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教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教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教案必修3 第 6 课时人体抗衡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人体抗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a a人体抗衡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a a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差异a a(1) 归纳人体抗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2) 说出非特异性免课时要求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差异。

一、人体抗衡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免疫的定义和种类(1)免疫是指身体抗衡病原体惹起的疾病的能力。

(2)免疫系统的组成①第一道防线:人体抗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守。

②第二道防线:人体抗衡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③第三道防线:人体抗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的两道防线(1)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的组成体表屏障皮肤——皮肤屏障消化道黏膜物理屏障呼吸道黏膜病原体不能够穿过黏膜屏障泌尿管道黏膜生殖管道黏膜皮肤表面的死细胞——病原体不能够生计化学防守皮肤油脂腺分泌的油脂——控制真菌和某些细菌特别提醒化学防守还包括黏膜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溶菌酶,胃黏膜分泌的胃酸都拥有杀菌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①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对象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针对的是打破体表屏障的各种病原体,而不是特地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②第二道防线的组成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 ( 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分化形成的巨噬细胞等 ) 。

③体内非特异性反应的实例——炎症反应。

3.白细胞在体内非特异性反应中的作用(1) 变形运动:皮肤的任何破坏都可能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惹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伤害部位的组织缝隙,在此过程中,白细胞需要做变形运动。

(2) 吞噬作用:一此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几个细菌;一个巨噬细胞能够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7课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教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7课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教案必修3

第7课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考要求一、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及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机理1.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1)特异性免疫是针对体内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2)免疫应答的种类两大类⎩⎪⎨⎪⎧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抗体免疫应答——体液免疫(3)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又分为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其起源和分化如图所示:2.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机理(1)识别结构: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着一种分子标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同卵双胞胎除外),每一个人的白细胞(淋巴细胞)都认识这些自身MHC的身份标签,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带有这些标签的自身的细胞。

(2)识别过程①B淋巴细胞直接识别抗原抗原进入机体后,带有的特殊标志被识别,B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

②T淋巴细胞通过巨噬细胞的呈递识别抗原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将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再和T淋巴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启动免疫应答。

③识别抗原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

同时开始分化,一部分形成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消灭之,另一部分形成记忆细胞,留待以后对同一类型病原体的再次入侵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探究1——归纳概括免疫细胞的分化探究2——理性思维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①化学本质: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②存在位置: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

③产生时期:胚胎发育过程中。

④特异性:除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2)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B淋巴细胞直接识别抗原:病毒、细菌和其他的致病因子的表面带有表明它们特殊身份的分子标志(抗原),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会刺激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开始反复分裂、分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如图所示。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免疫蛋白和淋巴器官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NK细胞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抵御病原体、清除异物、抑制肿瘤细胞和灭活毒素等。

3. 免疫系统的特点:免疫系统的特点主要有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和调控性等。

4. 免疫系统与健康:免疫系统对维护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二、免疫系统的先天免疫1. 先天免疫的特点:先天免疫是机体最基础的免疫系统,它对于所有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效应,它不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调控性等特点。

2. 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

3. 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主要包括溶菌酶、抗菌肽、补体蛋白等。

4. 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的作用: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主要通过屏蔽作用、破坏作用、聚合作用和激活作用等。

5. 先天免疫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先天免疫可以迅速对抗进入机体的致病微生物和异物,并阻止其在机体内扩散和破坏。

三、免疫系统的后天免疫1. 后天免疫的特点:后天免疫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产生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以及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等。

2. 后天免疫的特异性:后天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能够特异地识别和应对不同的抗原。

3. 后天免疫的记忆性:后天免疫还具有记忆性,一旦机体遇到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天免疫系统就会迅速产生反应,迅速清除抗原。

4. 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

5.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T淋巴细胞等。

6. 后天免疫的效应:后天免疫的效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案.doc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案.doc

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一、课标内容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节2.教法建议(1)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可借助战争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好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同时明确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否进入人体的体液。

可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来判断,如唾液的杀菌,学生常常误认为是第二道防线,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区别的方法。

从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说明其中一些变化,由于这种现象是学生经常碰见的,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

(2)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教学时,如果没有把知识整合好,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缺乏系统性,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这两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成熟的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等,明白这两种免疫既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涉及到免疫学的应用,教师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体悟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3)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艾滋病的病理及其预防。

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

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7课时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教案(必修3)-人教版高中必修3生

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7课时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教案(必修3)-人教版高中必修3生

第7课时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考要求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加试要求特异性免疫 bb课时要求(1)概述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

(2)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

(3)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并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及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机理1.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1)特异性免疫是针对体内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2)免疫应答的种类两大类⎩⎪⎨⎪⎧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抗体免疫应答——体液免疫(3)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又分为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其起源和分化如图所示:2.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机理(1)识别结构: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着一种分子标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同卵双胞胎除外),每一个人的白细胞(淋巴细胞)都认识这些自身MHC 的身份标签,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带有这些标签的自身的细胞。

(2)识别过程①B淋巴细胞直接识别抗原抗原进入机体后,带有的特殊标志被识别,B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

②T淋巴细胞通过巨噬细胞的呈递识别抗原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将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再和T淋巴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启动免疫应答。

③识别抗原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

同时开始分化,一部分形成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消灭之,另一部分形成记忆细胞,留待以后对同一类型病原体的再次入侵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探究1——归纳概括免疫细胞的分化项目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起源淋巴干细胞发育场所骨髓(鸟类在腔上囊) 胸腺分化条件受抗原刺激受抗原刺激分化结果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探究2——理性思维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①化学本质: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浙科版必修3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浙科版必修3

②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产生免疫的特点 是 ____________ , 这 种 特 异 性 免 疫 包 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 ①分组:将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实验猪分为两 组,每组多头且数量相等。 ②处理: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无毒性 接种物,一段时间后 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 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猪蓝耳病病毒。
互动探究 (1)同一个体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 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内含的基因相同吗? (2)T细胞缺陷的小鼠还存在特异性免疫吗? 【提示】 (1)相同。 (2)只有部分体液免疫。
视角3 突破易错终点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易于混淆 初次免疫 体内记忆细胞 免疫前无 二次免疫 免疫前有 B(T)记忆细胞 的增殖分化
【解析】 (1)由图示分析知:B为T淋巴细胞,C 为 B淋巴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 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形成 T 淋巴细胞。 (2) 图中 E 和 F 均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会产生效 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效应B细胞。 (3)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 别嵌有抗原 —MHC 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而 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是对抗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 素。 (4)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 需要抗原刺激,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 T细胞分泌 的蛋白质的刺激。
3.抗原与抗体 (1)抗原 特异性免疫应答 的物 ①含义:引起机体产生 _________________ 质。 ②结构物质:蛋白质 ______、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2)抗体 效应B细胞 病原体 蛋白质 毒素
4.细胞免疫
5.体液免疫

2019-2020学年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文档: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本章知识网络与要语必背 W

2019-2020学年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文档: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本章知识网络与要语必背 W

姓名,年级:时间:本章知识网络与要语必背知识网络要语必背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3.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巨噬细胞的作用: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5.淋巴干细胞位于骨髓中,产生淋巴细胞。

6.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可能成熟于骨髓,能够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

7.记忆B细胞再次遇到同种抗原时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8.T淋巴细胞成熟于胸腺,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辅助性T细胞能够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

9.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2,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10.细胞毒性T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11.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特异性裂解靶细胞。

12.记忆T细胞可以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13.特异性免疫包括了三个事件:机体对病原体的特异性识别;细胞分裂产生淋巴细胞群;淋巴细胞经过分化,特化为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

14.免疫缺乏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15.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当再次接触相同的致敏原时所发生的强烈的免疫应答。

1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17.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是RNA,由于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HIV破坏,因而严重削弱了人体的免疫功能。

必修三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如:皮肤、黏膜和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唾液、泪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第二道防线:体内非特异性反应包括: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局部炎症反应:受损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现象,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作用。

脓液(死的白细胞、活的白细胞、死细菌、坏死的细胞)的出现表示正在克服感染。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点:针对特定病原体。

2、抗原:指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

就是任何一个能引发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标志。

(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由于他们含有特异性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引起体内针对这些特异性化学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抗原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2)举例:病毒、细菌、花粉、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等3、抗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分子基本结构是Y型的(2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

(1)分布部位:血液、体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2)产生抗体的细胞成熟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能合成但不分泌(称受体)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合成抗体并分泌到体液中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3)抗体特点:与特异抗原结合,每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4)作用方式: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高二生物《免疫调节》一节涉及到许多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生学习起来较难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免疫调节知识点,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1、基础:免疫系统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吞噬细胞免疫细胞(发挥免疫淋巴细胞 T细胞作用细胞) 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疫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5、抗原与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6、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二次免疫)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7、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二次免疫)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8、免疫系统疾病: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9、免疫学的应用: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必修三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必修三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3)①造血干细胞(干细胞);
②淋巴细胞
(脐带血细胞) 外源基因(目的基因)
39.(1)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
(2)① 抗体 同种
② 接种病毒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高 (2)独立的代谢 T淋巴
( 4) B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低
40.(1)衣壳蛋白
(3)组装 RNA
(5)免疫 非细胞结构 等
原核
43.(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 扩张、管壁通 透性增强 (2)效应细胞毒T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 器官 (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44.A. (1)蛋白质或糖蛋白 B淋巴 浆(效应B) (2) 排异(排斥) T淋巴 (3)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 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
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DNA中。经过长时间的潜伏,
辅助T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细 胞。大量的辅助T细胞被破坏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①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
②第二道防线:体内非特性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血浆蛋白的抗菌作用 ③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应答)
1、B 2、D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第一次免疫
抗原 巨噬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辅助T细胞 淋巴因子
致敏
抗原
(白细胞 介素-2)
B细胞
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抗体 抗原
增殖、分化
第二次免疫:将B细胞改为记忆B细胞
注意:二次免疫时,一次免疫的过程也发生(较弱)
细胞免疫:第一次免疫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组成的三个层次(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和骨髓等。

(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迁移至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和在骨髓中成熟的B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类型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2.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三个“根据”1.(人教版必修3P35“免疫系统组成”)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 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人教版必修3P40“练习”基础题拓展)吞噬细胞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几道防线?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围绕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考查理解能力1.(2013·全国卷Ⅱ,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解析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答案A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2.(2018·山西太原五中一模)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的核遗传物质相同,mRNA完全不同B.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C.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可完成核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解析甲、乙、丙三种细胞都来源于受精卵,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三种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错误;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丙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动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它的DNA不能复制,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三 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 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抗原和抗体(1)抗原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

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二、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细胞类型来源功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非特异性识别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特异性识别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特异性识别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不识别(浆细胞)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特异性识别记忆细胞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特异性识别1、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而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刺激。

生物必修三 免疫系统复习提纲

生物必修三 免疫系统复习提纲

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复习提纲免疫调节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伤口化脓)1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最主要的免疫方式)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抗原(抗原决定簇)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球蛋白,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特异性)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B浆细胞抗体骨髓造血干细胞胸腺T 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淋巴因子的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效应阶段病毒,麻风杆菌,结合杆菌均主要通过细胞免疫被清除效应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如果体液免疫消失,细胞免疫也将会消失,同时进行,相辅相成。

(实例:如果有较低强的病毒入侵,则首先经过体液免疫,然后再经过细胞免疫,最后再由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把它粘住,后最吞噬细胞消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一、免疫概念
指人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二、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

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前者有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后者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及泪液、唾液等
2.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

主要是一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付突破体表屏障的病原体。

这些白细胞主要有中心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心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细菌和病毒。

3.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一、第二道防线是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
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一、抗原和抗体
1.抗原: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如病原体等异物、同种生物异体间的物质。

2.抗体
(3)特点: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二、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
三、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成分:糖蛋白
2.特点: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3. 抗原-MHC复合体: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四、细胞免疫
1.作用对象: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作用过程:
!
五、体液免疫
1.作用对象: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2.作用过程:
六、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比较
,
1.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
其消灭。

3.由图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既快又多。

七、免疫接种
1.疫苗类型
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③减毒的微生物
2.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比较
八、记忆下表中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表格内的免疫细胞均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但巨噬细胞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2.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表格内的免疫细胞除效应B细胞外均有识别作用,但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识别作用,巨噬细胞的识别作用无特异性。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一、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
1.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强烈的免疫应答。

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2.后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如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2)病原体名称:HIV,一种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