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ppt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词语文PPT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 【翻译】
唐•李白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谁家玉笛暗飞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知人论世
➢ 李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
➢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 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诗词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
一、品读诗歌
目
二、知人论世
录
三、写作背景
四、赏析诗句
五、课后任务
品读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品读诗歌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 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 ‘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赏析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 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之切。
课后任务
合作讨论:
君
课外翻阅资料,寻找李白的一篇诗词,
子
下节课每个小组上台带领大家欣赏。
曰 :
学
不
可
自主完成:
以
朗读并流利地背诵《望天门山》,把
已 。
握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谢谢!下次再见!
《春夜洛城闻笛》PPT【优秀课件PPT】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 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 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 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 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诗句解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悄悄地飘来声谁音。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即洛阳。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故乡,家乡。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指《折杨柳》, 汉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叙离别 之情。
【句解】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随着春风 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 《折扬柳》曲,有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呢?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 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 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 受。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 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而然地 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暗”字的意味。“散 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 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 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 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 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此夜 曲中闻折柳”。这句诗修辞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 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 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 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 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 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它的形象尤其难以 忘怀。诗歌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 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春夜洛城闻笛》一等奖优秀课件 (共36张PPT)
读准字音: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sà n
散入春风满洛城。
zhé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读准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读懂诗意: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笛子的美称。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 来。 (4)折柳:即《折杨柳》笛曲, 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 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 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 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 《折杨柳》、《落梅花》。故谪 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 《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 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 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 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 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 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 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 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 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 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 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 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 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 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 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 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听到笛声以 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 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 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 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 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 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 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 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 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 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 照应。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共15张PPT)
“闻”《折柳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人“化无行为有形”
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辞》曰:“上马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古代离别的时候,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柳”与“留”谐音,暗含要行人留下来。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默念)
(低吟) (高歌) (叹息)
诗人是如何传递出这份情 感的呢?
在这首诗中,你品到 了什么呢?
我 品
小提示:可以从关键 词语的理解、诗人情
其 中
感等方面入手。
味
诗中的“柳”
诗人是如何传递出这份情感的呢? 在这首诗中,你品到了什么呢?
小提示:可以从关键词语的理解、诗人情感等方面入手。
故土之情。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后来, 3、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柳”与“留”谐音,暗含要行人留下来。 3、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3、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柳”与“留”谐音,暗含要行人留下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柳”与“留”谐音,暗含要行人留下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始终不得志,便决定云游四海,开阔心境。 3、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春夜洛城闻笛》(课堂PPT)
笛声暗送 是暗中飞出,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
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
•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 2021/3/29
“暗13 ”
颔联——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Nhomakorabea2021/3/29
15
尾联—— 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呢?
此句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正 是诗人自己。这是
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 之切。反问的语气使这种感情表现得更加浓烈。
2021/3/29
16
文章的主旨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 的
人
思 乡 之
不 起
情 不
故
会 油
园
然 而 生
情 。
伤在 的今 《夜
夜 曲
折的 杨曲
中
柳中 闻
》, ,听
折
到柳
令 人
,
城着 。春
风
入 春
飘 扬 ,
风 满
传 遍 洛
洛 城
阳。
中阵 飘悠 出扬
家 玉
的的 ?玉
笛
笛暗
声 ,
飞
是声
从 谁
,
【 唐 】 李 白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2021/3/29
11
逐句剖析
7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 十三年(735)李白
游洛阳时所作。描写 在夜深人静之时,闻 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共23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 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无限热爱。
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 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 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汪 伦深情相送的感激之情。
新课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 我们非常熟悉的 诗人,他的诗广 为流传,到目前 为止,我们也已 经学了几十首, 有同学可以说一 说吗?并谈一谈 表达了哪种感情?
✓ 1、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PART TWO
本节课程内容
把握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这悠扬的笛声不知从谁家传来?春风中飘扬着悠悠笛 声,洛阳全城都能听得到。我在客居洛阳的夜晚里听 到《折杨柳》这首曲子,谁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C.“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一个激起思 乡之情的, 不正是诗人自己吗?此句以反问出现,正反映了这种怀乡 感情的强烈。
D.本诗着重以听众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的 艺术魅力。 [解析]B,“折柳”代表“折杨柳”这首曲子,不是场景。
SCHOOL
感谢观看
SCHOOL
课外古诗词诵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目录 DIRECTORY
2024版《春夜洛城闻笛》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课件•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音乐元素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运用•地域文化对《春夜洛城闻笛》影响目录•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音乐与诗歌交融•现代演绎与传承发展策略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唐代洛阳城文化风貌洛阳城在唐代的地位洛阳城的文化特色唐代音乐文化在洛阳的传播李白的创作背景李白一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广交朋友,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春夜洛城闻笛》是他在洛阳城听到笛声有感而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李白的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人李白生平及创作背景《春夜洛城闻笛》创作时间与地点创作时间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的春天。
创作地点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城,即今河南省洛阳市。
创作契机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春夜,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遂写下此诗。
诗歌在文学史上地位及影响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歌的影响02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全文朗诵及录音欣赏010204逐句解读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解读笛声悠扬的意境和诗人的惊喜之情。
第二句“散入春风满洛城”,分析春风与笛声的交融,展现洛城的繁华景象。
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探讨“折柳”的寓意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诗人对故园的深切眷恋和感慨。
03解析“玉笛”、“暗飞声”、“春风”、“洛城”等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阐释“折柳”的典故出处,以及与送别、思念故乡相关的文化内涵。
讲解“故园情”所蕴含的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感情。
关键词语、典故出处及含义阐释整体艺术特色和价值评价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句式特点,感受其优美的音乐性。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情感和语言的巧妙运用,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境。
评价《春夜洛城闻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意义。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优质ppt课件
李 白
作
者
简
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
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
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
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
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30卷。
创 作 背 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
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时,偶然听
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诗
词
内
春夜洛城闻笛
容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③情。
课下注解:①笛子的美称。②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叙离别之情。③故乡,家乡。
译 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 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 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思 维 导 图
春夜洛 城闻笛
笛声响起,飘满洛阳 曲中“折柳”,引发乡愁
思乡之情
重
点
赏 析
题解:《春夜洛城闻笛》
本诗题作“春夜洛城闻笛”,表明诗人因闻笛声而感 发。“春夜”点明写作的季节和具体时间;“洛城”表明 诗人是客居异乡。
重
点
赏 析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炼字:“暗”字表明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 听,却不曾想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 ·修辞:夸张。极写笛声传播范围之广,突出笛声的 动人、夜的安静。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词PPT
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基本内容
诗词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基本内容
字词注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汇报人: 汇报时间:
作者简介
凄凉暮年
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乾元二年(759年) 李白重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作《早发 白帝城》。到了江夏,由于老友韦良宰正在当地做太 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三年,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 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 为生。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 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 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年), 李白六十二岁客死在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基本内容
诗词翻译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 传遍洛阳全城。 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 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基本内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 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 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闻笛声有感而写下 此诗。
(完整版)(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主课件
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
故世称“王右丞”。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注释
幽篁(
):
啸: huáng
幽深的竹林。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
打口哨。 深林: 指幽篁。 相照: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
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
解人意,偏来相照。
诗歌大意
•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 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 谈谈古琴,时而高歌长啸。竹 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 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 映照。
诗歌鉴赏
•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 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 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独坐”、“弹琴”、 “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 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 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 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 心情。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பைடு நூலகம்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从字、词、修辞手 法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品 析。
【洛城】:洛阳(今属河南)。 【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玉笛】:形容笛的精美。 【故园】:故乡,家乡。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王维
作者:王维
字摩 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 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 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 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 “王孟”。
《春夜洛城闻笛》PPT
学习进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 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 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 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它的形象尤其难以 忘怀。诗歌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 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如你赢不了,至少你可以给予你的对手一个微笑。 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 ,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 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 处。——东方 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对于人来说,白癜风康复报告问心无愧是最舒服的枕头重在实干。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总能找得出借口。 有人能让你痛苦,说明你的修行还不够。 最常见的勇气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和正直,能够抵制诱惑,敢于讲真话,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而不要虚伪造作。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够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是我不会因此 放弃,我会坚持不懈,直至成功!源自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即洛阳。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故乡,家乡。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指《折杨柳》, 汉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叙离别 之情。
【句解】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随着春风 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 《折扬柳》曲,有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呢?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习
目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作者简介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 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 昌隆县。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新课导入
•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思乡之情是诗 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思乡是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是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是李白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以上的诗句中,诗人运用“归雁”“夕阳”“明月”等 意象来抒发思乡之情,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意象也可以 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通过李白的《春夜洛 城闻笛》来品味“永不消逝的乡愁”。
原文翻译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 《折杨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起:引发,产生。 • 故园:指故乡,家乡。
原文翻译
•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 然而生呢
主要内容
•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自己闻笛 的感受,条理通畅,感情真挚。
• 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 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 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 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 情,因作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 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 《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 乡的深情?
“谁家”,似乎不经意一问
“暗飞”似乎专意飞来 散入春风满洛城
自然清新 变客体为主体。 艺术的夸张
读斯
看注释,明缘由
春夜洛城闻笛⑤李白 谁家玉笛⑥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 曲中闻折柳⑦,何人不起故园⑥情。 不知何人深夜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 落全城。 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 乡思。由己及人,想到 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 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 情!读 时设身处地想象那种思乡的情景,感受全诗 清新流 畅、抑扬错落的韵味。
多叙离别 之情。
地,
⑧[故园]
故乡,家乡。
读斯
抓意象,明情感
读斯
品词语,悟真情
“散入春风满洛城”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 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 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 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 的思乡心切。
此夜曲中闻折柳
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 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 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 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 触之深,思乡之切。
前两句 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
后两句
因闻笛而思乡
紧扣“闻”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 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感谢收 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读斯
看标题 明大体
具体时间
事件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看作者 明风格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何不顿生故园情!
⑤选自
《李白集 校注〉卷
二十五
李白祖籍陇西成 纪(待考证),出
(上海古 生于西域碎叶城,
籍1应9出城80版,年社即版)4南岁道再绵随州父迁至剑
洛阳。
⑥〔玉笛〕 笛子的美
“柳”谐“留”
称。 音,故折柳送
⑦[折柳] 指《折杨
行表示别情。
柳》,汉 长安灞桥即为
代 乐府曲 名」内容
有名的送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