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的不对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认识的不对称性
作者:蒋谦
来源:《江汉论坛》2013年第11期
摘要:科学认识不对称性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它呈现于认识的各个层面和全过程当中,是科学认识主体的某种结构一功能状态。对于认识过程中由并置、相反、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二分性、两极性、不对称性、互补性等特性,不能作简单的“二元论”式的处理。必须结合数学、物理学、时间一空间表征、科学思维等方面的例子,运用辩证思维和辩证方法来加以论证与说明。分析表明,科学认识不对称性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某些辩证性质,揭示出人类认识活动的某些环节、条件、范围与界限,展示了特定阶段人类科学认识所固有的“必要的张力”,以及通过互补而形成的科学发展的内在认识动力。
关键词:科学认识;二分性;不对称性;辩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B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11-0036-05
科学认识不对称性,指的是科学认识活动作为一个统一体,由并置、相反、对立的两个方面(条件、范围、要素、能力、效果等)所构成,具有二分性、两极性、不对称性、互补性等特性。作为一种结构一功能状态,科学认识不对称性既存在于科学认识活动的个体层面和共同体层面,也存在于科学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是客观世界到处盛行的不对称性在科学认识领域中的具体表现。通常的科学历史研究虽然注意到这一现象,但是它们往往缺乏对这一现象的概念性说明;有关的认知研究虽然涉足认知的主体和心智方面,并用认知科学的成果加以阐述,但这些阐述至多止于认知分析的层面,尚未达到认识论和辩证理性思维的高度。进一步的研究并不是要给予这种现象以简单的“二元论”式的处理,而是从“不对称性”人手。在引证科学史和科学认识活动中大量不对称性案例的同时,将科学认识不对称性置于辩证法关于统一之物分为两个方面的首要性质以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之中。通过具体的分析给出一般性的论证与说明。分析表明,科学认识不对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某些辩证性质,揭示了人类认识过程中所必经的某些环节、条件、范围与界限。展示了特定阶段人类科学认识所固有的“必要的张力”,以及通过互补而形成的科学发展的内在认识动力。
一、有关“科学认识不对称性”的论述
对于“对称”和“不对称”,人们有各种不同的理解。通常,人们将“对称”直白而浅显地理解为“双边(左右)对称”或“镜像对称”——物体的一半是其另一半的镜面反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不对称。在现代物理学中,不对称被理解为对称破缺(symmetry breaking)。虽然物理学用来描述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理论都是以对称为基础的,但实验表明,几乎所有的守恒定律都受到破坏。这也许就印证了法国物理学家居里的那句名言:“非对称创造了世界。”或者说,不对称性是我们这个世界更为基本的方面,它就像差异、变化、斗争、不均衡性等是矛盾着的事物的更为基本的方面一样,是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活水源头”。
在深入分析讨论科学认识不对称性之前,先引用若干关于科学认识(认知)不对称性的论述和观点是有必要的。兹列举如下(以年代为顺序):
1 17世纪法国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他的《思想录》一书中向我们揭示了科学家中存在的两种思想风格或精神气质,即几何学精神与直觉的精神。他认为这两种精神是相对立的。因为,具有直觉精神的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感觉到事物的细致而繁多的方面;而具有几何精神的人往往从简洁的原则出发进行推论,能够有耐心深入到思辨与想象当中去。他形容说:“一种是精神的力量与正确性,另一种则是精神的广博。而其中一种却很有可能没有另一种;精神可以是强劲而又狭隘的,也可以是广博而脆弱的。”
2 德国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曾说过一段为人广泛引用的话:“在思考的缜密和理性的思辨方面,显然我们(指欧洲——引者注)要略胜一筹,因为不论是逻辑学、形而上学还是对非物质事物的认识,即在那些有充分理由视之为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学方面,我们通过知性从质料中抽象出来的思维形式,即数学方面,显然比他们(指中国——引者注)出色得多。同时,我们的确应当承认,中国人的天文学可以与我们相媲美。看来他们对于人的知性的伟大悟解力和进行证明的艺术至今还一窍不通,而只满足于那种靠实际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这里的工匠所精通的那种数学。”还说:“如果说我们在手工艺技能上与之相比不分上下,而在思辨科学方面要略胜一筹的话,那么在实践哲学方面,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
3 恩格斯曾经谈到思想史和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自然现象的总联系还没有在细节方面得到证明。这种联系对希腊人来说是直接的和直观的结果。这里就存在着希腊哲学的缺陷,由于这些缺陷,它在以后就必须屈服于另一种观点。但是在这里,也存在着它胜过它的以后的一切形而上学敌手的优点。如果说,对于希腊人而言,形而上学在细节上是正确的,那末,对于形而上学而言,希腊人在总的方面,就是正确的。”
4 19世纪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皮埃尔·迪昂(1861-1916)在《物理理论的目的和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两种科学思维模式:宽阔的思维与深刻的思维。他认为,“那些能够在视觉想象中展现出大量物体运动时的清晰、确切而又细致图像的人,都用的是宽阔思维”。例如,英国物理学家创立一个关于抽象定律的可见的和感知的映象。如果没有这个模型的帮助,他们的思维就无法掌握这些定律。而法国人、德国人往往在抽象的理论中寻求某些现象的规律性的统一,并用纯逻辑的和数学的方法来加以表述。在迪昂看来,英国式的宽阔思维和机械模型的应用会妨碍他们抽象的和逻辑有序理论的探索。
5 美国著名科学史家、科学计量学的创始人普赖斯(1922-1983)通过对古希腊科学与巴比伦科学的比较,探讨了科学文明的特异性(peeuliarity)问题。他认为,古希腊科学与巴比伦科学是两种差异性极大的科学体系,“我们的文明独一无二地包含着高度的科学内容这个事实,主要归因于两种差别极大的科学技艺(scientific tech-niques)较高水平上的混合: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