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_觉醒_方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研读MangZhong Literature总第473期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觉醒》
◎方丹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觉醒》是凯特·肖班的成名之作,同时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部成功的女性主义文学著作。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觉醒》,旨在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埃德娜与自然的关系,证明埃德娜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表现在其反抗父权社会并且发现自我的过程中,也说明了作者解放女性,建立一个平等和谐世界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关键词:《觉醒》;埃德娜;生态女性主义;和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3BYY009)和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5lslktziwx-15)的阶段性成果。
凯特·肖班(1851—1904)是美国杰出的南方女作家,也是美国第一代从事女性文学的作家。《觉醒》是她的第二部小说,描写了19世纪的一位中产阶级青年已婚妇女为了自由与理想反抗传统而最终走向大海的故事。由于肖邦在小说中大胆地描写和对女主人公热情地赞扬,小说自出版之日起就遭到很多人的声讨和抨击。因此,这部小说不仅一度被列为禁书,肖邦本人也被驱逐出当地的文化圈。直到20世纪50 60年代,《觉醒》才开始为人们从女性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等多角度来分析。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觉醒》,旨在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埃德娜与自然的关系,阐明埃德娜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表现在其反抗父权社会并且发现自我的过程中,也说明了作者解放女性,建立一个平等和谐世界的生态思考和女性主义观念。
“生态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和生态保护运动发展和结合而形成的,这一文化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斯普瑞特奈克,62)它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奥波尼首次被提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以解放妇女与保护自然为宗旨。同时,围绕女权、生态和发展等三大时代主题,重新审视父权制社会观念对自然和女性的统治和压迫,并最终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原则的乌托邦。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较之男性更接近自然,而导致生态危机和性别歧视的根源是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文化。(陈茂林,120)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其理论核心也逐渐由强调女性与自然在经验主义上的联系发展为探讨女性与自然密切关联的概念。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波及全世界的文化思潮也波及文学批评领域,被称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集生态批评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之长,从女性政治文化地位和原生自然环境的视角出发,对当代文学作品和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的挖掘下,诸如薇拉·凯瑟、多莉茜·华兹华斯、苏珊·格里芬、玛格里特·阿特伍德等许多作家及其诸多作品都再次焕发出更加瑰丽的色彩。
作为美国著名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先驱,凯特·肖班在其著作《觉醒》中充分体现了她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探索与追求。小说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埃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主妇逐渐成长为具有女性自我意识并且敢于追求自由解放的新女性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肖班将自然世界与埃德娜的觉醒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小说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肖班所处的时代,正是城市化由兴起到基本实现的过渡阶段,期间工业化和城市化飞速发展。在思想层面,维多利亚时代道德风尚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真正女性”的社会模式仍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她们应该具备虔诚、贞节、温顺、持家四种品质”(金莉,105)。小说《觉醒》以描写被关在笼子里作为宠物豢养的鹦鹉和反舌鸟作为开端。本该自由翱翔的鸟儿,如今只能呆在牢笼中依靠反复模仿人类的语言讨主人的欢心,要么就是说“一些没人听得懂的话”(肖班,1)。这一细节描写暗示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无情掠夺与压迫下,女性与自然都沦为“宠物”或者私人财产。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作为男权二元论思想的主要化身之一,庞特里耶先生,从一出场就显示出了他传统道德卫道士的形象。他仅将他的妻子视为“私人财产”,因此,当他的“财产”有任何违背他心意的行为,他马上就会以“主人”的姿态命令妻子遵照自己的意愿。看到自己的“私人财产”受到损坏,他会禁不住责备自己的妻子:“你都晒得不成人样了。”(肖班,2)庞先生无法在与家人的相处中找到快乐,因而经常在赌博中找寻刺激。当他“心情非常好,兴致高昂”时,妻子就要做忠实的倾听者,否则就用“平板单调的语气喋喋不休地抱怨”(肖班,7)。与庞先生相对应的,作者对女主人公埃德娜·庞特里耶的描写则正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者们所倡导的新女性形象。埃德娜,
074
作品研读
如同小说的作者凯特·肖班一样,是个超越她的时代的新女性。她的个性独立,热爱自由,向往自然。小说对埃德娜的描写就说明她无论内心还是外在都是一个不一般的女人:“庞太太的眼睛敏捷又明亮……有时她会突然盯着某样东西看很久,思绪好像落入了迷宫……说她是美丽的,倒不如说她是洒脱的。”(肖班,4)她与丈夫莱翁斯结婚后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但是在克里奥岛的度假使她远离城市生活重新回到自然,唤醒了她对自然的渴望。克里奥岛通向大海,“那永不停息的呢喃声”唤起她对自由的渴望,唤醒了埃德娜灵魂深处对自我的渴望。埃德娜忆起曾经自由的童年生活,“……一片像大海一般大的草地上,一个小女孩穿过齐腰深的草走着,她伸出双臂,边走边拍打那高高的草,像游泳时拍水一样”(肖班,19)。大海和草地象征着自由与自我。对童年时代的草地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大海的描写,暗示着埃德娜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她对自我的追求已经开始萌芽。当埃德娜开始逐渐意识到丈夫对她的统治剥夺了她的自由时,“自橡树顶端传来的猫头鹰的叫声”“大海诱人的气息”“南风习习的吹拂”都使“她的内心有种曙光初现……引导她去梦想,去深思……自然中的一切让她第一次在懵懂中感悟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而这种感悟也进一步让她有了自我意识,她自己与内心和宇宙万物的内在关联”(肖班,16)。不难看出,以埃德娜为代表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备受压迫,她们只能借由自然的力量获取力量,这一点也对应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随着埃德娜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她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越来越强烈,她对自然的渴望也不断加深。罗伯特教会她游泳让她欣喜不能自已,“好像给自己的灵魂注入新的力量”,这让她要“游到别的女人从来不曾游过的地方……浩瀚的海水时而与月色下的天空相接,时而融合为一……她面向着大海游去,一边吸尽这一切”(肖班,34)。这正如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的那样,“女性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并且“自然能量能够在女人身上顺利地流通往返”(张首映,496)。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游泳情节意味着埃德娜的重生,也说明在大海中的埃德娜得到了身体和灵魂的统一。在畅游中,她获得了勇气和一种自由独立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当庞先生“命令”埃德娜进屋睡觉的时候,不同于文章开始时候,埃德娜没有屈从,没有哭泣,而是拒绝了庞先生的“命令”睡在屋外,这时候,“整个世界屏息一般安静。沉睡的空中,月儿低垂,猫头鹰不再叫嚣,橡树叶不再低头沉吟”(肖班,39)。再回到城里之后,埃德娜依然无再扮演从前的传统妇女,她拒绝周二的会客,从容地享受一个人的晚餐时光,并且继续在自然中寻找自我。尽管已经远离带给她觉醒的克里奥岛,她依然“听得到水波潺潺,看得到反照在水面的月光,也感觉得到那阵阵柔和温暖的南风”(肖班,72)。她无法再忍受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统治,当她去赖伯伦家做客时,她觉得“赖勃伦家从外面看起来很像个监狱”不想进去,而且搬出了象征牢笼的丈夫的房子。当意识到自己深爱的罗伯特也同庞先生一样将自己看做可以转让的“私人财产”,自己不过会从一个“鸟笼”转移到另一个“鸟笼”,埃德娜毅然拒绝了罗伯特的求婚,独自返回了带给她自由的克里奥岛,并最终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小说最后以埃德娜走入大海作为结局,意味着埃德娜回归自然的怀抱,并且最终找到了自我。在故事的结尾,埃德娜赤裸着身躯站在海边,觉得“像是个出生的婴儿”。这象征着她终于解除了身上的枷锁,如同纯洁的婴儿一样自由。当埃德娜进入水中时,“大海的触摸好温柔,它温柔地紧紧拥抱着她的身躯”,肖班将大海描写成一位迎接孩子回家的母亲一样,温柔地给予埃德娜力量。埃德娜最后一次在大海中畅游象征着她终于得以解脱,并获得了自由。埃德娜之死是种理性的行为,作品以悲剧结尾但却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肖班用埃德娜最后回归大海这一结尾正是在告诉人们,这就是一种觉醒的力量。会有万千埃德娜这样的具有忍耐精神和内在睿智的女子赢得解放。(魏兆秋,92)
著名生态女性主义作家苏珊·格里芬在《自然女性》一书的结尾处声称:“对于那些贬低女性、自然、物质和身体的思想观念,我们可以去战胜,但是这要求女性首先要有能力用自己的话语和自然的话语来表达。”凯特·肖班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进行文学创作,拒绝男权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与边缘化,旨在唤起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重新认识与尊重,也表达了作者最终建立一个自然、女性和男性能够和谐共处的新世界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参考文献]
[1][美]凯特·肖班.觉醒[M].杨瑛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陈茂林.双重解构:论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实践中的策略[J].汉江论坛,2007(05).
[3]金莉,秦亚青.美国文学[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4][美]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生态女性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秦喜清,译.国外社会科学,1997(06).
[5]魏兆秋.试论埃德娜的觉醒[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2).
[作者简介]
方丹(1981—),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佳怡]
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