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跗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跖跗关节损伤的诊治探讨
内侧 缘 , 以及第 四跖 骨基 底 内侧缘 和骰 骨 内侧缘 , 常是 完 正
整 光滑连 线 , 线断 裂表 示有 跖 跗关 节损 伤 。 上述 检查 尚 此 如 不 能 明确 时 ,应 用 C T作 外 伤 足 与健 足 的 横 断及 冠 状 面扫 描 , 为不存 在 x线 片 的结构 重叠 , 可发 现部 分 以往 诊断 因 故 为 软组 织或 单 纯跖 骨 骨折 的病 例 ,存 在 不 同程度 的半脱 位 或脱位。 本组 有 3例轻 微 的骨折 脱 位无 x线 片 阳性 征发现 , 而行 双足 C T断层 扫描 得 以确诊 。故 只有 综合 分 析 , 面检 全 查, 才能 减少 漏诊 , 有利 于早 期治 疗 , 高疗效 。 提 跖 跗关 节损 伤 治疗 目的是 恢复 足部 功 能 , 够行 走 、 能 无 疼痛 , 关节稳 定 和足 外形 正常 。治疗 方法 取决 于 软组织 损伤 程度 、 折脱位 的轻 重 和部位 、 骨 以及 是 否伴有 复 合伤 。 以往
本 组共 4 例 , 2 例 , 2 例 , 8 男 7 女 l 年龄 l 6—8 0岁 。左 侧 2例, 侧 2 l 右 5例 , 双侧 2例 ; 物砸 伤 l 重 9例 , 车祸 伤 8 , 例 高 处跌下 着地 伤 l 7例 ,绊 脚伤 4例 。合 并足 背 动脉 损伤 3 例 , 性足 筋膜 间隔 综 合征 7例 。新 鲜损伤 4 急 2例 , 旧损伤 陈 6例 ; 开放性 损伤 l 2例 , 合性损 伤 3 闭 6例 。按 M e o yr n等分 s 类 法 【, 1 A型 ( 各平 面或 方 向的全 部跖 跗关 节移 位 ) l 含 4例 ; B 型 ( 涉及 内侧 柱 的骨折 移位 ) l 仅 6例 ; 2 ( B 型 涉及 1 个或 多 个外侧 跖 跗关 节骨 折移 位 ) 2 ; 1 ( 一跖 骨和 部分 外 1例 C 型 第 侧跖 骨 同时移 位 )9例 ;C 型 ( 一跖 骨 和所 有外侧 跖骨 同 2 第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治疗进展
伤分型, 根据 跖 骨移位 而将 损伤 分 为 3 型 :同侧 型 、 孤 立 型 、分 离 型 。其 优 势 在 于 简 单 易 用 被 广 泛 接 受 ,指 出损 伤暴 力在 中足 不 同 区域 的人助项 目 ( 2 叭2 Y 2 —0 0 O 2 3 —3 )
列 的损 伤 ,包括骨折 、关节脱位 、韧带损伤 。此类损 伤临床罕见 ,极易漏诊误诊 ,其预后差 ,常伴足部慢性疼痛或 畸形 。
T MJ C解剖结构 复杂 、内外侧柱功 能不一 ,因此根据 患者损伤情况采用个性 化治疗尤 为重要 。 目前最佳的治疗和内固定方式 仍存在争议 。为此有必要对跖跗关节解剖 、损 伤分 型 、手术 治疗及 内固定选择做 以下综述 。 【 关键词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 ;骨折分型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关节融合术
1 解 剖
目前 临床 最 为常用 的是 My e r s o n分型 J , 包括 5 型:
① A型 ,包含全部 5 块跖骨 向同一方 向的移位; ②B 1型 ,仅 第 1 跖 骨 向 内 侧 移 位 ;③ B 2型 ,仅 第 2 ~5跖 骨 向外 侧 移位 ;④ C 1 型 ,第 1 跖 骨 内 侧移位及其余 4 块跖骨中部分外侧移位; ⑤C 2 型, 第 1 跖 骨 内侧 移 位 ,其 余 4块 跖 骨外 侧 移 位 。有 研 究 提 出该 分 型 的可 靠 性 为 0 . 5 4 ,提 示 按 此 类 分 型进 行诊 断 的准确 性并 不高 p j 。 上述分型仅针对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 ,不适 用 于 低 能 量 中足 扭 伤 。对 此 ,2 0 0 2年 ,N u n l e y和
跖 跗关 节 复合 体 ( t a r s o me t a t a r s a l i o i n t c o m p l e x , T MJ C)损 伤 系指 跖 骨 基 底 、楔 骨 、骰 骨 的骨 折 及 相 应 韧 带 损 伤 并 常 累及 骰 骨 、楔 骨 问关 节 或 舟 楔 关 节 。T MJ C损 伤 的发 生 率 较 低 ,约 为 1 / 5 5 0 0 0 , 在 所有 骨折 中仅 占 0 . 2 %, 但 漏诊 率高 达 2 0 % 以上 , 且 骨折 后严 重并 发症 的发生 率高 达 5 0 %。
Lisfranc 损伤
治疗
根据三柱理论 ❖ 首先复位内侧柱并临时固定 ❖ 再复位固定中间柱 ❖ 如外侧柱移位可能需双切口
治疗
第2跖骨基脱位 复位后
治疗
❖ 手术从第一跖骨和内侧楔骨开始。首先直视下复位该关节, 评价楔骨之间的稳定性,关节囊通常撕裂,但仍然需要掀 开以充分显露关节,清除关节内的软组织和软骨碎片
预后
❖ 功能恢复需一年以上。 ❖ 复位不完全导致畸形和慢性足痛发病率增加 ❖ 创伤性关节炎发病率(0-58%)与关节面损伤和粉碎程
度相关
损伤机制
间接暴力
❖ 前足外展外旋损伤:当后足固 定,前足受到外展外旋应力时, 其作用点位于第二跖骨基底内 侧。外展外旋应力如不能引起 第二跖骨基底或骨干骨折,则 整个跖跗关节仍可保持完整。
❖ 在力量逐渐增大时,可以发生 第二跖骨基底部骨折,随之发 生第2-5跖骨的外侧脱位,因此 第二跖骨骨折是外展外旋损伤 的病理基础。
治疗
❖ 传统的Lisfranc损伤的治疗方法为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此方法的缺点是固定时间长,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对 于无明显移位的损伤可以采用此法。
❖ 但有移位的损伤,由于损伤处软组织的肿胀以及跖、背侧 的肌腱肌力分布不均衡,外固定不牢靠,容易发生再移位。
治疗
保守治 疗
❖ 非手术治疗指征
▪ 无移位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
❖ 急诊手术指征: ➢ 开放性骨折 ➢ 血管神经损伤(足背 动脉) ➢ 骨筋膜室综合症
治疗
治疗
内固定选择
❖ 克氏针:优点是手术简单、时间短、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缺 点是固定不坚强、复位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
❖ 可吸收螺钉:优点是不需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缺点是 固定强度不及传统螺钉
探讨跗跖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向
探讨跗跖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向目的探讨跗跖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跗跖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情况。
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本组56例患者治疗后的中足评分明显提高(P <0.05),V AS评分显著降低(P<0.05);②经随访结果显示,本组56例患者经治疗后,优23例,良25例,可5例,差3例,治疗优良率为85.71%(48/56)。
结论在跗跖关节损伤的治疗,若解剖复位良好,就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标签:跗跖关节;治疗;诊断跗跖关节,临床上又将其称为Lisfrance关节。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坠落伤等事件的频发,跗跖关节损伤的发生率较以往明显提升。
本病属于足部的严重损伤,在临床诊治中,若出现漏诊或治疗不当,则会造成患者足部畸形,不仅影响其外形,而且还会出现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等。
本文主要探讨跗跖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跗跖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36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在19~56岁,平均年龄为(29.06±3.13)岁;致伤原因:20例为交通事故伤,12例为运动损伤,9例为高处坠落伤,13例为压砸伤,2例为不明原因扭伤。
1.2方法患者入院后,据行患足正侧位及斜位X线片检查,在必要情况下,行负重位摄片、应力位摄片或三维CT重建来确诊。
1.3治疗方法1.3.1非手术治疗本组有15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复位、支具固定或石膏外固定。
非手术治疗主要用于骨折稳定、移位不明显的跗跖关节损伤患者,经手法复位后,可达到功能复位要求,或是不适宜手术治疗患者(如体质差、合并重要疾病)。
1.3.2手术治疗本组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有11例在伤后1w内治疗,另外30例在伤后1~3 w内治疗。
跖跗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附12例报告)
长 ,且 伤指固定时间较长 ,术后容 易造 成手指 功能 障碍 。指 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也是 修复指 端缺损 的办 法之一 ,但 需要牺
勿损伤皮肤真皮下血管 网。
指动脉背侧支为 蒂的逆行 岛状 皮瓣 ,具 有操 作简单 、不 损伤指 固有 动脉及 神经 、血管 蒂 长 、旋 转 弧 大 、成功 率 高 、
维普资讯
第1 5卷 第 1 2期
2 0 0 7年 6月
中 国矫 形 外 科 杂 志
Or t h o p e d i c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a
Vo 1 .1 5
本组 l 2例 ,男 l 0例 ,女 2例 。年 龄 2 4— 6 6岁 ,平 均
3 7 . 6岁 ;合 并跖骨骨折 4例 ,胫 腓骨骨 折 1例 ,趾骨 骨折 2
例 ,骨盆骨折 1 例 ,颅脑外 伤 1 例 ;开放性骨 折 4例 ;交通 事故伤 4例 。高处坠落伤 2例 ,重物砸压伤 3例 。扭 伤 1 例。
运 动伤 2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 8 h一 6周 ,平均 6 d 。
1 . 2 治疗方法
损伤 。虽然不像跖跗关节损 伤那 么常见 ,但 内侧 一中 间楔骨
1 临床 资 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1 . 2 . 2 手 术方法 持 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足背 第
1 、2跖骨 基底 间纵行切 口约 5 c m,注意保护神经血管 束 ,在 跨 长 、短伸肌腱 之 间显 露第 1 、2跖楔 关 节及 内 、中 楔骨 间 隙 ,检查有无关节不稳 定 ,清 除血肿 及骨 、软骨 碎屑 。复 位 脱位的第 1 跖楔关节 ,以克氏针 f 临时 固定 ,防止稳 定 固定 前 的再次移位。复位第 2跖骨 前 ,检查 内侧 一中间 楔骨之 间的
(医学课件)Lisfranc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 影像学检查 X线正位片(观察第1、2跖骨与内侧、中间楔骨) X线斜位片(观察第3跖骨与外侧楔骨、第4跖骨与骰骨) CT(疑有Lisfranc 损伤时进行) MRI、B超
27
体格检查
• 患足不能负重,中足足背疼痛、瘀斑 • 一手固定足跟,另一只手跖屈和背伸跖骨,观察是否出现
关节对位。
5
概述
Lisfranc 损伤的发病率低,漏诊率高
在所有骨折中占0. 2%,1/5.5-6.0万,男性 20%的漏诊率 并发症高达50%:关节炎,不稳定,功能受限
患者对预后的要求越来越高 治疗手段已经转变
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6
7
独特的Lisfranc关节骨性结构
• 包含背侧(dC1-M2)、骨间(C1-M2) 、及跖 侧( pC1-M2M3) Lisfranc 韧带
• 背侧最薄弱,导致Lisfranc 损伤时易发生背侧移位 • 骨间及跖侧强度最高
中足横向不稳的主要原因 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间距增宽 • 解剖常有变异(跖侧韧带) • 走行都为斜形
13
Lisfranc 韧带结构变异
疼痛 • 横向应力试验
28
放射学评估
X线检查
• 检查时光束中心位于第2跖骨 • 正位片时头尾向成角28.9度可使Lisfranc关节可视度最佳
非负重位片
• 第2跖骨和内侧楔骨的小片骨折是存在可疑Lisfranc 损伤的唯 一指征(fleck 征)
• CT非负重位片仅能检测出约70%的 Lisfranc 损伤
• 完全韧带断裂
无明显关节内骨折 存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21
分型对于指导治疗的作用存在质疑
Lisfranc损伤
Lisfranc 损伤Lisfranc 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损伤,容易轻忽,容易误诊漏诊。
一旦误诊漏诊,会造成伤者长期的畸形乃至残疾,及时准确的诊断和伤情判断对于医治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超级重要。
现主要就Lisfranc 关节的解剖、生物力学为基础来论述Lisfranc 损伤的诊断及医治方式。
1 背景Lisfranc 关节就是跖跗关节,以法国Jaqcues Lisfranc(1790-1847)的名字命名。
那时有一名士兵在骑马时受伤,前足发生坏疽,为他做截肢手术时发觉通过那个关节能够不用截断骨骼,从此,跖跗关节的损伤就被称为Lisfranc 损伤,约占%[1]。
最近几年来随着CT、MRI等检查手腕的普遍应用,这一损伤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由于Lisfranc 关节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容易同一般的前足扭伤相混淆或被其他严峻的归并损伤所掩盖,容易误诊,误诊率约20%[2]。
2 解剖学及相关生物力学近来提出了Lisfranc 关节复合体的概念,它包括跖骨及其与楔骨和这些骨骼之间的关节,和关节之间韧带所组成的复合体。
Lisfranc韧带位于足底连接于内侧楔骨和第2跖骨基底之间,第2-5跖骨基底之间有横向的韧带连接,而第1-2跖骨基底之间没有横向的韧带,所以Lisfangc韧带是唯连续接于第一、2跖骨之间的韧带连接,其完整性对于关节的稳固十分重要。
第一、2跖骨与内侧楔骨和中间楔骨之间只有关节囊和薄弱的背侧韧带连接,受到暴力时容易损伤[3,4]。
第2跖骨的基底部嵌插于由三块楔骨远端关节面组成的凹陷中,是关节稳固的主要结构,因此称第2跖骨是关键点(keystone)。
1986年,Myeson提出了Lisfanc关节损伤的三柱理念,即第4、5跖骨与骰骨及其间的关节组成了外侧柱,由于它的活动性相对较大,对于创伤后的不稳固的耐受性也较强,第二、3跖骨和中间和外侧楔骨及其中间的关节组成中间柱,它的活动性最小,它的不稳固对于步态的影响较大,第1跖骨与内侧楔骨及其间的关节组成的内侧柱的活动性介于前二者之间[5]。
lisfranc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明显的Lisfranc损伤:包括Lisfranc关节分离和∕ 或严重的跖跗关节骨折。这类损伤除了骨折脱 位外,还可能伴有血管神经的损伤,严重的可 能会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轻微Lisfranc损伤
明显的Lisfranc损伤
临床 表现
症状:中足的疼痛和肿胀 体征: (1)足底以Lisfranc关节为中心的瘀斑; (2)中足足背是否有肿胀畸形及压痛; (3)检查者一手固定足跟,另一只手跖屈和背 伸跖骨头,观察跖跗关节是否出现疼痛; (4)观察患者仅以患足的足跟着地单足站立时 是否会引起疼痛
治 疗
治疗的原则
精确的解剖复位,有效的维持是治疗成功的关 键。除稳定型的轻微损伤外,最为有效的治疗 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优良率可达50%— 95%。
保守治疗:适合轻微的稳定型损伤,石膏管型 固定6周。 手术治疗:对明显的或不稳定的损伤,均应行 手术治疗。方法有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 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
放射学检查
正常X线特点
正位:第1、2跖骨基底 的内外侧缘与相应楔骨 的内外侧缘呈直线排列, lisfranc 关节(特指)间 隙小于2mm。 斜位片,第3、4跖骨基 底的内侧缘与骰骨的内 侧缘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第2、第4跖骨的位置是 判断跖跗关节是否稳定 的最重要的标志。
Lisfranc损伤的X线表现
术后处理
继续短腿石膏固定8周。 克氏针于术后6周拔除 螺钉或钢板于手术6个月后可考虑去除。
Lisfranc损伤的预后
解剖位置的恢复不良或丢失:与手术技术、内 外固定去除时间、损伤的程度等有关。 创伤性关节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与损伤的严 重程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 等有极大的关系,其中,精确的复位与固定尤 为关键。症状明显的创伤性关节炎可行关节融 合,多可取的良好的效果。
跗跖关节扭挫伤、跖管综合征
治疗
❖ 1.固定 患足固定1~2周 ❖ 2.理疗 ❖ 3.推拿按摩 ❖ 4.封闭治疗 ❖ 5.小针刀疗法 ❖ 6.中草药熏洗
解剖——右足内面观
解剖——右足内面观
病因病机
❖ 足跖屈位时,足背楔跖骨间韧带紧张,强力足内翻 ❖ 韧带、关节囊损伤
临床表现
扭伤史 肿胀 青紫瘀血 活动受限 疼痛
体征:压痛(+) X线
治疗
❖ 石膏固定 ❖ 推拿按摩 ❖ 局部封闭 ❖ 理疗 ❖ 中药治疗:三期辨证
跖管综合征
.
定义:跖管的相对狭窄引起胫后神经受到卡压,出现以足跟内 侧及足底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
解剖特点
❖ 踝关节内侧 ❖ 足内后部的骨纤维组织通
道 ❖ 浅 跨于内踝跟骨结节间的
交叉韧带 ❖ 底 距骨、跟骨和踝关节囊 ❖ 内 胫后肌腱、趾长诊断要点
❖ 1.症状 ❖ 疼痛、麻木:初期为足底或足跟的间歇性灼痛,跟骨头内侧
及足底局限性针刺感及麻木。 ❖ 2.体征 ❖ 轻叩内踝后方,足底针刺感加剧或压迫胫神经60秒可出现疼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跖跗关节位于足的前部,是构成足纵弓及横弓的重要结构。
第一跖骨与第一楔骨组成鞍状关节,整个跖跗关节的稳定性,有赖于第一跖跗关节的稳定性,一旦第一跖跗关节发生脱位,其他4个跖跗关节容易发生脱位。
第一跖跗关节的关节囊有背侧和跖侧副韧带增强,其内缘尚有胫前肌腱附着。
第一、二跖骨基部虽无韧带相连,但容于一关节囊内,第一楔骨与第二跖骨基部间有坚韧的楔跖(Lisfrane)韧带相连,均有助于第一跖跗关节的稳定性。
第二楔骨较短,第二跖骨位于第一、二楔骨之间成为外力作用的支点。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可由直接及间接外力引起。
直接暴力如重物或车轮碾压等,多为开放性、多发性骨折脱位。
间接损伤多系前足受到扭转外力所致,如高处跌下或楼梯滑倒时前足着地,足部跖屈所致。
临床上常见的为第二跖骨基底骨折合并第二~五跖骨向外、背侧脱位。
其他尚有第一~五跖骨均向外侧脱位;第一、二跖骨间分离,第一跖骨向内侧脱位,第二~五跖骨向外侧脱位。
第一、二跖骨间分离,可能损伤足背动脉引起前足坏死。
【治疗说明】(一)新鲜的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应及早在麻醉下手法复位,短腿石膏固定6周。
如复位后不稳定者,可用两枚钢针,经皮肤从第一和第五跖骨基部向楔骨和骰骨交叉穿入固定。
(二)闭合复位失败者或开放性损伤可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根据损伤部位,可选用第一~二跖骨间或第四~五跖骨间背侧纵行切口或内、外两个切口,暴露骨折脱位,去除影响复位的因素如嵌入关节内的碎骨片、关节囊、韧带或胫带肌腱,将骨折脱位复位,用钢针内固定。
(三)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者可行跖跗关节融合术。
跖跗关节损伤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对3 5例单 足跖跗关节损 伤患者根据 骨折
摘要 :目的 探讨不 同方式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型应用石膏固定 2例 , 闭合复位经皮 内固定 1 , 2例 开放复位 内固定 2 , 0例 二期关节融合术 1 。结果 3 例 5 例均获随访 , 时间 3— 9(5- 个 月。克氏针 松动 8例 , 4 - 2) 螺钉 断钉 2例 , 创伤后关节 炎 8例。临床评估 依据 美 国矫形足踝协会 ( O A ) A F S 中足评分标准 : l , 1 , 5例 , 1 。结论 优 2例 良 7例 可 差 例 解剖 复位 、 牢靠 固定 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的基本原则 。中间柱复位并沿 Ls ac韧带方 向固定 内侧 楔骨 和第 2跖骨 基底部 是重 irn f 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稳定性 的关键 , 依据跖跗关节的“ 三柱” 原理选择 固定方式 , 可获得满 意疗效 。 关键词 : ir c Ls a 损伤 ; fn 跖跗关节损伤 ;e Y 节融合术 ; 骨折固定术
dc, no o il TnjMei l ol eo uzogU irto c ne n eho g , 一 i U inH s t , ogi dc lg s pa a C e fH ahn n esy fSi c dTcnl y v i e a o
Abtat O jc v T netaeteci clrsl fd eett am nso a o e t s o ti u e. s c : bef e o i s gt h l ia eut o i rn r t et ft sm ta a ji n r s r i v i n s f e r a rl n ji
Lisfranc损伤知识讲解
解剖结构特点2
软组织稳定性: 1、跖骨颈部及跖骨基
底部(除1、2跖骨)都 有骨间横韧带连接
2、侧副韧带和关节囊
3、腓骨长肌腱、胫前 肌腱和胫后肌腱----动力 稳定
4.Lisfranc韧带 :第二跖骨基 底和内侧楔 骨间跖侧的 强壮韧带
解剖结构特点3
骨骼稳定性:
1.第二跖骨基底深入到三 个楔骨形成的马蹄形凹槽 中
早期内服活血祛瘀、行气消 肿的中药,
中后期采用补肝肾、强筋骨, 内服虎潜丸等
解除外固定后,积极做大小 腿肌肉锻炼同时,用祛风通 络散煎水熏洗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平片 应力位或负重位片显示较正 常位置移位大于2mm——Lisfranc关节不稳定
足横弓就像一个拱桥,其中任何一块移开后,拱桥 都会塌陷,不能解剖复位的跖跗关节脱位和骨折脱 位在负重时出现疼痛的原理与此类似
Myerson分型(1986)
A型
同向型脱位:即5 个跖骨向一个方向脱 位
Myerson分型(1986)
B型:单纯型脱位
B1单纯第一跖骨脱 位
B2外侧数个跖骨脱 位,常向背外侧脱位
Myerson分型(1986)
C型:分离型脱位
C1: 波及部分跖骨
全部跖骨
C2:波及
目前的分类系统对决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意 义不大。
手术的一般步骤
操作要点:做切迹以容纳螺帽
术后管理
石膏固定8~12周 如果固定稳定,术后两周可开始功能
锻炼,4~6周部分负重,六周后完全 负重 术后6~8周可拔去克氏针,术后3~4 月可取出螺钉
内固定去除
如果固定稳定,术后6-8周可拔除克氏症状的情况下,可以无限 期的带着内固定
闭合手法即难做到解剖复位,即使复位满意,石膏 难以长时间维持位置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治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治跖跗关节是踝关节以下的关节,包括跖骨和跗骨之间的关节。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是指跖骨和跗骨之间的关节骨折和脱位现象。
本文将详细讨论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诊断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症状和体征包括:1.疼痛:疼痛通常是初始症状,并且可能随着运动和负荷加重。
2.肿胀和淤血:肿胀和淤血可能在骨折脱位后立即出现,而且可能在几个小时内逐渐增加。
3.关节脱位:如果脱位严重,关节可能会变形和畸形。
4.关节不稳定:如果有跖跗关节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行走时的疼痛和不适。
医师可能会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包括检查局部疼痛、淤血和肿胀,以及关节稳定性。
医师还可能进行X线检查,包括正面、侧面和斜位视图。
治疗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有几种方案:非手术治疗如果骨折脱位轻微,可能不需要手术。
非手术治疗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冰敷:冰敷可以减少疼痛和肿胀。
2.活动和康复:经过适当的修复和给予必要的支持,患者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并在逐渐恢复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练习。
3.矫形支具:支具可能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促进愈合。
鞋垫、踝带、吊带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手术治疗足部骨折脱位的手术通过恢复支撑和稳定关节来恢复功能。
手术治疗的种类包括:1.开放复位:通过开放手术恢复关节位置并使用钢板和螺钉或者金属支架等器械来稳定之后进行锁骨固定。
2.闭合复位:在不对皮肤或肌肉造成过大伤害的情况下,通过种植细钢针或者导丝等工具进行四角钩内固定和逆向支撑。
3.关节镜下手术:关节镜下手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选择,它利用小型摄像机和其他小型工具在体内操作,用于恢复范围狭窄的区域的骨骼结构。
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式,都有必要通过术后定期随访和康复治疗来确保足部恢复到正常水平。
预防在进行跑步、攀岩或类似活动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预防足部骨折脱位:1.穿合适的运动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鞋可以提供最佳的支撑。
2.慢慢来: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以使身体适应运动负荷。
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骨折
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骨折摘要:一、概述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骨折二、病因及风险因素三、症状与诊断四、治疗方法与康复五、预防与护理正文:一、概述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骨折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骨折是指脚部第四跖骨与跖趾关节之间的骨折。
这种骨折较为常见,多发生在运动损伤、跌倒或其他剧烈撞击的情况下。
骨折后,患者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影响正常行走和生活。
二、病因及风险因素1.运动损伤:剧烈运动或不当运动姿势可能导致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骨折。
2.跌倒:跌倒时脚部着地,造成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承受巨大冲击力,容易引发骨折。
3.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降低,轻微的外力即可引发骨折。
4.先天性畸形: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足部畸形,如扁平足等,容易导致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骨折。
三、症状与诊断1.疼痛:骨折后,患者会感到脚部剧烈疼痛,特别是在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
2.肿胀: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肿胀,触痛明显。
3.功能障碍: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弯曲脚趾或行走,严重时需借助拐杖行走。
4.X光检查:通过X光片可以清晰看到第四跖骨骨折情况。
四、治疗方法与康复1.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矫形鞋等,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愈合。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内固定、外固定等。
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
3.康复锻炼:康复期间,患者需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脚趾弯曲、行走等,以恢复脚部功能。
五、预防与护理1.加强锻炼:适量进行体育锻炼,提高骨密度,增强骨骼强度。
2.正确运动姿势:参加运动时,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过度用力。
3.安全防护: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或户外活动时,佩戴护具,防止意外受伤。
4.定期检查: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5.合理饮食:保证膳食均衡,摄入足够的钙、磷等矿物质,维持骨骼健康。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对第四跖骨跖趾关节处骨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根据症状和病因进行判断,并及时就医。
跗骨骨折 损伤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跗骨骨折损伤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跗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它发生在人体的足部跗骨(腰骶骨和骶骨之间的骨头)上。
由于这个骨头承担着身体的重量和各种运动的压力,因此跗骨骨折可能会对行走和日常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跗骨骨折的损伤机制是指导致骨折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一般来说,跗骨骨折通常是由于强力的外力作用于足部或者直接的外伤导致的。
这些外力可能来自于运动、事故、跌倒或其他类似的意外情况。
在骨折发生时,跗骨骨头可能会断裂成多个碎片,这取决于外力的强度和方向。
通常情况下,骨折的导致是超过了骨头所能承受的力量。
跗骨骨折的具体损伤机制可能包括扭曲、挤压、拉伸、压力等。
跗骨骨折的损伤机制对于临床表现和治疗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医生来说,了解损伤机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了解损伤机制还有助于研究人员深入探索预防和治疗跗骨骨折的新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跗骨骨折的损伤机制是引起骨折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深入了解损伤机制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预防和治疗跗骨骨折提供了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呈现内容。
在引言中,我们将概述跗骨骨折的背景和相关概念,明确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跗骨骨折的定义和分类,包括不同类型的跗骨骨折和其特点。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跗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通过研究骨折发生的原因和骨骼组织的受损程度,我们将揭示跗骨骨折的损伤机制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在继续分析跗骨骨折的损伤机制后,我们将转向讨论跗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我们将探讨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在诊断跗骨骨折时使用的各种影像学和临床检查方法。
这一部分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跗骨骨折,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最后,我们将总结损伤机制的重要性,并强调跗骨骨折在临床上的意义。
通过回顾本文的内容,我们将总结跗骨骨折的损伤机制对于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附28例报告)
后 正 位
3 讨 论
Ls ac关 节是 指 跖 跗 关 节 、 侧 跖 骨 问关 节 irn f 近 和前 方 跗 骨 间关 节 的统 称 , 中足 的重 要 组 成 部 是
骨 于楔 骨 , 检查 第 4跖 骨 内侧 是 否 与 骰 骨 内侧 平
行, 再从第 1 骨基 底 部 从 内 向外 打 人 克 氏针 , 跖 固 定 1 2 3 4跖 骨 基 底 部 , x 线 透 视 示 复 位 良好 、 、、 经
浙 江 临 床 医学 2 1 0 1年 2月 第 1 第 2期 3卷
・
l 9・ 5
跖 跗 关 节损 伤 的治 疗 ( 8 附2例报告)
李 国风 李 增春 陆晴友
跖跗关 节 损伤 又称 Ls ac损 伤 , 床 上 较 为 irn f 临 少见 , 占所有 骨 折 的 0 2 , 漏诊 和误 诊 ¨ , 仅 .% 易 有
图 5 内固定取 出
后 侧 位
图6 内固定取 出
图 7 内 固 定取 出
后 斜 位
纵 形切 口( 注意两 切 口之 间 的距 离 , 以确保 皮 瓣 血 供 )显 露跖 骨 基 底 部 , 除 跖 跗 关 节 内的 软 组 织 , 清
和瘀 血 , 将第 3跖 骨 复位 , 氏针 纵 向 固定 第 3跖 克
后 , 氏针经 皮 固定 第 5跖 骨 于 骰 骨 , 可 以在第 克 亦
2 3跖骨 基底 部骨 折处 用 螺钉 固定跖 骨 于 楔骨 , 、 第 4跖骨 用克 氏针 固定 于骰 骨 , 内 向外 用克 氏针 固 从
作者单位 :0 10上海 东方 医院创伤外科 202
分, 是横 弓的重要 结 构 , 行 时 完 成 重 力 由中足 向 步 前 足 的传 导 。一 旦 该 部 位 受 到损 伤 , 会 严 重 影 就 响 步行 。跖 跗 关 节 是 一 系 列 的跖 骨 、 骨 和 骰 骨 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跖跗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又称为Lisfranc损伤
•在所有骨折中大约占0. 2%
Lisfranc关节的功能
Lisfranc关节是中足一复杂结构,它在步行时完成重力由中足向前足的传导,并在步态各期中支持体重。
因此,一旦该部位受到损伤结构破坏就会严重影响步行。
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尤为重要,否则易遗留病残。
[Lisfranc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
•1,跖跗关节是前中足之间关节,1~3跖骨和相应楔骨形成关节,4~5跖骨和骰骨相关节。
组成足的横弓结构。
其骨和韧带结构特点使该关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2,为方便分析和指导治疗,可将整个关节结构划分为三柱:内侧柱由第1跖骨内侧楔骨组成,中柱由2、3跖骨和中、外楔骨组成,外侧柱由4、5跖骨和骰骨组成。
3,第二跖骨基底深入到3个楔骨形成的马蹄形凹槽之中,在跖跗关节的稳当中起重要作用。
跖骨基底及楔骨、骰骨形成一拱形结构,也有较好地稳定作用•4,软组织稳定:(1)跖骨颈部由骨间横韧带将相邻跖骨连接在一起。
(2)跖骨基底除1、2跖骨外亦有骨间横韧带相互连接。
(3)侧副韧带和关节囊(4)腓骨长肌腱、胫前肌腱和胫后肌腱提供一动力稳定。
•5,第一、二跖骨基底间无韧带相连,使第一跖骨具有一定的活动度,也是一应力薄弱部位。
6,第二跖骨基底和内侧楔骨间跖侧有一较强壮韧带,称Lisfranc韧带。
在稳定内中柱起重要作用。
手术从背侧不能将其修复,只能使用内固定使其达到稳定。
7,跖跗关节跖侧有丰富的软组织保护,在结构上较牢固。
而背侧仅有关节囊及韧带被覆,在结构上较为薄弱。
受到外力易发生背侧损伤或脱位。
另外,由于跖跗关节面排列方式在冠状面由前内斜向后外,当发生脱位时,远端均向背外侧移位,除第1跖骨外,少有向内侧移位者。
8,由于损伤后足肿胀或直接损伤足背动、静脉,可发生足血循环障碍。
损伤机制
直接外力
多为重物坠落砸伤及车轮碾轧所致。
由于外力作用方式不同,导致不同的骨折、脱位类型。
并常合并开放伤口及严重的软组织捻挫伤,重者甚至可影响前足或足趾的存留。
间接外力
间接外力致伤者大多有一定形式的骨关节损伤。
跖骨骨折及跖跗关节的表现都显示产生这一损伤的两种机制
1,前足外展损伤
当后足固定,前足受强力外展应力时其作用点位于第二跖骨基底内侧。
外展应力如不能引起第二跖骨基底或骨干骨折,则整个跖跗关节仍可保持完整。
在外展应力持续作用并增大时,即可导致第二跖骨基底骨折,随之即发生2~5跖骨的外侧脱位。
因此,第二跖骨骨折是外展损伤的病理基础,同时还可发生其它跖骨不同部位及类型骨折,但多数是跖骨颈或基底部斜骨折。
在尸体标本上,将后足固定而强力外展能产生这种典型骨折的损伤
2,足跖屈损伤
当踝关节及前足强力跖屈时,例如芭蕾舞演员用足尖站立的姿势。
此时胫骨、跗骨及跖骨处在一条直线上。
因中足及后足有强有力韧带及肌腱保护,而跖跗关节的背侧在结构上是薄弱区,其骨性的稳定作用主要是由第二跖骨来提供,此时如沿纵轴施以压缩外力,就
可导致跖跗关节脱位。
从高处坠落时,如足尖先着地就可产生典型的跖屈损伤,其他如交通事故,驾车人急刹车时足也可收到沿足纵轴挤压应力而致伤。
根据跖跗关节损伤后的X线表现将其分为三型
A型:同向型脱位:即所有5个跖骨同时向一个方向脱位。
通常向背外侧脱位。
常伴有第二跖骨基底或骰骨骨折
B型:单纯型脱位:仅有1个或几个跖骨脱位,常为前足旋转应力引起。
可再分为两亚型,B1型:单纯第一跖骨脱位。
B2型:外侧数个跖骨脱位并常向背外侧脱位
C型:分离型脱位:第一跖骨与其他四个跖骨向相反方向移位。
外力沿足纵轴传导,但作用点常在1~2趾之间,造成第一跖骨向内移,其余跖骨向背外侧移位。
第一跖骨脱位部位可在第一跖楔关节或者第一楔骨及舟骨的内侧部一同向内移位。
根据波及外侧跖骨多少。
可再分为C1型:只波及部分跖骨。
C2型:波及全部跖骨。
诊断:
Lisfranc损伤后,有明显移位时,较易做出诊断。
但当无明显移位时或脱位后自行复位者,有时易漏诊。
此时可做应力试验以帮助诊断,即后足固定,前足外展、旋前,或前足跖屈,背伸,可引起中足部疼痛加重。
还应注意检查足趾血循环情况及其他合并损伤。
•由于中足部有多个骨块,X线上相互重叠,另外,一些医生对足部X线表现不熟悉,给正确诊断骨折脱位带来了困难
•有学者4 认为1mm的脱位无1 例为普通X线片明确诊断,但CT扫描均被确诊;2mm 脱位X线片仅明确诊断1/ 3 ,CT 却全部确诊,且横断面CT扫描不存在X 线片的结构重叠,可清楚地显示局部结构,能有效地指导术中复位,
•正常人正、侧和30°斜位X线表现后,发现:1,在正位X光片上,可见第二跖骨内缘和中间楔骨内缘连续成一条直线,第1、2跖骨基底间隙和内、中楔骨间隙相等。
2,在30°斜位上,可见第4跖骨内缘和骰骨内缘连续成一条直线。
第3跖骨内缘和外侧楔骨内缘成一条直线。
2、3跖骨基底间隙和内、中楔骨间隙相等。
3,在侧位像上,跖骨不超过相对应楔骨背侧。
这些正常关系如果破坏,应怀疑有Lisfranc 关节损伤。
•出现下列表现时,有一定诊断意义。
1,第1、2跖骨基底间隙或2、3跖骨基底间隙增宽。
2,第二跖骨基底或内侧楔骨撕脱骨折。
3第二跖骨基底剪力骨折,骨折近端留于原位。
4,内侧楔骨、舟骨和骰骨压缩或剪力骨折。
当常规X线检查正常时,如果需要还应拍负重位、应力位X线甚至CT检查,以发现隐匿的损伤。
如在负重位足侧位上,内侧楔骨应在第五跖骨背侧,如果相反,表明足纵弓塌陷、扁平,可能有Lisfranc关节损伤。
治疗:
•在治疗Lisfranc损伤时,治疗的关键是解剖复位,正如Key和Conwell指出:如果要想得到功能好而又无痛的足,则骨关节损伤必须解剖复位。
新鲜损伤时,如有可能应在伤后24小时内复位,如果足肿胀严重,可等待7~10日后再行复位•近年来大多数学者6 认为,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应该是尽可能准确的解剖复位。
有研究表明7 ,残留错位2mm会减少关节面接触27 %。
•大约有20%的跖跗关节损伤, 由于误诊和漏诊而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一)闭合复位
•如伤后时间较短,肿胀不重及软组织张力不大时,可先试行闭合复位。
麻醉后,牵引前足,并向前内及跖侧推压脱位的跖骨基底部位,经透视或拍片证实复位后,用小腿石膏固定。
在足背及足外侧缘应仔细塑型加压。
1周后需更换石膏,其后如有松动应再次更换石膏以维持复位的稳定。
石膏可在8~10周后去除。
•但很多医生反对用石膏固定,认为石膏不易维持复位的稳定,导致再移位,影响治疗效果。
主张达到解剖复位后,先用克氏针经皮交叉固定或空心螺钉经皮固定,再用石膏固定。
6~8周后可拔出克氏针。
如果复位后不稳定则松手后即刻脱位,则更应该用克氏针固定或空心螺钉固定。
(二)开放复位
当手法复位失败,就应切开复位。
Myerson 提出无论何种复位,至少应达到第1、2跖骨基底间隙和内、中楔骨间隙应在2mm以内,跖跗骨轴线不应超过15°,跖骨在跖及背侧无移位。
但对功能要求高者,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
对内固定的选择,有不同意见,克氏针固定较方便,对关节软骨损伤小,但维持复位能力不如螺钉。
如保留针尾在皮肤外,因固定时间较长,针易滑动且易感染。
螺钉控制复位能力强,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也有人担心螺钉会对关节面软骨造成一定损伤。
使用拉力螺钉还是非拉力螺钉固定,空心螺钉还是实心螺钉,不同医生也有不同选择。
一般认为:1、2、3跖跗关节可用螺钉固定,4、5跖跗关节因活动性较大,用克氏针固定。
(三)软组织损伤
在足部压砸或碾轧伤时,软组织损伤多很严重,且多合并有开放伤口,也有足骨筋膜室综合症可能。
严重者可影响到足是否能存留。
如无开放伤口,捻搓的皮肤常发生坏死,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处理软组织损伤为主,如减张切开或游离植皮,在确实可能保存肢体的情况下,可同时处理跖跗关节的损伤,如复位及钢针固定。
(四)陈旧损伤的处理
晚至6周的陈旧损伤,如条件许可,仍可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较好疗效。
但更晚的损伤多遗留明显的外翻平足畸形,足内侧有明显的骨性突起,前足僵硬并伴有疼痛。
由于足底软组织挛缩及骨关节本身的改变,再行复位已不可能。
为减轻疼痛及足内侧骨性突起的压迫及摩擦,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