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概论
基因工程概论
![基因工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456b17fad6195f312ba6bb.png)
主要基因工程产品的研制、开发、上市时间
产品
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SRM) 人胰岛素 人生长激素(HGH)
时间
1977 1978 1979
国家 用途
日本 巨人症 美国 糖尿病 美国 侏儒症
上市时间 国家
1982 1985
欧洲 美国
人α-干扰素(IFN)
乙肝疫苗(HBsAgV)
1980
198破了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之间界限,可使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甚至人与其
他生物之间的遗传信息进行重组和转移。 缩短了新物种出现的时间。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供体细胞
目的基因
载体 重 组D N A分 子
受体细胞 转化细胞
基因治疗 基因诊断
多肽药物 疫苗、抗体
(二)克隆载体研究
基因工程的发展是与克隆载体构建密切相关的; Ti质粒的发现使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动物病毒克隆载体的构建,使动物基因工程研究也有
一定的进展。可以认为构建克隆载体是基因工程技术路线 中的核心环节。 构建适合于高等动植物转基因的表达载体和定位整合 载体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受体系统的研究
就基因药物而言,最理想的表达场所是 转基因动物的乳腺。
1)乳腺是一个外分泌器官,乳汁不进入体内循环,不
会影响转基因动物本身的生理代谢反应。 2)从乳汁中获取目的基因产物,产量高,易提纯,表 达的蛋白质已经过充分的修饰加工,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 3)从乳汁中源源不断获得目的基因的产物的同时,转
基因动物又可无限繁殖。
基因工程 Gene Engineering
生物工程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
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等。
19基因工程概论20141022
![19基因工程概论20141022](https://img.taocdn.com/s3/m/2cde97cf6c175f0e7dd13734.png)
类型
来源 相同点
功能 差别
E·coli DNA 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大肠杆菌 恢复 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磷酸
T4噬菌体 二酯键
能连接黏性末端和 平末端(效率较低)
G AA TT C
G AA TT C
C TT AA G
C TT AA G
用同种限制酶切割
G AA TT C
G AA TT C
C TT AA G
标记基因, 便于检测。
载体
常用载体: 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条 件: 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②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载体--分类
1、克隆载体:以繁殖DNA片段为目的的载体。 如pBR322及其衍生质粒。
2、穿梭载体:既能在真核细胞中复制又能在 原核细胞中复制的载体。
环境污染治理
通常一种假单孢杆菌只能分解石油中的一种烃类。 基因工程的“超级细菌”能吞食和分解多种污染物
环境治理 抗虫转基因植物
抗虫棉花--问题探讨:
普通棉花 抗虫棉
苏云金芽孢杆菌含有一种可 以合成毒蛋白的基因。
让细菌的毒蛋白基因在棉花 细胞中表达,可培育出抗虫棉。
想一想:完成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哪些关键工作?
反对派的观点
▪ 一英国科学家声称,转基因马铃薯会减弱老 鼠免疫系统功能;
▪ 美国康乃尔大学也发现,转基因玉米会危害 蝴蝶幼虫及其相关生态环境。
▪ 环保团体认为未经长期安全测试,长期食用 可能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简要过程:
苏云金芽孢杆菌
普通棉花(无抗虫特性)
提取
通过运载体导入
1基因工程概论
![1基因工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ff7441b0066f5335a812166.png)
6. 其他 除以上争论外,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还表现在
微生物作为宿主细胞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动物激素、食 品、饲料添加剂等对动物本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安全 性问题等方面。
基于上述诸多方面的异议,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的研究成为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所以关于GMO(genetic modified origanism)的争论主 要集中于安全性,宗教,贸易
1.实验室的物理安全
P1——P4是关于基因工程实验室物理安全防护上的装备规定。 P1级实验室为一般的装备良好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
P2级实验室,在P1级实验室的基础上,还需装备负压的安全操 作柜;
P3级实验室,即全负压的实验室,同时还要装备安全操作柜;
P4级实验室是具有最高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验室,要求建设专用 的实验大楼,周围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留有一定距离的隔离带, 细菌操作带手套进行,以及使用其他必要的隔离装置,使研究 者不会直接同细菌接触。
一.基因工程的诞生
1. Berg的开创性实验
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Paul Berg小组完成了首次体外重 组实验:将SV40的DNA片断与噬菌体的DNA片断连 接起来(用DNA末端转移酶,而非限制性内切酶)。
2. Boyer-Cohen实验
1973年斯坦福大学的S. Cohen小组将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 大肠杆菌R6-5质粒与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的另一种大肠杆菌质 粒pSC101连接成重组质粒,具有双重抗药性。
二.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 理,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传递的问题。
1953年James D. Watson和Francis H. C. Crick揭 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制。
基因工程概论
![基因工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9815567284ac850ac024209.png)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
一、基因工程的安全隐患
1. 对环境的影响 重新组合一种在自然见尚未发现的的生物性 状有可能给现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2. 新型病毒的出现
制造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或有产生病毒能力 的基因的新型微生物有可能在人类或其它生 物体内传播。
1978年, Goeddel等,人胰岛素的发酵生产成功。 1979年, Goeddel等,又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人生长激素基因。 1980年, Nagata等, 遗传工程菌生产干扰素获得成功。 1981年, 用遗传工程菌生产的生物制剂包括动物口蹄疫疫苗、乙型肝 炎
病毒表面抗原及核心抗原、牛生长激素等。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诞生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基因工程的成就和前景展望
基因工程的兴起
1977年,激素抑制素的发酵生产成功。Itakara等,化学合成的激素抑制素
基因和大肠杆菌-半乳糖(苷)激酶基因插入到PBR322中得到重组质粒,并通 过大肠杆菌生产出含有激素抑制素的嵌合型蛋白,经溴化氰处理后释放出了有 生物活性的激素抑制素。首次实现了真核基因的原核表达。用价值几美元的9升 培养液生产出50毫克的生物活性物质,这相当于50万头羊脑的提取量。
心脏 肺 心脏(新生) 心脏(新生) 心脏(新生) 心脏(正常) 心脏 心脏 心脏 肺 心脏 肾 心脏 肾 肺 肺 肾
基因构件
hDAF +hCD59 hCD59 hDAF hDAF hDAF hCD59 hDAF hDAF hCD59/hDAF hCD59/hDAF hDAF hCD59/hDAF hCD55+ hCD59+ hCD46 hCD55+ hCD59+ hCD46 hMCP(Hcd46) hCD59 +hDAF hDAF
基因工程概论复习重点
![基因工程概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a958f04a7302768f993959.png)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原核基因(Prokaryotic gene):由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基因组编码的基因,以及高等生物细胞器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编码的基因,统称原核基因。
2. 真核基因(Eukaryotic gene):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编码的基因,以及感染真核细胞的DNA病毒和反转录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基因,统称真核基因。
3. .前导序列(Leader sequence):又叫前导序列区或5'-非翻译区(5'-UTR),,系指位于mRNA5'-起始密码子之前的一段长数百个核苷酸的不翻译的RNA 区段。
4. 尾随序列(Tai1er sequence):又称尾随序列区或3'-非翻译区(3'-UTR),系指位于mRNA3'-终止密码子之后一段100多核苷酸的不翻译的RNA区段。
5 复制子(Replicon):指有一个复制起始区(oriC)和起始基因的DNA复制单元。
例如细菌染色体、病毒基因组、质粒基因组等,凡其DNA能够进行复制的遗传单元,均称复制子。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复制子是指含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的DNA(RNA)的复制子特称复制单元。
6. 增强子(Enhancer):又叫增强子序列或增强子元件,是真核基因中发现的一种特异序列,能够在距离目标基因50kb以上的位置,从上游或下游的不同位置及方向增强该基因的转录活性。
7. 沉默子(Silencer)在真核基因启动子中除了增强子之外,沉默子同样也是一种可远距离调控相关基因转录活性的顺式元件。
与增强子一样,沉默子也能够从启动子的上游、下游甚至是基因内部三种不同的位置以及正向或反向,影响相关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起始效率。
同时沉默子往往是以组织特异性或时间特异的作用方式,控制基因的表达作用。
但与增强子的功能效应相反,沉默子只能抑制而不能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起始活性。
8. 绝缘子(Insulator)亦即是增强子活性的物理边界元件(physical boundaryelement),它是一段能够抑制或隔离增强子功能效应的顺式转录调节序列。
基因工程概论(3)
![基因工程概论(3)](https://img.taocdn.com/s3/m/59694a93bceb19e8b8f6bad0.png)
5’ … G-C-T-C-A-G-C-T-G-G-A-G-T… 3’
3’ … C-G-A-G-T-C A-C-C-T-C-A… 5’
Zn2+
T-G-G-A-G-T… 3’
A-C-C-T-C-A… 5’
gap
核酸修饰酶 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
TdT的基本特性:来自小牛胸腺
不需要模板的DNA聚合酶,随机掺入dNTPs 5’ p 3’ HO
3’ HO
TdT
5’ p 3’ HO AAAAAAAAAAA
Co2+
dATP AAAAAAAAAAAAAA OH 3’
p 5’
3 基因工程的基本条件
B 用于基因克隆的载体
载体的功能及特征
质粒(plasmid) 噬菌体或病毒DNA
考斯质粒(cosmid)
载体的功能及特征 载体的功能:
运送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受体细胞 为外源基因提供复制能力或整合能力 为外源基因的扩增或表达提供必要的条件
DNA pol I
5’ ppp dN Mg2+
3’ … G-C-T-C-A-G-C-T-G-G-A-G-A… 5’
5’ … C-G-A-G-T-C-G-A-C-C-OH
DNA聚合酶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I 大片段( Klenow ) :
Klenow 酶的基本性质: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经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获得C端三分之二的大 肽段,即为Klenow酶。 Klenow酶仍拥有5’→3’的DNA聚合酶活性和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5’ … G-C-T-G-A-A-T-T-OH
3’ … C-G-A-C-T-T-A-A-P
… 3’
… 5’
基因工程第1讲概论课件
![基因工程第1讲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93e3b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c.png)
理论上的可行性。
41
二、分子遗传学新方法是基因工程的 技术基础(六大技术)
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 ① 如何自如地得到目的基因; ② 如何在体外改造基因,得到重 组体; ③ 如何在体外转移重组基因;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继出现了 几项关键性技术,梦想成真。
42
实际上的可操作性 材料、实验条件、时空条件、
经济条件和政策。 基础方面的基本条件(可能性+ 可行性+ 可操作性)具备, 尚需人的科学创新 思维+ 艰苦的实践。才能得到创新的发明、 发现
49
1970年, MIT 的 科学家率先提出在体 外把不同来源的遗传 物质进行重组的设想, 但遭到反对, 不予支
50
办
不
不
到
到
的
的
22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 发生与发展
23
一、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
2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 DNA 肺炎链球菌光滑型和粗糙型的转化 试验
24
● 1944年, 美 国微生物学家 Avery证明基 因就是DNA分 子, 提出 DNA 是遗传信息的 载体。
32
遗 传 密 码 表
目 录33
mRNA分子上从5 至3 的方向,每3个核 苷酸构建一个密码子, 编码某一特定氨基酸或 作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 称为三联 体密码(triplet codon), 也称遗传密码子(genetic codon)。
解决了信息语言的对应关系。
34
•密码: 43 = 64
14
(4)利用重组DNA技术可以在体外大 量扩增、纯化人们感兴趣的基因, 研 究其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 从而拓 宽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基因工程概论
![基因工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1ab8f9233687e21ae45a9bf.png)
一、简述基因研究所取得主要成就,及其与基因工程创立与发展的关系。
1、基因学说的创立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学说到后来的摩尔根染色体理论,揭示了在染色体上基因的线性排列。
2、DNA是遗传物质从Avery的细菌转化实验到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及半保留复制机理,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3、DNA是基因的载体4、基因是细胞中RNA及蛋白质的“蓝图”。
5、随着中心法则的提出和64种密码子的破译,基因碱基顺序与蛋白质氨基酸顺序得到对应。
6、随着基因克隆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基因的分子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7、随着操纵子模型的提出,人们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8、随着基因分离与克隆技术的不断改良与发展,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分子探针、PCR 等技术不断被人们运用。
9、目前,不仅能够分离天然基因,还能结合化学合成等方法,在实验室内进行基因的合成、构建,并进行相应的表达分析。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综合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直接依赖于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步,基因及其研究为基因工程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基因工程建立的三大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是什么?并简述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三大理论基础:(1)1940年艾弗里(O.Avery)等人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且证明了通过DNA可以把一个细菌的性状转移给另一个细菌;(2)1950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Crick)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DNA半保留复制机理;(3)1960年关于遗传信息中心法则的确立。
2、三大技术条件:(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2)基因工程载体;(3)大肠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3、应用:通过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可以将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在一起,经由大肠杆菌转化体系增值复制,为基因工程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基因工程的概述
![基因工程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c05c5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0.png)
基因工程的概述定义:狭义的基因工程仅指用体外重组DNA技术去获得新的重组基因;广义的基因工程则指按人们意愿设计,通过改造基因或基因组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如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使大肠杆菌能够生产人所需要的产品;将外源基因转入动物,构建具有新遗传特性的转基因动物;用基因敲除手段,获得有遗传缺陷的动物等。
基因工程又被称为基因拼接技术或者DNA重组技术,可分为微生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三种生物转基因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人工转移的方式,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个受体细胞中,并使该转移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从而获得全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产物。
基因工程技术为遗传物质研究和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动物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动物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以达到揭示基因功能和利用基因治疗疾病等目的。
常见的动物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等。
通过使用基因编辑工具精确地切割和删除目标基因的特定区域,使该基因在动物个体中的表达缺失,可以揭示该基因在特定生理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基因治疗能够通过修复或替换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动物个体的缺陷基因来达到治疗和预防遗传疾病的目的。
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复猫头鹰视网膜变性等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从而改善视力。
微生物具有结构简单、迅速繁殖的特性,在其繁殖发展中应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将外源基因转入微生物中表达,使微生物能够生产人所需要的产品,如抗体和药用蛋白质等。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及基因疫苗,有利于打破传统疫苗的局限性。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在特定环境下,植物组织或者细胞能够生长出完整的植株。
所以,可以将药物基因组合到植物细胞内,通过分别培养,得到具有药物基因的植株。
植物独特的稳定遗传特性为医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而良好的条件。
目前,借助植物基因工程制造的药物有纯化的血清蛋白、干扰素与脑啡肽等。
基因工程概论: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基因工程概论: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70f82db52ea551810a687e2.png)
基因工程概论
基因工程概论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2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3 基因工程的基本条件 4 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 5 目的基因的分离克隆 6 高等植物的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A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的理论体系
研究层次
量子 分子 细胞 组织 个体 群体
遗传
生理
细菌
真菌
生物活性物质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B 基因对生命特征的主宰性
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和统一表现在基因的主宰性 基因是一段具有物质编码功能的DNA或RNA序列 细胞循环 细胞通讯 免疫识别 肿瘤发生 胚胎发育 神经传导 机体衰老 记忆思维 基因研究和操作的目的就是认识、改造、优化生命 健康和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生物活性物质
设计构建生物的新性状甚至新物种
天然细胞
基因敲除
突变细胞
天然物质或合成物质
野生动物
基因敲除
突变动物
高通量筛选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F 基因工程的基本形式
第一代基因工程 蛋白多肽基因的高效表达 经典基因工程 第二代基因工程 蛋白编码基因的定向诱变 蛋白质工程 第三代基因工程 代谢信息途径的修饰重构 途径工程 第四代基因工程 基因组或染色体的转移 基因组工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离扩增鉴定研究整理生物信息资源分离扩增鉴定研究整理生物信息资源大规模生产生物活性物质大规模生产生物活性物质设计构建生物的新性状甚至新物种设计构建生物的新性状甚至新物种分离扩增鉴定研究整理基因信息资源分离扩增鉴定研究整理基因信息资源从染色体dna上定向分离目的基因从染色体dna上定向分离目的基因将获得的目的基因扩增至足够数量将获得的目的基因扩增至足够数量采取加减法策略鉴定基因生物功能采取加减法策略鉴定基因生物功能gainfunctiongainfunctionlossfunctionlossfunction通过序列缺失研究基因内的功能域通过序列缺失研究基因内的功能域根据同源基因序列整理生物进化树根据同源基因序列整理生物进化树ggtatcgtcatctactacgtggcaatggtatcgtcatctactacgtggcaat天然细胞天然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生物活性物质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大规模生产生物活性物质大规模生产生物活性物质工程细胞工程细胞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天然细胞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有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升其合成能力如氨基酸天然细胞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有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升其合成能力如氨基酸天然细胞不具有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赋予其该能力如胰岛素天然细胞不具有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赋予其该能力如胰岛素突变细胞突变细胞基因敲除基因敲除天然细胞天然细胞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基因敲除基因敲除突变动物突变动物天然物质或合成物质天然物质或合成物质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筛选设计构建生物的新性状甚至新物种设计构建生物的新性状甚至新物种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第一代基因工程蛋白多肽基因的高效表达经典基因工程第一代基因工程蛋白多肽基因的高效表达经典基因工程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编码基因的定向诱变蛋白质工程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编码基因的定向诱变蛋白质工程第三代基因工程代谢信息途径的修饰重构途径工程第三代基因工程代谢信息途径的修饰重构途径工程第四代基因工程基因组或染色体的转移基因组工程第四代基因工程基因组或染色体的转移基因组工程第三代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概述
![基因工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c91de42647d27284b735182.png)
合酶链式反应.是以DNA变性、复制的某些特性 为原理设计的.1988,K.Mulllis莫里斯发明。
前提条件是必须对目的基因有一定的了解, 需要设计引物。
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复性) 中温延伸
3.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第二步: 制备重组DNA分子
2.下列关于DNA连接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将单个核苷酸加到某DNA片段末端,形成磷酸二 酯键 B.将断开的两个DNA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 成磷酸二酯键 C.连接两条DNA链上碱基之间的氢键 D.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连接起 来,而不能将双链DNA片段平末端之间进行连接
DNA分子杂交技术 分子探针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
• 最后: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 还要: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DNA分子杂交技术
• 基因探针:核酸分子探针是指特定的已知核酸 片段,能与互补核酸序列退火杂交,用于对待 测核酸样品中特定基因顺序的探测。
• 满足:(1)必须是单链,(2)带有容易 被检测出来的标记物。
基因工程的别名 操作环境 操作对象 操作水平 基本过程 结果 实质
DNA重组技术 生物体外 基因
DNA分子(基因)水平 剪切 →拼接 →导入 →表达
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
1944,艾弗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70,阿尔伯、 内森斯、史密斯
1953,沃森和克里克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要切两个切口,产生四个黏性末端。
• 如果把两种来源不同的DNA用同一种限制酶 来切割,会怎样呢?
会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让两者的 黏性末端黏合起来,就似乎可以合成重组 的DNA分子了。
基因工程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张惠展(2)
![基因工程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张惠展(2)](https://img.taocdn.com/s3/m/2a1dd46448d7c1c708a1457e.png)
DMT
O CH2 O H H O H H H N CH Me Me CH Me G H
激活
Me O P Me
Me O P Me
DMT
O CH2 H H O O H H O G
DMT
O CH2 O H H O G
DMT
O CH2 O H H G HO
脱取代基
H H
H O
氧化
H H
H O
缩合
H
CH2 H H O
2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C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提高外源基因的剂量——分子遗传学原理 筛选修饰重组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元件,如:启动子、 增强子、操作子、终止子、上游调控序列等 ——分子生物学原理 修饰构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翻译调控元件,如:SD序 列、mRNA非编码区、密码子等 ——分子生物学原理 基因工程菌(微型生物反应器)的增殖及稳定生产 ——生化工程学原理
基 因 工 程
1 2 3 4 5 6 7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基因工程的基本条件 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 目的基因的分离克隆 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 真核酵母的基因工程
2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A 重组DNA技术的理论基础
19世纪中 孟德尔 豌豆杂交试验 遗传因子 经典遗传学 20世纪初 摩尔根 果蝇杂交实验 基因 1944年 基因学
O H H
A H
Me O P O CH2 H
Me O P O
Me O P O
O H H
A H
CH2 H H O
O H H
A H
CH2 H H O
O H H
A H
H O
玻璃珠
连接臂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2023年中国农科院历年考博试题汇总
![2023年中国农科院历年考博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b28229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2.png)
中国农科院历年考博基因工程概论试题2023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基因工程概论试题一、简答题1、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在dna电泳中的区别是什么?2、举出动物转基因的两种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3、双脱氧法测序的原理。
4、以拟南芥或玉米为例,说明转座子标签法进行基因转移的原理。
5、southern印迹的原理及应用。
三、试论述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2023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基因工程概论试题一、名词解释1、限制性内切酶2、同裂酶3、核酶4、2μ环5、hat选择6、ti质粒7、t-dna8、同功trna9、反义trna 10、有义链11、α互补12、基因文库13、cdna 14、染色体步查二.简答题01、举两种植物基因转移的方法?简述其原理。
2、southern印迹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有何应用。
3、噬菌体与cos作载体有何区别?4、aflp的原理及其应用5、普通pcr与rapd有何区别,何谓普通pcr?6、何谓双元载体,简述其组装过程及其作用机理?三、判断题1、无论用哪种转化方法均可用pbr322作载体2、进入细菌的外来dna之所以被降解,是由于细菌只修饰自身dna,不修饰外来dna3、只有粘粒端才可以被连接起来4、用自身作引物合成的cdna链,往往cdna并不完整1998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基因工程概论试题一、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上有何意义?二、简答: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应用有何特点?2、举两种植物基因转移的方法?简述其原理。
3、双脱氧法测序的原理4、转座子标签法克隆植物基因的原理5、southern印迹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有何应用?6、在dna复制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复制体(replisome)的结构,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7、sanger测序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999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基因工程概论试题一.名词解释:1.cdna 2 ti质粒3. 2u环4. hat选择5 a互补6 yac 7 转导8 基因文库9 限制性内切酶10 染色体步查二.问答题:1 举例说明两种植物转基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述基因研究所取得主要成就,及其与基因工程创立与发展的关系。
1、基因学说的创立
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学说到后来的摩尔根染色体理论,揭示了在染色体上基因的线性排列。
2、DNA是遗传物质
从Avery的细菌转化实验到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及半保留复制机理,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3、DNA是基因的载体
4、基因是细胞中RNA及蛋白质的“蓝图”。
5、随着中心法则的提出和64种密码子的破译,基因碱基顺序与蛋白质氨基酸顺序得到对应。
6、随着基因克隆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基因的分子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7、随着操纵子模型的提出,人们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8、随着基因分离与克隆技术的不断改良与发展,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分子探针、PCR 等技术不断被人们运用。
9、目前,不仅能够分离天然基因,还能结合化学合成等方法,在实验室内进行基因的合成、构建,并进行相应的表达分析。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综合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直接依赖于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步,基因及其研究为基因工程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基因工程建立的三大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是什么?并简述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三大理论基础:
(1)1940年艾弗里(O.Avery)等人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且证明了通过DNA可以把一个细菌的性状转移给另一个细菌;
(2)1950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Crick)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DNA 半保留复制机理;
(3)1960年关于遗传信息中心法则的确立。
2、三大技术条件:
(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
(2)基因工程载体;
(3)大肠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3、应用:
通过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可以将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在一起,经由大肠杆菌转化体系增值复制,为基因工程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什么是植物基因工程?什么是转基因植物?两者的关系如何?转基因作物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1、植物基因工程:用人工的方法,从不同生物中提取外源基因片段及载体DNA,经过体外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采取某种方法,把重组后的带有外源基因的载体DNA引入植物细胞,并使其在植物细胞内进行复制和表达,以达到预期的改变受体植物细胞遗传特性的目的,此种过程即称为植物基因工程。
2、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是拥有来自其他物种基因的植物。
该基因变化过程可以来自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但今天该名词更多的特指那些在实验室里通过重组DNA技术人工插入其他物种基因以创造出拥有新特性的植物。
通过植物基因工程中的重组DNA技术可以获得多种类型的转基因植物。
3、利用现代基因工程培育的转基因作物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加快了种质改良进程,而且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拓展了新品种研发可选择的特征范围,同时人工设计加工基因的应用则更进一步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作物是人类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进行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晶,是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跃迁,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定向驾驭生物遗传改良的新时代。
转基因作物将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顽症肆虐、粮食短缺等诸
多威胁人类生存的难题上成为关键技术和支柱产业。
四、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环节有哪些?每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从供体生物分离克隆目标基因
(1)目标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分子标记定位,或目标基因编码蛋白的纯化与测序;
(2)构建基因组或cDNA文库;
(3)获得目标基因的探针或引物信息;
(4)标记探针,筛选文库获得目标基因,或直接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
(5)目标基因克隆到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目标基因的测序和分析;
(6)目标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进一步功能验证和分子鉴定。
2、构建工程载体
(1)采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从克隆载体上切下并回收目标基因;
(2)选取合适的转基因载体,并完成启动子、终止子等元件的亚克隆装载;
(3)采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载体,使其末端与目标基因的末端相匹配;
(4)将目标基因与载体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表达载体。
3、转化大肠杆菌和重组载体的分子鉴定
(1)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2)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3)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大肠杆菌阳性菌落;
(4)通过PCR、限制酶切图谱分析、测序验证等,确认重组载体。
4、植物转化
一般采用农杆菌介导的二元载体转化法,将含有目标基因的T-DNA片段导入受体植物细胞中,并整合到其染色体上;或采用基因枪法,直接将含有目标基因的DNA转化受体植物的器官;或采用病毒接种侵染方式,将目标基因转化受体植物的活体植株。
针对标记基因进行筛选,通过
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或收获活体转化母株上的种子。
5、鉴定和筛选转基因植株
(1)对再生植株进行分子鉴定,如PCR扩增、GUS染色或GFP荧光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得到确认外源基因转入并整合的阳性植株;
(2)对阳性植株进行RT-PCR、Northern杂交、Western杂交等检测,得到外源基因高水平表达的转基因植株;
(3)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生物学鉴定与检测,确认背景性状是否改变和目标性状的改良程度,选择和保留最符合要求的转基因植株;
(4)繁殖转基因植株,并跟踪进行分子检测和生物学检测,获得目标性状和背景性状均稳定遗传的株系。
6、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和产业化
(1)中间试验:向国家申请,在控制系统内或者控制条件下进行小规模试验,并取得合格。
(2)环境释放:向国家申请,在自然条件下采取相应安全措施进行中规模的试验,并取得合格。
(3)生产性试验:向国家申请,在生产和应用前进行较大规模的试验,最终取得安全证书。
(4)大规模推广种植转基因植物。
五、结合植物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谈谈发展植物基因工程的潜力,及植物基因工程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21世纪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将是非常美好和令人鼓舞的。
从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来看,其热点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因功能的认识
目前,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巨资针对主要的农作物(如水稻)构建其突变体库,然后利用转座子标签(Transposon tagging)、T—DNA标签(T DNA tagging)或图位克隆(map based cloning)技术分离和克隆基园,完成对基因功能的认识,从而全面获得功能性新基因并占有新基因的知识
产权。
现在,谁先了解基因的功能,谁就拥有了该基因的知识产权。
因此,世界各国对基因的争夺日趋白热化。
(2)单基因抗性向多基因抗性转化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以实现多种基因的累加,将不同的抗性基因组合到同一品种中,培育出多抗或广谱的种质或品种。
(3)品质性状改良
包括:水果蔬菜的延熟保鲜;有益于健康的植物油(如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营养价值(如维生素);富含抗癌蛋白质的大豆;高营养的饲料(如高赖氨酸、表达植酸酶的玉米);作物加工品质、外观、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
(4)由质量性状向数量性状的转移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子标记等技术寻找与重要数量性状(如产量、品质等)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最终有可能通过育种程序将这些QTL集中起来加以利用。
作物大多数重要的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的特点,如产量、熟性和品质等。
数量性状是传统育种的难点,是育种效率的重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由于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完整遗传连锁图谱的建立,人们能够将数量性状分解成易为遗传育种工作者操作的单个位点即QTL进行研究。
(5)转基因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目前,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如受体系统中普通存在的转基因沉默、转化频率低、转化植株后代遗传不稳定、转基因工程作物的生态风险性以及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转化系统的研制等,这将是今后基因工程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2、植物基因工程发展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安全性问题,即转入的某一特性对最终产品使用的影响,特别是作为食品,对人体有无不良影响。
(2)转基因DNA的移动性,即这种DNA是否会转至其他作物或杂草,因而引起环境及生态问题。
(3)对其他农业措施的后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及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等。
(4)公众的接受性,即心理因素。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