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

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

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作物害虫生物学、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科学2、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构成的功能单位。

3、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从事种植业活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4、自然控制(natural regulation):在自然界中,一些物种种群保持着很多个体数量,而另一些种群的数量却保持中等或非常稀少,通常物种种群既不可能无限制地连续增长,也不会轻易绝灭。

在所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并在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

环境因素作用于种群数量的过程称为自然控制5、自然平衡:自然控制最终所导致的一个状态,即平衡状态。

即自然控制使生物群落内各物种种群的数量成一定比例的存在,而不至于出现剧烈地变化,总能维持各自的种群在平衡密度上下。

这种现象称为自然平衡6、种群动态(种群消长):指在一定空间内,特定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数量变化。

7、密度制约因素:这样的因素作用于害虫种群,与害虫种群密度高低有关(或依赖于害虫的种群密度高低)。

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

特点是:具负反馈机制。

对害虫种群具有调节作用。

8、非密度制约因素:这种因素对任何高低密度的害虫起相同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密度高低无关。

如低温、降雨、干旱等。

特点是:作用是灾难性的,有时控制作用明显。

无负反馈作用。

9、生态对策:也称生活史对策,是物种(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方式。

10、逻辑斯蒂曲线(S形曲线):当种群增长达到其资源供应状况所能够维持的最大密度,即环境负荷量K时,种群将不再继续增长而稳定在K值左右,即dx/Kt=0,。

《农业昆虫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农学)

《农业昆虫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农学)

《农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世代地下害虫完全变态孵化羽化雌雄二型休眠滞育害虫年生活史口器外生殖器不完全变态两性生殖单性生殖(孤雌生殖)补充营养物理机械防治方法金针虫化学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方法植物检疫检疫对象蛴螬形态指标法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历期法嵌纹分布型虫害完全变态多型现象长、中、短期预测二、问答题1、昆虫纲的特征?2、蜘蛛(虾、蟹、马陆等)是昆虫吗?为什么?3、为什么说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是运动的中心?腹部是生殖和代谢的中心?4、昆虫头壳的构造、昆虫触角的构造及类型、眼的种类、口器的类型?5、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在构造上、为害特点及为害症状上有何不同?如何根据口器类型选择杀虫剂?6、昆虫翅的构造、足的构造及类型、外生殖器的种类?7、昆虫体壁的构造和色彩、体腔的区分、昆虫消化、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的构造、昆虫激素的种类?8、什么是两性生殖和单性生殖?9、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10、完全变态幼虫(异型幼虫)的类型有哪些?11、昆虫蛹的类型有哪些?12、休眠和滞育有什么不同?13、昆虫的食性有哪些?14、害虫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5、害虫田间调查取样的方法有哪几种?16、昆虫的田间分布型有哪些,各具何特点,各举一例?17、何谓抗虫三机制?18、害虫预测预报种类(范围)分哪几种?预测预报的内容有哪些?19、何谓有效积温法则?公式?应用?昆虫的温区范围是如何划分的?20、什么是植物检疫对象?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是什么?21、什么是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优缺点有哪些?如何合理施用杀虫剂?22、什么是农业防治?农业防治的应用及优缺点有哪些?轮作治虫必须具备的条件?23、什么是生物防治?害虫生物防治包括哪些内容(途径有哪些)?利用天敌昆虫途径有哪些?有哪些优缺点(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如何)?害虫防治实践中怎样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24、什么叫虫害?虫害产生的原因及控制途径?25、什么是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特点有哪些?黑龙江发生的地下害虫主要种类有哪些?26、蝼蛄、蛴螬、金针虫对幼苗根部的为害症状如何?27、如何对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进行综合治理?28、如何防治地老虎类?29、何谓蛴螬为害的“大小年”现象?30、为什么离村庄较近的地块、蔬菜地沟渠边的地蝼蛄发生重?小麦重茬地金针虫发生重?花生地、大豆地蛴螬发生重?31、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的为害症状如何?32、如何防治水稻潜叶蝇、水稻负泥虫?33、如何对水稻害虫进行综合治理?34、黏虫的习性有哪些?如何防治?35、影响玉米螟的发生条件有哪些?如何根据玉米螟的习性进行防治?36.抗大豆食心虫的品种应具备什么特性?37、防治大豆食心虫为什么采取大面积远距离轮作?38、大豆潜根蝇的为害状如何?39、大豆蚜虫在一年中有哪四次迁飞阶段?40、如何根据大豆食心虫的习性进行防治?三、掌握下列害虫的越冬虫态、越冬场所、为害虫态、所属目、科细胸、宽背金针虫东方、华北蝼蛄东北大黑金龟子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二条叶甲草地螟水稻负泥虫水稻潜叶蝇黏虫玉米螟中华稻蝗稻摇蚊水稻二化螟四、填空五、判断。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昆虫的头式,也称为昆虫的口式,表示昆虫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所指方向。

2、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下,头与虫体纵轴成直角。

3、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前,头与虫体纵轴成钝角或平行。

4、后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后,头与虫体纵轴成锐角。

5、口器(mouthparts or feeding apparatus),昆虫的取食器官。

6、开掘足,昆虫的足胫节膨大宽扁,末端具齿,跗节呈铲状,便于掘土。

7、携粉足,胫节端部宽扁,边缘具长毛,形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筐。

同时第一跗节也特别膨大,内侧具多排横列刚毛,形成花粉梳,用以梳集花粉,形成携粉足。

8、翅脉,气管在翅面上的加厚,起支架作用。

9、脉相,翅脉在翅上分布排列的形式次序称为脉相。

10、模式脉相,也称康尼脉系,昆虫学家康斯托克(Comstock)和尼特姆(Needham)将昆虫的脉序归纳成假想的原始脉序,这一命名系统被称为康尼脉系(Comstock-Needham system)。

11、纵脉,从翅基部伸到外缘的翅脉。

12、平衡棒,昆虫的翅退化为小形棒状体,飞行时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称为平衡棒。

13、翅连锁器,很多昆虫的前后翅,借各种特殊构造相互连锁在一起,以增强飞行的效力,这种连锁构造统称翅连锁器。

14、两性生殖,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又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

17、多胚生殖(polyembryony),是指1 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8、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称为孵化(hatching)。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一、农业昆虫学的概念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和其它有害动物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方法,从而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农业害虫发生特点:(1)种类多(2)数量大(3)危害中(4)成灾频繁二、农业害虫防治的历史:(1)、早期的综合防治阶段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 自然防治到综合防治(2)、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一系列有机氯杀虫剂(1939年滴滴涕谁发明的?),人们认为只要应用这类杀虫剂,害虫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三R”:①抗性resistance②再猖獗resurgence③残毒residue《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3)、综合防治(治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三、农业害虫新动态:(1)一些长期得到控制的历史性害虫再度猖獗。

(2)一些历史上的次要害虫如棉铃虫、稻飞虱、麦蚜、稻纵卷叶螟、菜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对农业构成了新的威胁。

(3)以前未报道过或从国外传入的检疫性害虫不断出现。

(4)经济作物、园林花卉虫害问题突出。

四、农业害虫构成为害是害虫、环境和寄主作物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称生态系统。

六、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七、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植物相(农作物)单一化了(2)营养联系从而被削弱或消失(3)中断了部分物质和能量的自然交换过程(4)农业生态平衡不断被打破由以上总结可以说:农业生态系具有以下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在时、空变迁中是不连贯的,物质循环需要不断补充;由于作物种群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可以引起生态系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

2022农业昆虫学试题库(答案全)

2022农业昆虫学试题库(答案全)

2022农业昆虫学试题库(答案全)一、名词解释1.综合防治(IPM):运用综合技术防治可能为害作物的各种潜在害虫的一种策略.2.全部种群治理(TPM):采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的种群彻底灭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防治方法。

3.生物防治法(广义):利用有益生物及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4.农业防治法:根据农田环境、寄生植物和害虫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的改变某些因子,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的发生。

5.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昆虫(EIL):有防止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

6.经济阈值(ET):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害虫达到该密度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害虫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7.化学防治法: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

8.地下害虫:指在土中生活的害虫,它们为害农作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靠近地面的嫩茎以及果树和苗木的地下茎和幼根。

9.物理机械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

10.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认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早传播扩散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1.防治指标: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达到该害虫种群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12.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其目标是在大面积上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下ET以下,即将害虫控制在危害之前和农田之外,以避免大田防治。

13.不选择性(植物抗虫性):植物使昆虫不趋向其上栖息、产卵获取食的一些特性。

14.抗生性(植物抗虫性):引起昆虫死亡率高,繁殖力低,生育迟缓或不能完成生育的一些植物特性。

15.耐害性(植物抗虫性):植物受害后具有很强的增值和补偿能力而不致在产量上有明显的影响。

16.气调防治:通过改变环境如仓库里的气体组成和气压来控制仓储害虫、虫螨和微生物的生长和发生,以保证储藏的安全。

17.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稻收获作物前的时期,即自施药到残留量降至允许残留所需的时间。

农业昆虫学

农业昆虫学

农业昆虫学的含义: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消长规律及防治措施的一门科学。

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害虫,农作物,环境。

昆虫的头部:感觉和取食的中心,以膜质的颈与胸连接。

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等器官。

头部的基本构造与分区外壁坚硬,多呈半球形;有沟和蜕裂线,把头部分为若干区。

沟是头壳向内折叠而成的,蜕裂线是幼虫蜕皮时头壳裂开的地方。

两性生殖:雌雄交配,雌虫产出受精卵,经孵化,成为新个体。

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称为孤雌(单性)生殖。

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雌虫所生后代以幼体出现,这种生殖方式为卵胎生。

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一直到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一般须经过一系列形态上和内部器官的显著变化的现象不全变态:成虫的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

全变态:幼虫在形态上与成虫很不相同。

羽化:昆虫从幼虫或蛹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性二型:指一种生物的雌雄二性除第一性征以外的形态上的差异。

多型现象:指一种生物有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个体昆虫由卵(幼体)发育到成虫开始产生后代的过程称为一个世代。

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的时间称为世代历期。

生活年史:昆虫在一年内的个体发育过程休眠:是由不利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生长发育的中止,且当这种条件消除,便可很快复苏,继续发育。

引起休眠的环境因子:温度和湿度。

滞育:发生于不利环境出现之前,受外界环境和内部因子的调控,作为遗传特征固定在某一虫态的发育停滞现象。

滞育特点:在滞育期间,即使给予良好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解除滞育而复苏。

只有经过一定的滞育期,并有一定的刺激因素,才能恢复生长发育。

昆虫进入滞育后,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才能解除,转入积极发育状态,这个过程叫复苏。

食性: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食物形成一定的选择性假死性: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停留处跌落下来呈假死状态,稍停片刻即恢复正常而离去的现象。

假死性是一种非条件反射,是昆虫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性。

农业昆虫学

农业昆虫学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下害虫: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作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亦称土壤害虫。

2、综合防治(综合治理,IPM):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科学管理的系统,它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和有关环境条件,尽可能以协调的方式利用民有的适当技术和方法,使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经常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4、防治指标:是有害生物种群增加到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而必须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

5、植物检疫:就是国家以法律手段,制定出一整套的法令规定,由专门机构执行,对就受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控制其传入和带出以及在国内的传播,是用以理论上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有的也称为“法规防治”6、虫害与害虫:虫害:害虫的取食产卵等行为造成了农作物的经济损失;害虫:直接危及人类健康或对人类的经济利益造成危害的昆虫,通称为害虫。

7、隔年羽化现象:小麦吸浆虫的出土、化蛹需要一定的适度,从这个角度去答题:小麦吸浆虫当越冬幼虫破茧上升或化蛹羽化期间,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15%时,便不破茧或化蛹、羽化。

而适时过后既是条件再好,当年不再化蛹羽化的现象。

称为隔年羽化现象。

8、种: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不完整(可以相互配育的自然居群,在生殖上与其他相似群体相隔离,并占有一定的生态空间,拥有一定的遗传基因型、表现型,是生物进化和分类的基本单位。

)9、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若虫和稚虫)脱皮而出的现象。

10、多胚生殖:指1粒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 1个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1、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后代个体。

12、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的时期,幼虫或若虫冲破卵壳而出的现象,称为孵化。

13、化蛹:末龄幼虫脱皮叫化蛹。

14、世代交替: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这一过程重复出现称为世代交替。

农业昆虫学答案

农业昆虫学答案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参考答案绪论一. 名词解释1.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三、简答题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容是什么?答: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容是:〔1〕研究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等。

〔2〕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发生和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害虫,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有效防治。

2.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答: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是贯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消灭害虫。

第一章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一. 名词解释1.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

2.农业害虫:农业害虫是指危害农作物,且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类害虫。

3.害虫的种群密度: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

4.经济损害水平:经济损害水平指将引起作物经济损害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

5.害虫的生态对策:害虫的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6.虫害:虫害是指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

7.关键性害虫: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的害虫。

8.偶发性害虫:偶发性害虫是指在一般年份不会造成不可忍受的经济损失,而在个别年份常因自然控制力量受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的治理措施不当,致使种群数量暴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

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

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

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植保31201班1、农业昆虫学: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又研究寄主受害后反应,包括经济损失、补偿能力和抗生机制,以及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的科学。

(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科学)2、昆虫防治方法:●植物检疫:由国家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植物检疫法规,并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工作,目的在于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国外传入国内,或从国内传入国外,或传入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种措施。

●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运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的繁殖,而不利于某些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压低或消灭害虫(病害、杂草)的目的。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

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航空、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等●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

包括辅助剂和增效剂,激素。

3、农业防治的优缺点优点●主动措施,将害虫消灭在农田以外或为害之前;●结合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增加防治害虫的劳动力和成本;●利用越冬期、抗虫品种、改变耕作制度和改造生态环境,对害虫彻底控制,其他方法无法达到;●有利于天敌生存,无污染的环境。

缺点●某种措施对一些害虫有效,另一些害虫数量可能导致上升;●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能作为应急措施,在害虫爆发时显得无能为力4、生物防治的优缺点优点:有效控制害虫;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业收入缺点:控制不迅速,药效慢,难于对付爆发性害虫;制剂、天敌不易成批生产(相对化学农药),季节性强;使用方法不简便和效果不稳定。

5、化学防治的优缺点●优点:杀虫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季节性和地区的限制,适于搭面积机械化防治;●缺点:保管不慎,会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造成公害以及3R 问题;即残留Residue、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0*2‘)1、羽化:末龄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或由蛹壳破裂变为成虫,称为羽化。

2、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3、两性生殖:卵子和精子结合,雌性产下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一个子代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

4、卵胎生: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并不排出体外,而是停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

5、幼体生殖: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时期,就进行生殖的现象。

6、种群:指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同种个体的集合体,即同种个体的群体,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二者区别)7、趋性: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动。

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

8、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的生理现象。

9、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

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环境到来之前,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

光周期的变化是引起滞育的主要因素10、有效积温K: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的总和。

11、发育起点温度:有效温区的下限是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一般为8~15°C。

12、蛹期:从化蛹到羽化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些昆虫幼期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13、预蛹期:末龄幼虫后期(常称为老熟幼虫),快要变蛹时,先停止取食,将消化道内的残留物排光,迁移到适当场所,体躯逐渐缩短,活动减弱,准备化蛹,称为预蛹,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预蛹期,14、多型现象:有些昆虫,在同种群中,除雌雄异性外,还有不同的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15、多胚生殖: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16、过冷却现象:植物或昆虫的组织液可以承受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而不结冰,这种现象称为过冷却现象17、附肢:昆虫在胚胎发育时各体节均有1对管状外长物或突起,这就是所谓附肢。

农业昆虫学 复习资料1

农业昆虫学 复习资料1

作业题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2. 害虫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3. 植物检疫: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调运的植物及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监督处理,限制和制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人为的传播和蔓延的一整套措施。

4. 害虫发生期预测:是预测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的出现期或为害期,即发生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及在农田猖獗为害期,以确定防治的有利时机,即防治适期。

5. 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二、填空题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2.(田间实际调查法)(人为接虫控制为害的试验)(模拟害虫为害试验)3.(昆虫种类调查)(种群分布调查)(种群动态调查)(防治效果调查)(受害程度调查)4.(抗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5.(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环境保护学观点)6.(鞘翅)(叩头虫)7.(老熟幼虫)(土壤)8.(1)三、单项选择题1. B 2. A 3. B 4. C 5. A 6. A 7.A 8. A 9. A 10. B四、简答题1. 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方式有哪些?答: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方式有:(1)直接取食为害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方式主要是通过取食直接为害,如咀食为害,潜叶为害,卷叶和缀叶营巢为害,钻蛀为害和刺吸为害等。

(2)非取食为害一些种类害虫还可进行非取食为害,如叶蝉、飞虱、蓟马等害虫可将卵产于植株组织中而引起伤害,蝼蛄可在土壤中穿行为害。

(3) 传播植物病害一些种类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等可传播植物病害(如病毒病),对作物产量造成更大的损失。

2. 物理机械防治法包括那些内容?答:物理机械防治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机械捕杀。

农业昆虫学概述

农业昆虫学概述

农业昆虫学概述
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昆虫及其与农作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昆虫分类、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防治技术等方面。

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主要是通过昆虫对农作物进行摄食和寄生等方式造成,间接危害主要是通过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进行传播。

为了防治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业昆虫学采用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

同时,农业昆虫学也研究了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以及农业昆虫的价值利用等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1 -。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一、什么叫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研究与农业有关昆虫的发生规律、控制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昆虫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科学。

广义的农业昆虫应该包括益、害虫两个方面,但这里主要指的是害虫,在目前,还附带一部分害螨和软体动物在内。

农业昆虫学主要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

同时,还研究寄主受害后的反应,包括经济损失、补偿能力和抗虫机制,以便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

第一章害虫类别根据害虫取食作物种类的多寡:一般分为多食性、寡食性和单食性害虫。

1、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可取食许多不同科的多种植物。

例如: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的幼虫和棉蚜等。

2、寡食性害虫,寄主范围一般较窄,通常仅取食1个科或其近源科内的植物。

菜青虫、小菜蛾、直纹稻苞虫3、单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单一,仅取食1种植物。

如褐飞虱、三化螟、豌豆象、蚕豆象。

根据害虫的口器:1、刺吸式害虫:飞虱、叶蝉、蚜虫、粉虱、介壳虫、椿象。

2、咀嚼式害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条螟、葡萄透夜蛾、天牛、吉丁虫等的幼虫。

3、锉吸式和虹吸式吸果害虫:锉吸式害虫为蓟马,吸果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吸果蛾科的部分成虫。

害虫的调查昆虫的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聚集分布聚集分布:个体作不随机分布,呈疏松不均匀的分布,通常由若干个个体组成一定的核心。

最常见为核心分布和嵌纹分布两种。

1、核心分布:害虫或其为害状在田间分布呈不均匀状态,个体形成许多小集团或核心,并自这些小核心向四周作放射状扩散蔓延。

例如三化螟和玉米螟幼虫及被害植株的分布等,可采用棋盘式或平行线式取样法。

2、嵌纹分布:害虫在田间分布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

如棉花朱砂叶螨前期在棉田边行的分布。

可采用Z字形取样法。

调查取样的单位和数量一、取样单位:每个样点的性状和统计观察的单位即取样单位。

农业昆虫学.doc

农业昆虫学.doc

1.变态:在昆虫一生的生长发育中,要经过一系列的内部和外部体态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做变态。

2.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消长规律及防治措施的一门科学。

3.翅的连锁器:使昆虫的前后两对翅协调在一起进行飞翔的特殊的构造。

4.外生殖器:昆虫用于交配和产卵的器官。

5.昆虫生物学:研究昆虫生命特征的科学。

6.两性生殖:雌雄异体交配,在雌体内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7.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又称为单性生殖。

8. 世代交替:昆虫的两性生殖、孤雌生殖随季节的变化交替进行的生殖方式。

9.卵胎生: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成而营养仍由卵提供,由母体直接产生幼体的生殖方式。

10. 幼体生殖:在幼虫期就能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

11.多胚生殖: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2.孵化: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

13.蜕皮:自卵中孵出的幼虫,随着虫体的增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将旧表皮蜕去的现象。

14.虫龄:从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前称第一龄幼虫,以后每蜕皮一次,幼虫增加一龄。

15.变态脱皮:末龄幼虫脱皮化蛹的现象。

16.化蛹: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成蛹的过程。

17.羽化:成虫从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

18.补充营养:成虫羽化后需要继续取食才能性成熟,这种对性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叫补充营养。

19.雌雄二型:同种昆虫的两性个体除生殖器官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的现象。

20.多型现象:在同种群中,除雌雄异性以外,即在同一性别中,还有不同的类型的现象。

21.年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即由当年的越冬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

22.世代:昆虫卵或幼虫,从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史。

23.局部世代: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

最新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资料

最新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资料

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植保31201班1、农业昆虫学: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又研究寄主受害后反应,包括经济损失、补偿能力和抗生机制,以及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的科学。

(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科学)2、昆虫防治方法:●植物检疫:由国家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植物检疫法规,并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工作,目的在于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国外传入国内,或从国内传入国外,或传入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种措施。

●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运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的繁殖,而不利于某些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压低或消灭害虫(病害、杂草)的目的。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

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航空、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等●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

包括辅助剂和增效剂,激素。

3、农业防治的优缺点①优点●主动措施,将害虫消灭在农田以外或为害之前;●结合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增加防治害虫的劳动力和成本;●利用越冬期、抗虫品种、改变耕作制度和改造生态环境,对害虫彻底控制,其他方法无法达到;●有利于天敌生存,无污染的环境。

②缺点●某种措施对一些害虫有效,另一些害虫数量可能导致上升;●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能作为应急措施,在害虫爆发时显得无能为力4、生物防治的优缺点优点:①有效控制害虫;②减少环境污染;③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业收入缺点:①控制不迅速,药效慢,难于对付爆发性害虫;②制剂、天敌不易成批生产(相对化学农药),季节性强;③使用方法不简便和效果不稳定。

5、化学防治的优缺点●优点:杀虫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季节性和地区的限制,适于搭面积机械化防治;●缺点:保管不慎,会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造成公害以及 3R 问题;即残留Residue、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