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7 二次根式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7 二次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bfaa9d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0.png)
第1课时二次根式及其性质课时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将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2.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二次根式的过程,体会引入二次根式的必要性.4.经历观察、交流、总结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现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学习重点了解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将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学习难点对二次根式的性质的探究.课时活动设计问题引入思考:用带根号的式子填空,观察这些结果有什么特点?(1)图1的画框为正方形,若面积为8 dm2,则边长为√8dm;若面积为S dm2,则边长为√S dm.,土地的面积为13 m2,则它的长(2)图2是一块长方形的土地,若宽是长的35为√65m.3图1图2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带根号的式子填空,为下面探究二次根式的特征作准备.知识回顾1.什么叫做平方根?2.什么叫做算术平方根?3.什么数有算术平方根?设计意图:回顾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探究新知探究1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解答,最后教师总结.,这些式子分别问题1:问题引入中的问题,我们得到的结果分别是√8,√S,√653表示什么意义?解:这些式子分别表示8,S,65的算术平方根.3问题2:非负数b,m+n,t2-2的算术平方根怎么表示?解:算术平方根分别是√b,√m+n,√t2-2.问题3:什么样的数才有算术平方根?解:只有非负数才有算术平方根.问题4: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解:①含有“√”;①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总结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注意:a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子.)二次根式的两个必备特征:①外貌特征,含有“√”;①内在特征,被开方数a≥0.探究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使二次根式√m-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m的取值范围是.分析: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即需满足被开方数≥0,列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由m -2≥0,得m ≥2.①当m ≥2时,√m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问题2:使式子√a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若二次根式为分母时,应同时考虑分母不为零. 解:由a -1≥0,得a ≥1. 又①√a -1为分母,①√a -1≠0. ①a -1≠0,即a ≠1. ①当a >1时,√a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总结 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依据: (1)形如√m 的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m ≥0. (2)二次根式作为分式的分母时,如√m有意义的条件:m >0.探究3 二次根式的性质观察下列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4×9=6;√4×√9=6;√49=23;√4√9=23;√2549=57;√25√49=57. 问题1:你有什么猜想?解:√a·b =√a ·√b (a ≥0,b ≥0),√a b =√a√b (a ≥0,b >0).问题2:根据上面的猜想,估计下面每组两个式子是否相等,借助计算器验证一下吧.(结果精确到0.000 1)(1)√6×7= ,√6×√7= ;(2)√67=√6= .解:(1)6.480 7 6.480 7 (2)0.925 8 0.925 8 验证猜想:√6×7=√6×√7,√67=√6√7.总结 二次根式的性质:(1)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算术平方根的积;(2)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算术平方根的商.√a·b =√a ·√b (a ≥0,b ≥0),√a b =√a√b (a ≥0,b >0).探究4 最简二次根式 问题:化简下列二次根式.(1)√81×64; (2)√25×6; (3)√59. 解:(1)√81×64=√81×√64=9×8=72. (2)√25×6=√25×√6=5√6. (3)√59=√5√9=√53.交流:观察化简结果5√6,√53,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 解:被开方数中都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小结 最简二次根式定义: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自主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从特殊数入手,希望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再进一步强化这样的经验和猜测,最后经由学生交流,总结、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典例精讲 例1 化简:(1)√81×64; (2)√25×6; (3)√59. 解:(1)√81×64=√81×√64=9×8=72. (2)√25×6=√25×√6=5√6. (3)√59=√5√9=√53.例2 化简:(1)√50; (2)√27; (3)√3.解:(1)√50=√25×2=√25×√2=5√2.(2)√27=√2×77×7=√2×7√7×7=√147. (3)√3=√3√3×√3=√33.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熟练掌握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巩固训练1.下列各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C )A.√-7B.√23C.√3D.√25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B )A.√a·b =√a ·√bB.√2×3=√2×√3C.√(-2)×(-3)=√-2×√-3D.√827=23 3.填空. (1)√4−a√a -1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为 1<a ≤4 .(2)已知√x +3+√2y -4=0,则xy 的值为 -6 .(3)当x = -12 时,√2x +1+6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6 . 4.化简:(1)√5; (2)√3.6; (3)√8×36.解:(1)√5=√5√5×√5=3√55. (2)√3.6=√185=√18×55×5=√18×5√5×5=3√105. (3)√8×36=√8×√36=2√2×6=12√2.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联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想法,获得成功的体验;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课堂小结1.二次根式的概念是什么?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具有怎样的性质?3.怎样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课堂8分钟.1.教材第43页习题2.9第1,2,3题.2.七彩作业.第1课时二次根式及其性质1.二次根式定义.2.二次根式性质.3.最简二次根式.4.练习.教学反思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课时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并能够熟练应用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2.会用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进行简单运算.3.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培养类比学习的能力.4.增强学生的符号、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合情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学习重点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并能够熟练应用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学习难点会用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复习1.二次根式有什么特征?2.求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x-13.二次根式的性质是什么?4.什么叫最简二次根式?设计意图:通过回答二次根式的特征、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以及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等问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重点让学生复习回顾二次根式的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问题导入思考:长方形的面积是√20,它的长是√5,宽是多少?教师追问:该怎么计算呢?提示:根据之前学过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来解决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思考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除法,从而切入正课: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探究新知探究1同类二次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最后总结.化简下列二次根式,观察他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8; √18; √80; √0.5; √18; √20. 解:分别化简为2√2; 3√2; 4√5;√22; √24; 2√5. 分成两组:一组是2√2,3√2,√22,√24;另一组是4√5,2√5. 问题: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解:将二次根式中带有相同根式的分为一组,如第一组中都含有√2,第二组中都含有√5.小结: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被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探究2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等号的左边与右边对换,就能得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1:√a·b =√a ·√b (a ≥0,b ≥0);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 二次根式的性质2:√a b =√a √b (a ≥0,b >0);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b =√ab (a ≥0,b >0).追问:问题导入中的长方形的宽该如何计算呢? 解:宽=√20√5=√5√5=2. 问题: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了什么?总结: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 √b=√a b (a ≥0,b >0). 提示: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最后结果一般要求写成最简的二次根式的形式. 探究3 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问题:√5是最简二次根式吗?如果不是,如何化简呢?解:不是.√5=√5√5×√5=√55. 总结:形如m √n 的式子,分子、分母同乘以√n ,可以使分母不含根号.思考:√5+√3如何化简呢?解:√5+√3=√5-√3(√5+√3)(√5-√3)=√5-√32. 总结:形如m√a±n √b的式子,分子、分母同乘以m √a ①n √b ,构成平方差公式,可以使分母不含根号.探究4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问题1:你能直接写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 (1)3x 2+4x 2;(2)x 2+3x 2+y. 解:(1)7x 2.(2)4x 2+y.问题2:类比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想想如何计算√80-√45? 解:√80-√45=4√5-3√5=√5.问题3:√3+√5能不能再进行计算?为什么?解:不能,因为它们都是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合并. 二次根式的加法、减法法则:(1)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提示: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最后结果一般要求写成最简的二次根式的形式. 探究5 二次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下列式子,观察运算过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1)3√2×2√3;(2)√12×√3-5;(3)(√5+1)2;(4)(√13+3)(√13-3); (5)(√12-√13)×√3;(6)√8+√18√2. 解:(1)3√2×2√3=3×2×√2×3=6√6. (2)√12×√3-5=√12×3-5=√36-5=6-5=1. (3)(√5+1)2=(√5)2+2√5+12=5+2√5+1=6+2√5. (4)(√13+3)(√13-3)=(√13)2-32=13-9=4. (5)(√12-√13)×√3=√12×√3-√13×√3=√36-√1=6-1=5. (6)√8+√18√2=√8√2+√18√2=√82+√182=√4+√9=2+3=5.总结:实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二次根式,我们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可以用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也可以用到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探究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化简(√1a -√b )·√ab ,其中a =3,b =2.你是怎么做的? 解:方法一(先代入,后化简):把a =3,b =2代入代数式中, 原式=(√13-√2)·√3×2=√13×3×2-√2×3×2=√2-2√3. 方法二(先化简,后代入):原式=√1a ·√a ×b -√b ·√a ×b =√b -b √a , 把a =3,b =2代入代数式中,原式=√2-2√3. 追问:哪种方法更简便?归纳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的方法:解决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问题时,直接代入求值比较麻烦,可先化简已知条件,再用乘法公式变形,最后代入求值即可.设计意图:给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现象发现数学规律.通过探究中具体例题的学习,获得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的有关技能.典例精讲 例1 计算:(1)√48+√3;(2)√5-√15;(3)(√43+√3)×√6.解:(1)√48+√3=√16×3+√3=√16×√3+√3=4√3+√3=5√3. (2)√5-√15=√5-√525=√5-√55=45√5.(3)(√43+√3)×√6=√43×6+√3×6=√8+√18=2√2+3√2=5√2.例2 已知a =√5-2,b =√5+2,求√a 2+b 2+2. 分析:先化简已知条件,再利用乘法公式变形,即a 2+b 2=(a +b )2-2ab ,最后代入求解.解:①a =√5-2=√5+2(√5-2)(√5+2)=√5+2,b =√5+2=√5-(√5+2)(√5-2)=√5-2, ①a +b =2√5,ab =1,①√a 2+b 2+2=√(a +b)2-2ab +2=√(2√5)2-2+2=√20=2√5.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巩固训练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B )A.√(-2)2=-2B.√(-2)×(-2)=2C.3√2-√2=3D.√8+√2=√10 2.填空.(1)计算√2×√3= √6 ;√36×9= 18 .(2)长方形的宽为√3,面积为2√6,则长方形的长为 2√2 .(3)计算(√48-3√27)÷√3= -5 .(4)若两个最简二次根式√5和√2m -5能够合并,则m = 5 .3.计算:(1)(√6-√38)×√2;(2)(2+√2)(2-√2);(3)√27×√3=√100;(4)√183+√32-15√50. 解:(1)(√6-√38)×√2=√6×√2-√38×√2=√6×2-√38×2=2√3-√32=3√32. (2)(2+√2)(2-√2)=22-(√2)2=4-2=2. (3)√27×√3-√100=3√3×√3-10=3×3-10=-1.(4)√183+√32-15√50=√2+4√2-√2=4√2. 设计意图:通过实时练习,学生在系统归纳整理了二次根式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二次根式四则运算法则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堂小结1.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法则是什么?2.二次根式化简求值的方法有哪些?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课堂8分钟.1.教材第45页习题2.10第1,2题,第48页习题2.11第1,2,3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2.同类二次根式.3.例题:4.练习: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c9184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f.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7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二次根式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出现在代数、几何等领域,还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理解二次根式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二次根式作为一种新的数学对象,其概念和性质与已有知识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这需要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练习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3.能够应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2.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3.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练习题;3.小组讨论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8cm,求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通过PPT课件展示二次根式的图形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讲解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二次根式解决这些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2e967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7.png)
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的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如何化简二次根式。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出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二次根式运算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二次根式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根式的运算。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8cm,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变式练习,巩固学生对二次根式运算规则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并进行一些化简练习。
北师大版7_二次根式_教案2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7_二次根式_教案2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d4bfa5be009581b6bd9ebbb.png)
2.7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在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会了利用公式:石J b Va b (a>0, b>0), 徑型(a>0, b>0)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本Qb \ b课时更多的是反用上面的公式,因此,上一课时知识成为本课时很好的知识基础。
二、教材任务分析二次根式(第2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7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3个课时,本课时是第2课时,基于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二次根式乘除的法则以及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实数的运算,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进一步熟练实数的运算,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对公式的反向运用,达到化简的目的•学会一种特殊的思考方法.3.在探究、合作活动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4.通过对公式的逆运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知识探究;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第四环节: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一环节:复习引入内容:复习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下面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面积2你能借助什么运算法则或运算率解释它吗?点明本节课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研究课题意图:借助复习,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知识探究1.在上一课时探究的公式的基础上明晰二次根式乘除的运算法则说明:常常把要被开方数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数, 使得分母成为一个平方数.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例4计算:(1) 3 ..2 2.3 (2) . 12■. 3 5 ; (3) (..51)2 ; (4) ( .13 3)( .133);— 1 — \ 8 18 (5)(12「-) 3 ; (6)—解:(1) 3.22、、3 =3 2 2 3=6、6 ;(2) /12 -7 3 5 = 12 3 5 =』36 5 = 6 — 5 = 1; (3) (、..5 1)2 = (、5)2 2 5 1 = 5 + 2 5 + 1 = 6 + 2 . 5 ; (4)( .13 3)( ,133) = (13)2 32 = 4;(5)(12、、3 . 12 . 3 . 3 . 36 . 1 6 1 5 ;/、弋 8 V18 屈 VT8 厂 /Zee(6)4 9 2 3 5。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2.7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2.7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bc2a60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c.png)
2.7 二次根式第 2 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上节知识回首】1.对于二次根式的观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形式上看,二次根式是以根号“”表示的代数式,这里的开方运算是最后一步运算。
如,等不是二次根式,而是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或二次根式的运算;(2)当一个二次根式前方乘有一个有理数或有理式(整式或分式)时,固然最后运算不是开方而是乘法,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仍叫做二次根式,而前方与其相乘的有理数或有理式就叫做二次根式的系数;(3)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能够是某个确立的非负实数,也能够是某个代数式表示的数,但此中所含字母的取值一定使得该代数式的值为非负实数;(4)像“,”等固然能够进行开方运算,但它们仍属于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 2);(3);( 4)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5)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6)若,则。
3.注意与的运用。
【新授】一、二次根式的乘法一、复习引入1.填空(1)4×9 =_______, 4 9 =______;( 2)16 ×25 =_______, 16 25 =________.( 3)100 ×36 =________, 10036 =_______.参照上边的结果,用“>、 <或=”填空.4×9_____ 4 9,16×25_____16 25,100×36 ________100 36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例定为a ·b = ab反过来 :ab = a · b例 1.计算.( a ≥ 0, b ≥ 0)( a ≥ 0, b ≥ 0)( 1) 5 × 7(2) 1× 9( 3) 9× 27( 4)1 × 632例 2 化简( 1)9 16 (2) 16 81(3)81 100( 4)9x 2 y 2( 5)54例 3.判断以下各式能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更正:( 1)( 4) ( 9) 4 9 ( 2)412× 25 =4×12 × 25=412× 25=4 12=8 3252525二、二次根式的除法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例定及逆向等式. 2.填空( 1)( 3)916 416=________ ,=________ ,9 16 416=_________ ; ( 2)=_________ ; ( 4)16363681=________ ,=________ ,1636 3681=________ ;=________ .规律:9 ______ 9 ; 16 ______ 16; 4 _______ 4 ; 36 _______ 36 .16 16 36 36 1616 81 81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例定:a =a( a ≥ 0, b>0 ), 反过来,a = a( a ≥ 0, b>0 )b bb b例 1. 计算:( 1)例 2.化简:12 3 1 1 1 643( 2)8( 3)16( 4)248( 1)3 ( 2) 64b2( 3)9x ( 4)5x649a 264 y 2169y 2例 3.已知9x9x,且 x 为偶数,求( 1+x )x2 5x 4 的值.x6x6x2 1三、分母有理化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假如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1cb09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4.png)
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的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能够熟练运用二次根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2.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3.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3.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根式的运算。
例如:一个圆的半径为根号2,求这个圆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二次根式的运算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二次根式运算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二次根式的运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二次根式的运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公式,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2-7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详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2-7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ed1f4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a.png)
第二章实数7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并能够熟练应用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2.会用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进行简单运算.3.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重要的是培养这种类比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并能够熟练应用;难点:会用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进行简单运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满足什么条件的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试化简下列二次根式:√8,√18,√80,√0.5, √18,√20.(2√2 ,3√2 ,4√5 ,√22,√24,2√5)2.上述化简后的二次根式有什么特点?你会怎么对它们进行分类?几个二次根式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最简根式分别为√2 ,√5两类,即√8 ,√18 ,√0.5 ,√18为一组;√80 ,√20为一组.探究新知活动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1.填空(1)√4×√9=6,√4×9= 6 ;√16×√25=20,√16×25=20;√4√9=23, √49=23;√16√25=45, √1625=45.(2)用计算器计算:√6×√7≈6.481,√6×7≈6.481 ;√6√7≈0.925 8, √67≈0.925 8.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4×√9 = √4×9;√16×√25=√16×25; √6×√7= √6×7;√4√9=√49; √16√25=√1625; √6√7= √67.观察上面的式子得上节课的规律:√ab=√a·√b(a≥0,b≥0);√ab =√a√b(a≥0,b>0).反过来也成立:√a ·√b =√ab (a ≥0,b ≥0);√a √b =√a b (a ≥0,b >0). 【例1】计算:(1)√6×√23; (2)√6×√3√2; (3)√2√5. 【解】(1)√6×√23 =√6×23=√4=2;(2)√6×√3√2=√6×3√2=√6×32=√9=3; (3)√2√5=√25=√2×55×5=√105.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1)√(−4)×(−9)=√−4×√−9 ;(2)√41225×√25=4×√1225×√25=4√1225×25=4√12=8√3.解:(1)错. √(−4)×(−9)=√36=6;(2)错. √41225×√25=√41225×25=√11225×25 =√112 =4√7.做一做:(1)3a 2·2a 3= 6a 5 ,(2)(a +b )(a -b )= a 2−b 2 ,(3)(a ±b)2=222a ab b ±+, (4)(554−772) ×18= 554×18-772×18=112-. 【例2】计算:(1)3√2×2√3; (2)(√5+1)2;(3)(√13+3)(√13−3);(4)(√12−√13)×√3; (5)√8+√18√2. 【解】(1)原式=(3×2)×(√2×√3)=6√6;(2)原式=(√5)2+2×√5×1+1=5+2√5+1=6+2√5;(3)原式=(√13)2−32=13-9=4; (4)原式=√12×√3−√13×√3=√12×3−√13×3=√36−√1=5;(5)原式=√8√2+√18√2=√82+√182=√4+√9=2+3=5.活动2: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1.(1)3x 2+2x 2= 5x 2 ;(2)x 2+2x 2+4y = 3x 2+4y .2.类比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想想如何计算√80−√45? 解:√80−√45=4√5−3√5=√5.3. √3+√5能不能再进行计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它们都是最简二次根式,且被开方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合并.【例3】计算:(1)√48+√3 ; (2)√5−√15 ; (3)(√43+√3)×√6.【解】(1)原式=4√3+√3=(4+1)√3=5√3;(2)原式=√5−√55=(1-15)√5=45√5; (3)原式=√43×√6+√3×√6=√8+√18=2√2+3√2=5√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注意:1.加减法的运算步骤:一化简,二判断,三合并.2.合并的前提:只有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才能进行合并.课堂练习1.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5 B.2·3=6C.6÷2=3D.2(2=2.下列各式中,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2B. √5C. √8D. √123.估计√32×√12+√2·√5的结果在( ) A.6至7之间 B.7至8之间C.8至9之间D.9至10之间4. √8与最简二次根式√m +1能合并,则m =________.5.若最简二次根式√3m −2n 2n+1与√3可以合并,求√mn 的值.参考答案1.A2.D3.B4.15.解:由题意得2n +1=2且3m -2n =3,解得n = 12,m = 43,即√mn =√12×43 =√23 =√63. 课堂小结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a ·√b =√ab (a ≥0,b ≥0);√a√b =√ab (a ≥0,b >0).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布置作业习题2.10第1,2题板书设计7 二次根式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a ·√b =√ab (a ≥0,b ≥0);√a √b=√a b (a ≥0,b >0).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一化简,二判断,三合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案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b8a257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e.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7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引入二次根式,让学生在已有的一次根式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根式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是后续学习更高阶根式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一次根式的相关知识,对根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二次根式与一次根式在概念和运算上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二次根式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够了解,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学会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
3.能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3.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某立方体体积为8立方厘米,求该立方体的棱长。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二次根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5分钟)1.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讲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2.通过PPT展示二次根式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对二次根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通过案例讲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进行一些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发现二次根式运算的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进行解决问题,巩固二次根式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2.7.2二次根式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2.7.2二次根式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10f3a27fd5360cbb1adb80.png)
二次根式学科数学课题二次根式(二)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式子baba⋅=⋅ (a≥0,b≥0);baba= (a≥0,b>0)的运用.重点两个法则的逆运用.德育目标通过对法则的逆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难点灵活地运用法则和逆用法则进行实数的运算.一、自主学习下面我们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来求下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以及边长之间的关系.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后得出结果.由正方形面积公式得a2=8,b2=2.所以大正方形边长a=8,小正方形边长b=2.那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倍分关系呢?请观察图中的虚线.大正方形的面积为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所以8=22.那么8根据什么法则就能化成22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任务.教学过程课堂笔记班级b a b a ⋅=⋅ (a ≥0,b ≥0);b aba = (a ≥0,b >0) 请大家根据上面法则化简下列式子.(1)33⨯; (2)42⨯;(3)273;(4)12253⨯.并和上节课的两个法则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二、互动导学.下面再分析这些式子:.1225312253)4(;273273)3(;224242)2(;3333)1(⨯=⨯==⨯=⨯⨯=⨯ba b a ⋅=⋅b aba =( a ≥0,b >0.) 那现在能否把8化成22呢?222242428=⨯=⨯=⨯=化简:(1)27; (2)45; (3)128;(4)54; (5)932; (6)16125 例二学校;339393333131===⨯⨯= .3191182182;214112131213;66666621622=====⨯=⨯=⨯=⨯=.2272249224924910495104952=⨯=⨯==⨯=⨯三、当堂检测化简:(1)50; (2)348-; (3)515-化简:(1)18; (2)7533- ;(3)72. 四、巩固提高、达标检测 化简:(1)81; (2)278;(3)2.1;(4)62⨯ 五、拓展提升化简:(1)128; (2)9000; (3)48122+;4)325092-+;(5)5145203--; (6)3223+学校励志名言。
2.7 二次根式 第2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2.7 二次根式 第2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122e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a.png)
6 2 = 6 2 = 4=2;
3
3
在二次根式的运 算中,最后结果一 般要求写成最简二
6 3 = 63 = 63 = 9=3; 次根式的形式.
2
2
2
(3) 2 = 2 = 25 = 10 . 5 5 55 5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典型例题
例2 计算
(1) 3 2 2 3;
探究
二次根式的性质2
a= a bb
(a≥0,b>0)
宽= 20 = 20 = 4=2 55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a = a (a≥0,b>0) bb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
问题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观察他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1
8
18
80 0.5
8
20
22 32 45
典型例题 例3 计算 (1) 48+ 3;
(2) 5- 1; 5
(3) ( 4 3) 6.
3
解: (1) 48+ 3= 163+ 3= 16 3+ 3=4 3 3=5 3;
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 5- 1 = 5 5 = 5 5 = 4 5;
5
25
55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算
能力.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回顾 二次根式有什么特征? 1 外貌特征:含有“ ”. 2 内在特征:被开方数a≥0.
问题
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校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校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77d33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6b.png)
校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7.二次根式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进一步熟练二次根式的化简。
2. 了解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3.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4.在运算过程中巩固知识,通过与人交流总结方法.根号内含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二、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知识巩固;第三环节:问题解决;第四环节:知识提升;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复习引入内容:(1)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化简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3)上节课课后作业:若,,,求.你是怎样解决的?第二环节:知识巩固1.巩固提升例1 计算:(1);(2);(3).解:(1)====;(2)===;(3)======.注意: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发现问题,给出一个统一的意见.2.交流收集第(3)小题有多少种解决方法.让学生说说想法.3.反思以上过程每位同学都是怎样化简的,方法好不好,能做到快而准确吗?4.练习化简:(1);(2);(3).解:(1)===;(2)===;(3)======10.第三环节:问题解决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图中梯形的面积,你有哪些方法,与同伴交流.1.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2.答案(1)直接求法.过点D作AB边上的高DE,可发现边AB,DC及DE都是某一个小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 CD=,DE=,面积梯形ABCD的面积是=18.(2)间接求法.将梯形ABCD补成一个5×7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3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得梯形ABCD的面积是=18.第四环节:知识提升1.知识探索问题:()等于多少?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可知().2.知识运用例5 化简:(1)(,);(2)();(3)(,).解:(1)===;(2)==;(3)===.3.课堂练习1.当,时化简:(1);(2);(3);(4).解:(1)====;(2)===;(3)====;(4)=======.2. 求代数式的值,其中,.解:由题知,.====.当,时,=.第五环节:课堂小结(1)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化简一定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利用式子()可将根号内含字母的二次根式化简,结果也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第六环节:课后作业习题 2.11 1, 3补充作业:化简:(1);(2);(3);(4);(5).答案:(1);(2);(3);(4);(5).五、教学反思拓展练习1.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4.已知,,求的值.5.化简.6.解下列方程:(1);(2).7.化简:(1);(2)。
2.7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运算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同步教案
![2.7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运算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同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6ac82d8e9951e79b892771.png)
2.7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目标1.会用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进行简单地运算;(重点)2.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下面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借助什么运算法则或运算律解释它?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类型一】二次根式的乘法计算:(1)3×5; (2)13×27;(3)2xy×1x; (4)14×7.解:(1)3×5=15;(2)13×27=13×27=9=3;(3)2xy×1x=2xy×1x=2y;(4)14×7=14×7=72×2=7 2.方法总结:几个二次根式相乘,把它们的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如果积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一定要化简.【类型二】二次根式的除法计算a2-2a÷a的结果是( )解析:原式=a2-2aa=a(a-2)a=a-2.故选C.方法总结:利用ab=ab(a≥0,b>0)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计算,化去根号内的分母.探究点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计算: (1)23-63;(2)80-20+5;(3)239x +6x 4-2x 1x. 解析:(1)直接把二次根式合并,(2)、(3)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中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解:(1)23-63=(2-6)3=-43; (2)80-20+5=45-25+5=(4-2+1)5=35;(3)239x +6x 4-2x 1x=2x +3x -2x =3x. 方法总结:将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将被开方数相同的项合并. 探究点三:二次根式乘法公式 计算:(23+32-6)(23-32+6).解析:将括号内的各项重新结合,构成平方差公式,再结合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并化简. 解:原式=[23+(32-6)][23-(32-6)]=(23)2-(32-6)2=12-(18-123+6)=123-12.方法总结:结合题目特点使用适当的运算方法,可以减少计算量. 三、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运算⎩⎪⎨⎪⎧乘除法则加减法则乘法公式教学反思通过对公式的逆运用,达到化简的目的.学会这种特殊的思考方法.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对公式的逆运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73249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4.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7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二次根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学会化简二次根式,并能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二次根式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应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老师的引导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书写二次根式。
2.让学生学会化简二次根式,能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识别。
2.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3.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化简方法。
2.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实例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应用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二次根式的知识和技能。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如物体的高度、物体的速度等,让学生感受到二次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二次根式的概念和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2-7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2-7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3c631310a6f524ccbf85e4.png)
第二章 实数7.二次根式(第2课时)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教材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并利用这些运算法则、运算率进行有关运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无理数,了解了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认识进一步深入。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先复习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让学生多计算几个能开的尽的几个根式的乘法运算,通过类比,观察得出计算法则。
二次根式(第2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7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3个课时,本课时是第2课时,基于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二次根式乘除的法则以及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实数的运算,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进一步熟练实数的运算,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在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会了利用公式:b a b a ⋅=⋅(a ≥0,b ≥0),ba b a=(a ≥0,b >0)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本课时更多的是反用上面的公式,因此,上一课时知识成为本课时很好的知识基础。
学生想知道的:怎样进行实数的运算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有了学习经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
进行类比运算。
根据建构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确定评价。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进行正确计算.(3)正确运用公式:b a b a ⋅=⋅(a ≥0,b ≥0) ba b a=(a ≥0, b >0) 2、数学思考;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3、问题解决: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能较好的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二次根式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c23c3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3.png)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究、验证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能力。首先,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最后,我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究、验证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能够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等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首先,我通过引入“神秘礼物”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取知识。最后,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二次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则适当增加难度,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究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规律;
3.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二次根式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进一步熟练二次根式的化简。
2. 了解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
3.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4.在运算过程中巩固知识,通过与人交流总结方法.
根号内含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知识巩固;
第三环节:问题解决;第四环节:知识提升;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内容:
(1)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二次根式化简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3)上节课课后作业:若,,,求.你是怎样解决的?
第二环节:知识巩固
1.巩固提升
例1 计算:
(1);(2);(3).
解:(1)====;
(2)===;
(3)==
====.
注意: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发现问题,给出一个统一的意见.
2.交流
收集第(3)小题有多少种解决方法.让学生说说想法.
3.反思
以上过程每位同学都是怎样化简的,方法好不好,能做到快而准确吗?
4.练习
化简:
(1);(2);(3).
解:(1)===;
(2)===;
(3)==
====10.
第三环节:问题解决
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图中梯形
的面积,你有哪些方法,与同伴交流.
1.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答案
(1)直接求法.
过点D作AB边上的高DE,可发现边AB,DC及DE
都是某一个小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
AB=, CD=,DE=,面积梯形ABCD的面积是
=18.
(2)间接求法.
将梯形ABCD补成一个5×7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3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得梯形ABCD的面积是=18.
第四环节:知识提升
1.知识探索
问题:()等于多少?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2.知识运用
例5 化简:
(1)(,);(2)();(3)(,).
解:(1)===;
(2)==;
(3)===.
3.课堂练习
1.当,时化简:
(1);(2);(3);
(4).
解:(1)==
==;
(2)===;
(3)===
=;
(4)==
====
=.
2. 求代数式的值,其中,.
解:由题知,.
===
=.
当,时,=.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化简一定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利用式子()可将根号内含字母的二次根式化简,结果也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习题 2.11 1, 3
补充作业:
化简:(1);(2);
(3);
(4);
(5).
答案:(1);(2);(3);(4);(5).
五、教学反思
拓展练习
1.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2.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
4.已知,,求的值.
5.化简.
6.解下列方程:
(1);(2).7.化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