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式
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卧床不起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卧床不起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倪洁;钱蕾;曹丽娟;王晓翠【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18【摘要】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卧床不起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132例老年卧床不起患者按卧床不起程度分级分为 A、B、C 三级,将各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在综合护理基础上应用跨理论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自理能力(ADL)量表及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测评。
结果 A、B 级干预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自理能力得分及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1);C 级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得分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综合护理干预基础上,以跨理论模式为依据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显著改善轻、中度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满意度。
【总页数】4页(P2524-2526,2527)【作者】倪洁;钱蕾;曹丽娟;王晓翠【作者单位】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干部保健中心;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干部保健中心;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干部保健中心;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干部保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品质的影响分析2.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影响3.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4.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5.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仅供参考)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
維持期(Maintenance)
表示已經維持改變後的新行為長達六個月以上, 甚至五年。 為了防止舊行為復發而做許多努力。 有信心可以一直維持。
結果(Termination) 完全沒有誘惑物,而且百分之百相信自己可以不再犯。
改變的方法
1. 意識覺醒 2. 情緒紓壓 3. 自我再評估 4. 環境再評估 5. 自我承諾 6. 社會解放 7. 替代行為 8. 刺激控制 9. 外在增強 10. 幫助關係
• 階• 主動報名與積極說服後的參與者差別沒有很大
成果的比較
• 成功戒菸率22-26%,平均24% • 男性24.6%,女性23.6% • 種族也沒有太大差別 • 老年人35.2% 為平均1.45倍 • 大學畢業生的成功率30.1%也比平均高上許多
觀念修改
實際操作上的驗證
階段的分布狀況 • 做行為改變前,要先知道對象群體所在的階段
分布狀況 • 大部分都是處於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
利益與代價
• 調查的十二項行為都可以發現 這樣的二元結構
不同階段利益代價的關係
• 無意圖期:利益 < 代價 • 介於無意圖期和意圖期:利益 ↑ • 意圖期到行動期:代價↓ • 要進入行動期:利益>代價
• 部分or全部?
研究遇到的挑戰
• 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支持TTM模式 成癮模型 vs TTM模型
• 因為批評,而有更進一步的研究
案例
運用TTM模式戒菸 • 動機:吸菸是一項社會成本相當高的行為。
在美國,有四千七百萬的吸煙人口,而每年 有超過五十萬的人死因與吸菸有關。
招募受試者
• 以積極的方式招募吸煙者參與 • 成功的機率約為80-85%
環境再評估(Environmental reevaluation) • 結合認知情感、評估個人習慣如何影響社會。 • 對他人積極或消極的角色模範的查覺。 • 介入:培養同情心、家庭介入。
跨理论模型及其在体育锻炼领域的应用
续的和动态 的过程 , 涉及 的 内容广 泛 , 所 结构复 杂。应
用于体育锻炼行 为 的跨 理论 模型 的基本 内容 分为 四大
部分 : 改变阶段 (h t eo 项 目来 源 : I省教 育厅人 teSa gf 湖= E 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目编号 :0 83 1 C ag ) 决 项 2 0 y 1 ) hne 、
程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Macs和 Sm i ru i knⅢ 通过 比 较锻炼阶段问卷与一周身体活 动 回忆 问卷 , 验了锻炼 检 阶段测量工具的效度 。结果显 示 , 阶段测量 问卷具有很
测与身体健康 有关 的行为 改变 的基 础理 论。该理论 模
型是 一 个 有 目的 的行 为改 变模 型 , 把 重 点 集 中 在 行 为 它
的改变方面 , 在综合 多 种理论 的基 础上 , 形成 的一 个系
统地研究个体行为改变的方法。跨理论 模型从 时间 、 认 知和行为等方面综合考虑个体行为 的改变 , 个体的行 将 为改 变看作是一个 连续 的动态 过程 而非单 一 的静态事 件, 人们在真正做 到行 为改 变之前 , 是朝 向一 系列动态 循环的阶段变化 发展 的。因此 对于 处在 不 同阶段的个 体应采取不 同的行为改变策略 , 这样才能 够促进个体 向 行动和保持阶段的改变。
一
图 1跨 理论 模 型 结 构
21 . 改变 阶段 改变阶段是跨理论模 型的核心 , 主要从时 间的角度
来 考 虑 行 为 的 发 生 。 在 划 分 各 行 为改 变 阶 段 时 参 考 了
个积极行 为的过程 。跨理论 模 型的提 出对 于研究 吸 的变化研究具有普遍 的意义 “J它被 称为是认 识和预 ,
跨理论模型的应用及展望
跨理论模型的应用及展望曾超超【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5)023【摘要】跨理论模型是从心理学角度构建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着重从心理社会角度分析行为变化的过程和变化规律,逐步改变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最终达到提高健康的目的.近年来,研究者已从该理论的解释以及验证性研究逐渐转向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本文从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应用现状以及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referred to the theory of changes of health behavior from the psychological angle,which mainly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behavior changes and the rules of chang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sychology and society.It gradually changed people's health-related behavior,and finally achieved the goal of improving health.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ers have gradually shifted their studies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to the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field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cept,content,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总页数】5页(P3173-3177)【作者】曾超超【作者单位】067000河北承德,承德医学院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2.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效果观察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4.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在治疗不孕症病人中的应用5.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终末期尿毒症透析患者中的干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
负面
4
行动阶段:减少焦虑、 健康体态以及负伤
5
维持阶段:健康体态, 减少焦虑以及体重调节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过程的分析 87篇
3000
下载/天
Transtheoretical Model-based Multiple Behavior Intervention for Weight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n a Population Basis
Part 2
模型内容介绍
跨理论模型的概况
跨理论模型( TTM )认为: 个体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 做到行为改变之前,是朝着一系 列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 发展。 该理论模型试图去解释行为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 为什么发生。它描述了人们如何 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得一个积 极行为的过程。
、9、12和24个月,发送邮件进行随访,然后给没有回应的人打电话。
03
结果 24个月后,健康饮食、锻炼、处理情绪困扰以及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的维持效果
显著。两组研究对象在24个月的减肥情况上存在差异。多重行为干预优于单一
行为干预。
Transtheoretical Model-based Multiple Behavior Intervention for Weight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n a Population Basis
本质:
a) b) c) d) 自我判断 可变,与特定情境和事件有关 ≠一般自我效能=自尊 结果预期?自我效能预期?哪个更 能预测表现? 自我效能
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77
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跨理模型在健康教育中应用进展论文
跨理论模型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1、中南大学护理学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心内科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tm)又叫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其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得心理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健康行为领域极为成功,该模型已用于众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被引证为过去十余年里最重要的理论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1]。
本文主要介绍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其应用进展及其拓展领域。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与内容1.1跨理论模型的概念跨理论模型(ttm)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的模型,它把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非社会的、生物学的影响力[2]。
ttm理论模型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型。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是朝向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发展。
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变[3]。
ttm应用于健康行为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用于改变人的不健康行为如戒烟、戒酒、戒毒、控制体重等;另一方面,用于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有益健康的行为,如定期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安全性行为、防止紫外线过度辐射、预防乳腺癌、压力管理、组织变革、合理消费行为等[4]。
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ttm的内容架构分为四个部分:变化阶段、变化过程、自我效能、决策平衡。
变化阶段反映了个体何时产生行为改变,变化过程体现了个体的行为改变过程;贯穿于变化阶段和变化过程中的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反映了影响个体行为改变的因素。
在跨理论模型中,变化阶段是模型的核心,指的是行为发生的时间,各行为变化阶段的划分参考了行为改变的时间性、动机和恒心层面[5]。
ttm将个体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5个主要变化阶段,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吴崇雯鄂绪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4期摘要:跨理论模型,是在综合各行为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理论。
如何改变一个不良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的行为,并保持健康行为,是该理论模型探索的关键内容。
本文从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测量工具、优缺点及其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有效性,为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进行的护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导。
关键词:行为干预跨理论模型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54-03跨理论模型[1](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又称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于80年代初,这一理论首次由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提出,该理论模型被认为是众多的行为改变方法中的主流方法之一,在过去十余年里其被引证为最重要的健康促进发展模式理论之一[2]。
近期,诸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广泛应用跨理论模型,护理行为干预研究逐渐亦开始应用跨理论模型。
本研究就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改变中的概念、内容、评价量表、特点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跨理论模型概述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跨理论模型是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其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不是社会的生物学影响力[3]。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行为变化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连续的过程,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个体是随着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而发展的,其描述了个体如何获得积极行为与改变不良行为的过程[4]。
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跨理论模型的内容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四部分。
其中,模型的核心组织结构是变化阶段,其指出了行为变化的时间序列,行为变化的发展顺序和动态本质亦是变化阶段。
在变化过程中,个体为修正其行为所运用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之间的策略和技巧。
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共38页文档
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中小学生久坐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中小学生久坐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作者:王李萍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04期摘; 要:借助跨理论模式对我校学生久坐行为进行健康干预,对整体观与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借助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我校四年级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干预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久坐行为干预,并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学生在久坐行为上所出现的阶段变化情况。
对学生进行随访时,干预组的久坐行为正在逐渐向意向准备和维持阶段转变,而在维持阶段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跨理论模式; 小学生; 久坐行为; 身体素质; 干预效果中图分类号:G80-32;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a)-0237-02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借助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我校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随即将他们根据前测数据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的久坐行为教育,而干预组则是借助跨理论模式对学生进行久坐行为的干预。
本次研究时间是2018年1月份,在干预实施后十个月也就是2018年11月份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对中小学生进行跨理论模式的久坐行为干预效果。
1.2 研究方法第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借助华师大总课题组提供的久坐行为量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口学的调查,学生的久坐时间,久坐的成因,学生在实验研究中久坐行为所出现的变化阶段,实际变化过程,最终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这几个部分。
人口学内容的调查,主要是对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久坐时间主要是分析学生在日常教学或者是其他节假日时间的久坐时间。
变化阶段主要是分析学生是否出现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连续坐着现象,在未来半年中有没有打算改变这种久坐行为。
而变化过程主要是借助多个条目对学生个体的变化进行详细的描述,反映学生在改变久坐行为时所呈现的想法和具体感受。
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应对方式的影响分析
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应对方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慢性心衰患者遵医行为、定期复查、自我监测、运动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应对方式;影响分析心衰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临床对于心衰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心脏介入治疗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心脏类疾病,具有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创口较小等优势,但是患者在接受心脏介入治疗后[1-2],需要接受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我院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研究组45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5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89±1.25)岁;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参照组45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5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7±1.36)岁;对比两组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参照组常规健康教育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开始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通过集中讲解的方式进行,向患者发放慢性心衰健康教育折页,借助PPT进行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情绪指导、科学饮食、并发症预防等。
跨理论模式
跨理论模式李苹赵海燕跨理论模式产生的背景1跨理论模式的内容2跨理论模式的应用3跨理论模式的意义4对戒烟过程的观察心理治疗行为改变理论跨理论模式1234改变阶段权衡决定自我效能改变方法意图期终止期无意图期保持期行动期准备期指个体以自身为思考对象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的自我把握和感受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些影响自己人生的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判断或信念
案例分析
帮 助 性 的 人 际 关 系 无意图期
意识觉醒 生理状况 权衡决定
意识觉醒 替代经验 言语劝导
自我效能
意图期
自我效能
行动期
情景替代 增强管理 成功经验 自我效能
跨理论模式的意义
• 描述了人们如何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 得一个积极行为的过程。 • 该模式建议帮助个体转变行为,必须根 据个体在不同阶段的需要,提供与本阶 段相匹配的个体化干预及教育。
即人们在决定是否要采取行为改变
时,会先权衡这项改变对自己与他
人会造成的利弊得失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
指个体以自身为思考对象的一 种形式,是个体的自我把握和 感受,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 定层面上完成某些影响自己人 生的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判断或 实践的信念。替代经验 言语
成功经 验
—观察
劝导
生理 状况
改变方法
跨理论模式
李苹
赵海燕
1
跨理论模式产生的背景 跨理论模式的内容 跨理论模式的应用 跨理论模式的意义
2
3 4
产生背景
对戒烟过程的观察 心理治疗
跨理论 模式
行为改变理论
跨理论模式的内容
1 2 3 4
改变 阶段
权衡 决定
自我 效能
关于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研究综述
教育学院读书报告(体育硕士)学号:姓名:报告时间:报告地点:题目:指导教师: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如今,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种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维持和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行为改变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
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为这些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它把行为变化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成功的应用到行为变化的干预中。
一、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1.1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Prochaska和Diclemente提出的,最早应用于戒烟活动之中,后因结合了许多其他理论模型与基础,开始广泛应用于如吸毒、酗酒、减肥和体育锻炼等领域。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重点是告诉我们行为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行为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所述个体从不活动到活动再到保持活动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单一的方法和理论要说明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在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过程中,不可能只用一种理论来解释说明,要把行为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描述一个不健康的行为向一个健康行为转变的过程。
1.2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雏形,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在准备成为精神治疗师的时候,父亲因无法相信心理治疗最终死于酒精中毒和抑郁症,Prochaska教授没能用心理治疗帮助父亲,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理治疗得不到信任,在认真思考的同时Prochaska 教授以此为契机在心理治疗方面做了更多研究。
后来他在与别人合写的《向好方向转变》一书中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不健康的行为改变到具有健康行为通常是有挑战性的,改变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马上发生,并且是包括了几个阶段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不同,任何简化行为改变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
跨理论模式简介
│
║│行動期←────┐
運用技巧
│ 低自我效能─┐ ║│ │ ║
│
學習技巧
│ 情緒\態度─┤ ║│ │ ║┌→* 準備與決定 *
│ 重要之目標─┘ ╠│═│══╣│┌自我釋放
│
║│ │ ║│├獎酬管理
│ 缺乏足夠知識 ║↓ ↓ ║│└助人性關係
└─────────→ 沉思期 ←─┘
提高自我覺察
║↑
║ 自我評估
跨理論模式簡介—構念
稱之為「跨理論」是因為該模式試圖整合心理治療 的各種理論流派及介入策略,找出它們對於改變的 共同核心構念。 前述各個構念或者變項各有不同的作者編制了評估 量表或者問卷,用以將各個概念操作化與量化。此 模式的內涵涉及情緒、認知與行為,語文與非語文 ,大部分的研究均仰賴個案的自我報告來進行測量 ,但是也可以由治療師來進行評量。
治療師的任務
行動期
幫助個案採取步驟,邁向改變
維持期
幫助個案辨識復發的跡象,並 採取防範措施
復發期
幫助個案重新開始,有由沈思 、準備、而行動,不要因復發 而停滯或喪志
動機式晤談
28
動機式晤談:避免以爭辯來說服別人,而是 對案主主觀經驗的承認與尊重。它是設計來幫 案主建立改變動機,並做出承諾與行動的方法 (Dr. William R. Miller)
跨理論模式—改變層次
心理問題是以五個層次組織起來:
症狀/情境(symptoms/situational) 不適應的認知(maladaptive cogntions) 當前的人際衝突(current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家庭/系統衝突(family/systems conflicts) 個人內在衝突(intrapersonal conflicts)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2022 年第 8 卷第 12 期Vol.8, No.12, 2022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效果研究杨静, 杜红娣(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保健医疗部, 北京, 100730)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效果。
方法 便利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23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115)与对照组(n =11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跨理论模型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末、干预后3个月末及干预后6个月末预防跌倒自我效能得分、跨理论模型各阶段人数、预防跌倒依从性得分及跌倒次数。
结果 干预后1个月末、干预后3个月末及干预后6个月末观察组老年患者预防跌倒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 =2.348, P =0.023; t =3.592, P =0.002; 7.036; t =0.002, P <0.001),各阶段行为改变的趋势均优于对照组(Z =6.032, P =0.007; Z =9.261, P <0.001; Z =16.137, P <0.001),预防跌倒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 =4.052, P =0.001; t =6.971, P <0.001; t =8.105,P <0.001);干预后3个月末及干预后6个月末观察组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χ2=4.930, P =0.023;χ2=13.870, P <0.001)。
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能有效提升老年患者跌倒自我效能水平,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依从性,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次数。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老年患者; 预防跌倒; 依从性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2)12-0149-07Application effect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us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al change on improving elderlypatients ’ adherence of fall preventionYANG Jing ,DU Hongdi(Department of Health Care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 Beijing , 100730)ABS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us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 ) of behavioral change on improving elderly patients ’ adherence of fall prevention. Methods A convenience sampling of 231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from a tertiary class -one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 Cases (n=115) and controls (n=116) were randomized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Controls were applied with common fall prevention practices , while the cases were applied with TTM method 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 practices applied to the controls. Self -efficacy scores , numbers of patients with TTM intervention at each stage , fall pre⁃vention adherence scores , and times of fall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cases and controls before intervention , at the end of 1 month , 3 months , and 6 months ,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ing to the control group , the case group had higher fall prevention self -efficacy scores (t=2.348, P =0.023; t=3.592, P =0.002; 7.036; t=0.002, P <0.001), better trend of behavioral change in every stage (Z=6.032, P =0.007; Z=9.261, P <0.001; Z=16.137, P <0.001), higher fall pre⁃vention adherence scores (t=4.052, P =0.001; t=6.971, P <0.001; t=8.105,P <0.001), at the end of 1 month , 3 months , and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 respectively. And the case group had less times of falling (χ2=4.930, P =0.023;χ2=13.870, P <0.001), at the end of 3 months , and 6DOI : 10.55111/j.issn 2709-1961.202207053· 论著 ·收稿日期:2022 - 08 - 10通信作者:杜红娣, E -mail : vosunny@··1492022年第8卷第12期中西医结合护理months of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TTM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fall prevention self-efficacy level, increase fall prevention adherence, and decrease times of falling in elder patients.KEY WORDS: transtheoretical model; elderly patients; fall prevention; adherence跌倒是指由于突发的、不自主的体位改变而导致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不包括由于瘫痪、癫痫发作或者外界暴力作用引起的跌倒[1]。
跨理论模式演示课件
否有所改善。
11
帮 无意图期 助 性 的 意图期 人 际 关 系 行动期
案例分析
意识觉醒 生理状况 权衡决定
意识觉醒 替代经验 言语劝导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
情景替代 增强理 成功经验
自我效能 12
跨理论模式的意义
• 描述了人们如何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 得一个积极行为的过程。
• 该模式建议帮助个体转变行为,必须根 据个体在不同阶段的需要,提供与本阶 段相匹配的个体化干预及教育。
6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
指个体以自身为思考对象的一
种形式,是个体的自我把握和
感受,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
定层面上完成某些影响自己人
生的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判断或
实践的信念。替代经验
言语
成功经 验
—观察
劝导
生理 状况
7
改变方法
改变
方法 意情自环经识感我境验觉唤再再过醒起评评程价价是重环干特主受去是两人境要预定要到减是方为行果使方权 ,在目 问 是 应 低使面习包 因为及个面、 为社标 题 让 该 问个 评 惯括 、习治体对有 个会是 能影是 行 个 采 题包 信 健体 价 对帮 康移 增惯疗在自利 体上诺使力要 为 体 取 行响任 康括的在 自 社助 的变除 加作的认己健 提创愿个改提 的 更 适 为。、 行对认 己 会影个 行的个 个自警知不造康 供意体变高 原 强 当 所宽 为个知 不 环响的体 为体 体提我觉与健的 更一去相并个 因 烈 的 带容 改体与 健 境行学 去不 健示评惩。正情康社 多个改信对体 、 地 行 来、 变提情 康 所习 取为健 康。价罚性感的会 的尊变自自对 结 感 动 的接 的供感 的 产一 代。康 行强。己己关纳 支两 行 生种 有的 为化有承及 持怀较 问诱 改对 。、健 题帮际情增自助关景强我行性系替管解为的代理放过人程 机会和选择。
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
03 04
言语劝导-专业人员指导、建议,专业权威、诚信
影响不大、医生建议肝癌患者戒酒
生理状况-生理情绪的影响
学生考试、脑卒中患者康复,动力or阻力
自我效能理论回顾
1.意识觉醒 (Consciousness raising) 2.情感唤起 (Dramatic relief) 3.自我再评价 (Self-reevaluation)
10.帮助性人际关系(Helping relationship)
改变方法
意识觉醒
01
提高对特定问题行为原因、结果和治疗的警觉。 介入:比较、说明解释、媒体宣传(高血压)等
情感唤起
02
唤起并采取行动,来降低与不健康行为有关的负面情绪。 介入:心理剧、角色扮演(科室活动)、经验分享(精神病家属) 等
自我再评估
研究 领域
成瘾与健康行为变化
出版
詹姆斯·普罗查斯卡(James O,Prochaska)
联系 方式 任职
Phone: 401.874.2830 Email: jop@ Office Location: 42W CPRC Building
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院的教授,肿瘤预 防研究中心的主任。 1983 年开始的行为变化模型的主要开发者, 扩展了相关理论,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检验该 模型,并为其辩护。 400 多篇关于行为变化动力学的论文的作者或 合著者 2016年出版了Changing to thrive: overcome th e top r isk s to lastin g h ealth an d happiness
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
背景介绍及概 念
模型内容
模型应用
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
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TTM),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框架,旨在理解和指导个体如何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和情境下实现健康行为的持久改变。
TTM强调了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多样性,通过识别不同的改变阶段和影响因素,为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将对TTM的基本理论框架进行概述,包括其起源、发展以及核心概念和原理。
接着,文章将重点讨论TTM在健康行为改变中的应用,包括饮食、运动、戒烟、酗酒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根据TTM的原理设计有效的健康行为干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和效果评估。
本文将总结TTM在健康行为改变领域的贡献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本文旨在为健康行为改变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跨理论模型概述跨理论模型(TTM,Transtheoretical Model)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为改变理论,旨在帮助个体从一种行为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更健康的行为状态。
该模型由Prochaska和DiClemente在1980年代初提出,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TTM强调行为改变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
它认为,个体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社会和行为特征。
跨理论模型的核心是阶段理论,它将行为改变过程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挑战,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来促进行为改变。
例如,在前意向阶段,个体可能对改变缺乏意识或意愿,因此需要通过教育和启发来提高他们的认识和动机。
而在行动阶段,个体已经开始了新的健康行为,但需要持续的支持和强化来保持这种改变。
除了阶段理论外,跨理论模型还包括四个关键过程:意识唤醒、戏剧性解脱、自我再评价和社会解放。
跨理论模式的作用名词解释
跨理论模式的作用名词解释引言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人们常常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式来解释和理解问题。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单一理论模式的局限性。
为了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多样性,跨理论模式的引入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跨理论模式的概念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概念解释跨理论模式是指将不同理论模式或范式结合使用来解释问题的方法。
它试图克服单一理论模式的局限性,通过将多种理论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以形成更完整和全面的解释。
跨理论模式可以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也可以涉及同一学科领域内的不同理论。
在实践中,跨理论模式的运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通过结合不同的理论模式,研究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识别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种综合性的观察有助于提供更深入和准确的解释,并且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情境和需求。
跨理论模式的应用跨理论模式的应用可以在多个领域中见到,下面将分别介绍它在心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心理学在心理学中,不同的理论模式通常用于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例如,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成长,运动学习理论关注个体的动作技能等。
跨理论模式的应用可以将这些理论模式结合起来,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解释。
例如,研究者可以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对社会环境的理解和反应。
教育学在教育学中,跨理论模式的应用可以有助于教师和教育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并指导有效的教学策略。
不同的理论模式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释,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例如,认知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过程,社会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活动。
通过跨理论模式的应用,教育者可以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有效的学习。
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不同的理论模式被用于解释经济体系和市场行为。
跨理论模型在健康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跨理论模型在健康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TTM)是近年来研究较热门的一种个体行为转变的心理研究方法,随着国内外对该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健康行为管理中,并取得一定成效。
本文综述了TTM的概念、主要内容以及近年来在健康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健康行为;护理管理;综述【abstract】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TM) is a popular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of inpidual behavior chang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on TTM at home and abroa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ealth behavior management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main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of TTM in health behavior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ospected.【key words】cross theoretical model; health behavior; nursing management; review健康行为是个体或群体以预防疾病、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如合理营养、规律作息、适当锻炼等[1]。
健康行为管理则是对健康相关行为进行监督、干预和改进的过程,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是获得健康的重要保障[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过程 特定问题行为的原因、结 经验过程 主要是让个体更强烈地感 信任、宽容、接纳及对 受到应该采取适当的行动 果及治疗的警觉。 健康行为改变的支持。 帮助个体学习一种较健 去减低问题行为所带来的 康的行为去取代有问题帮助性的人 影响。 意识觉醒 是使个体在认知与情感 的行为。 际关系 是使个体在认知与情感两 两方面对自己不健康的 正性强化 情感唤起 方面评价自己不健康的行 行为习惯作自我评价 情景替代 惩罚 是使个体相信自己有 为习惯对社会环境所产生 是要在社会上创造一个尊 自我再评价 能力改变并对自己承 的影响 包括移除个体不健康的诱 增强管理 重人权、有利健康的社会 诺愿意去改变。 因、增加个体健康行为改 环境再评价 环境,为个体提供更多的 变的提示。 自我解放 机会和选择。
改变 方法 干预目标是要提高个体对 包括对个体提供关怀、
社会解放
控制刺激
各变化阶段及相应的改变方法
应用实例
4个星期后,王先生再次面见该CNS,经评估显示他 王先生,58岁,不抽烟,不嗜酒,曾受过5年教育。 第一次面谈 的注射技巧和自我信心都不错,空腹血糖值 目前是货车司机。与3个分别是15、13和8岁的子女 经过CNS对王先生病情的分析与解释后,王先生表示 12mmol/L,尿频情况也有明显改善,CNS解释这种改 同住公屋(政府屋)。妻子在4年前死于癌症,他是 他明白自己的健康状况和需要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 6个星期后,王先生再次面见CNS,他的空腹血糖已 善现象是胰岛素治疗的结果。CNS对王先生解释每日 8个星期后,王先生再跟CNS会面,这次他带回 ,但表示暂时不愿意每日注射2次胰岛素,只愿意晚 家中的经济支柱。最近他被转诊到糖尿病专科中心 下降至9.5mmol/L,CNS向王先生解释虽然结果有改 注射两次胰岛素能更好的控制血糖,但王先生直截 了自我监测血糖的记录薄,记录显示空腹血糖 学习注射胰岛素。 上注射一次。CNS告知每日注射2次胰岛素的优点和 善,但距离理想血糖水平尚远。经讨论王先生答应 了当地拒绝了,表示不愿再改变了,感觉太麻烦并 维持在7-8mmol/L,而餐后2h血糖大约在10王先生患糖尿病已经13年,血糖控制良好,但去年 缺点,王先生说出他在经济上的困难和日间注射胰 每周2次血糖测试,CNS提议他可每星期作空腹及主 企图转移话题。然后,CNS把话题重新引到自我监测 14mmol/L之间。这次会面王先生主动向CNS分享 开始转差。HbA1c血糖平均值一直高于10%。最近的 岛素的不便。CNS表示很理解他的看法和困难。但药 餐后2小时的血糖测试,并教导他有关技巧。谈论到 血糖上去,让王先生明白调整药量困难的原因是因 他经历过的一次低血糖和他所做出的2次胰岛素 空腹血糖值是16mmol/L。1年前开始出现血管增生性 物治疗计划还是要执行,并教他注射技巧,让他用 每日注射2次胰岛素,王先生起初仍以不方便及经济 为他此刻不愿意自我监测血糖并作记录,王先生解 药量的调整。CNS对王先生的经历加以分析和讨 的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衰退(血浆肌酐值:150 生理盐水作注射练习以确保他真正掌握注射技巧, 的理由拒绝。但再经探讨后,他开始说出另一个害 释了目前做不了的原因,但会认真考虑,CNS接受王 论,称赞和肯定了王先生正确的做法,同时也 mmol/L)。最近3个月经常出现口渴、尿频、疲倦的 并增强他回家后单独注射的信心。同时CNS向他介绍 怕日间注射胰岛素的重要原因。 先生的解释,再次心平气和地向王先生重申自我测 矫正和提醒了其错误之处。 症状,体重下降了近5kg。目前口服格列本脲10mg和 检测血糖的重要性,但他以经济理由拒绝了CNS,说 试血糖的重要性。最后,CNS将睡前胰岛素的药量增 二甲双胍1000mg,每天2次。 他暂时不愿意进行自我血糖测试。 加至14u,并安排下次复诊时作空腹血糖测试,看是 否有所改善。
案例分析
帮 助 性 的 人 际 关 系 无意图期
意识觉醒 生理状况 权衡决定
意识觉醒 替代经验 言语劝导
自我效能
意图期
自我效能
行动期
情景替代 增强管理 成功经验 自我效能
跨理论模式的意义
• 描述了人们如何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 得一个积极行为的过程。 • 该模式建议帮助个体转变行为,必须根 据个体在不同阶段的需要,提供与本阶 段相匹配的个体化干预及教育。
即人们在决定是否要采取行为改变
时,会先权衡这项改变对自己与他
人会造成的利弊得失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
指个体以自身为思考对象的一 种形式,是个体的自我把握和 感受,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 定层面上完成某些影响自己人 生的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判断或 实践的信念。替代经验 言语
成功经 验
—观察
劝导
生理 状况
改变方法
跨理论模式
李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赵海燕
1
跨理论模式产生的背景 跨理论模式的内容 跨理论模式的应用 跨理论模式的意义
2
3 4
产生背景
对戒烟过程的观察 心理治疗
跨理论 模式
行为改变理论
跨理论模式的内容
1 2 3 4
改变 阶段
权衡 决定
自我 效能
改变 方法
改变阶段
无意图期 终止期
意图期
保持期
准备期
行动期
权衡决定
是指发生行为改变时的利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