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PPT课件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夹层式极化:使夹层电介质分界面上出现电 荷积聚的过程。由于夹层极化中有吸收电 荷,故夹层极化相当于增大了整个电介质 的等值电容。 夹层式极化的特点:极化过程缓慢;是非弹 性的;只有在直流电压下或低频电压作用下 ,极化才能呈现出来,有能量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 极化、 电导和损耗
• 要求
熟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电 导和损耗等物理现象,以及它们在工程上 的合理应用。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知识点 ●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概念 ● 各类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特 点 ● 相对介电常数εr ● 电介质的等值电路 ● 介质损失角正切tanδ ● 电介质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工程上的 意义
定义:无外电场时对外不显电性。外电场 作用下由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极 化。 特点:极化过程时间极短,约10-14~10-15 s ;极化是弹性的,无能量损耗;与电源 频率、温度无关。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图1-2 离子式极化示意图
定义:发生于离子结构的电介质中。正常 对外不呈现极性,在外电场作用下正、 负离子偏移其平衡位置,使介质内正、 负离子的作用中心分离,介质对外呈现 极性。 特点:时间极短,约10-12~10-13s;极化是 弹性的,无能量损耗;极化程度与电源 频率无关,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加。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相对介电常数εr
它是表征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 的物理量
εr的值由电介质的材料 决定,并且与温度、频 率等因素有关。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高电压技术课件ppt
总结词
高电压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直流输 电到现代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其技术水平和应用范围 不断得到提升和拓展。未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 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电压技术将继续向更高电压等 级、更远距离输电、更高效节能等方向发展。同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电压技术还将与其他领域的 技术进行交叉融合,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高电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 和救援措施。
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应对高电压安全事故的能 力和意识。
及时救援和处理
一旦发生高电压安全事故,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 行救援和处理,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6 实践案例分析
高电压设备的绝缘测试与维护
绝缘测试
为了确保高电压设备的安全运行,必 须定期进行绝缘测试。常见的绝缘测 试方法包括耐压测试、介质损耗测试 、局部放电测试等。
维护与检修
高电压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 行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 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保证设备的正常 运行。
高电压的电磁场与电磁屏蔽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总结词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高压输电,可以大幅度提高输电效率,降低线损,减少能 源浪费。同时,高电压也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力供需矛盾,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稳定运行。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某地区高电压输电线路的设计与优化
总结词
考虑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线路长度等 因素,采用先进的输电技术,优化设计 高电压输电线路。
VS
详细描述
高电压技术(全套)PPT课件
17电介质极化种类及比较极化类型产生场合所需时间能量损耗产生原因电子式极化任何电介质10141015束缚电子运行轨道偏移离子式极化离子式结构电介质10121013几乎没有离子的相对偏移偶极子极化极性电介质1010102夹层极化多层介质的交界面101自由电荷的移动181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在真空中有关系式式子中e场强矢量d与e同向比例常数为真空的介电常数10854109880在介质中d与e同向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它是没有量纲和单位的纯数
9
§1.0 电力系统的绝缘材料
绝缘的作用:
绝缘的作用是将电位不等的导体分隔开,使其没有电 气的联系并能保持不同的电位。
分类:
气体绝缘材料:空气,SF6气体等 固体绝缘材料:陶瓷,橡胶,玻璃,绝缘纸等 液体绝缘材料:变压器油 混合绝缘:电缆,变压器等设备
10
§1.1 电介质的极化
定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 性位移和偶极子的转向位移现象,称为电 介质的极化。
上述的三种极化是带电质
点的弹性位移或转向形成的, 而空间电荷极化的机理则与上 述三种完全不同,它是由带电 质点(电子或正、负离子)的移 动形成的。
最明显的空间电荷极化是 夹层极化。在实际的电气设备 中,如电缆、电容器、旋转电 机、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 等的绝缘体,都是由多层电介
质组成的。
如图l-4所示,各层介质的电容分别为C1和C2;各层介质的电导分别为G1 和G2;直流电源电压为U。
26
(2)计算用等效电路(或简化等效电路)(从工程实际测量出发)
GeqR11k
2CP 2RP 1(CPRP)2
CeqCg
CP
1(CPRP)2
27
(3) 相量图
——介质损耗角 ——功率因数角
9
§1.0 电力系统的绝缘材料
绝缘的作用:
绝缘的作用是将电位不等的导体分隔开,使其没有电 气的联系并能保持不同的电位。
分类:
气体绝缘材料:空气,SF6气体等 固体绝缘材料:陶瓷,橡胶,玻璃,绝缘纸等 液体绝缘材料:变压器油 混合绝缘:电缆,变压器等设备
10
§1.1 电介质的极化
定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 性位移和偶极子的转向位移现象,称为电 介质的极化。
上述的三种极化是带电质
点的弹性位移或转向形成的, 而空间电荷极化的机理则与上 述三种完全不同,它是由带电 质点(电子或正、负离子)的移 动形成的。
最明显的空间电荷极化是 夹层极化。在实际的电气设备 中,如电缆、电容器、旋转电 机、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 等的绝缘体,都是由多层电介
质组成的。
如图l-4所示,各层介质的电容分别为C1和C2;各层介质的电导分别为G1 和G2;直流电源电压为U。
26
(2)计算用等效电路(或简化等效电路)(从工程实际测量出发)
GeqR11k
2CP 2RP 1(CPRP)2
CeqCg
CP
1(CPRP)2
27
(3) 相量图
——介质损耗角 ——功率因数角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精品课件
反映了带电质点自由运动的能力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带电质点的迁移率
正离子
电子
负极
正极
E
迁移率
V μ=
E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激励、电离和复合
原子核 基态电子 激励
复合
电离能
电离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激励、电离和复合
气体 N2 O2 CO2 SF6 H2 H2O
热电子发射
1 2
mv2
≥Wt
E
正极Leabharlann .1.2 带电粒子的产生源于电极
强场发射
E
负极
电场阈值 108V / m
真空中、高压气体中、液体中、固体中
正极
负极
1.1.3 负离子的形成
1 2
mv2
< Wt
E
气体分子要有很高的电负性
正极
1.1.3 负离子的形成
电子亲和能
元素 F Cl Br I
电子亲合能(eV) 4.03 3.74 3.65 3.30
相关学术术语
平均自由行程 带电质点的迁移率 激励 电离 复合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质点的平均自由行程
:一个带电质点在向前行进1cm距离内,发生碰撞 次数的倒数 。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质点的平均自由行程
的性质
λ∝ T P
受温度和气压影响
电子的要比分子和离子的大得多
电负性值 4.0 3.0 2.8 2.5
1.1.4 带电质点的消失
扩散
hν
复合
负极
正极 中和
E
带电粒子消失的三条途径:复合、扩散和中和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课件.ppt
• 这些电离强度和发 展速度远大于初始
电子崩的二次电子
崩不断汇入初崩通
道的过程称为流注。
流注条件
• 流注的特点是电离强度很大和传播速度很快, 出现流注后,放电便获得独立继续发展的能 力,而不再依赖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可见 这时出现流注的条件也就是自持放电的条件。
• 流注时初崩头部的空间电荷必须达到某一个临界 值。对均匀电场来说,自持放电条件为:
n
n0
e
dx
0
n n0ed
• 途中新增加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应为:
n na n0 n0 (ed 1)
• 将等号两侧乘以电子的电荷qe ,即得 电流关系式::
I I0ed I0 n0qe
一旦除去外界电离因子?
(三)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
在I-U曲线的BC段 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
气隙中电流将消失。 外施电压小于U0时 的放电是 非自持放 电。
• 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 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 子;
•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 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 分子。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 汤逊理论 • 流注理论 • 巴申定律
一 汤逊气体放电理论
1. 电子崩
• 电子崩的形成过程 • 碰撞电离和电子崩引起的电流 • 碰撞电离系数
一、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一)自由行程长度
气体中存在电场时, 粒子进行 热运动和 沿电场定向运动
• 各种粒子在气体中运动时 不断地互相碰撞,任一粒 子在1cm的行程中所遭遇 的碰撞次数与气体分子的 半径和密度有关。
• 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
–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 程长度。
二、带电粒子的产生
电子崩的二次电子
崩不断汇入初崩通
道的过程称为流注。
流注条件
• 流注的特点是电离强度很大和传播速度很快, 出现流注后,放电便获得独立继续发展的能 力,而不再依赖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可见 这时出现流注的条件也就是自持放电的条件。
• 流注时初崩头部的空间电荷必须达到某一个临界 值。对均匀电场来说,自持放电条件为:
n
n0
e
dx
0
n n0ed
• 途中新增加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应为:
n na n0 n0 (ed 1)
• 将等号两侧乘以电子的电荷qe ,即得 电流关系式::
I I0ed I0 n0qe
一旦除去外界电离因子?
(三)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
在I-U曲线的BC段 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
气隙中电流将消失。 外施电压小于U0时 的放电是 非自持放 电。
• 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 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 子;
•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 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 分子。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 汤逊理论 • 流注理论 • 巴申定律
一 汤逊气体放电理论
1. 电子崩
• 电子崩的形成过程 • 碰撞电离和电子崩引起的电流 • 碰撞电离系数
一、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一)自由行程长度
气体中存在电场时, 粒子进行 热运动和 沿电场定向运动
• 各种粒子在气体中运动时 不断地互相碰撞,任一粒 子在1cm的行程中所遭遇 的碰撞次数与气体分子的 半径和密度有关。
• 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
–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 程长度。
二、带电粒子的产生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三节自持放电条件完美版PPT资料
物理意义: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电子崩(α过程)而造成的正离子数为 eαd-1 ,这批正离子在阴极上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
极上造成的二次电子发射所产生 (γ过程)应为γ (eαd-1 ) ,如果它等于1,就意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
电子数目迅速增加,如同冰山上发生雪崩一样,形成了电子崩
产生正离子 和自由电子
原来的电子和新产 生的电子继续移动, 不断发生电子碰撞 电离
电子数目迅速增加,如同 冰山上发生雪崩一样,形 成了电子崩
返回
第三节 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电子崩——电子数按几何级数不断增多,像雪崩似的发展。从而形成的急剧增大 的空间电子流。
电子崩的形状:“崩头大、崩尾小。” 电子发生电子碰撞后,电子的速度快,所以会大量的集中在崩头; 正离子移动速度较慢,所以缓慢的移向崩尾。
第七节 第二节
电放子电崩时的间和电冲击子电压数下—的气γ隙n击c穿(eαd-1)
d
提第出八气 节隙二放沿电次面电放流电电和和子击污穿发闪电事压射故的计的算公形式 成过程
设阴极表面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为nc
- 理第论一认 节产=为n,生nc电c个带e总子α电电d的粒电碰子子撞子的电到产数离生达(和α为过消阳程:失,极n即a后第二,节所说的电子崩)为和产:正离生n子ce的撞α击d新阴极电n造c子成的数表面电每时离(产,γ过生会程一产)起个生主自一要作由个用电正子离的子同
⑵由外α过电程离和因电γ素过产子程生引一起崩个的初电)始流电子和正离子撞击阴极造成的表面电离(γ过程) 起主要作用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当自持放电条件得到满足时,就会形成图解中闭环部分所示的循环不息的状态,放电就能自己维持下去。
极上造成的二次电子发射所产生 (γ过程)应为γ (eαd-1 ) ,如果它等于1,就意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
电子数目迅速增加,如同冰山上发生雪崩一样,形成了电子崩
产生正离子 和自由电子
原来的电子和新产 生的电子继续移动, 不断发生电子碰撞 电离
电子数目迅速增加,如同 冰山上发生雪崩一样,形 成了电子崩
返回
第三节 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电子崩——电子数按几何级数不断增多,像雪崩似的发展。从而形成的急剧增大 的空间电子流。
电子崩的形状:“崩头大、崩尾小。” 电子发生电子碰撞后,电子的速度快,所以会大量的集中在崩头; 正离子移动速度较慢,所以缓慢的移向崩尾。
第七节 第二节
电放子电崩时的间和电冲击子电压数下—的气γ隙n击c穿(eαd-1)
d
提第出八气 节隙二放沿电次面电放流电电和和子击污穿发闪电事压射故的计的算公形式 成过程
设阴极表面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为nc
- 理第论一认 节产=为n,生nc电c个带e总子α电电d的粒电碰子子撞子的电到产数离生达(和α为过消阳程:失,极n即a后第二,节所说的电子崩)为和产:正离生n子ce的撞α击d新阴极电n造c子成的数表面电每时离(产,γ过生会程一产)起个生主自一要作由个用电正子离的子同
⑵由外α过电程离和因电γ素过产子程生引一起崩个的初电)始流电子和正离子撞击阴极造成的表面电离(γ过程) 起主要作用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当自持放电条件得到满足时,就会形成图解中闭环部分所示的循环不息的状态,放电就能自己维持下去。
《高电压技术》课件
高电压的应用领域
1 石墨烯生产
高电压可用于制作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在 电子器件、太阳能等领域具有广泛潜力。
2 医学治疗
高电压在医学治疗中能够用于治疗皮肤病、 癌症等疾病,不同电流强度和频率能带来不 同治疗作用。
3 电击武器
高电压可用于制作电击武器,例如电棒、电 枪等,可以防身和避免危险。
4 高压净化
高电压技术
探索高电压的概念、应用、问题与发展。
概述
定义
高电压是电压大于1000V的 电场状态。通常用于电力传 输、科研实验、工业加工等 领域。
历史
最早的高电压应用可追溯到 1800年电池的发明,随后又 有了多种高电压发生器,例 如带电器、万用电表等。
作用
高电压的应用带来了工业进 步和科技发展,同时也带来 了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等挑 战。
环境污染
高压设备的闪络和电晕放电会产生臭氧、 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加剧环境恶化。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力
• 超级电网建设 • 智能电网搭建 • 电流可视化技术
科研
• 特斯拉线圈研究 • 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 辐射环境监测
工业
•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储能技术研发 • 电极材料开发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电压的概念
电力传输
科学研究
高电压在电力传输中起到重要作 用,能够降低传输损耗和成本, 但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高电压可以用于各种科学实验, 例如太空探测、天气研究、药物 开发等。杰出的科学家如尼古 拉·特斯拉也对高电压进行了深入 研究。
工业应用
高电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 造,例如电子元器件、金属材料 喷涂等。通过对高电压的掌控, 能够提高工业品质和生产效率。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ppt
温度很敏感;金属中主要由外加电压决定,杂质、温度不是
主要因素
3.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γ与温度的关系:
B/ kT
Ae
温度↑ a.热运动加剧→离子迁移率↑→γ↑ b.介质分子或杂质热离解↑→γ↑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4. 固体电介质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体积电阻-电介质内部绝缘状态的真实反映 表面电阻-受介质表面吸附的水分和污秽影响 水分起着特别重要作用。 亲水性介质(玻璃、陶瓷)表面电导大 憎水性介质(石蜡、四氟乙烯、聚苯乙烯)
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变压器油、电容器油、电缆油 等矿物油
二.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
电击穿:认为在电场作用下,阴极上由于强场发射或热发 射出来的电子产生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最后导致液体击 穿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气泡击穿:认为液体分子由电子碰撞而产生气泡,或在电 场作用下因其它原因产生气泡,由气泡内的气体放 电, 产生电和热而引起液体击穿。
液体中气泡产生的原因: • 油中易挥发的成分; • 阴极的强场发射或热发射的电子电流加热液体介质,分解
出气体; • 溶解于油中的外来气体; • 由电场加速的电子碰撞液体分子,使液体分子解离产生气
体; 1. 电极上尖的或不规则的凸起物上的电晕放电引起液体气化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表面电导小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三.电介质的损耗(dielectric loss) 1. 介质损耗的含义
任何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都有能量损耗,包 括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和由某些极化过程引起的损 耗。电介质的能量损耗简称介质损耗。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2. 电介质的三支路等值电路
i i1i2 i3
i1
i2
u C1
无 几乎没有
1-1高电压技术-PPT课件
光子来源
(3)碰撞电离(collision ionization )
1 2 ( mv )与质点电荷量(e)、电场强度( E )以 2 及碰撞前的行程( x )有关.即
电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所获得的动能
1 2 mv eEx 2
(1-3)
高速运动的质点与中性的原子或分子碰 撞时,如原子或分子获得的能量等于或大于 其电离能,则会发生电离。 因此,电离条件为
返回
1.1.2 带电质点的消失
带电质点的消失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
;
带电质点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 带电质点的复合。
带电质点的复合(recombination)
复合:当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有可 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 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 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如表1-2所示:
电子从电极表面逸出所需的能量可通过下述途
径获得 :
(1)正离子撞击阴极 (2)光电子发射 (3)强场发射 (4)热电子发射
3、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
附着: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
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
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 负离子的形成并未使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数 目改变,但却能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气 体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
为此引入系数。 阴极表面电离,统称为 过程。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
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 过程,电子总数
增至 e d 个。因在对 系数进行讨论时已假设每次电
哈工大高电压技术1雷电过程与雷电参数讲解ppt课件
(四)雷电的极性
负极性雷击均占75~90%,对设备绝缘危害较大,防雷计算中 一般均按负极性考虑。
(五)雷电流幅值( I)
通常定义雷电流为雷击于低阻接地电阻(≤ 30Ω)的物体时流
过雷击点的电流。它近似等于电流入射波 I 0 的两倍,即
I 2I0
I 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 的概率可按下式计算
lg P I 88
➢从雷电过电压计算和防雷设计的角度来看,值得注意的雷 电参数有雷暴日及雷暴小时、雷电流幅值、雷电流的计算 波形等。
➢感应雷击过电压的形成机理与直接雷击过电压完全不同。
(本节完)
主放电:先导靠近地面时,进入主放电阶段,强烈的电 荷中和过程,伴随着雷鸣和闪光。主放电的时间极短, 只有50~100微秒,放电发展速度50~100m/微秒。电流幅 值高达数十甚至数百千安;
余辉阶段:主放电完成后,云中剩余电荷沿着导电通道 开始流向大地,这一阶段称放电的余辉阶段,电流数百 安。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八)雷电的多重放电次数及总延续时间 有55%的对地雷击包含两次以上的重复冲击;3~5次 冲击者有25%;10次以上者有4%。平均重复冲击次数取 3次。
(九)放电能量 A=QU=107V×20C=20×107W.s(200MW秒),放电能量 不大,但是在极短时间内放出的,因而功率很大。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七)雷电流的计算波形 在防雷计算中,按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计算波形
1、双指数波
负极性雷击均占75~90%,对设备绝缘危害较大,防雷计算中 一般均按负极性考虑。
(五)雷电流幅值( I)
通常定义雷电流为雷击于低阻接地电阻(≤ 30Ω)的物体时流
过雷击点的电流。它近似等于电流入射波 I 0 的两倍,即
I 2I0
I 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 的概率可按下式计算
lg P I 88
➢从雷电过电压计算和防雷设计的角度来看,值得注意的雷 电参数有雷暴日及雷暴小时、雷电流幅值、雷电流的计算 波形等。
➢感应雷击过电压的形成机理与直接雷击过电压完全不同。
(本节完)
主放电:先导靠近地面时,进入主放电阶段,强烈的电 荷中和过程,伴随着雷鸣和闪光。主放电的时间极短, 只有50~100微秒,放电发展速度50~100m/微秒。电流幅 值高达数十甚至数百千安;
余辉阶段:主放电完成后,云中剩余电荷沿着导电通道 开始流向大地,这一阶段称放电的余辉阶段,电流数百 安。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八)雷电的多重放电次数及总延续时间 有55%的对地雷击包含两次以上的重复冲击;3~5次 冲击者有25%;10次以上者有4%。平均重复冲击次数取 3次。
(九)放电能量 A=QU=107V×20C=20×107W.s(200MW秒),放电能量 不大,但是在极短时间内放出的,因而功率很大。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七)雷电流的计算波形 在防雷计算中,按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计算波形
1、双指数波
《高电压技术绪论》课件
高电压技术面临的挑战
高电压传输的物理限制
环境影响
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传输过程中的电场 强度和电流密度受到物理极限的限制,如 绝缘材料的性能、设备的尺寸和重量等。
高电压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对周 围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如电磁辐射、对通 信线路的干扰等。
安全问题
经济成本
高电压设备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存在一定 的安全风险,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绝缘电阻和介电常数的测量
绝缘电阻的测量
01
绝缘电阻是衡量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绝缘
电阻可以评估设备的绝缘状况。
介电常数的测量
02
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材料性能的参数,通过测量介电常数可
以了解材料的电学性能。
测量方法
03
采用专门的绝缘电阻测试仪和介电常数测量仪进行测量,测试
结果需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结词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详细描述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 人们开始探索和研究高压电现象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 断进步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电压技术在多个领域 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 的快速发展,高电压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发 展趋势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气 体放电和等离子体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高电压技术在 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拓展等。
电介质中的电流和电压测量
电流测量
电流测量是高电压技术中重要的实验环节,常用的测量方法 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间接测量则是通过测量电压和电阻来计算电流。
电压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中出现的电气现象: 弱电场——电场强度比击穿场强小得多 如:极化、电导、介质损耗等。 强电场——电场强度等于或大于放电起始场 强或击穿场强: 如:放电、闪络、击穿等。
强电场下的放电、闪络、击穿等电气现象是 我们本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3、几个基本概念
击穿: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绝缘状态突变为 良导电状态的过程。 放电:特指气体绝缘的击穿过程。
电气设备中常用的气体介质 : 空气、压缩的高电气强度气体(如SF6) 纯净的、中性状态的气体是不导电的,只有气体中出现
了带电粒子(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后,才可能导电, 并在电场作用下发展成各种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
辉光放 火花放电(雷闪)
电
大气压力下。
气压较低, 电源功率较小时, 电源功率很小时, 间隙间歇性击穿, 放电充满整个间隙。 放电通道细而明亮。
称为气体的电气强度,通常称之为平均击穿场强。
击穿场强是表征气体间隙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
1、电介质的分类
按物质形态分:
➢气体电介质 ➢液体电介质 ➢固体电介质 其中气体最常见。气体介质同其它介质相比,具有在 击穿后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故应用十分广泛。
按在电气设备中所处位置分:
外绝缘: 一般由气体介质(空气)和固体介质(绝缘子 )联合构成。 内绝缘: 一般由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联合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2)电离的四种形式
• 电子要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则必须给予其能量。能量来源的不同 带电粒子产生的方式就不同。
• 因此,根据电子获得能量方式的不同,带电粒子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1)光电离 定义:由光辐射引起气体分子电离的过程,称为光电离。
条件:当满足以下条件时,产生光电离:
h
Wi或
hc Wi
h 普朗克常数(6.631034 J s)
频率
波长, m
c 光速(3108 m / s)
光子来源:外界高能辐射线;气体放电本身
第一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电介质(dielectric )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材料使 用。
电气强度表征电介质耐受电压作用的能力。
击穿电压:电介质击穿时的最低临界电压。
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Ub与间隙距离之比称为击穿 场强Eb。我们把均匀电场中气隙的击穿场强Eb称为气体的电
气强度。
空注气意在:标不准能状把态不下均的匀电场气中强气度隙为U3b0与kV间/c隙m;距离之比
k
r
T 2P
T:气温
k:波尔兹曼常数
大气压和常温下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数量级为10-5cm
3)定性分析:
T
P T 温度
P 气压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2)带电粒子的迁移率 1)迁移率的定义
迁移率表示单位场强下(1V/m)带电粒子沿电场方 向的漂移速度。
k v 2)定性分析: E
➢ 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比离子大得多 ➢ 而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
结论:电子更易加速,电子的迁移率远大于离 子。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3) 扩散 1)扩散的定义: 热运动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 的区域,从而使分布均匀化,这种过程称为扩散。
2)定性分析: 气压越低,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结论: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所以
其扩散速度比离子快得多。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1.1.2 带电粒子的产生
(1)原子的电离和激励
(2) 电离的四种形式
——按引起电离的外部能量形式不同,分为: 1)光电离 2)热电离 3)碰撞电离 4)电极表面电离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1) 原子的电离和激励
施加能量 W > Wi 自由电子
施加能量 施加能量
自由电子
激发 分级游离
施加能量 激发
光子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1)原子的电离和激励
➢ 原子的激励 当原子获得外部能量(电场、高温等) ,一个或若
干个电子有可能转移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上去,该现象 称为激励。 激励能(We,电子伏eV) ➢ 原子的电离 原子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使其一个或几个电子脱离 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称为 电离。 电离能(Wi,电子伏eV )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1) 自由行程长度——运动引起的碰撞 (2)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沿电场方向漂移 (3) 扩散——与粒子浓度有关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1)自由行程长度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 动形式:
当气体中存在电场时,带电粒 子进行热运动和沿电场定向运动 (如图1-1所示)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2)自由行程长度和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粒子从这次碰撞到下次碰撞之间所走过的 距离称为自由行程长度。
自由行程长度是随机值,具有分散性,所以我 们引入平均值的概念。
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 均自由行程长度。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粒子的自由行程等于或大于某一距离x的概率为
闪络:击穿发生在气体与液体、气体与固体交界面上 的放电现象。
工程上将击穿和闪络统称为放电。
击穿、放电、闪络都是在一定的电压作用下电 介质的绝缘性能被破坏的过程。
4、本篇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第二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第三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
x
P(x) e
λ:粒子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令x=λ,可见粒子实际自由行程长度大于或等于 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概率是36.8%。 由气体动力学可知,电子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式中: r:e气体分r12子N半径
N:气体分子密度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由于 N P 代入上式得到:
kT
式中:
e P:气压
因气体压力、电源功率、电 极形状等因素的影响,放电具有多种形
电弧放电
大气压力 下,电源功率较 大时,放电具有 明亮、持续的细 致通道。
电晕放电
极不均匀 电场,高电场强 度电极附近出现 发光薄层。
(2)本章主要内容
1.1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1.2 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1.3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1.4 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特性 1.5 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