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发展与现状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
传统的馆藏文物保存方法主要文物的物理和化学保护,如定期清理、加固修复 等。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因素对馆藏文物保存的影响, 并开始开展相关的研究。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研究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例如,通过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实现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运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 成果,研发新型的文物包装材料和展示设施,以改善文物的储存和展示环境。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 环境监测将更加精准、全面和实时,实现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全方位掌控。 同时,通过加强跨学科合作,将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带来新的理论和方法。
在灾害预防方面,应博物馆建筑的稳定性、展柜的密封性等问题,制定有效的 防灾措施。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如何应对气候变 化和环境污染物对馆藏文物的影响,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也会对文物造成损害。例如,光照、有害生物等都会 对文物造成破坏。而通过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因素对文 物的损害,保证文物的完整性。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建立科学的文物保护制度
建立科学的文物保护制度是实现“洁净”保存环境的关键。包括定期检查文物 的保存状态、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定期进行环境检测等方面。通过这些制度, 可以有效地保证文物的安全保存。
一、甘肃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 境现状
1、环境因素: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气候干燥,这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利 的环境。然而,部分博物馆的设施老旧、空间不足、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力等问 题,导致文物的保存环境不佳。
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探讨
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文物保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记忆。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许多文物面临着腐蚀、退色、变形等问题,导致它们的保存和传承受到威胁。
对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日益增强。
馆藏文物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保存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并不相同,光照、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因素都会对文物的保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馆藏文物,有必要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对文物保存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
只有在深入了解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确保馆藏文物的长久保存和传承。
1.2 研究意义文物保存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馆藏文物面临着严峻的保存挑战。
研究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物保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只有明确了这些环境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保障馆藏文物的长期保存和传承。
通过探讨预防性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文物受到的损害和腐蚀,延长文物的寿命,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预防性保护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只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文物保存过程中的风险和危害。
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对文物保存的影响,探讨预防性保护措施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不仅可以加强对文物保存工作的认识,提高文物保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还可以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中,我们将采取多种途径来探讨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措施。
我们将对各类文物保存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调研和分析,包括光照、温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因素,以了解它们对文物保存的具体影响。
论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
论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收藏着丰富的文物藏品。
这些藏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
然而,当前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工作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求完善方法。
一、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现状(一)藏品保护条件有待改善部分博物馆由于资金有限,库房设施简陋,温湿度控制、防潮、防虫等条件达不到标准,这给文物的长期保存带来了隐患。
一些珍贵文物可能因为保存环境不佳而出现损坏、褪色等问题。
(二)藏品登记与信息化管理不足在藏品登记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
有些博物馆对于藏品的来源、年代、材质等关键信息记录模糊,导致后续研究和利用工作难以开展。
同时,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博物馆尚未建立完善的藏品数据库,无法实现藏品信息的快速查询和共享。
(三)专业人才短缺文物藏品管理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包括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等。
但目前,许多博物馆从事藏品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背景单一,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任务。
(四)藏品利用效率不高一些博物馆过于注重藏品的收藏和保护,忽视了藏品的展示和利用。
藏品长期“沉睡”在库房中,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功能,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五)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虽然大多数博物馆都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但仍有部分博物馆存在安全隐患。
如监控系统不完善、消防设施老化、安保人员不足等,这给文物藏品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二、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完善方法(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藏品保护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博物馆的财政支持,确保博物馆有足够的资金改善库房设施。
安装先进的温湿度控制系统、防火防盗设备,为文物提供良好的保存环境。
同时,博物馆自身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如社会捐赠、与企业合作等。
(二)加强藏品登记与信息化建设完善藏品登记制度,确保藏品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博物馆展厅是文物陈列展示的场所,是博物馆最直接与公众沟通的界面。
为了保护展品不受损坏,博物馆展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控制和文物保存措施。
首先,博物馆展厅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文物展览的理想温度为18℃至24℃,湿度为40%至60%,并且这两个因素的变化应该被控制在±5%以内。
在具体的展厅中应设置温湿度监控仪,实时对展厅进行监控,发现温湿度变化异常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修复、调节措施,以保护文物展品。
同时,展厅中应配备空调、加湿、除湿设备等机器设备,维持稳定的温湿度条件。
另外,博物馆应严格控制自然光的进入。
过多的自然光会破坏文物颜色、组织结构和表面结构,同时还会引起温度上升和紫外线辐射等问题。
因此,博物馆展厅应尽量避免自然光进入,通常会采用磷光灯、LED灯等非自然光源取代自然光源。
在使用灯光时也要注意灯源类型和亮度的控制。
此外,博物馆展厅还需要实行空气净化和防火措施。
博物馆的展厅内通常有很多人员进出,不可避免地会带入灰尘和其他污染物。
因此,展厅内应配备空气净化器和粉尘机等设备,确保展示环境的清洁。
防火也是展厅环境的重要部分。
展厅内通常都有照明、插座、电线等电气设施,电气设施的故障可能会引起火灾。
因此,博物馆应严格执行防火措施,如安装灭火器和防火排烟设备等。
最后,展品管理也是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的关键部分。
要保证展品安全保管,需要博物馆考古部门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对于易损粘土文物进行特殊保护和温湿度控制;对于金属文物进行腐蚀保护和防锈处理等。
总之,博物馆展厅的文物保存环境和调控措施是博物馆保护文物重要的一环。
只有保证稳定的环境和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保护好珍贵的文物展品。
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作为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文物保护是我国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我们面临着许多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对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1. 文物质量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因缺少专业人员或经费不足,在进行修复或保护工作时使用了低质材料或简易技术。
这导致了一些珍贵文物修复后失去原有特点甚至被损坏,无法真实呈现历史风貌。
2. 盗窃和走私问题盗窃和走私活动对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造成了巨大伤害。
由于相关法律力度不够强硬或执行不彻底,许多珍贵文物被非法出售到海外市场。
3. 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在许多地区,尽管依靠政府组织进行管理,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等管理手段,导致文物保护工作效果不佳。
一些地方管理人员普遍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其工作。
三、问题原因分析1. 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然而,在当前状况下,许多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对文物保护的需求。
此外,由于缺乏先进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修复和保存,使得一些文物难以得到有效维护。
2. 法律法规及执法力度不够强硬针对盗窃、走私等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文件虽然有规定与制度机制,并给予相应处罚力度,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不少问题, 执行力度较弱且易受督察或监管不足所牵制。
四、建议提出1. 加大经费投入与科技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经济支持力度,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赠活动。
同时,还应加强对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与创新的支持,提高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技术水平。
2.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建议在不同层级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且权责明确的文物保护体系。
该体系需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并招募专业人员从事相关工作。
同时,加强对地方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管理水平。
3. 提高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政府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其可操作性与约束力。
调查文物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调查文物保护现状调研报告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文物保护。
你知道吗,咱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不少宝贝。
但说到保护这些文物,情况可真让人担忧呀。
瞧,这些文物就像是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无数故事。
可现在,面临着种种挑战,真是让人心痛。
先说说现在的情况吧。
各大博物馆、遗址保护区,里面的文物可是珍贵得像金子一样,然而却经常遭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威胁。
想象一下,原本光鲜亮丽的文物,竟然因为周围的环境而慢慢失去光泽。
说实话,心里真不是滋味。
特别是一些古老的陶器、书画,受潮、发霉的风险简直像是躲不过的劫难。
就好比人一不小心就得了感冒,文物也需要细心呵护。
文物的管理问题也让人操心。
很多地方的保护措施跟不上,甚至有些地方管理不善,搞得文物成了“流浪者”。
你想啊,文物本来是要被好好收藏、展示的,结果却被随意摆放、忽视,这不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吗?所以说,咱们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文物保护的工作中去,让这些历史见证者有个“安乐窝”。
说到文物保护,技术的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
比如,3D打印技术的应用,听上去不错吧,可以复原一些损坏的文物。
但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就开始“以假乱真”,把复刻品当成真品卖了。
这就像是你去市场买水果,结果买了一筐假苹果,心理阴影可想而知。
这种现象可得引起我们的警觉啊,毕竟我们可不能让历史被假货所玷污。
再来聊聊大家的意识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物保护,但还是有不少人对它漠不关心。
你知道,有些小朋友可能连兵马俑是什么都不知道。
哎,这可真让人着急。
文物保护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大家都得参与其中,才能让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得以延续。
就像种树一样,大家都来浇水,树才能长得茁壮。
国家的也在不断完善。
现在相关部门开始重视文物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规,甚至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块儿。
可是,再好,也得落到实处。
就像你买了新衣服,却不穿,那也没什么用。
所以希望这些能真正落实,给文物保护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论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
论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博物馆(纪念馆)是收藏、研究和展示文物的重要场所,文物藏品的管理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文物藏品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现阶段博物馆(纪念馆)的文物藏品管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许多馆藏文物的信息并没有完整记录,包括文物的来源、年代、作者等重要信息,这给文物的鉴定、研究和展示带来了困难。
建立文物的详细档案,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图像、鉴定报告等,可以提高文物管理的透明度和便捷性。
目前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的文物存放条件不尽人意。
一些文物存放在潮湿、阳光暴晒、温度不稳定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文物受损甚至腐烂。
需要加强对文物存储条件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文物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可以建立专门的文物储存区,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采取先进的防潮、防尘等措施,确保文物的保存和展示质量。
现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中存在着鉴定和估价方面的问题。
有些文物由于缺乏专业的鉴定和估价,导致其价值被低估或者高估,影响文物的保护和流通。
建立专业的鉴定机构和估价机构,加强对文物的科学鉴定和估价工作,可以提高文物管理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当前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也存在着安全风险。
由于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文物的丢失、盗窃等安全问题。
需要建立完善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和监控系统,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安全防范。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完善方法:1.建立文物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文物的相关信息和鉴别报告,实现文物信息的全面、详细、准确的管理。
2.改善文物的存储条件,建立专门的文物储存区,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采取先进的防潮、防尘等措施,确保文物的保存和展示质量。
3.建立专业的文物鉴定和估价机构,加强对文物的科学鉴定和估价工作,提高文物管理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建立完善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和监控系统,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安全防范,确保文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探讨
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探讨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中,都有着丰富的文物馆藏,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许多文物都面临着保存和保护的挑战。
研究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对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坏,而过大的湿度也容易导致文物发霉、腐烂等问题。
控制好存放文物的温湿度是非常重要的。
2. 光照:光照对文物的保存也有很大的影响。
长时间的阳光直射会让文物变色、褪色,甚至光灼会使部分文物表面产生裂变。
需要避免文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3. 空气质量:空气中的污染物对文物的保护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氧化硫、酸雨等化学污染物会对文物产生腐蚀作用。
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通风是非常必要的。
4. 物理环境:物理环境也会对文物保存造成一定的影响。
尘土、震动、虫蛀等都会对文物的保存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种种环境因素都会对馆藏文物的保存造成影响,然而通过一些预防性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影响,保护好我们的宝贵文物。
二、预防性保护措施1. 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通过安装空调设备或加湿器等设备,控制文物存放环境的温湿度,减少温湿度变化对文物的影响。
2. 控制光照:通过对展厅进行设计,避免阳光直射到文物上,或者在文物上加装遮光设备,减少光照对文物的影响。
3.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展厅的清洁,经常通风换气,并且在室内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对文物的影响。
4. 加强安全措施:对文物进行稳定固定,以减少地震或其他因素对文物的影响。
加强对文物的防火、防水等措施,确保文物的安全。
5. 防止虫蛀:对文物进行定期的防虫处理,保持文物的干燥清洁,防止虫蛀对文物的侵害。
馆藏文物保存面临着很多挑战,而环境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论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
论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1. 引言1.1 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要性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其承载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责任。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播者,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物得到妥善保护,不仅可以保留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可以为后人提供深入了解和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
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国家形象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上。
一个国家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和国际声誉。
通过优质的文物管理工作,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不断加强文物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维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2 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许多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一些博物馆(纪念馆)在文物管理上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制度规范,导致管理混乱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文物丢失、损坏等现象。
其次,缺乏科学的文物鉴定和登记管理机制。
由于鉴定和登记工作不够规范和专业,一些文物的真伪和价值无法得到准确确认,给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困难。
再次,文物保护档案不完善。
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文物信息不够全面和详细,难以有效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此外,文物文献整理和归档工作不到位。
许多博物馆(纪念馆)的文献整理和归档工作存在滞后和不完全的情况,造成文物资料的遗漏和混乱。
综上所述,当前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和完善管理机制,以提升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2. 正文2.1 加强文物鉴定和登记管理加强文物鉴定和登记管理是提高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分析
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分析引言: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承载着保护、研究和展示文物的重要责任。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产,因此合理、高效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分析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法。
一、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现状1. 藏品数量与种类的增加:随着博物馆角色的扩展和国家对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视,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种类呈稳定增长趋势。
2. 藏品多样化:文物藏品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区,包括陶瓷、书画、器物、文房用具等等。
3. 藏品状态的复杂性:文物藏品可能包含破损、受损、未分类、未整理以及年久失修等问题,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 藏品保护和文物安全: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和珍贵性,需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措施,包括环境控制、保险、安保等。
二、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问题1. 藏品登记和入库不规范:部分博物馆存在藏品登记和入库程序不完善的情况,导致藏品信息不准确、流失或混乱。
2. 藏品分类和整理工作滞后:对于大量藏品需要分类整理工作,博物馆人力有限,导致工作滞后,影响藏品管理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3. 藏品保护措施薄弱:部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设施和措施跟不上发展需求,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盗窃或破坏行为的影响。
4. 文物修复和保养不足:文物的修复和保养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但是一些博物馆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文物受损程度加剧。
三、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完善方法1. 清晰的登记和入库程序:建立健全的藏品登记和入库程序,确保每一件文物都有准确的信息,包括来源、收藏时期、文物质量等。
同时,结合数字化技术,建立电子档案,方便管理和查询。
2. 规范的分类和整理工作:制定明确的文物分类和整理工作流程,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和管理。
加强人力投入,提高分类和整理工作的效率。
3. 加强文物保护设施和措施:改善博物馆的环境控制设施,确保文物在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展示和保存。
增加文物保险的投入,降低文物损失的风险。
历史遗迹的收藏保护——中国古代文物保护现状与前景
历史遗迹的收藏保护——中国古代文物保护现状与前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然而,由于很多历史遗迹和文物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加之天灾人祸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文物的保存和保护面临巨大的考验。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古代文物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本文将从历史遗迹的收藏保护这一话题入手,分析目前中国古代文物保护的现状和前景。
一、现状(一)收藏保护机构收藏保护是指通过建立一定的机构和制度,来保护文物不受破坏、盗窃、失窃、流失和漏税等威胁,同时提高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合理的文物利用和推广。
中国的收藏保护机构包括国有、集体和个人三类,其中以国有收藏占比最大。
当前,全国已有500多个博物馆,涵盖了历史文物、文化遗产、自然文物和科技文物等多个领域,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收藏保护体系。
(二)保护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也得以不断提高。
常见的文物修复方法包括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其中物理修复主要是利用物理手段来修复文物,如拼接、补缺等;而化学修复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表面清洗、退色、胶合等。
此外,近年来,数字化技术也被用于文物保护中,包括三维扫描、建模、重建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还可以减少对文物原有结构和材料的损坏。
(三)国际合作文物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支持。
中国近年来加强了与国际文化遗产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等机构的合作,以学习和借鉴他国的文物保护经验和技术,并与他国共同研究和保护具有世界重要性的文化遗产。
二、问题(一)盗掘和走私随着文物价值的不断提高,盗掘和走私成为了破坏文物的重要渠道。
盗贼并非想方设法盗取文物,使文物流失,而文物本身也有很多走失的因素。
不论是盗掘文物还是走私文物,无论是与国外组织谋韩国毒鸟事件,还是在国内对所得文物的收藏,对中国古代文物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浅析文物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析文物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文物保护与利用是一个既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又涉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文物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同时需要积极寻求解决策略。
本文将就文物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尤其是在基层单位和农村地区,由于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很多文物被丢失、被破坏或被私自买卖。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文物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 缺乏专业人才文物保护与利用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科学的保护和研究,然而目前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尤其是缺乏复合型的人才,这就导致了文物的修复、保护和利用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3. 资金不足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较少,这就导致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和农村地区,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4. 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需要保护好文物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又需要将文物进行合理的利用,这就需要在保护与利用之间进行权衡,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二、解决策略1.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将文物保护纳入全民文明素质教育的范畴。
2. 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在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加大对文物保护专业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文物保护与利用事业。
加强对现有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提升。
3. 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提高文物保护经费的使用效率,尤其是针对一些基层单位和农村地区,加大对其文物保护工作的扶持力度。
4. 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动态平衡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文物利用的规范管理,保护好文物的原初性质,同时促进文物的合理利用,达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博物馆展厅是保存、展示文物的地方,保护展厅内文物的保存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和灰尘等方面。
为了保护文物,博物馆需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文物保存的重要因素。
博物馆一般设置施封空调系统,保持展厅内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温度的控制一般在18℃-24℃之间,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
定期检查并保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作,确保温湿度的稳定。
光照是文物保存的重要考虑因素。
过强的光照会导致文物颜色变化、褪色等问题,因此博物馆需要合理安排光照系统。
对于容易受光的文物,如纸质文物、织物类文物等,应尽量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使用低热和低紫外线的灯具。
定期检查灯具,防止灯光过度照射文物。
空气质量和灰尘也是文物保存的因素。
博物馆应定期对展厅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采取净化措施。
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控制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需要定期清洁展厅,防止灰尘对文物的危害。
对于易受灰尘污染的文物,还可以采用覆盖保护措施,如展柜、封闭式展台等。
博物馆还需制定文物保存规划和紧急预案。
规划中包括文物的保存原则、调控措施的实施流程、文物轮换和修复计划等。
而紧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保证文物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得到及时保护和救援。
博物馆展厅的文物保存环境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合理的调控。
只有做好文物保存环境的保护,才能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可持续展示。
博物馆还需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防止潜在的风险,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趋势
文物保护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趋势文物保护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度的提高,文物保护业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文物保护业的发展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家形象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文物保护业的现状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前的文物保护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于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提高了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文物保护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包括大型考古遗址和博物馆中的文物,也包括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民俗文化等。
此外,文物保护也逐渐走向国际化,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物保护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的文物保护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文物保护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仍然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物数量庞大,保护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同时,一些重要的文物遗址和博物馆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配置不均等问题。
其次,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历史遗址和文物的开发价值,面临着保护和开发的两难选择。
同时,面对未来的发展,文物保护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
首先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会对文物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文物进行复制和展示,这有助于提高文物的保护和观赏价值。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文物保护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建立文物保护的在线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度。
其次,文物保护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会越来越密切。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不同国家之间的文物保护交流和合作将会更加频繁和紧密。
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可以提高我国文物保护的水平,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论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
论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收藏着丰富的文物藏品。
这些藏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
然而,在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中,文物藏品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完善方法。
一、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现状1、藏品数量庞大,管理难度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发掘、征集等工作的不断开展,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日益增多。
一些大型博物馆的藏品数量甚至达到数十万件乃至上百万件。
如此庞大的藏品数量,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藏品的登记、分类、编目、保存、保护等方面。
2、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部分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管理仍依赖传统的手工方式,信息化程度较低。
虽然一些博物馆已经引入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但系统功能不完善,无法实现藏品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更新和共享。
这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信息错误和遗漏。
3、专业人才缺乏文物藏品管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包括文物鉴定、保护、修复、管理等方面。
然而,目前博物馆行业中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基层博物馆,人才短缺的问题更为突出。
这使得藏品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保存条件有待改善文物藏品的保存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但一些博物馆由于资金有限,保存设施设备简陋,无法满足藏品保存的要求。
这可能导致藏品的损坏和老化,影响其价值和寿命。
5、藏品利用不足博物馆的藏品不仅要妥善保管,更要合理利用,发挥其教育、研究和文化传播的功能。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博物馆对藏品的利用不够充分,展览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无法吸引观众的兴趣,也未能充分挖掘藏品的潜在价值。
二、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完善方法1、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文物藏品管理系统。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藏品进行拍照、测量、描述等,实现藏品信息的全面记录和存储。
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探讨
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探讨
馆藏文物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涉及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也直接影响到文化遗产的传承。
因此,保护和保存馆藏文物的工作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有很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气候和环境湿度。
气候和湿度的变化对馆藏文物的保存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文物容易受到污染、腐蚀和损坏。
同时,过度的干燥也会使文物产生龟裂,加剧文物的损坏。
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也会危害馆藏文物的保存。
这些污染物会腐蚀文物的表面,使其变得暗淡无光,失去原有的光泽。
除了环境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馆藏文物的保存产生影响。
例如,灰尘和阳光也会加速文物的损坏。
有些文物本身就非常脆弱,需要特别小心地处理和保存。
为了预防文物的损坏,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预防性保护。
对于气候和湿度因素,我们可以控制室内温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常见的方法包括安装空气调节设备、加装蒸发型加湿器等。
对于空气污染物,可以采用空气净化器等净化设备来过滤室内空气,以减少污染物的含量。
此外,文物的定期保养也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定期的清洁文物,用专门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小修小补,以防止文物的进一步损坏和腐蚀。
总之,馆藏文物保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保护文物不受气候影响和损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控制室内温湿度、过滤室内空气、进行定期的文物保养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物能够被完好地保存下去,为我们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浅议文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文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物管理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文物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证据,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文物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保存、保护、修缮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保存问题保存文物是文物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
然而,在文物保存方面,我们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存环境不良保存环境不良是导致文物腐烂、变形、脱落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文物所处的环境缺乏有效的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线等的机制,容易导致文物的质量下降。
对策:加强文物保护设施的建设,为文物提供更好的保存环境。
此外,加强文物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将文物永久性地保存下来,这样有助于减少文物损失的程度。
2.贮存问题要想保护好文物,必须要有一定的贮藏和保存方法。
然而,在文物贮存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贮存空间不足、贮存条件不良以及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对策:加强文物的贮存管理,完善贮存设施,提高文物的贮存效率。
此外,应该制定完善的文物贮存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文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文物的保护是文物管理的重中之重。
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包括:1.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在现实中,很多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较低,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在社会中,因时代变迁、社会重心转移、贪污腐败等问题,文物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威胁和风险。
对策:加强文物保护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文物保护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同时,加强对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文物保护的专业水平。
2.保护措施不到位文物保护的技术含量比较高,需要专业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文物保护人员可能存在技术不过关、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导致文物的保护措施不到位。
对策:建立一套完整的文物保护体系,完善文物保护技术和方法。
同时,加强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浅谈博物馆木器文物的保护现状和问题
浅谈博物馆木器文物的保护现状和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我国博物馆收藏的木器文物也越来越多,从古代的木雕器物,到近代家具,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木材的老化和环境的污染,木器的保存越来越困难,博物馆的木器文物也面临着诸多的保护问题。
一、环境因素对木器文物的影响环境因素是导致博物馆木器文物老化和损坏的主要原因,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污染等都会严重影响木器的保存状况。
温度和湿度是木器文物保存的关键因素,如果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木器文物的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太阳光照射下的木器,温度会上升,木材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容易出现开裂、脱落等问题。
二、文物保护措施不足博物馆的木器文物保护工作应该从购买、保管、展示一系列步骤进行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保管方面,在过去,很多博物馆只是将木器文物放在柜子里,不注重环境控制和防尘防虫。
这样的存放方式,很难对木器文物进行有效地防护。
博物馆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做好木器文物的保护工作。
例如,在展示环节,使用良好的展陈技巧和防护措施,保证木器文物从外界光照、震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受到保护;在保管环节,应控制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紫外线等因素,保证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安全性。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无损检测、数字化技术等对木器文物进行保护。
三、木器文物的修复与保养对于已经受损的木器文物,博物馆需要进行修复和保养。
修复可以修补已经出现的问题,如脱落、开裂等,保养则是对文物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防止出现更多的损伤。
但是,在进行木器文物修复和保养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文物本身的特点和原貌,避免过度修复或添加化学物质对木器文物造成的损害。
综上所述,博物馆木器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从环境控制、存储、展示、修复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同时,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提高木器文物的保护水平,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博物馆木器文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让后代人们也能欣赏到这些文化遗产。
浅谈博物馆木器文物的保护现状和问题
浅谈博物馆木器文物的保护现状和问题【摘要】博物馆木器文物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博物馆木器文物的特点,包括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等。
随后分析了目前博物馆木器文物保护的现状,指出存在着保护不力、损坏严重等问题。
同时探讨了博物馆木器文物面临的主要挑战,如气候变化、窃盗等。
文中还介绍了目前已有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提倡文物保护意识等。
探讨了改善博物馆木器文物保护的途径,包括加强技术研究、加大宣传力度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保护意识、促进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博物馆木器文物保护的未来。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引起社会对博物馆木器文物保护的更多关注,共同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博物馆、木器文物、保护、现状、问题、挑战、措施、意识、传承、发展、未来。
1. 引言1.1 概述博物馆木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博物馆木器文物是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贵遗产,它们反映了人类对木材的加工技术和艺术表现。
保护这些木器文物,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珍视,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的责任。
博物馆木器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丰富多彩,从中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保护博物馆木器文物就是在保护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使其得以永久保存并传承下去。
博物馆木器文物的保存和保护工作,不仅关乎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也是为了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这些木器文物不仅仅是静态的文物展品,更是蕴含着历史信息和文化传统的载体。
通过保护博物馆木器文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从中获取启发和启示,促进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对博物馆木器文物的保护意识,不仅仅是在保护一件件宝贵的文物,更是在守护人类文明的瑰宝,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和智慧。
只有充分认识到博物馆木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传承发展。
1.2 介绍博物馆木器文物的特点博物馆木器文物是指在博物馆收藏展示的各种木制物品,包括家具、工艺品、建筑构件等。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们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影响着当下的生活,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展现出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从现状来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区面临着拆除和改造的威胁。
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在现代化建设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例如,一些古民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无疑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破坏。
同时,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古建筑、古遗址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一些人为的破坏,如非法盗掘文物、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行为,更是让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再者,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文物的修复、保护设施的建设、人员的培训等。
然而,许多地方政府由于财政紧张,无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一些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此外,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相对薄弱。
很多人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旅游过程中,一些游客不遵守规定,随意触摸、损坏文物,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
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和完善,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同时,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投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技术方面,现代科技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非常浓郁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几千年的沉淀中,积攒下来了数不尽的历史文物。
这些文物的绝大部分都被博物馆收藏保护。
这些文物凝聚了其历史时期的智慧结晶,它们的意义不仅在于本身的不可复制,还有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使这些文物更好地保存下来。
标签: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定义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所代表的是博物馆、纪念馆、储藏柜等的室内环境,空间内的各种条件都属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用于保存文物。
保存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辐射等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文物保存的时长。
只有有效地管控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将影响文物保存时长的因素控制在一个可控的安全范围内,为馆藏文物营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阻止或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以实现馆藏文物长久保存的目的。
二、馆藏文物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馆藏文物的发展现状
经过“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当下的馆藏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中,有50%以上的馆藏文物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的病害,其中重度腐蚀及以上的馆藏文物占接近17%。
尤其是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文物,如纺织品、纸质、竹制木制漆器等,中度以上病害发生率占半数以上。
馆藏文物中的金属文物,中度腐蚀比例接近43%,重度腐蚀及以上达16.6%。
文物腐蚀损失现象不断加重,这也是当下的大多数博物馆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表明,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是博物馆藏品损害的主要因素。
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交替作用导致文物材质劣化。
我国博物馆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文物保护的意识不足,文物保护技术措施不够发达等,对于博物馆内部的文物存储环境改善研究工作应该给予关注。
(二)影响馆内文物保存的因素
1.光辐射对文物保存的影响
文物保存环境的光辐射是指照明系统所产生的光照度和紫外线产生的辐射。
光是一种能量,光的照射会起文物材质的光化学反应,使文物材料老化或变色,尤其是纺织品、纸质等有机质地文物以及彩绘器等对光敏感的文物。
光的波长不同,对文物损伤程度也不同。
同时,光的热效应还会使光照射的环境内温度升高,因此多数博物馆馆内灯光都比较昏暗,有的展品旁的灯光还会周期性开关。
如果光线过强,会使染料、颜料色泽发生变化,最终物质整体遭到破坏。
加上光的热
效应引起光照射的环境内温湿度变化更是加快了文物劣化速度。
在强度同等条件下,光对文物的损害依次为紫外光、紫光、蓝光和黄光,因此,过滤除去紫外光对文物保护有利。
总之,要严格控制馆内光源,尽量减少光照度和紫外照度对文物的影响。
2.有害气体及微生物对文物保护的危害
大气中存在很多气体,妨碍文物的保存。
比如二氧化硫破坏性强,可使金属文物被腐蚀,使纸张变色,二氧化硫所形成的雨破坏性更是巨大。
除此之外,空气中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气体都不同程度地损坏着文物。
微生物则是通过霉变和虫蛀,从而对博物馆中的书画、羊皮纸、各种木质文物产生较大影响。
在馆藏文物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如夏季下雨的高温潮湿环境,极其容易滋生细菌和各种霉类,而且在文物腐蚀的过程中,环境因素本就是“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以时间为催化剂,对文物进行不断腐蚀。
三、馆藏文物保护措施
(一)预防性保护的含义
预防性保护的含义是有效地对博物馆的内部存储环境进行监测,并及时应对已发生的病害或腐蚀现象。
要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不能在病害腐蚀发生后才对病害做出应对防范措施,所以环境实时监控系统就逐渐的应运而生,并逐渐投入到博物馆的存储运营过程中,实时对馆内的文物保护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等的环境因素进行监控,使文物在馆内的保存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受到馆内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预防性机制,这种预防机制是建立在科技发展较为迅速的情况下的防控。
(二)有害气体及微生物的调控
首先,为了减少空气中的颗粒性物质,博物馆的门窗等通风口安装上空气过滤器以过滤有毒气体。
选用的存储材料应是安全环保材料,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博物馆室内环境。
在密封相关重要文物时,应提前进行空气净化处理,以防止有害气体残留在展柜中,腐蚀文物。
其次,博物馆地理位置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博物馆的选址应尽量远离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以及人员流动量较大的闹市区。
选择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才会尽可能地降低环境对文物保护的不利因素。
最后,保持适当的通风和定期对藏品进行检查也尤为重要。
四、结语
当下,我国的博物馆存储环境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基层和小型博物館缺乏高科技的文物保护仪器,所以我们要节约成本,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
总之,随着对博物馆环境控制认识的不断提高,以现代科技为主导的博物馆环境工作将会得到很快发展。
为使我国文物可以源远流长,完好地保存下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还需对文物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春明.浅谈馆藏文物在应用过程中的保护[J].中国西部科技,2011(25).
[2]徐方圆,解玉林,昊来明.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研究[J].上海文博,2009(21):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