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测试题及参考
答案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化
课程目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中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习题精练:
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3.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
指
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4.“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论是指
A.“神舟”五号顺利返航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Ⅰ号”计算机成功研制
5.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 ②③④ D. ①③④
6.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两弹一星”②“神舟六号”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银河——Ⅲ”巨型计算机⑤克隆技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7.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在建国初“两弹一星”基石上建立起的。“两弹一星”中对探月工程说极为重要的是
①原子弹②导弹③氢弹④人造卫星
A. ①②
B. ②③ . ①④ D.②④
8.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9.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发展遭遇了重大挫折和损失,主要表现
①大跃进②“教育革命”③“百家争鸣”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①③④ D.①②
10.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11.1957年与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学校数目招生人数在校学生
1957年229所10.5万人44万
1960年1289所32.5万人96万
以上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实施教育大革命
.“革” D.高校扩招
12.“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
考试招生制度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13.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
14.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表现的是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③④ D.①④
1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盲
16.2007 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 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A. 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 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 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 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17.20世纪80年代以,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有
①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越大②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长足发展③中外大学的交流进一步加强④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 ①②④ D. ①②③
18.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化 B.强调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化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化事业
19.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50年代提出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③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④主要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