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电解质溶液图像含解析

合集下载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图像及分析 教学课件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图像及分析 教学课件
2+
c(HgCl2)=c(HgCl
),则有
c(Cl
)+3c(HgCl
)>c(H
)-c(OH
),C 正确。若 P 点
4
3
4
pH=7,根据电荷守恒 c(Cl-)+c(NO-3 )=2c(Hg2+)+c(HgCl+)+c(Na+),P 点
+
(HgCl

(Cl
)
-6.74
=10 ,K3=
=10-6.48,
C.当 V(NaOH 溶液)=25 mL
2时,草酸溶液中:c(HC2O4 )>c(H2C2O4)>c(C2O4 )
D.当 V(NaOH 溶液)=50 mL 时,磷酸溶液中:
-
+
c(OH )-c(H
3)=2c(H3PO4)+c(H2PO4 )-c(PO4 )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当加入的NaOH溶液达到50 mL时,曲线X、Y的pH发生两次突变,Z发
L-1,此时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1,
=10-6.74,在 X 点
(Hg2+ )
(HgCl+ )
=
10-6.74
-0.26
=10
,B
-6.48
10
根据电荷守恒,在 Q 点:c(Cl-)+2c(HgCl2)+c(HgCl
)+c(OH
)+c(NO
4
3
3)
=c(H+)+c(Na+),Hg2+平均配位数约为 3,所以 c(NO-3 )<c(Na+),

2021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弱电解质电离常数计算与图像分析(共29张PPT)

2021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弱电解质电离常数计算与图像分析(共29张PPT)

解析
Na2HPO3溶液中,HPO
2- 3
水解,溶液呈碱性。
1234 567 8
②溶液呈中性时,所得溶液的 c(Na+)_=___c(H2PO-3 )+2c(HPO32-)。 解析 溶液呈中性时,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 c(Na+)=c(H2PO- 3 )+ 2c(HPO23-)。 ③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 NaOH 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的 c(Na+)__<____c(H2PO- 3 )+2c(HPO32-)。 解析 电荷守恒式:c(Na+)+c(H+)=c(H2PO- 3 )+2c(HPO23-)+c(OH-),用甲基 橙作指示剂达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性 c(H+)>c(OH-),故 c(Na+)<c(H2PO3-)+ 2c(HPO23-)。
解析 298 K 时,HCOOH 的电离常数 Ka=cHc+H·cCOHOCOHO -=1.0×100-.03.5750×0.050 =1.0×10-3.75,A 项错误; HCOONa溶液呈碱性,0.1 mol·L-1 HCOONa溶液中 有0.1 mol·L-1+c(OH-)>c(H+)+0.1 mol·L-1,即 c(HCOO-)+c(HCOOH)+c(OH-)>c(H+)+0.1 mol· L-1,B项错误; 298 K时,加蒸馏水稀释P点溶液,溶液中c(H+)·c(OH-) =Kw,保持不变,但加水稀释,可同时促进HCOOH的电离和HCOONa的水解, n(H+)和n(OH-)都增大,故n(H+)·n(OH-)增大,C项正确;
c(HCOOH)+c(OH-)<c(H+)+0.1 mol·L-1
√C.298 K时,加蒸馏水稀释P点溶液,溶液中
n(H+)·n(OH-)增大 D.0.1 mol·L-1 HCOONa溶液和0.1 mol·L-1 H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课件(21张)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课件(21张)
答案:B
2.T ℃时,分别向1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CuCl2溶液和ZnCl2 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lg c(Cu2+)和-lg c(Zn2 + ) 与 Na2S 溶 液 体 积 的 变 化 关 系 如 图 所 示 [ 已 知 : Ksp(ZnS)>Ksp(CuS),lg 3≈0.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注意: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温度越高,Kw越大。Kw只与温度有关, 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无关。水电离出的c水(H+)与c水(OH-)始终相等。
2.中和滴定过程中pH-V图像 25 ℃时,以向20 mL 0.1 mol·L-1一元弱酸HA溶液中加入0.1 mol·L- 1NaOH溶液过程中的pH-V图像为例进行分析:
A.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减小后增大 B.Kh1(Na2A)的数量级约为10-3 C.c点对应溶液的pH为8.3
D.b点对应溶液中:c(OH-)=c(H+)+c(HA-)+ c(H2A)
答案:D
1.8 mol·L-1
90 1.02
注意:(1)大部分难溶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但仍为饱和溶液,离子浓度不变,Ksp不变。(3)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 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更难电离物质或气体时,平
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sp不变。
【专题精练】 1.常温下用0.2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2 mol·L-1一 元酸HA和HB溶液,溶液pH与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Ka(HA)的数量级为10-5 B.酸碱恰好反应时,HB溶液的pH为9.15 C.反应HA+B-⇌HB+A-的平衡常数为10-1.5 D.相同条件下对水电离的影响程度:NaA>NaB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课件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课件
1234567
根据图像可知,在室温下,醋酸溶液的 AG= lg ccOHH+-=7 时,即ccOHH+-=107,而水的离 子积 Kw=c(H+)·c(OH-)=10-14,两式联立可 得,c(H+)=10-3.5mol·L-1,即溶液的 pH=3.5, 故 C 正确; 酸或碱都会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0时为醋酸溶液,水的 电离被抑制,从0到A,醋酸的量逐渐减少,醋酸钠的量逐渐增多,溶液由酸 性变为中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V(NaOH)=20 mL时,溶液变为醋酸 钠溶液,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水的电离程度又逐渐减 小,即从0到B,水的电离程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故D错误。
1234567
2.(2021·郑州市高三期末)25 ℃时,向20.00 mL 0.10 mol·L-1一元弱酸HA 溶液中滴加0.10 mol·L-1NaOH溶液,溶液中lg cA- 与pH关系如图所示。
cH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 ℃时,HA的电离常数为1.0×10-6.3 B.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a>b>c
1234567
则甲胺的电离常数为1.0×10-2.20×.11.0×10-2.2 =10-3.4,数量级为 10-4,故 A 正确; 由甲胺的性质与氨相似可知,甲胺在溶液中的电 离方程式为 CH3NH2·H2O CH3NH+ 3 +OH-,故 B 错误; 甲胺的电离常数为 10-3.4,则盐酸甲胺的水解常数为KKwb=1100--31.44=10-10.6<Kb, 由分析可知,b点为等浓度的甲胺和盐酸甲胺的混合溶液,溶液中甲胺的 电离程度大于盐酸甲胺的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pH>7,故C正确;
12TiO2·5H2O
如图可以说明CaCO3在溶液中存在过饱和现象 (2021·江西省上饶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在活性炭催化下,用CoCl2、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可生成橙黄色晶体X。 (2021·郑州市高三期末)25 ℃时,向20. 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抑制水电离,但由于溶液的pH一直增大,说明H2A、HA-电离出的H+的抑制作用减弱,故水电离出的c(H+)一直增大,C错误; 再控制温度生成纳米xTiO2·yH2O。 由反应比例关系:NH3~HCl,得样品中n(NH3)=n(HCl)= (10-3c1V1- 成由p向q方向移动 b点溶液中纵坐标最小,则该溶液中c(HA-)最大,溶液中溶质为KHA,溶液pH<7,溶液呈酸性,说明HA-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但电离和水解程度都较小,水电离也生成H+, 所以溶液中存在c(K+)>c(HA-)>c(H+)>c(A2-)>c(OH-),B正确; 3×10-7,Ka2=7. 向p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中c(S2-)增大,则c(Zn2+)减小,故C正确; 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管起点读数/mL (2020·长春市质检)向废水中加入硫化物可以依次获得CuS、ZnS纳米粒子。 抑制TiO2+(Ti3+)的水解 解析 pH=0时,c(H+)=1 mol·L-1,-lg c(HA-) b点有关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c(K+)>c(HA-) 00 mL,故B错误; (2021·贵阳高三模拟)三甲胺[N(CH3)3]是一种一元有机弱碱,可简写为MOH。 50 g配成250 mL溶液,取25. =4,则c(HA-)=10-4mol·L-1,H2A电离程度较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辑)考点五十五 电解池及电解原理(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辑)考点五十五 电解池及电解原理(含解析)

考点五十五电解池及电解原理聚焦与凝萃1.理解电解原理,会推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电极四周溶液pH值及整个溶液pH值的变化;2.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一、电解池: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二、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装置如下图。

原理分析: CuCl2是强电解质且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Cu2+和Cl-:CuCl2=Cu2++2Cl-。

通电前后溶液里离子移动示意图通电前,Cu2+和Cl-在水里自由地移动着(如图Ⅰ所示);通电后,这些自由移动着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做定向移动。

依据异性相吸的原理,带负电的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带正电的铜离子向阴极移动(如图Ⅱ所示)。

在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氯原子,并两两结合成氯分子,从阳极放出。

在阴极,铜离子获得电子而还原成铜原子,就掩盖在阴极上。

他们的反应可分别表示如下:阳极:2Cl--2e-=Cl2↑ (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 (还原反应)电解CuCl2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Cl 2电解Cu+Cl2↑三、电解池构成:1.电极且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1)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2)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3.闭合回路4.直流电源隐性考点1.放电挨次(1)阴极放电挨次(即氧化性挨次)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2)阳极放电挨次(即还原性挨次)金属单质(除Pt、Au外)>S2->I->Br->Cl->OH->含氧酸根>F-用石墨、金、铂等还原性很弱的材料制作的电极又叫做惰性电极,理由是它们在一般的通电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离平衡【含答案】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离平衡【含答案】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离平衡【易错分析】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

和化学平衡一样,在弱电解质溶液里,也存在着电离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内容实际上是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内容比较丰富。

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简称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理论,特别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的重要基础。

【错题纠正】例题1、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 H4++OH-,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有()①加入NH4Cl固体②加入NaOH溶液③通入HCl气体④加入CH3COOH溶液⑤加水⑥加压A.①③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④【解析】①加入NH4Cl固体相当于加入N H4+,平衡左移;②加入OH-,平衡左移;③通入HCl气体,相当于加入H+,中和OH-,平衡右移;④加入CH3COOH溶液,相当于加入H+,中和OH-,平衡右移;⑤加水稀释,溶液越稀越电离,平衡右移;⑥对无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加压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答案】C例题2、已知25 ℃时,H2A(酸):K1=4.3×10-7,K2=2.1×10-12;H2B(酸):K1=1.0×10-7,K2=6.3×10-13。

试比较浓度相同的两种溶液中各种微粒的大小:(1)H+的浓度:H2A(填“>”“<”或“=”,下同)H2B。

(2)酸根离子的浓度:c(A2-)c(B2-)。

(3)酸分子的浓度:c(H2A)c(H2B)。

(4)溶液的导电能力:H2A H2B。

【解析】H2A和H2B都是二元弱酸,二元弱酸的电离分两步,第一步比第二步电离程度大得多,溶液的酸性(即H+浓度)、酸式酸根的浓度、酸分子的浓度、溶液的导电能力均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解质溶液图像【含答案】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解质溶液图像【含答案】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解质溶液图像【易错分析】电解质溶液属于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因而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电解质溶液是高考必考知识,主要涉及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或pH 、盐类水解及其应用、酸碱中和滴定、微粒浓度大小比较、三大原理(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等内容。

解答有关试题时,要分门别类地考虑电离、水解、过量等内外因素,充分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几大常数之间的计算关系、电荷守恒关系式、物料守恒关系式、质子守恒关系式进行分析和解答。

【错题纠正】例题1、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 2A 溶液。

溶液中,pH 、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 溶液体积V NaO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比如A 2−的分布系数:δ(A 2-)=c(A 2-)c(H 2A)+c(HA -)+c(A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①代表δ(H 2A),曲线②代表δ(HA -)B .H 2A 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 −1C .HA −的电离常数K a =1.0×10−2D .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 (Na +)<2c (A 2-)+c (HA -)【解析】根据图像,曲线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减小,曲线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增大,粒子的分布系数只有1个交点;当加入4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在中性发生突变,且曲线②代表的粒子达到最大值接近1;没有加入NaOH 时,pH 约为1,说明H 2A 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0.1000mol/L ×40mL2×20.00mL =0.1000mol/L ,据此分析作答。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应用含解析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应用含解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应用 【易错分析】有关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试题主要是考查溶度积以及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等知识,考查内容不仅新颖而且抽象,不仅需定性理解还要定量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类似于化学反应平衡,溶度积常数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实质相同,只是研究对象不同,只要能明晰沉淀溶解平衡的考查实质,熟练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和溶度积规则,在考试中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错题纠正】例题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aCO 3能够溶解在CO 2的水溶液中 B.Mg(OH)2可溶于盐酸C.AgCl 难溶于水D.向MgSO 4溶液中滴加Ba(OH)2只得到一种沉淀【解析】A 项中存在:CaCO 3(s)Ca 2+(aq)+C (aq),H 2CO 3H ++HC ,C 和H +结合生成HC ,促使两个平衡都向右移动,CaCO 3逐渐溶解转化为Ca(HCO 3)2,正确;B 项中存在:Mg(OH)2(s)Mg 2+(aq)+2OH -(aq),加入盐酸消耗OH -,促使Mg(OH)2溶解,正确;C项,AgCl(s)在水中不溶解,正确;D项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S +Ba 2++2OH -Mg(OH)2↓+BaSO 4↓,得到两种沉淀,错误。

【答案】D例题2、已知K sp (AgCl)=1.56×10-10,K sp (AgBr)=7.7×10-13,K sp (Ag 2CrO 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 -、Br -和CrO 2-4,浓度均为 0.010 mol·L -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 -1的AgNO 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 -、Br -、CrO 2-4B.CrO 2-4、Br -、Cl -C.Br -、Cl -、CrO 2-4D.Br -、CrO 2-4、Cl -【解析】要产生AgCl 沉淀,c (Ag +)>1.56×10-100.010 mol·L -1=1.56×10-8 mol·L -1;要产生AgBr 沉淀,c (Ag +)>7.7×10-130.010 mol·L -1=7.7×10-11 mol·L -1;要产生Ag 2CrO 4,需c 2(Ag +)·c (CrO 2-4)>K sp (Ag 2CrO 4)=9.0×10-12,即c (Ag +)> 9.0×10-120.010mol·L -1=3.0×10-5 mol·L -1;显然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 -、Cl -、CrO 2-4。

专题07 电解质溶液——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纠错笔记(解析版)

专题07 电解质溶液——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纠错笔记(解析版)

专题07 电解质溶液易错点1 混淆电解质与导电之间的关系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③液态HCl不导电,所以属于非电解质;④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但不属于酸;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⑥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强A.4个B.5个C.6个D.全部【错因分析】电解质的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

这说明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

【试题解析】硫酸钡难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硫酸钡是电解质,①错误;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一水合氨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一水合氨是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②错误;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氯化氢是电解质,③错误;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还有钠离子,所以盐,不是酸,④正确;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例如难溶于水的硫酸钡等,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不导电,例如SO2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⑤错误;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只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所带电荷数有关系,⑥错误。

答案选B。

【参考答案】B电解质与导电之间的关系1.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因此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只有在水溶液或者熔融条件下才能导电。

2.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导电、金属单质均能导电,但是他们不是化合物,均不是电解质。

3.NH3、CO2等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是导电实质上是NH3·H2O、H2CO3电离出离子而引起的导电,因此NH3、CO2也不是电解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精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精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含解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知识点的知识】1、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原因(1)有导电的离子;(2)离子能自由移动.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的影响因素①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③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④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命题方向】题型一:能否导电的判断典例1:(2013•浙江模拟)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A.二氧化碳 B.稀盐酸 C.蔗糖 D.硫酸铜晶体分析: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能导电,电解质的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则电解质溶液能导电,以此来解答.解答:A.二氧化碳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导电,故A不选;B.稀盐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故B选;C.蔗糖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导电,故C不选;D.硫酸铜晶体中存在离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则不能导电,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导电,明确导电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难度不大.题型二:导电性的影响因素典例2: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A.1L0.1mol/L醋酸 B.0.1L0.1mol/LH2SO4溶液 C.0.5L0.1mol/L盐酸 D.2L0.1mol/LH3PO4溶液分析: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溶液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解答:A.醋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1L0.1mol/L醋酸中离子总浓度小于0.2mol/L;B.H2SO4为强电解质,0.1L0.1mol/LH2SO4溶液中离子总浓度等于0.3mol/L;C.HCl为强电解质,0.5L0.1mol/L盐酸中离子总浓度等于0.2mol/L;D.H3PO4为中强酸,不能完全电离,2L0.1mol/LH3PO4溶液离子总浓度介于0.2mol/L~0.3mol/L,则离子浓度最大的时B,所以B导电性最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把握电解质强弱的判断.题型三:溶液导电性变化分析典例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可用来衡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导电能力的强弱,摩尔电导率越大,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越强.已知Ca2+、OH-、HCO3-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0.60、1.98、0.45,据此可判断,往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导电能力随CO2通入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 B.C. D.分析: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先生成碳酸钙沉淀,钙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在减少,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在增大,钙离子的浓度与原来相等,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与原来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但OH-的摩尔导电率大于HCO3-的摩尔电导率来分析.解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先生成碳酸钙沉淀,钙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在减少,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在增大,钙离子的浓度与原来相等,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与原来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但OH-的摩尔导电率大于HCO3-的摩尔电导率,所以最后溶液的导电性小于原来,最后不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抓住题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一.选择题(共16小题)1.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即电导率越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用0.1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0.100mol/L的盐酸,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d点溶液中:c(Cl﹣)=2c(OH﹣)﹣2c(H+)B.电导率传感器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C. c点电导率最小是因为c点溶液的溶质为弱电解质D. c(Na+)、c(Cl﹣)对导电能力的影响比c(H+)、c(OH﹣)对导电能力的影响小2.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各组溶液,将溶液(Ⅱ)滴加到溶液(Ⅰ)中,测得溶液(I)的导电能力变化符合如图变化趋势的是()A B C D溶液(Ⅰ)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溶液(Ⅱ)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氨水硝酸银A. A B. B C. C D. D3.下列各项所述内容对应的图象不正确的是()A.向Ba(OH)2溶液中加稀H2SO4 B.向冰醋酸中加蒸馏水C.向稀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D.向AlCl3溶液中加氨水4.化学中常用图象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①标上压强可对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B.图②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溶液导电性变化C.图③表示在1L1mol/L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Br﹣的量的变化D.图④表示一定浓度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5.下列物质中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是()A.冰醋酸 B.盐酸 C. KCl晶体 D.蔗糖溶液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B.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C.25℃时,0.1mol/L的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0.1mol/L的醋酸中氢离子浓度 D. BaSO4属于强电解质,所以其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强7.下列各物质中均能导电且导电本质不同的是()A.石墨和稀硫酸 B.金属铝和金属铜C.金刚石和晶体硅 D.液态HCl和液态NaCl8.下列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A.盐酸 B. CH3COOH C. NH3•H2O D. H2O9.分别向下列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水 B.盐酸 C.醋酸溶液 D. NaCl溶液10.某100m L溶液中含H2SO4 0.5 0mol,加入下列物质,溶液导电性增强的是() A. 0.5 0mo1 NaOH B. 100 mL水C. 0.50mo1酒精 D. 0.50 mol Na2SO411.在同一温度下,当弱电解质溶液a,强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同时升高到相同温度,则它们的导电能力是()A. a>b>c B. a=b=c C. c>a>b D. b>c>a12.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 B. 0.5mol/L盐酸C. 0.5mol/LCH3COOH溶液 D. 0.5mol/LKCl溶液13.把0.05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1的盐酸C.0.5mol•L﹣1的醋酸 D.0.5mol•L﹣1的氨水14.下列关于电解质说法正确的是()A.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电解质在通电时发生电离C. NaCl晶体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D.熔融的KOH导电,所以KOH是电解质15.下列有关生活中化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纯水和干木头都不导电,但木头用水浸湿后可以导电B.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C.草木灰不能和铵态氮肥混合使用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出产物氢气,同时释放能量16.相同温度时,下列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A. 50mL 1.5mol/L 蔗糖溶液 B. 100mL 1.0mol/L 醋酸溶液C. 50mL 0.5mol/L AlCl3溶液 D. 100mL 0.5mol/L MgCl2溶液二.填空题(共6小题)17.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即数字信息系统.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DIS系统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某学习小组用DIS系统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溶液的导电能力来判断滴定终点.实验步骤如下:(1)用(填仪器名称)量取10.00mL.食用白醋,在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定容,然后将稀释后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量取20.00mL上述溶液倒入烧杯中,连接好DIS系统(如图1)向烧杯中滴加浓度为0.1000mol•L﹣1的氨水,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溶液导电能力随氨水体积变化的曲线(见图2)①用滴定管盛氨水前,滴定管要用润洗2~3遍,润洗的目的是.②溶液导电能力随氨水体积变化的原因是.③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8.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干冰③稀醋酸溶液④汞⑤蔗糖(C12H22O11)⑥冰醋酸(纯净的醋酸CH3COOH);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19.在烧杯中盛有半杯的Ba(OH)2溶液,然后用滴管向烧杯中滴加H2SO4(装置如图).随着硫酸的滴入,电灯会逐渐变暗,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电灯完全熄灭.(1)可以利用上述原理进行溶液浓度的测定.若烧杯中装有75mL 0.1mol/L Ba(OH)2溶液,当滴入25mL H2SO4时,电灯完全熄灭.试求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用98%、1.84g/mL的浓硫酸配制上述浓度的硫酸溶液250mL,需要毫升的浓硫酸(精确到0.1mL).选择量取.20.有以下几种物质:①食盐晶体②乙醇③水银④蔗糖⑤纯醋酸⑥KNO3溶液⑦熔融的氢氧化钠⑧液态氯化氢回答以下问题(填序号):(1)物质中构成的微粒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的是;以上物质可以导电的是;(3)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4)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21.如图所示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其电流强度(I)随新物质加入量(m)的变化曲线.以下三个导电性实验,其中与A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与B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a.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H2SO4至过量b.向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氨水至过量.22.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SO2③稀硫酸④石墨⑤BaSO4固体⑥蔗糖(C12H22O11)⑦酒精⑧熔融的KNO3⑨CaO ⑩纯净的醋酸.请回答(用序号):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三.解答题(共5小题)23.现代化学传感器技术是研究溶液中离子反应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用1.0mol/LNaOH溶液滴定25mL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并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过程中的电导率,通过数据采集器自动记录测得的电导率并绘制电导率﹣V曲线,可显示滴定过程中的突跃现象(如图所示).对于突跃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24.(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NaCl晶体②液态SO2③液态醋酸④汞⑤BaSO4固体⑥纯蔗糖(C12H22O11)⑦氨水⑧熔化的KNO3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①KHSO4熔融状态电离方程式:②小苏打与过量石灰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①36g重水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②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O2和CH4,原子数目之比为.③含有6.02×1023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4)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96g,若充满CO2重102g,现充满某气体重104g,则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5.有以下几种物质①碳酸氢钠晶体②液态氯化氢③铁④蔗糖⑤酒精⑥熔融的K2SO4⑦干冰⑧石墨填空回答:(填序号)(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4)以上物质中溶于水后水溶液能导电的是(5)分别写出物质①、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26.现有下列物质:①NaCO3•10H2O晶体②铜③氯化氢④CO2⑤NaHSO4固体⑥Ba(OH)2固体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Al2(SO4)3(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编号)分类标准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非电解质属于该类的物质 / /电解质有,这种分类方法的名称是上述物质中有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写出一个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3)17.1g⑩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将⑨滴加到⑦中至过量的实验现象是(5)反应:KMnO4+HCl﹣﹣KCl+MnCl2+Cl2↑+H2O (未配平)标况下生成3.36LCl2,转移电子的个数为,起酸的作用的盐酸物质的量为.(6)将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恰好沉淀为止时的离子方程式为.(7)用①配制450mL 0.1mol/L Na2CO3溶液,实验中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 B.洗涤液未移入容量瓶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27.在烧杯中盛有半杯的Ba(OH)2溶液,然后用滴管向烧杯中滴加H2SO4(装置如右图).随着硫酸的滴入,电灯会逐渐变暗,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电灯完全熄灭.(1)该实验说明溶液的导电性与有关.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可以利用上述原理进行溶液浓度的测定.若烧杯中装有75mL 0.1mol/L Ba(OH)2溶液,当滴入25mL H2SO4时,电灯完全熄灭.试求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4)若用98%、1.84g/L的浓硫酸配制上述浓度的硫酸溶液2500mL,需要多少毫升的浓硫酸(精确到0.1mL).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即电导率越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用0.1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0.100mol/L的盐酸,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d点溶液中:c(Cl﹣)=2c(OH﹣)﹣2c(H+)B.电导率传感器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C. c点电导率最小是因为c点溶液的溶质为弱电解质D. c(Na+)、c(Cl﹣)对导电能力的影响比c(H+)、c(OH﹣)对导电能力的影响小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分析: A.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及物料守恒判断;B.HCl和NaOH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根据图象知,从0﹣10mL之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电导率逐渐降低,加入溶液体积大于15mL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根据图知,当恰好中和时电导率最小;C.溶液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点电导率低是因为离子浓度小;D.HCl和NaOH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根据图象知,从0﹣10mL之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浓度逐渐减小,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c(OH﹣)增大,但c(H+)、c(OH﹣)都较小,溶液的电导率逐渐降低;加入溶液体积大于15mL时,溶液中c(OH﹣)逐渐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从0﹣15mL过程中,c(Cl﹣)、c(Na+)始终大于c(H+)、c(OH﹣).解答:解:A.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Cl﹣)+c(OH﹣),d点NaOH与HCl的体积之比为3:2,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根据物料守恒得2c(Na+)=3c(Cl﹣),所以得c(Cl﹣)=2c(OH﹣)﹣2c(H+),故A正确;B.HCl和NaOH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根据图象知,从0﹣10mL之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电导率逐渐降低,加入溶液体积大于15mL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根据图知当恰好中和时电导率最小,所以可以电导率传感器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故B正确;C.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点电导率低是因为离子浓度小,c点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NaCl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D.HCl和NaOH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根据图象知,从0﹣10mL之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浓度逐渐减小,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c(OH﹣)增大,但c(H+)、c(OH﹣)都较小,溶液的电导率逐渐降低;加入溶液体积大于15mL时,溶液中c(OH﹣)逐渐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从0﹣15mL过程中,c(Cl﹣)、c(Na+)始终大于c(H+)、c(OH﹣),由此可见c(Na+)、c(Cl﹣)对导电能力的影响比c(H+)、c(OH﹣)对导电能力的影响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为载体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明确反应实质、电导率的影响因素及混合溶液中溶质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图象中曲线变化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从而利用信息答题,易错选项是A.2.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各组溶液,将溶液(Ⅱ)滴加到溶液(Ⅰ)中,测得溶液(I)的导电能力变化符合如图变化趋势的是()A B C D溶液(Ⅰ)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溶液(Ⅱ)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氨水硝酸银A. A B. B C. C D. D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分析: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阴、阳离子浓度的大小,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以此分析.解答:解:A、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滴加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变大,导致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故A错误;B、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向其中滴入氢氧化钠,促进醋酸的电离,生成强电解质,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0.05mol/L的CH3COONa溶液,若此时继续滴加0.1mol/LNaOH溶液,溶液导电性增加更快,故B正确;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氨水,碱性溶液中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不明显,但溶液的体积变大,导电能力减弱,故C错误;D、硝酸银溶液滴到氨水中时开始阶段没有沉淀生成,AgNO3+3NH3•H2O=Ag(NH3)2OH+NH4NO3+2H2O,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加,到一定量时开始出现沉淀,当沉淀不再增加,继续滴加,沉淀不消失,Ag++OH﹣=AgOH↓,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因此导致导电能力不会有明显增强,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去分析电解质溶液阴、阳离子浓度的大小,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3.下列各项所述内容对应的图象不正确的是()A.向Ba(OH)2溶液中加稀H2SO4 B.向冰醋酸中加蒸馏水C.向稀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D.向AlCl3溶液中加氨水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图示题.分析: 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B.向冰醋酸中加入蒸馏水,溶液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C.向稀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但pH存在一个滴定突跃区间;D.氯化铝和氨水混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不能溶于弱碱.解答:解: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向向Ba(OH)2溶液中加稀H2SO4,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降低,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导电能力最小,继续增加稀硫酸的量,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大,故A 正确;B.向冰醋酸中加入蒸馏水,溶液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刚开始时,随着蒸馏水的增加,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水的量,醋酸电离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则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降低,故B正确;C.向稀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正好反应前后,溶液的pH存在一个滴定突跃区间,在突跃区间内pH突然变化,而不是缓慢变化,图象和分析不一致,故C错误,D.氯化铝和氨水混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不能溶于弱碱,所以只要加入氨水就产生沉淀,当氯化铝完全反应后继续增加氨水量,沉淀的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图象分析,为高频考点,涉及酸碱中和、溶液导电能力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注意酸碱中和滴定中pH变化,为易错点.4.化学中常用图象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①标上压强可对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大B.图②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溶液导电性变化C.图③表示在1L1mol/L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Br﹣的量的变化D.图④表示一定浓度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 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物质的转化率不变,压强移动,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B.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C.向溴化亚铁中通入氯气时,先氧化亚铁离子后氧化溴离子,溴化铁溶液中c(Fe2+):c(Br﹣)=1:2,反应方程式为2Fe2++Cl2=2Cl﹣+2Fe3+、2Br﹣+Cl2=Br2+2Cl﹣,根据方程式知,第一段消耗氯气为第二段的一半;D.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HCl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生成气体与加入HCl的关系.解答:解: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物质的转化率不变,压强移动,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甲的压强大于乙,故A错误;B.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乙酸和一水合氨都是弱电解质、醋酸铵是强电解质,随着氨气的通入,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大,故B 错误;C.向溴化亚铁中通入氯气时,先氧化亚铁离子后氧化溴离子,溴化铁溶液中c(Fe2+):c(Br﹣)=1:2,反应方程式为2Fe2++Cl2=2Cl﹣+2Fe3+、2Br﹣+Cl2=Br2+2Cl﹣,根据方程式知,第一段消耗氯气为第二段的一半,故C正确;D.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HCl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根据反应方程式知,先没有气体生成当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后再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化学平衡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程式的计算、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离子反应先后顺序等知识点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C.5.下列物质中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是()A.冰醋酸 B.盐酸 C. KCl晶体 D.蔗糖溶液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 A、酸的水溶液能导电;B、盐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C、氯化钾中含有氯离子和钾离子;D、蔗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解答:解:A、冰醋酸中只有醋酸分子,不导电,酸只有形成水溶液才能导电,故A错误;B、盐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氢离子,能导电,故B正确;C、氯化钾中含有氯离子和钾离子,但是静电作用的束缚,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故C错误;D、蔗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导电情况吗,注意物质导电的原理:存在自由移动的微粒.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B.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C.25℃时,0.1mol/L的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0.1mol/L的醋酸中氢离子浓度D. BaSO4属于强电解质,所以其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强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 A.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B.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C.HCl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H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醋酸部分电离;D.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解答:解:A.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强弱无关,所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故A错误;B.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硫等,故B错误;C.HCl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H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醋酸部分电离,所以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时,盐酸溶液导电能力大于醋酸溶液,故C正确;D.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硫酸钡是强电解质,但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其水溶液导电能力较弱,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无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为易错题,易错选项是A.7.下列各物质中均能导电且导电本质不同的是()A.石墨和稀硫酸 B.金属铝和金属铜C.金刚石和晶体硅 D.液态HCl和液态NaCl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分析: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单质、熔融状态下的电解质及可溶性电解质溶液都能导电,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石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能导电,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导电,所以导电本质不同,故A正确;。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训练:电解质溶液图像【解析】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训练:电解质溶液图像【解析】

电解质溶液图像1.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分别为Va和V 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 a+V b=100mL,V a、V b与混合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 a(HA)=1×10-6mol/L B.b点 c (B+)=c(A-)=c(OH-)=c(H+)C.c点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1.C【解析】根据图知,酸溶液的pH=3,则c(H+)<0.1mol/L,说明HA是弱酸;碱溶液的pH=11,c(OH-)<0.1mol/L,则BOH是弱碱;A.K a(HA)= c(H+)c(A-)/ c(HA)=10-3×10-3/0.1=1×10-5mol/L,A 错误;B.b点二者恰好反应,溶液显中性,则 c (B+)=c(A-)>c(OH-)=c(H+),B错误;C.c(A−)/c(OH−)•c(HA)=1/Kh,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促进水解,水解平衡常数增大,因此该比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正确;D.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所以b点水电离出的c(H+)>10-7mol/L,而a、c两点水电离出的c(H+)<10-7mol/L,D错误。

2.25 ℃时,将0.1 mol·L-1NaOH溶液加入20 mL 0.1 mol·L-1CH3COOH 溶液中,所加入溶液的体积(V)和混合液的pH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①点时,c(CH3COO-)+c(CH3COOH)=c(Na+)B.对曲线上①、②、③任何一点,溶液中都有:c(Na+)+c(H+)=c(OH -)+c(CH-)3COOC.③点时,醋酸恰好反应完,溶液中有:c(CH3COO-)=c(Na+)>c(H+)=c(OH-)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H+)>c(Na+)>c(CH3COO-)>c(OH-)2.B【解析】A项,在曲线上①点时混合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CH3COOH溶液,根据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2c(Na+),错误;B项,曲线上①、②、③点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正确;C项,③点时,NaOH 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则存在:c(Na+)>c(CH3COO -)>c(OH-)>c(H+),错误;D项,滴定过程中,溶液中均存在离子:CH3COO-、Na+、H+、OH-,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知,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题型训练7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题型训练7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

题型训练7 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1.常温下,向20 mL 0.10 mol·L-1HClO溶液中逐滴加入0.10 mol·L-1NaOH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中的水电离出的c(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pH试纸测定a点溶液的pHB.b、c、d三点溶液中离子、分子种类不同C.a、b、c、d四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d>aD.d点溶液中c(Na+)=c(ClO-)【答案】C【解析】次氯酸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a点溶液的pH,A错误;b、c、d三点溶液中离子种类相同,都含有钠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分子种类也相同,含有H2O和HClO,B错误;结合反应过程可知,a、b、c、d四点溶液中,a点是HClO溶液,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最小,c点为次氯酸钠溶液,ClO-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最大,b点为HClO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溶液,呈中性,d点为次氯酸钠和NaOH的混合溶液,呈碱性,溶液碱性比c点强;根据图像,b、d两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相等,水的电离程度相等,水的电离程度:c>b=d>a,C正确;d点溶液呈碱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a+)>c(ClO-),D错误。

2.常温下,取pH=2的两种二元酸H2A与H2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下图所示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 H++HA-,HA-H++A2-B.pH=4的H2A水溶液中c(OH-)=10-12 mol·L-1C.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阴离子有A2-、HA-、HB-、B2-、OH-D.Na2B的水溶液能与H2A溶液发生反应【答案】D【解析】pH=2的二元酸H2A加水稀释,由图可知,稀释100倍时H2A的pH=4,所以H2A为强酸,A错误;由图可知,稀释100倍时H2A的pH变化大,且pH=4,所以水溶液中c(OH-)=10-10mol·L-1,B错误;水溶液中,NaHA完全电离:NaHA==Na++H++A2-,溶液中不存在HA-离子,C错误;H2A为强酸,H2B为弱酸,Na2B的水溶液中加入H2A溶液,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Na2B溶液能与H2A溶液发生反应,D正确。

增分微课12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 课件(26张PPT)-2021届高三新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增分微课12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 课件(26张PPT)-2021届高三新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000
298 K时,加蒸馏水稀释P点溶液,溶液中c(H+)c(OH-) =KW,保持不变,但加水稀释,体积增大,故n(H+)·n(OH-) 增大,C项正确; 0.1 mol·L-1HCOONa溶液和0.1 mol·L0-010HCOOH溶液 等体积混合后,虽然混合溶液中c(HCOO-)+c(HCOOH)=0.100 mol·L-1,但由 于H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HCOONa的水解程度,混合溶液中c(HCOO-) >c(HCOOH),故溶液的pH>3.75,D项错误。
[解析] ab段,新配制的
25.0 mL 0.02 mol·L-1
FeSO4溶液,为抑制水解
加了些硫酸,溶液中发生
000
B
的主要反应为H++OH-
=H2O,A项正确; bc段,c(H+)>c(Fe3+),
B项错误;
B
000
3.[2019·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 298 K时,甲酸(HCOOH)和甲酸钠的混合溶液中HCOOH、 HCOO-的浓度存在关系式:c(HCOO-)+c(HCOOH)=0.100 mol·L-1,含碳元素的粒子浓度 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298 K时,HCOOH的电离常数Ka=1.0×10-10.25 B.0.1 mol·L-1 HCOONa溶液中有c(HCOO-)+c(HCOOH)+ c(OH-)<c(H+)+0.1 mol·L-1 C.298 K时,加蒸馏水稀释P点溶液,溶液中n(H+)·n(OH-)增大 D.0.1 mol·L-1 HCOONa溶液和0.1 mol·L-1 H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3.75(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09电化学基础含解析

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09电化学基础含解析

易错09 电化学基础(选择题)【易错分析】1。

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不要形成思维定式-—活泼金属一定是负极。

如Al、Mg和NaOH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l为负极,Mg为正极。

2.可充电电池放电与充电时的电极反应(1)充电时电极的连接:充电的目的是使电池恢复其供电能力,因此负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以获得电子,可简记为负接负后作阴极,正接正后作阳极。

(2)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同一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电池的总反应式,在充电与放电时,形式上恰好相反(同一电极周围,充电与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pH的变化趋势也恰好相反)。

3.燃料电池的关键点(1)要注意介质是什么?是电解质溶液还是熔融盐或氧化物。

(2)通入负极的物质为燃料,通入正极的物质为氧气.(3)通过介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同时考虑该离子参与靠近一极的电极反应。

4.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1)H+在碱性环境中不存在。

(2)O2-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在酸性环境中结合H+,生成H2O,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结合H2O,生成OH—。

(3)熟记“离子趋向”,抓住“电荷守恒”,熟练书写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①阳离子趋向正极,在正极上参与反应,在负极上生成(如H+);阴离子趋向负极,在负极上参与反应,在正极上生成(如OH-、O2-、CO32—)。

②“—n e-”相当于正电荷,“+n e—”相当于负电荷,依据电荷守恒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③电池总反应式=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

【错题纠正】例题1、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Zn-2e-===Zn2+B.电池反应为:Zn +Cu2+===Zn2++Cu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解析】该电池中锌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A项错误;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Cu,B项正确;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C项错误;负极上由于锌放电,ZnSO4溶液中Zn2+浓度增大,故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D项错误.答案:B例题2、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错误!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解读解读3电解质溶液图像新人教版(new)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解读解读3电解质溶液图像新人教版(new)

解读3 电解质溶液图像【考点过关】(1)(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 a2(H 2X)的数量级为10-6B 。

曲线N 表示pH 与2(HX )lg (H X)c c -的变化关系 C.NaHX 溶液中(H )(OH )c c +->D 。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2(Na )(HX )(X )(OH )(H )c c c c c +---+>>>=(2)(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改变0。

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

2时,2(H A)(HA )c c -=B .22lg[(H A)] 4.2K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D .pH=4。

2时,2(HA )(A )(H )c c c --+==(3)(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298K 时,在20.0mL 0。

10mol 1L -⋅氨水中滴入0.10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 .M 点处的溶液中c (NH 4+)=c (Cl -)=c (H +)=c (OH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12(4)(2016年高考天津卷)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 -1的三种酸(HA 、HB 和HD )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 >K HB >K HDB .滴定至P 点时,溶液中:c(B -)>c(Na +)>c(HB )>c (H +)>c (OH -)C .pH=7时,三种溶液中:c (A -)=c (B -)=c(D -)D .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 )+c (HB)+c(HD )=c(OH -)-c(H +)(5)(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浓度均为0.10mol/L 、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0lg V V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 -)相等D .当0lg V V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R c M c 增大(6)(2015年高考山东卷)室温下向10mL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

高中化学高考复习课件:电解质溶液图像类题目分析

高中化学高考复习课件:电解质溶液图像类题目分析
√C.当Br-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Cl-沉淀
D.b点:c(Cl-)>c(Br-)>c(I-)>c(Ag+)
3.(2021·山东,15)赖氨酸[H3N+(CH2)4CH(NH2)COO-,用 HR 表示]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其 盐 酸 盐 (H3RCl2) 在 水 溶 液 中 存 在 如 下 平 衡 : H3R2 + K1 H2R +
电解质溶液图像类题目分析
滴定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滴定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1.巧抓“四点”,突破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 (1)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2)抓“恰好”反应点,生成的溶质是什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抓溶液的“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4)抓反应的“过量”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实例2] 25 ℃时,向某浓度的H3PO4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 溶液中四种微粒H3PO4、H2PO- 4 、HPO24-、PO34-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pH的 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δ0、δ1、δ2、δ3分别代表的微粒是 _H__3_P_O_4__、__H__2P_O__-4__、__H__P_O_24_-__、 ___P_O_34_-__。
cH2A+ccHAA2--+cA2-]与溶液
pH
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H3+CH2COOH NH3+CH2COO-
A.甘氨酸具有两性 B.曲线 c 代表 NH2CH2COO-
NH2CH2COO-
C.NH+ 3 CH2COO-+H2O NH+ 3 CH2COOH+
OH-的平衡常数 K=10-11.65
•D. 曲线Ⅱ代表的是MD 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溶液图像【易错分析】电解质溶液属于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因而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电解质溶液是高考必考知识,主要涉及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或pH、盐类水解及其应用、酸碱中和滴定、微粒浓度大小比较、三大原理(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等内容。

解答有关试题时,要分门别类地考虑电离、水解、过量等内外因素,充分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几大常数之间的计算关系、电荷守恒关系式、物料守恒关系式、质子守恒关系式进行分析和解答。

【错题纠正】例题1、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

溶液中,pH、分布系数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 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比如A2−的分布系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代表,曲线②代表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1C.HA−的电离常数K a=1.0×10−2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解析】根据图像,曲线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的滴入逐渐减小,曲线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的滴入逐渐增大,粒子的分布系数只有1个交点;当加入4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在中性发生突变,且曲线②代表的粒子达到最大值接近1;没有加入NaOH 时,pH 约为1,说明H 2A 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0.1000mol/L ,据此分析作答。

A .根据分析,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A 错误;B .当加入40.0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发生突变,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分析,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0.1000mol/L ,B 错误;C .根据曲线当δ(HA -)=δ(A 2-)时溶液的pH=2,则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c (H +)=1×10-2,C 正确;D .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变色的pH 范围为8.2~10,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 (OH -)>c (H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 (Na +)+c (H +)=2c (A 2-)+c (HA -)+c (OH -),则c (Na +)>2c (A 2-)+c (HA -),D 错误; 答案选C 。

例题2、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相同浓度的 HCOONa 和NaF 两溶液,前者的pH 较大,则 a a K (HCOOH)>K (HF)B .相同浓度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约为4.7,则溶液中()()()()-++-3c CH COO >c Na >c H >c OHC .FeS 溶于稀硫酸,而CuS 不溶于稀硫酸,则sp sp K (FeS)>K (CuS)D .在-121mol L Na S 溶液中,()()()2---12c S+c HS +c H S =1mol L【解析】A .HCOONa 和NaF 的浓度相同,HCOONa 溶液的pH 较大,说明HCOO -的水解程度较大,根据越弱越水解,因此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较小,即K a (HCOOH)<K a (HF),故A 错误; B .相同浓度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约为4.7,此时溶液呈酸性,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浓度,说明溶液中醋酸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醋酸根浓度大于钠离子浓度,则溶液中c (CH 3COO -)>c (Na +)>c (H +)>c (OH -),故B 正确;C .CuS 的溶解度较小,将CuS 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CuS 溶解平衡电离出的S 2−不足以与H +发生反应,而将FeS投入到稀硫酸后可以得到H2S气体,说明K sp(FeS)>K sp(CuS),故C正确;D.根据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定律,1 mol∙L−1 Na2S溶液中所有含S元素的粒子的总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 mol∙L−1,即c(S2−)+c(HS-)+c(H2S)=1 mol∙L−1,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

【知识清单】1.基础知识汇总2.解题策略:图像题可有效地考查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以及从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电解质溶液中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借助图像能把各种变化规律和特点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认识到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认识中和滴定的突变、离子浓度的变化。

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呈什么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 【变式练习】 1. 常温下,用氨水滴定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氨水滴定前,和的混合液中B .当滴入氨水时,C .当滴入氨水时,D .当溶液呈中性时,氨水滴入量大于,2.室温下,将两种浓度均为10.1mol 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323NaHCO Na CO -混合溶液(pH=10.30):()()()()233Na HCO CO OH c c c c +--->>>B .氨水-NH 4Cl 混合溶液(pH=9.25):()()()()432NH HNHH O OH c c c c ++-+=⋅+C .33CH COOH CH COONa -混合溶液(pH=4.76):()()()()33Na CH COOH CH COO H c c c c +-+>>>D .22424H C O NaHC O -混合溶液(pH=1.68,H 2C 2O 4为二元弱酸):()()()()222424H H C O C O OH +--+=+c c c c【易错通关】1.常温下将NaOH 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 a2(H 2X )的数量级为10-6B.曲线N 表示pH 与2(HX )lg (H X)c c -的变化关系C.NaHX 溶液中(H )(OH )c c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2(Na )(HX )(X )(OH )(H )c c c c c +---+>>>=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2(H A)(HA )c c -=B .22lg[(H A)] 4.2K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D .pH=4.2时,2(HA )(A )(H )c c c --+== 3.298 K 时,在20.0 mL 0.10 mol 1L -⋅氨水中滴入0.10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 .M 点处的溶液中c (NH 4+)=c (Cl -)=c (H +)=c (OH -)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12 4.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 -1的三种酸(HA 、HB 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 >K HB >K HDB .滴定至P 点时,溶液中:c(B -)>c(Na +)>c(HB)>c(H +)>c(OH -) C .pH=7时,三种溶液中:c(A -)=c(B -)=c(D -)D .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 -)-c(H +) 5.浓度均为0.10mol/L 、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0lg V V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 -)相等D .当0lg V V=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R c M c 增大 6.室温下向10mL0.1 mol·L -1NaOH 溶液中加入0.1 mol·L -1的一元酸HA 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pH=7时,c(Na+)= c(A—)+ c(HA) D.b点所示溶液中c(A—)> c(HA)7.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分别为Va和V 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 a+V b=100mL,V a、V b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 a(HA)=1×10-6mol/L B.b点c (B+)=c(A-)=c(OH-)=c(H+)C.c点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8.25 ℃时,将0.1 mol·L-1 NaOH溶液加入2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所加入溶液的体积(V)和混合液的pH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①点时,c(CH3COO-)+c(CH3COOH)=c(Na+)B.对曲线上①、②、③任何一点,溶液中都有:c(Na+)+c(H+)=c(OH-)+c(CH3COO-) C.③点时,醋酸恰好反应完,溶液中有:c(CH3COO-)=c(Na+)>c(H+)=c(OH-)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H+)>c(Na+)>c(CH3COO-)>c(OH-)9.常温下,K sp(CaSO4)=9×10-6,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