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四根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感知三角形。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师:照片中有一座什么继续看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发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揭题: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三角形。
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进一步感知三角形!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三角形生……2、生活中三角形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张老师也找了一些,请看屏幕,你看到三角形了吗3、在你的心目中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办法自己做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2、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三角形,并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是用小棒围,用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用小棒围得时候注意小棒的端点要连在一起。
、师找一个用小棒摆的到前面摆一下。
我们用三根小棒来摆一个三角形的时候,三根小棒要注意什么3、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们能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在课本第23页的点子图上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画,我们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4、小结: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5、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6、师:我们已经做了三角形,又画了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是怎样组成的呢自学课本第22页下面的图。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直到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难点:不同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PPT、三角板学具准备:小棒、白纸、铁丝、三角形、稳定性学具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2、在哪看到过这种图形?(生举例)二、教学三角形的定义1、师: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
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做一个三角形。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学生的作品:生1:用小棒摆的一个三角形师:你们对他摆的三角形有什么想说的吗?生:他摆的三角形小棒与小棒处没有粘牢。
师:你愿意上来让这个三角形变得更完美些吗?生2:用白纸折了后剪出来的一个三角形。
生3:用铁丝折的一个三角形师刚展示,就有学生在下面提意见:那不是三角形?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个不是三角形?生:它没有封口。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师动手捏住铁丝的两头问:这样是一个三角形了吗?2、师:现在我们说也说了,做也做了,那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式三角形呢?同桌交流3、学生回答,教师不断完善。
得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断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提问:什么叫围成?学生齐读三角形的定义5、师:接下来让我们当一回小法官,判断一下上面的图形式不是三角形。
(PPT出示)5、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
教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反思: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关于三角形的定义作业本中也曾以判断的形式出现过,因此备这节课的时候,一直在犹豫,是直接以提问形式出现:“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还是先建立表象,再得出定义。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和画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1、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请你说说看,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形状是三角形的?2、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
看一看: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和()个角。
出示:(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出示一些三角形:(1)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1、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2、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3、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画三角形的高。
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系统研究三角形特征的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让学生从现实背景中找出三角形来初步感知,例2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例2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新增多的内容。
教材在编排上重视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探索规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发现和主动建构的特点。
教学思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主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的物体去感知三角形,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经历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推动他们思维内在的动,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在练习设计上除了课本习题外,作了适当补充,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使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经历充分的探索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好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纸条各一根(颜色同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江阴长江大桥是我们泰州市在长江上架设的第一座大桥,是泰州人的骄傲,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江阴长江大桥图片)师:观察一下,你能在这座大桥上找到我们了解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设计意图】:由课本插图改为学生了解的江阴长江大桥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
小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是小学数学上学期的一课,是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通过认识三角形,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然而,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几何知识等。
这样做可以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趣味性和实际性。
几何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缺乏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教学活动,如拼图游戏,几何图形的构造等,使学生对几何产生兴趣。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几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地图导航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学手段。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多媒体和互动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更加直观和深入。
同时,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在教学评价上,缺乏全面性和差异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在几何这门学科中可能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提供更好的反馈和指导。
综上所述,针对《认识三角形》这堂课,我认为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4章三角形 4.1.1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
以下是对学情的分析:1. 学生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基本的几何知识,包括直线、角度等概念。
2.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3. 学习难点:学生可能会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a.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深刻;b. 对于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辨别和特点不清楚;c. 解决三角形问题时缺乏方法和策略。
4. 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几何学科的学习可能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并从中选取适合的教学资源。
以下是对教材的分析:1. 教材内容:教材中关于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b. 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c.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d.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2. 教材结构:教材中将三角形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需要我们进行整合和梳理,以便更好地呈现给学生。
3. 教材资源:教材中可能包含一些习题、案例和实例,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适当的资源进行教学辅助。
三、教学设计基于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教学设计。
以下是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a.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b.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c. 能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d.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2. 教学内容和步骤:a.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实例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三角形教学设计(共6篇)
三角形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三角形》教学设计《三角形》教学设计仓子中心小学杨素英教学内容:冀教版第八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第一课时三角形教学目的: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会画出三角形的高。
3、感受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会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外表是三角形?请搜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活动1] 多媒体展示图片〔自行车、梯子、魁北克的桥、电线杆等〕问题:〔1〕展示的图片中最根本的图形是什么?〔2〕为什么这些物体中最根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学生考虑并答复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从视觉上冲击学生大脑,感受数学图形的魅力,拓展学生的见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2] 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问题:探究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独立探究的根底上,学生交流总结归纳,老师深化学生参与活动,指导,倾听。
本次活动老师应注意:1 学生是否按步骤,按要求完成探究。
2 学生是否能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亲手操作寻求数学的结论,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步语言表达才能,让学生深化领会问题的本质,以及学会从现象找规律。
〕[活动3] 制作模型问题:〔1〕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性稳定性的事例吗?〔2〕你能说出你所做的模型中那些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例。
展示学生做好的模型,并讲解。
老师针对学生的答复做出恰当的评价及补充,并对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给予肯定和鼓励。
本次活动老师应注意:1 对学生鼓励教育,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包括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
2、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尺、交通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新授(1)三角形的定义教师结合图形,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强调三角形的三个要素: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2)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找出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并数一数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通过让学生用手指一指、说一说的方式,加深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理解。
(3)三角形的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角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的内角和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先进行猜测,然后分组进行探究。
可以让学生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的结论。
3、巩固练习(1)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学习目标:1. 知道什么是三角形,能够简单描述出三角形的性质。
2. 能够分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3. 能够简单应用勾股定理。
教学准备:1. 三角形的图形或模型。
2. 学生白纸和铅笔。
3. 用于绘制图形的工具。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1. 让学生看足球场或篮球场,通过矩形或正方形的形状了解什么是“形状”。
2. 介绍三角形的形状和性质,让学生看参考图并了解三角形的定义。
3. 引导学生确定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即“有三个角和三个边”。
4. 谈论三角形的命名方法:按照其边长进行命名。
二、学习如何区分 triangle 类型1. 引导学生观察: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例如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由此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不同类型。
2. 教授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怎样区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基本类型的。
三、学习勾股定理1. 引导学生观察右锐角三角形,发现它们和其他类型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勾股定理的概念。
3. 教授基本概念:通过配对两边和求平方根来确定三边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
4. 应用勾股定理:引导学生通过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1. 统一定义、性质等概念。
2. 引导学生解决举例中的问题。
3. 在班级的讨论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这堂课让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特征,并给他们介绍了习惯用的三角形命名方法。
然后,教授了勾股定理和如何应用勾股定理的方法。
感觉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除了个别学生迷失方向外,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意愿。
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课程内容。
同时,考虑到练习能力的影响,我们会多安排做题时间。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篇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2.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方格纸、三角尺、小棒、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导出课题谈话:出示三角板,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三角尺)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书上图: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三角形吗?提问: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三角形?(结合举例出示自行车图等)揭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角形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结合身边熟悉的物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了解特征1.激趣:想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吗?首先,我们要明确活动要求。
出示要求:(1)用你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
(2)小组成员比较所做的不同的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2.操作: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指名某组代表上台利用实物投影介绍,别的小组补充。
(材料:小棒、三角尺、方格纸、点子图、白纸)4.感受围成提问:刚才有同学是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那么摆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出示开口和出头的两种摆法:这样行吗?不管是摆还是画三角形,都要注意三条边首尾相连。
小班认识三角形教案反思
小班认识三角形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辨和排序。
2.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重要和趣味,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体验帮助别人并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 电脑课件,《快乐的幼儿园》音乐。
2. 积木,粉红色、黄色、蓝色图形人手一份。
3. 点卡、奖章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1. 幼儿听音乐《快乐的幼儿园》进活动室。
2. 寻找图片中的三角形。
教师:找一找,图片中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哪些东西是方形的?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3. 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三角形的,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好朋友。
二、观察比较,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辨和排序。
1. 出示课件1。
教师:这里有一座小房子,它是由一些积木搭建而成的。
我们也来搭一座小房子,你们想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建小房子呢?(幼儿自由搭建小房子,用圆、方、三角形积木搭,有的孩子用三个三角形积木搭成了一个大三角形,也有的孩子把三角形积木放在了最下面。
)2. 出示课件2。
(1)教师:这座小房子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建而成的?这些小房子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小房子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幼儿找出小房子由三角形积木搭建而成的共同特征。
)(2)教师:这座小房子有一样大的三个角,每一幢小房子都有三个角吗?找找看有没有不一样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房子都是三个角。
)(3)教师:这座小房子有一样大的三个角,那你们能不能把不一样大的三个角找出来呢?(引导幼儿将大小不一的三个角进行比较。
)3. 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排序。
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大小一样的三个角来盖漂亮的小房子,你们能做到吗?我们来试一试。
(引导幼儿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角形。
)4. 送礼物。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盖房子可累了,我来送给每人一顶漂亮的帽子和一枚奖章。
戴起漂亮的帽子,别上奖章,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吧!。
四年级数学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特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难点:三角形高的概念及三角形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2.出示课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1)观察三角形: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板书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学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教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顶点、底、腰、高、角。
(3)板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表示方法。
3.学习三角形分类(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角,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教师介绍三角形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习三角形稳定性(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师讲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3)板书三角形稳定性。
5.学习三角形高(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高。
(2)教师讲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3)板书三角形高。
6.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学生答案,指出错误原因。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师展示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1.三角形的特征: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教学设计方案
三角形教学设计方案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也能展开一个完善的主题班会活动。
对于三角形的认识,学生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展开相干的主题教学活动。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三角形教学设计方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教学设计方案篇1【设计理念】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进程,要请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视察、猜测、验证、交换反思等进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换等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进程。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控知识,而且可以积存探究数学问题的活动体会,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例6、“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课是安排在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觉,安排两次实验操作活动。
教材出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进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换的空间和时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楚的思路。
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交换、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基础:知道直角和平角的度数,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他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已经知道了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
2、已经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教学目标】1.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在视察、料想、操作、合作、分析交换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积存基本的数学活动体会,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2.学习三角形的种类3.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构成要素:边和角二、教学重点1.帮助幼儿理解三角形的概念2.认识不同种类的三角形3.引导幼儿认知三角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理解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才可以称之为三角形2.让幼儿在理解三角形的同时分辨不同种类的三角形3.教授给幼儿边和角的概念四、教具准备1.颜色纸,剪刀,胶水。
2.三角形的图形,三角形卡片。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个图形,它是由三条边连接成一个角,叫做三角形。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图形。
这是一个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请大家数一数三角形中有几条边?有几个角?2. 引入新知•了解三角形的种类让幼儿把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卡片分类。
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让幼儿观察三角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分辨不同种类三角形的要素是什么。
在观察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的边长度不一样、角的大小也不相同。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边来区分三角形的种类呢?•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构成要素:边和角边:三角形是由三条边连接起来组成的。
角:所连接起来的三条边围成的部分叫做角。
让学生贴上各个种类的三角形,指出三角形的边和角。
3. 练习通过翻转和观察,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图形?2.它有几条边?分别是什么?3.它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4.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三角形?4.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基本构成要素:边和角。
我们怎样学习的?我们通过观察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不同种类的三角形;通过翻转和观察,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感受三角形的基本构成要素。
六、反思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目标较为简单,但幼儿对三角形的基本知识还是有些困难。
在分类三角形时,有些幼儿会混淆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在边和角的认识上,幼儿需要多次讲解才能理解。
小学数学_三角形 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谈话:(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请看屏幕,这是建设中的教学楼,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在哪里发现的?回答:我发现了很多三角形. 塔吊和建筑框架上都有三角形。
评价:你们发现了吗?观察真仔细!提问:老师描出了一些,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
为什么塔吊和建筑框架上要采用三角形呢?三角形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直接引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做到简单明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
谈话:(边板书边说)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三角形?回答:自行车、路灯、篮球架……评价:真善于观察!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谈话: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生活实例)小结: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2、梳理学生的疑问。
提问:生活中这么多物体的面上有三角形。
关于三角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或者说你想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识?质疑: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为什么这些物体上都用到了三角形?评价:问得好!真会思考!有价值!3、引导概括三角形的含义。
过度语: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大家都认识三角形,你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提出操作要求:请拿出三根小棒,快速摆出一个三角形,看谁动作快!学生操作:用小棒摆三角形。
评价:动作真迅速!操作展示: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生)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同学们都摆出了三角形,你能画一个试试吗?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师适时板画三角形)引导讨论:画完的同学同桌交流一下,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你发现了什么?)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了那些物体中有三角形?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1、你能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三角形)2、小组内的同学观察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当学生说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时,课件:图1是三角形吗?图4是三角形吗?理解围成)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出(边、顶点、角)。
7、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为三角形ABC。
三、反思总结,自我建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有三个顶点、有三个角;还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难点:会画三角形。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形、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红领巾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象征,那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生:三角形。
师: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找一找哪里有三角形?)生1:水壶、小鱼、篮球架、人行路标。
师:出示一辆自行车。
生2:有好多三角形。
生3:自行车轮胎上有好多三角形。
生4:那不是,三角形是由线段围成的。
师:出示海上大桥。
生:一起回答有许多三角形。
师:这些都是老师收集到的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上的三角形。
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应用,它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一)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是怎么摆的?生1:我是用了3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的。
生2:我是用了3根小棒首尾相接围成三角形的。
师:请你给大家示范一下吧。
(生2展示摆成三角形的小棒表示的线是线段、直线还是射线?)生:是线段,因为小棒的长度是有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22 页的例题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第23 页的例题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
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学具盒、尺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做三角形: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
交流:(1)、用小棒摆。
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
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 个顶点、3 条边、3 个角
三、三边关系:
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摆完后交流:(1 )同一种颜色(一样长)的小棒肯定是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
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
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
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
2、探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
1)说说你用一红两绿三根小棒怎么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呢?
两根绿的太短了,碰不到。
)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 a+ b v c不能围成三角形
(2)想象:如果把一根绿的换成长一点的,和原来那根绿的合起来正好和红的一样长,行不行?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 a+ b=c不能围成三角形〉
3)那究竟什么时候能围成三角形呢?
可能会有学生会猜想,a + b > c
再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 b > c?
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 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3、练习巩固:
(1)有这样两根小棒,分别是6 厘米和8 厘米,第三根小棒多长那么它们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说说理由。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先可考虑最短的,如果是2 厘米,那么和6 厘米的合起来正好是8 厘米,只能重合在一起,变成线段,所以至少要比2 厘米长一点,在整数范围里,那至少就得3 厘米。
再从最长的角度考虑,6厘米和8厘米的合起来要14厘米,不能有14 厘米长,那样也是重合后变成了线段,应该要比14 厘米稍微短一点,即13 厘米。
)
发现:比两边之差多1,比两边之和少1)
2)继续练习,如:6 厘米和6 厘米,3 厘米和4 厘米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三角形:
指出:画的时候,要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子重合。
2、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完后追问第一种情况:那如果老师把2 厘米的加上6 厘米的,不就变成厘米,那就可以围成
大于”4三角形了。
这样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
(6 厘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边,它单独一条就比别的两条都长,所以,要用比较短的边合起来,然后和最长的比。
)
3、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
请你用今天学得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课后小记: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三角形一点都不陌生,所以我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了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方面了,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从“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怎样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借助了小棒、画图等手段,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原委。
在巩固练习中的问题,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一原理,并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
上次听潘老师上这课的时候,他们的教材和我们不同,他们就只有三边关系的探究,而且结论是“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对“任意”两字的理解还行,但自己想到用“任意” 两字的,非常困难。
所以我在想想做做第2 题中补充了一个问题,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一般考虑的时候只要考虑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和最长的那条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