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
三拗汤—麻黄、杏 仁、甘草 重在宣肺散寒, 适用:风寒闭肺初起
17
完整版ppt课件
止嗽散—荆芥疏风解表; 桔梗、白前升降肺气; 紫宛、百部润肺止咳; 桔梗、甘草、陈皮宣肺化痰利咽, 适用: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
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
18
止嗽散
完整版ppt课件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36
清金化痰汤
完整版ppt课件
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 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37
加减:
完整版ppt课件
痰热甚者,可加竹沥水、天竺黄、竹茹清热化痰 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鱼腥草、金养麦根、薏苡
仁、冬瓜子清热化痰解毒; 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胸闷气逆,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 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竹茹、瓜蒌清热
化痰降气;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参、
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42
4.肺阴亏耗
完整版ppt课件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夹血,或声哑。 兼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
39
完整版ppt课件
黛蛤散合泻白散—— 青黛、蛤壳---清肝化痰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泻火 甘草、粳米---化痰止咳
40
泻白散
完整版ppt课件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
41
加减:
完整版ppt课件
火热较盛,咳嗽频作,痰黄者,可加山栀、丹皮 贝母、枇杷叶以增清热止咳化痰之力;
17
完整版ppt课件
止嗽散—荆芥疏风解表; 桔梗、白前升降肺气; 紫宛、百部润肺止咳; 桔梗、甘草、陈皮宣肺化痰利咽, 适用: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
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
18
止嗽散
完整版ppt课件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36
清金化痰汤
完整版ppt课件
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 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37
加减:
完整版ppt课件
痰热甚者,可加竹沥水、天竺黄、竹茹清热化痰 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鱼腥草、金养麦根、薏苡
仁、冬瓜子清热化痰解毒; 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胸闷气逆,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 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竹茹、瓜蒌清热
化痰降气;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参、
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42
4.肺阴亏耗
完整版ppt课件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夹血,或声哑。 兼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
39
完整版ppt课件
黛蛤散合泻白散—— 青黛、蛤壳---清肝化痰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泻火 甘草、粳米---化痰止咳
40
泻白散
完整版ppt课件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
41
加减:
完整版ppt课件
火热较盛,咳嗽频作,痰黄者,可加山栀、丹皮 贝母、枇杷叶以增清热止咳化痰之力;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ppt课件 15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宣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 寒
清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化 降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ppt课件
16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 色白而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 冷,口干渴,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 芩15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 蜕6g,知母10g,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 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ppt课件 7
诊
断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 证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 兼证 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 啰音 血常规、胸片等检查
ppt课件 8
鉴别诊断 肺痈
肺痨 喘证 肺胀
ppt课件 9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新病 突发 病程短 兼肺卫表证 邪实
内伤:宿病 常发 病程长 兼它脏病证 邪实正虚
ppt课件
10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实证: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湿、痰热、肝火 寒: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 热:恶风、咯痰、鼻涕黏稠而黄
实: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
虚: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ppt课件 11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肺阴亏耗证
ppt课件 13
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 1、证候: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 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 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分析: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3、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宣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 寒
清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化 降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ppt课件
16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 色白而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 冷,口干渴,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 芩15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 蜕6g,知母10g,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 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ppt课件 7
诊
断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 证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 兼证 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 啰音 血常规、胸片等检查
ppt课件 8
鉴别诊断 肺痈
肺痨 喘证 肺胀
ppt课件 9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新病 突发 病程短 兼肺卫表证 邪实
内伤:宿病 常发 病程长 兼它脏病证 邪实正虚
ppt课件
10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实证: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湿、痰热、肝火 寒: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 热:恶风、咯痰、鼻涕黏稠而黄
实: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
虚: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ppt课件 11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肺阴亏耗证
ppt课件 13
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 1、证候: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 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 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分析: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3、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课件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0 6 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 0 5 过度紧张、焦虑
0 4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理
多喝水:保持水 分平衡,有助于
缓解咳嗽
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油腻、生 冷等食物,以免刺
激咽喉
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如柑橘、 草莓、猕猴桃等,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中 医 内 科 件学 之 咳演
讲
嗽人 课
目录
壹
贰
叁
咳
咳
咳
嗽
嗽
嗽 概
治
的 辨
调的 护预
述
证
防
论
与
1
咳 嗽 概 述
咳嗽的定义
01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症 状,表现为突然、剧
烈的呼气运动
02
咳嗽的目的是清除呼 吸道中的异物或分泌
物
03
咳嗽可以分为干咳和 湿咳,干咳无痰,湿
咳有痰
04
咳嗽可以是急性的, 也可以是慢性的,持
保持饮食清淡:避 免过于油腻、咸的 食物,以免加重咳
嗽
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室内空
1 气清新,避 免烟雾、粉 尘等刺激
保持良好的
2 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
3 食习惯,避免 辛辣、油腻、 刺激性食物
加强锻炼,
4 提高免疫力, 预防感冒等 呼吸道疾病
谢 谢
03
呼吸道疾病: 如哮喘、慢性 支气管炎等
04
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 呼吸道引起
2
论咳 治嗽
的 辨 证
辨证方法
望闻问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 01 舌象、脉象等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 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
多为久病, 常反复发作,病程长, 可伴它脏见证。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舌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证机概要: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3、治 法: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4、代 表 方: 沙参麦冬汤加减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二、文献摘要
1、病位及病因病机:
《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也。” 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
2、分类:
明·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
大类,《景岳全书·咳嗽》篇指出:“咳嗽一证,窃见
诸家立论太繁,皆不得其要,多致后人临证莫知所从,
所以治难得效。以余观之,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
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但于二
者之中当辨阴阳,当分虚实耳”。
3、治疗:
《景岳全书·咳嗽》指出: “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 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 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 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疗原 则,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附:凉燥证
1、证 候: (主)干咳少痰或无痰, (兼)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 热,头痛无汗, (舌脉)舌苔薄白而干。
咳嗽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
咳嗽
中医内科教研室
目的
掌握:各类咳嗽的辨证论治。
理解: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 主,内伤咳嗽重在调理肺脏功能。
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重点在肺, 而且关系到他脏。
犹太人的名言
定义与病名含义
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 一种肺系病证。
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种疾患。(所有 肺系疾病均木火刑金 脾为生痰之源
脾为肺之母 子盗母气
小结
重点病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外感咳嗽:肺脏为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
逆。 内伤咳嗽:他脏有病及肺者,多因实致虚,肺
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痰”与“火”的关系。
诊断
1.咳而有声,或伴咳痰。 2.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思考:肺气依赖胃气化生,如果寒气、水饮
停于胃,对肺病病程有何影响?
历史沿革
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嗽分六气毋拘以寒》 中指出:“后人见是言,断嗽为寒,更不 参较他篇。岂知六气皆能嗽人?若谓咳止 为寒邪,何以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 受邪,民病咳嗽。”补充了既往仅以寒邪 为外感致病之因的不足。
病因
咳 嗽
1.外感 寒、暑、燥、
淫邪
湿、风、火 六气
病 2.饮食嗜好烟酒、过 因 不节 食肥甘、脾失
健运
3.情志 情志不遂, 内伤 郁怒伤肝
4.肺脏 肺系疾病反 自病 复迁延不愈
从口鼻或皮毛 而入
酿生痰热、 痰浊内生、 脾失健运
日久气郁化 火、气火循 经犯肺
肺主气司呼 吸功能失常
肺失宣肃
痰邪干肺,肺气 上逆
释义: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 有痰有声→咳嗽
现代对应的病名
中医内科教研室
目的
掌握:各类咳嗽的辨证论治。
理解: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 主,内伤咳嗽重在调理肺脏功能。
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重点在肺, 而且关系到他脏。
犹太人的名言
定义与病名含义
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 一种肺系病证。
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种疾患。(所有 肺系疾病均木火刑金 脾为生痰之源
脾为肺之母 子盗母气
小结
重点病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外感咳嗽:肺脏为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
逆。 内伤咳嗽:他脏有病及肺者,多因实致虚,肺
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痰”与“火”的关系。
诊断
1.咳而有声,或伴咳痰。 2.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思考:肺气依赖胃气化生,如果寒气、水饮
停于胃,对肺病病程有何影响?
历史沿革
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嗽分六气毋拘以寒》 中指出:“后人见是言,断嗽为寒,更不 参较他篇。岂知六气皆能嗽人?若谓咳止 为寒邪,何以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 受邪,民病咳嗽。”补充了既往仅以寒邪 为外感致病之因的不足。
病因
咳 嗽
1.外感 寒、暑、燥、
淫邪
湿、风、火 六气
病 2.饮食嗜好烟酒、过 因 不节 食肥甘、脾失
健运
3.情志 情志不遂, 内伤 郁怒伤肝
4.肺脏 肺系疾病反 自病 复迁延不愈
从口鼻或皮毛 而入
酿生痰热、 痰浊内生、 脾失健运
日久气郁化 火、气火循 经犯肺
肺主气司呼 吸功能失常
肺失宣肃
痰邪干肺,肺气 上逆
释义: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 有痰有声→咳嗽
现代对应的病名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PPT课件
15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
热,无汗。 舌象: 舌苔薄白。 脉象: 浮或浮紧。 病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审证要点: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风寒表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PPT课件
12
• (3)痰质: • 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 • 痰液浊厚属湿热 • 痰粘稠属热、燥、阴虚 • (4)痰味: • 有热腥气或腥臭气为痰热 • 味甜属脾,味苦属肝,味咸属肾
PPT课件
13
2. 分清寒热虚实 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多属寒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属实
PPT课件
5
二.病因与病机
• 病因:1.外感六淫,尤以风、寒、燥、 热为主。
•
2.内邪干肺
PPT课件
6
• 病位:肺,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 病性: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风寒、风热、燥邪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 “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PPT课件
PPT课件
21
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解表,宣透风热; 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杏仁、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止咳; 亦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强宣肺之力。
PPT课件
22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PPT课件
23
加减:
咳甚---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 肺热甚---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 咽痛--- 射干、青果清热利咽; 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红--- 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若夏令兼挟暑湿,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
中医知识咳嗽PPT课件
• 外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
痰热郁肺----肺炎,支扩并感染
• 内伤咳嗽 痰湿郁肺----慢支肺气肿
•
肝火犯肺----胸膜炎,肺炎
•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
三、源 流
• 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 《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
咳” •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
• 加减: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 肺阴;热重者酌加石膏、知母清肺泄 热;痰中挟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
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
•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
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 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 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 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 。
• 后方用青黛、蛤壳清肝化痰。二方相 合,使火气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 逆自平。
• 加减:还可酌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苏 子、竹茹、枇杷叶化痰降气。
• 胸闷气逆,加枳壳、旋复花利肺降逆,胸 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 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清热化痰;
•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 加沙参、麦冬、天花粉、柯子养阴生津敛 肺。
“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 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 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 2、分类:繁 简:以脏腑命名;十 咳之称。
• 《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
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 3、对咳嗽病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可兼有咳嗽。 • 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
翼煽动,不能平卧。 • 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
中医内科咳嗽(PPT课件)
沙参、梨皮、栀子皮——生津润燥,清热。
30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
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 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 兼症(痰湿中阻):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 闷,院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31
1.痰湿蕴肺证
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 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2.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 3.肺痨: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 4.肺癌: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恶液质。
18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发病 外 急短 感 新病
兼症
恶寒发热 头痛 等肺卫表证症状
性质
证机: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景乐全书》:“痰生于脾胃,宜实脾燥湿, 又随气而升,宜降气为先。” 实脾 ————二陈汤、二陈平胃散 降气 ————三子养亲汤
32
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稠厚 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 胸胁胀满,咳时引痛。
桑白皮、地骨皮——清泄肺热。 陈皮、青皮、茯苓——行气化痰 五味子——收敛肺气 人参——益气补中 甘草、粳米——和中
36
4.肺阴亏耗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 丝,声音逐渐嘶哑。
兼症(肺阴虚):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 盗汗,日渐消瘦,神疲。
舌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咯吐血痰,多为肺热、阴虚; 如脓血相兼的,为痰热瘀结成痈之候;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 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 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 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30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
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 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 兼症(痰湿中阻):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 闷,院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31
1.痰湿蕴肺证
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 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2.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 3.肺痨: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 4.肺癌: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恶液质。
18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发病 外 急短 感 新病
兼症
恶寒发热 头痛 等肺卫表证症状
性质
证机: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景乐全书》:“痰生于脾胃,宜实脾燥湿, 又随气而升,宜降气为先。” 实脾 ————二陈汤、二陈平胃散 降气 ————三子养亲汤
32
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稠厚 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 胸胁胀满,咳时引痛。
桑白皮、地骨皮——清泄肺热。 陈皮、青皮、茯苓——行气化痰 五味子——收敛肺气 人参——益气补中 甘草、粳米——和中
36
4.肺阴亏耗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 丝,声音逐渐嘶哑。
兼症(肺阴虚):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 盗汗,日渐消瘦,神疲。
舌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咯吐血痰,多为肺热、阴虚; 如脓血相兼的,为痰热瘀结成痈之候;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 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 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 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中内科学之咳嗽PPT课件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风寒咳嗽
❖ [证 候]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喉 痒声重,头痛,恶寒,无汗,或见发热全身 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方药] 杏苏散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列缺、合谷、外关、肺
俞,用泻法,可加灸。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
第三节 咳嗽
症状定义
❖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 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 “咳”指有声无痰。 ❖ “嗽”是有痰无声。 ❖ 本证病位主要在肺系 ❖ 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第三节 咳嗽
❖ 外感咳嗽 ❖ 内伤咳嗽
病因病机
第三节 咳嗽 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 外邪侵袭于肺 肺气壅遏不宣 清肃失常, 肺气上逆 咳嗽。
二、内伤咳嗽:阴虚咳嗽
❖ [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咳痰带血, 咽干声嘶,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红少津, 苔薄,脉细无力或细数。
❖ [治法]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 [方药] 百合固金汤加减。 ❖ [针灸治疗]可选取肺俞、膏肓、足三里、孔
最、太溪、阴郄,用补法。
感谢观看
二、内伤咳嗽:痰热壅肺
❖ [证 候] 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 多色黄,质粘稠,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 或咯痰有腥味,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有 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质红,舌苔黄腻, 脉滑数。
❖ [治法] 清热化痰。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
二、内伤咳嗽:痰热壅肺
❖ [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鱼际、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
二、内伤咳嗽:气虚咳嗽
❖ [证候] 咳嗽咯痰清稀,面色晄白,气短懒言, 声音低微,喜温畏寒,自汗,容易感冒,舌 质淡嫩,脉虚弱。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护理课件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 持心情愉悦。
避免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 惯。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咳嗽 的发生。
对于有慢性咳嗽症状的人,应 该定期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肺部病变。
对于长期吸烟或处于有害环境 的人,应该定期进行肺功能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肺部问题。
生活调护
注意保暖
休息与运动
咳嗽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以免加重咳嗽症状。
适当的休息与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 疫力,缓解咳嗽症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改善空气 质量,缓解咳嗽症状。
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有 助于缓解咳嗽症状。
心理疏 导
对于因情绪紧张、焦虑等原因引起的 咳嗽,可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症状。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护理 课件
• 咳嗽概述 •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 咳嗽的护理与调养 • 预防与保健
CHAPTER 01
咳嗽概述
咳嗽的定 义
01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是 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咳 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 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咳嗽通常是由呼吸道受到刺激引 起的,这些刺激可能来自外界的 物质、空气中的污染物、呼吸道 内的炎症等。
CHAPTER 04
预防与保健
预防感冒
01
02
感冒是咳嗽的常见诱因, 预防感冒可以有效降低 咳嗽的发生率。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外出时佩戴口罩。
03
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 锻炼,提高免疫力。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全文
ppt课件
20
4.风寒咳嗽兼咽痛声嘶,口渴心烦,痰黄稠,此为风寒外束,肺内 郁热之寒包火,加石膏、黄芩、桑白皮、牛子以解表清里或用麻 杏石甘汤。
5.挟痰湿,症见痰粘胸闷、舌苔腻,加法夏、厚朴、云苓以燥湿祛 痰。
6.素有寒饮伏肺,除风寒表证外,尚有咳痰清稀、胸闷气促、舌苔 白滑等,治宜疏散风寒,温化寒饮,小青龙汤加减。
ppt课件
21
(二)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
1.主症:咳嗽频剧,咳声粗亢或音哑,咽喉干痛, 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稠。
2.兼次症:咳时汗出,鼻塞流黄涕,发热恶风, 口渴,头痛肢楚。
3.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4. 脉象: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p,pt课件宣肺止咳。
6.另有凉燥证:乃由燥证加风寒证而成,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咽 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用杏苏散加紫菀、 冬花、百部治之,则达到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之原则。
ppt课件
27
(四)痰湿蕴肺
[临床表现]
1.主症:咳嗽多痰、咳声重浊,色白粘腻或稠厚或 稀薄,每于晨间咳嗽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咳 缓。
ppt课件
38
小结
(一)定义 (二)病因 (三)总病机 (四)主要病位在肺 (五)治疗要点 (六)各型主症、治则、代表方
ppt课件
39
咳嗽
ppt课件
1
咳嗽
一、定义:
概述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 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疾病。
ppt课件
2
二、源流
(一)病因病机 1、战国时期《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ppt课件
(四)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五)咳嗽的转归及预后。 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较为缠绵。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成为内伤阴虚肺燥之咳嗽。 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痰湿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出现痰从寒化为饮,病延及肾的转归,表现为“寒饮伏肺”或“肺气虚寒”证候,成为痰饮,咳喘。至于肺阴亏虚咳嗽,虽然初起轻微,但如延误失治,则往往逐渐加重,成为劳损。 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肺、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血淤互结而演变成为肺胀
3、风燥伤肺证 (1)症状: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 兼症: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苔脉: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2)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3)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方药:桑杏汤加减 。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小青龙汤分析: 外寒 里饮 君 麻黄\发散风寒 臣 干姜\温肺化饮 桂枝/宣肺平喘化饮 细辛/助君药散寒 佐 白芍:和营养血,制约麻桂, 佐 五味子 敛肺,防肺气耗散半夏,和胃 以防发汗太过 止呕,止咳化痰 佐使 甘草:理气和中,调和诸药
咳嗽-中医PPT
05
咳嗽的现代医学认识
咳嗽的现代医学定义
咳嗽是一种由呼吸道或肺部刺激引起的,通过声门或呼吸 道的防御反射动作,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并伴有声 音和呼吸变化的生理反射。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呼 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等。
咳嗽的现代医学分类
急性咳嗽
提高治疗效果。
02
减少不良反应
由于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西药的不良反
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03
预防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咳嗽的
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的注意事项
辨症施治
针对不同的咳嗽症状和病因,采用不 同的中药和西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最 佳治疗效果。
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等不良情 绪刺激。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卫生,减少灰尘 和异味。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发热、咳痰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
避免滥用药物
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以免延误病 情。
注意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咳嗽的频率、痰液的颜色和量等变化,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咳嗽的分类
外感咳嗽
由于外邪侵袭,导致肺气不清,邪气蕴结于肺而产生的咳嗽。
内伤咳嗽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而产生的咳嗽。
咳嗽的中医病因
六淫邪气
风、寒、热、湿、燥、火六种邪气 均可侵袭人体,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导致咳嗽。
饮食不当
饮食不节制、偏食、过食肥甘厚味 等导致痰浊内生,阻塞气道,引发 咳嗽。
如吸入冷空气、油烟、灰尘、异味 等刺激物,以及过敏反应(如花粉 、尘螨等)也可能引起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辨证论治
❖ 痰热郁肺证加减变化: ❖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
麦根、象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 ❖ 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
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 ❖ 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天花
粉养阴生津。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 主症:上气 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 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 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 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 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
❖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 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 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辨证论治
❖ 风燥伤肺证加减变化: ❖ 津伤较甚,干咳咯痰不多,舌干红少苔,配麦冬、
北沙参滋养肺阴; ❖ 热重不恶寒,心烦口渴,酌加石膏、知母、黑山栀
热兼有瘀血;色清如泡沫—虚寒;粉红色血性泡沫 痰—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充血性心力衰竭)。 ❖ 质:稀薄—风寒;稠厚—痰湿、痰热;粘—阴虚燥 热、痰热。 ❖ 量:少—虚;多—实。 ❖ 味:热腥—热;腥臭—痰热瘀阻;味甜—痰湿;味 咸—肾虚。
诊查要点
❖ 燥咳湿咳之辨 ❖ 燥邪之特性,以干、涩为主;湿邪的特性以重浊、黏滞为主,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加减变化: ❖ 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利气降
逆; ❖ 胸痛,配郁金、旋覆花、丝瓜络理气和络; ❖ 痰黏难咯,加海浮石、知母、大贝母清热豁痰; ❖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初期一般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肺气 宣畅则咳嗽自止。
15
.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
热,无汗。 舌象: 舌苔薄白。 脉象: 浮或浮紧。 病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审证要点: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风寒表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13
.
2. 分清寒热虚实 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多属寒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属实 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乏力属虚
14
.
(二) 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多新病,属邪实,治宣肺散邪。 内伤咳嗽多宿病,属邪实正虚,治祛邪扶正。 咳嗽的治疗,除治肺外,还应治脾、治肝、治肾。 咳嗽日久,祛邪止咳,挟正补虚,标本兼顾。
22
.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23
.
加减:
咳甚---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 肺热甚---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 咽痛--- 射干、青果清热利咽; 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红--- 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若夏令兼挟暑湿,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
16
.
三拗汤—麻黄、杏 仁、甘草 重在宣肺散寒, 适用:风寒闭肺初起
17
.
止嗽散—荆芥疏风解表; 桔梗、白前升降肺气; 紫宛、百部润肺止咳; 桔梗、甘草、陈皮宣肺化痰利咽, 适用: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
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
18
.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 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 煎。
19
.
加减:
1.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半夏、厚 朴、茯苓以燥湿化痰;
2.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证”, 而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 心烦,或有身热者,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 解表清里,或用麻杏石甘汤。
3.若素有寒饮伏肺,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 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 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 化寒饮,常用小青龙汤加减。
5
.
二.病因与病机
病因:1.外感六淫,尤以风、寒、燥、 热为主。
2.内邪干肺
6
.
病位:肺,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病性: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风寒、风热、燥邪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 “火”,痰 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7
.
三.诊断要点
1. 症状: 咳嗽,或伴有咳痰。 2. 病史: 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其他
3.肺胀:咳嗽,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 甚则肢体浮肿,面色晦暗等,脾肾功能失调,痰 浊、水饮与瘀血互结。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 病反复迁延而致,
9
.
五.辨证施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起病急,病程短,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 内伤:起病缓,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可伴有脏腑
质红,苔薄,脉濡数— 鲜荷叶、鲜藿香、六一散疏风 解暑。
24
.
3.风燥伤肺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 兼症: 喉痒,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有血丝,
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舌象: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干而少津。 脉象: 浮数或小数。 病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审证要点:干咳少痰及干燥少津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杏苏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
咳嗽
1
.
一.概述
1. 定义 :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 咳嗽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 嗽是肺系疾病的。
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 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声痰并 见,通称咳嗽。
2
.
2. 历史沿革
(1) 命名: 《素问·咳论》脏腑命名 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 《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十咳,除五脏咳外, 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
脏腑失调的症状。 3. 体查: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啰音 4.血常规化验,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8
.
四.鉴别诊断
1.感冒:感冒表证明显,咳嗽较轻,咳嗽则咳嗽 较重,表证轻。
2.肺痨: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 瘦等,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侵肺所 致,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疾患。可结合痰涂 片,血沉,结核菌素试验及X片鉴别。
功能失调。
10
.
2.辩痰: (1)痰量: 痰多者,属湿 痰少者,属燥、阴虚
11
.
(2)痰色: 痰白者,属风、属寒、属湿 痰黄者,属热 痰灰者,属痰浊 痰白带血者,属虚寒 痰黄带血者,属肺热
12
.
(3)痰质: 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 痰液浊厚属湿热 痰粘稠属热、燥、阴虚 (4)痰味: 有热腥气或腥臭气为痰热 味甜属脾,味苦属肝,味咸属肾
25
.
桑杏汤——
桑叶、豆豉—疏风解表;
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
南沙参、梨皮—生津润燥;
山栀—清热。 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
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轻,清上焦肺热,同为 臣药;沙参、梨皮、浙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 均为佐使药。
26
.
20
.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 痰不爽,痰粘 或稠黄。
兼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 恶 风,身热。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脉象:浮数或浮滑。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审证要点:咳嗽痰黄伴风热表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21
.
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解表,宣透风热; 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杏仁、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止咳; 亦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强宣肺之力。
3
.
(2) 病因病机 《内经》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 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 类。
4
.
3.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 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 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 治。
15
.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
热,无汗。 舌象: 舌苔薄白。 脉象: 浮或浮紧。 病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审证要点: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风寒表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13
.
2. 分清寒热虚实 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多属寒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属实 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乏力属虚
14
.
(二) 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多新病,属邪实,治宣肺散邪。 内伤咳嗽多宿病,属邪实正虚,治祛邪扶正。 咳嗽的治疗,除治肺外,还应治脾、治肝、治肾。 咳嗽日久,祛邪止咳,挟正补虚,标本兼顾。
22
.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23
.
加减:
咳甚---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 肺热甚---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 咽痛--- 射干、青果清热利咽; 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红--- 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若夏令兼挟暑湿,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
16
.
三拗汤—麻黄、杏 仁、甘草 重在宣肺散寒, 适用:风寒闭肺初起
17
.
止嗽散—荆芥疏风解表; 桔梗、白前升降肺气; 紫宛、百部润肺止咳; 桔梗、甘草、陈皮宣肺化痰利咽, 适用: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
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
18
.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 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 煎。
19
.
加减:
1.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半夏、厚 朴、茯苓以燥湿化痰;
2.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证”, 而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 心烦,或有身热者,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 解表清里,或用麻杏石甘汤。
3.若素有寒饮伏肺,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 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 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 化寒饮,常用小青龙汤加减。
5
.
二.病因与病机
病因:1.外感六淫,尤以风、寒、燥、 热为主。
2.内邪干肺
6
.
病位:肺,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病性: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风寒、风热、燥邪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 “火”,痰 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7
.
三.诊断要点
1. 症状: 咳嗽,或伴有咳痰。 2. 病史: 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其他
3.肺胀:咳嗽,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 甚则肢体浮肿,面色晦暗等,脾肾功能失调,痰 浊、水饮与瘀血互结。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 病反复迁延而致,
9
.
五.辨证施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起病急,病程短,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 内伤:起病缓,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可伴有脏腑
质红,苔薄,脉濡数— 鲜荷叶、鲜藿香、六一散疏风 解暑。
24
.
3.风燥伤肺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 兼症: 喉痒,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有血丝,
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舌象: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干而少津。 脉象: 浮数或小数。 病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审证要点:干咳少痰及干燥少津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杏苏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
咳嗽
1
.
一.概述
1. 定义 :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 咳嗽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 嗽是肺系疾病的。
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 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声痰并 见,通称咳嗽。
2
.
2. 历史沿革
(1) 命名: 《素问·咳论》脏腑命名 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 《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十咳,除五脏咳外, 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
脏腑失调的症状。 3. 体查: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啰音 4.血常规化验,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8
.
四.鉴别诊断
1.感冒:感冒表证明显,咳嗽较轻,咳嗽则咳嗽 较重,表证轻。
2.肺痨: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 瘦等,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侵肺所 致,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疾患。可结合痰涂 片,血沉,结核菌素试验及X片鉴别。
功能失调。
10
.
2.辩痰: (1)痰量: 痰多者,属湿 痰少者,属燥、阴虚
11
.
(2)痰色: 痰白者,属风、属寒、属湿 痰黄者,属热 痰灰者,属痰浊 痰白带血者,属虚寒 痰黄带血者,属肺热
12
.
(3)痰质: 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 痰液浊厚属湿热 痰粘稠属热、燥、阴虚 (4)痰味: 有热腥气或腥臭气为痰热 味甜属脾,味苦属肝,味咸属肾
25
.
桑杏汤——
桑叶、豆豉—疏风解表;
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
南沙参、梨皮—生津润燥;
山栀—清热。 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
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轻,清上焦肺热,同为 臣药;沙参、梨皮、浙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 均为佐使药。
26
.
20
.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 痰不爽,痰粘 或稠黄。
兼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 恶 风,身热。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脉象:浮数或浮滑。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审证要点:咳嗽痰黄伴风热表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21
.
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解表,宣透风热; 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杏仁、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止咳; 亦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强宣肺之力。
3
.
(2) 病因病机 《内经》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 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 类。
4
.
3.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 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 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