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武术旋风脚转体720_动作成功率的生物力学分析
武术旋风脚720°接马步的三维生物力学计算与分析
夏 承海 , 等: 武术 旋风 脚 7 2 0 。 接 马步 的三 维生 物力学 计算 与分 析 为 本论 文 的研究 提供 理论支 撑 。
2 7
不足 之处 , 对 本论 文研 究 的可行 性 和创新 性做 出评 价 ,
表 1 测试对象基本情况
1 . 2. 2
实 验 法
落地 和 离地 瞬 间 的 垂 直 速 度 。
此外 , 通过对 所拍 摄 的运 动员失 败 动作 研究 发 现 ,
过大 的助 跑前 冲力 加 之 右 脚 的落 点 不 明确 , 造 成 踏跳
2 8
南 京体育 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第 l 2卷
不充分以致身体后仰。运动员起跳时右脚尖 内扣有利 于右脚与地面形成拧转蹬地力 , 增强踏跳效果。重心 不稳、 起跳脚踩不实、 上体转体过早 、 腿摆动速度慢 、 腰
2 . 1 运 动 员助跑起 跳 阶段重 心速 度变 化数 据分 析
运 动员 助跑起 跳 的前 两 步 至关 重 要 , 一 般 左 脚 需 要 调节合 适 的节 奏来 配合 右 脚 达 到 快 速 而 有 力 的 起
图 1 现场拍摄情况
现场 拍 摄 过 程 中 , 让 3位 运 动 员 轮 流 做 旋 风 脚 7 2 0 。 接 马步 动作 , 共 做 3组 , 每 人 做 3次 , 取 每位 运 动 员 所 做 的最好 一次 动作 进行研 究 。
对 同步采 集 和 拍 摄 到 的 原 始 材 料 通 过 三 维 D L T
9 0 . 6 6 。 ± 1 . 3 2 。 , 主要原因是惯性使上体倾斜较大超过 了垂 直 面 , 同时与运 动员 下肢 力量 有很 大 的关 系 , 下 肢 力量 越强 起跳 脚稳 固支持 越充 足 。通过 对这 3名 武术
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空中击响阶段的运动学分析
3 . 1 击 响 时机
难题 。为此本研 究选择在武术套 路比赛 中出现率及 失误率较高
的旋风脚转体 7 2 0 0 接马步技术运作 , 运用美 国进 口的 m o t i o n 影 像解析 系统对该技术 动作进行全面的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析 与研 究, 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掌握该技术 动作特点 , 提高成 功率 ,
对于旋风脚转体 7 2 0 。接马步动作 中的腾空里合腿 的击 响
时机 ,从 目前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前人对此没有进行过深入
查阅过程中主要 围绕 以下两个 主题进行 :一方 面是有关竞技武
术难度动作 的研究 ,另一方面是有关生物力学方面 的研究特别 是有关武术动作 的生物力学研究 。
的研究 ,但前人曾对旋 风脚转体 3 6 0 。技术动作 的击 响时机作 了一定 的分析与研究 ,曾提出过在人体腾空转体 2 7 0 。时进行
2 . 2 . 2专家访谈法
文献标 识码 : A
竞技武术套路在竞赛规则的导 向作用下历经 巨变 , 目前随 着 国际 、 国内的竞技武术套路水平 的不断提高 , 处在 同一层次 的 运动员在技术动作层面上的差距已 日趋缩小 ,第一名和第二名 之 间有可能只有零点零几分的差距 。 统计发现“ 难度动作 ” 和“ 连 接难度 ” 与比赛成绩 以及 名次 的排定有着高度 的正相关『 1 ] , 因此 , 如何高质量地完成难度动作 , 以及怎样进行科学训练 , 提高动作 完成 的成功率 ,是摆在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的一个 亟需解决 的
表 1 空中击响及转体 阶段各时刻表
进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 同时也能为其 它难度动作的分析 ,
提供方法与结果上的借鉴 。
旋风脚720度接马步动作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旋风脚720度接马步动作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动作技术要求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要求左脚向左上步,身体随之左转。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右臂伸直向后、向下摆动。
右腿随即上步,脚尖内扣,准备蹬地踏跳。
左臂向下摆动并屈肘收至右胸前,同时左臂向上、向前抡摆,上体向左旋转前俯。
重心右移,右腿屈膝蹬地跳起,左腿提起向左上方摆动,上体向左上方翻转,同时两臂向下、向左上方抡摆。
身体向左旋转两周,右腿在空中完成里合腿,左手在面前迎击右脚掌,左腿自然下垂。
其要点,一是右腿做里合腿时,要贴近身体。
摆动时膝挺直,由外向里呈扇形。
二是击响点要靠近前面。
左腿外摆要舒展,并在击响的一刹间离地腾空。
三是抡臂、踏跳、转体、里合右腿等环节要协调一致。
2 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动作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技术动作分为助跑、起(踏)跳、空中动作和落地四个动作环节。
因为不同动作环节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生物力学的主要特征不同,所以文章将从四个动作环节分别说明,并且只是重点论述每个动作环节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2.1 助跑环节助跑阶段是完成旋风脚720 度动作的准备阶段,这个环节体现出来的最多的是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研究中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基础的。
因此,在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助跑环节动作分析时,把人体看成一个有质量但是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的质点。
助跑步数在4 步以内,左脚制动、脚稍外展,运动员通过加速助跑使人体获得较大的水平速度,并调动身体各个环节的力量,为完成技术动作创造基本条件。
在此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其位移与运动轨迹是重合的。
2.2 起(踏)跳环节起(踏)跳阶段是指助跑的最后一步右脚落地的瞬间到双脚离开地面之前并且人体对地面没用任何作用力之间的阶段。
此动作环节体现的最多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就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生物力学分析作者:高明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20年第03期摘; 要: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是武术套路运动C级动作,技术难度大,动作要求高,在竞技比赛中更是运动员的关键得分点,运动员只有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才能完成好整个技术动作。
本研究运用三维影像解析和足底压力测试方法,从运动学、动力学角度对健将级运动员童通完成的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旨在揭示其技术动作特点。
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复杂、技术难度大,在竞技比赛中更是运动员的关键得分点,同时该动作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身体自控能力有较高要求,运动员只有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才能完成好整个技术动作。
关键词:武术套路; C级难度; 运动生物力学; 三维解析; 足底压力中图分类号:G85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244-02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武术套路运动中C级跳跃动作多采用通过高速摄影方法取得数据,而后进行运动学分析,或对动作进行定性分析,而对此类动作进行动力学与运动学联合分析尚为数不多。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的快速发展,武术套路竞赛的日益激烈,高难度动作的训练至关重要。
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指导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动作难度的稳定性,减少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湖北省武术代表队健将级运动员童通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情况如下。
童通,男,年龄20岁,身高175cm,体重67kg,鞋号41,运动年限11年,运动级别为健将。
1.2 研究方法1.2.1 影响分析法利用2台日产松下NV—MD9000摄像机采用定点、定焦、定距的方式进行同步(外同步)拍摄,曝光时间为1/500s,频率为50帧/s。
武术套路旋风脚转体720度动作的训练分析
成垂直的腾空速度 , 增加腾空的高度 。 获得旋转的力 。
左臂应 向上领手 , 右臂 腾空旋转技术 : 腾空旋转技术是 整套动作的核心环节 , 也是最 起跳 的高度 和速度 起到 了一 定的协调作用 , 在蹬地起跳的同时, 蹬地方 向应垂直 向上 , 蹬地 重要 的一个部分 , 能否掌握这项技术 可以衡量 出一个运动员运动水 也顺势 由下向上撩。 平 的高 低 , 也 可 以 反 映 出一 个 运 动员 水 平 发 挥 的程 度 。 不要 坐胯 , 膝盖 自然弯 曲, 胯部放松 , 上 体也要保持 自然垂直 , 不要
2 . 2 、 起 跳 技 术 运 用 分 析
旋 风脚 转体 7 2 0度动作主要分 为助跑技术 、 起 跳技术 、 腾空旋
起跳 又可称为踏跳 . 它是旋风脚转体 7 2 0 度动作 由助跑到腾空 转技术 、 落地技术 四个环节 。 这个 阶段虽然很短暂 , 却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环节 。 助跑技术 :助跑是完成旋风脚 转体 7 2 0 度动作 的预备阶段 , 能 的一个过渡阶段 , 够带来腾空的高度 , 能充分给予动作完成所 带来的时间 , 能获得一 它 的作用是为 了把助跑所获得的水 平加速度 , 转化成垂直的腾空速 定的水平速 度 。运动员可 以通过助跑调整 自己各个环节 的力量 , 调 度 , 增加腾空的高度 , 获得旋转 的力 。 起跳脚着地应脚 尖内扣 , 膝盖
I S P OR T S A N D T R A I N I N G > > > 竞 技与训练l
武术套路旋风脚转体 7 2 O 度动作 的训练分析
口 郭庆凯 ( 天津大学仁 爱学院 天津 3 0 1 6 0 0 )
“旋风脚720°接马步”落地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doc
最好的资料送给现在奋斗的你!加油!“旋风脚720°接马步”落地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2020年4月最好的资料送给现在奋斗的你!加油!“旋风脚720°接马步”落地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本文关键词:马步,膝关节,力学,损伤,旋风“旋风脚720°接马步”落地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本文简介:随着竞技武术的不断发展,高难度动作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不合理的运动训练引起的损伤成为运动员难以逾越的鸿沟,这就需要通过科学实验,加强对运动技术以及其可能引起的伤病规律进行认识,进而寻找合理的教学、训练方法,达到有效预防伤病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旋风脚720°接马步”落地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本文内容:随着竞技武术的不断发展,高难度动作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不合理的运动训练引起的损伤成为运动员难以逾越的鸿沟,这就需要通过科学实验,加强对运动技术以及其可能引起的伤病规律进行认识,进而寻找合理的教学、训练方法,达到有效预防伤病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到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且运动损伤部位以膝关节为主[2,3],主要表现在难度动作落地阶段;因此,本研究以典型难度技术动作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阶段[4]为研究重点;选取四川省5 名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针对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三维摄像测量,获得相关运动特征参数并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探讨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
1. 2 研究方法 1.2.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英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等资料库,运用武术套路运动损伤、武术动作与膝关节损伤、旋风脚及运动生物力学,physical exercise,knee-joint injury,sports biomechanics 等关键词,查阅中文文献40 余篇,英文文献20 余篇,了解并掌握了研究思路和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损伤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王超越运动生物分析
武术动作之旋风脚技术分析院系:体育学院姓名:王超越学号:222009307011014摘要:旋风脚是武术运动中最基本的跳跃动作之一。
该动作的技术特点,练习的基本步骤、要领及有效方法。
对学习该动作旋风脚非常重要,因此对该动作中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进行运动力学分析,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该动作的学习。
关键词:武术旋风脚力学分析技术正文:一:前言高、飘、快、脆、稳是高质量完成旋风脚所必须达到的要求,高质量的旋风脚对于套路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练武者练好旋风脚是十分必要,但练好该动作不是一件易事,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和手段。
其中该动作的力学分析对学习该动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二:身体素质训练对旋风脚技术的影响我们要作好难度较大的旋风脚,必须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腾空而起不仅需要腿部力量,还需要腹肌和其它肌群的力量及柔韧、协调、速度等素质。
三:⑴力量练习:通过田径运动中的多级跳、短距离冲刺跑、变速跑以及摸高等发展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对青少年来说可用爬山、跑台阶等有趣的活动来发展下肢力量。
⑵柔韧性练习:“练拳先练筋”,武术柔韧素质的训练着重于肩、腰、腿,方法主要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形式:被动形式是在别人的帮助下,采用搬、压、撕、拉等,增大肌肉伸展和关节的活动范围;主动形式是压、耗、控等,自我控制肌肉的收缩,缓慢的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
一般较多的采用后一种慢张力法,其好处有:超越关节伸展限度的危险性教小;能减少损伤和剧痛;作用于牵张反射;能有意识的放松对抗肌,使之慢慢的尽可能的拉长肌纤维。
⑶协调性练习:采用助跑接起跳摆、收腿击响,以提高助跑与起跳的连贯性和衔接能力。
能够做到收缩的肌肉收缩,不该收缩的肌肉放松,并且肌肉的收缩程度和持续时间达到恰到好处,这时就能达到协调美观了。
⑷旋风脚摆腿练习:大致可分负重摆(用1~2千克的沙袋绑小腿练习里合腿、外摆腿等,以增强收摆的力量与速度,左右腿都可以练习),快速摆(不负重,快速摆腿主要是提高摆腿的速度和掌握击响脚的空中位置和时机)包括里合腿,里合拍脚,转身里合拍脚,转身腾空里合腿等。
武术旋风脚720°接马步的三维生物力学计算与分析
武术旋风脚720°接马步的三维生物力学计算与分析
夏承海;于翠兰;岳卫亚
【期刊名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2)003
【摘要】竞技武术套路动作难度分为A、B、C三个不同的等级,旋风脚720°接马步属于C类高难度动作.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选取和编排的武术套路所包含的难度动作成为其取胜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三维DLT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术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的助跑起跳阶段重心速度变化、偏心力矩进行计算与分析,以期为武术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的训练提供理论借鉴.
【总页数】4页(P26-28,41)
【作者】夏承海;于翠兰;岳卫亚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
【相关文献】
1.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J], 高丽
2.武术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J], 古福明
3.武术套路中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踏跳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 [J], 杨新
4.竞技武术南拳套路难度动作旋风脚720°接马步的分析与研究 [J], 柯英俊;陈升
5.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J], 高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旋风腿720度空中转体与落地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旋风腿720度空中转体与落地稳定性的因素1.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影响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转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转动惯量主要是指,物体在保持运动状态的物体量,转动惯量对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转体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转动惯量越大,运动员的转体稳定性就越高,对转动惯量的分析,需要从运动员转体的转动惯量特点进行分析:武术运动员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完成过程中,转体的转动惯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动员转体状态始终遵循动量矩守恒定律,具体的是指,运动员的转动惯量和变化角速度的乘积始终处于不变的固定数值。
第二,转动惯量(I)=物体质量(M)×质量离转轴垂直距离2(R2),转动惯量受物体质量和转轴的影响,物体质量和转轴不变,运动员的转动惯量也不会发身变化。
第三,转动惯量还受运动员转体姿势的影响,不同的转体姿势,会带来不同的转动惯量数值。
在对转动惯量基本特点分析的基础之上,基本可以明确影响运动员旋风脚720度转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武术运动员自身的身体重量,根据I=MR2公式可以推算中,重量影响运动员的转动惯量,换言之,运动员的重量对旋风脚720度转体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在转轴不变的情况下,体重越重的运动员,在转体动作中,表现出来的转动惯量越大,稳定性也就越高,而体重轻的运动员,相比较于体重较重的运动员而言,由于转动惯量较小,从而影响了转体动作完成的稳定性。
但是运动员的体重过重,直接影响动作的可变性,因此从理论上而言,对于旋风脚720度转体动作的完成,体重较轻的运动员更具有优势,由此可以看出,体重控制对运动员旋风脚720度转体动作高质量完成的影响,并且在体重不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对转轴的积极改变,也是提升旋风脚720度转体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第二,质量的分布,所谓质量分布,是指运动员体重相对于转轴的分布,质量的分散和集中分布,直接影响转动惯量的大小,质量集中,运动员的转动惯量小,质量分散,相对应的运动员的转动惯量也会增大,转动惯量的大小影响运动员转体的速度,即为运动员的质量集中在转轴,转动的速度快,而运动员较为分散的情况下,转动的速度也会相应的减慢。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旋风脚720度接马步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2.3.4三维运动学实验法2.3.4.1实验设计运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产自德国的S I M I M o t i o n测试系统对测试对象所完成的旋风脚720。
接马步动作进行拍摄,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的分析与测试。
同时邀请武术国际级裁判及武术专家对测试对象所完成的难度动作进行现场评定,将生物力学的测试结果结合现场评分结果对该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与研究。
2.3.4.2实验仪器及设备本实验所采用S I M I M o t i o n测试系统对动作技术进行拍摄。
实验设备包括:两架B a s f e r602FC高速摄像机,摄像机的拍摄频率为100H Z;一台与高速摄像机相连接的电脑,用于图像采集;标定框架采用国家体一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P E A K辐射式三维标定框架,标定精度高于O.05M,如1习l所示。
图1P E A K辐射式二维标定框架2.3.43实验过程沦文随机验证编号:I3T Z()()2117581215.53:〕424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测试于2006年7月25日在北京体育大学大鹏馆武术训练场地进行。
其中两台摄像机主光轴夹角为90“。
实验场地的布置如卜图2:C O孩P u t e r C扭抽e r aC自翻饭e r a图2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测试现场布置图2.3.5影片解析与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每个动作由生物力学老师采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开发的“视迅”三维影像分析系统,人体模型取扎奇奥尔斯基人体模型。
分析数据包括身体重心、躯干、各关节点位移速度、以及各关节和躯干的角度和各时段的时间等数据,用二阶数字滤波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截断频率取为loH z。
数据利用Q T o o l S软件和E x c e l软件对获得的数据指标进行计算和统计。
3实验结果与分析旋风脚转体720“在武术动作中属于C级难度动作,在武术跳跃动作中属于最高难度动作之一,因此其具有难度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它要求武术套路运动员腾空高度要高,空中身体转动要快,落地时要稳。
男子武术套路旋风脚720°难度动作技术分析——以刘侠比赛的武术套路为例
6 8 . 7 5
8 7. 1 4
2 . 2 . 2 击 响过后至落地瞬间摆动腿膝关节速度变化 分析 运动员刘 侠在击 响后 , 膝 关节 的最 大瞬 间速度达 到 7 . 2 8 m/ s , 说 明 刘侠在击响后 , 摆动腿下压 比较积极 , 迅速与 左腿并拢 , 更快地 减小转 动半径 , 减小转 动惯量 , 使空 中旋转速度更快 。 2 _ 3 旋 风脚7 2 0 。 落地 阶段技术分析 运动员在着地 瞬间身体还在 扭转 , 所 以左 右膝关节 的角 度相差较 大, 而水平速度 的大小 , 也造成 了运动员通过 自 身动作 的调节完成落地 动作 。刘侠 的重 心水平 速度为 1 . 7 3 i r d s , 所 以右膝关 节角度偏 大 , 应尽 量往远处伸展落地 , 加大落地 的缓 冲。
3 . 结 论
通 过逐幅解析 动作 , 获得各关 节速度 、 重 心高度 、 角度等 运动学参 数, 并 进一步对所得的数据用低通滤波法进行必要 的平滑处理 , 最终得 到各 阶段所要 的技术参数 , 截断频率为 8 Hz 。 1 . 2 . 4 数理统计法 使用 s p s s 1 1 . 0 统计软件将解析获得的运动学数 据进行统计处理 , 并 进 行量化 分析。 2 . 结 果 与分 析 旋风脚 7 2 0 。 按动作时相划分为助跑起跳 、 腾空转体 7 2 0 。 、 落地 三个 阶段。 2 . 1旋风脚 7 2 0 。 助跑起跳 阶段技术分析 2 . 1 . 1 助跑起跳瞬间重心 速度和腾起角度变化分析 表 2助跑起跳 阶段重心速度变化 m / s
h , %
●
击响时刻
h / %
_
最高点
h / %
8 7 . 1 4
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生物力学分析武术是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技艺,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有许多精妙的动作与技巧。
在武术套路中,旋风脚720°接马步是一种动作,需要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来进行完美的展现。
今天,我们将对这一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
让我们从动作的目标和要领开始。
旋风脚720°接马步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要求运动员完成两个旋转环绕,并在落地时完成接马步的平稳过渡。
这个动作的目标是要展现出运动员的力量、灵活性和控制力,同时也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生物力学在这一动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分析旋风脚720°的两个旋转动作。
旋风脚720°要求运动员在空中做两个旋转,在第一次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运动员用力迅速地踢腿,将身体同时带起,并开始自旋。
在空中自旋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保持身体的重心稳定,并利用双臂和手掌的力量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在完成第一次旋转后,运动员需要迅速把双腿收回,并用力着地,迅速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带动身体进行第二次旋转。
在第二次旋转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保持头部的平衡和视线的稳定,同时还需要保持双臂和手掌的力量,来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在完成以上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生物力学原理。
在旋转的过程中,利用了身体的旋转惯性和摩擦力来带动自旋;在落地的过程中,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来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平衡;在接马步的过程中,利用了双腿的力量和屈膝的动作来支撑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这些都是生物力学原理在动作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例子。
我们要强调的是,生物力学原理虽然在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生物力学仅仅是指导原则,更重要的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功力。
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练习,才能使运动员在动作中充分发挥生物力学原理的作用,使动作展现出最佳的效果。
武术套路中旋风脚720°动作完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动作 完 成 的影响 因素 为研 究对 象 。
占主导 地位 ,但 实际 上运 动 员每个 项 目的 技 能训 练过 程都 是体 能提 高 的过程 ,体 能
和腾 空转 体阶 段 ,武术 运动 员 的移动 速度 和动 作速度 起着 关 键性 作用 。最 新武 术竞
常 继斋 ’ ,张 亚 民
( 1 . 江 苏科 技大 学张 家港 校 区体 育教研 室 ,江 苏 张家港 2 1 5 6 0 0 ;2 菏泽 学院 体育 系 ,山东 菏泽 2 7 4 0 0 0 )
摘
要 : 本文 通 过对 旋 风脚 转 体 7 2 0 。 技 术 动作 进 行科 学 的分 析研 究,找 出影 响其 动作 完成 的主 、客 观 因素 ,揭 示
本 文 以武 术套 路 中 旋 风 脚 7 2 0 。 技 术 时保 障 了完 成动 作 的规范 性 、准确 性 。所 助跑 到起 跳环 节步 数须 在 4步 内完 成 ,这
1 . 2 研究方 法
1 2 1 文献 资料 法 查 阅 大 量有 关 旋 风 影响 作用 。 报, 并对 资料 进行 逐 一的整 理和 分析 筛选 。 1 2 . 2 专家 访 谈 法
起 跳 、腾空 转体 及落 地 4个 紧密衔 接 的环 快 速力 量 的一种 ,是 速度 与 力量 的完美 结 在一 定 负荷 强 度下 ,有 机体 能够承 受 的长 节 组成 。其 动作 结 构复 杂 ,除 了受正 确娴 合 ,所 以我 们在 训练 中应 有计 划 、有 目的 时 间运动 的 能力 ,是人 体基 本 的运动 素质
行 全面 的分 析研 究 ,论 证有 关理 论和 提 出 腹 部 和 腿 部爆 发 力起 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 相 应 的对策 和 建议 。 灵 敏等运 动素 质水 平有 关 ,所 以要注 意 发
影响武术旋风脚720°完成的生物力学探析
影响武术旋风脚720°完成的生物力学探析阳家鹏;向春玉【期刊名称】《体育科技》【年(卷),期】2012(033)002【摘要】转动惯量的大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是次定720°旋风脚顺利完成的关键。
好的身体姿态能促进转动惯量和角速度的调整。
腾空高度是影响720°旋风脚空中转体与落地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空中转体的速度能弥补运动员腾空高度的不够。
在720°旋风脚踏跳时,身体已经绕纵轴拧转了一定的角度,这是因为偏心力矩存在而产生的,在适当的倾斜角度内产生的偏心力矩对完成720°旋风脚转体非常有利。
%Tornado kick turn 720 °is the one of difficult WUSHU jump movements of C grade and WUSHU difficult movement of the C grade is the key to win WUSHU contes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finishing WUSHU jump difficult movement is very important to WUSHU trainer and athlet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biomechanic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that influence the turning and stability of Tornado kick turn720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movement of inertia, posture in air, height of jumping, eccentric moment.【总页数】4页(P64-67)【作者】阳家鹏;向春玉【作者单位】铜仁学院体育系,铜仁554300;铜仁学院体育系,铜仁5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2.319【相关文献】1.提高武术旋风脚转体720°动作成功率的生物力学分析 [J], 刘军;杨新;刘同为2.武术套路中旋风脚720°动作完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常继斋;张亚民3.武术套路中旋风脚720°动作完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常继斋;张亚民;4.武术旋风脚720°接马步的三维生物力学计算与分析 [J], 夏承海;于翠兰;岳卫亚5.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J], 高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武术套路旋子转体720°接跌叉的生物力学研究范文2
2021武术套路旋子转体720°接跌叉的生物力学研究范文 现阶段,对于武术套路中跳跃动作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高速摄影进行运动学分析,或对动作进行定性评价。
单一的研究手段不但制约了对武术套路内在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同时也不利于对武术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诊断与指导。
当今,武术套路运动快速发展,比赛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合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加客观地指导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动作难度的稳定性,减少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作为长拳类C级动作旋子转体720°接跌叉,其动作复杂,技术难度大,不仅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身体自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运动员必须更加准确地把握技术动作的要领,良好的起跳动作则是成功完成该技术动作的必要条件。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以湖北省武术代表队健将级运动员童通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影像分析法 本研究应用两台日产松下NV—MD9000,采用定点、定焦、定距的方式进行同步拍摄,镜头快门为1/500s,拍摄频率为50帧/s。
摄影框架为国产爱捷009-D,设23球13球为X轴。
运用美国ARIEL公司的解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选取汉纳范人体模型,数字低通滤波平滑系数为5。
拍摄现场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1.2.2足底压力测试法 在标准的武术训练场地,应用比利时RSscanfootscan insole测试频率为500Hz/s的系统进行测试,从而获取运动员起跳时足底压力相关参数及图像。
2分析与讨论2.1运动学分析在对旋子转体 720°接跌叉整个动作的研究过程中,根据技术动作特征,将整个动作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从0s到0.48s为起跳阶段;第二阶段从0.48s到0.88s为完成第一周转体的时间;第三阶段从0.88s到1.22s为完成转体第二周的时间,此阶段运动员身体完全处于腾空状态;第四阶段从1.22s到1.6s为落地阶段。
提高武术旋风脚转体720°动作成功率的生物力学分析
数不足 ;里合腿 的腿高未达水平 :击 响腿脚未过肩 ;击拍落 的 值越 大 , 腾 空 高度 H的 值 也 越 大 。 因 此 踏跳 技 术 的 正确 与 空 ; 两脚 依 次落 地 、脚 移 动 或 跳 动 。本 次 实验 中 ,运 动 员 的 否 以及 踏 跳 质 量 的高 低 ,将 直 接 关 系 到 整 个技 术动 作 的完 成
( t nA ay i S s m) 行 解 析 ,各 关 节 点原 始 数 据 经 步 的步 长 在 数 值 上 存 在着 一 定 的差 异 ,最 大值 为 7 . 0 c Moi n lss yt 进 o e 19 m、 数 字 滤 波 平滑 处 理 , 截 止 频 率 为 8 Hz 身 体 重 心 、各 关 节 最 小 值 为 6 . 3 m、 总体 平均 值 为 6 . 9 c 。 6 2 c 9 5 m, 变 差 为 8 . 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以及主要关节的夹角及空间夹角的相关 1% 5 。但 同 时也 发 现 3 运 动 员 在 身 高 、下 肢长 等方 面 存 在 着 名 量 来 源 于 MoinA ay i S se 影 像 解 析 系统 ,其 余 一 些 t n lss y tm o 数据量是通过计算机编程获取 。
非常必要 。本着科研服务于训练 的宗 旨,为了能给广大教练 224 实验 影 片解 析 与 数 据 处理 ..3 . 员和运动 员提供一个相对 比较具体 的标准 ,本研究对 3 名运 实验 测 试 于 20 年 7月 至 8月在 上 海 体 育 科 学 研 究 所 生 动 员在 完 成 旋 风 脚 转 体 7 0接 马步 动 作 时 踏 跳 前 一 步 的步 长 08 2。 物 力 学 实 验 室 进 行 。 每 个 动 作 均 采 用 三 维 影 像 分 析 系 统 进 行 了测 试 与 分 析 。从 表 2中 可 以 看 出 3名 运 动 员 的 最 后 一
2021旋子转体720°接马步落地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范文2
2021旋子转体720°接马步落地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范文 通过查阅近20 年的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关于武术的研究大都倾向于武术教学与教法、武术文化以及武术史等方面,多为定性的研究。
而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多机”测试仪器对武术动作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的却鲜有见到。
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腾空飞脚、腾空摆莲、旋子转体等动作上,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采用运动学方法;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主要从身体重心与重心速度、角度、身体各环节速度方面进行分析,从机械运动的角度入手较多,并且对技术动作阶段的划分尚不确切,未能考虑到影响人体运动的某些内部因素。
基于以上原因,采用“三机同步”测试研究方法,对旋子转体 720°接马步落地动作进行较深入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分析出优秀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技术要领及生物力学特征,同时找出数据中的不足部分,为运动员科学合理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体工队武术专业国家一级运动员 1人、西安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国家一级运动员 2 人为研究对象(表1) .【1】1.2 研究方法 1.2.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关于武术旋子转体动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对于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任务相关的信息作了较为详细的归纳与总结。
1.2. 2 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运动生物力学有关专家,了解有关竞技武术跳跃类难度动作旋子转体720°接马步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知识,确定研究动作的选取、肌电测试的肌肉选择,以及摄像机、遥测肌电测试仪及同步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并向运动队教练员了解旋子转体动作技术的特点。
1.2. 3 测试法使用芬兰 MEGA Electronic Ltd. 制造的 MEGWIN6000 16 通道遥测肌电测试仪、瑞士KISTLER9287C 测力台、美国 PULNIX 高速摄像机。
旋风脚720度空中转体的技术特征分析
旋风脚720度空中转体的技术特征分析1.助跑阶段助跑阶段是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的初始性阶段,具有一定的技术特征要求,运动员助跑阶段的路线通常以偏左的斜线或弧线进行助跑,标准的助跑路线,对起跳阶段的转体动作具有直接的影响,偏左的助跑路线,更加有利于转体力的产生,此外,在助跑阶段,武术运动员要对整体的技术动作进行掌握,在实际场地条件下,对步长和跑动的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普遍以先慢后快的节奏,对于步长的控制,基本以前两步步长一般,第三步大,第四步小的特点进行,但是要注意的是,第四步的步长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多度追求小的步长,否则将对武术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起跳阶段起跳高度的控制,对转体动作的完成质量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起跳阶段规范的技术动作的发挥,对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武术运动员在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的起跳阶段,要注意在起跳时,要保持右脚脚尖内扣的状态,为右脚蹬地力度的增加奠定基础,此外起跳脚对地面的踩踏,要保持力度平稳有力,并且运动员身体要始终保持绷直的正直状态,为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腾空和转体的稳定性,奠定有利基础。
3.空中动作阶段空中动作是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机腾空击响和落地两个部分的内容,在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中,腾空击响动作控制在运动员转体220度-360度之间,在这个转体的过程中,武术运动员要注意手臂动作的配合,双臂保持处于的同一水平线的基础之上,保持由右下向左上方旋转摆动的基本运动轨迹,与此同时,左腿保持向左上方于加速旋转的运动轨迹,在手臂和腿部动作的相互协作中,维护身体旋转的稳定性。
在腾空击响动作完成后,直至落地阶段的技术动作,双腿快速合并下压,头部往左方甩,双臂收于胸前,以腰腹部力量,增加运动员旋转的动力,在多部位力量的合作下,完成转体落地动作,特别需要的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要注意避免肩部用力,对武术运动旋风脚空中转体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作者:高丽来源:《体育学刊》2008年第08期摘要:通过三维高速摄影,对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在助跑阶段不是助跑速度越快越好;在起跳阶段的缓冲时段,左膝角屈膝幅度、身体重心的下降值和重心水平速度的下降值呈显著性相关;在起跳阶段的前蹬伸时段,右腿着地时脚掌内扣、及时快速蹬伸,几乎没有做退让性动作,同时左腿的加速蹬伸、左臂快速摆动的协调配合是关键技术;在起跳阶段的后蹬伸时段,右腿蹬伸的幅度更大,两腿及上肢协调的“蹬摆结合”至关重要。
右脚有效制动,可增大人体腾起角度;在腾空阶段,里合击响腿时刻均在人体重心上升时段,接近人体重心最高点。
里合击响腿完成后,需及时双臂合抱、双腿伸直使人体尽量成一“直棍”;落地成稳固马步动作关键在于空中转体完成后尽快伸展肢体,增大人体转动惯量。
关键词:武术套路;旋风脚转体720°;马步;运动生物力学中图分类号:G804.68;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8)08-0106-07Biodynamical analysis of excellent Wushu routine player’s move of a whirlwind kick with a 720° turn followed by a horse-riding style haltGAO Li(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China)Abstract: By means of 3D high speed photography, the author analyzed excellent Wushu routine player’s move of a whirlwind kick with a 720° turn followed by a horse-riding style halt,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run-up speed at the run-up stage is not the faster the better; during buffering at the take-off stage, the bending angle of the left knee as well as the drop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and the drop of horizontal speed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body show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respectively; during forward kicking at the take-off stage, the sole of right leg bends inward and quickly kicks out in a timely fashion without any concessive move, in the mean time, the harmonious combination of accelerative kicking of the left leg and quick swinging of the left arm is the critical technique; during backward kicking at the take-off stage, it is utmost important to increase the left leg kicking amplitude and finish the “kicking and swinging combination” harmoniously done by the two legs and upper limbs; effective braking of the left leg can increase the jump-up angle of the human body; at the jump-up stage, the moment both legs inwardly bump to make a sound happens inthe period when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human body rises, at a point close to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human body; when the move of both legs inwardly bumping to make a sound is competed, the player should, in a timely fashion, embrace his/her arms and strengthen his/her legs to hold the body like a “straight stick”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key to form a stable house-ridding style halt after landing is to extend the limbs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having finished the turn in the air, so as to increase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human body.Key words: Wushu routine;whirlwind kick with a 720° turn;house-riding style halt;biodynamics2003年,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新出台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新规则重点突出了难度动作,并建立了不同动作组别的难度分类,制定了不同等级的难度系数分值,规定了各种各样的难度组合或难度连接动作[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提高武术旋风脚转体720o动作成功率的生物力学分析刘 军1,杨 新1,刘同为2摘 要:提高动作完成的成功率,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咨询及生物力学实验测试的基础上,以旋风脚转体720o为例,对完成该动作各个阶段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提出提高该动作成功率的实验数据,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该类技术动作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武术;旋风脚转体720o;生物力学;分析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207(2009)06-0074-05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Tornado Feet Turn 720° in Martial ArtsLIU Jun 1, YANG Xing 1, LIU Tong-wei 2(School of Sports Science,NantongUniversity, Nantong 226007 China)Abstract: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erformance is a crucial task for coaches and athletes. On the basis of document consultation, statistics, expert interview and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 and taking tornado feet turn 720°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ses biomechanically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movement and lists the experiment data for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movement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oaches and athletes in practising this kind of movements.Key words: martial arts; tornado feet turn 720°; biomechanics; analysis1 前言随着国际、国内的竞技武术套路水平的不断提高,处在同一层次的运动员在技术动作层面上的差距已日趋缩小,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有可能只有零点零几分的差距。
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难度动作,以及怎样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动作完成的成功率,是摆在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难度动作中的腾空转体动作的失误率比较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迫切。
本研究以旋风脚转体720o为例进行分析,是因为该动作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出现率较高,从赛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旋风脚转体720o在赛场上出现失误的情况仍然是屡见不鲜。
本研究能直接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该类技术动作进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为其它难度动作的分析,提供方法与结果上的借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上海市武术队的6名运动队,基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光盘及网络检索,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2.2.2 数理统计法对所有获得的数据进行运用Excel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
2.2.3 专家咨询法咨询有关运动生物力学专家与学者,确定本研究的实验收稿日期:2009-09-20第一作者简介:刘 军,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作者单位:1.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姓 名 年龄 训练年限/年 身高/cm 体重/kg 运动等级 重心高度/cm 下肢长/cm 杨×× 20 12 173 63 武英级 98 87林×× 18 12 168 61 一 级 95 82张×× 20 9 162 62 武英级 89 80周×× 16 6 148 37 一 级 83 74.5朱×× 18 10 169 62 一 级 93 82李×× 20 10 172 64 一 级 96 85Table Ⅰ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运动训练学75测试程序,并指导现场测试。
就旋风脚转体720o接马步动作的技术细节咨询相关武术裁判员、高级教练员和运动员。
2.2.4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测试与分析法2.2.4.1 实验测试对象选取及动作失误的认定在实验过程中共对6名测试对象进行了45次技术动作的拍摄,参考现场教练员和专家(上海市武术队主教练及上海体育学院刘同为教授等)意见。
选取其中杨、林、张3名运动员的典型技术动作共6次进行研究与分析。
判断运动员完成的动作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参照武术竞赛新规则进行。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以失误论处:转体度数不足;里合腿的腿高未达水平;击响腿脚未过肩;击拍落空;两脚依次落地、脚移动或跳动。
本次实验中,运动员的失误主要体现在落地不稳及转体度数不够两个方面。
2.2.4.2 实验设计与仪器设备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包括:4架红外线高速摄像机、5台红外线跟踪显示器、一台常速Sony 摄像机、一台与摄像机相连的计算机,摄像机之间的同步技术采用内同步技术。
2.2.4.3 实验影片解析与数据处理实验测试于2008年7月至8月在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进行。
每个动作均采用三维影像分析系统(Motion Analysis System )进行解析,各关节点原始数据经数字滤波平滑处理,截止频率为8 Hz 。
身体重心、各关节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以及主要关节的夹角及空间夹角的相关量来源于Motion Analysis System 影像解析系统,其余一些数据量是通过计算机编程获取。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武术套路腾空转体动作技术结构主要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环节组成,对于转体720°技术要求而言,主要是由支撑腿腾空前转体的度数和腾空后转体的度数相组合而成。
对于武术优秀运动员而言,助跑及踏跳两个环节的动作失误是极少的,但这两个环节对后两个环节动作的完成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掌握动作完成的正确要求,清楚动作失误的原因所在。
3.1 适当的助跑速度是提高动作成功率的前提实验过程中我们聘请的裁判员按照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对3名运动员所完成旋风脚转体720°进行现场评分的结果来看3名运动员都成功地完成了该技术动作,整个技术动作所得分均为0.45分。
3名运动员在成功完成该技术动作时助跑的平均速度分别是杨××4.641 m/s 、林××4.421 m/s 、张××4.309 m/s 、总体平均是4.457 m/s ,要小于优秀男子跳高和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7~8 m/s 和 11.4 m/s ,也略小于排、篮运动员的助跑速度4.71 m/s 和5.06 m/s 。
在综合分析了虞重干、郭权、朱东等人的研究成果后,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武术运动员的下肢膝、踝关节肌肉收缩的能力又略小于排球和篮球运动员同时也小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1~4],为此本研究认为在本次实验测试中运动员在完成旋风脚转体720°的助跑速度(平均为4.457 m/s )能够与目前武术运动员下肢肌肉的承受能力相匹配,能够使运动员在踏跳时充分利用助跑速度起到理想的踏跳效果。
3.2 踏跳是提高武术腾空转体动作成功率的关健踏跳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右脚的缓冲、蹬地和躯干的扭转以及手臂和摆动腿的摆动使身体获得一定的腾起初速度和转动角速度,并以适当的起跳角度起跳。
同时根据力学原理,旋风脚转体720o接马步动作属于惯性转体。
根据动量矩定理M *ΔT =I ω-I 0ω0[5]可知:人体在进入腾空阶段后的动量矩的大小是由起跳初的人体绕垂直轴转动的动量矩和在踏跳过程中的推撑或蹬伸相位中所提供的偏心推力――冲量矩所决定。
同时根据运动学中的斜抛运动公式,腾空高度H =V02Sin 2α/2 g [5],腾起初速度V02和腾起角正弦平方的值越大,腾空高度H的值也越大。
因此踏跳技术的正确与否以及踏跳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对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起将到关键性的作用。
3.2.1 踏跳前一步的适宜步长指数踏跳前一步是整个踏跳阶段的开始,同时踏跳前一步的步长对重心能否合理地移向支撑脚,提高踏跳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踏跳前一步的步长进行一定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本着科研服务于训练的宗旨,为了能给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具体的标准,本研究对3名运动员在完成旋风脚转体720o接马步动作时踏跳前一步的步长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3名运动员的最后一步的步长在数值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最大值为71.90 cm 、最小值为66.23 cm 、总体平均值为69.59 cm ,变差为8.15%。
但同时也发现3名运动员在身高、下肢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见表1),为了能对运动员身高及下肢长度的个性差异进行有效的控制,本研究引入了步长指数(步长/下肢长)的概念。
从表2中可以看出3名运动员的步长指数的值不呈显著性差异,最大值为0.86,最小值为0.83,平均值为0.84,变差仅为4.19%。
由于运动员在下肢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故建议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不能把踏跳前一步的步长大小直接作为一种衡量指标应用于运动训练的实践之中,相比之下选用步长指数显得更为合理、更为科学。
3.2.2 踏跳前一步右脚的放脚角度由于踏跳前一步右脚的放脚角度对于踏跳质量以及踏跳的方式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最后一步右脚的放脚角度前人曾作过研究,并提出了上步时右脚内扣与前进方向成80o~90o角[5]的结论,从表2中可以看出3名运动员最后一步放脚角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06.17o、102.32o、104.35o,表2 踏跳前一步的步长及上步角度参数表杨××林××张××平 均变 差踏跳前一步步长/cm 71.90 70.65 66.23 69.59 8.15%右脚与X轴正方向 的夹角/(o) 104.35 102.32 106.17 104.28 3.69% 步长指数/(步长/下肢长) 0.83 0.86 0.83 0.84 4.19%Table Ⅱ Parameters of the Step Length before Takeoff and the Step Angle76总体平均值为104.28o,变差仅为3.69%,同时由于在研究中受到客观情况的限制,所计算的放脚角度是指右侧踝关节外侧与脚尖的连线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因而实际意义上的放脚的角度(是指右脚跟与右脚尖的连线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应略大于该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