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0-10-28T09:34:25.043Z 来源:《学园》2010年9月上期供稿作者:王鹏[导读] 这样,四个领域就可以得到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可以发挥合力的整体。王鹏辽宁省阜蒙县老河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型产物,它与其他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目前对综合实践课程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还要进一步反思追问。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达到的目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来讲,应达到以下五个方面:(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定的研究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领域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它超越了严密的学科界限,走向生活,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学生的“在场”与“亲历”行为,它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强调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实践,参与社区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个研究领域比较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 3.信息技术教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构建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目标在于“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 4.劳动与技术教育

1981年4月,中央教育部《关于全日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实行草案的说明》指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观念和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劳动与技术教育走向异化,在劳动取向的统治下,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就被冠冕堂皇地剥夺了独立和自由,只能依附于劳动,做劳动的奴隶。这次课程改革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三个领域整合在一起,这不但从制度和实践上为劳动技术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也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从而更为人们接纳和认可,这项内容的有效开展,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养成良好的技术素养。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四个研究领域之间的整合线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四个研究领域在本质上来说不是课程内容,而是学生活动的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个研究领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适当地通过研究、服务、宣传、设计、制作、信息技术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如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垃圾污染、白色污染、噪音污染等)的研究时,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了解有关环境污染的现状、表现、原因、治理方法等的知识,得出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案与建议。在此过程中,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得到运用;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可以发挥它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丰富且来源多样的长处,实现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便捷地展示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开展交流活动;同时对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活动。这样,四个领域就可以得到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可以发挥合力的整体。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的方式应突出的几个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怎样实施?”这个问题涉及实践方式问题。通过这三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实践方式上应“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以生活背景为场景,以教师的参与合作和指导帮助为支撑”。 1.以主题为线索

主题本身有一定的综合性,都或多或少地涉及综合实践课程的四个研究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只要教师善于分析主题的性质,选择好主题的大小(切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找准主题的切入口,完全可以以主题所侧重的四大领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以活动为中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实践活动”,其独特的价值只有通过师生的实践探索才能获得,因此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要摒弃“授受式”教育方式,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做中用”、“在做中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以生活背景为场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当坚持“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和“为了生活”的原则,以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统一。“源于生活”是指活动主题来源于真实的、鲜活的生活经验领域。“在生活中”是指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为了生活”是指活动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将实践过程的所思、所感、所学、所见、所悟同现代的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获得更有意义的体验经历和学习能力。

4.以教师的参与合作和指导帮助为支撑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中,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帮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活动过程而言,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审视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督促和激励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拓宽学生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指导合作方式,提供技术支持,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分工;启发和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指导学生对实践

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评价。

(2)就指导的力度而言,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力度都应有所不同。年级越低,指导力度越大、越强;年级越高,指导力度越小、越弱。

(3)就指导的方法而言,应当详尽、具体,包括: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本身的优缺点、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实施中的具体注意事项等。当下,教师方法指导的着力点应放在:①如何让学生运用基本研究方法来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主题;②如何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活动方案;③如何搜集和处理各类信息资料;④如何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合作;⑤如何利用网络开展相关活动;⑥如何撰写活动小结和报告等等。需注意的是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方法的选择应体现出一定的层级和梯度。同时,要强化学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实践能力和对方法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

总之,教师不能像过去那样讲授课程,也不能推卸指导责任,而要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若干问题及策略.全国课程改革试验区研讨会报告,2003 [2]陈世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管理,2005.11 [3]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