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44 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佛教和道教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三教合一”的潮流:到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易错提醒] “三教合一”≠“三教合并”

“三教合一”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而是佛、道、儒的融合、渗透,为儒学的新发展、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儒学家的努力: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探索宇宙的本原问题,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二、宋明理学的思想内容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二程”北宋和朱熹南宋。2基本主张:天地万物的始源:“理”;求理方 法: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 人欲”。

2.陆王心学⎩⎪⎨

⎧ 陆九渊南宋⎩⎪⎨⎪⎧ 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王守仁明中期⎩⎪⎨⎪⎧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

复良知。

[思维导图]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宋明理学的重大影响

1.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1.“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2.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4.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即是“理”。

5.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主题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史料证史——朱熹对“二程”思想的发展

史料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论从史出史料反映了朱熹的天理论承袭程颐,但有所发展,变得更严密、更精致、更深刻了。他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而理是本,是万物的本原,而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材料,必须依傍理而运行。

2.史料探史——鹅湖之会的分歧: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史料王阳明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

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

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探究史料体现了王阳明怎样的思想主张?与程朱理学的主要不同点是

什么?

答案主张: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不同: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现“天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不同点理学

思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

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

省达到良知

哲学

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相同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继承了孔孟“仁”“礼”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

点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主题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1.史料探史——宋明理学的特点

史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宋]朱熹

探究史料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

答案通过把“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规范、等级制度与天理结合起来,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性和神圣性,从而要求人们遵守“三纲五常”,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2.归纳总结——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影响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封建伦理观念,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3.方法总结——宋明理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三”

一个趋势:三教合一。

一个核心: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两个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二程”,成熟于南宋朱熹,新发展于宋明陆王心学。

高考题组

1.(海南高考)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