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口问题历年真题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化历年真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化历年真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化历年真题在高考地理试卷中,人口与城市化是比较常见的考点。

以下是历年真题中相关考点的回顾和总结。

人口问题- 2019年全国卷Ⅱ: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增速正在逐步缓慢,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等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解释人口数量增加缓慢的原因有哪些?(10分)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增速正在逐步缓慢,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等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解释人口数量增加缓慢的原因有哪些?(10分)- 2018年全国卷Ⅲ: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规模仍然很大,但是全国各地区人力市场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图表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10分)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规模仍然很大,但是全国各地区人力市场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图表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10分)- 2017年全国卷Ⅰ:2016 年 3 月 1 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被改称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改革涉及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制度、人口信息采集和管理等方面。

提出我国计划生育改革的背景、目的和重大意义。

(10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改革涉及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制度、人口信息采集和管理等方面。

提出我国计划生育改革的背景、目的和重大意义。

(10分)城市化问题- 2019年北京市卷:我国的城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一线两带三区”格局,在这一现象背后有哪些地理因素影响?(15分)我国的城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一线两带三区”格局,在这一现象背后有哪些地理因素影响?(15分)- 2018年全国卷Ⅰ:城市群已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它在我国的形态、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等方面都呈现出重要的特点和作用,概括介绍我国城市群的特点及其作用。

(10分)城市群已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它在我国的形态、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等方面都呈现出重要的特点和作用,概括介绍我国城市群的特点及其作用。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河北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461万人。

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降至7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2.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答案】1.B 2.C【解析】1.在少儿人口中,0~4岁、5~9岁、10~14岁的人口占比都在减少,故少儿人口占比总体上在减少,A错误;在劳动力人口中,较高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幅大于较低年龄段的人口,如30~34岁人口占比大幅减少,导致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渐老化,B正确;老年人口中各年龄段占比都有增加,故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增加,C错误;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占比增加幅度大于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比,故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增加,D错误。

故选B。

2.放开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A、D错误;推进社会养老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B错误;适度生育既可以缓解老龄化,又不会造成人口的过度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健康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正确,故选择C项。

(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

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A.京、沪B.黑、吉C.粤、鄂D.渝、黔4.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答案】3.C 4.D 5.A【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

高考地理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及解析—人口

高考地理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及解析—人口

高考地理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及解析—人口考点01 人口的分布(2023·浙江·高考)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

下面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

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土库曼斯坦B.哈萨克斯坦C.吉尔吉斯斯坦D.塔吉克斯坦2.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矿产C.水源D.土壤【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国的人口密度土库曼斯坦为12.6人/平方公里、哈萨克斯坦为7.0人/平方公里、吉尔吉斯斯坦为33.7人/平方公里、塔吉克斯坦分布为69.2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哈萨克斯坦,B正确,ACD错误。

所以选B。

2.中亚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使得水资源成为限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东南部地区降水量稍多,且有河流发育,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人口分布较多,C正确;热量、矿产、土壤不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BD成为。

所以选C。

【点睛】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

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2021·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

据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风力作用4.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降水稀少B.海拔较高C.纬度较高D.冰川广布【答案】3.C 4.A【分析】3.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南美洲西南部,那里曾经是南半球冰川发育的地方。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高考地理专题练人口(测)一、选择题(20小题,共80分)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上升,工业产值下降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3.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B.0.4亿C.0.7亿D.1亿4.“全面放开二孩”人口政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不正确的是()A.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的趋势B.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C.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的趋势D.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5.2000~2010年间()A.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C.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D.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A.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B.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D.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7.若A、B、C分别表示农、牧、林三大部门比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条件优越性比较:①>②>③B.①、②、③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C.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高考地理专题练人口(测)一、选择题(20小题,共80分)1.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中,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正确的排列方式是()A。

①③②④B。

②③④①C。

①②③④D。

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

第二阶段农业产值上升,工业产值下降C。

全国通用2024_2025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人口

全国通用2024_2025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人口

专题08 人口一、单选题(2024·全国乙卷·高考真题)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4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更。

据此完成下面1-3题。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削减,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削减,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与四城市人口变更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像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样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3.依据四城市人口变更特点,城市规划应当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答案】1.A 2.D 3.B【解析】1.依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更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

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削减,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削减,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削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选A。

2.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

反之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更,故D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更没有多大关系,故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更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更有相关性,故B 错。

故答案选D。

3.由1 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学问,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当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变更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

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

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三农”政策利好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答案】1.B 2.D【分析】1.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

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

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

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选B。

2.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

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

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

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

故选D。

(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2.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答案】1.D 2.B 3.C【分析】1.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

高考地理专题《人口》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人口》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人口》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广州高三一模]下面图甲示意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乙示意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与①地区人口密度关联较小的因素最可能是()A.地形B.矿产资源C.科技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答案:B解析:结合图甲中的城市分布可知,①地区为陕西省省会西安市所在地,该地区位于关中平原,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A不符合题意;西安经济发展水平较省内其他地区高,教育、科技较发达,C不符合题意;西安为古都,历史发展悠久,对外开放程度较高,D不符合题意;该地区矿产资源较少,其人口密度与矿产资源关联较小,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为增加②地区人口容量,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②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③合理利用水资源④陡坡开荒,多种小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图中②地区位于陕北地区,年降水量400 mm左右,气候较干旱,位于牧区到农耕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为增加②地区人口容量,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恢复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资源利用率,②③正确。

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和陡坡开荒种小麦,会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①④错误。

故选B。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大都市区的人口就业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以距离市中心远近,将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四大都市区划分为四个空间圈层,其中第一、二圈层为中心城区,第三、四圈层为外圈城区。

如图示意四大都市区不同圈层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密度。

据此完成3~4题。

3.从第一圈层看,“职多住少”现象最显著的大都市区是()A.伦敦B.纽约C.东京D.巴黎答案:C解析:“职多住少”现象应体现为居住人口密度小,就业人口密度大。

读图中第一圈层数据可知,纽约、巴黎第一圈层居住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密度都较大,“职多住少”现象不显著,B、D错误;伦敦和东京第一圈层居住人口密度都较小,就业人口密度都较大,但两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差异不大,就业人口密度东京远大于伦敦,因此从第一圈层看,“职多住少”现象最显著的大都市区是东京,C正确,A错误。

三年高考2024_202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人口含解析

三年高考2024_202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人口含解析

专题08 人口〖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应过剩【答案】4.C 5.B【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 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峻,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上升,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峻,须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24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24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削减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更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D 10.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更。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乡—城人口转移指一定时期内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促进人口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下图示意某时期我国乡—城转移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时期乡—城转移人口特征差异是()A.转入镇的人口规模更大B.转入镇的人口更年轻C.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D.转入城市的老年人比例更高(2)该时期乡—城人口转移产生的影响有()A.增加镇的公共服务需求B.减缓乡村的老龄化进程C.加快城市的老龄化进程D.减轻城市基础教育负担答案:CA【提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相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1)读图可知,城市转入人口绝大多数是15—29岁的年轻人口,因此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

故选C。

(2)由图可得,转入镇的人口中30—59岁的中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这将增加镇的公共服务需求。

故选A。

2、人口老龄化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系数由1990年的5.80%,上升到2016年的10.85%,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同时,人口老龄化省际空间分异日趋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B.经济增速快C.人口迁移量大D.计划生育政策实施(2)1990年至2016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系数增长速度领跑全国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污染少B.气候严寒C.经济增长慢D.死亡率低(3)与邻近的广东省相比,湖南省老龄化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均寿命偏高B.环境质量好C.山地多平地少D.人口迁出率高答案:DCD【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老龄化增速加快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老龄化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老龄化的影响。

【解答】(1)由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随着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导致社会老龄化增速加快,D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以下是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请考生刚好练习。

例1 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始终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日的13亿人口?为什么?(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么改变?(3)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在历史事务中的体现。

乾隆年间虽然出现了人口的高峰,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许多,所以其并不能养活现在生产力水平下能养活的13亿人口,这是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答案】 (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人口数量削减。

(3)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针对训练1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头下半期人口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2)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缘由是()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B.耕地面积广袤,水资源丰富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3)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缘由是()A.人口分布的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解析第(1)题,广东经济发达,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之一;从图中又可以看出,该省区的人口承载水平较低,这说明该省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几个省区中最大的。

2024年高考地理全球化下的人口迁移历年真题

2024年高考地理全球化下的人口迁移历年真题

2024年高考地理全球化下的人口迁移历年真题全球化带来了无数人口迁移的变化,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2024年的高考地理考试中,人口迁移也是一道常见的题目。

回顾历年真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本文将从历年真题中选取几道典型题目,分析其内容与解答,并对学生们在复习备考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一、考题分析题目一:请结合全球化的背景,描述中国对外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019年真题)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全球化的背景,描述中国对外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经济因素:全球化加速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国际分工体系。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动力来华务工,人口迁移逐渐增多。

2.就业机会:全球化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中国市场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外籍人才为了在中国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纷纷选择来华工作和生活,人口迁移逐步上升。

3.教育因素:全球化使得教育国际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和普及。

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许多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随着留学生的增加,人口迁移现象显著。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受全球化背景的影响,明显增加。

经济因素、就业机会和教育因素是推动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题目二:地理全球化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对世界人口地理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17年真题)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地理全球化的加速作用,描述其对世界人口地理格局产生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人口流动加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间的人口流动显著增强。

经济繁荣的地区吸引大量劳动力,因此人口向这些地区的流动增加。

国际迁徙带来了显著的人口交流,推动了世界人口地理格局的变化。

2.人口集聚和分散:全球化使得市场、技术和就业机会等资源更加易于跨国流动,特定地区成为人口集聚的热点。

例如,欧洲联盟的形成和发展使得欧洲各国的人口流动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人口集聚。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增长率是指:A.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B.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C. 一年内出生人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D. 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答案:A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宗教信仰D. 地形条件答案:D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出生率 - 死亡率B.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C. 人口总数 / 死亡人数D.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答案:A4.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A. 自然增长B. 机械增长C. 国际移民D. 农村人口回流答案:B5. 人口容量的估算通常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资源状况B. 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1.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__________数量,它是衡量人口地理分布的重要指标之一。

答案:人口2. 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__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这种划分有助于分析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答案:幼年3. 在人口迁移的规律中,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原居住地的__________因素和目的地的__________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排斥吸引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个阶段。

原始型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2. 描述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答: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和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其影响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业机会的增加、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大等方面。

四、综合题1. 根据以下数据,计算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选择题1、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濒长江,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

下图为2010—2019年南通市常住人口和净流出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南通市人口大量流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A.产生留守儿童问题B.促进经济发展C.加快城市化进程D.提高城市等级(2)近年来南通市人口净流出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是()A.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增大B.南通市居民养老负担加重,外出减少C.南通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D.南通市的城市地位和辐射力降低答案:AC【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答】(1)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年人口和儿童留守乡村,会产生“留守儿童”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城市等级是对人口流入地的影响。

故选A。

(2)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增大,会使南通人口流出增多,A错误;南通市居民养老负担加重,是人口流出增多的结果,B错误;南通市人口净流出减少,表明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人们不需要去其他地方打工,C正确;南通市的城市地位和辐射力降低,会使人口大量流出,D错误。

故选C。

2、下表为1982~2015年我国部分省市流入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表中1982年和1990年吸引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分别为()A.黑龙江、广东B.河南、黑龙江C.浙江、黑龙江D.江苏、广东(2)据表推测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是()A.北上西移B.南下西移C.东进北上D.东进南下(3)有利于四川省提高对流动人口吸引力的措施是()A.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B.实施西电东送C.推进西气东输D.加快南水北调答案:AD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针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所反映的情况,我国将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A.控制人口流动B.加快城镇建设C.完善养老服务D.增加就业岗位(2)影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口比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经济发展速度B.计划生育政策C.资源环境差异D.妇女生育意愿答案:CA【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A2、下图为刘小红和史密斯的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以上资料判断影响刘小红和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政治和气候B.经济和气候C.经济和矿产D.交通和水源(2)关于刘小红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了洪洞县的环境承载力B.改善了柯桥区的环境状况C.提高了柯桥区的城市化水平D.减少了洪洞县的留守儿童答案:B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1)刘小红为了追寻更好的经济收入以及生活水平,从山西农村迁往浙江省城镇,成为一名纺织厂职工,影响她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因素;史密斯已到退休之年,由于美国东北部气候较为寒冷,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质量,从纽约迁到了气候温暖湿润的美国南部城市休斯敦,影响因素是气候,B正确;资料中显示的情况与政治因素、矿产开发、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等无关,ACD错误。

故选B。

(2)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使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上升,C正确;环境状况随着人口的增多可能变差,B错误;环境承载力不会随人口的迁移而改变,A错误;增加了迁出地留守儿童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3、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答案:BC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ACD错误。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江苏南通如皋中学段考]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为()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D.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来说最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读图可知,江苏省北部人口密度小于南部,A错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于内陆,B错误;中部人口密度小于东南部,C错误;总体来说东南部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

2.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主导因素是()A.经济发展程度B.自然地理环境C.地区开发程度D.国家发展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江苏省沿江及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人口分布比例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故经济发展程度是人口分布格局稳定的主导因素,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江苏省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B错误;地区开发程度和国家发展政策是一直变化的,但是江苏省各区域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

3.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C.移民搬迁,优化人口配置D.加强经济扶贫,优化资源配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缓解人口分布不均的措施。

由上题分析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故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是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其他三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A、B、C错误,D 正确。

[2024·北京海淀一模]人口空间均衡是指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下,区域间人口净零迁移的理想状态,即区域间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

有学者依据某种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均衡人口数量进行研究。

该研究显示,上海均衡人口数量超过3 000万,居长三角地区之首。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人口容量》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人口容量》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人口容量》真题练习含答案(2022·贵州)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某山村,位于海拔1500米的高原上,曾以种植粮食满足基本生存。

由于人地矛盾突出,20世纪60年代部分村民移民海外。

后来海外移民不定期向家乡汇款,完善了与外界联系的公路等基础设施,该村的人口合理容量得到提高。

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部分村民移民海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政策B.战争C.经济D.灾害2.该村人口合理容量得到提高,是因为该村()①海外移民回村增多①基础设施改善①人均消费水平提高①对外联系增强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C 2.D【解析】1.根据材料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某山村,曾以种植粮食满足基本生存。

由于人地矛盾突出,20世纪60年代部分村民移民海外。

所以本地区经济落后,不能满足人们生存,C正确;故选C。

2.根据材料后来海外移民不定期向家乡汇款,完善了与外界联系的公路等基础设施,该村的人口合理容量得到提高。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增强了与外界的联系。

①①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科技水平。

(2022·福建)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某地风景优美,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曾经陷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

下图示意当地部分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环境条件耕地水源林地探明矿产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万人10.911.213.732.9数据来源:3.依据木桶的“短板效应”原理,该地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为()A.10.9万人B.11.2万人C.13.7万人D.32.9万人4.经过努力该地成功脱贫。

推测当地采取的有效合理措施有()A.大力开采地下水B.在水源地开采矿产资源C.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D.陡坡开荒扩大耕地面积【答案】3.A 4.C【解析】3.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耕地资源环境条件下,该地区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少,根据短板效应原理,该地资源环境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应为10.9万人。

高考地理选考人口统计题(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选考人口统计题(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选考人口统计题(一)含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C2. A3. D4. C5. B6. A7. B8. D9. B 10. A二、解答题1.(1)从此表格中可以看出,2003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9239 万人。

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1%。

从倍增期到现在,这一比值增加了不少,1999 年的时候总人口中 65 岁及以上的老人口为 9162 万人,其占比为 7%。

(2)根据此表格,我们还可以知道 2003 年,中国城镇人口的数量比上一万口中增加了 11.4%,而农村人口数量则下降了 2.7%。

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到了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数为 6.11 亿人,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49.68%,因此,城镇人口比重是上升的。

(3)从本题中选出的三项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在上升,城镇化正在加快。

这些数据说明了人口年龄结构和分布的变化情况,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保障都会带来挑战。

2.(1)瑞士 (Switzerland) 的研究生人口占比最高,研究生人口占比为总人口的3.9%。

其次是法国,科技大国美国居于第三。

可见,强国都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发展。

(2)看到这个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之间各自的教育体系规模的差异和发展水平。

我们也可以看出,教育水平越高的国家研究生人口占比就会越高。

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十分重要。

3.(1)女性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女性占中等以上职务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这表明我国妇女地位和劳动力市场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女性就业机会逐年扩大。

(2)经济逐年发展,我国经济支柱产业由原来的农业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这些发展对我国女性的劳动力市场造成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3)女性劳动力市场需长期关注和支持。

国家政策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尽量为女性营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实现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咼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人口的变化【考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考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河流和地形对人口密度的影响(2012大纲全国卷8 —9)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3,完成2题。

人口密度/人/平方予米ooo O 5 00 00a 36.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甲城市是成都,乙城市是重庆。

题中提高甲乙有特大城市,可判断该地区一定不是在青藏高原。

长江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故纬度因素排除;长江流经地区除了青藏高原都是湿润地区,故降水排除!再看图中的人口密集区,基本都与河流靠近。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一】人口的迁移【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12江苏卷地理23-24)图12是2000v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2题。

—索.叩*劇邯分养线图12iriEt c;om .cn/gs wl 3299221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答案】BD【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移;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产业转移和郊区城市化(2012上海卷地理(十一))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

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1OOOO so 00 60 00 woo 20 00 0*0015. 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答案】B【解析】考查上海郊区城市化, 伴随“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向郊区, ③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居住地是城市主要功能区) 。

选B.16.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A. 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 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C. 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 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答案】D【解析】考查上海郊区城市化现象:制造业、人口空间集聚,有城区T 郊区,近郊区区位优 越于远郊,所以“近郊区人口聚集应比远郊强”。

选D.(三)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点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A.①② B.③④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C.②③ D.①④阳Zff 年【考点2】人口合理容量及意义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老龄化的量化标准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七、人口的变化【考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0 20 40 60 80 100 保)15〜64岁图8uh j. jin / j L; JV13209221. (2011江苏卷地理,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 江办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对比可得出,苏中、苏北人口比例都减小,人口数量减小; 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主要受自然增长(新生儿)和机械增长(迁移人口)影响, 结合选项可知B 项正确。

2. ( 2011江苏卷地理,16)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 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 动力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 人口比例上升,劳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人口 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

结合选项可知 B 项正确。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老龄化的量化标准生育高峰造成某一个年龄段人口比重增大 医疗水平和国家政策对于人口增长的影响3. (2011上海卷地理,33—36)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10 分)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 研究历次人口普 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我M 19531982 fp. 2000 ff 和2010紅四安人口If ■人口金字塔图(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答案】1【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男女各减少 0.5%,推出大约下降了 1%(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8.87%,比2000年上升1.91%。

年人«Q-M»対fO-T* 1[>1 A取踽轻 冊 tnBOMTfr-7*H>« ?t <n ?% a 6i8W2«m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答案】2010【解析】按照国际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题干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可得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8.87%-1.91%=6.96% 未达到老龄化标准。

因此答案是2010年。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年到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答案】1986; 1990【解析】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而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是1986〜1990 年出生的。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O〜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 年:1982 年:【答案】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 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解析】根据1953年0〜4岁人口出生的时间和1982年0〜4岁人口出生的时间,联系我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可得出答案【考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二)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一】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的经济原因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亠迁入率迁出率[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Q07 2009 (V图%blog Lina corn cri/g^13201)223. (2011广东卷文综,7)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 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迁入率随时间波动变化,选项A错误;2004年前迁出率逐年下降,2004年后迁出率又出现回升的趋势,选项B错误;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读图可知,机械增长率随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变化呈波动变化的趋势,选项C错误;净迁入量是指迁入人口数量与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随着人口总量的变化,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选项D正确。

4. (2011广东卷文综,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分析,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较多,迁出较少,说明该省级行政区经济发达,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6.(2011四川卷文综,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 劳务输出数量增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仍为正值,因此总人口仍会继续增长,选项A错误;水利工程的移民以就地安置为主,选项B错误;根据人口数量可知,该省应为四川省,而重庆市于1997年已成为直辖市,选项C错误;由于该省区人口总量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造成大量人口外迁,故选项D正确。

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共同影响人口总量7.(2011天津卷文综,12)(27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

请结合图表信甲省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0)2003 年2009 年2003 年2009 年5.64 4.998.357.26【答案】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再根据图2中务工经商人口流向,甲省的人口流动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即乙省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两方面原因使得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经济原因图2表示2000 —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级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2回答1〜3题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迁入率(%)图-blog.sifiEirorrLcri/gswl3209221. (2011重庆卷文综,3)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B. 远离东部C. 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解析】3.D本题是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统计坐标的判读。

A点所示省区在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出A的迁出率大于迁入率,其净迁移率约为一4.7%,以迁出为主。

说(纟)6 s' 4 3 2 1迁入率二地区迁入人口/地区总人口X10C% 迁出率二地区迁入人口/地区总人口XI00% 挣迁移率怎入率-迁出率明当地最有可以是经济落后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