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枢纽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特性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商业场所可达性研究分析——以南京市新街口和湖南路为例
商业场所可达性研究分析——以南京市新街口和湖南路为例沈秀梅;方磊;单踊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7(000)017
【摘要】2016年中央提出"开放小区"的概念,实质上是为了解决城市的可达性问题.场地的可达性关系着一个场所的活力,通过研究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可以实现对于场地活力的控制.文章主要对商业场所的可达性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阐述可达性的概念和研究意义,进而引出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之后进行了举例说明与分析,最后从两个层面上提出了增加商业场所可达性的方法.
【总页数】3页(P6-8)
【作者】沈秀梅;方磊;单踊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城市道路交叉口区域建筑形态分析——以南京市中山北路与湖南路交叉口为例[J], 孙正
2.大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形态演变解析——以南京市湖南路商业中心为例 [J], 徐华林;吴晓
3.商业中心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空间模式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为例 [J], 马欢欢;周年兴;谢引引;尹上岗
4.南京市高校女性研究生中心区消费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为例 [J],
苏芳香
5.店招标牌规范下的设计思考——以南京市新街口区域街巷店铺为例 [J], 鲍海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28地铁枢纽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特性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地铁枢纽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特性分析——以南京市为例何流【摘要】为了研究地铁枢纽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的变化规律,通过双定点视频法采集了南京地铁枢纽新街口站和南京站站的通道、站厅、站台和楼梯共600个行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了行人的步速及静、动态空间需求模型,并标定了模型参数。
发现出行目的以及环境因素对行人步速的影响远远大于性别、行李等个体因素,而性别和行李、步速和密度分别决定了行人的静、动态空间需求。
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行人在地铁枢纽中的步行规律。
【关键词】地铁枢纽;行人;交通调查;步速;空间需求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是行人微观行为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行人设施、制定相关规范的前提。
地铁枢纽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特性分析研究了行人在地铁枢纽中的步行规律,在地铁枢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步速是最基本的行人行为微观特性之一。
徐吉谦[1]认为行人的步速与行人的年龄、性别、出行目的、受教育程度、心境、体质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所处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等有关。
Henderson[2-3]指出行人步速呈正态分布,平均达 1.34米/秒。
William m等[4]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步行速度分别为 1.37米/秒(MTR)和 1.32米/秒(KCR)。
孙志勇[5]发现信号交叉口男、女行人过街速度分别为1.29米/秒和1.24米/秒。
陈然[6]等指出上海行人的平均步速为1.24米/秒。
史建港[7]提出北京市行人平均步速为1.21米/秒,其中男性1.25米/秒、女性1.16米/秒;儿童1.19米/秒、中青年1.25米/秒、老人1.00米/秒。
行人空间是指在人行通道或有行人排队处提供给每位行人的平均面积。
Weidmann U[8]提出行人行走时趋向于与障碍物和其他行人保持一定的间距,即行人在行走时也有一定的空间需求。
严保杰[9]将行人空间需求分为静态空间需求和动态空间需求。
南京南站案例
三、规划设计思路
以人为本
设施布局 换乘设计 交通组织
公交优先 分区组织
分层布设
11
四、南京南站枢纽交通需求预测(略)
12
五、枢纽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1、枢纽地区综合交通规划主要对策
从容量角度
从布局角度
从可持续 发展角度
从运行角度
13
五、枢纽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2、枢纽地区综合交通规划方案
14
五、枢纽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7
8
3、地处交通线与市政管线交汇处,枢纽外设 施多层次叠加
南京南站枢纽周边有绕城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宁 溧路、宏运大道等4条高(快)速路,有机场输油管、天 然气主干管、污水主干管等多条全市性的重要管线,有 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宁杭铁路、宁安铁路以及宁芜 地下货线等5条铁路经过,另有3条地铁线穿越南站枢纽。 此外,秦淮新河三级航道从枢纽外围经过。多条交通线 和多条重要市政管线在此以不同标高要求经过,形成多 层次叠加的复杂网络,为枢纽的规划设计增加了难度。
南京南站
5
1、集公交
出租车
社会车辆
。。。
6
2、各交通方式运输需求大,南站枢纽内客 流量十分巨大
预测至2030年,南站枢纽年发送铁路旅客5822万人 次,约是现有南京站的5倍,公路旅客1100万人次,高峰 小时枢纽进出乘客总量达66000人次,平均每分钟达1100 人次。
公交系统----通过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公交网络和场 站系统的合理规划,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优化交通结构, 体现地区主导交通方式发展。通过对城市轨道网络系统性 及网络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分析,结合南站枢纽建设要求, 提出将原规划的机场线与3号线共轨直通,以降低枢纽工 程的复杂程度,并根据客流预测将1号线和3号线设计为同 台同向换乘,以解决两线间的巨大换乘客流问题。
南京地铁特性分析报告
南京地铁特性分析报告1. 引言南京地铁作为南京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居民的出行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南京地铁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线路规模、运营情况、客流特征等方面,以期对南京地铁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线路规模南京地铁目前拥有几条线路,总长度达到多少公里,是衡量地铁规模的重要指标。
根据最新数据,南京地铁截至2021年底共有x条线路,总长度为x公里。
其中,一号线是南京地铁的骨干线路,贯穿南京市区,连接了许多重要的交通枢纽。
3. 运营情况南京地铁的运营情况是评估地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节将分析南京地铁的开通时间、运行时间、运营频率等方面。
3.1 开通时间南京地铁最早的线路是一号线,于xxxx年开通。
随着城市的发展,南京地铁陆续开通了更多的线路,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3.2 运行时间南京地铁的运行时间是指地铁的开通时间和结束时间。
根据南京地铁的运行计划,地铁的运行时间通常在早上6点至晚上10点之间,具体时间可能会根据节假日等情况有所调整。
3.3 运营频率南京地铁的运营频率是指地铁的发车间隔时间。
根据统计数据,南京地铁的运营频率通常在高峰时段为x分钟一班,非高峰时段为x分钟一班。
这一频率能够满足大多数乘客的出行需求。
4. 客流特征南京地铁的客流特征分析有助于了解地铁的出行需求和拥挤情况,为地铁的规划和优化提供依据。
4.1 高峰时段客流南京地铁在早晚高峰时段通常会出现较高的客流量。
根据数据统计,早高峰时段是工作日的7:30-9:00,晚高峰时段是17:00-19:00。
在这些时间段,地铁车厢通常较为拥挤,乘客需要排队等候上车。
4.2 周末客流相比工作日,南京地铁在周末通常会有较为平稳的客流量。
周末是南京市居民进行休闲和购物的重要时间段,因此地铁的客流量通常会有一定的增加。
4.3 节假日客流在节假日,南京地铁的客流量通常会有明显的增加。
特别是在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地铁车站和车厢会更加拥挤,需要加强运力调度和管理。
南京地铁运营服务与客流增长
南京地铁运营服务与客流增长概述南京地铁作为国内较早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近年来持续发展壮大。
本文将讨论南京地铁的运营服务以及其面临的客流增长问题。
首先,我们将介绍南京地铁的运营服务特点,包括线路覆盖、列车运营和设备设施。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南京地铁面临的客流增长趋势,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运营服务特点线路覆盖南京地铁目前拥有多条地铁线路,覆盖了市区主要地区以及周边城市。
其中,主要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等。
这些线路在连接城市各个重要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居民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列车运营南京地铁的列车运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以满足不同乘客群体的出行需求。
高峰时段,列车发车间隔较短,能够满足市民的高峰出行需求。
在非高峰时段,列车发车间隔适当延长,节约能源,提高运营效率。
设备设施南京地铁注重为乘客提供舒适、便利的出行环境。
车厢内设有舒适的座椅和扶手,乘客可以在车厢内休息或阅读。
车站内装有自动售票机、自动闸机等设备,方便乘客购票和进出站。
客流增长趋势及原因随着南京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和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南京地铁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客流压力。
以下是导致客流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发展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其城市发展迅速,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人口集中在市区各个重要地区,尤其是商业中心和人口密集区域,带来了大量乘客的出行需求。
就业通勤随着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工作。
工作日的高峰时段,许多上班族通过地铁通勤,导致地铁客流量剧增。
公共交通的普及南京地铁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地铁作为主要的出行工具。
相比传统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地铁快捷、舒适,成为人们的首选交通工具。
基础设施改善随着南京地铁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包括新增线路、提高线路运营效率等,地铁的客流容量也逐步提升。
因此,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地铁出行。
应对措施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压力,南京地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流容量:增加运力南京地铁通过增加列车数量和运营频率,提高了运输能力。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分析报告1. 市场概述南京地铁作为江苏省首个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南京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南京地铁市场潜力巨大。
2. 市场规模目前,南京地铁共有10条线路,总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覆盖南京市主要区域。
根据数据显示,南京地铁服务的客流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并且有望继续增长。
3. 市场竞争南京地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其他交通方式。
与这些交通方式相比,地铁具有快速、方便、舒适等优势,因此在高峰时段和拥挤地区更受人们欢迎。
4.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快速、方便、舒适的交通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
南京地铁对于满足人们出行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市场前景未来几年,南京地铁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新线路的建设和扩容,地铁服务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预计客流量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南京地铁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6. 市场挑战虽然南京地铁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投资巨大的资金压力,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不菲。
其次是人员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督。
7. 市场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南京地铁市场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新线路的建设和扩容;•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列车的班次和运行速度;•制定合理的票价政策,提高地铁的竞争力;•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结合现代科技,推动地铁智能化发展。
8. 总结南京地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持续的改进,南京地铁将继续为城市交通贡献力量,并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前景分析概述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交通压力的增大,地铁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南京地铁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南京地铁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机遇和挑战。
南京地铁发展概况南京地铁是南京市主要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目前已经建成了多条线路并在继续扩建中。
截至目前,南京地铁拥有X条线路,覆盖了X个区域,服务着数百万居民。
随着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推进,南京地铁的规模和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加。
市场需求分析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趋势南京作为一个重要的省会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
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城市化的加快,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域。
这种持续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趋势为南京地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交通压力和出行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南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
尤其是在高峰期,道路交通拥堵严重,给居民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南京地铁作为一种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追捧。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铁出行,这也带来了市场需求的增加。
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
未来几年,南京地铁将继续扩建和完善,新增线路和站点将进一步提高地铁的服务能力。
这将进一步推动地铁出行需求的增长,并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市场机遇和挑战机遇:投资回报和可持续发展南京地铁市场的发展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投资地铁线路和站点的建设可以带来不错的回报,尤其是在城市核心区域。
此外,地铁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改善环境质量。
挑战:线路规划和融资问题地铁线路的规划和建设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线路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和城市发展的方向,以确保投资的有效利用。
此外,地铁建设还需要大量的融资,这对于投资者和政府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总结南京地铁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南京地铁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地铁客流特征分析与运营措施的优化
第7期
周云娣:地铁客流特征分析与运营措施的优化
41
铁、轻轨线路的 α1 值在 2 左右[1]。 图 3 和图 4 分别为 2017 年 9 月 3 号线某工作日和某双
休日一日内小时客流的变化情况。
图 3 工作日上下行分时断面客流量 图 3 中工作日客流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早晚两个客流 高峰,早高峰为 7:00~9:00,晚高峰 17:00~19:00, 平峰期间客流变化不大。早高峰上行断面客流量大于下行断 面客流量,晚高峰则相反。
上、下行方向分时客流的不均衡程度较小。
3.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1)上下行方向客流的不均衡
根据乘客出行的特点,乘客在产生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应
该产生回程客流,在理论上讲,同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上、下
行方向的客流应该是均衡的,但实际上由于受到线路的走向、
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及交通衔接等原因使客流的流向发生改
变,最终导致上下行方向客流的不均衡[2]。上下行方向客流
式中:α2—上下行方向不均衡系数;p 上 max,p 下 max— 分别为上下行方向最大断面客流量(人)。α2 的值大于 1。α2 越大表明上下行方向的客流越不均衡。一般情况市区地铁线 路、轻轨 α2 的正常值在 1~1.5 之间[1-3]。
根据 3 号线工作日和双休日的上下行断面客流量,计算 出工作日和双休日上下行方向的不均衡系数分别为 1.114 和 1.101,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说明工作日和双休日上、下行 方向客流有差异但不是很大,对行车组织工作较有利。
年 9 月 1 日—9 月 30 日的客流变化情况见图 2 所示。
图 1 3 号线月度日平均客运量(人次)
图 2 3 号线 2017 年 9 月 1 日—9 月 30 日全日客流量 (2)一日内小时客流分布特征 一日内各小时客流是不均衡的,其不均衡程度通常用单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楼梯通行能力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楼梯通行能力研究吴昊灵;袁振洲;聂广渊【摘要】在分析楼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并处理北京地铁换乘枢纽西直门站的进出站及换乘楼梯数据,分析上行和下行楼梯的行人流交通特性.据此构建楼梯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了实际通行能力模型的有效性.文章最后将楼梯的实际通行能力、仿真得到的通行能力和依《地铁设计规范》计算出的最大通行能力数值作对比,得出上行和下行楼梯的实际通行能力与仿真通行能力的数值相差较小,且二者均小于最大通行能力.【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16【总页数】6页(P155-159,169)【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人;交通特性;楼梯;通行能力【作者】吴昊灵;袁振洲;聂广渊【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4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的逐步建设及其运营网络的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网络化发展新阶段。
作为网络中枢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成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特性的核心和关注的焦点,这就促使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部门人员日益关注如何通过对枢纽的合理设计和使用,提高乘客在枢纽内的集散效率,提高枢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国内外对于楼梯通行能力的研究多依据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手册、TCQSM(transit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manual)手册和相关设计规范等内容。
HCM2010[1]主要适用于道路交通流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指标的参考,对于楼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仅给出相应的参考值。
TCQSM手册[2]定义了行人通行能力,并对枢纽行人流通行能力的分析和计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供了通道、楼梯、自动扶梯、检票区域和站台等设施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和参考值。
北京地铁交通枢纽行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通过对北京南站行人的特征参数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行人的行为习 性和交通方式选择,为改善车站交通环境和提升行人出行体验提供参考。
一、行人特征参数调查
本次调查选择在北京南站进行,通过现场观察和计数的方式,收集行人的特 征参数。调查时间为2023年3月的每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8:00至下午6:00。调 查对象为进出北京南站的行人,包括但不限于乘客、接送人员和工作人员。
感谢观看
1、确定评价因素:根据地铁车站的实际情况,确定人、设备、环境和管理 等四个方面的安全风险因素。
2、建立FTABN模型:依据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似关系,构建模糊相似关系矩 阵。然后利用拓扑学原理对矩阵进行层次化处理,形成FTABN模型。
3、风险评估:根据FTABN模型,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其对地 铁车站安全的影响程度。
4、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 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环境改善和管理优化等。
四、实例分析
以某市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地铁车站为例,运用FTABN对其安全风险进行评价。 通过收集数据、构建FTABN模型、风险评估和制定应对措施等步骤,得出该地铁 车站的安全风险等级为中等,并针对主要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行人特征参数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关于北京南站行人的特征分析:
1、人群构成:调查显示,北京南站行人多为学生、上班族和老年人。其中, 学生和上班族多为利用高铁通勤的乘客,老年人则多为来往于医院、公园等地的 出行者。
2、交通方式:在调查期间,行人主要以步行为主,约占60%。此外,地铁也 是重要的交通方式,约占25%,而公交车的比例相对较低,约占10%。值得注意的 是,有部分行人选择骑行共享单车或私家车前往车站,这可能与车站周边交通拥 堵有关。
特殊人群步行过街速度调查与信号设计
特殊人群步行过街速度调查与信号设计周涛;陈新【摘要】步行交通是城市交通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行人过街是步行交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针对老人、带儿童的家长、残降人士以及负重的旅客等特殊人群进行了过街速度的调查,给出了过街信号设计中的特殊人群过街速度推荐值.通过分析平面信号交叉口处在现有信号设置下,特殊人群过街所需的时间以及过街速度等指标,提出了特殊人群过街信号时长的设计方法.【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5(012)005【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过街信号;特殊人群;过街速度;信号时长【作者】周涛;陈新【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14目前在城市交叉口信号设计时大多考虑机动车辆和普通行人过街,满足了机动车辆和普通行人等待时间和正常过街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信号灯配时主要考虑交通量、行车延误、普通行人过街安全等因素。
但是在一些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其他需要信号时长延时的特殊人群比较集中的路段,比如医院、老年社区、火车站等等,如果信号灯还是以普通行人过街速度指标进行信号灯配时,则会给特殊人群步行过街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旨在通过对特殊人群过街的特性调查,进行考虑特殊人群步行信号灯时长的配置和过街设施的设计。
目前国内外对于路段行人过街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2003年Simpson[1]等研究了不同车速不同年龄对行人接受空挡的影响,但尚未分析空挡与道路宽度的关系;2007年杨晓光等对行人过街交通的控制与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行人过街延误为依据,建立了无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延误模型,给出了双向2车道和4车道时两种过街方式的适用范围;2008年于泉[2]等人重点对路段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3种过街设施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管理措施,但对路段人行便道以及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施的研究不够。
城市地铁的空间结构与站点停车场所的布局优化--以南京市为例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Subway and Layout Optimization of Station Parking Lots:A Case Study
of Nanjing
作者: 殷悦[1];陆玉麒[1]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江苏南京210023
出版物刊名: 经济地理
页码: 73-8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7期
主题词: 城市地铁;“十字形”结构;圈层结构;停车场所;地铁站点;交通换乘;交通可达性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与地铁衔接的交通方式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尤其是配套停车场地存在布局不够合理、场地被其他方式侵占等问题。
解决城市地铁停车场所的空间布局问题,则需要对其进行布局优化,而前提是要了解城市地铁的空间结构特征。
文章基于时间距离模型的可达性研究方法揭示了南京地铁的基本空间结构特征:圈层结构和“十字形”结构。
并据此提出完善大型停车场配置,优化地铁停车场所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案。
同时提出对策建议:①突出地铁停车场所的公共利益属性,强化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②所有地铁站点都应保留停车场所,所涉关键技术难题可集中攻关解决;③地铁换乘问题的解决为国内外其他城市提供示范价值和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街口地下交通枢纽的寻路研究
新街口地下交通枢纽的寻路研究
季诚;冯阳
【期刊名称】《住宅科技》
【年(卷),期】2016(036)004
【摘要】新街口的地下交通枢纽是南京市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交通节点。
以“寻路”为主题,针对该地下公共空间开展空间、标识与行人相互关系的专题研究。
通过实地调研和现场实验,就寻路效率、空间感受和习惯,空间设计对寻路的影响,地上与地下空间对应与空间认知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结合现状问题梳理与实验结果分析,为新街口地下公共交通空间的品质提升提出建议。
【总页数】6页(P4-9)
【作者】季诚;冯阳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综合轨道交通枢纽内行人流线和寻路特征研究 [J], 宿宇;赵东拂
2.TOD模式背景下交通枢纽中心与城市绿地契合设计研究
——以成都市18号线锦城广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为例 [J], 周华溢;甘宁
3.城市立体化视角下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体验提升策略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 [J], 李翔宇;单镜祎;崇志国
4.全地下交通枢纽车辆流线设计研究——以西安火车站地下交通枢纽为例 [J], 李冰;李鑫
5.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换乘设计研究——以西安火车站地下交通枢纽为例 [J], 李冰;李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地铁1号线“人”字形运营模式研究
南京地铁1号线“人”字形运营模式研究王军【摘要】针对南京地铁l号线的人字形结构,对其交路特点、交路模式、导向系数、广播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进行介绍,并结合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改进的运营模式,结果表明现阶段实际运行状态良好。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outing characteristics, routing mode, guidance system,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of Y Shaped No.1 Metro Line in Nanjing. Improved operation mode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operation and the metro is in good condition at this stage.【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2(009)005【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客流组织;“人”字形交路【作者】王军【作者单位】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92由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复杂性,不同轨道交通线的功能定位不同,客流需求的时空分布特点各异,因此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列车运行方式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1-3]。
目前,我国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地铁运营交路一般以单一交路为主。
1 南京地铁1号线模式1.1 1号线布局南京地铁1号线由城市北端迈皋桥开始,经中华门向西至奥体中心,运营线路长度21.72 km,共16座车站,已于2005年投入运营。
2010-05-28 1号线南延线开通运营,在安德门站接轨,向南经南京南站至药科大学站,与原1号线形成“人”字形,见图1。
现1号线运营线路长度为46.72 km,车站31座(地下车站19座,地面高架车站12座),其中,迈皋桥至安德门之间共线段14.74 km,12座车站;安德门站至奥体站之间的西延伸线的线路长度6.98 km,车站4座;安德门车站至大学城站之间的南延伸线线路长度25 km。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调研报告
南京地铁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地铁交通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南京地铁市场的情况并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南京地铁市场的规模、发展趋势、用户需求以及竞争状况,为地铁运营商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3.1 问卷调查我们随机选择了500名南京市民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地铁出行频率和目的地分布 - 对南京地铁票价的满意程度 - 对地铁运营时间的满意程度 - 对地铁的服务质量评价 - 是否会推荐地铁出行给亲友 - 对地铁拥挤程度的感受3.2 实地观察我们还对南京地铁的车站和列车进行了实地观察,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 车站设施的完善程度 - 车站与周边交通的衔接情况 - 列车运营的正常程度 - 列车拥挤程度4. 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4.1 地铁市场规模南京地铁市场规模庞大,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地铁作为出行方式,并且地铁出行的频率逐年增加。
4.2 用户需求市民对南京地铁的票价基本满意,但对运营时间有一定的不满意度,建议增加深夜运营时间。
另外,市民对地铁的服务质量普遍较为满意,对地铁拥挤程度的感受也较强烈。
4.3 竞争状况虽然南京地铁在市内交通中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市场上还存在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如公交、出租车和私家车。
5. 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地铁线路拓展力度,提高地铁的覆盖范围,满足市民对出行的需求。
•提高地铁运营时间,增加深夜运营班次,方便市民夜间出行。
•加强车站设施的维护和改善,提高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加大对地铁拥挤程度的管理力度,通过优化出行时间和加大运力投入等措施,减少乘客拥堵风险。
6. 结论南京地铁市场潜力巨大,在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拓展线路覆盖、管理拥挤程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行人交通特性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行人交通特性
唐明;贾洪飞;杨丽丽
【期刊名称】《城市交通》
【年(卷),期】2010(008)004
【摘要】为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行人交通特性,以北京市地铁2 号线西直门站站台视频资料为基础,观测站台区域行人交通行为,分析行人速度、候车位置分布、密度时空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街道环境相比,站台区域行人自由流速度均值偏高,且站台与楼梯邻接区域行人速度随密度的增大下降较快;车辆到达之前行人候车呈队列形式,车辆到达后呈扇形分布在车门两侧;站台区域行人密度时空分布受轨道交通车辆班次影响,表现出规律性波动变化.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唐明;贾洪飞;杨丽丽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长春吉林130025;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长春吉林130025;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长春吉林13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2+6
【相关文献】
1.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楼梯行人交通特性分析 [J], 张艳秋;陈坚;梁奇
2.考虑不同滞留程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侧式站台人数计算模型 [J], 傅晨琳; 黄敏; 张学强
3.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站台型式研究 [J], 于琳茗;周虎利;张浩
4.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站台层设备区消防问题研究 [J], 周会武
5.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站台层设备区消防问题研究 [J], 刘苏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轨道交通车站内通道设施的行人流特性研究
轨道交通车站内通道设施的行人流特性研究
娄永梅;张炳森;张宁;王健
【期刊名称】《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年(卷),期】2018(15)9
【摘要】选取轨道交通车站内的通道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视频采集和后期人工处理得到行人流的速度、密度和流量等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对实测数据进行筛选和信息挖掘,并系统的建立单向、双向水平通道设施的速度-密度和流量-密度交通流模型,对比分析两种通道在不同状态下交通流模型特征的异同及原因.研究成果为轨道交通车站通道设施设计、安全疏散以及提升车站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参考,同时完善了行人交通流理论研究.
【总页数】6页(P55-60)
【作者】娄永梅;张炳森;张宁;王健
【作者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轨道交通研究所,南京 210096;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轨道交通研究所,南京 210096;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京 21002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9.5
【相关文献】
1.地下空间内预留轨道交通车站与既有轨道交通车站通道换乘关键技术研究 [J], 杨宇宏
2.轨道交通站内换乘通道客流通过研究 [J], 骆泳吉;徐可;戚元;谷苗苗;王梦凡
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通道联合通行能力的研究 [J], 金建刚;张宁
4.基于大数据对轨道交通站内公共设施优化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J], 王笑予; 汤寿旎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气体灭火系统研究 [J], 徐采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枢纽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特性分析——以南京市为例何 流【摘要】为了研究地铁枢纽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的变化规律,通过双定点视频法采集了南京地铁枢纽新街口站和南京站站的通道、站厅、站台和楼梯共 600 个行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了行人的 步速及静、动态空间需求模型,并标定了模型参数。
发现出行目的以及环境因素对行人步速的影响远远大 于性别、行李等个体因素,而性别和行李、步速和密度分别决定了行人的静、动态空间需求。
结果表明, 本文建立的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行人在地铁枢纽中的步行规律。
【关键词】地铁枢纽;行人;交通调查;步速;空间需求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是行人微观行为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规划行人设施、 制定相关 规范的前提。
地铁枢纽行人步速及空间需求特性分析研究了行人在地铁枢纽中的步行规律, 在地铁枢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步速是最基本的行人行为微观特性之一。
徐吉谦[1]认为行人的步速与行人的年龄、 性别、 出行目的、受教育程度、心境、体质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所处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 交通状况等有关。
Henderson[2-3] 指出行人步速呈正态分布,平均达 1.34 米/秒。
William m 等[4]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步行速度分别为 1.37 米/秒(MTR)和 1.32 米/秒 (KCR) 。
孙志勇[5]发现信号交叉口男、女行人过街速度分别为 1.29 米/秒和 1.24 米/秒。
陈 然[6]等指出上海行人的平均步速为 1.24 米/秒。
史建港[7]提出北京市行人平均步速为 1.21米/秒,其中男性 1.25 米/秒、女性 1.16 米/秒;儿童 1.19 米/秒、中青年 1.25 米/秒、老人 1.00 米/秒。
行人空间是指在人行通道或有行人排队处提供给每位行人的平均面积。
Weidmann U[8] 提出行人行走时趋向于与障碍物和其他行人保持一定的间距, 即行人在行走时也有一定的空 间需求。
严保杰[9]将行人空间需求分为静态空间需求和动态空间需求。
HCM2000[10]提出将 一个个体视为 1.5 英尺×2 英尺(0.46 米×0.61 米)的椭圆,则单个人的总面积为 3 平方英 尺(0.28 平方米) 。
交通工程手册[11]将拥挤状况下行人占用空间的当量面积划分为四类。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对行人步速和空间需求的简单统计, 而忽视了特性与个人及环境影 响因素的关系, 且无法有效反映出地铁枢纽环境的特点。
本文在南京地铁枢纽新街口站和南京站站行人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出行目的和位置的行人在微观步速以及动态、 静态空 间需求的变化规律,建立回归模型,标定模型参数,为地铁枢纽行人仿真提供定量的支持。
1.行人调查1.1 调查内容和方法现有的行人数据采集方法见表 1。
表 1 行人数据采集方法 名称 跟踪调查 定点调查 视频调查 问卷调查 适用范围 个体行人 范围有限,流量较低 适用广 非客流高峰 优点 准确 简单易行 一次调查几乎所有的交通数据 简单,能获得出行目的等 缺点 成本较高 精度较低 需要设备和后期处理 耗时耗力地铁枢纽行人调查不仅需要描述出行人步速和空间需求特性的表征规律, 还要进一步寻 找其与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
其中影响因素包括行人的性别、年龄、行李等个体因素,以及 枢纽布局、功能区、设施设备等枢纽环境因素。
因此本文采用双定点视频调查获取地铁枢纽 行人和环境影响因素及行为特性数据,以其中较清晰的一个视频数据记录当前行人的性别、 年龄、行李和间距,以进出调查断面的时刻计算行人步速。
1.2 调查位置为了体现地铁客流在出行目的和时间分布的多样性,提高后续模型参数标定准确程度, 本文将地铁枢纽分为一般站和对外枢纽站两类, 其中一般站以居民出行为主, 且工作日为通 勤出行,周末为购物、娱乐出行;对外枢纽站以流动人口的出差、旅游、探亲出行为主。
根 据南京地铁客流在各枢纽的统计信息, 选择新街口站和南京站站两个枢纽, 在不同出行目的 的高峰小时展开调查,见表 2。
表2 名称 新街口站 南京站站 类型 一般站 对外枢纽站 调查枢纽及时间 日期 2012 年 9 月 20 日(周四) 2012 年 9 月 22 日(周六) 2012 年 9 月 5 日(周三) 时段 8:30-9:30 12:00-13:00 12:00-13:00 出行目的 通勤 购物、娱乐 旅游、出差、探亲以进站客流为例, 行人从进入枢纽到站台上车依次经过通道、 站厅和站台三个步行功能 区,其中地面与通道、站厅与站台之间一般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相连。
为了体现不同功能区对行人步速和空间需求特性影响的差异,选择各区域客流量相对较大的位置分别展开调查, 见表 3。
表 3 调查位置信息 枢纽 类型 通道 新街口 站 站厅 站台 楼梯 通道 南京站 站 站厅 站台 楼梯 位置 2 号线站厅层 8 号 出口 1 号线 1 号线站台北端 2 号线站厅中心区 域 西出口 站厅西侧 站台中段 站厅与站台间 说明 宽 5 米,调查间距 10 米 1 号线换乘 2 号线客流,长 6 米,宽 2.55 米 2 号线换乘 1 号线客流,长 6 米,宽 4.6 米 12 级台阶,宽 7.15 米,单层台阶长 0.31 米,高 0.15 米 长 4.8 米,宽 6.2 米,中间存在隔离栏 以出站客流为主,长 5.4 米,宽 6.3 米 以出站客流为主,长 3.6 米,宽 3.6 米 33 级台阶,宽 3.9 米,单层台阶长 0.3 米,高 0.14 米,中部有长 度为 1.6 米的缓冲区1.3 数据格式,为了便于记录和统计,将调查中的离散数据(如方向)转化为具体数值,同时将无法 准确得到的连续(如年龄)数据离散化。
表 4 列举了调查数据的类型与精度。
表 4 调查数据格式名称枢纽 位置 方向 列车是否到站 性别 年龄 手提 背包 拖箱 时刻 步速 距离类型整型 整型 整型 浮点型 整型 整型 整型 整型 整型 浮点型 浮点型 浮点型单位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秒 米/秒 米说明1 工作日新街口站,2 周末新街口站,3 南京站站 1 通道,2 站厅,3 站台,4 下行楼梯 5 上行楼梯 1 进站,0 出站 0 未到站,1 到站,0.5 未知 1 男性,0 女性 1:7 至 16 岁,2:17 至 60 岁,3:60 岁以上 1 有,0 无 1 有,0 无 1 有,0 无 视频中的六位正整数,前两位表示分钟,中间两位表示秒, 后两位表示帧,每秒 25 帧 个体行人的步行速度 行人距前方行人的距离2.步速特性分析以调查视频中的 600 个样本分析行人的步速特性。
其中工作日新街口站、 周末新街口站和工作日南京站站样本各 200 个,通道、站厅、站台和楼梯调查断面样本各 150 个。
从样本结构上看,性别上男性样本 336 个,占 56%,与南京市人口性别比例基本一致; 年龄上,中青年样本 588 个,占 98%,地铁枢纽以中青年行人为主;行李上,大多数行人无 行李或携带小件行李,行人比例随行李增多而降低。
同时,出差、探亲和旅游的行人(南京 站站) 行李平均携带量较高, 而通勤出行的行人 (工作日新街口站) 更多的选择 “轻装上阵” ; 购物、娱乐的行人(周末新街口站)行李量居中;出行人数上,可以明显从视频确认的共同 出行(如手挽手的情侣)有 14 人,占 2%,实际的共同出行比例会更高一些。
综合考虑样本结构特征, 确定步速模型变量不包括年龄和共同出行。
枢纽各断面行人步 速统计见表 5。
表 5 各枢纽步速统计 断面 枢纽 工作日新街口站 通道 周末新街口站 南京站站 合计 工作日新街口站 站厅 周末新街口站 南京站站 合计 工作日新街口站 站台 周末新街口站 南京站站 合计 工作日新街口站 下行楼 梯 周末新街口站 南京站站 合计 工作日新街口站 上行楼 梯 周末新街口站 南京站站 合计 样本数(人) 50 50 50 150 50 50 50 150 50 50 50 150 25 25 25 75 25 25 25 75 步速(米/秒) 最小值 0.95 0.81 0.31 0.31 1.05 0.74 0.38 0.38 0.67 0.42 0.47 0.42 0.44 0.43 0.6 0.43 0.52 0.51 0.53 0.51 最大值 1.72 1.55 1.67 1.72 1.76 1.53 1.57 1.76 2.11 1.32 1.11 2.11 1.3 1.11 1.83 1.83 1.22 1.11 1.77 1.77 平均值 1.261 1.178 1.036 1.158 1.312 1.011 0.958 1.094 1.179 0.903 0.815 0.966 0.819 0.701 0.935 0.818 0.730 0.670 0.911 0.770 标准差 0.176 0.171 0.213 0.208 0.154 0.137 0.250 0.243 0.357 0.207 0.131 0.293 0.235 0.160 0.291 0.251 0.173 0.137 0.356 0.260注:新街口站站台行人均进站,南京站站站台行人均出站,上、下行楼梯速度仅为水平方向从上表的统计结果看,地铁枢纽内行人步速具有以下特征: 1) 2) 3) 总体上,通道、站厅、站台、下行楼梯、上行楼梯的行人步速依次降低; 任意区域内,工作日新街口站的行人步速高于周末新街口站的行人; 楼梯上,南京站站的行人步速最高,其余区域南京站站的行人步速最低;4)站台和上行楼梯的行人步速差异最高, 因为站台行人会受到自身进、 出站以及列车 是否到站的影响, 而部分上行楼梯的行人会跨两级台阶。
通道的行人步速差异最低, 因为步行目的最单一。
可见,通勤出行的行人步速要高于购物和休闲的行人,而出差、旅行的行人步速在不同区域 差异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南京站站的通道、站厅断面调查区域较宽,因此行人的实际步行距离 要大于区域长度,观测步速低于实际步速;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行人对枢纽布局不了解导致。
不同枢纽及位置的行人速度分布如图 1 至图 5 所示。
图 1 通道行人步速分布图 2 站厅行人步速分布图 3 站台行人步速分布图 4 下行楼梯行人步速分布图 5 上行楼梯行人步速分布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行人步速的影响程度,回归结果见表 6。
表 6 步速回归结果 变量名 常数项(constant) 断面(section) 枢纽(station) 性别(gender) 是否到站(train) 拖箱(baggage3) 手提(baggage1) 非标准化的系数 回归系数 1.357 -0.104 -0.09 0.11 0.127 -0.113 -0.061 标准误 0.04 0.007 0.012 0.019 0.039 0.042 0.022 -0.478 -0.257 0.189 0.109 -0.089 -0.089 标准化的系数 回归系数 T 检验 33.669 -14.642 -7.548 5.761 3.235 -2.705 -2.701 显著水平.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7 0.007可见,个人和环境因素对行人步速有显著影响,除先前的结论外,行人步速还具有五个 特征:环境因素的影响较个体因素的影响大;男性行人的步速高于女性;列车到站时行人的 步速会加快; 进、 出站步速区别不大; 行李对行人步速有负面影响, 且拖箱的影响程度最大, 提、挎包次之,背包几乎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