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
简易计算器c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c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计算器C的基本结构,包括算术表达式、运算符和操作数。
2. 使学生了解计算器C中的数据类型及其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
3. 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简易计算器C的开发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C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如加减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相应的计算器功能。
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通过动手编写代码,实现简易计算器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编程启蒙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编程基础。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的学生为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编程感兴趣的年级学生。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以实例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器C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编程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C基本语法:介绍计算器C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定义及使用,让学生掌握基本语法规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器C概述- 内容列举:数据类型、变量定义、常量定义、运算符、表达式。
2. 算术表达式:讲解算术表达式的构成,以及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算术表达式- 内容列举:算术表达式构成、运算符优先级、括号的使用。
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引导学生学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掌握程序的基本执行流程。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程序结构与控制流程- 内容列举:顺序结构、程序执行流程、输入输出语句。
4. 简易计算器C程序设计:结合前面的知识,设计一个简易计算器C程序,实现加减乘除运算。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内部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功能操作。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百分比计算。
3. 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器上各个按键的功能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
2.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提高数据输入、结果读取和运算过程纠错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结合数学知识,利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认识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便捷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和交流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3. 培养学生遵守计算器使用的规则,养成良好的计算器使用习惯,珍惜公共资源。
本课程设计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操作简单电子设备的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用技能型,旨在通过简易计算器的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要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强调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部分:1. 简易计算器基础知识: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及简易计算器的结构组成,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计算器按键功能:详细讲解各按键的功能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基本运算操作:教授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以及百分比计算,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结合实际案例,如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展示计算器的实用性,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利用计算器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简单统计分析,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c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

c 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清除屏幕、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
2. 使学生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简单计算器上进行正确的运算操作。
3. 帮助学生识别计算器上各个按键的功能,了解其对应的数学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2. 提高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计算效率。
3. 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使用技巧,如连续计算、顺序计算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正确态度,认识到计算器是学习数学的工具,而非替代品。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计算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中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兴趣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教材,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简单计算器,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外观、各部分名称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1节《认识计算器》- 内容列举:计算器按键布局、显示屏、开机与关机、清除键等。
2. 四则运算操作:讲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计算器上的操作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2节《计算器的四则运算》- 内容列举:按键输入、运算顺序、连续运算、计算结果读取等。
3. 计算器使用技巧:教授计算器的高级使用技巧,提高计算效率。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3节《计算器使用技巧》- 内容列举:百分比计算、乘方运算、记忆功能等。
4. 实践应用: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4节《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列举:购物找零、计算面积、体积、速度等。
简易计算器设计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设计流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编程知识,实现简易计算器的功能。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计算器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编程技能,独立完成简易计算器的设计与开发。
2. 学生能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计算器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功能。
3. 学生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计算器程序进行测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信息素养。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在设计与开发简易计算器的过程中,体验创新实践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编程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原理: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算术运算逻辑、数据存储与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2. 编程语言基础:回顾所学的编程语言(如Python),重点掌握变量定义、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编程语言基础3. 界面设计:讲解计算器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如布局、颜色、字体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用户界面设计4. 编程实现计算器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功能。
教材章节:第五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5. 程序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调试工具,对计算器程序进行测试、调试和优化。
51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

51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51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编写出具备加、减、乘、除基本运算功能的51简易计算器程序。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51单片机的内外部中断,实现计算器按键识别与功能调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51单片机的开发环境和编程工具。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51单片机的I/O口编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解决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单片机编程的兴趣,增强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
2. 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养成动手操作、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与协作意识,增强团队荣誉感。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信息技术课程。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考虑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51单片机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51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让学生对51单片机有整体的认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51单片机概述2. 51单片机开发环境与编程工具:学习如何搭建51单片机开发环境,掌握编程工具的使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51单片机开发环境与编程工具3. I/O口编程:学习51单片机I/O口的基本操作,实现计算器按键输入与LED显示。
- 教材章节:第三章 I/O口编程与应用4. 基本运算程序编写:学习编写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的程序,掌握运算逻辑。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算术运算程序设计5. 中断编程与应用:学习51单片机中断原理,运用外部中断实现按键识别与功能调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 中断系统及其应用6. 简易计算器程序设计与实现: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设计并实现具备基本运算功能的简易计算器。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综合应用实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c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c 简单计算器 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
2. 使学生理解计算器操作规则,如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括号的作用等。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上的其他功能键,如清除、取反、百分比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问等方式,发现计算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计算器等电子设备的正确态度,爱护设备,遵守使用规范。
2. 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3. 通过计算器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操作类,强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能独立使用计算器完成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基本结构认知: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其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于键、清除键等。
2. 四则运算操作方法: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器操作方法,以及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 加法和减法运算- 乘法和除法运算- 混合运算及括号应用3. 计算器其他功能键使用:介绍取反、百分比、开方等特殊功能键的操作方法。
4. 实践应用:设计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购物找零、计算面积、计算速度等问题。
- 购物找零问题- 长度、面积、体积计算- 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整合。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算器基本结构认知、四则运算操作方法(加法和减法运算)第二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方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第三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方法(混合运算及括号应用)第四课时:计算器其他功能键使用第五课时:实践应用(购物找零问题)第六课时:实践应用(长度、面积、体积计算)第七课时:实践应用(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设计名称:简易计算器班级:测控一班学号:201000171202姓名:魏凯峰一、电路工作原理该电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由AT89C51单片机,复位电路,晶振电路(晶振频率是11.0592MHZ),这部分是控制中心,晶振电路可产生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时钟频率。
2、显示部分,由8位共阴数码管和两个74HC573锁存器、排阻(1K)组成,74HC573锁存器用于动态显示数据,也有驱动显示作用,排阻是限流作用。
3、按键部分,由20位独立键盘组成,按矩阵形式连接,用到9个IO口。
原理:键盘作为数字输入,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个键按下时,其两端的IO口电平变化,程序中通过相应位的与或运算,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按键被按下,单片机中的程序不断读取键盘的输入并实时显示在数码管上,数码管用段位选不断切换显示,如当位选为高电平时即为点亮,然后再输入相应的数字段码(该电路中用的是共阴极数码管的字码),这样数码管上便可以显示相应数字。
锁存器中的LE口就是段位选口,高电平有效,数码管中的A、B......G、DP是数码管中的每一段,只要某个字母为高电平,则该段二极管就会被点亮(共阴极)。
在同时显示多个数字时要利用到动态显示,视觉动态显示主要就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感来设计的,一般来说如果显示的频率过慢,则会有断断续续的显示;如果显示的频率加快,则人眼就分辨不出这种视觉残余!二、程序简要说明从主函数开始,先是定义一些变量,然后是调用显示函数displaypro(0),先显示0,然后进入一个大循环while(1),在循环里面先检测键盘keyscan(),并把检测值赋给K,然后是段位选循环8次检测,然后用switch(k)函数来执行键盘操作,k的值从0到9表示输入数字0到9,10到13表示加减乘除,17、15分别表示十六进制和二进制,16表示小数点,14表示正负号,18表示清除,19是等于号。
c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

c 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简易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认识到科技发展的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课程,旨在通过简易计算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历史与原理:介绍计算器的发展简史,探讨计算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演变过程,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2. 简易计算器操作方法:详细讲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实践应用:结合数学课本中的实际例题,指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探讨计算器在辅助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如: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历史与原理,计算器的简单操作。
第二课时:四则运算的操作方法,实践练习。
第三课时: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信息技术》第四章:计算器与计算机。
简易减法计算器课程设计

简易减法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数量减少、温度变化等。
3. 学生了解简易减法计算器的原理,能够运用其进行基本的减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通过制作简易减法计算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以培养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加减法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减法运算的概念与规则:通过实例引入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
2. 简易减法计算器的制作与应用: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减法计算器,学习其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其进行基本的减法计算。
3. 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物品减少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4.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第一节课:回顾加法运算,导入减法运算的概念与规则,进行基础练习。
- 第二节课:介绍简易减法计算器的制作方法,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并交流展示。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2. 学生能掌握计算器上各按键的功能,如清除、撤销等操作。
3. 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类型,如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器,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比等。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3. 学生能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尊重数学知识,注重实际应用。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倾听,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计算器为工具,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学习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掌握清除、撤销等操作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一节数学工具的使用。
2. 基本数学运算-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百分数、乘方运算- 混合运算顺序与计算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数学运算的应用。
3. 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购物找零问题- 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三节数学与生活。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基本操作第二课时:基本数学运算与计算器操作第三课时: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与功能,以及基本数学运算的规则。
c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

c 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包括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
2. 使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显示屏、键盘等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规范,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探索等方法,自主发现计算器操作技巧和功能特点。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易于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显示屏、键盘、电池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四则运算操作:详细讲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计算器上的操作步骤。
3. 计算器操作规范:教授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输入输出等基本操作规范。
4. 实际问题解决:结合教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操作技巧与功能探索:指导学生探索计算器的其他功能,如百分比、乘方等,并分享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及操作规范介绍。
第二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教学,以教材为例题进行讲解和实操。
第三课时:实际问题解决,分组讨论并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四课时:操作技巧与功能探索,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其他功能并分享。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简易加法计算器课程设计

简易加法计算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简易加法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简易加法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故障排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简易加法计算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首先,介绍简易加法计算器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然后,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简易加法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简易加法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简易加法计算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简易加法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法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简易加法计算器》,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参考书,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规定了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和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在上课日和上课时间,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地点选择适合进行课程的教室和实验室。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课程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c课程设计简单计算器

c课程设计简单计算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简单计算器的原理和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的。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计算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完成计算器设计,学生能够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增强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简单计算器的原理介绍:讲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进行数学运算的。
2.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介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为学生编写计算器程序打下基础。
3.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引导学生通过编程实现一个简单计算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计算器的原理和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2.案例分析法:分析已有的计算器程序,让学生从中学习编程技巧和方法。
3.实验法:学生动手编写计算器程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配套的教材,帮助学生学习计算器原理和编程语言。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计算器原理和编程方法。
3.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编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考试评估:设置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简单计算器原理和编程语言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计算器原理和编程语言知识。
2.教学时间:安排在正常的上课时间,确保学生能够专心学习。
简易计算器电路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算器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器各部分电路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电路。
3. 学生能够解释计算器电路中的数字逻辑运算过程,如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图设计软件,绘制简易计算器电路图,并进行电路仿真。
2. 学生能够运用焊接工具,动手组装和调试简易计算器电路,解决电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电路设计和搭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电路设计和搭建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学习简易计算器电路,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简易计算器电路的设计和搭建。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回顾: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的特性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的原理与功能,重点讲解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
3. 简易计算器电路原理:介绍计算器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电源、输入部分、处理部分和显示部分。
- 电源:讲解如何为计算器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
- 输入部分:讲解按键扫描电路的原理,使学生理解如何将按键输入转化为电路信号。
- 处理部分:讲解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重点介绍加法器、寄存器等组成部分。
- 显示部分:介绍七段显示器的原理,使学生了解数字显示的电路实现方式。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等运算,进行计算器操作。
3.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简易计算器,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
2. 学生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耐心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科技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操作课程,结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难度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了解计算器的演变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计算器及其功能特点。
2. 简易计算器的结构组成- 学习简易计算器的按键功能、显示屏幕、电池等组成部分。
3. 基本数学运算操作- 学习运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数学运算。
4.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计算器在购物、预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5. 计算器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掌握计算器操作的快捷键,了解使用计算器时的注意事项。
6.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计算器进行数据计算和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及分类,简易计算器的结构组成。
第二课时:基本数学运算操作,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课时:计算器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简易计数器课程设计

简易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数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生掌握简易计数器的编程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简单的计数功能;3. 学生了解简易计数器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使用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编程知识,独立完成简易计数器的编程设计;2. 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针对计数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提出解决方案;3. 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编程产生兴趣,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相关知识;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3.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编程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编程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简易计数器的基本原理:介绍计数器的作用、工作原理,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使学生了解计数器在编程中的重要性。
- 计数器的作用与分类-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2. 编程设计简易计数器:根据第三章编程知识,教授学生设计简易计数器的方法,涵盖以下内容:- 编程语言基础:变量、循环结构等- 计数器编程实现:累加、累减等基本操作- 异常处理:计数器上限、下限处理3. 简易计数器的应用场景:结合第五章实例,让学生了解计数器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包括:- 计数器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 计数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小组合作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简易计数器项目,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编程实践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简易计数器基本原理及分类第二课时:编程设计简易计数器(1)第三课时:编程设计简易计数器(2)第四课时:简易计数器的应用场景及小组合作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确保学生通过本章节学习,能够掌握简易计数器的设计和应用,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简易计算器完整课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1.设计4*4的键盘,其中10个数字键0~9,第十三个键为”+“,第十五个键为”=“2 ,实现1位数的简单加运算二、硬件系统设计1、LED接口电路简易计算器需要2位8段码LED显示电路。
用LED显示器,用8255A的A口作为段码(字形代码)数据口,PB0和PB1作为位控制端口。
然后接至各数码显示器的共阴极端。
2、键盘接口电路简易计算器需要4*4的行列式键盘。
8255A的B口作为输出端,C口作为输出端。
采用的是方式0。
3、计算器逻辑电路图将LED接口电路和键盘接口电路结合到一起就是简易计算器的逻辑电路图逻辑电路结构如下:Cpu 8255 键盘三、软件设计1、LED 显示程序设计LED 显示器由七段发光二极管组成,排列成8字形状,因此也成为七段LED 显示器,器排列形状如下图所示:为了显示数字或符号,要为LED 显示器提供代码,即字形代码。
七段发光二极管,再加上一个小数点位,共计8段,因此提供的字形代码的长度正好是一个字节。
简易计算器用到的数字0~9的共阴极字形代码如下表:0~9七段数码管共阴级字形代码显示字型gfedcba段码Pb0-Pb7Pa0-Pa4Pc0-Pc4D0-D7 wrrdA0-A1csXd0-Xd7Iow# Ior#Xa1Xa2 Ioy3 A0-Dpx0-x3m1-m4001111113fh1000011006h210110115bh310011114fh4110011066h511011016dh611111017dh7000011107h811111117fh911011116fh 2位LED显示的程序框图如下:2、读键输入程序设计为了实现键盘的数据输入功能和命令处理功能,每个键都有其处理子程序,为此每个键都对应一个码——键码。
为了得到被按键的键码,现使用行扫描法识别按键。
其程序框图如下:3、主程序设计(1)数值送显示缓冲程序设计简易计算器所显示的数值最大位为一位。
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摘要

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
2.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器的操作原理,了解显示屏、按键与内部电路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基础数学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简易计算器,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计算器的使用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计算观念,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学生能够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计算任务认真负责。
4.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和分享,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操作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掌握简易计算器的使用及其背后的数学概念。
1. 计算器基础知识:- 计算器的发展历程- 计算器的种类及功能- 认识简易计算器的外观、按键布局及其功能2. 基本操作与四则运算:- 认识显示屏,理解操作结果- 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操作方法- 练习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3. 进阶操作与问题解决:- 掌握计算器上的额外功能,如百分比、乘方等- 解决涉及复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通过计算器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教学大纲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计算器基础知识介绍,认识简易计算器- 第二课时:基本操作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第三课时:进阶操作学习,掌握额外功能键的使用-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 章节一: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器操作- 章节二: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三:计算器的进阶功能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简易计算器的硬件组成。
2. 学生能掌握C语言编程的基本语法,运用其编写简易计算器的程序代码。
3. 学生能了解简易计算器的工作流程,理解其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易计算器的硬件电路。
2. 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易计算器的程序,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功能。
3. 学生能够对计算器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单片机及编程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技改变生活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和编程知识,对单片机有一定了解,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硬件知识:- 单片机基本结构:介绍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引脚功能。
- 硬件电路设计:讲解简易计算器的硬件组成,包括按键、显示屏、电源等模块。
2. 软件编程:- C语言基础:复习C语言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 编程实践:根据简易计算器的功能需求,编写程序代码,实现基本运算功能。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设计:分析简易计算器的功能模块,设计程序流程图。
- 系统实现:指导学生搭建硬件电路,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简易计算器的功能。
4. 调试与优化:- 调试方法:教授程序调试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化策略:讨论程序优化策略,提高计算器性能。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单片机基本结构及硬件电路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铁道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单位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摘要课程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指导思想:使学生通过学习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掌握课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其实认真学习一门语言并不难,关键是所追求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通过C 语言程序设计,可以使我们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难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程序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还能加强我们的时间管理意识,锻炼对难题的发现、分析和处理能力。
我认为遇到难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解决,这可能是C语言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
现时学习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数目较大数据繁杂的数值运算,徒手运算起来很困难,这时候我们就必须用到计算器。
人们对计算的要求不断提高,普通的功能简单的仅能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工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一种能进行多种计算。
现在已经有一些功能较为强大、涵盖面较广的计算软件,而且各种平台的小工具仍不断出现。
这些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更多的选择和实现方式。
本程序的编写基础是Tubro 汉化版,它在tubro c的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多汉字的支持方便了我们的使用。
生成的程序可移植性强兼容性好稳定!本程序实现了加、减、乘、除、求幂、求模,求平方根,求Sin,求Cos,求Log10,求阶乘,取整,求正切,以及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它可以直接输入数学表达式,不需要任何转换,就可以直接输出数学四则运算的结果。
但是,每次只能运算一个表达式,按 CE清空后再计算下一组式子。
本程序在进制转换方面有一些漏洞,但一般的进制转换结果还是准确的。
目录第1章选题的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我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系统功能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的基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结构设计及用法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系统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心算法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系统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独特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程序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选题的意义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彭东林,就读于石家庄铁道大学,电0905-2班,电气与电子工程分院。
选题1.我选的题目是:简单计算器的设计2.我选这道题的原因如下:计算器对我们每一的学生都很熟悉,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
但是我们只知道按下几个按钮计算器便会显示出结果,很少有学生分析过计算器究竟是如何运行的。
C语言课程设计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去亲自写计算器的运行代码,尽管是简单计算器的设计,但其背后的知识那是相当多的,对我是个挑战,我接受!3.运用的数据结构和知识点TuborC 绘图知识数学函数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指针顺序结构进制间的转换第2章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系统的基本要求1. 算术运算功能。
能够实现+、-、*、/、mod、int运算。
2. 函数运算功能。
能够实现exp、ln、sin、x^y、log、cos、x^3、n!、tan、x^2、1/x等运算。
3. 进制之间的转换功能。
能够实现十六、十、二、八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
4.通过键盘控制字符和数字的输入。
数据结构设计及用法说明*/<>像。
{}梁。
num=num+3*pow(16,cd1-j);elseif(str7[i]=='4')num=num+4*pow(16,cd1-j);elseif(str7[i]=='5')num=num+5*pow(16,cd1-j);elseif(str7[i]=='1')num=num+1*pow(16,cd1-j);elseif(str7[i]=='6')num=num+6*pow(16,cd1-j);elseif(str7[i]=='7')num=num+7*pow(16,cd1-j);elseif(str7[i]=='8')num=num+8*pow(16,cd1-j);elseif(str7[i]=='9')num=num+9*pow(16,cd1-j);elseif(str7[i]=='A')num=num+10*pow(16,cd1-j);elseif(str7[i]=='B')num=num+11*pow(16,cd1-j);elseif(str7[i]=='C')num=num+12*pow(16,cd1-j);elseif(str7[i]=='D')num=num+13*pow(16,cd1-j);elseif(str7[i]=='E')num=num+14*pow(16,cd1-j);elseif(str7[i]=='F')num=num+15*pow(16,cd1-j);}本段程序的作用是将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可作为二进制转化为其他进制的桥梁。
zj=num1;result=0;for(i=0;i<=cd;i++){result=result+fmod((int)(zj),10)*pow(2,i);zj=(int)(zj/10);}本段程序的作用是将八进制转化为十进制,可作为八进制转化为其他进制的桥梁。
zj=num1;result=0;for(i=0;i<=cd;i++){result=result+fmod((int)(zj),10)*pow(8,i);zj=(int)(zj/10);}本段程序的作用是将十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它避开开了复杂的算法,而采用sprintf(str5,"%x",(int)result);语句,利用系统自带的输出功能完成转化。
if(flag4==0) /*flag4为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输出标识符*/{sprintf(str5,"%x",(int)result); /*转换为十六进制*/outtextxy(440,76,str5); /*显示结果*/flag4=1;}第4章系统实现本系统采用 C语言开发,生成可执行文件在任何系统下都可以执行,具有很好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并且使用Turbo C 汉化版。
生成的程序可移植性强、兼容性好。
它可以直接输入数学表达式,不需要任何转换,就可以直接输出数学四则运算的结果。
本程序通过调用int specialkey(void) 和#include <> 来实现对屏幕的操作,通过调用int arrow()函数,int specialkey(void) 和#include <>来实现对光标的操作。
计算器图形采用Turbo C 绘图程序制作,大致运行画面如下。
光标起始位置在“A”上,通过键盘来控制光标的运动,如进行双目运算1+2时,移动光标,将其指在“1”上,按“Enter”,在屏幕上会输出“1”,再移动光标,将其指在“2”上,按“Enter”,在屏幕上会在指定位置输出“2”,再移动光标,将其指在“=”上,按“Enter”,结果便会在指定位置输出。
运行画面在进行单目运算9!时,按照上面的方法输入“9”,在输入“n!”,输入“=”,显示结果。
在进行十六进制转化为十进制或八进制时,需要注意的是:先输入一个十六进制数据,再输入“sft”然后输入“16->10”或“16->8”,最后输入“=”,输出转换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