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苷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 复试习题 单选题
1.糖端基碳原子13C-NMR的化学位移(δ)一般为( )。
A.<50B.60~90C.90~110D.120~1602.乙型强心苷元甾体母核上C17位上的取代基是( )。
A.醛基B.羧基C.五元不饱和内酯环D.六元不饱和内酯环3.下列化合物呈中性的是( )。
A.叔胺生物碱B.羟基蒽醌C.甾体皂苷元D.7-OH香豆素4.单羟基黄酮类酚羟基酸性最弱的是( )。
A.5-OHB.6-OHC.7-OHD.3'-OH5.某化合物用氯仿在缓冲纸层析上展开,其Rf值随pH增大减小,说明它可能是( )。
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6.用反相Rp18 TLC板分离糖苷类成分,应选择的展开剂是( )。
A.CHCl3B.石油醚C.甲醇-水D.环己烷7.含有2,6-二去氧糖的苷为( )。
A.黄酮苷B.环烯醚萜苷C.强心苷D.三萜皂苷8.( )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桂皮酸途径。
A.香豆素类B.生物碱类C.三萜皂苷D.强心苷类9.叔碳在13C-NMR偏共振去偶谱中表现为( )。
A.单峰B.三重峰C.双重峰D.四重峰10.下列成分能被中性醋酸铅沉淀的是( )。
A.甾体皂苷B.强心苷C.萜类.D鞣质11.黄酮苷元苷化后,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 )。
A.α-C向低场位移B.α-C向高场位移C.邻位碳向高场位移D.对位碳向高场位移12.某生物碱碱性很弱,几乎呈中性,氮原子的存在状态可能为( )。
A.伯胺B.仲胺C.酰胺D.叔胺13.挥发油中具有颜色的成分是( )。
A.单萜酸B.薁类C.单萜酮D.单萜醛14.三萜皂苷在()溶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A.丙酮B.苯C.乙醚D.含水正丁醇15.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Et2OB.EtOAcC.n-BuOHD.MeOH16.( )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醋酸-丙二酸途径。
A.甾体皂苷B.三萜皂苷C.生物碱类D.蒽醌类17.聚酰胺对黄酮类产生最强吸附能力的溶剂是( )A.95%乙醇B.15%乙醇C.水D.甲酰胺18.下列化合物与碱显色呈阳性的是(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药物制剂本科)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供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本科使用)前言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由天然药物创制新药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应用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化学研究的能力。
本大纲可与裴月湖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天然药物化学》教材配套使用,适用于4年制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使用。
本大纲的教学目的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
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大纲教学内容中有下划线部分为要求重点把握的内容。
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54学时(为理论教学),记3.0学分。
本课程为院级考试课程,课终考核采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与练习、课堂讨论发言等)占35%,课堂考勤占5%。
教学内容与参考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论糖和苷苯丙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和挥发油三萜及其苷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海洋天然产物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6 6 3 3 6 6 6 6 6 3 3合计54 0总学时54总论目的要求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任务、意义,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
熟悉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产物。
了解本学科近代研究成就及发展趋势,本学科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天然药物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生物合成的重要理论意义;层析分离法的分类及其分类原理,各种层析分离的要素、相关因素及应用技术。
教学内容1、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及其任务,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的意义及应用。
2、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采用的主要方法。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_试卷 含答案及习题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 期末样卷一、写出以下各化合物的二级结构类型 (每小题1.5分,共15分) (将答案填入空格中)(A) (B) (C)(D) (E) (F)(G) (H) (I) (J)A B C D E F G H IJ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从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1. 下列溶剂按极性由小到大排列,第二位的是 ( )CH 2OH N Me COOMe OOCC 6H 5OOHO OO OHHO HOCH 2OHN N HH CONHCH Me CH 2OH Me 123O OO OH(digitoxose)n O O OH OHCH 2OH Oglc O glc O H OH OOHCHCH OHCH 3NHCH 3A、CHCl3B、EtOAcC、MeOHD、C6H62. 全为亲水性溶剂的一组是()A、MeOH,Me2CO,EtOHB、Et2O,EtOAc,CHCl3C、MeOH,Me2CO,EtOAcD、Et2O,MeOH,CHCl33.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A、5-羟基黄酮B、7-羟基黄酮C、4’-羟基黄酮D、7,4’-二羟基黄酮4. 在聚酰胺层析上最先洗脱的是()A、苯酚B、1,3,4-三羟基苯C、邻二羟基苯D、间二羟基苯5. 比较下列碱性基团,pKa由大至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脂肪胺>胍基>酰胺基B、季胺碱>芳杂环>胍基C、酰胺基>芳杂环>脂肪胺D、季胺碱>脂肪胺>芳杂环6. 利用分子筛作用进行化合物分离的分离材料是()A、Al2O3B、聚酰胺C、Sephadex LH-20D、Rp-18()7. 该结构属于A、α-L-五碳醛糖B、β-D-六碳醛糖C、α-D-六碳醛糖D、β-L-五碳醛糖8. 中药玄参、熟地黄显黑色的原因是含有()A、醌类B、环烯醚萜苷C、酚苷D、皂苷9. 用PC检测糖时采用的显色剂是()A、碘化铋钾B、三氯化铁C、苯胺-邻苯二甲酸D、三氯化铝10. 可以用于鉴别2-去氧糖的反应是( )A、Rosenheim反应B、对二氨基苯甲醛反应C、Sabety反应D、Vitali反应11.从挥发油中分离醇类化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A、水蒸汽蒸馏B、邻苯二甲酸酐法C、Girard试剂法D、亚硫酸氢钠加成12. 不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元类型的是()A、达玛烷型B、甘遂烷型C、乌苏烷型D、葫芦烷型13.中药化学成分预实验中采用碘化铋钾、氢氧化钾、三氯化铁试剂依次用于鉴别()A、生物碱、黄酮、香豆素B、皂苷、蒽醌、酚性化合物C、强心苷、生物碱、黄酮D、生物碱、蒽醌、酚性化合物14. 关于苷键水解难易说法正确的是()A、按苷键原子的不同,由难到易:N-苷>O-苷>S-苷>C-苷;。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期末参考试题
绪论回答下列问题:1. 简述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
2. 简述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为何采用递增极性的溶剂进行逐步提取?3. 请将常用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排序。
并指出哪些溶剂与水混溶?哪些溶剂与水不分层?4. 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时,如何选择溶剂?5. 水、乙醇、石油醚各属于什么性质溶剂?有何优缺点?6. “水提醇沉”和“醇提水沉”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7. 下列溶剂系统是互溶还是分层?何者在上层?何者在下层?①正丁醇-水;②丙酮-水;③丙酮-乙醇;④氯仿-水;⑤乙酸乙脂-水;⑥吡啶-水;⑦石油醚-含水甲醇;⑧苯-甲醇。
8. 简述影响溶剂提取法的因素。
为什么药材粉碎过细,反而影响提取效率?为什么不必要无限制延长提取时间?9. 举例说明酸碱溶剂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10. 溶剂分配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11. 吸附色谱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原理是什么?简述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这四种吸附剂的主要用途和特点。
12. 简述凝胶过滤色谱的原理。
SephadexLH-20与Sephadex G有何区别?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有何应用?13. 简述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及应用。
14. 大孔树脂色谱分离中药化学成分有何特点?简述其操作过程。
15. 简述分配色谱的分离原理。
用水为固定相的纸色谱和用水为固定相的硅胶分配色谱,展开剂应如何处理?16. 在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测定之前,如何检查其纯度?17. 简述确定化合物分子式的方法。
18. 简述IR、UV、NMR、MS在测定中药化学成分结构中的应用。
19. 从某中药中分离得到一种结晶性化合物,如何弄清它的化学结构?(c) 2008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c) 2008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c) 2008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萜类化合物习题三萜及其苷类习题问答题 1. 为什么含有皂苷的中药一般不能作成注射剂?为什么含人参皂苷能作成注射剂? 2. 简述三萜皂苷的检识方法。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B):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B)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A)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色谱上展开,其R 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A)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酸碱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B)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B)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B)A2B3B4A5A6B7BB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二、判断题Y1.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熔点一定低于这两个化合物本身各自的熔点。
Y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Y3.利用13C-NMR的门控去偶谱,可以测定13C-1H的偶合数。
极性4.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同.达到分离,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2√3√4х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述化合物,以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C ABD四、回答问题1、将下列溶剂按亲水性的强弱顺序排列:1乙醇、6环己烷、2丙酮、4氯仿、5乙醚、3乙酸乙酯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环己烷2、将下列溶剂以沸点高低顺序排列: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醇、甲苯、苯、吡啶、氯仿、乙醚、二氯甲烷、正戊醇3、请将下列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进行排序A B CDA、水B、甲醇C、氢氧化钠水溶液D、甲酸铵4、分离天然产物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五、解释下列名词二次代谢产物、HPLC、DCCC、F AB-MS、HR-MS六、填空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 总论
1 .88
弱
苯
2 . 29
以根据介电常数的大小来 乙醚 (无水) 4 . 47
判断。介电常数越大,极 氯仿
5 . 20
性越强。
乙酸乙酯 乙醇
6 . 11 26 . 0
甲醇
31 . 2
水
81 . 0
强
二、提取分离方法
实验室中最常应用的混合溶剂
己烷-苯 苯-乙醚
苯-乙酸乙酯
极
氯仿-乙醚 性
氯仿-乙酸乙酯
▪ 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
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二、提取分离方法
洗脱溶剂的选择
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 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被分离物质极性
弱极性 强极性 吸附剂极性较弱
弱极性 强极性 洗脱剂极性弱
二、提取分离方法
化合物的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官能团的极 性强弱:羧基 、酚羟基等
二、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溶剂的选择
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性化合物 碱性化合物 两性化合物 * 影响溶解性、稳定性
二、提取分离方法
溶剂的选择:
溶解度
提取溶剂的选择
化学性质稳定
安全、价廉
二、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方法的选择
提取方法
浸渍法 (冷浸)
煎煮法 (热提)
渗漉法 (连续冷浸)
连续提取法
回流法 (有机溶剂)
二、提取分离方法
一、绪论
三、传统中药的深入研究使其在新药开发中重新发挥重 要作用。 一些过去未知的植物微量成分被发现,其中不乏 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成分,如人参和三七中的环肽, 可能是一类新型活性成分;大蒜水溶性成分的研究, 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新药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试卷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试卷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核分人:得分 评卷人 一、写出以下各化合物的二级结构类型(每小题2分,共20分)OHOOHOOCOOOHHNHCH 3HOphCH 3HOO(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OOHO HOOOOHOHNCOOCH 3H Oph OH(5) 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COOHHOOOHOHO OHO O OCH 3O(8) 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得分评卷人二、单选题(每小题1.0分;共15分)1. 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小的是:()A.氯仿B.乙醚C.正丁醇D.正己烷2. 酸水解时,最难断裂的苷键是:()A.C苷B.N苷C.O苷D.S苷3. 下图所示化合物被过碘酸氧化,每摩尔化合物需消耗过碘酸为:()A.1摩尔B.2摩尔C.3摩尔D.4摩尔O OCH3CH2OHOCH3OHOH4、碳苷可以用哪种方法裂解()A. 强酸水解B. 碱水解C. 酶解D. Smith降解5. 根据色谱原理不同,色谱法主要有()A. 硅胶和氧化铝色谱B. 聚酰胺和硅胶色谱C. 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D. 正相和反相色谱6. 下列化合物紫外光谱特点是带Ⅱ强,带Ⅰ弱的是:()A.黄酮B.黄酮醇C.异黄酮D.查耳酮7. 以下化合物不属于齐墩果烷型的是:()A.人参皂苷Rb1B.齐墩果酸C.甘草酸D.柴胡皂苷8. 用于鉴别是否含有2-去氧糖的反应有:()A.Legal反应B.Keller-Kiliani反应C.Molish反应D.盐酸-镁粉反应9. 生物碱的碱性一般用哪种符号表示:()A.δB.pKa C.pH D.pKb10. 黄酮类化合物中酚羟基酸性最弱的是:()A. 5-OHB. 6-OHC. 7-OHD. 8-OH11. 苯醌能发生()A. 无色亚甲蓝反应B. 盐酸-镁粉反应C. Borntrager?s反应D. 糠醛缩合反应E. 异羟肟酸铁反应12. 四氢硼钠能使下列哪类成分还原产生红-紫红色()A 二氢黄酮. B黄酮醇C黄酮. D 查耳酮E异黄酮13. 加入锆盐呈鲜黄色,再加人构椽酸黄色不褪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A. 4`-OHB. 7-OHC. 8-OHD. 6-OHE.3-OH14. 确定化合物分子式可以用()A. IRB. HRMSC. UVD. 1H NMRE. 13CNMR15. 确定化合物功能基可以用()A. IRB. MSC. UVD. 1H NMRE. 13CNMR得分评卷人三、多选题(每小题1.5分;共9分)1.下面结构属于四环三萜类型的是:()A.达玛烷型B.羊毛脂烷型C.乌苏烷型D.齐墩果烷型E.羽扇豆烷型2.下列哪类化合物可采用碱提酸沉的方法进行分离:()A.羟基黄酮类化合物B.羟基蒽醌类化合物C.生物碱类D.二萜E.香豆素类化合物3.芦丁用下列色谱方法检查,其Rf值大于槲皮素的有:()A.硅胶TLC, CHCl3-MeOH (7:3) 展开B.聚酰胺TLC, 80%EtOH展开C.PC, BAW(4:1:1) 展开D.PC, 25%HOAc展开E.RP-硅胶TLC, 80%MeOH展开4.下列成分类型中那些是挥发油的组成:()A.单萜类化合物B.三萜类化合物C.倍半萜类化合物D.脂肪族类化合物E .蒽醌类化合物5.下列能引起生物碱碱性降低的因素有 ( )A 、供电诱导B 、吸电诱导C 、分子内氢键的形成D 、空间效应E 、诱导-场效应6.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所有生物碱都有不同程度的碱性 B .含氮的杂环化合物都是生物碱 C .生物碱与碘化铋钾多生成红棕色沉淀 D .生物碱成盐后都易溶于水 E .所有生物碱中,季铵碱的碱性最强 得分 评卷人 四、用指定的方法区别以下各组化合物 (每小题2分,共10分)1.OHOOOHO H 3CO O(A) (B) (波谱法)2NOMeOR Me N MeOMeOMeOO87'1213'OOHOOH OCH 3(A) (B) (化学法)3.COOH HOOO HOOH(A) (B) (IR法)4.O HOOHOH OHO(A) (B) (1HNMR)5.OH OHHOOOOHOHHOOO(A) (B) (化学法)得分评卷人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1分)1. 聚酰胺层析法原理与层析时所用溶剂有关,在含水溶剂中为_________吸附作用,在不含水溶剂中为_________吸附作用。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习题】(一)选择题 [1-210]A 型题 [1-90]1.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A. 氯仿B. 苯C. 正丁醇D. 丙酮E. 乙醚2.与水互溶的溶剂是A. 丙酮B. 醋酸乙酯C. 正丁醇D. 氯仿E. 石油醚3.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A. 乙醚B. 丙酮C. 甲醇D. 乙醇E. 丙酮/甲醇(1:1)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A. 甲醇B. 正丁醇C. 丙醇D. 丙酮E. 乙醇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A. 石油醚B. 氯仿C. 苯D. 乙醚E. 乙酸乙酯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A. Et2 O B. CHCl3C. C6H6D. EtOAcE. EtOH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 Et2O B. EtOAc C. CHCl3 D. EtOH E. BuOH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A. 水B. 乙醇C. 乙醚D. 苯E. 氯仿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A. MeOH、Me2CO、EtOHB. nBuOH、Et2O、EtOHC. nBuOH、MeOH、Me2CO、EtOHD. EtOAc、EtOH、Et2OE. CHCl3 、Et2O、EtOAc1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A. 生物碱B. 叶绿素C. 鞣质D. 黄酮E. 皂苷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13.不能以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的提取方法是A. 回流法B. 煎煮法C. 渗漉法D. 冷浸法E. 连续回流法14.以乙醇作提取溶剂时,不能用A. 回流法B. 渗漉法C. 浸渍法D. 煎煮法E. 连续回流法15.提取含淀粉较多的天然药物宜用A. 回流法B. 浸渍法C. 煎煮法D. 蒸馏法E. 连续回流法16.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A. 回流提取法B. 煎煮法C. 渗漉法D. 连续回流法E. 蒸馏法17.提取挥发油时宜用A. 煎煮法B. 分馏法C. 水蒸气蒸馏法D. 盐析法E. 冷冻法18.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A. 回流提取法B. 煎煮法C. 浸渍法D.水蒸气蒸馏后再渗漉法E. 水蒸气蒸馏后再煎煮法19.煎煮法不宜使用的器皿是A. 不锈钢器B. 铁器C.瓷器D. 陶器E. 砂器20.影响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A.药材粉碎度B. 温度C. 时间D. 细胞内外浓度差E. 药材干湿度21.可作为提取方法的是A.铅盐沉淀法B.结晶法C.两相溶剂萃取法D.水蒸气蒸馏法E.盐析法22.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A.生物碱B.苷C.苷元D.多糖E.鞣质23.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名称叫A.水蒸气蒸馏器B.薄膜蒸发器C.液滴逆流分配器D.索氏提取器E.水蒸气发生器24.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25.萃取时破坏乳化层不能用的方法是A.搅拌乳化层B.加入酸或碱C.热敷乳化层D.将乳化层抽滤E.分出乳化层,再用新溶剂萃取26.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A.乙醚B. 醋酸乙酯C. 丙酮D. 正丁醇E. 乙醇27.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A. 乙醇B. 甲醇C. 正丁醇D. 醋酸乙醋E. 苯28.从天然药物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为A. Me2 CO B. Et2O C. CHCl3D. nBuOHE. EtOAc29.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A. 两相溶剂互溶B. 两相溶剂互不相溶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30.从水溶液中萃取亲水性成分,下述哪项溶剂不适宜A. EtOAcB. BuOHC. CHCl3/ EtOHD. Et2 O E. Et2O/ MeOH31.中性醋酸铅可以沉淀的成分是A.酚羟基B.醇羟基C.对位酚羟基D.邻位酚羟基E.邻位醇羟基32.采用铅盐沉淀法分离化学成分时常用的脱铅方法是A. 硫化氢B. 石灰水C. 明胶D. 雷氏盐E.氯化钠33.能与醋酸铅产生沉淀的是A. 淀粉B. 氨基酸C. 果糖D. 蔗糖E. 葡萄糖34.不能被中性醋酸铅从水溶液中沉淀的成分是A. 有机酸B. 氨基酸C. 鞣酸D. 蛋白质E. 中性皂苷35.在水(醇)提取液中可被中性醋酸铅沉淀的成分是A. 淀粉B. 粘液质C. 无机盐D. 中性皂苷E. 氨基酸36.铅盐法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如中性醋酸铅只可以沉淀下面哪种类型的化合物A.中性皂苷B.异黄酮苷C.酸性皂苷D.弱生物碱E.糖类37.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水提取液中多糖蛋白质等杂质时,应使乙醇浓度达到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E.90%以上38.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水提取液,欲除去其中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宜用A. 铅盐沉淀法B. 乙醇沉淀法C. 酸碱沉淀法D. 离子交换树脂法E. 盐析法39.在浓缩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可以除去下述成分,除了A. 淀粉B. 树胶C. 粘液质D. 蛋白质E. 树脂40.在醇提取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A. 树胶B. 蛋白质C. 树脂D. 鞣质E. 粘液质41.有效成分为内酯的化合物,欲纯化分离其杂质,可选用下列那种方法A. 醇沉淀法B. 盐沉淀法C.碱溶酸沉法D. 透析法E. 盐析法42.不是影响结晶的因素为A.杂质的多少B.欲结晶成分含量的多少C.欲结晶成分熔点的高低D.结晶溶液的浓度E.结晶的温度43.选择结晶溶剂不需考虑的条件为A.结晶溶剂的比重B.结晶溶剂的沸点C.对欲结晶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D.对杂质冷热时溶解度均大,或冷热时溶解度均小E.不与欲结晶成分发生化学反应44.进行重结晶时,常不选用A. 冰醋酸B. 石油醚C. 乙醚D. 苯E. 氯仿45.分馏法分离适用于A.极性大的成分B.极性小的成分C.升华性成分D.挥发性成分E.内酯类成分46.影响硅胶吸附能力的因素有A.硅胶的含水量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D.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E.被分离成分的酸碱性大小47.不适于醛、酮、酯类化合物分离的吸附剂为A.氧化铝B.硅藻土C.硅胶D.活性炭E.聚酰胺48.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49.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剂类型是A.以水为主B.酸水C.碱水D.以醇类为主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50.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A.洗脱剂无变化B.极性梯度洗脱C.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D. 酸性梯度洗脱E.碱性梯度洗脱51.硅胶CMC薄层色谱中的CMC是指A.指示剂B.显色剂C.络合剂D.吸附剂E.粘合剂52.硅胶薄板活化最适宜温度和时间A.100℃/60minB. 100~150℃/60minC.100~110℃/30minD.110~120℃/30minE.150℃/30min53.吸附柱色谱叙述错误项A. 固定相常用硅胶或氧化铝B. 柱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20~30)︰1C. 吸附剂粒度为250~300目D. 采用干法或湿法装柱E. 洗脱应由极性小→大溶剂递增进行54.有关氧化铝性质叙述错误项A. 为极性吸附剂B. 分中、酸、碱性三类C. 吸附力与含水量有关D. 分五级,级数大,吸附力强E. 分离效果,对杂质的吸附力优于硅胶55.氧化铝,硅胶为极性吸附剂,若进行吸附色谱时,其色谱结果和被分离成分的什么有关A.极性B.溶解度C.吸附剂活度D.熔点E.饱和度56.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A.醛基B.酮基C.酯基D.酚羟基E.甲氧基57.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A.醛基B.酮基C.酯基D.酚羟基E.醇羟基58.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A.羧基B.胺基C.烷基D.醚基E.苯基59.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A.羧基B.胺基C.烷基D.醚基E.苯基60.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61.聚酰胺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A.30%乙醇B.无水乙醇C.70%乙醇D.丙酮E.水62.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 f值最大的是A. 四个酚羟基化合物B.二个对位酚羟基化合物C.二个邻位酚羟基化合物D. 二个间位酚羟基化合物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63.聚酰胺在何种溶液中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最弱A. 水B. 丙酮C. 乙醇D. 氢氧化钠水溶液E.甲醇64.对聚酰胺色谱叙述不正确项A. 固定项为聚酰胺B. 适于分离酚性、羧酸、醌类成分C. 在水中吸附力最大D. 醇的洗脱力大于水E. 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65.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66.化合物进行反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67.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相为A.氯仿B.甲醇C.水D.正丁醇E.乙醇68.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流动相为A.水B.酸水C.碱水D.亲水性有机溶剂E.亲脂性有机溶剂69.可以作为分配色谱载体的是A.硅藻土B.聚酰胺C.活性炭D.含水9%的硅胶E.含水9%的氧化铝70.纸色谱的色谱行为是A.化合物极性大R f值小B.化合物极性大R f值大C.化合物极性小R f值小D.化合物溶解度大R f值小E.化合物酸性大R f值大71.正相纸色谱的展开剂通常为A.以水为主B.酸水C.碱水D.以醇类为主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72.薄层色谱的主要用途为A.分离化合物B.鉴定化合物C.分离和化合物的鉴定D.制备化合物E.制备衍生物73.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74.凝胶色谱适于分离A. 极性大的成分B. 极性小的成分C. 亲脂性成分D. 亲水性成分E. 分子量不同的成分75.对凝胶色谱叙述的不正确项为A. 凝胶色谱又称作分子筛B. 适合分离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化合物C. 商品上常以吸水量大小决定凝胶分离范围D. 凝胶吸水量小,分离分子量较小的物质E. 大分子被阻滞,流动慢;小分子化合物阻滞小,流动快故先于大分子被洗脱流出76.有关离子交换树脂叙述错误项为A. 为带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网状高分子化合物B. 酸性交换基团指-SO3H,-COOH等C. 碱性交换基团指-NR+3 ,-NR2等D. 商品交换树脂:阳离子为氯型,阴离子为钠型E. 使用前氯型用氢氧化钠,钠型用盐酸分别转型77.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为A.生物碱B. 生物碱盐C. 有机酸D. 氨基酸E. 强心苷78.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A. 分馏法B. 透析法C. 盐析法D. 蒸馏法E. 过滤法79.淀粉和葡萄糖的分离多采用A. 氧化铝色谱B. 离子交换色谱C. 聚酰胺色谱D. 凝胶色谱E. 硅胶吸附柱色谱80.除哪种无机盐外,均可应用于盐析法A. 氯化钠B. 硫酸钠C. 硫酸铵D. 氯化铵E. 硫酸钡81.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A.熔点的测定B.选二种以上色谱条件检测C.观察结晶的晶型D.闻气味E.测定旋光度82.紫外光谱用于鉴定化合物中的A.羟基有无B.胺基有无C.不饱和系统D.醚键有无E.甲基有无83.红外光谱的单位是A.cm-1B.nm C.m/zD.mm E.δ84.红外光谱中羰基的吸收峰波数范围是A.3000~3400 B.2800~3000C.2500~2800 D.1650~1900E.1000~130085.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A.紫外光谱 B.红外光谱C.核磁共振氢谱 D.核磁共振碳谱E.质谱86.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A.碳的数目 B.氢的数目C.氢的位置 D.氢的化学位移E.氢的偶合常数87.用核磁共振碳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A.氢的数目B.碳的数目C.碳的位置D.碳的化学位移E.碳的偶合常数88.核磁共振氢谱中,2J值的范围为A.0~1Hz B.2~3Hz C.3~5HzD .5~9HzE .10~16Hz89.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A . UVB . IRC . MSD . NMRE . HI-MS90.核磁共振谱的缩写符号是A . UVB . IRC . MSD . NMRE . HI-MSB 型题 [91-150][91-93]A . 苯B . 乙醚C . 氯仿D . 醋酸乙酯E . 丙酮91.亲水性最强的溶剂是92.亲水性最弱的溶剂是93.按亲水性由强→弱的顺序,处于第三位是[94-96]C O B .A..-CHO C .COOR -D . -OHE . Ar -OH94.极性最强的官能团是95.极性最弱的官能团是96.按极性由小→大顺序,处于第三位官能团是[97-98]A . 浸渍法B . 渗漉法C . 煎煮法D . 回流法E . 连续回流法97.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活性蛋白质最好采用98.提取时效率高,使用溶剂最少的方法是[99-100]A . CHCl3 B . Et 2 O C . EtOAcD . n BuOHE . MeOH99.在水提取液中进行液/液萃取分离黄酮类(包括苷)成分最好选用 100.在水提取液中进行液/液萃取分离亲水性皂苷时常采用[101-103]A.离子交换色谱B.聚酰胺色谱C. 凝胶色谱D.纸色谱E.硅胶分配色谱101.分离淀粉与葡萄糖采用10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多采用103.氨基酸的分离多采用[104-106]A. 水B.乙醇C.氯仿D.丙酮E.甲醇104.活性炭柱色谱洗脱力最弱的是105.氧化铝柱色谱洗脱力最弱的是106.聚酰胺柱色谱洗脱力最弱的是[107-100]A. 硅胶B. 氧化铝C. 活性炭D. 氧化镁E. 硅藻土107.非极性吸附剂是108.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109.吸附力最强的吸附剂是100.既可作吸附剂又常用于分配色谱作载体的物质是[111-112]A. 15%B. 12%C. 10%D. 6%E. 3%111.活性为Ⅱ级的氧化铝含水量是112.活性为Ⅳ级的氧化铝含水量是[113-114]A.水B.丙酮C.甲酰胺溶液D.乙醇E. 稀氢氧化钠溶液113.对聚酰胺色谱洗脱力最强的溶液是114.对聚酰胺色谱洗脱力处于第三位的溶剂是:[115-117]A.B.C.OH OHOHOH OHD. E.O HOH115.聚酰胺吸附力最强的化合物是116.聚酰胺吸附力最弱的化合物是117.聚酰胺吸附力处于第三位的是[118-122]A.浸渍法B.煎煮法C.回流提取法D.渗漉法E.连续提取法118.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提取,但浸出效率较差的是119.方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不宜使用的是120.利用溶剂造成的良好浓度差进行提取,浸出效率较高,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麻烦的是121.采用索氏提取器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对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宜使用的是122.采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天然药物成分,浸出效率高,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的是[123-127]A.乙醇B.氯仿C.正丁醇D.水E.石油醚123.与水能互溶的有机溶剂是124.从天然药物水提液中萃取皂苷可采用125.比水重的亲脂性溶剂是126.亲脂性最强的溶剂是127.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是[128-130]A.硅胶色谱B.氧化铝色谱C.离子交换色谱D.聚酰胺吸附色谱E.凝胶色谱128.分离蛋白质、多糖类化合物优先采用129.分离有机酸类化合物优先采用130.分离生物碱类化合物优先采用[131-135]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131.不加热而浸出效率高的是132.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是133.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出效率高的是134.自天然药物中提取合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135.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最简便的方法是[136-140]A.吸附色谱 B.离子交换色谱C.聚酰胺色谱D.正相分配色谱E.凝胶色谱136.一般分离极性小的化合物可用137.一般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可用138.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可用139.分离有酚羟基能与酰胺键形成氢键缔合的化合物可采用140.分离在水中可以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可采用[141-145]A.透析法 B.升华法C.分馏法D.溶剂萃取法E.水蒸气蒸馏法141.提取分离升华性成分可用142.分离和纯化水溶性大分子成分可用143.分离分配系数不同的成分可用144.提取挥发性且与水不相混溶的成分可用145.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成分可用[146-150]A.质谱 B.紫外光谱C.红外光谱D.氢核磁共振谱E.碳核磁共振谱146.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共轭体系147.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官能团148.用于测定分子量、分子式,根据碎片离子峰解析结构149.用于确定H原子的数目及化学环境150.用于确定C原子的数目及化学环境C型题:[151-160][151-155]A.煎煮法B.回流法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151.用水提取152.用乙醇提取153.提取挥发油154.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155.提取遇热破坏成分[156-160]A. 硅胶吸附色谱B. 氧化铝吸附色谱C. 二者均可D. 二者均不可156. 分离生物碱用157. 分离蛋白质用158. 分离蒽醌用159. 分离挥发油用160. 分离黄酮醇用[161-165]A. 乙醇B. 水C. 二者均可E. 二者均不可161. 蛋白质162. 生物碱盐163. 油脂164. 游离蒽醌165. 挥发油[166-170]A. 酸碱沉淀法B. 铅盐沉淀法C. 二者均可E. 二者均不可166. 槲皮素167. 齐墩果酸168. 莨菪碱169. 小檗碱170. 粘液质X型题:[171-220]171. 既属于水溶性成分,又属于醇溶性成分的是A. 苷类B. 生物碱盐C.挥发油D.鞣质E.蛋白质172.可溶于冷水的成分是A.多糖B.甾醇C.鞣质D.氨基酸和蛋白质E.挥发油173. 选择水为溶剂可以提取下列哪些成分A.苷B. 苷元C.生物碱盐D.鞣质E.皂苷174. 属于亲脂性成分的是A.叶绿素B.鞣质C.油脂D.挥发油E.蛋白质175. 不能用高浓度乙醇作提取溶剂的成分有A.苷元B.多糖C. 油脂D. 生物碱E.蛋白质176.属于强极性化合物的是A.高级脂肪酸B.叶绿素C.季铵生物碱D.氨基酸E.油脂177.下列溶剂中属于极性大又能与水混溶者是A. MeOHB. EtOHC. nBuOHD. EtO E. tBuOH2178.天然药物中的多糖主要包括A.淀粉B.葡萄糖C.纤维素D.鼠李糖E.果糖179.下列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A.乙醚>水>甲醇B.水>乙醇>醋酸乙酯C.水>石油醚>丙酮D.甲醇>氯仿>石油醚E.水>正丁醇>氯仿180. 用溶剂法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A.升华法B.渗漉法C.两相溶剂萃取法D.水蒸气蒸馏法E.煎煮法181. 用水提取天然药物时,常不采用A.回流法B.煎煮法C.渗漉法D. 连续回流法E.浸渍法182.煎煮法宜使用的器皿是A.砂器B.搪瓷器C. 玻璃器D.铁器E.不锈钢器18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要求此类成分A.能与水反应B.易溶于水C.具挥发性D.热稳定性好E.极性较大184. 水蒸气蒸馏法可用于提取A. 槟榔碱B. 小檗碱C. 麻黄碱D.薄荷醇E.甘草酸185.植物成分中易溶于石油醚、汽油等亲脂性溶剂的有A.糖苷B.鞣质C.香豆素D.萜类E.叶绿素186.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包括A.聚酰胺色谱B.红外光谱C.硅胶色谱D.质谱E.葡聚糖凝胶色谱187.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有A.重结晶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水蒸气蒸馏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E.核磁共振光谱法188.应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对物质进行分离,要求A.两种溶剂可任意互溶B.两种溶剂不能任意互溶C.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D.加入一种溶剂可使物质沉淀析出E.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发生改变189.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天然药物成分中的游离生物碱、香豆素等化合物时可选用A.水B.碱水C.氯仿D.乙醇E.石油醚190.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A.水提醇沉法B.醇提水沉法C.酸提碱沉法D.醇提醚沉法E.明胶沉淀法191.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A.醇提水沉法B.酸提碱沉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E.等电点沉淀法192.如果从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A. 苯B.氯仿C. 乙醚D.正丁醇E. 丙酮193.与中性醋酸铅试剂产生沉淀的化合物是A.纤维素B.鞣质C.蛋白质D.氨基酸E.糖194.用正相柱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A.只适于分离水溶性成分B.适于分离极性较大成分如苷类等C.适于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油脂、高级脂肪酸等D.极性小的成分先洗脱出柱E.极性大的成分先洗脱出柱195. 液-液分配柱色谱用的载体主要有A.硅胶B. 聚酰胺C. 硅藻土D.活性炭E.纤维素粉196. 下列有关硅胶的论述,正确的是A.与物质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B. 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C.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D .一般显酸性E .含水量越多,吸附力越小197.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A.蒽醌B. 黄酮C.多糖D. 鞣质E. 皂苷198.用聚酰胺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影响吸附能力强弱的因素有A.形成氢键的基团的数目B.是否形成分子内氢键C.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D.羰基的位置E.化合物分子中芳香化程度199.下列化合物可被聚酰胺吸附的是A.生物碱B.蒽醌C. 黄酮D.鞣质E.萜类200.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常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可用于化合物A.提取B.分离C.精制D.鉴别E.结构测定201.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有A.透析法B.凝胶过滤法C.两相溶剂萃取法D.分馏法E.沉淀法202.能作为沉淀试剂用于化合物分离的有A.中性醋酸铅B.氨性氯化锶C.五氯化锑D.雷氏铵盐E.醋酸-铜离子203.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聚酰胺色谱分离是A.通过聚酰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产生吸附B.水的洗脱能力最强C.丙酮的洗脱能力比甲醇弱D.可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E.特别适宜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204. 透析法用于分离A. 酚酸与羧酸B.多糖与单糖C.油脂与蜡D.挥发油与油脂E.氨基酸与多肽205. 凝胶过滤法适宜分离A.多肽B.氨基酸C.蛋白质D.多糖E.皂苷206. 离子交换法适宜分离A.肽类B.氨基酸C.生物碱D.有机酸E.黄酮207.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包括A.氢键吸附B.范德华引力C.化学吸附D.分子筛性E. 分配系数差异208.大孔吸附树脂A.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B.以乙醇湿法装柱后可直接使用C.可用于苷类成分和糖类成分的分离D.洗脱液可选用丙酮和氯仿等E.可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洗脱209.提取分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时不需加热的方法是A. 回流法B.渗漉法C.升华法D.透析法E.盐析法210.结晶物的纯度应由化合物的下列哪项来判断A.晶形B.色泽C.熔点和熔距D.在多种展开剂系统中检定只有一个斑点E. 前面四项均需要211.检查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有A.熔点测定B. 薄层色谱法C.纸色谱法D.气相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212.化合物纯度的检查包括A.有无旋光性B.有无挥发性C.有无明确熔点D.在薄层色谱的三种展开系统中均呈单一斑点E.用反相薄层色谱加以确认213.分子式的测定可采用下列方法A.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B.Klyne经验公式计算C.同位素峰度比法D.高分辨质谱法E.13C-NMR法214.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A.高效液相色谱法B.质谱法C.气相色谱法D.紫外光谱法E.核磁共振法215.测定和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包括A.确定单体B.物理常数测定C.确定极性大小D.测定荧光性质和溶解性E.解析各种光谱216. MS在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测定分子量B.确定官能团C.推算分子式D.推测结构式E.推断分子构象217.质谱可提供的结构信息有A.确定分子量B.求算分子式C.区别芳环取代D.根据裂解的碎片峰推测结构式E.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218.各种质谱方法中,依据其离子源不同可分为A.电子轰击电离B.加热电离C.酸碱电离D.场解析电离E.快速原子轰击电离219.氢核磁共振谱(1H-NMR)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确定分子量B.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C.推断分子中氢的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D.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E.通过加入诊断试剂推断取代基类型、数目等220.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A.结构类型B.性质与剂型的关系C.提取分离方法D.活性筛选E.结构鉴定(二)名词解释 [1-22]1.溶剂提取法2.相似相溶原则3.亲水性有机溶剂4.亲脂性有机溶剂5.浸渍法6.煎煮法7.渗漉法8.回流提取法9.水蒸气蒸馏法10.沉淀法11.两相溶剂萃取法12.分配系数13.结晶法14.结晶15.重结晶16.吸附色谱17.活化18.去活化19.离子交换色谱法20.凝胶色谱21.盐析法22.透析法(三)填空题 [1-14]1.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分离方法有:、、、、、及等。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
C2-C4氧化程度改变
AB2Biblioteka 黄酮醇黄烷-3-醇
B1
黄烷-3,4-二醇
二氢黄酮 A. 氧化:C3-OH
二氢黄酮醇
B. 还原:C2-C3 加成 C4 还原
10
花色素
C2-C4氧化程度改变
(1)黄酮醇类
自然界中第一常见
槲皮素:R = H 芦 丁:R = 芸香糖
维生素P (permeability)
11
苷 类:
因为糖分子的引入,具有旋光性。
35
黄酮苷元:
难溶或不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例外:花色素类以离子形式存在,故水溶性较大。
花色素
黄酮苷:
可溶于水、乙醇、甲醇中,难溶于苯和氯仿。 且连糖越多,水溶度越大。
36
空间结构的影响
非平面分子水溶性大于平面分子
取代基的影响
羟基数目越多,水溶度增加;羟基甲基化后,水溶度下降
醌的分类和代表化合物
辅酶Q10 维生素K1
芦荟苷
金丝桃素
大黄酚
丹参醌IIA
1
羟基蒽醌的分类和酸性
大黄素型
酸
性
茜草素型
2
醌类的显色反应
+
+
醌核具有 未被取代位置
-
邻二酚 α-酚
+
+
醌核具有 未被取代位置
-
邻二酚 α-酚
+
-
-
羟基蒽醌
邻二酚 α-酚
+
-
-
3
-
邻二酚
α-酚
花色素(花青素)
儿茶素
HO
操作方法:1ml 样品醇溶液 + Mg粉 + 几滴浓HCl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糖
C5上取代基向下为L型
H
O
D
OH H
OH
OH
五碳吡喃糖
H OH
二、糖的理化性质
3. 单糖差向异构体 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相反,其余结构均相同。
端基碳(anomeric carbon)的相对构型分为α型/β型 (Haworth式限于羰基碳与该原子成环的)
二、糖的理化性质
CH2OH
glucopyranose 也可命名
D-木糖 1β 6-D葡萄糖
一、糖的分类
三、多聚糖(polysaccharides, 多糖)
定义
聚合度
性质
举例
连单是
还同与
接糖由 而基
10以 0
原,单 性无糖
成通个
10
上
甜和
过以
至
味寡
苷上
几
,糖
键的
千
非不
淀 粉 , 肝 糖 元
水不溶的,直链型,主要形成动植物的支持组 织。如 纤维素,甲壳素。
二、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寡糖):
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键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的聚 糖称低聚糖。
按单糖基个数分 二糖、三糖、四糖等
寡糖的分类
按有无游离的 醛基或酮基分
还原糖(如槐糖sophodrose, 樱草糖primverose)
非还原糖(如海藻糖trehalose, 蔗糖sucrose)
H OH H OH HO H
CH2OH
CH2OH HO OH HO H
H OH HO OH
CH2OH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天然药化 中国药科大学
1. 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时,如何选择溶剂?溶剂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要大,对杂质的溶解度要小,或反之溶剂不能与天然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即使反应亦属于可逆性的溶剂要经济易得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沸点宜适中,便于回收反复利用2. “水提醇沉”和“醇提水沉”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水提醇沉是除去水溶性杂质,保留脂溶性成分醇提水沉是除去脂溶性杂质,保留水溶性成分3. 举例说明酸碱溶剂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例如萝芙木总碱中利血平,阿马林碱,蛇根碱的分离先加入10%的醋酸溶解萝芙木总碱,得提取液,再用氯仿萃取,氯仿层的利血平,醋酸层加NaOH调pH至8.0,过滤,沉淀物得阿马林碱,碱水得蛇根碱,再调pH至10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即得蛇根碱4. 吸附色谱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原理是什么?简述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这四种吸附剂的主要用途和特点。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体吸附剂(固体组)的吸附能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物理吸附:(极性)相似相溶(易于吸附0极性吸附剂 SiO2 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Al2O3 碱性吸附剂,实用于一些碱性天然药物成分分离,如生物碱类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对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力强,洗脱时洗脱力随洗脱剂的极性降低而增大半化学吸附聚酰胺吸附层析原理:氢键吸附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结而产生吸附5. 简述凝胶过滤色谱的原理。
SephadexLH-20与Sephadex G有何区别?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有何应用?原理:加入试样混合物,用同一溶剂洗脱时,由于凝胶网孔半径的限制,大分子不能渗入凝胶颗粒内部,随溶剂从柱底先流出,小分子渗入到凝胶颗粒内部,通过色谱柱时阻力增大,较晚流出。
试样混合物中各成分因子大小差异渗入凝胶颗粒的程度也不同,经历一段时间并达平衡后按分子由大到小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区别:-OH总数无改变但碳原子所占比例相对增大,可在水中应用,也可在极性有机溶剂或他们与水组成的混合物中应用应用:适用于有机混合物质的分离,尤其SephadexLH-20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还可以起反相分配色谱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类型有机物分离6. 简述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及应用,以生物碱为例简述分离过程。
中国医科大学成人教育考查课-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有效成分是指
(分值:1分)
A.含量高的成分
B.需要提纯的成分
C.一种单体化合物
D.具有生物活性,有治疗作用的成分
E.无副作用的成分
2.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分值:1分)
A.生物碱
B.叶绿素
C.蒽醌
D.黄酮
E.皂苷
3.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为(分值:1分)
A.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有机酸
D.氨基酸
E.强心苷
4.填料为RP-18、RP-8、RP-2的键合相硅胶色谱为(分值:1分)
A.反相分配色谱
B.正相分配色谱
C.正相吸附色谱
D.反相吸附色谱
5.能使β-葡萄糖苷键水解的酶是
(分值:1分)
A.麦芽糖酶
B.苦杏仁苷酶
C.均可以
D.均不可以
6.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硫苷的是
(分值:1分)
A.山慈菇苷A
B.萝卜苷。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整理1.pH梯度萃取法:是指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2.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是指经药理和临床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一定物理常数。
3.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4.原生苷与次生苷:原生苷:植物体内原存形式的苷。
次生苷:是原生苷经过水解去掉部分糖生成的苷。
5.香豆素: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6.木脂素:由二分子的苯丙素氧化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名木脂素。
7.醌类:指具有醌式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包括邻醌、对醌。
常见有苯醌、萘醌、蒽醌、菲醌。
8.黄酮类化合物: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9.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
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
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A)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10.皂苷: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
它的水溶液经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似肥皂样的泡沫。
11.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简答题1.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互不相溶与水相混溶2.(1).以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洗脱先后顺序洗脱先→后顺序是:C>A>BA B C理由:A、C都具有4个酚羟基,但是C是非平面的二氢黄酮,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B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整理(1)Vitali反应紫色(2)DDL反应黄色(3)沉淀反应书本P155糖Molish反应(试剂:浓硫酸,α-萘酚。
常用色谱显色剂:邻苯二甲酸和苯胺)糠醛衍生物和许多芳胺、酚类及具有活性次甲基的基团化合物缩合成有色的化合物香豆素:(1)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酯的显色反应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内酯开环,并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
(2)与酚类试剂的反应具有酚羟基,可与FeCl3试剂产生颜色反应;若酚羟基的对位未被取代,或6-位上没有取代,其内酯环碱化开环后,可与Gibb’s试剂、Emerson试剂反应。
机制如下:Gibb’s反应:符合以上条件的香豆素乙醇溶液在弱碱条件下,2,6-二氯(溴)醌氯亚胺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Emerson反应:符合以上条件的香豆素的碱性溶液中,加入2%的4-氨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红色化合物。
醌类颜色反应:取决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的性质。
(1)Feigl反应----醌的通性,所有具醌核的化合物均可反应。
(方法、机理:见书312页)醌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可区别蒽醌与苯醌萘醌苯醌和萘醌因醌核上有活泼质子,可反应,而蒽醌无。
无色亚甲基蓝溶液,样品在白色背景上作为蓝色斑点出现。
(3)与碱的反应(Bornträger反应----可区别含羟基的蒽醌与蒽酚衍生物反应、机理、应用:见书313页。
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变化,会使颜色加深。
多呈橙、红、紫红色及蓝色。
例如羟基蒽醌类遇碱显红~紫红色的反应称Bornträger反应(4)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可区别蒽醌与苯醌萘醌(Kesting-Craven法)反应、机理、应用:见书313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第二节 理化性质
天然药物 化学 (yàowù)
第一页,共五十页。
天然药物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
第二页,共五十页。
课
1. 掌握强心苷的结构类型。
堂
2. 掌握强心苷的溶解性和水解性
目 标
3. 掌握强心苷的显色反应
重 要
1.甲型强心苷元
知
2.乙型强心苷元
识
3.酸催化水解
点
4.碱催化水解
5.酶催化水解
6.显色反应
第三页,共五十页。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第四页,共五十页。
第一节 结构类型
一、基本概念
强心苷类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
甾体苷类化合物。
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强心苷是治疗室率过快心房颤动的首选药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
要药物。 毒性:强心苷类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恶心、呕
吐等胃肠道反应;且有剧毒,若超过安全剂量时,可使心 脏中毒而停止跳动。
第五页,共五十页。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二、三十种,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节律 障碍等心脏疾病,如西地兰、地高辛、毛地黄毒苷等
强心苷的分布主要有夹竹桃科、玄参科、萝摩科、卫矛科、百合 科、大戟科等等。尤其在玄参科和夹竹桃科植物中最多。
黄花夹竹桃、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杠柳、铃兰、
O O
O
O
O
O
OH
HO
洋地黄毒苷元
OH
HO
H
乌沙苷元
O
OH
O
HO
夹竹桃苷元
O
CHO
O
3A
17
C 13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O
OH
O
OO
O
红景天苷
Rhodioloside
毛茛苷
Ranunculin
一、分类
(2) 酚苷:苷元的酚羟基与糖端基脱水而成的苷 比较常见,如黄酮苷、蒽醌苷多属此类。
glc O O OH
HH
COOH COOH
glc O O OH
番泻苷A Sennoside A
HO
O
OH OH
O OH O rutinose
二、苷的理化性质
酶降解反应的效果取决于酶的纯度以及对酶的 专一性的认识。目前使用的多为未提纯的混合酶。
转化糖酶
β-果糖苷键
麦芽糖酶 杏仁苷酶 纤维素酶
α-葡萄糖苷键 β-葡萄糖苷键 β-葡萄糖苷键
二、苷的理化性质
7. 过碘酸裂解反应 用过碘酸氧化1,2-二元醇的反应可以用于苷键的
水解,称为Smith裂解,是一种温和的水解方法。适 用的情况:苷元结构不稳定的苷和C-苷。
OO
OO
OO
OH
NH2
原因:2-位羟基对苷原子的吸电子效应 2-位氨基对质子的竞争性吸引
二、苷的理化性质
(6) 芳香属苷(如酚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结构 ,水解比脂肪属苷(如萜苷、甾苷等)容易得多。
芳香烃
脂肪烃
原因:苷元的供电子效应使苷原子的电子云 密度增大。
二、苷的理化性质
(7) 苷元为小基团者,苷键平伏键的比苷键直立
二、苷的理化性质
二、旋光性 多数苷类化合物呈左旋,但水解后,由于生成
的糖常是右旋的,因而使混合物呈右旋。因此,比 较水解前后旋光性的变化,也可以用以检识苷类化 合物的存在。
水解
糖苷左旋
糖右旋
二、苷的理化性质
三、苷键的裂解
糖与糖间的苷键 糖与苷元间的苷键
苷键的裂解反应是一类研究多糖和苷类化合物
的重要反应。通过该反应,可以使苷键切断,从而
二、苷的理化性质
8. 糖醛酸苷的选择性水解反应 (1) 光分解法:用紫外线将皂苷元裂解出来,
具有选择性; (2) 四醋酸铅-醋酐法:用于葡萄糖醛酸的裂解; (3) 醋酐-吡啶分解法:只能裂解多聚糖的葡萄
糖醛酸皂苷。 (4) 化学修饰-水解法 (5) 土壤微生物淘汰培养法第八章 苷类31
概述
2
苷的理化性质
芦丁 Rutin
一、分类
(3) 氰苷:主要是指α-羟基腈的苷。
O
HCN + O
OH
O+
O H
HCN +
OO
OH
O+
O H
NH4+ +
稀酸
O O
NC
CH O O
浓酸
苦杏仁苷
O
OH
O
O
+
OH
CH COOH
酶
OH-
-OOC
O
CH O
+
NH3
O
O
O
O
O+
OH CH COOH
一、分类
(4) 酯苷:苷元的羧基与糖端基脱水而成的苷。
二、苷的理化性质
(8) N-苷易接受质子,但当N处于酰胺或嘧啶位置 时,N-苷也难于用矿酸水解。
NH2
N
N
NN O
H
H OH
CH2OH H
H OH
O
O
O
O
N glu
HO
原因:吸电子共轭效应,减小了N上的电子云 密度。
二、苷的理化性质
2. 双相水解
注意:对酸不稳定的苷元,为了防止水解引起 苷元结构的改变,可用两相水解反应(例如仙客 来皂苷的水解)。
键的易于水解,因为平伏键上原子易于质子化;
苷元为大基团者,苷键直立的比苷键平伏键的易
于水解,这是由于苷的不稳定性促使水解。
R-small HOCH2 O
HO
O
H
OH
OH
√ HOCH2 H
HO
O
O R-small
OH
OH
R-big
√ HOCH2 O
HO
O
H
OH
OH
HOCH2 H
HO
O
O
OH
OH
R-big
二、苷的理化性质
1-6苷键 1-4苷键 1-3苷键 1-2苷键
苷发生乙酰解的 速度与糖苷键的位置 有关。如果在苷键的 邻位有可乙酰化的羟 基,则由于电负性, 可使乙酰解的速度减 慢。
二糖的乙酰解速率
二、苷的理化性质
OH O
Me OH O
OH O OR
OH OH O HOH2C
OH O HOH2C O
不适用的情况: 苷元上也有1,2-二元醇。
二、苷的理化性质
反应的基本方法:
CHO2OOHR IO4OH
HO OH
CH2OH
OHC
O OR
OHC
BH4-
CH2OH
HOH2C
O OR
HOH2C
ROH
CH2OH + CHO + HO
H+
CH2OH
CH2OH
二、苷的理化性质
应用于碳苷的情况:
CH2OH
OR
3
苷的提取分离
4
苷的结构测定
S glc
H2C HC H2C CH
H N
O
SO3-K+
S glc
芥子苷通式
黑芥子苷 Sinigrin
一、分类
三、氮苷
糖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的苷称氮苷,
是生物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物质。如核苷类化合物
腺苷(Adenosine):
HO
N N O
O NH
N NH2
一、分类
四、碳苷 是一类糖基和苷元直接相连的苷,组成碳苷的苷
苷元无色,但易氧化是暗蓝色的靛蓝,具有反式结构, 中药青黛就是粗制靛蓝,民间用以外涂治疗腮腺炎, 有抗病毒作用。
O glc H+
N H
靛苷 Indicum
OH (O)
N H
O H
N
N
H O
靛蓝
Indigo
一、分类
二、硫苷 苷元上的巯基与糖或者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
(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形成的化合物。
二、苷的理化性质
(3) 酮糖较醛糖易水解 原因:酮糖多呋喃环结构,且端基上接大基团
-CH2OH。
CH2OH O
OH OH
OH OH
α-D-葡萄糖 α-D-glucose
CH2OH O OH
OH OH
OH
β-D-葡萄糖 β-D-glucose
OH
OH
O HO CH2OH
O HO OH
OH OH
CH2OH OH
O
C H OH-
glc O H H
glc O
O
C H OH-
CHO
原因:其中藏红花苦苷苷键的邻位碳原子上有 受吸电子基团活化的氢原子,当用碱水解时引起消
除反应而生成双烯结构——β-消除反应。
二、苷的理化性质
6. 酶催化水解 酶水解的优点: 专属性高,条件温和。用酶
水解苷键可以获知苷键的构型,保持苷元的结构 不变,保留部分苷键得到次级苷或低聚糖,以便 获知苷元和糖、糖和糖之间的连接方式。
酯苷的特点:苷键既有缩醛的性质,又有酯 的性质,易为稀酸和稀碱水解。
CH2
O
CH2OH
OO OH
CH2
OO
CH2OH
O
O
O + GLu
CH2
山慈茹苷不稳定,放置日久易起酰基重排反应, 苷元由C1-OH转至C6-OH上,同时失去抗真菌活性。 山慈茹苷水解后立即环合生成山慈茹内酯A 。
一、分类
(5) 吲哚苷: 指吲哚醇和糖形成的苷,在豆科和蓼科中有分布,
3. 酸催化甲醇解
机理与酸水解相似,用甲醇作为溶剂,形成保 持原环形的甲醇糖苷的异构体。
二、苷的理化性质
4. 乙酰解反应
反应用的试剂为乙酸酐与不同酸的混合液, 常用的酸有 硫酸、高氯酸或Lewis酸(如氯化锌、三氟化硼等)。
乙酰解的反应机理与酸催化水解相似,它是以CH3CO+为 进攻基团。
在多糖苷的结构研究中,为了确定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 置。常应用乙酰解开裂一部分苷键,保留另一部分苷键,然 后用薄层或气相色谱鉴定在水解产物中得到的乙酰化单糖和 乙酰化低聚糖。
IO4-
OH
HO OH
BH4- H+
R CHO + HCOOH
CH2OH OH
CH2OH
+
R CHOH CH2OH
IO4-
二、苷的理化性质
此外,从降解得到的多元醇,还可确定苷 中糖的类型:
葡萄糖,甘露糖, 半乳糖或果糖的C-苷
阿拉伯糖,木糖的 C-苷
鼠李糖,夫糖或鸡 纳糖的C-苷
降解 产物
丙三醇 乙二醇 丙二醇
2
苷的理化性质
3
苷的提取分离
4
苷的结构测定
二、苷的理化性质
一、一般形态和溶解性
形:苷类化合物多数是固体,其中糖基少的可以
成结晶,糖基多的如皂苷,则多呈具有吸湿性的无定
无形粉末。 HO OH
HO
HO
O
HO
O
OO
OH
HO
OH
OH
人参皂苷Rg3 Ginsenoside Rg3
二、苷的理化性质
味: 苷类一般是无味的,但也有很苦的和有甜味的,如 甜菊苷 ( stevioside ) 是从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得到的, 属于贝壳杉烷型四环二萜的多糖苷,比蔗糖甜300倍, 临床上用于糖尿病患者作甜味剂用,无不良反应。 溶解性: 苷类的亲水性与糖基的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往往随着糖基的增多而增大,大分子苷的苷元(如甾醇 等)的单糖苷常可溶解于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如果糖基 增多,则苷元占的比例相应变小,亲水性增加,在水中 的溶解度也就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