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心脏病变的诊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内径>8mm 或年长儿(≥5岁)冠状动 脉扩张内径大于正常4倍
根据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其他检查方法,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的程度分3型: 小型冠状动脉瘤也称为冠状动脉扩张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
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Ⅴa Ⅴb 分类标准 任何时期冠状动脉均无扩张 急性期冠状动脉有轻度扩张,在病程30d内恢复正常 出现冠状动脉单个小至中型冠状动脉瘤 出现巨大冠状动脉瘤,或1支冠状动脉内多个动脉瘤,但 无狭窄 冠状动脉显影有狭窄或闭塞 不伴有心肌缺血 伴有心肌缺血
改良Asai氏法评价川崎病小儿发生 冠状动脉瘤的危险
•
• 0 年龄<1岁 - 性别 - 发热日数(天) <13 血沉(mm/h) <60 血沉增快日数 - 血红蛋白<1009/L - 白细胞计数(×109/L) <26 心律不齐 - 心脏增大(心:胸>50%) - 心电图异常 - 1 + 男 14~15 60~100 - + 26~30 - + - 2 - - >16 >101 >30 - >30 + - +
①冠脉瘤最大内径>8mm;
②瘤形态为囊状、念珠状、香肠状; ③急性期发热>21d;
④急性期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
⑤发病年龄>2岁。
冠状动脉瘤并发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病变多发生于病后4~7周,狭窄一 般位于冠状动脉瘤的流入口或流出口,经数 月、数年或10几年缓慢进行。冠状动脉狭窄 表现为阻塞、节段性狭窄及限局性狭窄。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狭窄多导致无症状 性心肌缺血。
g. 年龄≤1岁(1分)。
总积分为11,如果综合评估积分在7分以上,则为KD 并发冠脉损害的高危人群。
Kobayashi T,et al.Prediction of 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 unresponsiveness in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Circulation 2006,113:2606-2612
临床表现
评
分
评分≥6分提示发生冠状动脉瘤的危险增加。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定义、程度 和转归
定义:是指冠状动脉炎症性改变,可导致其解剖形态异常, 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等。 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的诊断标准: (1)<5岁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mm ,5 岁及5岁以上>4mm 或(2)冠状动脉局部内径较邻近处明显扩大(≥1.5倍) 或(3)冠状动脉内径Z值≥2.0
但尚未见发生慢性或缩窄性心包炎 的报告
心瓣膜病变:
亚急性期,约10%的患儿可发现 二尖瓣返流,可因瓣膜的炎性浸润 或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 主动脉返流发生较晚,约为5%, 与冠状动脉损害有关,可能为心内 膜炎或主动脉炎症的伸延。
心脏传导系统的损害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川崎病的心脏损害
心肌炎:
组织学证实,川崎病早期心肌有弥 漫性炎性浸润。发生率约为50%~75%,多 在病程1~2周发生,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 低钝、心动过速、奔马律。 心电图检查有P-R间期延长、Q-T间 期延长、T波及ST段改变、X线摄片见心 脏扩大、心源性酶浓度罕有升高
心包炎:
发生率从3%~31%不等。M超声心动图 检查,可见少量心包积液,且多为血性 渗出液,含有许多中性白细胞,免疫复 合物水平较血清为高
冠脉扩张在发病第3天即可出现, 多数于3~6月内消退。发病第6天即 可测得冠脉瘤,第2~3周检出率最高 ,第4周后很少出现新的病变,但也 可迟至急性期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发 生。
KD并发冠脉损害的高危评分指标:
a. 血钠≤133mmol/L(2分);
b. AST≥100IU/L(2分);
c. 血中性粒细胞分类≥80%(2分); d. IVIG开始治疗时间在病程4d内(2分) e. CRP≥100mg/L(1分); f. 血小板计数≤300×10 /L(1分);
闭塞后再通:
闭塞后新血管再生所致,90%发生在右冠状动脉,这部分患儿可无临床 症状,但往往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可发现存在丰富的侧枝血管。
wk.baidu.com
局部狭窄:
冠状动脉瘤入口和出口处内膜增厚或疤痕形成所致,多见于左冠状动脉 尤其是左前降支的近端。
冠状动脉瘤并发心肌梗死:
川崎病并发心肌梗死者约占1%~2%,多于病1年 (尤其病程1~11月内)发生。
冠脉循环功能损害:
近来有研究结果表明,川崎病患者的冠脉 流量储备下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是指冠脉扩张的最大血流量 与基础状态下血流量的比值,反映冠脉循环最大 供血潜能力。
• •
•
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多在休息或睡眠中突然发生(占63%); 多表现为休克、强烈哭叫、胸痛、腹痛、呕吐等 症状,婴幼儿诉胸痛者少(可能与年龄有关), 亦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 无症状者占较大比例(占37%)。心肌梗死的诊断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可出现特征性改变。
冠状动脉瘤并心肌梗死高危因素: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发生解剖形态异常及其严重程度, 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分级。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转归
冠状动脉瘤缩小或消退:
急性期形成的冠状动脉瘤,尤其是小和中型冠状动脉瘤,许多在恢复期 及以后有缩小趋势,可在1-2年内消退。
冠状动脉瘤闭塞:
中型或巨大冠状动脉瘤发生不久即可出现血栓性闭塞,2/3患儿仅通过冠 状动脉造影发现,临床无症状,但部分患儿可发生猝死
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已 经比较成熟,通过正规治疗,冠状动脉 病变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但关于川崎 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长期管 理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规范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 诊断和处理流程(中华儿科杂志,2012 年10月第50卷第10期)
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时间:
扩张的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 可产生狭窄甚 至闭塞。
根据病变程度分3型
病变类型 小型冠状动脉瘤或冠状 动脉扩张 分型标准 冠状动脉扩张内径≤4mm或年长儿(≥5岁)冠 状动脉扩张内径小于正常1.5倍
中型冠状动脉瘤
巨大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内径>4mm且≤8mm 或年长儿(≥5岁 )冠状动脉扩张内径为大于正常值1.5-4倍
根据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其他检查方法,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的程度分3型: 小型冠状动脉瘤也称为冠状动脉扩张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
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Ⅴa Ⅴb 分类标准 任何时期冠状动脉均无扩张 急性期冠状动脉有轻度扩张,在病程30d内恢复正常 出现冠状动脉单个小至中型冠状动脉瘤 出现巨大冠状动脉瘤,或1支冠状动脉内多个动脉瘤,但 无狭窄 冠状动脉显影有狭窄或闭塞 不伴有心肌缺血 伴有心肌缺血
改良Asai氏法评价川崎病小儿发生 冠状动脉瘤的危险
•
• 0 年龄<1岁 - 性别 - 发热日数(天) <13 血沉(mm/h) <60 血沉增快日数 - 血红蛋白<1009/L - 白细胞计数(×109/L) <26 心律不齐 - 心脏增大(心:胸>50%) - 心电图异常 - 1 + 男 14~15 60~100 - + 26~30 - + - 2 - - >16 >101 >30 - >30 + - +
①冠脉瘤最大内径>8mm;
②瘤形态为囊状、念珠状、香肠状; ③急性期发热>21d;
④急性期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
⑤发病年龄>2岁。
冠状动脉瘤并发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病变多发生于病后4~7周,狭窄一 般位于冠状动脉瘤的流入口或流出口,经数 月、数年或10几年缓慢进行。冠状动脉狭窄 表现为阻塞、节段性狭窄及限局性狭窄。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狭窄多导致无症状 性心肌缺血。
g. 年龄≤1岁(1分)。
总积分为11,如果综合评估积分在7分以上,则为KD 并发冠脉损害的高危人群。
Kobayashi T,et al.Prediction of 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 unresponsiveness in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Circulation 2006,113:2606-2612
临床表现
评
分
评分≥6分提示发生冠状动脉瘤的危险增加。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定义、程度 和转归
定义:是指冠状动脉炎症性改变,可导致其解剖形态异常, 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等。 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的诊断标准: (1)<5岁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mm ,5 岁及5岁以上>4mm 或(2)冠状动脉局部内径较邻近处明显扩大(≥1.5倍) 或(3)冠状动脉内径Z值≥2.0
但尚未见发生慢性或缩窄性心包炎 的报告
心瓣膜病变:
亚急性期,约10%的患儿可发现 二尖瓣返流,可因瓣膜的炎性浸润 或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 主动脉返流发生较晚,约为5%, 与冠状动脉损害有关,可能为心内 膜炎或主动脉炎症的伸延。
心脏传导系统的损害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川崎病的心脏损害
心肌炎:
组织学证实,川崎病早期心肌有弥 漫性炎性浸润。发生率约为50%~75%,多 在病程1~2周发生,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 低钝、心动过速、奔马律。 心电图检查有P-R间期延长、Q-T间 期延长、T波及ST段改变、X线摄片见心 脏扩大、心源性酶浓度罕有升高
心包炎:
发生率从3%~31%不等。M超声心动图 检查,可见少量心包积液,且多为血性 渗出液,含有许多中性白细胞,免疫复 合物水平较血清为高
冠脉扩张在发病第3天即可出现, 多数于3~6月内消退。发病第6天即 可测得冠脉瘤,第2~3周检出率最高 ,第4周后很少出现新的病变,但也 可迟至急性期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发 生。
KD并发冠脉损害的高危评分指标:
a. 血钠≤133mmol/L(2分);
b. AST≥100IU/L(2分);
c. 血中性粒细胞分类≥80%(2分); d. IVIG开始治疗时间在病程4d内(2分) e. CRP≥100mg/L(1分); f. 血小板计数≤300×10 /L(1分);
闭塞后再通:
闭塞后新血管再生所致,90%发生在右冠状动脉,这部分患儿可无临床 症状,但往往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可发现存在丰富的侧枝血管。
wk.baidu.com
局部狭窄:
冠状动脉瘤入口和出口处内膜增厚或疤痕形成所致,多见于左冠状动脉 尤其是左前降支的近端。
冠状动脉瘤并发心肌梗死:
川崎病并发心肌梗死者约占1%~2%,多于病1年 (尤其病程1~11月内)发生。
冠脉循环功能损害:
近来有研究结果表明,川崎病患者的冠脉 流量储备下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是指冠脉扩张的最大血流量 与基础状态下血流量的比值,反映冠脉循环最大 供血潜能力。
• •
•
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多在休息或睡眠中突然发生(占63%); 多表现为休克、强烈哭叫、胸痛、腹痛、呕吐等 症状,婴幼儿诉胸痛者少(可能与年龄有关), 亦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 无症状者占较大比例(占37%)。心肌梗死的诊断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可出现特征性改变。
冠状动脉瘤并心肌梗死高危因素: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发生解剖形态异常及其严重程度, 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分级。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转归
冠状动脉瘤缩小或消退:
急性期形成的冠状动脉瘤,尤其是小和中型冠状动脉瘤,许多在恢复期 及以后有缩小趋势,可在1-2年内消退。
冠状动脉瘤闭塞:
中型或巨大冠状动脉瘤发生不久即可出现血栓性闭塞,2/3患儿仅通过冠 状动脉造影发现,临床无症状,但部分患儿可发生猝死
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已 经比较成熟,通过正规治疗,冠状动脉 病变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但关于川崎 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长期管 理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规范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 诊断和处理流程(中华儿科杂志,2012 年10月第50卷第10期)
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时间:
扩张的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 可产生狭窄甚 至闭塞。
根据病变程度分3型
病变类型 小型冠状动脉瘤或冠状 动脉扩张 分型标准 冠状动脉扩张内径≤4mm或年长儿(≥5岁)冠 状动脉扩张内径小于正常1.5倍
中型冠状动脉瘤
巨大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内径>4mm且≤8mm 或年长儿(≥5岁 )冠状动脉扩张内径为大于正常值1.5-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