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面几何100题1-60
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解答这些题,除了要熟练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计算公式外,还要深刻理解这些图形面积、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并且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一些方法。
1.移动法就是把图形中的某一部分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方法移动位置,从而构成新的规则图形,进而解决问题。
2.分割法在要求两个图形问的大小关系时,把图形分割成若千个大小相等的基本单位,再通过基本单位的个数就可找到两者的关系。
3.代换法利用题中数量问的相等关系,在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使计算简便或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未知。
4.变形法没入水中和捞出水面的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储水器皿中水的上升或下降部分的体积来求得。
5.公式推导法就是根据图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来寻找所求问题的本质,从而根据相关条件迅速求解的方法。
例1 下面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的长是16米,宽是lO米,中间有四条道路,一条是长方形,一条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草地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分析解答一]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米,高恰好是长方形的宽10米。
长方形路的长是16米,宽是2米。
(16-2)×(10—2)=14×8=112(平方米)答:草地部分的面积有1 12平方米。
[分析解答二]16 ×2+10×2-2×2=48(平方米)16 × 10—48=112(平方米)例2 图中三角形的高是5,面积是20,长方形的宽是7,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多少倍?[分析解答一]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根据图示,三角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假如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假如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的x倍,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面积的2x倍。
7÷5 × 2=2.8答: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8倍。
(完整版)初一上册几何练习题50道
一.选择题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5,12,13(B)5,12,7(C)8,18,7(D)3,4,8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A)12(B)10(C)8(D)54.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5.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MN(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AOB6.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125°(B)135°(C)145°(D)150°7.已知∠α,∠β是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若∠α=50°,则∠β为()A.40°B.50°C.130°D.140°8.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若∠1=∠2,则AD∥BC B.若∠1=∠2,则AB∥DCC.若∠A=∠3,则AD∥BC D.若∠3=∠4,则AB∥DC9.下列图形中,可以折成长方体的是()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11.如图1,在△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B.36°C.45°D.70°12.、如图2,AB∥CD,AC⊥BC于C,则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图1 图2 图313. 如图3,直线AB、CD、EF相交于O,图中对顶角共有()A.3对B.4对C.5对D.6对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面内的直线不相交就平行B.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有1个或3个C.若a∥b,b∥c,则a∥cD.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15. 2.设α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A)0<α<90°(B)α<90°(C)0<α≤90°(D)0≤α<90°二.填空题1.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第三边等于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初中数学平面几何解答题专题练习
平面几何解答题专题练习资料整理:沈于童老师高频考察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①它可以作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②可以得到它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在等边三角形中,腰和底、顶角和底角是相对而言的.(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它的任意一角的平分线都垂直平分对边,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3)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四、等腰直角三角形(1)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还具备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即:两个锐角都是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斜边上的高,三线合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外接圆的半径R,而高又为内切圆的直径(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小角均为45°,高又垂直于斜边,所以两个小三角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两腰相等);历年真题:1. (13-14一中月考)如图,△ABC与△CDE均为等边三角形,B、C、E在同一直线上,AE、BD交于点G,AC交BD于M,CD交AE于N,连接CG.(1)若AB=2,DE=5,求AE的长.(2)求证:EG=CG+DG.2.(17-18西附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ABC内一点,AD=BD,且AD⊥BD,连接CD.过点C作CE⊥BC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E.过点D作DF ⊥CD交BC于点F.(1)若BD=DE=√5,CE=√2,求BC的长;(2)若BD=DE,求证:BF=CF.3. (17-18一外期中)如图,△ABC中,∠ABC=45°,过C作AB边上的高CD,H为BC边上的中点,连接DH,CD上有一点F,且AD=DF,连接BF并延长交AC于E,交DH 于G.(1)若AC=5,DH=2,求DF的长.(2)若AB=CB,求证:BG=√2AE.4. (17-18八中期中)在Rt△ABC中∠ABC=90°,点D是CB延长线上一点,点E是线段AB上一点,连接DE,BF平分∠ABC交AC于点F(1)如图1,连接EF,当∠C=∠BEF,DE=√6,BC=1时,求BD的长;(2)如图2,AC=DE,BC=BE,点G是线段F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G,点H是线段DG上一点.连接AH交BD于点K,连接KG,当KB平分∠AKG时,求证:AK=DG+KG.5.(17-18巴南区期末)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ABC内,且∠ADB=90°.(1)如图1,若∠BAD=30°,AD=3√3,点E、F分别为AB、BC边的中点,连接EF,求线段EF的长;(2)如图2,若△ABD绕顶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ACG重合,连接GD并延长交BC于点H,连接AH,求证:∠DAH=∠DBH.6.(17-18九龙坡区期末)如图1,△ABC中,CA=CB,∠ACB=90°,直线l经过点C,AF⊥l于点F,BE⊥l于点E.(1)求证:△ACF≌△CBE;(2)将直线旋转到如图2所示位置,点D是AB的中点,连接DE.若AB=4√2,∠CBE=30°,求DE的长.7. (17-18沙坪坝区期末)在等腰Rt△ABC中,∠ACB=90°,AC=BC,点D是边BC上任意一点,连接AD,过点C作CE⊥AD于点E.(1)如图1,若∠BAD=15°,且CE=1,求线段BD的长;(2)如图2,过点C作CF⊥CE,且CF=CE,连接FE并延长交AB于点M,连接BF,求证:AM=BM.好题练习:1. △ABC为等边三角形,以AB边为腰作等腰Rt△ABD.AC与BD交于点E,连CD.(1)如图1,若BD=2√2,求AE的长;(2)如图2,F为线段EC上一点.连接DF并以DF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DFG,连接BF、AG,M为BF的中点,适接MG.求证:AM⊥MG.2. 如图(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点D,BE⊥MN于点E.(1)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DE、AD、BE又怎样的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D为腰BC上的中线,CE⊥AD交AB于点E,连接ED,过点D作DF⊥AB于点F,(1)S△ACD S△ABD.(填“>”、“<”或“=”)若AC:AB=1:√2,则DC:DF=:.(2)如图2,过点C作CM⊥AB,垂足为M,CM交AD于点N,求证:∠CDA=∠EDB.4. 如图,在△ABC中,AB=AC,∠BAC=90°,AH⊥BC于点H,过点C作CD⊥AC,连接AD,点M为AC上一点,且AM=CD,连接BM交AH于点N,交AD于点E.(1)若AB=3,AD=√10,求△BMC的面积;(2)点E为AD的中点时,求证:AD=√2BN.难题练习:1. (1)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延长CD到点G,使DG=BE,连结EF,AG.求证:EF=FG.(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点M,N在边BC上,且∠MAN=45°,若BM=1,CN=3,求MN的长.2. 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1)求证:DE平分∠BDC;(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3.已知四边形ABCD中,∠A=∠C=90°,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易证AE+CF=EF;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C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大家好,我们接下来会持续整理专题和真题分析给大家,希望孩子本次期末考试能考出好成绩,不过最终肯定是为中考助力!更多资讯添加微信:cqxiaozhushou666,或扫描下面二维码添加小助手,邀请您进入初三中考家长交流群!有问题和建议可以在群里交流提出,我们一起为孩子中考铺好路!。
几何练习题
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每小题满分各7分.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90AD BC BAD ︒∠=,PA 垂直于底面ABCD,22PA AD AB BC ====,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1)求证:AM PB ⊥;(2)求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答案】略【解析】解法一:(1)以A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图略),由22====BC AB AD PA 得2分) (7分) (2)因为 (2,0,2)(0,2,0)PB AD ⋅=-⋅ 0=,所以PB AD ⊥,又AM PB ⊥,故PB ⊥平面ADMN ,即(2,0,2)PB =- 是平面ADMN 的法向量.(9分)设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为θ,又(2,2,0)BD =- ,设BD 与PB 夹角为α,分) 分)(2分)由PA ⊥底面ABCD ,得P A A D ⊥,又90BAD ︒∠=,即B A A D ⊥,∴⊥AD 平面PAB ,AD PB ∴⊥ (4分) PB ∴⊥面ADMN ,PB AM ∴⊥ (7分)(2)联结DN ,BP ⊥ 平面ADMN ,故BDN ∠为BD 与面ADMN 所成角(9分)在Rt ABD ∆中, 在Rt PAB ∆中, 在Rt BDN ∆中, ,又π≤∠≤BDN 0, (12分)故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是(14分)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梯形A B C D 中,AB ∥CD ,a CB DC AD ===, 60=∠ABC ,平面⊥A C F E 平面ABCD ,四边形ACFE 是矩形,a AE =,点M 在线段EF 上.(1)求证:平面BCF⊥平面ACFE;(2)当EM 为何值时,AM ∥平面BDF ?证明你的结论;【答案】(Ⅰ)见解析;时,//AM 平面BDF 【解析】本题考查线面位置关系及判定,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转化能力 (Ⅰ)由已知,若证得AC⊥BC,则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转化成在平面ABCD ,能否有AC⊥BC,易证成立.(Ⅱ)设AC∩BD=N,则面AMF∩平面BDF=FN ,只需AM∥FN 即可.而CN :NA=1:2.故应有EM :FM=1:2 (Ⅰ)在梯形ABCD 中,CD AB // , ︒=∠===60,ABC a CB DC AD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且︒︒=∠=∠=∠120,30DCB DAC DCA ︒=∠-∠=∠∴90DCA DCB ACB BC AC ⊥∴ 又 平面⊥ACFE 平面ABCD ,交线为AC ,⊥∴BC 平面ACFE∴平面BCF⊥平面ACFE; 时,//AM 平面BDF , 在梯形ABCD 中,设N BD AC =⋂,连接FN ,则2:1:=NA CN,∴四边形ANFM 是平行四边形,NF AM //∴ 又⊂NF 平面BDF ,⊄AM 平面BDF //AM ∴平面BDF时,//AM 平面BDF , MFE C DB由(Ⅰ)知,以点C 为原点,CF CB CA ,,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C ,)0,,0(a B ,),0,0(a F ,⊄AM 平面BDF , ∴//AM 平面BDF ⇔→AM 与→FB 、→FD 共面, 也等价于存在实数m 、n ,使→→→+=FD n FB m AM ,设→→=EF t EM .,),,0(a aFB -=→,∴当时,//AM 平面BDF 3.(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与直角梯形AD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DE=90°,AF ∥DE ,DE=DA=2AF=2。
几何作业.
几何作业:一、度量几何初中:1、(2007年福州初中毕业考)05.⊙O中,弦AB的长为6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4cm,则⊙O的半径长为()。
A、3cmB、4cmC、5cmD、6cm答案:C 2、(2007年福州初中毕业考)如图所示,∠AOB=45°,过OA上到点O的距离分别为1,3,5,7,9,11,…的点作OA的垂线与OB相交,得到并标出一组黑色梯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
观察图中的规律,求出第10个黑色梯形的面积S10=。
答案:763、(2007年福州初中毕业考)22.(本题满分12分)如图①,以矩形ABCD的顶点A为原点,AD所在的直线为x轴,AB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点D的坐标为(8,0),点B的坐标为(0,6),点F在对角线AC上运动(点F不与点A、C重合),过点F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G、E。
设四边形BCFE的面积为S1,四边形CDGF的面积为S2,△AFG的面积为S3。
(1)试判断S、S2的关系,并加以证明;1(2)当S∶S2=1∶3时,求点F的坐标;3(3)如图②,在(2)的条件下,把△AEF沿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平移,得到△A’E’F’,且A’、F’两点始终在直线AC上。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使点E’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比是5∶4,若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2007年福州初中毕业考)23.(本题满分14分)如图所示,已知直线与双曲线(k>0)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1)求k的值;(2)若双曲线(k>0)上一点C的纵坐标为8,求△AOC的面积;(3)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k>0)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B、P、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的坐标。
答案:(1)k = 8 . (2)S= 15△AOC(3)点P的坐标是P(2,4)或P(8,1).高中:1、(2007年江西高考文)11.四位好朋友在一次聚会上,他们按照各自的爱好选择了形状不同、内空高度相等、杯口半径相等的圆口酒杯,如图所示.盛满酒后他们约定:先各自饮杯中酒的一半.设剩余酒的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为h1,h2,h3,h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h2>h1>h4 B.h1>h2>h3C.h3>h2>h4D.h2>h4>h12、(第六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初赛)(满分18分)北京时间2002年9月27日14点,国航CA981航班从首都国际机场准时起飞,当地时间9月27日15点30分,该航班正点平稳降落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北京时间10月1日19点14分,CA982航班在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后,准点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至此国航北京--纽约直飞首航成功完成。
平面几何习题
1、三角形ABC中,AD为中线,P为AD上任意一点,过p的直线交AB于M.交ac 于N,若AN=AM,求证PM/PN=AC/AB2、在三角形BCD中,BC=BD,延长BC至A,延长BD至E,使AC=BE,连接AD,AE,AD=AE,求BCD为等边3、三角形ABC中若圆O在变化过程中都落在三角形ABC内(含相切), A为60度,AC为8,AB为10,X为未知数,是AE的长.圆O与AB,AC相切,圆O与AB的切点为E, X的范围是?4、已知三角形ABE中C 、D分别为AB、BE上的点,且AD=AE,三角形BCD 为等边三角形,求证BC+DE=AC5、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与F,求证AF=EF6、在△ABC中,D是BC边中点,O是AD上一点,BO,CO的延长线分别交AC,AB 于E,F求证:EF平行BC。
7、已知:在△ABC和△A'B'C'中,AB=A'B', AC=A'C'.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中线,且AD=A'D'.求证:△ABC≌△A'B'C'8、四边形ABCD为菱形,E,F为AB,BC的中点,EP⊥CD,∠BAD=110º,求∠FPC的度数9、已知: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且∠DAE=∠ADE=15°,求证:△EBC是等边三角形10、在三角形ABC中,经过BC的中点M,有垂直相交于M的两条直线,它们与AB,AC分别交于D、E,求证,BD+CE>DE11、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若点M在边AC上,点N在边BC上,沿直线MN把△MCN翻折,使点C落在AB上设其落点(1).如图一,当是AB的中点时,求证:PA/PB=CM/CN(2).如图二当P不是AB中点时,结论PA/PB=C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12、三角形ABC中,BC=5,M和I分别是三角形ABC的重心和内心,若MI 平行于BC,则AB+AC的值是多少?13、已知圆O是三角形ABC的外接圆CD是AB边上的高,AE是圆O的直径。
平面几何100题(1)
平面几何100题1.非等腰锐角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为ω,H 为△ABC 的垂心,M 是AB 的中点。
在不含C 的圆弧AB 上取点P、Q,使得∠ACP=∠BCQ<∠ACQ,过H 分别作CQ、CP 的垂线,垂足为R、S。
证明:P,Q,R,S 共圆且点M 是该圆的圆心。
2.在△ABC 中,点M、N、K 分别在边BC、CA、AB 上且不与顶点重合,若∠BAC=∠KMN 且∠ABC=∠KNM,则称△MNK 为完美三角形。
证明:如果在△ABC 中有两个具有共同顶点且不重合的完美三角形,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3.四边形ABCD 满足AD//BC,∠ABC>90⁰,M 是线段AB 上不同于A、B 的一点,设△MAD、△MBC 的外心分别为21,O O 。
△D MO 1的外接圆不同于M 的交点为N。
求证:点N 在直线21O O 上。
4.在凸四边形(非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上分别取点B′、C′,使得△ACB′、△BDC′都为正三角形,其中点B 和B′位于AC 的同侧,点C 和C′位于BD 的同侧,如果CD AB C B +='',求∠BAD+∠CDA 的值。
5.给定一个凸六边形ABCDEF,其中AB//DE,BC//EF,CD//FA。
设BD 和AE、AC 和DF、CE 和BF 的交点分别为M、N、K。
证明:过M、N、K 分别作AB、CD、EF 的垂线交于同一点。
6.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K,点M 和N 分别是对角线AC 和BD 的中点,△ADM 和△BCM 的外接圆交于点M、L,证明:K,L,M,N(这些点两两不重合)四点共圆。
7.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外接圆为圆Ω且AB=AD,在线段BC、CD 上分别取点M、N,使得MN=BM+DN。
直线AM 交圆Ω于点P (不同于A),直线AN 交圆Ω于点Q (不同于A)。
求证:△APQ 的垂心在MN 上。
8.给定四边形ABCD,其中∠B=∠D=90⁰,在线段AB 上取点M 使得AD=AM。
几何图形初步真题汇编含答案
几何图形初步真题汇编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两条直线相交至少有两个交点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角的定义、相交线的概念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故错误;B、有公共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错误;C、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故错误;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性质、角的定义、相交线的概念,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将如图所示的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正视图)是()A.B.C.D.【答案】D【解析】解: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锥,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首先判断直角三角形ACB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再找出圆锥的主视图即可.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图中六个正方形内分别标有“新”、“时”、“代”、“去”、“奋”、“斗”、六个字,将其围成一个正方体后,则与“奋”相对的字是( )A .斗B .新C .时D .代【答案】C【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 详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时”相对的字是“奋”;“代”相对的字是“新”;“去”相对的字是“斗”.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立方体的11种展开图的特征.5.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平分∠DOB,∠COD=55°45′,则∠AOD=()A.68°30′B.69°30′C.68°38′D.69°38′【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平分,求出∠COB,再利用互补求∠AOD【详解】∵OC平分∠DOB,∠COD=55°45′∴∠COB=55°45′,∠DOB=55°45′+55°45′=111°30′∴∠AOD=180-111°30′=68°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简单推理,计算过程中,设计到了分这个单位,需要注意,分与度的进率是60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A.黑B.除C.恶D.☆【答案】B【解析】【分析】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详解】解: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相对面的问题.能够根据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找到相对的面是解题的关键.∠=∠的图形的个数是()7.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A.1B.2C.3D.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可得第一个图形∠β=45°,进而可得∠α=45°;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可得第二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中∠α=∠β,第三个图形∠α和∠β互补.【详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第三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四个图形∠α=∠β,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8.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A.中B.考C.顺D.利【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祝”与“考”是相对面,“你”与“顺”是相对面,“中”与“立”是相对面.故选C.考点:正方体展开图.9.如图是由四个正方体组合而成,当从正面看时,则得到的平面视图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根据图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判定则可.【详解】解:从正面看,下面一行是横放3个正方体,上面一行最左边是一个正方体.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视图的识别方法.10.已知:在Rt△ABC中,∠C=90°,BC=1,AC=3,点D是斜边AB的中点,点E是边AC上一点,则DE+BE的最小值为()A.2B31C3D.23【答案】C【解析】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D,易求∠ABB'=60°,则AB=AB',且△ABB'为等边三角形,BE+DE=DE+EB'为B'与直线AB之间的连接线段,其最小值为B'到AB的距离=AC=3,所以最小值为3.【详解】解: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D,∵∠ACB=90°,∠BAC=30°,∴∠ABC=60°,∵AB=AB',∴△ABB'为等边三角形,∴BE+DE=DE+EB'为B'与直线AB之间的连接线段,∴最小值为B'到AB的距离=AC=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最短线路问题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如图,小慧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 处,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为()A.左转80°B.右转80°C.左转100°D.右转100°【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延长AB到D,过C作CE//AD,由题意可得∠A=60°,∠1=2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2,∠3=∠1+∠2,进而可得答案.如图,延长AB到D,过C作CE//AD,∵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此时沿CE方向行走,∵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处,∴∠A=60°,∠1=20°,AM∥BN,CE∥AB,∴∠A=∠2=60°,∠1+∠2=∠3∴∠3=∠1+∠2=20°+60°=80°,∴应右转8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有关的知识及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时要注意以北方为参照方向,进行角度调整.12.木杆AB斜靠在墙壁上,当木杆的上端A沿墙壁NO竖直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也随之沿着射线OM方向滑动.下列图中用虚线画出木杆中点P随之下落的路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如右图,连接OP ,由于OP 是Rt △AOB 斜边上的中线,所以OP=12AB ,不管木杆如何滑动,它的长度不变,也就是OP 是一个定值,点P 就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上,那么中点P 下落的路线是一段弧线.故选D .13.如图,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放置,如果145∠=°,330∠=°时,那么2∠的度数是( )A .15°B .25°C .30°D .45°【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2=∠BOD+EOC-∠BOE ,利用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即可求得∠BOD 和∠EOC 的度数从而求解.【详解】∵∠BOD=90°-∠3=90°-30°=60°,∠EOC=90°-∠1=90°-45°=45°,∵∠2=∠BOD+∠EOC-∠BOE ,∴∠2=60°+45°-90°=15°.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余角和补角,正确理解∠2=∠BOD+EOC-∠BOE 这一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直线 a ∥b ∥c ,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线 b 上,若∠1=30°,则∠2 等于( )A .40°B .60°C .50°D .70°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1324==∠∠,∠∠,再根据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得341290+=+=︒∠∠∠∠,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a ∥b ∥c∴1324==∠∠,∠∠∵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线 b 上∴341290+=+=︒∠∠∠∠∵∠1=30°∴290160=︒-=︒∠∠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和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COD=28°,则∠AOB 的度数为( )A .152°B .148°C .136°D .14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板的性质得90AOD BOC ∠=∠=︒,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62AOC BOD ==︒∠∠,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详解】∵这是一副三角板∴90AOD BOC ∠=∠=︒∵28COD =︒∠∴62AOC BOD ==︒∠∠∴62+28+62=152AOB AOC COD BOD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度数问题,掌握三角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点 C 是线段 AB 上的中点,点 D 在线段 CB 上,若AD=8,DB=3AD 4,则CD 的长为( )A .4B .3C .2D .1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线段成比例求出DB 的长度,即可得到AB 的长度,再根据中点平分线段的长度可得AC 的长度,根据CD AD AC =-即可求出CD 的长度.【详解】∵38,4AD DB AD ==∴6DB =∴14AB AD DB =+=∵点 C 是线段 AB 上的中点∴172AC AB == ∴1CD AD AC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长度问题,掌握成比例线段的性质、中点平分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是一个由正方体和一个正四棱锥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对一个物体,在正面进行正投影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详解】解:由主视图的定义可知A选项中的图形为该立体图形的主视图,故选择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概念.18.若∠AOB =60°,∠AOC =40°,则∠BOC等于()A.100°B.20°C.20°或100°D.40°【答案】C【解析】【分析】画出符合题意的两个图形,根据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如图1,当∠AOC在∠AOB的外部时,∵∠AOB=60°,∠AOC=40°∴∠BOC=∠AOB+∠AOC=60°+40°=100°如图2,当∠AOC 在∠AOB 的内部时,∵∠AOB=60°,∠AOC=40°∴ ∠BOC=∠AOB-∠AOC=60°-40°=20°即∠BOC 的度数是100°或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形进行计算的能力,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如果互余的两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3,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45°和135° (2)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不一定相等(3)一个锐角的余角比这个锐角的补角小90°(4)如果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73°42′与16°18′,那么这两个角互余.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依次判断即可求解.【详解】(1)由互余的两个角的和为90°可知(1)错误;(2)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知(2)错误;(3)设这个角为x ,则其余角为(90°﹣x ),补角为(18 0°﹣x ),则(180°﹣x )﹣(90°﹣x )=90°,由此可知(3)正确;(4)由73°42+16°18′=90°可知(4)正确.综上,正确的结论为(3)(4),共2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熟练运用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直线AB 和CD 相交于G 点,CG EG ⊥,GF 平分AGE ∠,34CGF ∠=︒,则BGD ∠大小为( )A.22︒B.34︒C.56︒D.9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EGF的度数,然后根据GF平分∠ABE可得出∠AGF的度数,再由∠AGC=∠AGF-∠CGF求出∠AGC的度数,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出∠BGD的度数.【详解】解:∵CG⊥EG,∴∠EGF=90°-∠CGF=90°-34°=56°,又GF平分∠AGE,∴∠AGF=∠EGF=56°,∴∠AGC=∠AGF-∠CGF=56°-34°=22°,∴∠BGD=∠AGC=2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之平面几何最全总结+经典习题
平面几何知识要点(一)【线段、角、直线】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4.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中垂线性质: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
垂直平分线定理: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角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对顶角相等。
角的平分线性质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定理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该点叫内心,它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平行线】平行线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面几何知识要点(二)【三角形】面积公式:1. 已知三角形底a ,高h ,12S ah =2. 正三角形面积 S=24(a 为边长正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三边a ,b,c ,则S =(海伦公式) 其中:()2a b c p ++= (周长的一半) 4.已知三角形两边a ,b 及这两边夹角C ,则1sin 2S ab C =.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 、b 、c,内切圆半径为r ,则()2a b c r S ++= 6.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 、b 、c,外接圆半径为R ,则4abc S R =记住★:已知正三角形边长为a ,其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则有:R = ,r = , 2R r = 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全等三角形性质:如果两三角形全等,那么其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其中对应边除了三角形的边长外,还包括对应高,对应中线,对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全集汇编及解析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全集汇编及解析一、选择题1.图①是由白色纸板拼成的立体图形,将它的两个面的外表面涂上颜色,如图②所示.则下列图形中,是图②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由图中阴影部分的位置,首先可以排除C 、D ,又阴影部分正方形在左,三角形在右,而且相邻,故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本题虽然是选择题,但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2.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详解】A、是三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B、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C、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D、是四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4.如图为一直棱柱,其底面是三边长为5、12、13的直角三角形.若下列选项中的图形均由三个矩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且其中一个为如图的直棱柱的展开图,则根据图形中标示的边长与直角记号判断,此展开图为何?()A.B.C.D.【答案】D【解析】分析: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2,不合题意;B选项中,展开图上下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C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D选项中,展开图能折叠成一个三棱柱,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图中六个正方形内分别标有“新”、“时”、“代”、“去”、“奋”、“斗”、六个字,将其围成一个正方体后,则与“奋”相对的字是( )A.斗B.新C.时D.代【答案】C【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时”相对的字是“奋”;“代”相对的字是“新”;“去”相对的字是“斗”.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立方体的11种展开图的特征.6.某包装盒如下图所示,则在下列四种款式的纸片中,可以是该包装盒的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将展开图折叠还原成包装盒,即可判断正确选项.【详解】解:A、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相同,故本选项正确;B、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C、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D、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含图案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要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7.如图,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点C在落线段AB上,∠AEC=32°,则∠BFD等于()A.28°B.32°C.34°D.3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结合余角的性质推导出结果即可.【详解】解:如图,设CD和BF交于点O,由于矩形折叠,∴∠D=∠B=∠A=∠ECD=90°,∠ACE+∠BCO=90°,∠BCO+∠BOC=90°,∵∠AEC=32°,∴∠ACE=90°-32°=58°,∴∠BCO=90°-∠ACE=32°,∴∠BOC=90°-32°=58°=∠DOF,∴∠BFD=90°-58°=3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角相等.8.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近似数0.010精确到百分位B.|x-y|=|y-x|C.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D.若线段AP=BP,则P一定是AB中点【答案】B【解析】【分析】A中,近似数精确位数是看小数点后最后一位;B中,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C中,互补性质的考查;D中,点P若不在直线AB上则不成立【详解】A中,小数点最后一位是千分位,故精确到千分位,错误;B中,x-y与y-x互为相反数,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正确;C中,若两个角都是直角,也互补,错误;D中,若点P不在AB这条直线上,则不成立,错误故选:B【点睛】概念的考查,此类题型,若能够举出反例来,则这个选项是错误的9.如图是由四个正方体组合而成,当从正面看时,则得到的平面视图是()A.B.C .D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根据图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判定则可.【详解】解:从正面看,下面一行是横放3个正方体,上面一行最左边是一个正方体.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视图的识别方法.10.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则ABC ∆的面积是( )A .25米B .84米C .42米D .21米【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连接OA∵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ABC AOC OBC ABO S S S S =++△△△△()142AB BC AC =⨯⨯++ 14212=⨯⨯ 42=(米)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小慧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 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 处,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为( )A .左转80°B .右转80°C .左转100°D .右转100°【答案】B【解析】【分析】 如图,延长AB 到D ,过C 作CE//AD ,由题意可得∠A=60°,∠1=2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2,∠3=∠1+∠2,进而可得答案.【详解】如图,延长AB 到D ,过C 作CE//AD ,∵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此时沿CE 方向行走,∵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 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 处, ∴∠A=60°,∠1=20°,AM ∥BN ,CE ∥AB ,∴∠A=∠2=60°,∠1+∠2=∠3∴∠3=∠1+∠2=20°+60°=80°,∴应右转8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有关的知识及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时要注意以北方为参照方向,进行角度调整.12.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 ∠与DOA ∠的比是2:11,则BOC ∠的度数为( )A .45︒B .60︒C .70︒D .40︒【答案】C【解析】【分析】 设∠DOB=2x ,则∠DOA=11x ,可推导得到∠AOB=9x=90°,从而得到角度大小【详解】∵∠DOB 与∠DOA 的比是2:11∴设∠DOB=2x ,则∠DOA=11x∴∠AOB=9x∵∠AOB=90°∴x=10°∴∠BOD=20°∴∠COB=7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推导,解题关键是引入方程思想,将角度推导转化为计算的过程,以便简化推导13.下列图形中,不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B.C.D.【答案】D【解析】利用棱柱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A、B、C中间三个长方形能围成三棱柱的侧面,上、下两个三角形围成三棱柱的上、下两底面,故均能围成三棱柱,均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D围成三棱柱时,两个三角形重合为同一底面,而另一底面没有.故D不能围成三棱柱.故选D.14.如图,圆柱形玻璃板,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cm.A.14 B.15 C.16 D.17【答案】B【解析】【分析】在侧面展开图中,过C作CQ⊥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C交EH于P,连接AP,则AP+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求出A′Q,CQ,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即可.【详解】解:沿过A的圆柱的高剪开,得出矩形EFGH,过C作CQ⊥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C交EH于P,连接AP,则AP+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AE=A′E,A′P=AP,∴AP+PC=A′P+PC=A′C,∵CQ=12×18cm=9cm,A′Q=12cm﹣4cm+4cm=12cm,在Rt△A′Q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129=15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的最短路径问题,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详解】解:由四棱柱四个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的特征可知,A,B,C选项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而D选项,上底面不可能有两个,故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难度适中.16.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3倍还多1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A.140° B.130° C.50° D.4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α=3(90°-α)+10°,180°-α=270°-3α+10°,解得α=5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直线//a b ,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90︒∠=C )按所示摆放.若180︒∠=,则2∠的大小是( )A .80︒B .75︒C .55︒D .35︒【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a b 得到31∠=∠,再通过对顶角的性质得到34,25∠=∠∠=∠,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给图中各角标上序号,如图所示:∵//a b∴318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4,25∠=∠∠=∠(对顶角相等),∴251804180804555A ∠=∠=︒-∠-∠=︒-︒-︒=︒.故C 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熟练掌握直线平行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若∠AOB =60°,∠AOC =40°,则∠BOC等于()A.100°B.20°C.20°或100°D.40°【答案】C【解析】【分析】画出符合题意的两个图形,根据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如图1,当∠AOC在∠AOB的外部时,∵∠AOB=60°,∠AOC=40°∴∠BOC=∠AOB+∠AOC=60°+40°=100°如图2,当∠AOC在∠AOB的内部时,∵∠AOB=60°,∠AOC=40°∴∠BOC=∠AOB-∠AOC=60°-40°=20°即∠BOC的度数是100°或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形进行计算的能力,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19.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A.1条B.2条C.3条D.4条【答案】C【解析】解:图中线段有:线段AB、线段AC、线段BC,共三条.故选C.20.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A.中B.考C.顺D.利【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祝”与“考”是相对面,“你”与“顺”是相对面,“中”与“立”是相对面.故选C.考点:正方体展开图.。
画法几何试题
5-15 补全三棱锥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5-16 补全三棱锥穿孔后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36
5-17 求作直线AB与三棱柱的贯穿点,并求其侧面投影。
5-18 求作直线AB与三棱锥的贯穿点,并求其侧面投影。
5-19 求作直线AB、CD与三棱柱的表面交点。
5-20 求直线AB与该平面体的表面交点,并求其侧面投影。
34
5-9 补全四棱柱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
5-10 补全四棱柱经两次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
5-11 补全四棱台切口后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5-12 补全四棱台切口后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35
5-13 补全四棱锥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5-14 补全四棱锥截切后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
班级
姓名
学号
2-5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求第三投影,并判定其相对位置。 (1)
(1) D(30、20、25),E(30、10、25),F(20、15、10),G(10、0、20) (2)
__ 在 __ 之左 __ 在 __ 之后 __ 在 __ 之上
__ 在 __ 之右 __ 在 __ 之前 __ 在 __ 之下
3
已知点B在点A的正上方10,点C在点B的正左方10, 求A、B、C的三面投影,并标明其可见性。
已知两直线AB和CD的端点坐标分别为A(30、5、20),B(5、20、 10),C(40、10、0),D(10、30、0)。做出两直线的投影图。
根据点的坐标值,判定投影的可见性(可见的画√, 不可见的画×)。
二、点、直线和平面
2-1 根据点的空间位置,画出点的投影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u 1
平面几何习题大全
平面几何习题大全(总3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平面几何习题大全下面的平面几何习题均是我两年来收集的,属竞赛范围。
共分为五种类型,1,几何计算;2,几何证明;3,共点线与共线点;4,几何不等式;5,经典几何。
几何计算-1命题设点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一点,DE⊥BC于点E,DF⊥AC于点F。
若AF=15,BE=10,则四边形DECF的面积是多少解:设DF=CE=x,DE=CF=y. ∵Rt△BED∽Rt△DFA, ∴BE/DE=DF/AF<==> 10/y=x/15 <==> xy=150.所以,矩形DECF的面积150.几何证明-1命题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O为圆心,己知∠AOB+∠COD=180.求证:由O向四边形ABCD所作的垂线段之和等于四边形ABCD的周长的一半。
证明(一) 连OA,OB,OC,OD,过圆心O点分别作AB,BC,CD,DA的垂线,垂足依次为P,Q,R,S。
易证ΔAPO≌ΔORD,所以 DR=OP,AP=OR,故 OP+OR=DR+AP=(CD+AB)/2。
同理可得:OQ+OS=(DA+BC)/2。
因此有 OP+OQ+OR+OS=(AB+BC+CD+DA)/2。
证明(二) 连OA,OB,OC,OD,因为∠AOB+∠COD=180°,OA=OD,所以易证RtΔAPO≌RtΔORD,故得 DR=OP,AP=OR,即 OP+OR=DR+AP=(CD+AB)/2。
同理可得:OQ+OS=(DA+BC)/2。
因此有 OP+OQ+OR+OS=(AB+BC+CD+DA)/2。
几何不等式-1命题设P是正△ABC内任意一点,△DEF是P点关于正△ABC的内接三角形[AP,BP,CP延长分别交BC,CA,AB于D,E,F],记面积为S1;△KNM是P点关于正△ABC的垂足三角形[过P点分别作BC,CA,AB垂线交于K,N,M],记面积为S2。
平面解析几何专题(二)
C .(x -1)2+(y -1)2=2D .(x +1)2+(y +1)2=2[答案] B[解析] 考查两平行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及圆的标准方程.解:直线y =x 与y =x -4均与圆相切,设两直线间距离为d ,则圆的半径r =d 2=41+1·12=2,设圆心坐标为(a ,-a ),则|a +a |2=2⇒a =±1, ∵当a =-1时,圆不与直线y =x -4相切,∴a =1. ∴圆的方程为(x -1)2+(y +1)2=2,选B.3.(教材改编题)方程x 2+y 2+4mx -2y +5m =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 A.14<m <1 B .m >1 C .m <14D .m <14或m >1[答案] D[解析] 原方程表示圆⇔(4m )2+(-2)2-4×5m >0, 解得m <14或m >1.4.已知x 2+y 2+4x -2y -4=0,则x 2+y 2的最大值为( ) A .9B .14C .14-6 5D .14+6 5[答案] D[解析] 方程表示以(-2,1)为圆心,半径r =3的圆, 令d =x 2+y 2,则d 为点(x ,y )到(0,0)的距离, ∴d max =-2-02+1-02+r =5+3,∴x 2+y 2的最大值为(5+3)2=14+6 5.5.圆x 2+(y +1)2=1的圆心坐标是________,如果直线x +y +a =0与该圆有公共点,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0,-1),1-2≤a ≤1+ 2[解析] 可知圆心坐标为(0,-1).直线x +y +a =0与该圆有公共点,则|0-1+a |12+12≤1,∴1-2≤a ≤1+ 2. 6.已知BC 是圆x 2+y 2=25的动弦,且|BC |=6,则BC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答案] x 2+y 2=16[解析] 设BC 中点为P (x ,y ),则OP ⊥BC ,∵|OC |=5,|PC |=3,∴|OP |=4,∴x 2+y 2=16. 7.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1)经过A (6,5),B (0,1)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3x +10y +9=0上; (2)经过P (-2,4),Q (3,-1)两点,并且在x 轴上截得的弦长等于6.[解析] (1)解法1:∵AB 的中垂线方程为3x +2y -15=0,由⎩⎪⎨⎪⎧3x +2y -15=0,3x +10y +9=0,解得⎩⎪⎨⎪⎧x =7,y =-3,∴圆心为C (7,-3),又|CB |=65.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7)2+(y+3)2=65.解法2: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2+(y-b)2=r2,由题意得⎩⎪⎨⎪⎧6-a2+5-b2=r20-a2+1-b2=r23a+10b+9=0,解得⎩⎨⎧a=7,b=-3,r=65.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7)2+(y+3)2=65.(2)设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将P、Q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得⎩⎪⎨⎪⎧2D-4E-F=203D-E+F=-10①②又令y=0,得x2+Dx+F=0③设x1,x2是方程③的两根.由|x1-x2|=6有D2-4F=36④由①②④得D=-2,E=-4,F=-8或D=-6,E=-8,F=0.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x-4y-8=0或x2+y2-6x-8y=0.(四)典型例题1.命题方向:求圆的方程[例1] 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1)圆心在原点且圆周被直线3x+4y+15=0分成12两部分的圆的方程;(2)求经过两已知圆C1x2+y2-4x+2y=0与C2x2+y2-2y-4=0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l2x+4y=1上的圆的方程.[分析] 用直接法或待定系数法.[解析] (1)如图,因为圆周被直线3x+4y+15=0分成12两部分,所以∠AOB=120°.而圆心到直线3x+4y+15=0的距离d=1532+42=3,在△AOB中,可求得OA=6.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36.(2)由题意可设圆的方程为λ(x2+y2-4x+2y)+(x2+y2-2y-4)=0,(λ≠-1)即(1+λ)x2+(1+λ)y2-4λx +(2λ-2)y-4=0,圆心坐标为(2λ1+λ,1-λ1+λ),代入l2x+4y=1,得λ=3.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3x+y-1=0.[点评] 无论是圆的标准方程还是圆的一般方程,都有三个待定系数,因此求圆的方程,应用三个条件来求.一般地,已知圆心或半径的条件,选用圆的标准式,否则选用一般式.另外,还有几何法可以用来求圆的方程.要充分利用圆的有关几何性质,如“圆心在圆的任一条弦的垂直平分线上”“半径,弦心距,弦长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当直线y =kx 与圆相切时,斜率k 取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2k -0|k 2+1=3,解得k =± 3.所以y x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 3.(2)y -x 可看作是直线y =x +b 在y 轴上的截距,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纵截距b 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2-0+b |2=3,解得b =-2± 6.所以y -x 的最大值为-2+6,最小值为-2- 6.(3)x 2+y 2表示圆上的一点与原点距离的平方,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原点与圆心连线与圆的两个交点处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又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2-02+0-02=2,所以x 2+y 2的最大值是(2+3)2=7+43,x 2+y 2的最小值是(2-3)2=7-4 3.[点评]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形如μ=y -bx -a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 ②形如t =ax +by 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截距的最值问题;③形如(x -a )2+(y -b )2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问题. 跟踪练习2已知点P (x ,y )是圆(x +2)2+y 2=1上任意一点.(1)求P 点到直线3x +4y +12=0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求x -2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求y -2x -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 (1)圆心C (-2,0)到直线3x +4y +12=0的距离为d =65.∴P 点到直线3x +4y +12=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d +r =65+1=115,最小值为d -r =65-1=15.(2)设t =x -2y ,∵直线x -2y -t =0与圆(x +2)2+y 2=1有公共点. ∴|-2-t |12+22≤1.∴-5-2≤t ≤5-2, ∴t max =5-2,t min =-2- 5. (3)设k =y -2x -1, ∵直线kx -y -k +2=0与圆(x +2)2+y 2=1有公共点,∴|-3k+2|k2+1≤1.∴3-34≤k≤3+34,∴k max=3+34,k min=3-34.3.命题方向: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例3] 如图,已知点A(-1,0)与点B(1,0),C是圆x2+y2=1上的动点,连结BC并延长至D,使|CD|=|BC|,求AC与OD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解析] 设动点P(x,y),由题意可知点P是△ABD的重心,∵A(-1,0)、B(1,0),令动点C(x0,y0),则D(2x0-1,2y0),∴由重心坐标公式得:⎩⎪⎨⎪⎧x=-1+1+2x0-13y=2y03,∴⎩⎪⎨⎪⎧x0=3x+12y0=3y2y0≠0,代入x2+y2=1得,所求轨迹方程为⎝⎛⎭⎪⎫x+132+y2=49(y≠0).[点评] 本题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相关点法.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1)设所求点的坐标为P(x,y)(若x,y与题中已知的字母有冲突,则将这些已知字母全部替换成其他字母),与P相应的符合某已知曲线的点的坐标设为Q(x0,y0);(2)建立二者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求得x0=f(x,y),y0=g(x,y);(3)将Q(x0,y0)的坐标代入点Q满足的方程进行求解,等价化简得所求轨迹方程.注意:求轨迹与求轨迹方程是不同的,求轨迹方程得出方程即可,而求轨迹在得出方程后还要指出方程的曲线是什么图形.跟踪练习3点P(4,-2)与圆x2+y2=4上任一点连线的中点轨迹方程是( )A.(x-2)2+(y+1)2=1 B.(x-2)2+(y+1)2=4C.(x+4)2+(y-2)2=4 D.(x+2)2+(y-1)2=1[答案] A[解析] 设圆上任一点为Q(x0,y0),则x02+y02=4,又设P、Q连线中点为M(x,y),则⎩⎪⎨⎪⎧2x=x0+42y=y0-2,∴⎩⎪⎨⎪⎧x 0=2x -4y 0=2y +2,代入x 02+y 02=4中得,(x -2)2+(y +1)2=1,故选A.4.命题方向:圆方程的综合问题[例4] 如图,已知圆心坐标为(3,1)的圆M 与x 轴及直线y =3x 分别相切于A 、B 两点,另一圆N 与圆M 外切,且与x 轴及直线y =3x 分别相切于C 、D 两点.(1)求圆M 和圆N 的方程;(2)过点B 作直线MN 的平行线l ,求直线l 被圆N 截得的弦的长度.[分析] 求圆M 的半径→求圆M 的方程→求圆N 的半径→求圆N 的方程→求弦长[解析] (1)∵M 的坐标为(3,1),∴M 到x 轴的距离为1,即圆M 的半径为1,则圆M 的方程为(x -3)2+(y -1)2=1.设圆N 的半径为r ,连接MA ,NC ,OM ,则MA ⊥x 轴,NC ⊥x 轴,由题意知:M ,N 点都在∠COD 的平分线上, ∴O ,M ,N 三点共线.由Rt △OAM ∽Rt △OCN 可知,OM ON =MA NC ,即23+r =1r⇒r =3, 则OC =33,则圆N 的方程为(x -33)2+(y -3)2=9.(2)由对称性可知,所求的弦长等于过A 点与MN 平行的直线被圆N 截得的弦的长度, 此弦的方程是y =33(x -3), 即x -3y -3=0, 圆心N 到该直线的距离d =32, 则弦长为2r 2-d 2=33.[点评] 1.解决有关圆的问题,常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结合圆的有关性质可简化运算,解题时注意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的应用.2.直线与圆相交所截得的弧,以及弧所对的圆周角或圆心角的有关问题,可转化为由弦心距、半弦长和半径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求解. 跟踪练习4已知正三角形OAB 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y 2=2x 上,其中O 为坐标原点,设圆C 是△OAB 的外接圆(点C 为圆心),求圆的方程.[解析] 解法1: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 ⎛⎭⎪⎫y 122,y 1,⎝ ⎛⎭⎪⎫y 222,y 2. 由题设知⎝ ⎛⎭⎪⎫y 1222+y 12=⎝ ⎛⎭⎪⎫y 2222+y 22=⎝ ⎛⎭⎪⎫y 122-y 2222+y 1-y 22.解得y 12=y 22=12,所以A (6,23),B (6,-23)或A (6,-23),B (6,23). 设圆心C 的坐标为(r,0),则r =23×6=4.因此,圆C 的方程为(x -4)2+y 2=16.解法2: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 由题设知x 12+y 22=x 22+y 22. 又y 12=2x 1,y 22=2x 2, 所以x 12+2x 1=x 22+2x 2, 即(x 1-x 2)(x 1+x 2+2)=0, 由x 1>0,x 2>0,可知x 1=x 2,故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所以圆心C 在x 轴上.设C 点的坐标为(r,0),则A 点坐标为⎝ ⎛⎭⎪⎫32r ,32r ,于是有⎝⎛⎭⎪⎫32r 2=2×32r ,解得r =4,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4)2+y 2=16.(五)思想方法点拨1.求圆的方程通常用待定系数法,若已知条件和圆心、半径有关,可先用已知条件求出圆心、半径,用圆的标准方程求解;若已知条件涉及圆过几点,往往用圆的一般方程;若所求的圆过已知两圆的交点(或一直线与一圆的交点)一般用圆系方程.2.确定圆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确定圆的方程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大致步骤为: (1)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2)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3)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3.圆系方程 (1)同心圆系(x -x 0)2+(y -y 0)2=r 2,点(x 0,y 0)为定点,r 为参数.(2)过两已知圆C 1:x 2+y 2+D 1x +E 1y +F 1=0和C 2:x 2+y 2+D 2x +E 2y +F 2=0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 2+y 2+D 1y +E 1y +F 1+λ(x 2+y 2+D 2x +E 2y +F 2)=0(λ≠-1).注意:此圆系方程代表的圆不包含圆x 2+y 2+D 2x +E 2y +F 2=0,因此用此方程时要注意检验C 2是否符合题,当λ=-1时,方程变成一直线(D 1-D 2)x +(E 1-E 2)y +(F 1-F 2)=0.这条直线是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六)课后强化作业一、选择题1.若曲线x 2+y 2+2x -6y +1=0上相异两点P 、Q 关于直线kx +2y -4=0对称,则k 的值为( ) A .1 B .-1 C.12D .2[答案] D[解析] 由条件知直线kx +2y -4=0是线段PQ 的中垂线.∴直线过圆心(-1,3),∴k =2. 2.以双曲线x 29-y 216=1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其渐近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A .x 2+y 2-10x +9=0 B .x 2+y 2-10x +16=0 C .x 2+y 2+10x +16=0 D .x 2+y 2+10x +9=0 [答案] A[解析] ∵c 2=9+16=25,∴圆心C (5,0), ∵渐近线方程为y =±43x ,∴半径r =4,∴圆方程(x -5)2+y 2=16.3.(2010·广东文)若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5的圆O 位于y 轴左侧,且与直线x +2y =0相切,则圆O 的方程是( )A .(x -5)2+y 2=5 B .(x +5)2+y 2=5 C .(x -5)2+y 2=5D .(x +5)2+y 2=5[答案] D[解析] 考查了圆的标准方程及点到直线的距离,设圆心为(a,0),由题意r =5=|a |5,∴|a |=5,a <0,∴a=-5,∴方程为(x +5)2+y 2=5.4.(2009·陕西理)过原点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被圆x 2+y 2-4y =0所截得的弦长为( ) A. 3 B .2 C. 6 D .2 3[答案] D[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题意得直线方程为3x -y =0,圆是以(0,2)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圆心到直线3x -y =0的距离d =|-2|32+12=1,∴弦长l =222-12=23,故选D.5.已知直线y =kx +1与圆x 2+y 2=1相交于P 、Q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OP →·OQ →=-12,则k 的值为( )A .± 3B .±1C .± 2D .- 3[答案] A[解析] 直线y =kx +1过定点(0,1),可以将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求出点P ,Q 的坐标,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列出方程解决.设P (x 1,y 1),Q (x 2,y 2),联立两个方程得x 2+(kx +1)2=1,即(1+k 2)x 2+2kx =0,解得x 1=0,x 2=-2k 1+k 2,则y 1=1,y 2=k (-2k 1+k 2)+1=1-k 21+k 2,故OP →·OQ →=x 1x 2+y 1y 2=0×(-2k 1+k 2)+1×1-k 21+k 2=1-k 21+k 2=-12,即k 2=3,故k =± 3.6.若圆(x -3)2+(y +5)2=r 2上有且仅有两个点到直线4x -3y -2=0的距离为1,则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 A .(4,6) B .[4,6) C .(4,6] D .[4,6][答案] A[解析]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5,故只有4<r <6时,圆上才有两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7.(2011·潍坊模拟)对于a ∈R ,直线(a -1)x -y +a +1=0恒过定点C ,则以C 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 )A .x 2+y 2-2x +4y =0 B .x 2+y 2+2x +4y =0 C .x 2+y 2+2x -4y =0 D .x 2+y 2-2x -4y =0 [答案] C[解析] 直线方程可化为(x +1)a -x -y +1=0,易得直线恒过定点(-1,2).故所求圆的方程(x +1)2+(y -2)2=5,即为x 2+y 2+2x -4y =0.8.已知圆C 关于y 轴对称,经过点(1,0)且被x 轴分成两段弧长之比为12,则圆C 的方程为( )A.⎝ ⎛⎭⎪⎫x ±332+y 2=43B.⎝ ⎛⎭⎪⎫x ±332+y 2=13 C .x 2+⎝ ⎛⎭⎪⎫y ±332=43 D .x 2+⎝⎛⎭⎪⎫y +332=13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圆心在y 轴上且被x 轴所分劣弧所对圆心角为23π.设圆心(0,a ),半径为r ,则r sin π3=1,r cos π3=|a |,解得r =23,|a |=33,即a =±33. 二、填空题9.(2008·重庆)已知圆C :x 2+y 2+2x +ay -3=0(a 为实数)上任意一点关于直线l :x -y +2=0的对称点都在圆C 上,则a =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条件知,圆心⎝⎛⎭⎪⎫-1,-a 2在直线l :x -y +2=0上,代入得a =-2.10.过点C (-1,1)和D (1,3),圆心在x 轴上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 [答案] (x -2)2+y 2=10[解析] 由圆心在x 轴上,可设圆心为(a,0),圆的方程为(x -a )2+y 2=r 2,∵圆心过C 、D 两点,将其坐标代入圆的方程,得⎩⎪⎨⎪⎧-1-a 2+1=r21-a2+9=r2,解得⎩⎨⎧a =2,r =10.∴所求圆的方程为(x -2)2+y 2=10.11.(文)一条光线从点A (-1,1)出发,经x 轴反射到⊙C :(x -2)2+(y -3)2=1上,则光路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_. [答案] 4[解析] A (-1,1)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1,-1),C (2,3),|BC |-1=4.(理)(2010·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x 2+y 2=4上有且只有四个点到直线12x -5y +c =0的距离为1,则实数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3,1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解的关键在于根据图形进行合理的转化,突出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圆的半径为2,且圆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12x -5y +c =0的距离为1,即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即|c |122+-52<1,解得-13<c <13.三、解答题12.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1)经过坐标原点和点P (1,1),并且圆心在直线2x +3y +1=0上. (2)过P (4,-2)、Q (-1,3)两点,且在y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 3.[解析] (1)显然,所求圆的圆心在OP 的垂直平分线上,OP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x 2+y 2=x -12+y -12,即x +y -1=0.解方程组⎩⎪⎨⎪⎧x +y -1=02x +3y +1=0,得圆心C 的坐标为(4,-3).又圆的半径r =|OC |=5,∴所求圆的方程为(x -4)2+(y +3)2=25. (2)设圆的方程为x 2+y 2+Dx +Ey +F =0.① 将P 、Q 点的坐标分别代入①得: ⎩⎪⎨⎪⎧4D -2E +F =-20,②D -3E -F =10③)令x =0,由①得y 2+Ey +F =0.④由已知|y 1-y 2|=43,其中y 1、y 2是方程④的两根. ∴(y 1-y 2)2=(y 1+y 2)2-4y 1y 2=E 2-4F =48.⑤解②、③、⑤组成的方程组,得⎩⎪⎨⎪⎧D =-2,E =0,F =-12,或⎩⎪⎨⎪⎧D =-10,E =-8,F =4.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2x -12=0, 或x 2+y 2-10x -8y +4=0.13.(创新题)设定点M (-3,4),动点N 在圆x 2+y 2=4上运动,以OM 、ON 为两边作▱MONP ,求点P 的轨迹.[解析] 如图所示,设P (x ,y ),N (x 0,y 0),则线段OP 的中点坐标为⎝ ⎛⎭⎪⎫x 2,y 2,线段MN 的中点坐标为⎝ ⎛⎭⎪⎫x 0-32,y 0+42.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故x 2=x 0-32,y 2=y 0+42, 从而⎩⎪⎨⎪⎧x 0=x +3,y 0=y -4.N (x +3,y -4)在圆上,故(x +3)2+(y -4)2=4.因此所求轨迹为圆(x +3)2+(y -4)2=4,但应除去两点:⎝ ⎛⎭⎪⎫-95,125和⎝ ⎛⎭⎪⎫-215,285(点P 在OM 所在直线上时的情况)14.求过直线2x +y +4=0和圆x 2+y 2+2x -4y +1=0的交点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 [解析] (1)过直线和圆的交点的圆的方程可用圆系方程处理. (2)利用函数的思想进行思考.解法1:令过直线2x +y +4=0和圆x 2+y 2+2x -4y +1=0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 2+y 2+2x -4y +1+λ(2x +y +4)=0,即x 2+y 2+2(1+λ)x -(4-λ)y +1+4λ=0.r =1241+λ2+4-λ2-41+4λ=125λ-852+165. 当λ=85时,r min =25,所求方程为⎝ ⎛⎭⎪⎫x +1352+⎝ ⎛⎭⎪⎫y -652=45.解法2:因直线和圆固定,直线被已知圆截得的弦长固定,所以圆的圆心到已知直线距离最小时所求圆的半径最小.此时圆面积最小,所以当所求圆的圆心在直线2x +y +4=0上时,圆的半径最小.令动圆的方程为:x 2+y 2+2(1+λ)x -(4-λ)y +1+4λ=0,圆心为⎝ ⎛⎭⎪⎫-1+λ,4-λ2,代入2x +y +4=0, -2(1+λ)+4-λ2+4=0,λ=85. 代入动圆的方程得x 2+y 2+265x -125y +375=0. 解法3:因为通过两个定点的动圆中,面积最小的是以此二定点为直径端点的圆,于是解方程组⎩⎪⎨⎪⎧2x +y +4=0,x 2+y 2+2x -4y +1=0,得交点A ⎝ ⎛⎭⎪⎫-115,25,B (-3,2).利用圆的直径式方程得⎝ ⎛⎭⎪⎫x +115(x +3)+⎝ ⎛⎭⎪⎫y -25(y -2)=0,化简整理得,⎝⎛⎭⎪⎫x +1352+⎝ ⎛⎭⎪⎫y -652=45.15.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二次函数f (x )=x 2+2x +b (x ∈R)的图像与两坐标轴有三个交点,经过这三个交点的圆记为C .求:(1)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2)求圆C 的方程;(3)问圆C 是否经过某定点(其坐标与b 无关)?请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 本小题考查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圆的方程的求法. [解析] (1)令x =0,得抛物线与y 轴交点是(0,b );令f (x )=0,得x 2+2x +b =0,由题意b ≠0且Δ>0,解得b <1且b ≠0. (2)设所求圆的一般方程为x 2+y 2+Dx +Ey +F =0,令y =0得x 2+Dx +F =0,这与x 2+2x +b =0是同一个方程,故D =2,F =b . 令x =0得y 2+Ey +b =0,此方程有一个根为b ,代入得出E =-b -1. 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y 2+2x -(b +1)y +b =0. (3)圆C 必过定点(0,1)和(-2,1).证明如下:将(0,1)代入圆C 的方程,得左边=02+12+2×0-(b +1)+b =0,右边=0. 所以圆C 必过定点(0,1). 同理可证圆C 必过定点(-2,1).第四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高考目标考纲解读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问题.2.本部分在高考试题中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在解答题中考查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综合问题.(二)课前自主预习知识梳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 :Ax +By +C =0(A 2+B 2≠0),圆:(x -a )2+(y -b )2=r 2(r >0),设d 为圆心(a ,b )到直线l 的距离,联立直线和圆的方程,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Δ.方法位置关系几何法代数法相交 D r Δ 0 相切 D r Δ 0 相离D rΔ 0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O 1:(x -a 1)2+(y -b 1)2=r 12(r 1>0),圆O 2:(x -a 2)2+(y -b 2)2=r 22(r 2>0). 位置关系 几何法:圆心距d 与r 1,r 2的关系代数法:两圆方程联立组成方程组的解的情况相离 d >r 1+r 2 无解 相外切 d =r 1+r 2一解 相交 |r 1-r 2|<d <r 1+r 2两解 相内切 (r 1≠r 2)一解 内含(r 1≠r 2)无解3.计算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常用方法 (1)几何方法运用弦心距(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 计算.(2)代数方法运用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 |AB |=1+k 2|x A -x B |=1+k2[x A +x B2-4x A x B ].说明:圆的弦长、弦心距的计算常用几何方法.4.P (x 0,y 0)在圆x 2+y 2=r 2(r >0)上,则以P 为切点的切线方程为 .(三)基础自测1.(2010·江西理)直线y =kx +3与圆(x -3)2+(y -2)2=4相交于M ,N 两点,若|MN |≥23,则k 的取值范是 ( )A.⎣⎢⎡⎦⎥⎤-34,0B.⎝ ⎛⎦⎥⎤-∞,-34∪[0,+∞)C.⎣⎢⎡⎦⎥⎤-33,33D.⎣⎢⎡⎦⎥⎤-23,0[解析] 如图,取MN中点为H,连CH、CN,则△CHN为Rt△,又HN= 3.R=2,故CH=1.由HN≥ 3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CH |3k+1|k2+1≤1.∴-34≤k≤0,故斜率范围是[-34,0],选A.2.直线ax-y+2a=0 (a≥0)与圆x2+y2=9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 B.相交 C.相切D.不确定[答案] B[解析] 圆心O(0,0)到直线ax-y+2a=0的距离d=2aa2+1≤1<3.3.圆x2+y2+4y=0在点P(3,-1)处的切线方程为 ( )A.3x+y-2=0B.3x+y-4=0C.3x-y+4=0D.3x-y+2=0 [答案] A[解析] 解法1:设切线y+1=k(x-3),即kx-y-3k-1=0.则圆心(0,-2)到切线距离等于圆的半径2,∴|1-3k|1+k2=2,∴k=-3,∴切线方程为3x+y-2=0.解法2:∵切点A(3,-1)与圆心C(0,-2)的连线应与切线垂直.∴切线斜率k=-1k AC=-3,∴切线方程为y+1=-3(x-3),即3x+y-2=0.解法3:∵切点A(3,-1)在切线上,∴排除B、C、D.4.(浙江宁波)若直线ax+by=1与圆x2+y2=1相交,则点(a,b)与圆的位置关系( ) A.圆上 B.圆外 C.圆内 D.不确定[答案] B[解析]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1a2+b2<1,∴a2+b2>1,∴点(a,b)在圆外.5.(2010·天津文)已知圆C 的圆心是直线x -y +1=0与x 轴的交点,且圆C 与直线x +y +3=0相切,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答案] (x +1)2+y 2=2[解析] 本题考查了求解圆的方程.令y =0,x =-1,∴圆心坐标为(-1,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圆的半径R =|-1+0+3|2=2,∴圆的标准方程为(x +1)2+y 2=2.6.若圆x 2+y 2=4与圆x 2+y 2+2ay -6=0(a >0)的公共弦的长为23,则a =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 依题意,画出两圆的位置如图,公共弦为AB ,交y 轴于点C ,连结OA ,则|OA |=2. 两圆方程相减得,2ay =2,解得y =1a,∴|OC |=1a.又公共弦长为23,∴|AC |= 3. 于是,由Rt △AOC 可得OC 2=AO 2-AC 2, 即1a2=22-(3)2,整理得a 2=1,又a >0,∴a =1.7.直线l 经过点P (5,5),且与圆x 2+y 2=25相交,截得弦长为45,求l 的方程.[解析] 若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直线l :x =5与圆相切,所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其斜率为k , 则l :y -5=k (x -5).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的一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得:25=(25)2+⎝ ⎛⎭⎪⎫|5k -5|1+k 22,∴k =12或k =2.∴所求直线方程为x -2y +5=0或2x -y -5=0.(四)典型例题1.命题方向: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已知圆x 2+y 2-6mx -2(m -1)y +10m 2-2m -24=0(m ∈R). (1)求证:不论m 为何值,圆心在同一直线l 上;(2)与l 平行的直线中,哪些与圆分别相交、相切、相离.[分析] (1)用配方法将圆的一般方程配成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消去m .(2)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解析] (1)证明:配方得(x -3m )2+[y -(m -1)]2=25.设圆心为(x ,y ),则⎩⎪⎨⎪⎧x =3m ,y =m -1,消去m ,得l :x -3y -3=0,则不论m 为何值,圆心恒在直线l :x -3y -3=0上. (2)设与l 平行的直线是l 1:x -3y +b =0, 则圆心到直线l 1的距离为d =|3m -3m -1+b |10=|3+b |10.∵圆的半径为r =5,∴当d <r ,即-510-3<b <510-3时,直线与圆相交; 当d =r ,即b =±510-3时,直线与圆相切;当d <r ,即b <-510-3或b >510-3时,直线与圆相离. 跟踪练习1(2011·启东调研)已知圆C :(x +1)2+(y -2)2=6,直线l :mx -y +1-m =0.(1)求证:无论m 取什么实数,直线l 与圆C 恒交于两点; (2)求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最小时l 的方程.[解析] (1)证明:l :mx -y +1-m =0的方程可化为y -1=m (x -1),其恒过定点P (1,1).∵|PC |=1+12+1-22=5<r =6,∴点P 恒在圆C 内,∴直线l 与圆C 恒交于两点.(2)由(1)及平面几何知识知,当l 垂直于PC 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最小,又k PC =2-1-1-1=-12, ∴k l =-1k PC=2,∴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y -1=2(x -1),即2x -y -1=0. 2.命题方向:弦长问题[例2] 已知点P (0,5)及圆Cx 2+y 2+4x -12y +24=0.(1)若直线l 过P 且被圆C 截得的线段长为43,求l 的方程;(2)求过P 点的圆C 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分析] (1)根据弦长求法,求直线方程中的参数;(2)由垂直关系找等量关系.[解析] (1)方法1 如图所示,AB =43,D 是AB 的中点,CD ⊥AB ,AD =23,AC =4, 在Rt △ACD 中,可得CD =2.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则直线的方程为y -5=kx , 即kx -y +5=0.由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公式: |-2k -6+5|k 2+-12=2,得k =34.k =34时,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20=0.又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也满足题意,此时方程为x =0.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 -4y +20=0或x =0.方法2 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则直线的方程为y -5=kx ,即y =kx +5, 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y =kx +5,x 2+y 2+4x -12y +24=0,消去y ,得(1+k 2)x 2+(4-2k )x -11=0,① 设方程①的两根为x 1,x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2k -41+k2,x 1x 2=-111+k2,②由弦长公式得1+k 2|x 1-x 2|=1+k 2[x 1+x 22-4x 1x 2]=43,将②式代入,解得k =34,此时直线方程为3x -4y +20=0.又k 不存在时也满足题意,此时直线方程为x =0.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0或3x -4y +20=0. v(2)设过P 点的圆C 的弦的中点为D (x ,y ),则CD ⊥PD ,即CD →·PD →=0,(x +2,y -6)·(x ,y -5)=0,化简得所求轨迹方程为x 2+y 2+2x -11y +30=0.[点评] 在研究弦长及弦中点问题时,可设弦AB 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1)若OA ⊥OB (O 为原点),则可转化为x 1x 2+y 1y 2=0,再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等代数方法简化运算过程,这在解决垂直关系问题中是常用的;(2)若弦AB 的中点为(x 0,y 0),圆的方程为x 2+y 2=r 2,则⎩⎪⎨⎪⎧x 12+y 12=r 2,x 22+y 22=r 2,∴k =y 1-y 2x 1-x 2=-x 1+x 2y 1+y 2=-x 0y 0.该法叫平方差法,常用来解决与弦的中点,直线的斜率有关的问题.跟踪练习2已知圆C :x 2+y 2-2x +4y -4=0,问是否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l ,使l 被圆C 截得弦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若存在,写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 假设存在且令l 为y =x +m圆C 化为(x -1)2+(y +2)2=9,圆心C (1,-2)则AB 中点N 是两直线x -y +m =0与y +2=-(x -1)的交点即N (-m +12,m -12)以A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AN |=|ON | 又CN ⊥AB ,|CN |=|1+2+m |2 ∴|AN |=CA 2-CN 2=9-3+m22又|ON |=-m +122+m -122由|AN |=|ON |得m =1或m =-4∴存在直线l 方程为x -y +1=0和x -y -4=0.[点评] 设l :y =x +m 与圆方程联立, 其根为A (x 1,y 1),B (x 2,y 2)的坐标,由条件OA ⊥OB ,∴x 1x 2+y 1y 2=0,可求m =1或-4. 3.命题方向: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圆C 1:x 2+y 2-2mx +4y +(m 2-5)=0与C 2:x 2+y 2+2x -2my +(m 2-3)=0,当m 为何值时: (1)两圆外离;(2)两圆外切;(3)两圆相交;(4)两圆内切;(5)两圆内含.[解析] 欲求m 的值,只要列出关于m 的一个等式或不等式就可以了. 因两圆的方程已给定,那么两圆的圆心和半径就可以求出,进而获得含m 的式子,问题变成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和或差的关系.把圆C 1与圆C 2的方程变形(x -m )2+(y +2)2=9,(x +1)2+(y -m )2=4. 故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2,圆心距为 |C 1C 2|=m +12+-2-m2=2m 2+6m +5.(1)若两圆外离,则|C 1C 2|>3+2,即 2m 2+6m +5>5.两边平方整理得m 2+3m -10>0,解之得 m >2或m <-5.∴当m >2或m <-5时,两圆外离. (2)若两圆外切,则|C 1C 2|=3+2,即m 2+3m -10=0.解之得 m =2或m =-5.∴当m =2或m =-5时,两圆外切. (3)若两圆相交,则3-2<|C 1C 2|<3+2,即⎩⎨⎧2m 2+6m +5<5,2m 2+6m +5>1.解之得,当-5<m <-2或-1<m <2时,两圆相交.(4)若两圆内切,则|C 1C 2|=3-2,即2m 2+6m +5=1. 解之得 m =-1或m =-2.∴当m =-1或m =-2时,两圆内切. (5)若两圆内含,则0<|C 1C 2|<3-2,即⎩⎨⎧2m 2+6m +5<1,2m 2+6m +5≥0,解之得 -2<m <-1.∴当-2<m <-1时,两圆内含.跟踪练习3已知半径为1的动圆与圆(x -5)2+(y +7)2=16相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解析] 设动圆的圆心坐标为(a ,b ),当两圆外切时,由题意可得a -52+b +72=1+4,即(a -5)2+(b +7)2=25; 当两圆内切时,由题意可得a -52+b +72=4-1,即(a -5)2+(b +7)2=9. 所以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a -5)2+(b +7)2=25或(a -5)2+(b +7)2=9. 4.命题方向:圆系方程的简单应用[例4] 已知两个圆C 1:x 2+y 2=4,C 2:x 2+y 2-2x -4y +4=0,直线l :x +2y =0,求经过C 1和C 2的交点且和l 相切的圆的方程.[解析] 所求的圆经过C 1,C 2的交点,故可用圆系方程求解.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2x -4y +4+λ(x 2+y 2-4)=0 (λ≠-1) 即(1+λ)x 2+(1+λ)y 2-2x -4y +4(1-λ)=0所以圆心为(11+λ,21+λ),半径为:12-21+λ2+-41+λ2-161-λ1+λ依题意有|11+λ+41+λ|5=4+16-161-λ21+λ22解之,得λ=±1,舍去λ=-1,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x -2y =0.[点评] 由于圆系方程中不包括圆x 2+y 2-4=0,故应检验圆x 2+y 2-4=0是否满足条件.而直线l :x +2y =0显然通过该圆的圆心,故不满足条件. 跟踪练习4圆心在直线x +y =0上,且过圆x 2+y 2-2x +10y -24=0与圆x 2+y 2+2x +2y -8=0的点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x 2+y 2+6x -6y +8=0[解析] 设圆的方程为x 2+y 2-2x +10y -24+λ(x 2+y 2+2x +2y -8)=0,即x 2+y 2+2λ-1λ+1x +25+λλ+1y -8λ+3λ+1=0(λ≠-1),圆心⎝ ⎛⎭⎪⎫1-λλ+1,-5+λλ+1,∴1-λλ+1-5+λλ+1=0,解得λ=-2.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2x +10y -24-2(x 2+y 2+2x +2y -8)=0, 即x 2+y 2+6x -6y +8=0.(五)思想方法点拨1.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1)求过圆上的一点(x 0,y 0)的切线方程先求切点与圆心连线的斜率k ,由垂直关系知切线斜率为- 1k,由点斜式方程可求切线方程.若切线斜率不存在,则由图形写出切线方程x =x 0.(2)求过圆外一点(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 ①几何方法当斜率存在时,设为k ,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即kx -y +y 0-kx 0=0.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得出切线方程.②代数方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即y =kx -kx 0+y 0,代入圆方程,得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由Δ=0,求得k ,切线方程即可求出.注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两条,若在解题过程中,只解出一个答案,说明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2.几个结论:①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②过圆(x -a )2+(y -b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a )(x -a )+(y 0-b )(y -b )=r 2; ③过圆x 2+y 2=r 2外一点M (x 0,y 0)作圆的两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六)课后强化作业一、选择题1.设A 为圆(x +1)2+y 2=4上的动点,PA 是圆的切线,且|PA |=1,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x +1)2+y 2=25 B .(x +1)2+y 2=5C .x 2+(y +1)2=25 D .(x -1)2+y 2=5[答案] B[解析] 圆心C (-1,0),在Rt △ACP 中,CP =CA 2+AP 2=4+1= 5.设P (x ,y ),则|CP |=5,所以(x +1)2+y 2=5,选B.2.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kx -y ≤2},其中x ,y ∈R.若A ⊆B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 .[0,3]B .[-3,0]C .[-3,3]D .[-3,+∞)[答案] C[解析] 集合A 表示的点集是单位圆上的点,集合B 表示的是二元一次不等式kx -y ≤2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其边界直线是kx -y =2,该直线必过定点(0,-2),所以要使A ⊆B ,则圆与直线必须相切或相离,故2k 2+1≥1,解得-3≤k ≤3,故选C.3.(2010·湖北理)若直线y =x +b 与曲线y =3-4x -x 2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22] B .[1-22,1+22] C. [1-22,3] D .[1-2,3][答案] C[解析] 由y =3-4x -x 2可知其图像为圆(x -2)2+(y -3)2=4的下半圆,当直线y =x +b 过点(0,3)时b =3,当直线与圆相切时|2-3+b |2=2,解得b =1-22或b =1+22(舍去),故当1-22≤b ≤3时直线和半圆有交点.4.对任意实数λ,直线l 1:x +λy -m -λn =0与圆C :x 2+y 2=r 2总相交于两不同点,则直线l 2:mx +ny =r 2与圆C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离B .相交C .相切D .不能确定[答案] A[解析] 直线l 1:(x -m )+λ(y -n )=0过定点A (m ,n ),因为直线l 1与圆C 恒相交于两不同点, ∴A 在⊙C 内,∴m 2+n 2<r 2,又圆心C (0,0)到l 2的距离d =r 2m 2+n2>r ,故l 2与⊙C 相离.5.如下图,双曲线x 2a 2-y 2b2=1的左焦点为F 1,顶点为A 1、A 2,P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则分别以线段PF 1、A 1A 2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 B[解析] 设右焦点为F 2,取PF 1的中点M ,连接MO 和PF 2,则两圆半径分别为12|PF 1|和a ,两圆圆心距为|MO |,且|MO |=12|PF 2|.当P 点在双曲线右支上时,|PF 1|=|PF 2|+2a ,∴|MO |=12|PF 1|-a ,此时两圆内切;当P 点在双曲线左支上时,|PF 2|=|PF 1|+2a ,∴|MO |=12|PF 1|+a ,此时两圆外切.选B.6.已知M ,N 分别是圆C 1:(x +3)2+y 2=4和圆C 2:x 2+(y -4)2=1上的两动点,则|MN |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4[答案] B[解析] 两圆心分别为C 1(-3,0)和C 2(0,4),半径分别为2和1,圆心距|C 1C 2|=5.故两圆相离,|MN |的最小值为|C 1C 1|-2-1=2.7.两个圆C 1:x 2+y 2+2x +2y -2=0与C 2:x 2+y 2-4x +2y +1=0的公切线有且仅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答案] B[解析] 两圆化成标准方程是(x +1)2+(y +1)2=4,(x -2)2+(y +1)2=4, 圆心距d =2+12+-1+12=9<2+2,所以两圆相交.公切线只有2条.8.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设向量m =(b -c ,c -a ),n =(b ,c +a ),且m ⊥n .若直线y =bx +c 过圆Cx 2+y 2-2x -2y =1的圆心,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A.36B.316C .2 3D. 3[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了向量、基本不等式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求解的关键是对条件的破译.利用m ⊥n 和余弦定理可以得到角A 的大小,利用直线y =bx +c 过圆心可以得出关于b 、c 的关系式.由m ⊥n 得b 2+c 2-a 2=bc ,则cos A =b 2+c 2-a 22bc =12⇒A =π3,sin A =32.由于圆Cx 2+y 2-2x -2y =1的圆心为(1,1),由1=b +c ,所以bc ≤(b +c2)2=14,当且仅当b =c =12时取等号,从而S △ABC =12bc ·sin A ≤316.选B. 二、填空题9.(2010·广东理)已知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的圆O 位于y 轴左侧,且与直线x +y =0相切,则圆O 的方程是________.[答案] (x +2)2+y 2=2[解析] 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2=2(a <0),由条件得2=|a |2,∴|a |=2,又a <0,∴a =-2.10.(2009·全国Ⅱ)已知圆O :x 2+y 2=5和点A (1,2),则过A 且与圆O 相切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答案]254[解析] 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运算能力. 由题意知切线的斜率存在,设为k ,切线方程为y -2=k (x -1),即kx -y +2-k =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2-k |k 2+1=5,解得k =-12,∴切线方程为-12x -y +52=0,令x =0,y =52,令y =0,x =5,∴三角形面积为S =12×52×5=254.11.(2010·山东文)已知圆C 过点(1,0),且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直线l y =x -1被该圆所截得的弦长为22,则圆C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答案] (x -3)2+y 2=4[解析] 本题考查了圆的标准方程及圆的弦长问题,圆的弦长问题合理应用特殊直角三角形是关键,设圆心为(a,0),由已知a >0作CD ⊥AB ,则由|AB |=22⇒AD =2,|CD |=|a -1|2.|CA |=|a -1|,由勾股定理得:(2)2+(|a -1|2)2=(|a -1|)2,解得a =3或a =-1,又a >0,∴a =3,∴r =3-1=2, ∴(x -3)2+y 2=4为所求. 三、解答题12.已知圆C :x 2+y 2+2x -4y +3=0.(1)若不过原点的直线l 与圆C 相切,且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 的方程;(2)从圆C 外一点P (x ,y )向圆引一条切线,切点为M ,O 为坐标原点,且有|PM |=|PO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 (1)由圆C :x 2+y 2+2x -4y +3=0, 得圆心坐标C (-1,2),半径r =2, ∵切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不为零. 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y =a ,∴圆心(-1,3)在直线上,代入得m =-1. (2)∵直线PQ 与直线y =x +4垂直,∴设P (x 1,y 1)、Q (x 2,y 2),PQ 方程y =-x +b将直线y =-x +b 代入圆方程,得2x 2+2(4-b )x +b 2-6b +1=0Δ=4(4-b )2-4×2×(b 2-6b +1)>0,得2-32<b <2+3 2.由韦达定理得x 1+x 2=b -4①, x 1x 2=b 2-6b +12②OP →·OQ →=0即2x 1x 2-b (x 1+x 2)+b 2=0将①②代入得:b 2-6b +1-b 2+4b +b 2=0 解得b =1,经验证知符合题意 ∴PQ 方程为y =-x +1.15.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x -3y =4相切. (1)求圆O 的方程;(2)圆O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圆内的动点P 使|PA |、|PO |、|PB |成等比数列,求PA →·PB →的取值范围. [分析] 对于(1)关键求半径.对于(2)用向量坐标运算表示PA →·PB →转化为函数. [解析] (1)依题设,圆O 的半径r 等于原点O 到直线x -3y =4的距离,即r =41+3=2,所以圆O 的方程为x 2+y 2=4.(2)不妨设A (x 1,0),B (x 2,0),且x 1<x 2,由x 2=4, 得A (-2,0),B (2,0).设P (x ,y ),由|PA |、|PO |、|PB |成等比数列,得x +22+y 2·x -22+y 2=x 2+y 2,即x 2-y 2=2.所以PA →·PB →=(-2-x ,-y )·(2-x ,-y )=x 2-4+y 2=2(y 2-1).由于点P 在圆O 内,故⎩⎪⎨⎪⎧x 2+y 2<4,x 2-y 2=2.由此得0≤y 2<1,所以PA →·PB →的取值范围为[-2,0).[点评] PA →·PB →用x 或y 表示后,还要求出变量x 或y 的范围,才可求值域.。
解析几何基础100题
解析几何基础100题一、选择题:1. 若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离心率为54,则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A0916X Y ±= B 0169X Y ±= C 034X Y ±= D 043X Y±= 解 答:C易错原因:审题不认真,混淆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a 和题目中方程的a 的意义.2. 椭圆的短轴长为2,长轴是短轴的2倍,则椭圆的中心到其准线的距离是解 答:D易错原因:短轴长误认为是b3.过定点(1,2)作两直线与圆2222150x y kx y k ++++-=相切,则k 的取值范围是A k>2B —3〈k<2C k<—3或k>2D 以上皆不对 解 答:D易错原因:忽略题中方程必须是圆的方程,有些学生不考虑2240D E F +->4.设双曲线22221(0)x y a b a b-=>>的半焦距为C ,直线L 过(,0),(0,)a b 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4,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2B 2或233C 2D 233解 答:D易错原因:忽略条件0a b >>对离心率范围的限制.5.已知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为θ,PA α⊥,PB β⊥,A ,B 为垂足,且PA=4,PB=5,设A 、B 到二面角的棱l 的距离为别为y x ,,当θ变化时,点),(y x 的轨迹是下列图形中的A B C D 解 答: D易错原因:只注意寻找,x y 的关系式,而未考虑实际问题中,x y 的范围。
6.若曲线24y x =-(2)y k x =-+3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A 01k ≤≤B 304k ≤≤ C 314k -<≤ D 10k -<≤ 解 答:C易错原因:将曲线24y x =-转化为224x y -=时不考虑纵坐标的范围;另外没有看清过点(2,—3)且与渐近线y x =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一轮复习-(有答案)
第四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第1课时 直线的方程1.倾斜角: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和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倾斜角的范围为________.斜率:当直线的倾斜角α≠90°时,该直线的斜率即k =tanα;当直线的倾斜角等于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2.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若x 1=x 2,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 方程 适用范围 斜截式 点斜式 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例1。
已知直线(2m 2+m -3)x +(m 2-m)y =4m -1.① 当m = 时,直线的倾斜角为45°.②当m = 时,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③ 当m = 时,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23.④ 当m = 时,直线与x 轴平行.⑤当m = 时,直线过原点.解:(1) -1 ⑵ 2或-21⑶31或-2 ⑷-23⑸ 41变式训练1.(1)直线3y + 3 x +2=0的倾斜角是 ( )A .30°B .60°C .120°D .150° (2)设直线的斜率k=2,P 1(3,5),P 2(x 2,7),P (-1,y 3)是直线上的三点,则x 2,y 3依次是 ( )A .-3,4B .2,-3C .4,-3D .4,3(3)直线l 1与l 2关于x 轴对称,l 1的斜率是-错误!,则l 2的斜率是 ( )A .7B .-77 C .77D .-错误! (4)直线l 经过两点(1,-2),(-3,4),则该直线的方程是 .解:(1)D .提示:直线的斜率即倾斜角的正切值是-33. (2)C .提示:用斜率计算公式1212y y x x --. (3)A .提示:两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4)2y +3x +1=0.提示:用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或点斜式典型例题 基础过关例2. 已知三点A (1,—1),B (3,3),C (4,5). 求证: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证明 方法一 ∵A (1,—1),B(3,3),C (4,5), ∴k AB =1313-+=2,k BC =3435--=2,∴k AB =k BC ,∴A 、B 、C 三点共线.方法二 ∵A (1,-1),B(3,3),C (4,5), ∴|AB|=25,|BC |=5,|AC |=35, ∴|AB |+|BC |=|AC |,即A 、B 、C 三点共线. 方法三 ∵A(1,—1),B (3,3),C (4,5), ∴AB =(2,4),BC =(1,2),∴AB =2BC . 又∵AB 与BC 有公共点B,∴A 、B 、C 三点共线.变式训练2。
新平面几何100题1-60
1、设I是△ABC的内心,D是边BC上的一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BD = BE.设H是DC ECD到直线IE的垂足,证明:∠AHE =∠IDE.2、设O、H分别是△ABC的外心和垂心,点A关于直线OH的对称点是P,点P和点A不在直线BC的同侧,E、F分别在AB和AC上,满足BE = PC,CF = PB,直线AP、OH相交于点K,证明:EK⊥ FK.P3、设正△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分别是Γ、ω,P为ω上一动点,P1、P2、P3分别为P在BC、CA、AB上的射影,圆ω1、ω2、ω3分别与BC、CA、AB切于P1、P2、P3且与Γ内切(它们的圆心与A、B、C分别在BC、CA、AB的异侧).证明:圆ω1、ω2、ω3两两外公切线的长度之和是一个定值.A⊙O上的一点,PD⊥EF于D,交AB于K,作PS⊥BC于S,连接SK并交AO于T.证明:DS = DT.T接圆于点A、P,△AEF的外接圆在A处的切线交△ABC于A、Q两点,设N、M分别为AQ、BC的中点.证明:∠APD =∠MNQ.QO共圆,C、A′、B′、O共圆.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和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的根轴为l a.类似定义l b、l c.证明:直线l a、l b、l c交出的三角形垂心与△ABC的垂心重合.B'l cC' Ol aHl b A'B C其中P、Q分别在BC、BD内,R在CD的延长线上.记点D在直线AC、BC、AB上的射影分别为X、Y、Z,其中X、Y分别在线段AC、BC内,Z在BA的延长线上,设△ABD的垂心为H,证明:BH的中点在△PQR外接圆和△XYZ外接圆的根轴上.8、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B> BC,AD> DC,I、J分别为△ABC、△ADC的内心. 以AC为直径的圆与线段IB交于点X、与JD的延长线交于点Y.证明:若B、I、J、D四点共圆,则点X、Y关于直线AC对称.点P分别在边BC上(N在线段BP上),且满足五边形AMNPQ的五条边长相等.记点S为直线MN和QP的交点,l为∠MSQ的角平分线.证明:l和OI平行.S类似定义l b、l c. 证明:直线l a、l b、l c三线共点.PR、QS把四边形ABCD分为 4 个四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凸四边形.证明:P、Q、R、S四点共圆.一点M,以DM为直径的圆与Ω交于除M以外的另一点K,直线MK与BC交于点S,设N为IS的中点,L1、L2为△KID的外接圆与△MAN的外接圆的交点.证明:IL1或IL2的中点在Ω上.S1线(不同于直线BC),交直线EF于点X.类似定义Y和Z.证明:X、Y、Z三点共线.DL别交⊙I 于M 、N ,MF 与NE 交于L .证明:L 在直线BD 上.于点J,直线IJ不经过点O,且与边AB、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P、R,与边BC、DA分别交于点Q、S.线段PR、QS的中点分别为M、N.证明:OM⊥ ON.P边BC上的点,满足PB= BD2.设E在PN上的投影是H,证明:△BEC的外接圆与△MPH的外接圆相切. PC( )AC于点X、Y、Z、T.过A、B的圆Ω与圆Γ外切于S.证明:SP⊥ ST.直线DA于Y′,交直线AC于Z,交直线BD于Z′.已知以上六点在l上按照X、Y、Z、X′、Y′、Z′ 的顺序排列.证明:以XX′、YY′、ZZ′为直径的三个圆共点.作与⊙O内切,与线段CD、AD相切的⊙J.证明:若A、B、I、J四点共圆,则D是三角形ABC中的∠ACB内旁切圆在AB上的切点.20、设⊙O1与⊙O2交于P、Q两点,过P作两条割线AB、CD,过Q作两条平行割线A′B′、C′D′,取△PAC、△PBD、△QB′D′、△QA′C′的九点圆圆心F1、F2、F3、F4.证明:四边形F1F2F3F4是矩形.A'D'21、设⊙O是四边形ABCD的内切圆. AC、BD交于P,I、J分别是△ABC、△ADC的内心,OP,IJ交于K,T是K在BD上的射影.证明:I、J、P、T四点共圆.B切圆圆心.在AC边上取点E和Y,使得∠ABY =∠CBY,BE⊥ AC,在AB边上取点F和Z,使得∠ACZ =∠BCZ,CF⊥ AB,直线I B F和I C E交于点P.证明:PO⊥ YZ.I B ArrayI C射影,KP、BC交于X,M是BC的中点,P′是P关于BC的对称点,K′是K关于M的对称点. P′K′分别交BC于Y,交KP于Z.证明:△XYZ的外接圆与△QBC的外接圆相切.D长线交于点F,K是△CDF的外接圆与△ADE的外接圆的交点(K≠ D).设∠BAD、∠ABC、∠BCD、∠ADC的外角平分线分别为l A、l B、l C、l D,l A和l B、l B和l C、l C和l D、l D和l A分别交于点G、H、I、J.△CDF的外接圆中,弧DF(不含C)的中点为Q,直线EH与△AED的外接圆交于另一点M.设GJ中垂线与IH中垂线(不重合)交于点P.证明:P、M、Q、K四点共圆.的直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与⊙O相切.AB上,X′、Y′、Z′分别是X关于U、Y关于V,Z关于W的对称点,点X、Y、Z关于△ABC的密克点为S,点X′、Y′、Z′关于△ABC的密克点为T.证明:OS = OT.X' U CCE + CF = AB. △ADF、△BDE、△CEF的外接圆与△ABC外接圆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A1、B1、C1,P是D、E、F关于△ABC的密克点,证明:P为△A1B1C1的垂心.1BC、CA、AB上的射影分别是D、E、F,X、Y、Z分别是A′关于D、B′关于E,C′关于F的对称点.证明:△XYZ∽△ABC.AB上一点K满足直线KM平行于点P关于△ABC的西姆松线,设Q为外接圆上一点满足QP∥ BC.记弦KQ交边BC于点J.证明:KJ = MJ.⊙I于另外的点X、Y.设J为△AEF外接圆的另一个交点,△XJI外接圆与⊙I的另一个交点为S,T在⊙I上满足TS⊥AI,连接YT、XS交于P,直线DP与⊙I的另一个交点为Q.证明:KQ是⊙I的直径.C点,EF、MN交于S,DS与⊙I的另一个交点为J.证明:J在△ABC的九点圆上.CAB的中点分别为D、E、F,直线l分别交△BIC外接圆、△CIA外接圆、△AIB外接圆于另一点D′、E′、F′,过点X、Y、Z分别作平行于DD′、EE′、FF′的直线l1、l2、l3.证明:直线l1、l2、l3交于一点.于BC的异侧,过点A′作A′D的垂线,分别与AC、AB交于E、F两点.以EF为底,作底角为π的6等腰△ETF,并使得A、T位于BC的异侧.证明:AT经过△ABC的九点圆圆心.DABC的顶点B、C所对的旁切圆,P、Q分别为I B E,I C F的中点,若DE、DF与I B I C交于点K、J,EJ 与FK交于点M,PE与△PAC的外接圆交于另一点X,QF与△QAB的外接圆交于另一点Y. 证明:BY、CX、AM三线共点.35、已知凸四边形ABCD内两动点P、Q满足∠APB =∠AQB =∠CPD =∠CQD.证明:动直线PQ要么均经过一个定点,要么相互平行.36、在凸四边形ABCD中,∠ABC =∠ADC <π,∠ABC、∠ADC的平分线交于点P,并分2别与AC交于点E、F,M为AC的中点,BM、DM与△BDP的外接圆分别交于另一点X、Y,EX与PY交于点Q.证明:AC⊥ PQ.D37、凸六边形A1A2A3A4A5A6满足A1A2= A3A4= A5A6,A2A3= A4A5= A6A1,点X、Y在凸六边形内部且不重合,点X在A1A2、A3A4、A5A6上的投影分别为X1、X2、X3,点Y在A2A3、A4A5、A6A1上的投影分别为Y1、Y2、Y3,且满足XX1= XX2= XX3,YY1= YY2= YY3.设△X1X2X3、△Y1Y2Y3的欧拉线分别为l1、l2,证明:l1∥ l2.A4交于点M,DE与AC相交于点N.证明:△EMN外接圆与⊙I相切.使AE = BD,CD + CE = AB.记K为BE与AD交点,证明:KH = 2IO.CM为边BC的中点.Q、K为圆Γ上的点,使得∠HQA =∠HKQ =π.若点A、B、C、K、Q互2不相同,且按此顺序排列在Γ上,证明:△KQH的外接圆与△FKM的外接圆相切.AC于E、F,AG交⊙O于K,证明:AK平分∠EKF.个圆ω与射线BA相切(切点不在线段BA上),与射线BC相切(切点不在线段BC上),且与直线AD和直线CD都相切.证明:圆ω1和ω2的两条外公切线的交点在圆ω上.AB.延长AP、BP、CP分别交△ABC的外接圆于点D、E、F.证明:△APF、△APE、△BPF、△BPD、△CPD、△CPE的外接圆圆心六点共圆.BPAC外接圆的两条外公切线的交点,则PA+ PB∙PC= 1.2( )XY AB∙AC45、在凸四边形ABCD中,∠ABC =∠CDA = π,H是A在BD上的射影,边AB上的S和边AD上2的T使H在△SCT内部,∠CHS−∠CSB = π,∠THC−∠DTC = π,证明:直线BD和△TSH的22外接圆相切.D关于点O对称,直线A0M交⊙O于异于点A0的一点X,证明:△ADX的外接圆与直线BC相切.别与△APD以及△CPB的内切圆切于点K和L,AC与BD交于点E,AK、BL交于点F.证明:E、I、F共线.ADB于点A且与ω外切;圆ΩA与Ω内切于点A且与ω内切.设P A和Q A分别是ωA和ΩA的圆心.同样定义P B和Q B、P C和Q C.证明:8P A Q A∙P B Q B∙P C Q C≤ R3AP AQ AQ B QCP B B P CC证明:D、E、F共线当且仅当OH = 2R,其中R为△ABC外接圆半径.FC足PA、PB、PC的长度都保持不变.求△ABC面积的最小值.。
平面几何100题(1)
平面几何100题1.非等腰锐角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为ω,H 为△ABC 的垂心,M 是AB 的中点。
在不含C 的圆弧AB 上取点P、Q,使得∠ACP=∠BCQ<∠ACQ,过H 分别作CQ、CP 的垂线,垂足为R、S。
证明:P,Q,R,S 共圆且点M 是该圆的圆心。
2.在△ABC 中,点M、N、K 分别在边BC、CA、AB 上且不与顶点重合,若∠BAC=∠KMN 且∠ABC=∠KNM,则称△MNK 为完美三角形。
证明:如果在△ABC 中有两个具有共同顶点且不重合的完美三角形,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3.四边形ABCD 满足AD//BC,∠ABC>90⁰,M 是线段AB 上不同于A、B 的一点,设△MAD、△MBC 的外心分别为21,O O 。
△D MO 1的外接圆不同于M 的交点为N。
求证:点N 在直线21O O 上。
4.在凸四边形(非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上分别取点B′、C′,使得△ACB′、△BDC′都为正三角形,其中点B 和B′位于AC 的同侧,点C 和C′位于BD 的同侧,如果CD AB C B +='',求∠BAD+∠CDA 的值。
5.给定一个凸六边形ABCDEF,其中AB//DE,BC//EF,CD//FA。
设BD 和AE、AC 和DF、CE 和BF 的交点分别为M、N、K。
证明:过M、N、K 分别作AB、CD、EF 的垂线交于同一点。
6.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K,点M 和N 分别是对角线AC 和BD 的中点,△ADM 和△BCM 的外接圆交于点M、L,证明:K,L,M,N(这些点两两不重合)四点共圆。
7.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外接圆为圆Ω且AB=AD,在线段BC、CD 上分别取点M、N,使得MN=BM+DN。
直线AM 交圆Ω于点P (不同于A),直线AN 交圆Ω于点Q (不同于A)。
求证:△APQ 的垂心在MN 上。
8.给定四边形ABCD,其中∠B=∠D=90⁰,在线段AB 上取点M 使得AD=A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I是△ABC的内心,D是边BC上的一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BDDC =BEEC.设H是D到直线IE的垂足,证明:∠AHE=∠IDE.B2、设O、H分别是△ABC的外心和垂心,点A关于直线OH的对称点是P,点P和点A不在直线BC的同侧,E、F分别在AB和AC上,满足BE=PC,CF=PB,直线AP、OH相交于点K,证明:EK⊥FK.B CP3、设正△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分别是Γ、ω,P为ω上一动点,P1、P2、P3分别为P在BC、CA、AB上的射影,圆ω1、ω2、ω3分别与BC、CA、AB切于P1、P2、P3且与Γ内切(它们的圆心与A、B、C分别在BC、CA、AB的异侧).证明:圆ω1、ω2、ω3两两外公切线的长度之和是一个定值.A4、设正△ABC内接于⊙O,E、F分别是AC,BC上一点,使得AE=2CE,BF=2CF. P为⊙O上的一点,PD⊥EF于D,交AB于K,作PS⊥BC于S,连接SK并交AO于T.证明:DS=DT.T5、设E、F分别位于△ABC的AC,AB边上,BE、CF交于D,△AEF的外接圆交△ABC的外接圆于点A、P,△AEF的外接圆在A处的切线交△ABC于A、Q两点,设N、M分别为AQ、BC的中点.证明:∠APD=∠MNQ.Q6、已知△ABC的外心为O,A′、B′、C′分别是边BC、CA、AB上的点,且满足A、B′、C′、O共圆,C、A′、B′、O共圆.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和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的根轴为l a.类似定义l b、l c.证明:直线l a、l b、l c交出的三角形垂心与△ABC的垂心重合.7、设凸四边形ABCD顶点不共圆,记点A在直线BC、BD、CD上的射影分别为P、Q、R,其中P、Q分别在BC、BD内,R在CD的延长线上.记点D在直线AC、BC、AB上的射影分别为X、Y、Z,其中X、Y分别在线段AC、BC内,Z在BA的延长线上,设△ABD的垂心为H,证明:BH的中点在△PQR外接圆和△XYZ外接圆的根轴上.8、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B>BC,AD>DC,I、J分别为△ABC、△ADC的内心.以AC为直径的圆与线段IB交于点X、与JD的延长线交于点Y.证明:若B、I、J、D四点共圆,则点X、Y关于直线AC对称.9、设△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圆心分别为O、I,点M和点Q分别在边AB和AC上,点N和点P分别在边BC上(N在线段BP上),且满足五边形AMNPQ的五条边长相等.记点S为直线MN和QP的交点,l为∠MSQ的角平分线.证明:l和OI平行.S11、凸四边形ABCD中,P、Q、R、S分别是线段AB、BC、CD、DA上的点.若相交的线段PR、QS把四边形ABCD分为4个四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凸四边形.证明:P、Q、R、S四点共圆.B12、不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为Ω,内心为I,射线AI与BC交于D,与Ω交于除A以外的另一点M,以DM为直径的圆与Ω交于除M以外的另一点K,直线MK与BC交于点S,设N为IS的中点,L1、L2为△KID的外接圆与△MAN的外接圆的交点.证明:IL1或IL2的中点在Ω上.S113、在非等腰△ABC中,D、E、F分别为BC、CA、AB的中点.过D作△ABC的内切圆的切线(不同于直线BC),交直线EF于点X.类似定义Y和Z.证明:X、Y、Z三点共线.ZBD14、圆外切四边形ABCD的内切圆⊙I分别切DC、DA于E、F,K为BD上一点,KA、KC分别交⊙I于M、N,MF与NE交于L.证明:L在直线BD上.L15、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B、∠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J,直线IJ不经过点O,且与边AB、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P、R,与边BC、DA分别交于点Q、S.线段PR、QS的中点分别为M、N.证明:OM⊥ON.R16、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线段BC、AD的中点,对角线AC、BD交于点E. P是边BC上的点,满足PBPC =(BDAC)2.设E在PN上的投影是H,证明:△BEC的外接圆与△MPH的外接圆相切.17、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P,存在一个圆Γ与AB、BC、AD、DC的延长线切于点X、Y、Z、T.过A、B的圆Ω与圆Γ外切于S.证明:SP⊥ST.18、对于平面上的凸四边形ABCD,设直线l交直线AB于X,交直线CD于X′,交直线BC于Y,交直线DA于Y′,交直线AC于Z,交直线BD于Z′.已知以上六点在l上按照X、Y、Z、X′、Y′、Z′的顺序排列.证明:以XX′、YY′、ZZ′为直径的三个圆共点.19、设O是三角形ABC的外心,D是AB上一点,作与⊙O内切,与线段CD、BD相切的⊙I;作与⊙O内切,与线段CD、AD相切的⊙J.证明:若A、B、I、J四点共圆,则D是三角形ABC中的∠ACB内旁切圆在AB上的切点.20、设⊙O 1与⊙O 2交于P 、Q 两点,过P 作两条割线AB 、CD ,过Q 作两条平行割线A′B′、C′D′,取△PAC 、△PBD 、△QB′D′、△QA′C′的九点圆圆心F 1、F 2、F 3、F 4.证明:四边形F 1F 2F 3F 4是矩形.D'A'C21、设⊙O是四边形ABCD的内切圆. AC、BD交于P,I、J分别是△ABC、△ADC的内心,OP,IJ交于K,T是K在BD上的射影.证明:I、J、P、T四点共圆.B22、设O、I B、I C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圆心,∠B内的旁切圆圆心和∠C内的旁切圆圆心.在AC边上取点E和Y,使得∠ABY=∠CBY,BE⊥AC,在AB边上取点F和Z,使得∠ACZ=∠BCZ,CF⊥AB,直线I B F和I C E交于点P.证明:PO⊥YZ.I B I C23、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BD交于点P,直线AB、CD交于点Q. K是P在QO上的射影,KP、BC交于X,M是BC的中点,P′是P关于BC的对称点,K′是K关于M的对称点. P′K′分别交BC于Y,交KP于Z.证明:△XYZ的外接圆与△QBC的外接圆相切.D24、对边不平行的凸四边形ABCD中,BA延长线与CD延长线交于点E,AD延长线与BC延长线交于点F,K是△CDF的外接圆与△ADE的外接圆的交点(K≠D).设∠BAD、∠ABC、∠BCD、∠ADC的外角平分线分别为l A、l B、l C、l D,l A和l B、l B和l C、l C和l D、l D和l A分别交于点G、H、I、J.△CDF的外接圆中,弧DF(不含C)的中点为Q,直线EH与△AED的外接圆交于另一点M.设GJ中垂线与IH中垂线(不重合)交于点P.证明:P、M、Q、K四点共圆.25、设D是△ABC外接圆⊙O上任意一点,过D作⊙O的切线l.证明:l关于△ABC三边对称的直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与⊙O相切.26、设O为△ABC内一点,O在BC、CA、AB上的射影分别为U、V、W.X、Y、Z分别在BC、CA、AB上,X′、Y′、Z′分别是X关于U、Y关于V,Z关于W的对称点,点X、Y、Z关于△ABC的密克点为S,点X′、Y′、Z′关于△ABC的密克点为T.证明:OS=OT.B CX'U27、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BC、CA上,满足AD+AF=BC、BD+BE=AC、CE+CF=AB. △ADF、△BDE、△CEF的外接圆与△ABC外接圆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A1、B1、C1,P是D、E、F关于△ABC的密克点,证明:P为△A1B1C1的垂心.128、设AA′、BB′、CC′是锐角△ABC的外接圆的三条直径,P为△ABC内任意一点,点P在BC、CA、AB上的射影分别是D、E、F,X、Y、Z分别是A′关于D、B′关于E,C′关于F的对称点.证明:△XYZ∽△ABC.29、设H是锐角△ABC的外接圆的垂心,P是外接圆弧BC上一点,连接PH交弧AC于M,弧AB上一点K满足直线KM平行于点P关于△ABC的西姆松线,设Q为外接圆上一点满足30、设△ABC的内切圆⊙I分别切BC、CA、AB于点D、E、F,延长EI交DF于G,BE、CF交⊙I于另外的点X、Y.设J为△AEF外接圆的另一个交点,△XJI外接圆与⊙I的另一个交点为S,T在⊙I上满足TS⊥AI,连接YT、XS交于P,直线DP与⊙I的另一个交点为Q.证明:KQ是⊙I的直径.C31、在△ABC中,内切圆⊙I分别切BC、CA、AB于点D、E、F,M、N分别是AB、AC的中点,EF、MN交于S,DS与⊙I的另一个交点为J.证明:J在△ABC的九点圆上.B C32、过△ABC内心I任作一直线l,内切圆分别切BC、CA、AB于点X、Y、Z,边BC、CA、AB的中点分别为D、E、F,直线l分别交△BIC外接圆、△CIA外接圆、△AIB外接圆于另一点D′、E′、F′,过点X、Y、Z分别作平行于DD′、EE′、FF′的直线l1、l2、l3.证明:直线l1、l2、l3交于一点.33、已知△ABC的外接圆为⊙O,A′为点A在⊙O上的对径点.作等边△BCD,使得A、D位的于BC的异侧,过点A′作A′D的垂线,分别与AC、AB交于E、F两点.以EF为底,作底角为π6等腰△ETF,并使得A、T位于BC的异侧.证明:AT经过△ABC的九点圆圆心.ED34、设△ABC的内切圆⊙I与边BC、CA、AB分别切于点D、E、F,记⊙I B、⊙I C分别为△ABC的顶点B、C所对的旁切圆,P、Q分别为I B E,I C F的中点,若DE、DF与I B I C交于点K、J,EJ 与FK交于点M,PE与△PAC的外接圆交于另一点X,QF与△QAB的外接圆交于另一点Y.证明:BY、CX、AM三线共点.35、已知凸四边形ABCD内两动点P、Q满足∠APB=∠AQB=∠CPD=∠CQD.证明:动直线PQ要么均经过一个定点,要么相互平行.36、在凸四边形ABCD中,∠ABC=∠ADC<π,∠ABC、∠ADC的平分线交于点P,并分2别与AC交于点E、F,M为AC的中点,BM、DM与△BDP的外接圆分别交于另一点X、Y,EX与PY交于点Q.证明:AC⊥PQ.B37、凸六边形A1A2A3A4A5A6满足A1A2=A3A4=A5A6,A2A3=A4A5=A6A1,点X、Y在38、已知凸四边形ABCD内接于⊙O,⊙I切AC、BD及⊙O,E为弧BC的中点,AE与BD相交于点M,DE与AC相交于点N.证明:△EMN外接圆与⊙I相切.39、锐角△ABC 中BC >AC >AB ,I 、O 、H 分别为其内心、外心、垂心,D 、E 分别在BC 、AC 上使AE =BD ,CD +CE =AB .记K 为BE 与AD 交点,证明:KH =2IO .ABC40、在锐角△ABC中,AB>AC,设Γ为其外接圆,H为垂心,F为由顶点A处所引高的垂足,M为边BC的中点.Q、K为圆Γ上的点,使得∠HQA=∠HKQ=π.若点A、B、C、K、Q互2不相同,且按此顺序排列在Γ上,证明:△KQH的外接圆与△FKM的外接圆相切.41、设△ABC内接于⊙O,过A作⊙O的切线交BC于T,G为△ABC的重心,直线TG分别交AB、AC于E、F,AG交⊙O于K,证明:AK平分∠EKF.K42、在凸四边形ABCD中,AB≠BC,ω1和ω2分别是△ABC和△ADC的内切圆.已知存在一个圆ω与射线BA相切(切点不在线段BA上),与射线BC相切(切点不在线段BC上),且与直线AD和直线CD都相切.证明:圆ω1和ω2的两条外公切线的交点在圆ω上.43、P为△ABC内一点,L、M、N分别为边BC、CA、AB的中点,且PL∶PM∶PN=BC∶CA∶AB.延长AP、BP、CP分别交△ABC的外接圆于点D、E、F.证明:△APF、△APE、△BPF、△BPD、△CPD、△CPE的外接圆圆心六点共圆.B44、给定△ABC,求线段BC上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点P:如果X、Y是直线PA与△PAB、△PAC外接圆的两条外公切线的交点,则(PAXY )2+PB∙PCAB∙AC=1.45、在凸四边形ABCD中,∠ABC=∠CDA=π2,H是A在BD上的射影,边AB上的S和边AD上的T使H在△SCT内部,∠CHS−∠CSB=π2,∠THC−∠DTC=π2,证明:直线BD和△TSH的外接圆相切.CD46、在△ABC中,⊙O、⊙I分别为其外接圆与内切圆,⊙I与BC切于点D,M为ID中点,A0与A 关于点O对称,直线A0M交⊙O于异于点A0的一点X,证明:△ADX的外接圆与直线BC相切.47、已知P 是凸四边形ABCD 的边AB 上的一点,ω是△CPD 的内切圆,I 为其圆心,若ω分别与△APD 以及△CPB 的内切圆切于点K 和L ,AC 与BD 交于点E ,AK 、BL 交于点F .证明:E 、I 、F 共线.BAD48、在锐角△ABC中,ω、Ω、R分别表示其内切圆、外接圆及外接圆的半径.圆ωA与Ω内切于点A且与ω外切;圆ΩA与Ω内切于点A且与ω内切.设P A和Q A分别是ωA和ΩA的圆心.同样定义P B和Q B、P C和Q C.证明:8P A Q A∙P B Q B∙P C Q C≤R349、已知△ABC的垂心为H,外心为O,设A、B、C关于BC、CA、AB的对称点分别为D、E、F.证明:D、E、F共线当且仅当OH=2R,其中R为△ABC外接圆半径.FCO50、设∠XAY是一个固定的角,B、C分别是射线AX、AY上的动点,∠XAY内有一动点P满足PA、PB、PC的长度都保持不变.求△ABC面积的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