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
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而财政政策在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收入分配对财政政策的需求以及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财政政策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财政政策作为国家调整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收入分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财政政策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政策、国债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措施,实现市场经济领域的调节和均衡发展。
1.财政收支政策财政收支政策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具有扶持弱势群体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例如,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支出项目,可直接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此外,在税收政策方面,通过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负,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负,也可实现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2.国债政策国债政策是政府发行国债以调节经济,支持重点项目的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筹措资金支持社会公共服务,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也可对收入分配产生积极的影响。
3.金融政策金融政策是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等手段,调节市场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公平性。
例如,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时候提高利率,可以使贷款利息增加,缩小收入差距,并提高低收入者的储蓄利息。
总之,财政政策通过上述手段的实施,可以对收入分配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收入分配对财政政策的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也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在弱化GDP至上的经济增长模式,推进经济新时代的背景下,财政政策需要更多地注重收入分配的重要性,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1.减少社会不公现阶段,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已经成为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财政政策需要注重调节收入分配,通过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提高中高收入者的公益责任感等,减少社会不公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影响。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任何社会公平的实现都是必需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向市场经济体系,相应地收入分配制度从单一的按劳分配也调整适应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同时,国家的政策也在支持和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民富裕。
取得的成效是卓越的,但居民收入的差距却在这样繁荣的环境中进一步拉大,贫富悬殊。
中国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等,且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缺失公平机制,极其容易聚焦社会矛盾和社会失衡,无疑对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有阻碍作用的。
根据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城乡收入差距是现今影响最大的收入差距,也是影响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的收入不公问题的解决,或许很大程度上首先依赖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
但总体而言,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的存在是多层面的,且极具有结构性特征。
对在收入分配差距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其次会涉及地区和行业差距的相关解析,最后会对现状和出路问题做一个概述。
引起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及造成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发展过程中本身产生收入差距;国家长期以来失衡的城乡发展政策和因此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高度的市场分割状态等等。
经济结构调整、群体结构划分及出于整个国家经济战略的角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但随之而来的是城乡政策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城乡二元化,农村的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如果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导致城乡收入存在差距的基本原因,那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存在则可能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潜在根源。
劳动力市场分割缺失效率且影响收入分配公平,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消极的。
长期以来,国家政策对工业和城市建设有明显的偏性,不均衡的政策使得农村、农业和农民不断地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及不断的让步。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分
配制度两种形式。
在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中,收入主要由国有企业直接发放,工资水平和职务级别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市场经济分配制度中,收入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和个人能力来决定。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存在一些不平等的问题,如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异以及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思路,包括:加强财政和税收政策,推进税制改革和收入再分配;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扶助,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未来的改革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分配制度。
- 1 -。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分析
主要内容: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逐步理顺分配关系
影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未来展望: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
对未来收入分配政策的展望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缺乏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注
税收调节未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
税收政策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变化
税收调节手段存在局限性,难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05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的建议
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策
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完善初次分配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鼓励创新创业,拓宽收入来源渠道
汇报人:
感谢观看
推进消费税改革,抑制不合理消费支出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政策措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完善再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发挥慈善等社会力量再分配调节作用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完善税收调节政策
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力度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改革思路摘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在居民收入整体、城乡之间、行业间以及地区间等方面正在呈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设计新的收入分配政策,以解决由分配不公平带来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公平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这表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各个环节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的问题,尤其是收入调节及再分配机制的缺乏,使得分配结果的不平等变得越来越严重,不公平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较大程度上有损于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最终也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1、居民收入整体差距进一步扩大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收入差异状况,根据世界银行专家的估计,我国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0上升到2008年的0.45,大部分经济学家对中国基尼指数的估计在0.45和0.5之间。
有的甚至认为已超过0.5,远高于0.4的世界警戒标准。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也将中国和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分配结构区分开来,与金砖四国(BRIC)相比,中国的收入差距也仅仅略低于巴西,而高于俄罗斯和印度。
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实教授指出,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这样的速度是世界上少有的,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差距正不断拉大。
并且这种扩大的趋势似乎仍在持续。
2、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居高不下一直是我国收入分配的一个特点。
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于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一度出现了缩小的情况。
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虽然若干年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过缩小。
收入分配调整及财税对策
收入分配调整及财税对策收入分配调整及财税对策本文拟在财税视角,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并提出收入分配调整及财税对策。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民生问题越来越被全社会广泛关注,在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悬殊的今天,如何实现公平收入分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财税对策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1.城乡收入差距大。
1985年我国城乡差距为1.86倍,2002年扩大到3.11倍,2003年扩大为3.23倍,2008年进一步扩大为3.36倍,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报告认为,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相比,平均相差在20年以上,繁华大都市与西部农村的差距,更是在50年以上。
不少落后地区的农民子弟考上大学却上不起大学,也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现实反映。
2.地区收入差距大。
从人均GDP角度看,1980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1.8∶1.18∶1,1990年扩大为1.9∶1.17∶1,2002年进一步扩大为2.63∶1.26∶1。
这说明1990年的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地区差距比1980年分别扩大了5.9%和5.6%,2002年比1990年又分别扩大了28.4%和38.4%。
而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2∶1∶0.86。
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
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的人均收入是宁夏、青海、甘肃、黑龙江和新疆等省区的2倍多。
从财政收入水平看,东部地区平均每镇财政收入2832万元,西部地区平均每镇财政收入只有477万元。
东部有些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甚至比西部一个省的财政收入还要多。
3.居民收入差距大。
据有关专家测算,2002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58,2008年超过0.65,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另据2004年全国城镇住户抽样调查结果,高低收入群体人均收入之比为9.5∶1,比上年同期9.1∶1又有所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财税调节政策研究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财税调节政策研究【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更新的一个问题,在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制度中,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在居民收入分配中起到调节管控作用,国家政府会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调节收入分配。
改革开放推出一系列革新措施,国内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继续运用强大的财政政策给予调节。
本文通过对我国一线城市的收入分配以及财政调节的状况进行详细的数据研究,具体提出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明显的表现,并且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的理论指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国民收入财政税收调节政策一、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分析在大量市场数据调研下,具体衡量我国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同,在明晰这些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够去制定和运用相关的财政政策。
(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改革开放带动着我国社会领域各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在改革开放先行进行的一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收入差距也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扩大趋势。
据明显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从1985年到2005年,此近20年间,我国的人均GDP值增长了近18倍。
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此20年间增长了八倍左右,而城镇地区的居民的纯收入则增长近15倍。
伴随着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收入增长的速度不同,城乡居民之间呈现出的收入分配差距巨大。
从恩格尔系数的层面来看,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正逐渐下降,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8%左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而在20世纪开始之初,乡村地区居民则刚达到小康水平。
此时,城镇与乡村分别实现了富裕和小康,据此也呈现出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存在一定差距。
(二)城镇居民内部和乡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明显不仅仅是城镇和乡村之间收入差距明显呈现出扩大化趋势,城镇居民内部以及乡村居民内部的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相同相近地域上出现的差距显而易见。
财政收入分配(推荐五篇)
财政收入分配(推荐五篇)第一篇:财政收入分配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案设计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如国民收入不平衡,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土地开发冲动与调控目标相互矛盾,居民收入占GDP 比重持续下降从而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等。
此外,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竞争条件不平等等原因,使得不少生产性企业效率低下,转而从事炒房、炒股等分配性努力,扭曲了资源配置格局和利益关系。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对此进行的测算结果显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企业所得增长较快,居民所得增长较慢,政府所得波动不大;再分配格局中,由于各种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加使政府所得份额上升明显,企业在再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居民所得继续呈下降趋势。
各主体内部分配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政府部门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不平衡,地方政府的非预算收入激增;企业部门内部垄断行业利润增加大于竞争性行业,利润向少数行业集中;居民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居民部门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 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 年以后)两个阶段。
2000—2007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 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 个和2.8 个百分点。
这一期间,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态势,不同行业就业人员之间(尤其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更是不断扩大,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明显放缓。
就此看,不是城市经济发展太快了,不是房地产业发展太快了,而是城市普通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工、普通公务员)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内生性有效需求的提升要求。
财政学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财政学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发展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不断地改善原来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积极调节收入分配,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但是收入分配制度至今仍相对滞后,主要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趋势,收入分配秩序严重不规范。
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财政学的角度采取很多措施,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
合理进行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保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国家财政的支出规模和方向会给市场一个指示。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两个指挥官,一个是市场而另一个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
财政无疑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所以我国政府要针对我国发展的现状和不平衡性,调整资源的分配,鼓励一些弱势行业的发展,对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增加投入规模,要引导资源和资金向欠发展地区流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实现“有保有压”。
实现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
我们可以调整这些方面的支出来改善分配的不均衡性。
首先、社会消费性支出。
我国的财政支出覆盖面很广,在行政管理和国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政府要做的是要加大对科教文卫方面的支出。
我国是人口大国,国民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在人才之间的竞争。
所以完善义务教育,加大科技投入是目前较重要的。
其次、财政投资性支出。
我国还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完善投融资制度。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
城乡差距的拉大迫切要求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
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引言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一个涉及到国家财政管理和社会公平的重要问题。
合理的财政收入分配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改善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并提升民生福利水平。
因此,深入研究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问题,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税收、非税收入和债务等其他收入。
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是指国家依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义务性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其中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税收的分配原则主要包括纳税人能力原则、税负公平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等。
在税收收入的分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外的其他各项收入。
非税收入可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行政执法收入以及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等。
非税收入的分配通常受到政府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债务等其他收入国家财政收入还包括通过发行国债、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获得的债务等其他收入。
这些收入主要用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
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机制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主要通过预算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来实现。
预算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支的计划和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各级各部门的预算,明确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
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实现地区之间的收入均衡。
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机制。
预算制度的核心是预算管理,即通过制定和执行预算,实现财政收支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预算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批准、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项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财政收入。
在预算批准和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预算的执行,确保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是国家财政收入分配的重要方式之一。
财政学对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的研究
财政学对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的研究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开支与收入的学科。
它关注着国家财政的运行和分配。
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则是财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财政学对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的研究。
首先,财政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
收入分配的不均常常导致贫富差距的存在。
通过财政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调查和分析导致收入不均的因素,如税收政策、财政支出和社会福利等。
这些因素对收入分配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找到减少收入不均的途径。
其次,财政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设计收入分配政策。
通过对现有政策的评估,我们可以确定其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分析税收制度,我们可以提出税收重分配的建议,以减少富人和穷人之间的财富差距。
同时,在设计社会福利政策时,财政学也可以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从而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
此外,财政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的研究中,有人认为收入分配的不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
通过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评估不同收入分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为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这有助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另外,财政学研究还探讨了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性和公民参与的影响。
贫富差距的扩大通常会引发社会不满和动荡,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分析和评估,财政学可以为政府提供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的建议,从而降低社会不满情绪,促进公民参与。
综上所述,财政学对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的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并设计相关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
这有助于实现更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通过财政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财政政策调节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财政政策调节摘要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并分析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1. 引言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面临着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差距拉大的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收入分配问题。
2.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我国的收入分配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2.1 基本收入不平等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地区。
同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明显。
2.2 高收入人群增加近年来,我国高收入人群的数量在增加,这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
2.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很多弱势群体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
3.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3.1 社会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增加,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3.2 消费能力不足较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3.3 增加税收压力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导致富人税收负担减少,从而增加了穷人的税收负担。
4. 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财政政策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主要作用包括:4.1 提高基本收入水平政府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供社会救助等方式,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国民收入分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由于历史、社会和经济的原因,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仍存在较大的不均等性。
在新的背景下,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对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政府应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具体包括:首先,加强收入分配机制的科学化建设。
要坚持改革去官僚、改善分配机制,为全面改善收入分配现状创造良好条件。
建立以扩大居民收入为主线的分配结构,使国民收入分配现状更加公平合理。
其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切实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加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力度,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体的收入来源,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再次,全面发展社会教育。
要抓好现行高等教育制度的完善,同时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等普通教育资源的供给。
建立适合国情的教育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并加强就业能力培训,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
此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要加强救济政策的实施,完善低保、特困救助等政策,保障极度贫困地区人民的基本生活,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
此外,还要制定有力的房产税、资源税等法律法规,以宏观调节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收入分配优化。
最后,引导从严监管劳动力市场。
要严厉打击一切形式的劳动力剥削行为,维护劳动者合理分享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促进劳动报酬的合理分配,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
总之,改善收入分配现状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政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持续改善收入分配现状,真正实现公平、均衡的收入分配。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个层面。
在国家收入分配方面,我国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收入分配,包括财政转移支付、社保基金等。
其中,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将收入从一些相对富裕的地区转移到一些贫困地区的一种手段。
社保基金则是指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服务。
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我国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我国201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06元,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990元,两者相差近两倍。
同时,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为了改善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我国政府实行了多项改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个税改革。
从2018年起,我国大力推进个税改革,将原有的五级税率调整为七级税率,同时增加了个税起征点,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
另外,政府还推出退休金养老金并轨改革,将企业职工退休金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整合在一起,旨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除了这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政府还在加强收入分配制度的公正性方面进行了努力。
例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收入分配制度公正性工作的意见》,政府将通过税收调节、统一调整制度和扶贫帮困等措施减少收入差距。
总体而言,我国仍在不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强调社保、税收、收入政策等方面的协调配合,以实现收入分配制度的更加公正和合理。
国家财政的职能之收入分配职能
国家财政的职能之收入分配职能第一篇:国家财政的职能之收入分配职能国家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长,而中国的经济也得到飞速的发展,而这种过快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便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生活在社会最高层的人们享受着最优的工资待遇,而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却是付出的多,收入的少,这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的现象,从客观层面上讲,是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互动作用的结果。
而这种现象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滞后作用,所以,如何更好的运用国家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缩小人民收入差距,便成了当今世界很重要的一个话题。
本文通过对国民收入差距出现的现状和原因的分析,进而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职能解释原因建议【正文】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的财政担负着四个方面的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控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
一、对收入分配职能的解释。
收入分配是财政被赋予的基本功能,是财政本质的集中体现。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即集中组织收入,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分配;二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各种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二、中国个人收入差距的最新数据及变化公共产品供给支出的城乡不均,主要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城乡供给差异表现出来。
从义务教育方面来看,由于农村义务教育政府财政投入实行乡财政或县财政负担的体制,而县乡财政普遍困难,所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普遍低于城市。
比如,1997年城市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为1397元,而农村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仅为316元,城市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大约是农村学生的4倍;而初中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2414元和316元,城市初中生的人均教育经费是农村初中生的近8倍。
收入分配问题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
财政与金融案例(一)材料财2郭雷鸣收入分配问题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收入分配这个问题事关亿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广大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收入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紧密相关,因此我把它概括为三大,即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难度极大。
之所以要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讲,是因为到今天我们单一的光讲工资分配是讲不清的,也不能够整体的解决现在收入分配领域的诸多问题。
我讲三个问题。
下面先讲第一个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持两点论的辩证观点,在讲问题前,首先还要充分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收入关系的调整,人民生活改善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总的来看,改革开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1985年是第一次,机关事业和企业的工资分配分离,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内部分配搞活;机关事业单位分别实行了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
第二次是1992~1993年。
1992年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实施,扩大了企业的14项自主权,其中包括工资分配的自主权;同时,国家提倡企业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
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又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
第三次应该说企业和机关事业是不同步的过程,可以说1999年党的15届4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要建立与现在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是到2006年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整个三次改革可以说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推进而相应进行的。
随着GDP蛋糕越做越大,劳动者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要承认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到了全民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特别人均GDP达到了4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的行列的阶段,老百姓对于公平分配、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期盼越来越高,社会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在大家的心目中、感受中会日渐突出。
财政学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改善方式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日趋明显,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部门应采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取积极措施处理初次分配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收入分配现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近年来,中国收入分配倾向于两极分化,贫富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也对中国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鉴于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
首先,应该加强收入分配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性。
其中,政府有必要加强收入分配的监管,确保分配的公平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首先从税收和社会保障方面出发,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从而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现状。
其次,要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
政府应该努力提高收入型岗位的培训水平,以便更多的劳动者能够通过技能培训获得更高的收入,减少收入失衡的情况。
此外,政府还应采取措施改善低收入劳动者的就业环境,比如实施低收入补贴政策,以帮助低收入劳动者获得更好的收入状况。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社会福利政策,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比如,政府应该实施养老金制度,以缓解老年人因为收入分配不均衡而受到的影响。
此外,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救济,以帮助处于贫困之中的家庭,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最后,政府应该推出更多鼓励低收入家庭自主劳动的政策,以帮助低收入群体的自主劳动。
政府应该提供贷款、技术培训、就业咨询以及就业保障等政策支持,以促进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状况。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合理的税收优惠,以激励低收入家庭尽快实现自主劳动。
综上所述,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包括加强收入分配的管理、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加强社会福利政策以及推出更多鼓励低收入家庭自主劳动的政策。
政府要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只有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才能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并不完善,一些大型企业的财富和富裕水平与普通民众的贫困水平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首先,坚持就业优先、安居优先的就业政策。
政府要加强针对下岗或失业者的扶持,提高就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对一些技术型工作进行职业培训,使就业人员可以较快融入社会就业市场。
同时,政府还可以减轻就业税收负担,创造有利于就业市场的环境,使更多普通民众能够得到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现状。
其次,要实施“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政策。
政府要加快实施住房保障政策,使普通民众能够获得住房,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普通民众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和文化保障,从而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要加快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为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生活扶持,以及更多的公益事业资助等,从而更好地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
此外,要加大反腐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政府要彻底截断腐败行为发生的渠道,并积极将腐败者绳之以法,彻底制止腐败行为;要严格审查各种财务投资和投资项目,对非法收入进行彻底审查和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现象。
最后,要实施和完善税收改革政策。
政府可以实施灵活的税收制度,针对收入较高者加大税收负担,针对收入较低者减轻税收负担,从而实现财富公平、收入公正的政策目标。
同时,要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彻底有效地打击和遏制“逃税”“漏税”现象,从而有效地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
总之,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关键是要减少贫富差距,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
要实施优先就业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共同富裕政策,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加强反腐力度,彻底截断腐败行为发生的渠道,以利于促进收入分配现状的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任何社会公平的实现都是必需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向市场经济体系,相应地收入分配制度从单一的按劳分配也调整适应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同时,国家的政策也在支持和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民富裕。
取得的成效是卓越的,但居民收入的差距却在这样繁荣的环境中进一步拉大,贫富悬殊。
中国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等,且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缺失公平机制,极其容易聚焦社会矛盾和社会失衡,无疑对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有阻碍作用的。
根据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城乡收入差距是现今影响最大的收入差距,也是影响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的收入不公问题的解决,或许很大程度上首先依赖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
但总体而言,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的存在是多层面的,且极具有结构性特征。
对在收入分配差距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其次会涉及地区和行业差距的相关解析,最后会对现状和出路问题做一个概述。
引起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及造成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发展过程中本身产生收入差距;国家长期以来失衡的城乡发展政策和因此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高度的市场分割状态等等。
经济结构调整、群体结构划分及出于整个国家经济战略的角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但随之而来的是城乡政策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城乡二元化,农村的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如果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导致城乡收入存在差距的基本原因,那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存在则可能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潜在根源。
劳动力市场分割缺失效率且影响收入分配公平,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消极的。
长期以来,国家政策对工业和城市建设有明显的偏性,不均衡的政策使得农村、农业和农民不断地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及不断的让步。
在大力度的国家财政支持下,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及收入消费等体系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建设。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长时间的政策倾斜不断在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
就收入和消费而言,城乡差距是再明显不过的。
此外,长期的政策倾斜还使得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及诸如医疗社保、就业教育、劳动保护、福利等社会层面,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农业生产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薄弱的,国家政策如果不能下决心加大力度支持改善现状,农业人口单纯依靠耕种而实现财富和收入的增长是不可能的。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效应在近十年来仍呈现增强趋势。
市场分割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制造了障碍,导致劳动力在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
无论是制度还是政策层面,优化劳动力的配置,推动用人制度改革,致力缩小城乡劳动力的工作和收入差距,类似的改革都是必须的。
不公平政策和制度的实施给了农业人口不应有的待遇,尤其在户籍制度、公共投资和服务等方面农村地区几乎可以忽略。
这里笔者做一个假设,如果转移小部分对城市的财政支出进而转嫁到广大农村地区的乡镇建设和社会保障、教育等的设施体制建设上,无疑,即便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利用得当,取得的效果也会是显著的。
拿广州、上海大城市作比,每年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如若稍稍削减一些非必要性的支出,通过与省市范围内的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市县或乡镇签订政府合约或者类似的互助协议。
支持落后地区和乡镇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收入状况,为个人或者地区的经济改善创建良好的大背景环境。
同时,把这项工作作为官员的绩效考核部分,这样的激励或许会更有效。
因为单纯就道德层面而言,共同富裕非政府绝对的义务,也绝不会足够吸引政府和涉事人员全力以赴的作为。
但如果把事业与自身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激励机制带来的效果是可预见的。
过去十年,在农民收入来源的主要组成中,农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并没有带来实质的财富增加,增长最快的是转移性收入,也就是外出打工的收入。
城市化进程继续在政策的推动下大步前行,但就整个国家而言,我们并不需要至少50%的人口都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是滑稽的。
城市的就业条件和环境吸引农业人口的流入,但现状是,民工群体与城市居民形成两个阶层,收入差距的存在使得存在于民工群体和城市居民之间差异的改变很难成为现实。
一方面,将广大农村劳动力剩余人口转移出来是国家发展所必须的,但如果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想要实现与城市居民相差无几的收入状况,另一方面,政府政策必须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的投入。
受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是明显的,而农村地区普遍的低受教育程度和欠缺的师资、办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业劳动人口的收入增长空间。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也给依靠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自主创业及剩余劳动人口向城镇转移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特别是第二代的农民群体,受限制的教育程度使得他们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和环境,特别是收入状况受到明显的局限。
存在于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最明显的成因应该是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倾斜的作用结果。
中国的经济体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府作用过大的经济体,政府的政策干预和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行业的准入限制等等,对市场的自发调解不利且某种程度上为地区经济发展设置无形障碍。
近二十年来,相关统计数据单就中国城镇地区不同省份的收入增长指标而言,就出现了明显分化。
地区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尤为突出。
一方面归因于沿海地区优势的政策扶持带来的快速经济增长和便捷的区域对外经济联系吸引的大量外国资本流入和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引起的不充分的劳动力流动推助了沿海地区人口的收入的走高。
但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对于地区和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度量的统计口径和因素选择存在争议。
对不同地区收入统计进行调整的影响是多重的,其一便是可能会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总结结论。
行业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特别体现在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其次还主要体现在高技术和知识要求的部门与进入门槛低的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行业收入阶层的稳定性越来越强,与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相比,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要高于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趋势不再。
同时,相关研究表明,行业部门中学历及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差距有正比例趋向,学历及受教育程度的家长对下一代的养成及收入差距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穷富二代就是这样的例子。
这样的情况下,缩减收入差距不仅仅需要解决短期问题,而且还需解决长期的收入差距问题。
可行的方案之一是政府加大对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随着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差异及城乡和地区间教育差异的缩小,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也会随之减弱。
从整个社会层面看,社会分配不公及非正常的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还包括非法或非正常收入,这其中包括一些私营企业的偷漏税、违法的走私交易的进行和政党官员的腐败收入及灰色收入。
尤其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很大程度上引起公众的反感心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潜在威胁。
但无论从何种层面上,种种收入差距不公的现状是没有任何正面效应的。
收入分配需要一个理想的、成体系的改革方案来解决不公和差距扩大问题。
然而,收入分配的变革又是需要深层次变动体制的,在现有的分配格局下进行改革,必然触犯某些获利集团的利益而遭受阻碍。
短期内能有效的是相关收入分配制度政策的适应性调整,但同时,也应有心理准备,收入差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仍面临扩大的趋势。
某些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作为是消极的,但如经济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以及工资体制改革等是可以做的。
目前来说,缓解收入分配不均比较重要的是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格局作调整。
适当的财政支出政策为农村地区稍做倾斜,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并建立覆盖全民的收入保障制度,是在国家财力和能力支付范围内的,政府完全有能力建立一个更好的政策体系。
前瞻性的某些认识是必须的。
一个问题如果真正等到它完全显露,到时再采取政策来制止是失效的且滞后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收入分配格局,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调整。
在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上,笔者认为,首先,应当贯彻“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2008年我国的人均G D P已经达到3266元,已经有条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应当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抑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向农村“过度索取”的趋势。
其次,取消二元户籍制度,促进城乡融合。
应该说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乡人口流动,人为的将农村劳动力限制在了土地上,不利于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再次,要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有必要拓宽农村社保基金的获取渠道,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国家、集体、个人的投保比例,防止农民“因病致贫”。
最后,中央应当加大对于农村教育、医疗、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惠农支出。
在解决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上,笔者认为,首先,西部地区应当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新型工业。
西部地区的有色金属储量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有色金属加工工业。
其次,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西部地区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景区的宣传,搞好旅游开发。
最后,西部地区有较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西部地区有充足的日照且地热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以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这不但有利于增加收入,也有利于抵御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波动的风险。
在解决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问题上,笔者认为,首先,我国应当打破政企不分的格局,实现政企分开。
政府应当转变职能,成为企业的监督者而非管理者,这样才能使企业间进行公平的竞争。
其次,我国应当完善相关立法,防止垄断行业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尽管我国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反垄断法》,但由于没有实施细则,使得消费者的利益没有从根本上得以保证。
最后,国家可以对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进行直接的监督,建立工资指导制度,调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综上,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更加重视公平分配,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