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农大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题目:儒家思想浅析学生姓名专 业层 次批 次学 号学习中心年 月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论点、论据 40材料、数据 20写作规范性 15字数要求 10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

《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

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

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高校应该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方式,把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意义】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惊人而巨大的变革.不可避免的,中国文化也遭受了剧烈的撞击与动荡.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共产主义运动的冲击与洗礼,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一直是多种文化厮杀的主战场.然而,在经历了质疑,批羊,反思之后,中国文化似乎仍然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现代年轻人普遍没有文化归属感,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种冲击,我们站在路口却不知去向.我们生活在所谓的后现代世界里,我们吃肯德基,我们过圣诞节,我们立场做有文化的人,但我们很少思考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此时的拥有的,真正的文化.面对这样的文化残局,选择逃避是于事无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找到答案.要想找到答案,就必须要先搞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代意义.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中国礼仪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香水偿息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道德精神.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从《尚书》中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孟子提出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再到《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传统人伦关系中的维护封建等级关系的糟粕无疑应当批判和剔除,但其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另外,传统文化中还对我们提出诚信,仁爱,互助等等道德上的要求和希望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提出天人和一的思想.即把自然与人看作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主张道法自然,即人们要顺从自然,回归自然,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惩罚减少到最低限度,寻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追求实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价值,我们要理解它,然后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为构建和谐文化出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如果丢弃了传统文化,我们将推动的是我们自己的根和灵魂.当然,另一方面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必须要剔除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清醒地来了解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继承一些老祖宗的东西,同时吸收外来的好的文化,以此来更新我们的文化,创造一种真正适合中国的文化.因此,我觉得,要想真正找到一条传统与现代兼并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之路,我们首先要重视传统论,走进它,了解它.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摘要】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年的积淀,其精华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重教师权威、师道尊严两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旨在为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较新3篇),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1、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切东西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应当吸收,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

但是由于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差不多既是好的,又是坏的。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精华与糟粕两重性的特点,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2)中国传统文化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实现现代化,否则,它就不能得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根据传统文化本身固有的精神,使那些可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发展,并尽量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弥补传统文化中不足的一部分,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重性,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既有丰富发展,又有消解异化。

所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既肯定又否定,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它;另一方面,马克思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只有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才能促进自身的完善,实现马克思的创新与发展,成为适合中国的马克思。

2、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

这种崛起,也必然要求让我们中国特色的文化给多样化的世界文明注入活力。

文化的崛起,不仅仅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推进马克思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_农大网院

中国传统文化_农大网院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28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题目: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学生姓名专 业层 次批 次学 号学习中心年 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论文编号: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15 论点、论据40 材料、数据20 写作规范性15 字数要求 10摘要在中国,西方先进的管理学课程已成为中国企业家学习的主流,这些课程所蕴涵的经营思维与管理模型也的确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仅有这方面素质还远远不够,管理才能是企业家的专业技能,这是用来做事的。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则要有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而这一切则源自于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素养决定我们做事的方向和高度。

所以,每个企业家应该同时注重个人的管理才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有当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之后,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根”,才会有“魂”。

我们希望广大企业管理者在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与超然的人文精神,让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文化成为中国企业管理之魂。

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成为能开创百年基业的新一代儒商,为企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现代管理儒家文化以人为本以义统利目录1. 以人为本 (1)2.“以和为贵 (2)3.以义统利 (3)4.以德服人 (3)5.人之可塑 (4)结语 (4)参考文献 (5)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是儒家思想的一贯主张。

《大学》开篇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要求先做人后做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思想境界,认为“能行五者(恭、宽、敬、敏、惠)于天下,仁矣”,而“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末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等观点也是要求人们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才能处理好同他人的关系。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体系,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和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一种文化模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1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其基本精神肩负着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本文着重从文化含义、分类、功用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几个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表明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吸收西方文化的文明成果,继续繁荣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差异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

它肩负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社会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从前,我们谁也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先进的民族存在;现在,因为东方中国的出现,使我们觉醒了。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在思想启蒙运动中,也高举孔子人道思想的大旗,用以反对宗教神权,反对封建王权。

他们对中国崇尚理性的道德观念甚为推崇,甚至著文主张欧洲各国政府必须以中国为范本。

现代学者余秋雨也在《千年一叹》写到:“中国就像是一个两千多岁的老人,今天他还在和众多年轻人一起跑在世界的田径赛场上。

2013年高起专农大论文

2013年高起专农大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题目:传统节日法定化的意义学生姓名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层次高起专批次学号学习中心上海农林本部2013 年 4 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同时她又是一个礼仪之邦,重视传统文化。

2008年,当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民俗节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时,所有的国人无不为之雀跃和欢呼。

关键词:传统节日法定化意义传统节日法定化的意义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历史、社会心态和风俗的具体体现,传统节日法定化,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

当我们以感恩、平和、虔诚的心态来解读这幅画卷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惊喜与愉悦。

因为,所有的节日都被赋予无限的内涵,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表现出智慧、聪明与机敏,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感情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这就是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千百年的内在动力和永恒的魅力所在。

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

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

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

清明节—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

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祭祖扫墓,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认祖归宗。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业论文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和任务1、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初步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自己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2、在毕业论文中完成自己基本能力的培养,如调查研究及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以及论文撰写、答辩的能力。

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

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程序方法1、选题。

2、搜集、整理资料。

3、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4、编写论文提纲、完成一稿。

5、送指导教师修改,完稿。

五、毕业设计(论文)_的时间安排1、2011年4月25日前完成选题、任务书签定、完成开题报告。

2、2011年4 月26日—6月1日完成论文写作。

3、2011年6月2日—3日上交论文。

4、2011年6月4日—10日进行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资料:二、毕业设计(论文)_的基本要求苟立档高清无水印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应规范,并制成电子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中的综述部分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毕业设计(论文)全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其中引用他人的内容不得超过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三、课题的意义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C]//梁漱溟全集:第1卷.济南:山东人E出版社,1989[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5-50[ 4]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5]《论语学而》【M】.湖北:崇文书局,2007年[ 6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7]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8 ]恩格斯.反杜林论[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片社,1972[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馆,2004。

26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6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3年课程考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题目:一、如何看待传统孝道?现代社会怎样传承和实施孝道?写作提示:1.分析传统孝的两面性,包括分析“二十四”故事2.现代中国社会为何要继承传统孝道?3.现代社会如何实施孝道?参考文献:[1] 李晶.孝道文化与社会和谐[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 章玉钧,郝跃南.孝道文化新探[M].成都:巴蜀书社,2011.[3] 田姝.孝道的故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题目要求: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写作提示仅供参考,不是论文与标题。

二、结合几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谈儒道互补及其永恒价值。

写作提示:1.儒道互补的内涵是什么?2.结合具体传统知识分子谈儒道互补在他们身上的表现3.儒道互补为何具有永恒价值?参考文献:[1]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 林语堂.吾国吾民[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3] 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题目要求: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写作提示仅供参考,不是论文与标题。

三、结合你自己的体会和你们当地的习俗,谈谈把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法定化的意义。

写作提示:1.简述把传统节日法定化的背景、过程2.传统节日简介3.必须结合自己过节经历,结合当地习俗谈参考文献:[1]张亮采.中国风俗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8.[2]李魏.传统节日法定化的文化阐释[J].沈阳:沈阳大学学报,2009(2).[3]王新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题目要求: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写作提示仅供参考,不是论文与标题。

四、分析中医特征及其利弊。

写作提示:1.分析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2.中西医学比较分析3.总结中医利弊参考文献:[1] 刘力红.思考中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尹常健.中医随想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3] 楼雨烈.中国的品格[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题目要求: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写作提示仅供参考,不是论文与标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农大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农大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农大论文论文编号: Z201606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题目:建筑谈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学生徐浩竣专业土木工程层次高起专批次 112学号 W320301112930学习中心连云港市电大工作单位2016年 6 月目录1中西方古代建筑文化上的差异 (1)1.1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建筑 (1)1.2“人”与神性为主题的西方建筑文化 (1)2中西方古代建筑外观形式上的差异 (2)2.1中国的斗拱建筑形式 (2)2.2石制梁柱为特色的西方建筑 (2)3中西方古代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2)3.1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 (2)3.2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 (2)4中西方古代建筑装饰上的差异 (4)4.1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艳丽,注重雕琢 (4)4.2西方古典建筑朴实、庄重,雕饰宏伟 (4)5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装饰风格的基本原则 (5)5.1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5)5.2以人为本原则 (5)5.3合理性原则 (5)结语 (6)参考文献 (6)一、中西方古代建筑文化上的差异1.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建筑中国古代发源地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其气候温和,国家经济发展以农耕为主,所以人们相信丰收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讲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顺其自然,将人与天地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和谐发展。

因此中国建筑注重因地制宜,讲究风水,这一点园林建筑就有所体现,“虽为人作,宛若天开”,充分表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另外,中国古建筑也受着周礼之制的影响,如宫廷建筑———北京故宫,平面讲究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创造了高低错落,起伏开阖的群体空间,象征了九五之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北京天坛总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即取此意。

标志性建筑祈年殿,优美的体型和高超的艺术处理,被人喻为我国古代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其平面形式为圆形,周边12根柱,象征12个月,中心四根金柱,意为四季;外观为三重攒尖顶,处于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高处周围苍松翠柏之上,使人感觉屋顶就是天穹,令人海阔天空,好似天地相合之处。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优秀9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优秀9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优秀9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地位。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语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较关键的时期,在这阶段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识字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比较多的生字,在课文量上也比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内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字的书写,只要教师能够书写比较好的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认识到文字的美感。

由于很多学生的文字书写方式和教师的差不多,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的美观、大方,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书写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书写知识,还能够在书写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诗文时感受传统文化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很多的相关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精选12)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精选12)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精选12)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的集合。

它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如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礼制制度等。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社会关系、个人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这些价值观成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道家思想追求无为而治、自然和谐,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对战争与争斗提出了质疑,促进了社会和平与和谐。

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精神指导。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艺术为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独具特色,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画以写意、隐喻的手法表现万物,追求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中国音乐注重表现情感与审美,以中国传统乐器为基础,创造出独特的音乐美感。

中国舞蹈注重身体的柔美与力量,以舞姿、动作、配乐等元素传达情感和意境。

这些文化艺术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丰富多样的礼制制度。

中国的礼制制度起源于古代,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传达了尊重和谦虚的价值观。

而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品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尊老敬老、重男轻女、团结友爱等观念都扎根于中国文化的礼制制度中,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500字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她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滋润着我们的文化精神,造就了华夏民族淳朴善良的民风。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古代社会至封建社会,讲述她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简述她的发展历程。

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其精华,我们要传承,而对其陋习,我们则要加以改进,努力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字:历史悠久,有利有弊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她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滋润着我们的文化精神,造就了华夏民族淳朴善良的民风。

她的神秘激发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学子去探索,去求知,用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去揭开她的面纱。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悠悠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史书,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足以让我们所有中华儿女引以为豪,激发着我们不断探索它的决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不论是它的产生根源,还是在以后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都是我们先辈智慧的结晶。

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形态。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过着群体打猎的生活,渐渐地也就人们相互之间一种凝聚力,也形成了文化的一种基础,人与人之间注重和谐,把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相结合起来就是当时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

这种基本精神也使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它包罗万象,以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各种文化,是中国文化拥有了广度,让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发展的一个邹形。

随着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时期,传统文化变成了一种奴化的文化,为奴隶社会服务。

在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出现了文字,也就是第一种文字——甲骨文,这后来是历史记录奠定了基础。

还有的就是在奴隶社会末期,也就是春秋时代,奴隶社会的文化达到鼎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孔子为代表儒家文化,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最为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肩负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篇1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美育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希望能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遗产。

传统文化中蕴含和积淀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具有制作、掘垦、居住、动植物培育等于物质生活相关的意义,引申出对人的性格的陶冶及品德的教养之意。

而今天的“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

而“传统教育”作为一般的日常概念来说,是指历史上延传下来的教育现象而言的,相对近代教育而言有封建的传统教育;相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有近代的传统教育。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清末侵华战争前,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的作用下,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积淀,逐渐形成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德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的核心。

从孔子开始就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言论。

再到后来的孟子又把德育加以发展。

《大学》开篇也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德主教的教育观。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仁爱仁爱的德育思想主要是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中出现的很多争斗,不公都是因为缺乏仁爱造成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彼此之间缺乏同情心。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一块瑰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和功绩,无论我们处于怎样发达的社会,始终都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早在远古时代,智慧的人们就开始注重珍爱生命了。

然而,在现实中,在现代这样一个发达的社会里,还是存在着那么多的人蔑视生命,不尊重生命,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校园的自杀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除了对这些年轻生命的惋惜,更多的是多他们的鄙视。

他们不懂得珍爱生命,就算他们有太多的烦恼和压力,也不应该选择自杀来解决。

自杀之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懦夫的表现。

“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古人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生命的力量是很伟大的,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没有完不成的事。

“生命诚可贵”当我们看到日益上升的自杀人数,我们又是怎样一种心境呢?再回到庄子的思想,生命是美的,是大自然的给予和馈赠,生命是宝贵的,是一定要珍爱的。

只要是有损于生命的东西,都要抛弃。

我建议那些想要轻易放弃生命的人去好好读一下庄子的书。

首先,谈一下庄子:1 谈“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继承了老子的根本思想,成为老子当之不愧的继承人,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拓展。

庄子的思想有着鲜明独特的风格和经久不衰的魅力,其风格和魅力是来自于他所表达的智慧和智慧的表达。

庄子不仅是一个智慧超群的思想家、哲学家,有着卓绝的思辨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美学家,充满着浪漫的气质。

庄子的思想,至博、至大、至深、至约,尤其是《逍遥游》一书,瑰伟奇特、文采绚烂,不愧称之为“天下第一奇书”“百家之冠”。

庄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至人”“神人”“圣人”1.1 至人庄子“庄周梦蝶”——庄子梦见翩翩飞舞的蝴蝶,但醒来之后,庄子搞不清是他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编号: Z201606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题目:建筑谈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学生徐浩竣专业土木工程层次高起专批次 112学号 W0学习中心市电大工作单位2016年 6 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摘要引言中国擅长以木构体系为造房的主要结构,从夏商一直延续到明清,其建筑发展性具有稳定、持之以恒特征,形成了世界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独特建筑艺术体系;西方古代建筑体系是以石材为主建造结构,无论是从古希腊建筑柱式运用、还是到古罗马建筑时期建造技术、艺术、型制、理论空前发展,以及到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出现,和后来兴起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均都表现出建筑风格在不同时期变革所留下的历史烙印,展现了西方人较高艺术修养与智慧。

关键词:建筑文化上的差异建筑外观形式上的差异建筑材料上的差异建筑装饰上的差异建筑装饰风格的基本原则目录1中西方古代建筑文化上的差异 (1)1.1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建筑 (1)1.2“人”与神性为主题的西方建筑文化 (1)2中西方古代建筑外观形式上的差异 (2)2.1中国的斗拱建筑形式 (2)2.2石制梁柱为特色的西方建筑 (2)3中西方古代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2)3.1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 (2)3.2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 (2)4中西方古代建筑装饰上的差异 (4)4.1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艳丽,注重雕琢 (4)4.2西方古典建筑朴实、庄重,雕饰宏伟 (4)5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装饰风格的基本原则 (5)5.1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5)5.2以人为本原则 (5)5.3合理性原则 (5)结语 (6)参考文献 (6)一、中西方古代建筑文化上的差异1.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建筑中国古代发源地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其气候温和,国家经济发展以农耕为主,所以人们相信丰收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讲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顺其自然,将人与天地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和谐发展。

因此中国建筑注重因地制宜,讲究风水,这一点园林建筑就有所体现,“虽为人作,宛若天开”,充分表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另外,中国古建筑也受着周礼之制的影响,如宫廷建筑———故宫,平面讲究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创造了高低错落,起伏开阖的群体空间,象征了九五之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天坛总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即取此意。

标志性建筑祈年殿,优美的体型和高超的艺术处理,被人喻为我国古代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其平面形式为圆形,周边12根柱,象征12个月,中心四根金柱,意为四季;外观为三重攒尖顶,处于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高处周围苍松翠柏之上,使人感觉屋顶就是天穹,令人海阔天空,好似天地相合之处。

2.“人”与神性为主题的西方建筑文化西方建筑文化发源地希腊,被喻为欧洲建筑的摇篮。

它地处地中海北岸,东临爱琴海,属海洋性气候。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

所以建筑突出以“人”为中心,如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多立克式、奥尔尼式就隐喻着男人和女人。

高耸的石柱支承厚重的梁枋又象征着对“力”的崇拜。

西方人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如在西方古代园林建筑中特别注重人工修饰,将植物剪裁成规则的几何图形,有序整齐的排列,体现建筑是位于自然之上的。

到12-15世纪欧洲进入了一个统治的时代,基督教保持着绝对统治地位,具有代表性的哥特式教堂,高耸的构图和玲珑剔透的雕饰,表现出神秘敬畏的感觉,走进教堂仿佛走进了神殿,通过人与神的对话使教徒心灵得到了洗礼,感受着超尘脱俗的感觉。

二、中西方古代建筑外观形式上的差异1.中国的斗拱建筑形式中国古代建筑外观形式特征显着,与世界上其他建筑截然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组成,结构形式以木构架为主,由立柱和横梁承重,屋顶多为坡屋面,不但起到很好的排水作用,其外观形式的多样化,与高低错落的起伏勾勒出中国古代城市丰富的天际线。

屋顶的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及卷棚顶等。

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体系中的“斗拱”是最显着和重要的构件,在审美上有极高的价值,它位于柱顶、额枋和屋檐之间。

斗拱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由大变小、由雄伟变纤丽,不仅在结构和装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为建筑各部分和各构件大小尺寸起度量单位的作用,在2”1”年世博会上的中国馆就隐喻着中国建筑文化的代表—斗拱。

对比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外形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规模和尺度相对较小,但是中国建筑不以单体取胜,而是注重虚实结合的群体空间布局,传统的建筑群基本是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所谓层层深入院落空间组合。

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对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所谓“无院不成群”,这是建筑所追求的独有的特色。

2.石制梁柱为特色的西方建筑以西方为代表的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创造了一种以石制的梁柱作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经过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2”世纪初,成为世界上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建筑体系,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古典建筑。

用石制的梁柱围绕着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高耸的穹顶勾勒出西方建筑的主要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是柱式的变化,对欧洲后来的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西方建筑强调个体的表现,在建筑外观形式处理上变现几何比例和数字关系,建筑庞大的体量和巨大而又高耸的穹顶,赋予了一种向上和四周扩的气势,与周边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中西方古代建筑材料上的差异1.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中国人对木的宠爱就像西方建筑多以石材为主一样。

建筑材料的差异首先在所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古代发源地以黄河流域为主,土木材料在这一带储量丰富,气候干燥少雨不但有利于木材的防腐,而且价格低廉,它比石头更容易取材。

在《非子.五蠹》中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可见木构建筑材料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如《左传.襄工二十七年》记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这五材就是指金、木、水、火、土,而石却在外。

中国古建筑主要以木构架为主,屋面上的瓦、墙体的砖都是用土和水,用火烧制而成。

中国古谚语所谓“墙倒屋不塌”,说明墙不承重,都是由木构架来承重的。

且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上,木材是多么重要。

2.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西方建筑发源地古希腊所在地理位置地势崎岖,河流湍急,石灰岩和石储量丰富,这为石构建筑提供充足的材料资源。

在气候方面,这里属海洋性气候,常年湿润,如选用木结构更易腐朽,所以石材建筑从这里开始广泛的运用。

到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又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这种人工制作的石材为拱券结构的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为将来建筑材料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纵观西方古代建筑,无论教堂也好,宫殿也罢,以至于一般的建筑也都和石构是分不开的。

中西古代建筑这一木一石,一柔一刚,可谓泾渭分明,各有千秋。

四、中西方古代建筑装饰上的差异1.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艳丽,注重雕琢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风格,在建筑颜色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清醒、名目、艳丽的颜色,如宫殿庙宇中用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再衬以白色石台基,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更显得富丽堂皇。

屋顶上布置的彩绘也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一种重要类型,彩绘多以动植物图案为主,如明清时期的和玺彩绘、旋子彩绘和式彩绘。

在梁枋、斗拱,檩椽等构件上运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技法、加以雕刻、书法等手段,使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建筑材料的特点,中国人将木构件进行细致的雕琢,再附以颜色罩面,雕梁画栋,其手法和工艺之精湛堪称当世一绝。

2.西方古典建筑朴实、庄重,雕饰宏伟西方建筑古希腊建筑装饰风格给人以朴实、庄重之感,建筑的颜色也偏于黑、白色色调,注重材料-石材的颜色,这与中国古代建筑相比不免单调些,装饰彩绘图案也没有中国这样丰富多彩。

但到了古罗马时期,罗马的贵族们生活奢华,各种装饰手段开始运用,特别是室运用华丽耀眼的颜色,把宫殿装点的金碧辉煌。

到了时代,人们更追求装饰色彩的变幻,室的屋顶及墙壁装点了许多壁画,绘制多属圣经中的故事,人物绘制惟妙惟肖,极为真实,映射出狂热迷幻的主题。

另外,西方建筑的装饰多以雕饰为主,雕饰包括雕刻和雕塑,以人物、动物、植物为对象,采用石材进行雕琢,其形象生动逼真,立体感强极强。

相对而言,中国古建筑的雕饰虽没有西方雕饰的大气宏伟,但在双方地域中的独特的风格都是独树一帜的。

五、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装饰风格的基本原则1.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西方古典主义风格总的来说是思想的物化体现,在其影响下的装饰本身,也带有很多特定社会和时代的痕迹,这些如果照搬照用会破化设计的整体感。

古典主义有很多装饰手法和装饰元素在现代人看来己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如若大量过度地使用这种装饰,将失去简约式风格的涵和意义。

古典主义装饰题材和装饰手段都比较丰富。

在特殊的环境中,需要仔细斟酌选择装饰语言和元素,以和整体环境氛围相符。

因此,选取装饰语言要格外谨慎,以求整体风格的一致,否则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2.以人为本原则建筑更应该给人一种亲近感,设计目的是“人”,而非物。

一个好的空间因该是环境和情感的结合体,是环境和情感的对话和交流方式。

环境的营造应该展示出特定的精神气质,给身处此环境的人一种应该具有的感情需求。

不同环境体现出不同的气质,满足不同的情感需要,因此,在装饰的应用上也应该遵循这种原则,以人的环境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把握空间环境的情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合理性原则所谓合理性原则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在规律,合乎逻辑性原则,指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尊重和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尽量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

比如在进行古典主义氛围的营造中,应该合理的选取装饰材料。

古典主义装饰多采用天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等。

如果在一个古典色彩浓厚的空间中突然多出一个现代新型材料,不但令人感觉可笑,而且装饰的韵味和涵也荡然无存了。

其次,施工技术要合理、结构要合理。

如果没有适当的加工技术也会给材料、结构等带来麻烦。

总之,简化的西方古典主义装饰的借鉴和应用将在尊重历史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多种设计原则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中西方古代建筑艺术由于发源地和所选用建造材料不同,加之地域文化与信仰不同,从根本上阻碍和影响了中西方建筑艺术形式向统一风格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从而造就了两种不同风格建筑艺术形式的产生。

从建筑艺术发展研究过程角度看,中西方古代建筑展现给我们的是他们当时辉煌历史和璀璨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皇宫还是民房,没有好与坏、高与低、贵与贱、对与错之分,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