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道家与道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三,人生观: 身重于物,重身贵生
老子认为人是“域中四大”之一,“道大, 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焉”。
“名与甚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人的生命高于名利,如果过分看重和追求名 利,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老子主张“身重于 物”,主张重视生命、鄙薄名利的人生观。
(2)“道”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社会观: 绝圣弃智、自然无为、小国寡民
“绝圣弃知,民里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楫,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顺世主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人间世”
“安时而处舜,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养生主”
游世主义:
哲学史家冯友兰认为:“道家的 中心问题本来是全生避害,躲开人世 的危险”。
--《中国哲学简史》p120
道家“全生避害”的基本方针 是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尘世的纷 争,显得比较超逸。因此,道家 的基本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方面 与儒学的隆礼贵仁、尚义主智形 成鲜明反差。
“全真七子”
(“七真”)
马 钰(丹阳子) 谭处端(长真子) 刘处宏(长生子) 丘处机(长春子) 王处一(玉阳子) 郝大通(广宁子) 孙不二(马钰之妻,清静散人)
三教合一与“性命双(兼)修” 北宋时期的张伯端认为:“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 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 张氏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主张唯有道、禅双融的内丹, 性命双修,最为上乘。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一。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 此读史,有很多问题可迎刃而解”。
作为哲学流派和学术层面的道家,以“道” 为最高哲学范畴和终极关怀,以“道”统摄 自然、社会和人生三大层面,追求三者之间 的自然平衡。
宗教文化形态的道教。
第一节 道家文化的历史演进与主要内容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
1、道教的创立与早期发展
张道陵(张陵)与五斗米道 张角与太平道,黄巾军起义
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张鲁归附曹操,道教的合法化
张道陵
2、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
第一,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形成。 葛洪《抱朴子·内篇》
第二,道教丹鼎派和符箓派的分野。 丹鼎派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符箓 派则在下层影响较大。
3、隋唐时期的道教
道教地位的上升,唐朝皇室对老子的尊崇。
内丹派的兴起。
4、宋辽金元道教的发展—— 全真教的创立
王重阳
创始人王喆,金咸阳 人,任气而好侠,少读书, 系学籍,又隶武选,以财 雄乡里。文武两进,两无 其成,于是慨然入道,以 佯狂垢圩之行惊 世骇俗,人称王害风, 自称重阳子。
王重阳与马钰在马氏 南园结庐修行,主张通过 苦行折欲以达返朴归真, 故称“全真教”。南园题 曰“全真庵”,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后世道家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
1、黄老学派 2、刘安与《淮南子》 3、魏晋玄学与“竹林七贤” 4、中国本土化的宗教――道教的 理论基础。
第二节 道 教
道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道家和神仙方术, 其组织雏形则可上溯至秦汉之间的方仙道和黄老道。
道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则以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 五斗米道为标志。因此,道教至今以有1800多年的 历史了。
5、明清时期的道教
正一道、全真道的兴盛,其中尤以长春真人丘处机 创立的全真道龙门派势力最大,与佛教禅宗临济宗成 为中国宗教界的翘楚,有“龙门、临济半天下”之说。
明朝永乐、万历年间《道藏》的修纂
道教与民间俗信和巫术的结合
二、道教的主要教派
天师道(正一道): 创始人张道陵。尊老子为教祖 (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 文》为主要经典。元大德八年 (1340),第38代天师张宇材 被授予“正一教主”,此后天 师 道又名“正一道”。
全真道(龙门派) 创始人王重阳,力主三教 合一,以《道德经》、 《般若心经》、《孝经》 作为信徒必读经典。内丹 为主,不尚外丹符箓。
三、
道 教 经 典
道德真经
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 阴符经 西升经 黄庭外景经 玉皇经 三官经 周易参同契 太上老君内观经 太上感应篇 坐忘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度人妙经 清静经 心印经 黄庭内景经 玉枢经 北斗经 悟真篇 洞玄灵宝定观经 文昌帝君阴骘文 化书 龙门心法
2、庄子:对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反对伦理纲常的束缚, 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追求精神 的绝对自由。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小人则以身殉利, 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 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庄子》“骈拇”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 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庄子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其主要途径有二: 心斋、坐忘。
“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吾丧我”。
第二,全生避害,超世、顺世、游世、消极遁世。
超世主义:“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一、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1、老子: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和核心概念,故称道教。其哲 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第一,宇宙本体论上的“道一元论”。
(1)“道”是世界的本源,道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四、道教的信仰、神灵体系和仪轨
1、道教的信仰 以“道”为最高信仰,奉祭多神,神灵以济世渡人为宗旨。
2、道教的神灵体系 第一, 道教神仙体系的建构过程: 汉魏两晋:道教神仙谱系的初创 南北朝:道教神仙谱系的大量造构和初步整理 隋唐五代:三清最高神地位的最后确立 两宋:道教神仙谱系的最后编定
第三,人生观: 身重于物,重身贵生
老子认为人是“域中四大”之一,“道大, 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焉”。
“名与甚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人的生命高于名利,如果过分看重和追求名 利,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老子主张“身重于 物”,主张重视生命、鄙薄名利的人生观。
(2)“道”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社会观: 绝圣弃智、自然无为、小国寡民
“绝圣弃知,民里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楫,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顺世主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人间世”
“安时而处舜,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养生主”
游世主义:
哲学史家冯友兰认为:“道家的 中心问题本来是全生避害,躲开人世 的危险”。
--《中国哲学简史》p120
道家“全生避害”的基本方针 是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尘世的纷 争,显得比较超逸。因此,道家 的基本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方面 与儒学的隆礼贵仁、尚义主智形 成鲜明反差。
“全真七子”
(“七真”)
马 钰(丹阳子) 谭处端(长真子) 刘处宏(长生子) 丘处机(长春子) 王处一(玉阳子) 郝大通(广宁子) 孙不二(马钰之妻,清静散人)
三教合一与“性命双(兼)修” 北宋时期的张伯端认为:“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 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 张氏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主张唯有道、禅双融的内丹, 性命双修,最为上乘。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一。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 此读史,有很多问题可迎刃而解”。
作为哲学流派和学术层面的道家,以“道” 为最高哲学范畴和终极关怀,以“道”统摄 自然、社会和人生三大层面,追求三者之间 的自然平衡。
宗教文化形态的道教。
第一节 道家文化的历史演进与主要内容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
1、道教的创立与早期发展
张道陵(张陵)与五斗米道 张角与太平道,黄巾军起义
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张鲁归附曹操,道教的合法化
张道陵
2、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
第一,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形成。 葛洪《抱朴子·内篇》
第二,道教丹鼎派和符箓派的分野。 丹鼎派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符箓 派则在下层影响较大。
3、隋唐时期的道教
道教地位的上升,唐朝皇室对老子的尊崇。
内丹派的兴起。
4、宋辽金元道教的发展—— 全真教的创立
王重阳
创始人王喆,金咸阳 人,任气而好侠,少读书, 系学籍,又隶武选,以财 雄乡里。文武两进,两无 其成,于是慨然入道,以 佯狂垢圩之行惊 世骇俗,人称王害风, 自称重阳子。
王重阳与马钰在马氏 南园结庐修行,主张通过 苦行折欲以达返朴归真, 故称“全真教”。南园题 曰“全真庵”,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后世道家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
1、黄老学派 2、刘安与《淮南子》 3、魏晋玄学与“竹林七贤” 4、中国本土化的宗教――道教的 理论基础。
第二节 道 教
道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道家和神仙方术, 其组织雏形则可上溯至秦汉之间的方仙道和黄老道。
道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则以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 五斗米道为标志。因此,道教至今以有1800多年的 历史了。
5、明清时期的道教
正一道、全真道的兴盛,其中尤以长春真人丘处机 创立的全真道龙门派势力最大,与佛教禅宗临济宗成 为中国宗教界的翘楚,有“龙门、临济半天下”之说。
明朝永乐、万历年间《道藏》的修纂
道教与民间俗信和巫术的结合
二、道教的主要教派
天师道(正一道): 创始人张道陵。尊老子为教祖 (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 文》为主要经典。元大德八年 (1340),第38代天师张宇材 被授予“正一教主”,此后天 师 道又名“正一道”。
全真道(龙门派) 创始人王重阳,力主三教 合一,以《道德经》、 《般若心经》、《孝经》 作为信徒必读经典。内丹 为主,不尚外丹符箓。
三、
道 教 经 典
道德真经
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 阴符经 西升经 黄庭外景经 玉皇经 三官经 周易参同契 太上老君内观经 太上感应篇 坐忘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度人妙经 清静经 心印经 黄庭内景经 玉枢经 北斗经 悟真篇 洞玄灵宝定观经 文昌帝君阴骘文 化书 龙门心法
2、庄子:对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反对伦理纲常的束缚, 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追求精神 的绝对自由。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小人则以身殉利, 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 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庄子》“骈拇”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 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庄子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其主要途径有二: 心斋、坐忘。
“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吾丧我”。
第二,全生避害,超世、顺世、游世、消极遁世。
超世主义:“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一、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1、老子: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和核心概念,故称道教。其哲 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第一,宇宙本体论上的“道一元论”。
(1)“道”是世界的本源,道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四、道教的信仰、神灵体系和仪轨
1、道教的信仰 以“道”为最高信仰,奉祭多神,神灵以济世渡人为宗旨。
2、道教的神灵体系 第一, 道教神仙体系的建构过程: 汉魏两晋:道教神仙谱系的初创 南北朝:道教神仙谱系的大量造构和初步整理 隋唐五代:三清最高神地位的最后确立 两宋:道教神仙谱系的最后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