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方剂学——治燥剂(1)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学-各论(治燥剂) PPT课件

方剂学-各论(治燥剂) PPT课件

栀皮 质轻入上焦,清泄肺热 佐
梨皮 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清燥救肺汤
• 出自《医门法律》
• 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两(9g) 石膏煅,二钱五分 (8g) 甘草一钱(3g) 人参七分(2g) 胡麻仁炒,研, 一钱(3g) 真阿胶八分(3g)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4g)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 枇杷叶一片,刷去毛,
方剂学
治燥剂
•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 剂,统称治燥剂。
• 分类:轻宣外燥、滋阴润燥。
• 应用治燥剂注意事项:首先要分清外燥和内 燥,外燥中又须分清凉燥和温燥;燥邪最易 化热,伤津耗气,故运用时须酌情配伍清热 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以甘寒或咸寒者为主, 辛香耗津、苦寒化燥之品,均非燥证所宜。 此外,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麦门冬汤
• 出自《金匮要略》 • 组成:
麦门冬七升(42g) 半夏一升(6g) 人参三两(9g) 甘草二两(6g) 粳米三合(3g) 大枣十二枚(4枚) •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 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脉虚数。2、胃阴不足证。呕吐,呃逆,纳 少,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 煎服法:水煎服。
麦门冬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肺阴不足→肃降乏力→咳逆上气 ↓ 虚热肺痿 气火上逆→虚火灼津→咳唾涎沫→肺痿 ↓ 肺胃阴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 →胃气失和→呕吐,呃逆,纳少 胃阴不足 →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麦门冬汤
君 臣 佐1
佐2 佐使
麦冬 人参 半夏 粳米 大枣 甘草

治燥剂方剂广中医PPT课件

治燥剂方剂广中医PPT课件

· 杏 苏 散·
2、辨证要点: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 苔白,脉弦。 3、临证加减风以解表发汗;


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
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 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属外感凉燥, 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者。
4、现代运用:
5、类方比较:杏苏散—小青龙汤
· 清燥救肺汤·
4、现代运用:
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 支管炎、肺气肿、 肺癌等属燥热壅肺,气阴两伤者。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 养阴清肺汤·
【组成】
大生地二钱
麦冬一钱二分
生甘草五分
玄参一钱半
薄荷五分
橘皮 — 理气化痰。 茯苓 — 健脾渗湿,以助治痰。
· 杏 苏 散·
*此三味佐药相合,配伍甘草即二陈汤的主要 药物,以增强理气化痰,降逆止咳之力。 生姜、大枣 — 和中散邪。 使:甘草 —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杏仁+苏叶;桔梗+前胡+枳壳;
半夏+陈皮。
[方论选录]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凉燥证的代表方剂。
若肺气逆而咳嗽较重,加枇杷叶、前胡;
咽痛者,可加牛蒡子、薄荷以清利咽喉; 鼻衄者,加白茅根、早莲草以凉血止血;

咳痰粘稠难出者,加天花粉、瓜蒌仁以清热化痰。
· 桑 杏 汤·
4、现代运用:
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 百日咳等,属外感温燥,灼伤肺津者。 5、类方比较:桑杏汤—桑菊饮
清燥救肺汤
— 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
外燥
口渴鼻燥、舌边尖
红,苔薄白而干;
凉燥(寒)— 因深秋感受风寒燥邪而致。

中药学方剂学ppt12.治燥剂课件

中药学方剂学ppt12.治燥剂课件
生地、熟地、玄参 ——滋肾养阴,清热凉血
当归——养血和血,止咳逆上气
白芍——和营泄热,敛阴柔肝,防木反侮金
贝母——润肺化痰止咳
桔梗——利咽化痰,载药上行
甘草——调药,清热
滋阴润燥·百合固金汤
运用 o辨证要点:
咳嗽,或痰中带血,咽喉燥痛, 舌红少苔,脉细数 o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
[百合、生地、熟地、当归、 白芍、麦冬、玄参、 贝母、桔梗、甘草]
滋阴润燥·百合固金汤
主治: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功用: 滋阴保肺,止咳化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阴润燥·百合固金汤
主证病机分析: 肺肾阴虚(金水不能相生) ——虚火上炎 ——灼伤肺络;炼津生痰
滋阴润燥·百合固金汤
方 解 :
百合、麦冬 ——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各论
(十五)
概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定义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概述·分类
外燥——轻宣润燥剂 内燥——滋阴润燥剂
概述·使用注意
o 分清外燥、内燥; o 滋腻之品,易助湿生痰碍气; o 避免使用辛香苦燥或苦寒泻火之品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方剂学——治燥剂【创意版】.ppt

方剂学——治燥剂【创意版】.ppt
治燥剂
最新.课件
1
一、概念 凡是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 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用 于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燥剂。
最新.课件
2
金元时期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 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 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
最新.课件
3
二、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 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慧学.桑杏汤儿科冬用治验心得.新疆中医药.1994;(4):60]
最新.课件
28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最新.课件
29
【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7.5g) 麦冬去心,一钱二分(4g) 阿胶八分(3g) 人参七分(2g)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 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甘草一钱(3g)
最新.课件
23
功用
清宣温燥 润肺止咳
最新.课件
24
方剂鉴别
桑杏汤 桑菊饮
辛甘凉润 外 感 咳 嗽 辛凉解表
外感温燥证 外感风热证
最新.课件
25
杏苏散与桑杏汤鉴别

外 燥

杏苏散
苦温
甘辛
轻宣外躁
杏仁
辛凉
甘润
桑杏汤
苏、前 姜、枣 夏、橘、苓 草、桔、枳
贝、栀 沙、梨 桑、豉
轻宣凉燥 宣肺化痰
宣散温燥 润肺止咳
轻时重,声音嘶哑,干咳无痰,精神萎靡,纳呆便干。先
后服交沙霉素和头孢氨苄诸药不效,两月以来,症状渐重,
乃来求治。时诊,患儿干咳频作,溲黄便结,唇咽干红,

《方剂学》之治燥剂 课件

《方剂学》之治燥剂 课件

第十四章治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杏苏散《温病条辨》[组成]苏叶(9g) 半夏(9g) 茯苓(9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壳(6g) 甘草(3g) 大枣(3枚) 杏仁(9g) 橘皮(6g) (原书未著用量)[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本方证为凉燥外袭,肺失宣降,痰湿内阻所致。

凉燥伤及皮毛,故恶寒无汗、头微痛。

所谓头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

凉燥伤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则咳嗽痰稀;凉燥束肺,肺系不利而致鼻塞咽干;苔白脉弦为凉燥兼痰湿佐证。

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旨,治当轻宣凉燥为主,辅以理肺化痰。

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二者共为君药。

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协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共为臣药。

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是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本方乃苦温甘辛之法,发表宣化,表里同治之方,外可轻宣发表而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而止咳嗽,表解痰消,肺气调和,诸症自除。

本方虽为治疗外感凉燥而设,但因凉燥乃秋令“小寒”为患,与外感风寒是同一属性的病邪,故临床也常用本方治疗外感风寒咳嗽。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以降肺气;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热甚者,加黄芩以清解肺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肺失宣降,痰湿内阻者。

方剂学PPT课件 治燥剂 祛湿剂 祛痰剂 消食剂 驱虫剂 涌吐剂

方剂学PPT课件 治燥剂 祛湿剂 祛痰剂 消食剂 驱虫剂 涌吐剂

(二)方 剂
二陈汤 [主治证病机]
上犯于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
痰阻气滞──胸膈痞闷
脾失健运 痰浊中阻
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湿 痰
聚湿为痰
清阳不升──头眩

上凌于心————心悸
痰湿重着──肢体倦怠
湿痰---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药配伍]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臣:橘红──燥湿祛痰,理气和胃止呕
湿 热
膀胱
小腹急满


湿热内蕴──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药配伍]
木通、瞿麦、扁蓄
滑石
车前子
利水通淋 清利湿热
清 热


山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导热下行

大黄──清热降火,泻腑通便以


分消湿热

灯心草──清心利水,导热下行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淋痛
[主治证病机]
(4)治湿常需调理气机
气主运行布化水液 气滞则水湿内停
调理气机 气行则水行
湿为阴邪,重着粘腻 配理气药 气化则湿化 最易阻滞气机
4、分类: 化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湿化
浊、祛风胜湿六类。 5、使用注意事项: 祛湿剂多由芳香苦燥或甘淡渗利之品为主组方,易耗
伤阴津,故对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等,均应 慎用。
(3) 脾虚挟湿者宜慎用。
二、方 剂
杏苏散
[主治证病机] 外感凉燥证
卫表不宣━━恶寒无汗,头微痛,苔白
外感凉燥 肺失宣降 咳嗽痰稀 袭于肺卫 津聚为痰 鼻塞,脉弦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治燥剂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治燥剂

— “次寒”、“小寒”。 — 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
苔薄白。
上燥(肺)— 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咯血; 内燥中燥(胃)— 多食易饥,肌肉消瘦,口渴干呕;
下燥(肾)— 消渴,便秘。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轻宣外燥— 凉燥或温燥
— 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2、滋阴润燥— 脏腑津伤液耗的内燥证
白芍 — 敛阴柔肝以防木火刑金,灼伤肺阴。
佐:丹皮 — 凉血散瘀而助消痈肿。 贝母 — 清热润肺,化痰散结。 薄荷 — 散热利咽。
使:生甘草 —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麦门冬汤
【主治】肺胃阴虚气逆证。 炼津为涎:咳唾涎沫;
肺胃阴虚 肺气上逆:短气喘促; 气火上逆 胃失和降:气逆呕吐;
津失上承:口渴,咽喉干燥; 阴虚气耗:舌红少苔,脉虚数。 【病机】肺胃阴亏,虚气上逆。 (其病在肺,其源在胃,母子同病)。 【治法】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玉液汤
【主治】 气不布津,肾虚胃燥之消渴。 津液不布,胃燥耗津:口渴引饮;
脾气亏虚肾失封藏,水精下流:小便频数量多; 肾虚胃燥
气虚胃燥津伤:困倦气短,舌嫩红而 干,脉虚细无力。
【病机】 元气不升,气不布津,肾虚胃燥。 【治法】 益气生津,润燥止渴。
【方解】
君: 生黄芪25g--补气升阳以布津 山药30g-- 滋脾益肾
治燥剂
一、概念: 组成: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 作用: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 治证:燥证。
* 燥邪致病的特点: 1、季节性 2、燥易伤肺 3、干涩伤津
*燥证
温燥(热)— 因初秋感受燥热邪气而致。
— 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
外燥
口渴鼻燥、舌边尖 红,苔薄白而干; 凉燥(寒)— 因深秋感受风寒燥邪而致。

方剂学课件14.治燥剂

方剂学课件14.治燥剂

生地、麦冬----养阴清热,生津润燥 君
北沙参、玉竹----养阴生津

冰糖----濡养肺胃,调和诸药
使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功用]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 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 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 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功用] 轻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 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
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
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
温燥;指秋燥偏于热的病证。
病证解析:
温 肺 伤于肺卫,其病轻浅— 身热不甚
燥津 外受
燥气伤肺,肺失清肃— 口渴、咽干鼻燥
袭灼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配伍意义:
桑叶 -轻宣燥热,透邪外出 杏仁 -宣利肺气,润燥止咳 豆豉 一辛凉透散 贝母 -清化热痰 沙参 -润肺生津,润肺止咳 栀子皮 -清泄肺热 梨皮 一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配伍意义:
苏叶 ----发表散邪,宣发肺气 杏仁 ----降利肺气,润燥止咳 前胡 ----疏风散邪,降气化痰 桔梗、枳壳----助君药理肺化痰 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 茯苓----渗湿健脾 生姜、大枣 ----调和营卫,通行津液 甘草 ----调和诸药
合桔梗宣肺利咽
君 臣
佐 佐使
桑杏汤《温病条辨》
湿盛者忌用。
杏苏散《温病条辨》
[功用]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
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 苔白脉弦。
凉燥;指秋燥偏于寒的病证。 病证解析: 凉燥 外袭 凉燥束表----头微痛,恶寒无汗 肺失宣降 凉燥伤肺,津液不布----咳嗽痰稀 痰湿内阻 凉燥束肺,肺系不利----鼻塞咽干

方剂学治燥剂ppt课件

方剂学治燥剂ppt课件
慧学.桑杏汤儿科冬用治验心得.新疆中医药.1994;(4):60]
28
清燥救肺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7.5g) 麦冬去心,一钱二分(4g) 阿胶八分(3g) 人参七分(2g)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 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甘草一钱(3g)
60
咳嗽气喘

咽喉不利

咯痰不爽
1
或咳唾涎沫
口干咽燥
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
脉虚数
61
呕吐

纳少

呃逆
2
口渴咽干
舌红少苔
脉虚数
62
方解
君:麦冬重用,甘寒清润,养肺胃阴而清肺胃虚热 臣:人参益气生津,补益脾肺 佐: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培土生金
半夏降逆下气,化痰,量轻,燥性减而功用存 使:调和诸药
16
桑杏汤
《温病条辨》
17
组成
桑叶一钱(3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沙参二钱(6g)
象贝一钱(3g) 香豉一钱 (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
18
主治
外感温燥证
19
外感温燥
伤于肺卫皮毛
燥气伤肺 耗津灼液,肺失清肃
20
身热不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口渴、咽干鼻燥
舌红苔薄白而干
2.常用于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 性口腔溃疡、糖尿病、皮肤干燥综合征、肛 裂、慢性牙周炎等病。
45
【病案】李某某,女,33岁,教师,1993年11 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3年前,因连续授课, 自觉喉部有灼热感,时常干痒、疼痛,特别是 在感冒之后,诸症加重,出现声音沙哑,干咳, 无痰,严重时影响进食。查:患处粘膜弥漫性 充血、水肿,声音嘶哑,咳嗽无痰,心烦易怒, 舌红苔黄燥,脉沉细而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二钱(6g) 连翘一钱五分(5g) 薄荷八分
(2.5g) 苦桔梗二钱(6g) 生甘草八分(2.5g)
桑Leabharlann 苇根二钱(6g)菊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现代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
口微渴,脉浮数。
方解
君:桑叶 --清宣燥热,透邪外出 杏仁 --降利肺气,润燥止咳
苏、前 姜、枣 夏、橘、苓 草、桔、枳
贝、栀 沙、梨 桑、豉
轻宣凉燥 宣肺化痰
宣散温燥 润肺止咳
临床应用
1.治疗温燥伤肺轻证常用方。身热不甚,干 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要点。 2. 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病案】 安某,女,2岁,汉族。患儿于1991年11月初因高热
咳喘,烦躁不安在某院诊为“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经 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近一月,出院后仍有咳嗽,时 轻时重,声音嘶哑,干咳无痰,精神萎靡,纳呆便干。先 后服交沙霉素和头孢氨苄诸药不效,两月以来,症状渐重, 乃来求治。时诊,患儿干咳频作,溲黄便结,唇咽干红, 舌红苔薄黄燥,脉数,指纹青紫。处方:桑杏汤加减,桑 叶3克、杏仁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子皮 3克、梨皮5克,三剂咳嗽减轻,继进五剂,诸症尽除。[吴
清燥救肺汤与桑杏汤比较
1.同治温燥伤肺,但邪有深浅,证有轻重。 2.桑杏汤证属燥邪伤肺,肺津受灼轻证,症见身热、 咳嗽不甚、右脉数大,治以轻宣清透合以凉润;
清燥救肺汤证为燥热伤肺,气阴两伤重证,症见身 热较高、咳嗽较频,甚则气逆而喘、胸膈满闷、脉虚 大而数,治以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并进。
【病案】赵某,男,50岁。咳嗽反复发作2年,加重 2周。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年,2周前因外感 引起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咽干燥,夜间咳重,五 心烦热,纳谷欠馨,夜寐差,二便调。体检:体温正常, 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 性罗音,舌红少苔脉细略数,血常规 WBC6.4×109/L,N0.63,L0.37。尿常规(-)。胸 透肺纹理增重。西医诊断: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期。中医诊断:咳嗽(温燥伤肺型)。治法:
方剂学——治燥剂(1)
一、概念 • 凡是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 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用 于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燥剂。
金元时期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 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 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
五、运用注意事项
1.分清外燥、内燥,外燥又要分清温燥、凉燥。 2.燥易伤津化热,酌配清热或生津药,不宜过于苦寒。 3.避免配伍使用性味辛香燥热药物,以防再伤津液。 4.素体多湿、脾虚便溏、气滞痰盛者均忌用甘凉滋润。
第一节 轻宣外燥
适应证:秋季外感燥邪,耗伤津液之证 。 凉燥代表方--杏苏散; 温燥代表方--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杏苏散
《温病条辨》
组成
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桔 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 杏仁 橘皮
主治
外感凉燥证。
恶寒无汗
证 候 分 析
头微痛 咳嗽痰稀 鼻塞咽干 苔白脉弦
病机: 凉燥外袭 肺失宣降 痰湿内阻
【功用】 清燥润肺 ,益气养阴
【配伍特点】清润不碍宣透;清宣兼以 降气,宣、清、润、降四法并用,邪 正兼顾,标本同施;治肺同时,兼以 和中,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运用:
1.治温燥伤肺重证的代表方。以头痛身热, 气逆而喘,干咳无痰,咽燥口渴,舌干 无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
2.若痰多,加川贝、瓜蒌;热甚者,加羚 羊角、水牛角。
慧学.桑杏汤儿科冬用治验心得.新疆中医药.1994;(4):60]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7.5g) 麦冬去心,一钱二分(4g) 阿胶八分(3g) 人参七分(2g)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 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甘草一钱(3g)
功 用:轻宣凉燥 理肺化痰
临床应用
1.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可治风寒咳 嗽。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 脉弦为要点。
2.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汗 后咳不止,去苏叶,加苏梗;兼泄泻腹满 者,加苍术、厚朴。
病案
王某,48岁。主诉:头巅涨痛,恶寒咳嗽,咯痰 稀,鼻塞咽干。脉象浮弦,舌苔薄白。辨证:秋燥寒 凉之气外束于表,肺先受邪。经云“燥凉所胜,平必 苦温。”治法:仿杏苏散主之,佐入宣泄化浊之品。 处方:苦杏仁、粉前胡、白茯苓、白蒺藜各12克, 紫苏叶、玉桔梗、生甘草、仙半夏各5克,薄荷2克, 炒枳壳8克,款冬花9克。二诊:药后头痛已减,咳 嗽痰薄,咽干唇燥。舌苔薄白腻,脉象弦滑。守原法 处方:粉前胡、苦杏仁、白茯苓、大玉竹、清炙枇杷 叶(包)各12克,紫苏叶8克,玉桔梗、仙半夏各5克, 炒枳壳6克,化橘红3克,款冬花9克。诸症均缓。
【主治】外感温燥,气阴两伤证。
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 干燥,鼻燥,心烦口渴,气 逆而喘,胸满胁痛,舌干少 苔,脉虚大而数。
方解
君:桑叶 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邪外出 臣:石膏 辛甘而寒,清泄肺热
麦冬 甘寒,养阴润肺 佐:人参 益气生津,健脾培土生金
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 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 使: 甘草调和诸药
桑杏汤
《温病条辨》
组成
桑叶一钱(3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沙参二钱(6g)
象贝一钱(3g) 香豉一钱 (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
主治
外感温燥证
外感温燥
伤于肺卫皮毛
燥气伤肺 耗津灼液,肺失清肃
身热不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口渴、咽干鼻燥
舌红苔薄白而干
脉浮数而右脉大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7.5g) 菊花一钱(3g) 杏
方解
君:苏叶9g 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 杏仁9g 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
臣:前胡9g 疏风散邪,降气化痰 桔梗6g 、枳壳6g 一升一降,助理肺化痰
佐:半夏9g 、橘皮6g 燥湿化痰,理气行滞 茯苓9g 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生姜6g 、大枣6g 调和营卫,滋脾行津润燥
使: 甘草6g 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臣:豆豉 --轻宣透散 贝母 --清热润肺化痰 沙参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佐:梨皮 --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栀子皮 --清泄肺热
功用
清宣温燥 润肺止咳
方剂鉴别
桑杏汤 桑菊饮
辛甘凉润 外 感 咳 嗽 辛凉解表
外感温燥证 外感风热证
杏苏散与桑杏汤鉴别

外 燥

杏苏散
苦温
甘辛
轻宣外躁
杏仁
辛凉
甘润
桑杏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