防治
论路基滑坡成因及其防治引言:路基滑坡是指由于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导致路基土体发生破坏和滑动的现象。
这种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研究路基滑坡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成因、防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一、成因分析1.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性、断层、构造破碎带等地质因素对路基滑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如,软弱的黏土地层容易发生滑坡,而坚硬的岩石地层则较为稳定。
2.水文条件:水分是导致路基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雨过程中,大量的降水会使路基土体饱和,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从而增加滑坡的概率。
此外,地下水位的上升也会导致路基滑坡的发生。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路基滑坡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长期的开采和挖掘会改变地下水流动状态,增加路基滑坡的风险。
此外,不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也可能导致路基滑坡的出现。
二、防治措施1.地质勘察与评价:在路基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与评价,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信息,从而合理确定路基的位置和形式,减少滑坡的风险。
2.合理的排水系统: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将路基土体中的水分排除,降低土壤的饱和度,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措施,确保路基土体的排水通畅。
3.加固与稳定:通过加固和稳定路基土体的措施,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少滑坡的风险。
可以采用土体加固、植被覆盖、挡土墙等措施,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4.合理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避免对土体造成破坏和损伤。
同时,要严格把握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5.定期维护与巡查:路基滑坡防治工作不仅仅是工程建设阶段的事情,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巡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滑坡的迹象,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路基的安全稳定。
结语:路基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是指由于岩石或土壤层突然松动或坍塌,导致地表物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滑坡防治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滑坡的成因、分类和预测及监测方面出发,介绍一些常见的滑坡防治措施。
一、滑坡的成因及分类滑坡是由于地质构造、地震、降雨等原因导致的岩石或土壤层松动所引起的。
根据滑坡的成因和滑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滑坡:指地面沿海边缘降低而滑动的滑坡,通常是由潮汐和浪击引起的。
2. 碎屑滑坡:指由碎石和泥土组成的山体滑坡,常常出现在缓坡、堆积山地、悬崖和山谷地带等地。
3. 岳岩滑坡:指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山体发生的滑坡,也称为岩体滑坡。
常见于柿子岩、花岗岩等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区域。
4. 土体滑坡:指由于土壤层土粒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导致的山体滑坡。
常见于土层松散、土质组织松散或者地下水涌出等因素引起的。
二、滑坡预测及监测滑坡防治的前提是对滑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便及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
目前,滑坡的预测和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遥感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来进行滑坡的观测和监测,包括雷达扫描和高分辨率卫星照片。
2. 地面测量:包括位移测量方法和电位计观测方法。
3.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电阻率勘探、重力测量、地震勘探等方法来揭示地下构造和滑坡情况。
4. 岩土力学研究:可以通过对滑坡区域土壤和岩石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来进行滑坡的预测和监测。
以上方法可以对滑坡进行全面的观测和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跟踪滑坡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滑坡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对滑坡进行防治。
滑坡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加强地震安全性设计:对于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建筑、交通设施、水电站等工程要增强防范地震的设施,提高工程的地震安全性和防范能力。
2. 加固岩石土壤:可以采用爆破和灌浆等方法,对滑坡面进行强化处理,增加岩石和土壤的稳定性。
谈滑坡原因与对策
滑坡原因与对策概述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指的是地表土壤、岩石等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的运动。
滑坡不仅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生命的丧失。
了解滑坡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对策是预防和减轻滑坡灾害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滑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滑坡的一些对策。
滑坡原因1.地质和地形因素地质和地形因素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滑坡发生的区域,如果土壤中的岩石层倾斜或断裂,或者地形陡峭,就会增加滑坡的发生风险。
例如,在陡峭的山坡上,由于没有足够的支持,土壤和岩石容易发生滑坡。
2.降雨降雨是引发滑坡的重要因素。
当降雨过多或过于密集时,土壤会被过量的水浸泡,从而丧失了结构稳定性。
尤其是在降雨较大的地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滑坡的概率显著增加。
3.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滑坡的抵抗能力不同。
例如,黏土和粘土是较容易发生滑坡的土壤类型,因为它们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低的抗剪强度。
而砂质土壤和砾石则较为稳定,抗滑坡的能力较强。
4.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可以成为引发滑坡的因素之一。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如果没有合理设计和施工,会破坏土地原有的稳定性,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此外,过度采矿、不合理的农业开垦和森林采伐也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山体滑坡的风险。
滑坡对策1.综合规划与土地利用在避免滑坡灾害方面,综合规划和土地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规划新的城市和社区时,应充分考虑地质和地形因素,避免在潜在滑坡危险区域进行建设。
此外,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植被覆盖度,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滑坡风险。
2.水文监测和控制建立水文监测系统是降低滑坡风险的关键。
该系统可以监测降雨量、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并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滑坡。
在水文监测的基础上,需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如建立排水系统和护坡结构,以减少土壤的饱和度,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3.土壤加固和护坡对于土壤容易滑坡的区域,可以采用土壤加固和护坡的方式来减少滑坡的风险。
煤矿滑坡原因及防治
煤矿滑坡原因及防治煤矿滑坡是指在煤矿地质环境中,煤矿岩层发生破坏并迅速滑移的现象。
煤矿滑坡一般是由于地质条件恶劣、人类活动干扰和工程建设疏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煤矿滑坡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煤矿滑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煤矿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地质条件不良、岩层层位错乱、岩性松散、岩石结构破裂等都会导致岩层发生破坏并滑移。
此外,地震、地下水涌出、雨水浸润等自然条件也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2.人类活动干扰:人类活动干扰也是煤矿滑坡的重要原因。
煤矿开采活动会改变地下水位、地下水流方向等地质条件,从而导致岩层破坏和滑移。
此外,采煤方法不科学、采空区不加固、矿山排水不及时等也会导致滑坡的发生。
3.工程建设疏忽:工程建设疏忽也是煤矿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煤矿建设中,如果没有对岩层进行有效的支护和加固,或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忽略岩层情况,都会导致煤矿滑坡的发生。
针对煤矿滑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勘察和监测:在煤矿建设过程中,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和岩层监测,了解煤层地质条件和岩层变化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和地震等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煤矿滑坡的动态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采取科学的采矿方法:在进行煤矿开采时,要选择适当的采矿方法,避免对地下岩层造成过大的干扰。
同时,要加强对采空区和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确保矿山工程的安全性。
3.加固和修复破坏岩层:对于存在破坏迹象的岩层,可以通过注浆、注水、钻孔加固等手段来加固和修复。
同时,要加强对岩层缝隙和裂隙的处理,避免岩层进一步破坏。
4.矿山排水和灌浆处理:及时排除矿山地下的积水和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稳定,以减少地下水对岩层稳定性的影响。
在需要加固的岩层中进行灌浆处理,增强岩层的稳定性。
5.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岩层地质知识教育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并加强对煤矿工程的管理,确保各方面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简述滑坡的防治方法
简述滑坡的防治方法滑坡的定义和成因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指坡面上的土壤或岩石因重力作用而沿着滑动面向下运动的现象。
滑坡的成因滑坡的成因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地震、降雨等因素。
土壤侵蚀会削弱土壤的稳定性,地震会破坏岩体结构,降雨会增加土壤的饱和度。
滑坡预警方法地质勘察和监测•进行地质勘察,了解滑坡区域的地质情况。
•安装监测设备,如倾斜仪、位移计等,及时掌握滑坡地的变形情况。
雨量监测•安装雨量监测仪器,及时掌握降雨情况。
•建立降雨触发预警机制,一旦达到警戒值即发出警报。
高精度测量技术•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激光测距仪等高精度测量技术,对滑坡地进行准确地理数据测量,判断滑坡的发展情况。
滑坡的防治方法土地整治1.整治滑坡区域的土地,进行地表排水和排泄水处理。
2.对土地进行坡面修整,减少坡面的坡度和坡高,增加坡面的稳定性。
植被恢复1.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抗冲刷性和黏聚力,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减少侵蚀。
2.植被根系能够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地下排水系统1.在滑坡区域进行地下排水系统建设,降低土壤饱和度,减少滑坡的发生。
2.定期维护排水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工程措施1.安装抗滑桩或加固墙,增加滑坡地的稳定性。
2.进行地下挡墙、明挖沟渠等加固工程,防止土体滑动。
技术措施1.利用地下注浆、土钉等技术手段,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连接性,提高滑坡地的稳定性。
2.采取减载措施,如移动或转移压力点,减少滑坡地的压力。
结语通过合理的预警方法和滑坡的防治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滑坡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滑坡防治工作中,应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切实提高滑坡的预警预测能力和防治水平。
只有科学防控滑坡的发生和蔓延,才能有效减少滑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
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
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
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
下面从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1.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
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
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1,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2,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4,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
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
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2.滑坡的分类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
我国铁道部门则按滑坡体的岩性、滑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体厚度等进行了分类,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
从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出发,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类型;日本渡正亮则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
牵引式滑坡。
对于一个滑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突出因素对滑坡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就是看对我们认识、防治和处理此滑坡是否有帮助。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
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
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
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
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
反之,如页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则恰好相反,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就比较容易发生滑坡。
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
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
面滑动;否则反之。
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也陡,其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动。
如果坡高和边坡的水平长度都相同,但一个是放坡到顶,而另一个却是在边坡中部设置一个平台,由于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就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
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
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当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就能发生滑坡。
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
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等,以前两者为主。
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
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
不管来源怎样,一旦水进入斜坡岩土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力,冲刷或侵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等。
总之,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
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来接近于稳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形成“大鱼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
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
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动。
此外,振动对滑坡
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地震时往往伴有大滑坡发生,爆破有时也会引发滑坡。
四、滑坡防治措施
通过以上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滑坡形成条件的介绍,我们不难得出治理滑坡的相关工程措施。
然而,一个滑坡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我们只有做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
总的来说,治理滑坡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
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
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五、结语
本文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条件、滑坡的防治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
天然的或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到处可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各种规模的滑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巨大的灾难。
因此,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治理滑坡,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损失。
相信通过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滑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