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设计论文
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总结模板
设计模式不是为每个人准备的,而是基于业务来选择设计模式,需要时就能想到它。
要明白一点,技术永远为业务服务,技术只是满足业务需要的一个工具。
我们需要掌握每种设计模式的应用场景、特征、优缺点,以及每种设计模式的关联关系,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满足日常业务的需要。
许多设计模式的功能类似,界限不是特别清楚(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每个章节后面都列出了类似功能设计模式之间的对比)。
大家不要疑惑,设计模式不是为了特定场景而生的,而是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和更快地开发。
设计模式只是实现了七大设计原则的具体方式,套用太多设计模式只会陷入模式套路陷阱,最后代码写的凌乱不堪。
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会规定必须使用哪种设计模式,这样只会限制别人。
不能为了使用设计模式而去做架构,而是有了做架构的需求后,发现它符合某一类设计模式的结构,在将两者结合。
用设计模式,否则可能会使设计变得复杂,使软件难以调试和维护。
2.分析成功的模式应用项目对现有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应当注意学习已有的项目,而不仅是学习设计模式如何实现,更重要的是注意在什么场合使用设计模式。
3.充分了解所使用的开发平台设计模式大部分都是针对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因此在理论上适合任何面向对象的语言,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编程环境的改善,设计模式的实现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别。
在一些平台下,某些设计模式是自然实现的。
不仅指编程语言,平台还包括平台引入的技术。
例如,Java EE 引入了反射机制和依赖注入,这些技术的使用使设计模式的实现方式产生了改变。
4.在编程中领悟模式软件开发是一项实践工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编程。
没有从来不下棋却熟悉定式的围棋高手,也没有不会编程就能成为架构设计师的先例。
掌握设计模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除了理论只是和实践积累,可能会“渐悟”或者“顿悟”。
5.避免设计过度设计模式解决的是设计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要避免设计过度。
一定要牢记简洁原则,要知道设计模式是为了使设计简单,而不是更复杂。
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模板)
摘要:2012年1月,我作为项目经理,主持XX保险公司全国再保险大集中管理系统的建设项目,该项目为期2年半,总投资为1800万人民币,通过该项目,实现XX保险公司整体信息化转型升级的战略中再保险板块的落地,完成全国海量再保险业务数据的集中部署运行,迁移整合历史数据,全面替代上一代系统。
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涉及人员组织多,直接相关XX保险公司内部60个部门400余人,外部配合协作30多个厂商团队300余人。
该项目2014年5月完成系统上线,2014年6月通过最终验收,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肯定,顺利达成了项目既定目标。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经验,以该项目为例,讨论一下项目建设的【软件分析、软件设计、、】这几个过程来进行论述。
正文:2012年1月,我作为项目经理,主持XX保险公司全国再保险大集中管理系统的建设项目,该平台为期2年半,总投资为1800万人民币。
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一是业务模式升级,需按照最新的再保险业务流程,完成系统功能的分析开发,进而具体落地公司再保险业务流程的再造;二是技术要求高,要实现全国海量再保险业务数据的集中部署运行,每日处理数据量达到3000万笔以上,同时要满足性能要求。
三是数据整合难,需要将上一代系统的中历时十年的数据,按其有效性进行分类、转化、整合,实现历史存续业务数据在新系统环境下,按照新新模式正常运行。
四是涉及人员组织多,直接研发团队成员36人,XX保险公司总部再保险部、财务部、风险部、八大业务部、40个省公司等400余人,同时涉及外部配合协作承保系统、核保系统、理赔系统、收付费系统、财务系统等30多个厂商团队300余人。
我担任项目第一负责人,负责项目整体技术方案评估、立项论证以及项目管理工作。
在项目启动前,负责分析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可选技术方案,分析关联项目影响,并向公司提交立项报告。
项目启动后,作为主要负责人,牵头与公司内部技术专家、外部架构师一同建立项目技术架构组,设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同时挑选项目内部成员,建立需求分析组、系统开发组、系统测试组、运维支持组,开展业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迁移方案、上线切换方案工作。
系统架构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形式
系统架构设计师
论文试题从形式上来看,都要求考生在论文中阐述清楚大致
是如下3个问题:
【问题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 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论文写作经验谈 系统架构设计师
(1)、用项目说明方法 (2)、介绍角色要简练 (3)、总结成败要具体 (4)、前后问答要对应 (5)、摘要中体现重点 (6)、描述问题要扣题 (7)、论证过程要严谨 (8)、言语描述要专业 (9)、禁止无关的显摆
系统架构设计师
谢 谢!!
历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系统架构设计师年份2009试题一论基于dssa的软件架构设计与应用试题二论信息系统建模方法试题三论基于rest服务的web应用系统设计试题四论软件可靠性设计与应用2010试题一论软件的静态演化与动态演化以及作用试题二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试题三论大规模分布式熊缓存设计策略试题四论软件可靠性评价2011试题一论模型驱动架构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试题二论企业集成平台的架构设计试题三论企业架构管理与作用试题四论软件需求获取技术及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师2012试题一论基于架构的软件设计方法及应用试题二论企业应用系统的数据持久层架构的设计试题三论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试题四论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实施与应用2013试题一论软件架构建模技术与应用试题二论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应用试题三论web系统的测试技术及其应用论题四论联合需求计划在系统需求获取中的应用2014试题一论软件需求管理试题二论非功能性需求对企业应用架构设计的影响试题三论软件的可靠性设计试题四论网络安全体系设计2015试题一论应用服务器基础软件试题二论软件系统架构风格试题三论面向服务的架构及其应用试题四论企业集成平台的技术与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师对于经验丰富的人员应该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整理从技术管理经济等对角度对自己做过的项目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论文
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
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论文目录一、论基于DSSA的软件架构设计与应用二、论基于Rest服务的web应用系统设计三、论软件可靠性设计与应用一论基于DSSA的软件架构设计与应用摘要去年三月份;我所在的公司启动国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我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国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由于公司之前为南网主要是广东省开发过类似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且公司准备在电力行业做强做大;我提出了采用DSSA技术来研发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得到公司领导层的一致赞同..由于项目功能实现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我决定采用演化方式来实现DSSA及完成应用产品开发..一是对原有系统、文档及国网用电信息系统功能规范进行分析;完成DSSA;二是对原有系统进行部件提取;做为核心资源的公共部件;三是加强对核心资源的管理;方便研发工程师查找部件及扩展部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核心资源的建立;也完成了国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正文去年三月份;我所在的公司启动国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我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国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公司之前开发过广东电网公司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类似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我对广东电网公司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的功能规范和国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规范进行分析;发现除了系统内各自的通信协议不同外;其它的功能需求大体上相同..整个采集系统都是分三层实现;主站层;采集终端层和电能表层..由于电能表已经规范化了;有专门的表计生产厂家;这一层不需要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从公司目前现状来看;主站层投入研发工作量较少;一是主站的开发中模块化做得比较好;二是用户的需求基本一致..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仅需要在广东电网公司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主站进行界面调整和支持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即可达到要求..根据之前开发的经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发的重点是采集终端的开发..因为采集终端需要安装到现场;而现场的用电环境各异;能够到达的远程信道也不同..采集终端可维护性低或可靠性低;则会产生大量的维护工作;影响公司品牌及利润..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要求;采集终端分为集中抄表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和公变采集终端..广东电网公司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的采集终端大体上也分为上述三类:低压集抄终端、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终端..通过对采集终端的功能要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归属于一个产品家族..我在项目组启动会议上提议采用DSSA技术进行采集终端产品的研发;建立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核心资源;同时将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的采集终端也归结到产品家族中..众所周知;DSSA特定领域软件架构就是在一个特定的问题领域中支持一组应用的开发;这些应用形成产品家族..DSSA是软件重用的一种手段;它由领域模型、参考需求、参考架构组成重用元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各终端基本需求都是对外接的电能表或测量点的读数进行采集;稍做处理后通过GPRS/CDMA信道远程传输给采集系统主站端..采集终端的功能模块一般包括测量点采集模块;表计规约模块;现场总线模块;PPP拨号模块;主站命令模块;本地维护模块;程序升级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交流采样模块;负荷控制模块等等..由于采集终端在现场使用的特殊性;它的非功能性要求主要集中在可靠性、可修改性和易用性..现场用电环境复杂;信道各异;要求采集终端具有高可靠性..由于市场上的电能表支持的规约各异及现场总线发展快速;要求采集终端可扩展性强;能快速支持新的表计规约和现场总线;且支持远程升级操作..由于在现场施工时多是由工程队进行安装;工程队人员的素质高低不齐;要求采集终端在本地操作具有一定的智能化;且要求调试简单..根据以上分析;采集终端软件架构采用分层设计比较合适..分层设计的软件可修改性和可扩展性比较好..由于分层开发;将关注点分离到各层;将系统的复杂度分到各层中;相应可靠性也可以得到提高..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研发中;我决定采用演化方式进行开发..首先对原有系统、文档及国网用电信息系统功能规范进行分析;完成DSSA..在项目启始阶段;我对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及用户需求文档及设计文档进行分析;将用户需求用EXCEL表格列出来..然后再对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规范进行分析;用同样的方式列出用户需求;需求比对后发现它们之间的功能要求大体上是一样的..但由于通信协议不同;会导致一些功能在实现上有差别;如主从终端连接功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用一条命令完成主从终端的所有通信;而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分成建链、传输、断链三条命令来实现..于是我决定将基础业务模块做成通用的模块;根据不同的参数来初始化模块;或各具体产品自己适配模块..按照这个需求;我对核心资源进行分层设计..总体上;核心资源分成三层;由低到高依次是:基础资源层;基础业务层;扩展业务层..基础资源层包括多进程框架;GUI系统;系统API和驱动封装;虚拟通道模块等等..由于采集终端的操作系统是LINUX;而且通讯口资源比较多;采用一个进程管理一个通讯口;单一管理便于维护;因此提供多进程框架;方便应用开发时的进程增加..对系统API和驱动进行封装;方便以后代码的移植..基础业务层主要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各个基础功能模块;有现场总线模块、表计规约模块、测量点采集模块、交流采样模块、负荷控制模块等等..扩展业务层主要对基础业务层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参数化和适配;以适应本系统的需要..根据目前的情况;扩展业务层主要有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部件包和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部件包..其次对原有系统进行部件提取;做为核心资源的公共部件..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的采集终端在研发时由于没有采用组件开发技术;各功能模块和应用层耦合较强;在提取公共部件时需要对应用层解耦..各个具体的功能都有相应的控制参数;而控制参数可以由主站命令模块进行读写;将控制参数管理模块做成中介者模式;很好地实现了各功能模块的解耦..如PPP拨号模块;和应用层的拨号参数读写命令耦合在一起;通过参数管理模块将主站命令模块和PPP拨号模块解耦..在对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的采集终端进行部件提取过程中;每完成一个部件的提取;则对原采集终端软件系统进行重构;并完成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这样可以始终端保持原采集终端软件系统可行;成为第一个验证部件的产品..最后加强对核心资源的管理;方便研发工程师查找部件及扩展部件..到了开发的后期;核心资源库的公共组件慢慢多起来了;同时由于在扩展业务层对很多基础部件进行了参数化和功能扩展;很多部件在标识和功能上都差异不大;出现了有点混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我建立了WIKI 服务器;采用WIKI服务器进行组件管理;在WIKI服务器上对组件的标识、功能、接口及与相关组件的差别等等进行了描述..研发工程师输入相关的关键字就能找到匹配的组件及每个组件详细的说明;方便研发工程师使用..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核心资源库的建立;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的功能也逐渐完善起来..采集终端软件系统在今年8月份通过了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全功能测试;这对全体项目组成员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2811字二论基于rest服务的web应用系统设计摘要2011年上半年;我在上海中软资源软件有限公司ICSS;作为项目组长参与了公司人事管理HR系统开发..在系统开发前;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已采用请假流程、薪资管理、招聘等系统;虽然较为成熟;但彼此间互相独立;业务数据无法共享..且公司各个分公司间;对HR系统使用情况也截然不同;有的分公司由于各种原因;仍然采用手工管理本应信息系统化的业务流程..公司是以软件外包业务为主;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次开发的HR系统;将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在整个公司内部推行使用;以解决信息孤岛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为了以后的扩展需要;保证在业务和空间尽可能大的扩展性..因此;经过研讨;决定采用REST Web服务方式实现系统应用层..本文将就HR系统开发过程;描述一下对REST服务的使用和认识的体会..正文上海中软HR管理系统整体采用基于B/S的三层架构设计..我做为项目组长参与系统需求分析至测试和部署的整个过程;直接向IT部门总监汇报..负责沟通需求;建立项目组;确定系统架构风格和技术实现方案..预定开发周期为120天;系统部署后有两个月的试运行期;项目组人数在5-10人间变动..由于项目开发资源比如时间紧张;公司HR系统业务逻辑复杂;旧系统改进与新需求交织;项目组对业务并不熟悉;难以在一开始预估将所有业务移植到新系统的时间..因此;在开发模型选择上;采用螺旋式增量开发..首先不必追求大而全;在开发完系统基本框架基础上;优先移植最亟待改进的业务..经与领导和HR部门沟通研究; 递交了系统准备实现的功能列表;按不同实现优先级排列;标记为P1的功能优先级最高;必须实现..标记为P2/P3/P4的功能优先级依次降低;必要时可以根据资源情况需要进行裁剪..在开发技术的选择上;由于本公司业务以微软外包为主;公司的开发人员大都熟悉一项或多项微软开发技术;作为微软公司合作伙伴可以低成本获取软件开发和管理工具;方便地获取技术支持.. 所以决定该系统采用微软技术:表示层基于ASP 4.0;中间业务层采用REST服务实现;基于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4.0; 数据访问层基于微软的ORM构件-AEFADO Entity Framework 4.0..在构件的选择上;尽可能降低开发工作量;提高效率;力求避免把主要精力放在通用的技术细节;而是放在业务逻辑的研究和实现上..系统部署共有三台服务器:两台Web服务器Windows Server 2008 + IIS 7.5; 分别运行系统网站及REST服务;一台数据库服务器 Windows Server 2008 + SQL Server 2008..经过试运行;于7月份投入正式使用..目前系统状况良好;经运行评估;实现了全部必须功能;性能、安全性等质量均达到了原定设计要求..目前系统正在根据业务需要;由后续项目组做二次开发中..采用REST服务方式实现系统业务逻辑层;完全符合项目开发时考虑的两个因素:简单和灵活..传统的Internet Web服务一般基于SOAP协议;构造SOAP请求XML虽然目前 Framework已实现较好地封装;但不便非语言调用;如客户端页面中大量采用了Ajax技术;使用JavaScript构造Soap请求非常困难..在调用服务的Web页面开发完成前;为了调试和测试服务;必须写单独的测试程序;十分不便..相比之下;而REST服务具有非常出色地灵活性..既能被服务器端面向对象语言调用;又可以直接被客户端的脚本语言调用..也很方便用浏览器和Fiddler工具进行测试..我们在项目中;并没有将REST服务单纯视为一串地址的响应;但基于HTTP协议;可以最大地利用HTTP协议的语义特性..如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对应不同HttpMethodPut/Delete/Update/Get..用户可以用相同访问服务结点Endpoint;根据需要;通过在请求头中设置不同的Accept-Type;获取不同形式的数据结果;比如JSON用于Ajax或XML用于后台..更好的性能和缓存支持——由于不需要构造Soap消息;请求Rest服务显然开销更小.. REST类Web服务可以利用高速缓存控制头;从而减少带宽的需求;从而REST可以改善响应时间和改进用户体验..可扩展性和无状态性——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一旦被调用;服务器不保留任何会话;这样就可以更具响应性..通过减少事件后通讯状态的维护工作;提高了服务器的可扩展性..在为系统开发REST服务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一、安全性方案..并不是指REST服务安全性不足;其本身没有内置的安全支持;但所有HTTP支持安全模式和框架几乎都可以用于REST服务..真正潜在风险存在于REST灵活的使用方式上;既可以被服务器端调用又能被客户端调用;所以一开始就要明确地区分用户访问权限和系统访问权限;区分Web页面权限和REST服务权限;但有时在开发中经常混为一谈;所以要加强设计阶段这方面的文档和评估工作..二、服务接口规范性..REST服务基于URI地址访问;有非常强的语义性;服务接口的每个操作都基于一个URI模板..在实际业务中;功能类似的操作被做成多个重载;随之重载的增多;URI模板如何约定;如何扩展便成为一个规范性问题..开始时;对此未予以足够重视;在多人开发服务;以致一些服务操作语义产生了混乱;影响了理解和正确使用..后来;又额外花费时间资源统一了规定了操作Uri格式..这一方面;源于业内尚无明确的标准;更重要是;应该从设计时就全面考虑将来如果需要重载等功能扩展;URI模板的语义扩展方式..还有一些其他的规范问题;诸如一些操作包括增删改查中的一种以上的数据操作;Http Method如何定义;也应该一并考虑..三、WCF REST自身限制..WCF从3.0发展到4.0;已经是较为成熟..而WCF的REST构件;则是全新的技术;WCF作为平台Web Service的替代者;无论在开发还是管理上;都极大的灵活性..而WCF REST的灵活体现在开发和使用上;在管理维护情况下;WCF REST服务接口操作未提供如WCF 一样的灵活的配置功能;URI模板等元素必须在代码中设置;消息格式虽然可以根据客户端请求输出;但不能在配置文件中设置..总的来说;虽然REST服务仍然在发展中;经验与技术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但毫无疑问;基于REST服务的WEB应用程序拥有很多优势;未在在WEB系统;将有更光明的应用前景..2259字三论软件可靠性设计与应用摘要去年三月份;公司启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我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系统实现对所有用户的用电信息的采集;用户面广量大;用电环境各异;能够到达的远程信道不同;现场安装的终端类型也各不同..因此公司提出了软高的可靠性要求..为了满足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我带领团队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特点等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原因..根据分析出的结果制定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一是应用架构设计风格和设计模式;降低采集终端软件的复杂度;二是采用补采及数据校验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三是在采集终端中采用看门狗和进程心跳检测机制..项目完成后在重庆区进行实施部署;投运后一直非常稳定;得到重庆供电局的一致好评..正文我所在的公司从属于电力行业;去年三月份;公司启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我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总体上分三层实现:主站层、终端层和表计层..主站层主要有营销业务处理子系统、前置采集子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终端层主要负责表计数据采集和简单的处理存储..主站和终端的通信方式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CDMA/GPRS..终端主要通过RS485串口、电力线载波和表计进行数据交换..公司根据已有的人力资源和经验;决定对主站应用软件和终端软硬件进行研发;表计统一进行采购..主站层主要进行应用服务器的软件研发;主要满足供电局营销部门的业务要求..终端层;根据采集系统规范的要求;现场终端分为三类;一是集中器抄表终端;主要对居民用户表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二是专变采集终端;主要对大客户如工厂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及进行负荷管理;三是公变采集终端;主要对公用变压器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及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控..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系统实现对所有用户的用电信息的采集;用户面广量大;用电环境各异;能够到达的远程信道不同;现场安装的终端类型也各不同..由于系统使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用电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因此公司提出了软高的可靠性要求..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指标;首先要分析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原因..一般来说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原因有如下一些:一、运行环境;软件可靠性定义是相对于运行环境而言的;一样的软件在不同的运行环境下其可靠性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用户操作习惯不同;会影响软件的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是软件缺陷和用户的可预测性的一个复杂函数..二、软件规模;也就是软件的大小..一个只有几百行代码的软件和一个几千万行代码的软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三、软件内部结构;结构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主要是软件的复杂程度;一般来说;结构越复杂的软件;所包含的软件缺陷数就可能越多..在进行软件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采用各种降低复杂度的架构策略;如模块化设计;分层设计等等..分而治之的方法是最好的降低复杂度的方法..四、软件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方法;软件工程表明;软件的开发方法对软件的可靠性有显着地影响..例如;与非结构化开发方法相对;结构化方法可以明显减少软件的缺陷数..五、软件的可靠性投入;软件在生命周期中的可靠性投入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测试、可靠性管理和可靠性评价等方面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和时间等..我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身的特点;结合以上五个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除了加强可靠性管理外;我制定了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靠性的三点措施..一、应用架构设计风格和设计模式;降低采集终端软件的复杂度..好的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在项目开始我就牢牢把握设计关..采集终端应用软件根据功能要求主要分为采集子系统和主站通讯子系统..在进行采集子系统的设计时;项目组一致认为采用分层设计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按层次由上到下分为应用层、表计规约层、现场总线规约层和数据链路层..表计规约层和现场总线层都采用工厂方法设计模式;来获得具体的表计规约对象和现场总线对象..总体流程是采集子系统应用层根据具体的表计类型获得表计规约对象;完成表计规约的组帧工作;然后交给现场总线层;现场总线层根据当前的通道类型获得具体的现场总线规约对象;完成现场总线规约的组帧工具;最后将报文帧传送给数据链路层发出去..返回时按相反的顺序解包;最后得到需要的数据返回给应用层..分层设计的优点是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下层为上层提供“虚拟机”;这种设计方法为采集子系统支持各种类型的表计和丰富的现场总线提供了方便..在主站通讯子系统中;我们采用管道-过滤器风格的设计;并辅以设计模式的命令模式..主站命令帧的格式可以明显分成三部分:帧框架处理、应用数据处理和具体功能处理..帧框架处理器对帧长度和帧校验进行处理;成功后将命令帧的帧头帧尾、帧长和校验码去除;提取出应用数据后交给应用数据处理器;应用数据处理器主要进行帧序号处理、帧时限处理和用户密码验证;成功后提取出具体的功能码传递给功能处理器..具体功能实现采用命令模式;这样可以将功能执行部分和命令分析部分解耦..二、采用补采及数据校验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非常高;完整性要达到98%;正确性要达到100%..我们对采集子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影响采集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是采集信道的不稳定;现场总线目前主要有RS485和电力线载波..而电力线载波的抗衰减和抗干扰的能力都比较差;导致采集成功率降低..为了达到要求;数据采集子系统增加补采功能;对于未采集成功的数据进行多次重试..数据在存储和传输时都进行数据校验;最大限度防止出错..在采集终端中;数据文件是主要的存储方式;我们采用“校验和”的方式对数据文件进行正确性校验..采集数据在从表计到采集终端这一部分主要采用电力线载波进行传输..由于电力线载波的不稳定性;极易导致数据出错..我们采用在数据传输帧中加入CRC校验的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另外由于表计行度等用电信息都是采用BCD码来传输和保存;在数据处理之前对数据进行BCD码验证;发现非BCD码则说明数据错误..通过这些手段;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三、在采集终端中采用看门狗和进程心跳检测机制..采集终端安装在现场;由于维护较麻烦;需要提高采集终端的可靠性..采集终端采用LINUX系统;多进程设计..守护进程负责喂看门狗和对各子功能进程进行监测;发现子功能进程不正常则进行子进程重启..经过项目组半年多的努力;项目终于成功完成了;在重庆区进行实施部署;投运后一直非常稳定..通过本次开发实践我明白了要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就要在先期开发时就重视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实施可靠性管理..。
ui设计毕业论文
ui设计毕业论文摘要:本篇毕业论文主要研究了UI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以及应用。
针对当前互联网时代对设计的高要求,探讨了UI设计在用户体验、可用性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优化UI设计的实用技巧。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本论文旨在为提升用户体验、改进产品设计提供一些指导和思路。
关键词:UI设计、用户体验、可用性、优化、技巧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UI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好的UI设计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本论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UI设计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 UI设计概述1.1 UI设计的定义UI设计是指用户界面设计,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实现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良好交互。
它包括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等方面。
1.2 UI设计的重要性良好的UI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从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它还能够引导用户对产品进行正确的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3 UI设计的发展历程UI设计起源于计算机图形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UI设计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用户情感的表达。
第二章 UI设计理论与方法2.1 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是UI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注重如何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获得良好的感受。
通过用户研究、用户需求分析等手段,设计师可以有效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
2.2 可用性设计可用性是指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容易被使用的程度。
通过合理的布局、直观的操作方式等手段,设计师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让用户更加便捷地使用产品。
2.3 信息架构设计信息架构设计是指对产品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类,使用户可以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通过合理的信息架构设计,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提高效率。
2.4 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指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方式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互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方便地操作产品,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系统架构师 论文):参加美国化学工程师学
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系统架构师论文):仍需重视精馏研究我于1999年10月30日到11月10日赴美国达拉斯(DallaS)市参参加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1999年年会(1999AnnualMeetingofAmerieanInstituteofChemiealEngineers),其间顺访了美国精馏研究公司(FraetionationResearchInC.)。
美国化学工程师年会是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化工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约有论文1000篇以上,各国均有不少学者参加,与会者约1500人。
此次会议在精馏学科分组方面的论文较多,约45篇,分综合、过程、模拟、设备、应用5个方面。
由于会上同时对作出终身贡献的国际著名精馏专家K.E.Porte:教授进行表彰,故各国著名精馏专家均来参加交发表论文,因而是一次实质上的国际精馏盛会。
我提交的论文是应会议之请的“邀请论文”(lnvitedpaper),题目为:’‘ComputationalFluid一dynamiesofTwo一phaseFlowonSieveDIStillationColumnTray”(筛板精馏塔中两相流的计算流体力学)。
在90年代初,我们首先将计算流体力学引人于精馏学科,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近年来这方面发展很快,已出现一些商业软件,但我们在建立模拟方程方面,由于不断研究改进,在国际上仍然处于领先。
在本次会议中,我们又首先提出将计算流体力学方程与精馏过程的传质方程相结合,求解塔板上的浓度分布,从而能更准确地预测精馏塔的分离效率,为新一代的精馏塔设计方法提供科学基础。
因此,论文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与热烈讨论。
会议主席将一些受到重视与好评的论文推荐到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刊AIChEJou,nal作为专集发表,我们的论文是其中之一。
由于各国精馏专家对此次会议十分重视,故提交的论文质量都很高,其中不少具有新思想与创见。
如精馏过程的分子模拟,精馏过程的分岔现象等均属新发展的前沿问题。
系统架构设计师设计论文
[模拟] 系统架构设计师设计论文案例分析第1题: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作为一种体系结构模型,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一些良好定义的接口联系起来。
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这使得构建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请围绕“SOA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的3个方面进行论述:①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与开发的系统集成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②详细论述SOA中的关键技术,以及你熟悉的工具和环境对SOA的支持。
③通过你的切身实践详细论述SOA在系统集成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答案: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新的体系结构风格,它具有松耦合和面向软件服务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重用性和灵活性。
关于SOA的详细介绍请参看“8.1.6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在撰写本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简单介绍你参与分析与开发的系统集成项目情况和背景,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说明为什么要使用SOA。
②详细论述SOA中的关键技术,以及你熟悉的工具和环境对SOA的支持。
要注意的是不要逐个地对技术进行讨论,而只是根据你的项目实际情况,具体地讨论2~3个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了。
③根据你的项目应用情况,详细介绍SOA在系统集成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详细解答:第2题:论软件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及其应用软件演化(Software Evolution)是指软件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更新行为和过程。
演化是一系列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始终的活动,系统需求改变、功能实现增强、新功能加入、软件架构改变、软件缺陷修复、运行环境改变均要求软件系统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具有较强的演化能力。
软件静态演化(Static Evolution)和动态演化(Dynamic Evolution)是目前软件演化的两种重要类型。
2011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二)
2011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二)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属于软考中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考试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3个科目。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论文是一个考试难关,怎么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多看历年软考论文真题范文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论文写作水平的方式,希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1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论企业架构管理与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地理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业务线条、管理职能、地理区域、服务职能等维度构成的多维矩阵式组织架构。
在这样复杂组织架构下,跨国企业内部形成了多维汇报的管理关系,其驱动力由早期的职能驱动转变为流程驱动,即所有的人员根据流程的需要,扮演在流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所需要的汇报和考核。
【正文】一、应用于战区规划和高管吸引组织目标是有吸引力的梦想和有步骤的愿景,优秀的老板都要懂得卖梦想,以吸引人才。
高管人才的使用必须规则清晰,要得拿出企业前景和个人前景,拿出晋升通道及标准,拿出薪酬标准,PK 机制如何建立,战区如何划分,分红机制如何确立,这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拿出企业前景和个人前景。
二、应用于员工培训员工培训必须培训五大类:企业文化培训、业务流程培训、晨会/夕会机制、新员工培训、企业规章制度培训。
而组织目标和梦想做为组织的方向,组织架构图描绘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展示了愿景,必须要在企业文化培训、新员工培训时予以体现,要不断的、反复的向员工进行宣讲,要对企业前景、行业前景做深入的价值塑造。
三、应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企业文化、愿景、价值、使命,这些都是互相嵌套、互为依托的。
四、应用于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企业在重新规划组织架构后,应对应新的组织架构图做出岗位列表,列出岗位状态(是否空缺)、各岗位定编定员计划,预计补员时间等,如下表所示。
五、应用于工作分析系统根据新的组织架构图,开展工作分析,重新定义和确认各部门职责、部门权限;岗位职责、岗位权限,此部分详见《工作分析系统》。
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论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2
论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摘要】本文以我参与的ATEL2.0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是ATEL1.0版本的升级,以下简称ATEL 平台)开发项目为例,讨论了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
ATEL在线学习平台是我们公司自主开发,自主运营的平台,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中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
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远程教育及网络培训功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构件开发技术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步骤,介绍了ATEL平台选用构件技术来开发的原因。
然后具体介绍了ATEL平台基于构件开发过程中对构件获取、构件的修改、构件的组装、获取和修改过程中对构件的评价,以及对构件的管理等。
我在项目中担任了系统架构设计师,自始至终参与了整个项目的建设。
自2011年1月份项目启动至2011年9月份新品发布历时9个月,取得了客户和业界的好评。
项目能够确保质量提前完成,节约了成本并保证质量,很大程度得益于基于构件的开发技术。
【正文】ATEL在线学习平台是我们公司自主开发,自主运营的平台,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中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
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远程教育及网络培训功能。
ATEL平台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政府协会、教育机构、高等院校等各类机构的远程教育及网络培训业务。
ATEL2.0平台于2011年1月开始建设,我担任了系统架构设计师职务。
ATEL平台由多个业务子系统构成,主要包括:学习管理系统(LMS),帮助学员安排学习进程,测试和练习;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为机构高效的设计、创建和发布在线学习课程到LMS供学员学习,并能测量该课程的学习效果;ATEL管理平台(SAAS-Portal),针对各种机构的业务特点,实现各种业务管理功能的集成;交易中心(CSHOP),实现了机构与机构之间的课件交易,学习者与机构的课程的交易;ATEL课件中心(CWC),实现对课件的添加、发布,分发到各个课件存储节点。
2010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一)
2010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一)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属于软考中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考试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3个科目。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论文是一个考试难关,怎么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多看历年软考论文真题范文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论文写作水平的方式,希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0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论软件可靠性评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用软件系统规模越做越大越复杂,其可靠性越来越难保证。
应用本身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关键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等,其可靠性要求尤为重要,在银行等服务性行业,其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也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声誉和生存发展竞争能力。
【正文】特别是软件可靠性比硬件可靠性更难保证,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在许多项目开发过程中,对可靠性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开发商(部门)也不在可靠性方面花更多的精力,往往只注重速度、结果的正确性和用户界面的友好性等,而忽略了可靠性。
在投入使用后才发现大量可靠性问题,增加了维护困难和工作量,严重时只有束之高阁,无法投入实际使用。
一.软件可靠性与硬件可靠性的区别软件可靠性与硬件可靠性之间主要存在以下区别:1.最明显的是硬件有老化损耗现象,硬件失效是物理故障,是器件物理变化的必然结果,有浴盆曲线现象;软件不发生变化,没有磨损现象,有陈旧落后的问题,没有浴盆曲线现象。
2.硬件可靠性的决定因素是时间,受设计、生产、运用的所有过程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决定因素是与输入数据有关的软件差错,是输入数据和程序内部状态的函数,更多地决定于人。
3.硬件的纠错维护可通过修复或更换失效的系统重新恢复功能,软件只有通过重设计。
4.对硬件可采用预防性维护技术预防故障,采用断开失效部件的办法诊断故障,而软件则不能采用这些技术。
5.事先估计可靠性测试和可靠性的逐步增长等技术对软件和硬件有不同的意义。
6.为提高硬件可靠性可采用冗余技术,而同一软件的冗余不能提高可靠性。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论文题
2009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真题(论文)一、论基于DSSA的软件架构设计与应用软件架构设计的-个重要课题是如何解决软件重用问题。
特定领域软件架构(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 DSSA)是一种有效实现特定领域软件重用的手段。
按照Tracz的说法,DSSA就是一个特定的问题领域中山领域模刑、参考需求、参考架构等组成的开发基础架构,其目标就是支持•个特定领域中多个应用的生成。
DSSA的基本活动包括领域分析、领域设计和领域实现。
领域分析的主要F1的是获得领域模型,领域模型描述领域中系统之间共同的需求,即领域需求;领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获得DSSA, DSSA描述领域模型中表示需求的解决方案:领域实现的上要目标是依据领域模型和DSSA开发和组织可重用信息。
请围绕“基于DSSA的软件架构设计与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升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就你所熟悉的领域,清给出针对该特定领域,在基于DSSA的软件设计开发中所涉及的领域模型、参考需求和参考架构以及相应的支持环境或设施。
3.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使用DSSA的情况,包括领域分析、领域设计和领域实现等活动是如何具体实施的,最终实际效果如何。
二、论信息系统建模方法系统模型在软件升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为已有的系统创建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系统;也可以针对待开发的系统创建模型,作为记录业务需求或技术设计的方法。
模型是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
恰当地运用信息系统建模方法,是成功地进行软件开发的一个关键环节。
请围绕“论信息系统建模方法”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承担的主要匚作。
2.论述常见的信息系统建模万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每种建模方法的核心思想以及所创建的模型)o3.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FI中选择使用的信息系统建模方法以及选择该方法的原因,给出具体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2018年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论文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018年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 II(考试时间 15:20~17:20 共 120 分钟)请按下表选答试题1. 本试卷满分 75 分。
2. 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写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名称。
3. 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出生年月日和姓名。
4. 在试题号栏内用Ο圈住选答的试题号。
5. 答题纸上除填写上述内容外只能写解答。
6. 解答应分摘要和正文两部分。
在书写时,请注意以下两点:①摘要字数在 400 字以内,可以分条叙述,但不允许有图、表和流程图。
②正文字数为 2000 字至 3000 字,文中可以分条叙述,但不要全部用分条叙述的方式。
7. 解答时字迹务必清楚,字迹不清,将不评分。
试题一论软件开发过程RUP及其应用RUP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IBM公司一款软件开发过程产品,它提出了一整套以UML为基础的开发准则,用以指导软件开发人员以UML为基础进行软件开发。
RUP汲取了各种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精华,提供了一个普遍的软件过程框架,可以适应不同的软件系统、应用领域、组织类型和项目规模。
请围绕“论软件开发过程RUP及其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详细论述软件开发过程产品RUP所包含的4个阶段以及RUP的基本特征。
3.结合你所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详细阐述RUP在该项目中的具体实施内容,包括核心工作流的选择、制品的确定、各个阶段之间的演进及迭代计划以及工作流内部结构的规划等。
试题二论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化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化是在构件开发过程中或软件开发完毕投入运行后,由于用户需求发生变化,就必须相应地修改原有软件体系结构,以满足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的过程。
体系结构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难以管理的问题。
请围绕“论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化”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软考架构师论文《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摘要2023年5月,我司承担了开发平安银行人工智能产品BankGPT的开发工作,我在该项目中担任系统架构设计师的角色,负责顶层设计把控整个项目的架构设计,确保项目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
该项目主要用于为平安银行赋能,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又称作AI,是指通过计算机算法和模型来模拟人类智能的一门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分类和应用领域入手,以BankGPT产品为例,说明自己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项目实践中,成功实现AI与金融场景的融合,最终系统顺利上线,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在本文最后则是对整个项目开发工作的总结反思,借此可以了解做的好的地方进行借鉴,知道不足的地方进行预防。
正文2023年ChatGPT火爆全球,掀起了AI科技革命浪潮,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下,平安银行也希望推推出自己的类ChatGPT产品BankGPT。
由我司承接该项目与平安银行合作,对接NLP大模型,支撑构建通识问答、内容创作、信息抽取等三大产品能力,可满足各种业务场景能力需求,包括知识问答、图片问答、代码生成、图像生成等。
实现大语言模型在金融场景的有效赋能,让大语言模型成为底层的AI操作系统。
人工智能也是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才突然出现技术大爆炸的现象,最早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经过不断的改良和拓展,该项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当然离实现人脑化智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人工智能又称作AI,是指通过计算机算法和模型来模拟人类智能的一门技术。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算法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效益。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自适应性: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和数据的更新进行自我学习和调整,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性能和表现。
系统架构师论文(经典范文6篇)
系统架构师论文(经典范文6篇)系统架构师主要负责设计系统整体架构,从需求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还要把握整个项目,使设计的项目尽量效率高,开发容易,维护方便,升级简单等。
因为评定系统架构师的话,需要发表论文,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系统架构师论文作为大家写作发表时的一个参考。
系统架构师论文经典范文6篇之第一篇:农产品生产消费良性互动型决策支持系统架构摘要:为最大限度实现按需生产,本研究将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消费弹性小的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某大型农产品连锁经营机构为实施和运营主体,构建农产品生产消费良性互动型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架设想。
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收集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和生产决策系统构成,由数据收集平台完成数据收集,通过消费数据和生产数据分析系统的模型分析和预测,提出针对消费需求的农产品生产布局和生产计划方案。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生产消费;决策支持系统;Abstract:In order to maximize on-demand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sharp supply-sid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and low consumer flexibility, we proposed the vision of the building of the strategy-based supporting system of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ch was a pilot running on a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chain supermarkethe strategic supporting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platform of data collection, the system of data analysis, and the strategic system of production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ayout and plan is targeting the consumption and demand, with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model, as large amounts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data are processed.Keyword: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trategy-based system;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通过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大数据分析,不断改善和提升其营销模式,在针对消费需求组织产品计划生产和精准营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题
2016可靠性技术与应用分布式1. 系统建模 1.绪论 1.操作系统● 定义问题与归结模型 2.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 2.数据库系统● 结构化系统建模 3.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3.嵌入式系统● 面向对象系统建模 4.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建模 5.软件架构设计 5.多媒体基础知识2.软件架构设计 6.UML建模与架构文档化 6.系统性能评价● 软件架构设计7.设计模式7.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特定领域软件架构8.XML技术8.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9.面向构件的软件设计9.面向对象方法● 软件演化10.构件平台与典型架构10.基于构件的开发3.系统设计11.信息安全技术11.开发管理● 处理流程设计12.系统安全架构设计12.软件架构设计● 系统人机界面设计13.系统的可靠性设计13.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 文件设计、存储设计14.基于ODP的架构师实践14.系统可靠性● 数据库设计15.架构师的管理实践15.分布式系统● 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16.层次式架构设计16.知识产权与法律法规● 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17.企业集成架构设计17.标准化知识● 系统性能设计18.面向方面的编程18.应用数学● 中间件、应用服务器19.嵌入式系统设计4.分布式系统设计20.面向服务的架构● 分布式通信协议的设计21.案例分析● 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设计● 基于 Web 的分布式系统设计● 基于消息和协同的分布式系统设计● 异构分布式系统的互操作性设计5.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6.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设计● 系统的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与文件的加密● 通信的安全性算机网络统基础知识发基础知识安全性和保密性产权与法律法规。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论文写作技巧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论文写作技巧论文一直是软考高级的难点,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论文怎么写能得高分?下面是论文写作技巧,供你参考学习。
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怎么写?1、选题(1)控制选题的时间。
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纠结选题上面。
(2)认真审题,选择自己最有话说的题目。
2、论文构思(1)将能想到的素材都写在草稿纸上(2)拟定论点。
在草稿纸上,使用思维导图,拟定总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回答试题中提到的问题(3)划分章节,层次不要太深(4)大体估计字数3、摘要(1)要有实质内容,切忌空谈,套空话。
摘要无实质性内容,会被扣分。
(2)反映论文主题。
摘要顾名思义是对正文的一个概括,应该要反映出论文所写的主题内容。
(3)简洁明了,但不能过于简略,字数控制在300-400字范围内。
摘要撰写模板参考:本文谈论……系统项目的……(论文主题)。
该系统……(项目背景、简单功能介绍)。
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技术、方法、工具、措施),最后……(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特色之处、发展趋势)。
在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担任了……4、正文(1)控制字数、条理清晰。
论文字数控制在2000-3000之间,论文要条理清晰,但要避免层次太深,满篇都是一、二、三,1、2、3,(1)(2)(3)。
避免大段文字,每段文字最好是不超过8行。
(2)忠实于论点。
要有自己的见解,但要避免过于求新标异,论文内容要忠实于论点,围绕论点来写。
(3)使用结构化的写作方式,避免采用博客的写作方式,避免太口语化,网络用语最好是不要使用。
正文结构参考:项目概述:400-600字,包括开发项目概述、我承担的角色和工作、项目的架构情况概述,切忌照抄摘要。
采用的手段:1000-1400字。
手段的效果:200-300字。
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200-300字。
总结:100-200字。
论文写作时间分配论文题目选择:3分钟论文构思:12分钟,在草稿纸上列好提纲摘要:15分钟正文:80分钟检查修改:10分钟,主要检查摘要部分,正文写作过程中可能跟摘要内容有偏差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写作加分项(1)内容翔实、见解独到,体会深刻。
2010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二)
2010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二)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属于软考中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考试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3个科目。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论文是一个考试难关,怎么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多看历年软考论文真题范文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论文写作水平的方式,希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0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论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缓存设计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从实战的角度,讲解了有关memcached的应用、容灾、监控等等。
但是缺乏对理论的讲解和原理性的剖析。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去介绍,让大家从宏观上对“分布式缓存、nosql”等技术有所了解,以便进一步学习和使用。
在构建大规模的web应用时,缓存技术可以说是必备的,学习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正文】1.1分布式缓存的特性分布式缓存具有如下特性:1)高性能:当传统数据库面临大规模数据访问时,磁盘I/O往往成为性能瓶颈,从而导致过高的响应延迟.分布式缓存将高速内存作为数据对象的存储介质,数据以key/value形式存储,理想情况下可以获得DRAM级的读写性能;2)动态扩展性:支持弹性扩展,通过动态增加或减少节点应对变化的数据访问负载,提供可预测的性能与扩展性;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3)高可用性:可用性包含数据可用性与服务可用性两方面.基于冗余机制实现高可用性,无单点失效(single point of failure),支持故障的自动发现,透明地实施故障切换,不会因服务器故障而导致缓存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动态扩展时自动均衡数据分区,同时保障缓存服务持续可用;4)易用性:提供单一的数据与管理视图;API接口简单,且与拓扑结构无关;动态扩展或失效恢复时无需人工配置;自动选取备份节点;多数缓存系统提供了图形化的管理控制台,便于统一维护;5)分布式代码执行(distributed code execution):将任务代码转移到各数据节点并行执行,客户端聚合返回结果,从而有效避免了缓存数据的移动与传输.最新的Java数据网格规范JSR-347中加入了分布式代码执行与Map/reduce的API支持,各主流分布式缓存产品,如IBM WebSphere eXtreme Scale,VMware GemFire,GigaSpaces XAP和Red Hat Infinispan等也都支持这一新的编程模型.1.2典型应用场景分布式缓存的典型应用场景可分为以下几类:1)页面缓存.用来缓存Web页面的内容片段,包括HTML、CSS 和图片等,多应用于社交网站等;2)应用对象缓存.缓存系统作为ORM框架的二级缓存对外提供服务,目的是减轻数据库的负载压力,加速应用访问;3)状态缓存.缓存包括Session会话状态及应用横向扩展时的状态数据等,这类数据一般是难以恢复的,对可用性要求较高,多应用于高可用集群;4)并行处理.通常涉及大量中间计算结果需要共享;5)事件处理.分布式缓存提供了针对事件流的连续查询(continuous quer y)处理技术,满足实时性需求;6)极限事务处理.分布式缓存为事务型应用提供高吞吐率、低延时的解决方案,支持高并发事务请求处理,多应用于铁路、金融服务和电信等领域.1.3分布式缓存的发展分布式缓存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由最初的本地缓存到弹性缓存平台直至弹性应用平台,目标是朝着构建更好的分布式系统方向发展(如下图所示).1)本地缓存:数据存储在应用代码所在内存空间.优点是可以提供快速的数据访问;缺点是数据无法分布式共享,无容错处理.典型的,如Cache4j;2)分布式缓存系统:数据在固定数目的集群节点间分布存储.优点是缓存容量可扩展(静态扩展);缺点是扩展过程中需要大量配置,无容错机制.典型的,如3)弹性缓存平台:数据在集群节点间分布存储,基于冗余机制实现高可用性.优点是可动态扩展,具有容错能力;缺点是复制备份会对系统性能造成一定影响.典型的,如Windows Appfabric Caching;4)弹性应用平台:弹性应用平台代表了云环境下分布式缓存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简单地讲,弹性应用平台是弹性缓存与代码执行的组合体,将业务逻辑代码转移到数据所在节点执行,可以极大地降低数据传输开销,提升系统性能.典型的,如GigaSpaces XAP.1.4分布式缓存与NoSQLNoSQL又称为Not Only Sql,主要是指非关系型、分布式、支持水平扩展的数据库设计模式.NoSQL放弃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严格的事务一致性和范式约束,采用弱一致性模型.相对于NoSQL系统,传统数据库难以满足云环境下应用数据的存储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根据CAP理论,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partition tolerance)这3个要素最多同时满足两个,不可能三者兼顾.对云平台中部署的大量Web应用而言,数据可用性与分区容错的优先级通常更高,所以一般会选择适当放松一致性约束.传统数据库的事务一致性需求制约了其横向伸缩与高可用技术的实现;2)传统数据库难以适应新的数据存储访问模式.Web 2.0站点以及云平台中存在大量半结构化数据,如用户Session数据、时间敏感的事务型数据、计算密集型任务数据等,这些状态数据更适合以Key/Value形式存储,不需要RDBMS提供的复杂的查询与管理功能;3)NoSQL提供低延时的读写速度,支持水平扩展,这些特性对拥有海量数据访问请求的云平台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传统关系型数据无法提供同样的性能,而内存数据库容量有限且不具备扩展能力.分布式缓存作为NoSQL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可为云平台提供高可用的状态存储与可伸缩的应用加速服务,与其他NoSQL系统间并无清晰的界限.平台中应用访问与系统故障均具有不可预知性,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应用软件在架构时通常采用无状态设计,大量状态信息不再由组件、容器或平台来管理,而是直接交付给后端的分布式缓存服务或NoSQL系统.1.5分布式缓存与极限事务处理随着云计算与Web 2.0的进一步发展,许多企业或组织时常会面对空前的需求:百万级的并发用户访问、每秒数以千计的并发事务处理、灵活的弹性与可伸缩性、低延时及7×24×365可用性等.传统事务型应用面临极限规模的并发事务处理,出现了极限事务处理型应用,典型的有铁路售票系统.Wikipedia认为,极限事务处理是每秒多于500事务或高于10 000次并发访问的事务处理.Gar tner将极限事务处理(extreme transactionprocessing,简称XTP)定义为一种为事务型应用的开发、部署、管理和维护供支持的应用模式,特点是对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可管理性等方面的极限需求.Gar tner在其报告中预测指出,极限事务处理型应用的规模将由2005年的10%提升至2010年的20%,极限事务处理技术是未来5年~10年的热点技术.极限事务处理的引入,无疑给传统Web三层架构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在廉价的、标准化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之上,对大容量、业务关键型的事务处理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撑.分布式缓存作为一种关键的X TP技术,可为事务型应用提供高吞吐率、低延时的技术解决方案.其延迟写(write-behind)机制可提供更短的响应时间,同时极大地降低数据库的事务处理负载,分阶段事件驱动架构(staged event-driven architecture)可以支持大规模、高并发的事务处理请求.此外,分布式缓存在内存中管理事务并提供数据的一致性保障,采用数据复制技术实现高可用性,具有较优的扩展性与性能组合.。
系统结构论文——CISC VS RISC,Side by Side
CISC VS RISC,Side by Side?[摘要]在CPU设计发展的历史上,形成了CISC结构和RISC结构两大阵营。
CISC 结构被称作复杂指令集结构,是一种为了便于编程和提高内存访问效率的芯片设计体系;RISC结构,与CISC相比,有一个相当精简的指令集,是为了提高处理器运行的速度而设计的芯片体系。
它们的设计方法各有利弊,因此对于CISC 和RISC体系到底谁更好,长期以来都是人们争论较多的话题。
本文在比较了二者的优缺点后,详细分析了一种新型的处理器架构:POST-RISC,它的内核是RISC,而外围是CISC,结合了两种架构的优点,拥有预测执行、处理器重命名等先进特性,因此它既是RISC的扩展,也是RISC和CISC的综合。
通过分析和比较,其实可以发现,如今单纯的RISC和CISC已经不存在了,二者都采纳了对方的优点以提高性能,所以可以说RISC和CISC是在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
[正文]CPU是计算机的核心,作为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的性能表现如何,对一台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表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个人电脑的CPU从Intel 的4004发展到现在的Pentiu mⅣ,除了性能上的飞跃、架构的改变,CPU的核心体系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些改变实际并不只是影响个人电脑的处理器,也对整个处理器技术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就以本人所知先分别对CISC和RISC略做概述:CISC结构被称作复杂指令集结构,是一种为了便于编程和提高内存访问效率的芯片设计体系,早期的计算机使用汇编语言编程,由于内存速度慢且价格昂贵,使得CISC体系得到了用武之地。
CISC体系最大的指令特点是使用微代码和具有庞大的指令集。
微代码实际上是指令集与芯片内部逻辑电路间的译码器,它把复杂指令集中的指令再分解,使之可执行。
这使在指令集中加入新的指令变得十分简单,不用再重新设计芯片内的逻辑电路。
同时,CISC结构提供微代码ROM,以缓解存储与执行间的速度差异。
2012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二)
2012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二)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属于软考中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考试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3个科目。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论文是一个考试难关,怎么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多看历年软考论文真题范文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论文写作水平的方式,希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2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考试真题范文论企业应用系统的数据持久层架构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数据持久层在Web应用系统开发中,主要应用于业务逻辑和数据逻辑的松散耦合,提高软件可重用性。
分析了Hibernate框架及DAO 设计模式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Hibernate框架采用DAO设计模式的数据持久层架构体系,并通过具体Web应用,阐述了数据持久层架构的具体实现过程。
【正文】一、漏洞项目中的数据访问层的实现是这样的,一个数据表对应一个实体(贫血实体,里面只有对应数据库字段的属性),另外加一个数据访问类,这里面封装了类似GetEntity(long id)、Update(Entity entity)、Add(Entity entity)这样的方法。
用起来倒是也蛮好用的,但是其实这个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在程序中,先用GetEntity 方法取得实体,然后修改实体字段,再调用Update(Entity entity)修改数据库,那么这就会有数据同步的问题了。
打个比方,一个用户把数据取出来修改了一个属性的值,此时还没有调用Update方法,又有一个用户把这个实体取出来修改了另一个属性,这个时候他们俩都提交了数据,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一定有一个人的操作被另一个人覆盖了。
说的简单明了一点,就相当于一个多线程的程序对同一份数据的修改完全是在一个没有锁的环境下发生的。
当然,在用户量和访问量很小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但是这在企业级开发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用一个简单的乐观锁也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数据访问机制在《企业引用架构模式》中,提到了工作单元的概念,当对数据的进行一系列操作的时候,会把这些修改记录在工作单元中,最后由工作单元负责一次性提交到数据。
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范文
系统架构设计师架构风格数字图书馆类的应用摘要:随着Intranet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图书流通、资料检索和学术交流的职能,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化工程也势在必行。
本人有幸作为系统架构设计师参与了某大学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过程。
由于在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系统中后台馆藏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实时管理图书和读者信息,和数据库交互频繁,所以对数据库处理功能、安全性、数据处理响应速度等方面要求较高。
而客户端主要查询信息,要求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安装维护。
结合各种体系结构的优缺点,我们决定采用客户/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混合的体系结构来开发。
本文详细介绍三层结构的功能分配和物理分布,描述三层结构设汁的过程,讨论在设计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最后说明采用三层结构带来的效果,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正文:随着Intranet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图书流通、资料检索和学术交流的职能,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化工程也势在必行。
某大学图书馆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已经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工程。
本人有幸作为系统架构设计师参与了该项目。
该数字图书馆工程主要包括:后台馆藏信息管理系统、对外信息Web发布系统, 交互式检索网、非纸质资源下载、新书通报、订购征询、以及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等。
后台馆藏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实时管理图书和读者信息,和数据库交互频繁,所以对数据库处理功能、安全性、数据处理响应速度等方面要求较高。
而客户端主要查询信息,要求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安装维护。
根据我们做出的需求分析以及各种体系结构的优缺点,我决定采用客户/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混合的体系结构来开发。
对于后台馆藏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需要对数据进行更新处理,釆用C/S结构可以更快更好的开发且数据处理速度更快,而且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控制,可以更好的满足要求。
对于读者的查询需求,我们采用B/S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 系统架构设计师设计论文案例分析第1题: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作为一种体系结构模型,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一些良好定义的接口联系起来。
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这使得构建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请围绕“SOA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的3个方面进行论述:①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与开发的系统集成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②详细论述SOA中的关键技术,以及你熟悉的工具和环境对SOA的支持。
③通过你的切身实践详细论述SOA在系统集成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答案: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新的体系结构风格,它具有松耦合和面向软件服务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重用性和灵活性。
关于SOA的详细介绍请参看“8.1.6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在撰写本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简单介绍你参与分析与开发的系统集成项目情况和背景,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说明为什么要使用SOA。
②详细论述SOA中的关键技术,以及你熟悉的工具和环境对SOA的支持。
要注意的是不要逐个地对技术进行讨论,而只是根据你的项目实际情况,具体地讨论2~3个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了。
③根据你的项目应用情况,详细介绍SOA在系统集成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详细解答:第2题:论软件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及其应用软件演化(Software Evolution)是指软件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更新行为和过程。
演化是一系列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始终的活动,系统需求改变、功能实现增强、新功能加入、软件架构改变、软件缺陷修复、运行环境改变均要求软件系统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具有较强的演化能力。
软件静态演化(Static Evolution)和动态演化(Dynamic Evolution)是目前软件演化的两种重要类型。
请围绕“软件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及其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①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②请分别对软件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的特点进行论述,说明两种软件演化类型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场合,并举例说明各自的常见演化技术手段。
③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演化活动的特点、演化的类型,以及所采取的对应演化技术手段,说明具体实施过程及实际应用的效果。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软件演化。
一个软件系统开发完毕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如果需求发生变化,或者要将该系统移植到另一个环境运行,且新环境的需求也有相应的变化时,就要对软件进行修改,这就是软件演化。
软件演化是一个程序不断调节以满足新的软件需求的过程,也就是对一个已有软件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以适用新需求和环境变化的过程。
由于软件演化一词并不多见,所以难倒了很多考生。
其实换一种讲法,可能大家就倍感亲切了——“软件升级”,其实演化的本质就是在升级。
既然是升级,静态演化与动态演化是怎么回事也就好理解了,即升级时是否停止系统的运行。
所以如果有了上面的基础概念理解,写该论文的方向也就明晰了。
文章共分3个部分组织内容。
第一部分,简要叙述作者所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并明确指出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开展的主要工作。
第二部分,偏理论,需要介绍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的基本情况,写作时可参考以下材料。
静态演化(Static Evolution),静态演化是指软件在停机状态下的演化。
其优点是不用考虑运行状态的迁移,同时也没有活动的进程需要处理。
然而停止一个应用程序就意味着中断它提供的服务,造成软件暂时失效。
软件静态演化是指发生在应用程序停止时的软件修改和更新,即一般意义上的软件维护和升级。
静态演化的优点是没有状态迁移或活动线程的问题要解决,缺陷是停止应用程序意味着停止它所提供的服务,也就是使软件系统暂时失效。
在软件交付之后,静态演化(类似于一般意义上的软件维护)就成为软件变更的一个常规过程。
变更可以是一种更正代码错误的简单变更,也可以是更正设计错误的较大范围的变更,还可以是对描述错误进行修正或提供新需求这样的重大改进。
有3种不同的软件维护: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
维护过程一般包括变更分析、版本规划、系统实现和向客户交付系统等活动。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使用子类型方法来扩展程序,它适合于软件静态演化和代码重用。
子类型化一个类意味着保留父类中的参数和方法,并尽可能地增加新的参数和方法。
另外,使用重载和多态性作为主要的演化机制。
实际上,建立类的新版本,最简单的机制是创建它的子类,然后重载需要变更的方法,最后,使用多态性调用新创建的方法。
在基于构件的软件技术中,构件采取接口和实现相分离技术,构件之间只能通过接口进行通信,这使得具有兼容接口的不同构件实现可以相互取代,从而成为软件静态演化的一条途径。
动态演化(Dynamic Evolution),动态演化是指软件在执行期间的软件演化。
其优点是软件不会存在暂时的失效,有持续可用性的明显优点。
但由于涉及状态迁移等问题,比静态演化从技术上更难处理。
动态演化是最复杂也是最有实际意义的演化形式。
动态演化使得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和环境变化,动态地进行软件的配置、维护和更新,其表现形式包括系统元素数目的可变性、结构关系的可调节性和结构形态的动态可配置性。
软件的动态演化特性对于适应未来软件发展的开放性、动态性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演化是指软件在运行期间的演化。
在许多重要的应用领域中,如金融、电力、电信及空中交通管制等,系统的持续可用性是一个关键性的要求,运行时刻的系统演化可减少因关机和重新启动而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此外,越来越多的其他类型的应用软件也提出了运行时刻演化的要求,在不必对应用软件进行重新编译和加载的前提下,为最终用户提供系统定制和扩展的能力。
动态演化可分为两种类型:预设的和非预设的。
在Web环境中,软件应用常常需要处理多种类型的信息,因此它们常被设计为可以动态下载并安装插件以处理当前所面临的新类型的信息;而分布式Web应用也常常需要增减内部处理节点的数目以适应多变的负载。
这些动态改变都是软件设计者能够预先设想到的,可实现为系统的固有功能。
另有一些必须对系统配置进行修改和调整的情况是直到系统投入运行以后才发现的,这就要求系统能够处理在原始设计中没有完全预料到的新需求。
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关闭整个系统,重新开发、重新装入并重新启动系统。
然而,为了进行局部的修改而关闭整个系统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如关键运行系统)或者代价太高。
精心设计的动态演化技术可以在不关闭整个系统的前提下修改系统的结构配置,并尽量使未受影响的部分继续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可用度。
为支持软件的动态演化性,已在语言、机制和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程序语言的层次上,引进各种机制以支持软件动态演化,例如,动态装载技术允许增加代码到已运行的程序中,延迟绑定是在运行时而不是编译时决定类和对象的绑定。
Javahotswap允许在运行时改变方法:当一个方法终止时这个方法的新版本可以有效地替换旧版本,在类层次上代码的二进制兼容被支持。
Gilgul语言也允许更换运行时对象。
但程序语言层次上的动态演化机制仅局限于函数、类方法和对象等小粒度的替换,只支持预设的有限变更,变更由事件触发。
通过标准化运行级构件的规约,依靠构件运行平台(中间件平台)提供的基础设施,使软件在构件层次上的动态演化成为可能。
中间件中具有的如命名服务、反射技术和动态适配等机制,为运行态构件的动态替换和升级提供支撑,从而推动了软件动态演化的发展。
命名服务就是给构件实例提供一个名称,以便客户通过这些名称来获取构件实例。
对工业标准构件EJB和CORBA构件的引用都可以通过中间件平台的命名服务进行。
同一构件标识可以被映射到多个构件实例,从而根据具体情境对某一名字的构件引用导向到不同的构件实例。
反射技术是系统的一种自描述(Self-Representation)和自推理的技术,它提供了关于自身行为的表示,这种表示可以被检查和调整,且与它所描述的系统行为是因果相联(Causally Connected)的。
因果相联,意味着对自身表示的改动将立即反映在系统的实际状态和行为中,反之亦然。
将反射性引入中间件能够以可控的方式开放平台内部的实现,从而提高中间件的定制能力和运行时的适应能力。
动态适配机制中比较著名的是CORBA提供的动态接口服务:动态调用接口DⅡ和动态骨架接口DSI。
前者支持动态客户请求调用,而后者支持将请求动态指派(Dispatch)给构件。
因此,软件构件化技术使得软件具有良好的构造性,软件演化的粒度更大。
中间件技术则为基于构件的软件动态演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和方便的操作界面。
第三部分需要结合作者自身的项目情况进行描述,这部分应是详细描述的部分。
详细解答:第3题:论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缓存设计策略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通常需要利用缓存技术减轻服务器负载、降低网络拥塞、增强系统可扩展性。
缓存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客户最近经常访问的内容在缓存服务器中存放一个副本,当该内容下次被访问时,不必建立新的数据请求,而是直接由缓存提供。
良好的缓存设计,是一个大规模分布式系统能够正常、高效运行的必要前提。
在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开发时,必须从一开始就针对应用需求和场景对系统的缓存机制进行全面考虑,设计一个可伸缩的系统缓存架构。
请围绕“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缓存设计策略”论题,依次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①概要叙述你参与实施的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开发项目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②从不同的用途和应用场景考虑,请详细阐述至少两种常见的缓存工作模式,并说明每种工作模式的适应场景。
③阐述你在设计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缓存机制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参考答案:①论文中要具体介绍项目的总体需求(特别是应用需求中对缓存机制的要求)、系统的逻辑与物理架构、采用的技术等内容和担任的实际工作。
②从不同的用途和应用场景来考虑,大体上可以将缓存分为3种工作模式,即单实例缓存模式(Single Instance)、复制模式(Replication Cache)和分区模式(PartitionCache)。
每种工作模式都有其适应的场景和优缺点。
·单实例模式。
单实例模式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缓存模式,多个应用服务器共享一个中央的缓存服务器。
通过共享缓存的数据,能够极大提高系统的性能。
该模式的主要限制在于缓存服务器的内存大小和节点增加之后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网络带宽。
该模式的适应场景是:对缓存的要求比较简单;系统的吞吐量和数据量不大;性能要求不高。
·复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