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三坊七巷

合集下载

三坊七巷古建筑文保单位

三坊七巷古建筑文保单位

三坊七巷古建筑文保单位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被誉为“福州的博物馆”。

本文将介绍三坊七巷中的一些古建筑文保单位。

1. 安仁坊:位于三坊七巷的中心位置,是三坊七巷最大的坊院之一。

安仁坊建于明代,曾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坊内保存着众多的明清建筑,如大成殿、寿春堂等。

这些古建筑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精华。

2. 光禄坊:位于三坊七巷的南部,是明代的一处官宦住宅区。

光禄坊内的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代的光禄大堂。

这座建筑宏伟壮观,是明代官宦建筑的典范之一。

3. 赏心悦目斋:位于三坊七巷的西北角,是一座明代的私人宅院。

这座宅院建筑风格独特,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配以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装饰。

赏心悦目斋内部布局合理,有庭院、花厅和书房等,体现了明代私人宅院的布局风格。

4. 青蒿馆:位于三坊七巷的东北角,是一座清代的私人宅院。

这座宅院以青蒿为名,意味着清新自然的意象。

青蒿馆的建筑风格延续了明代的传统,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内部装饰精美,展现了清代私人宅院的豪华与精致。

5. 望厦:位于三坊七巷的北部,是一座明代的文人宅院。

望厦是福州著名的文化人陈望道的故居,也是福州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

望厦的建筑风格受到了江南园林的影响,宅内有湖泊、山石和花木,营造出一种宜人的环境。

6. 建新书院:位于三坊七巷的东南角,是一座明代的书院。

建新书院是福州著名文学家杨慎的创办,是福州地区最早的书院之一。

书院内保存了众多的古籍和文物,展示了明代的文化教育状况。

以上介绍的几处古建筑文保单位仅是三坊七巷中的一部分,这里还有许多其他的古建筑,如东西巷、六弄、九曲巷等。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福州的历史遗产,也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古建筑,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我国的传统文化。

希望三坊七巷的古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旅游体验。

非遗景点名单

非遗景点名单

非遗景点名单非遗景点名单涵盖了全国各地的非遗村落、非遗博物馆、非遗工坊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非遗景点例子:1.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保存了中国古代礼仪音乐、祭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唐卡:位于西藏自治区,保存了中国独特的唐卡画艺术,是西藏仙居的重要文化遗址。

3.彝族三道茶:位于云南省景东县,保存了彝族独特的三道茶饮食文化。

4.昆曲: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昆山,保存了中国传统曲艺昆曲文化,因此被称为昆曲之乡。

5.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的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寨、侗族鼓楼等。

6.陕北黄土高原:陕西省的一个地区,拥有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和民间艺术,如剪纸、安塞腰鼓等。

7.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拥有丰富的徽派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剧、徽州三雕等。

8.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拥有世界著名的古代城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晋商文化、平遥推光漆等。

9.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拥有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丽江古乐、纳西刺绣等。

10.喀什古城:位于新疆喀什地区,拥有浓厚的维吾尔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十二木卡姆、巴扎等。

11.龙泉古镇:位于浙江省龙泉市,以龙泉宝剑和龙泉青瓷制作技艺闻名,被誉为“剑瓷之都”。

12.福州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福建京剧、福州评话等。

13.嵊州越剧:位于浙江省嵊州市,是中国越剧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越剧文化遗产。

14.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庐山谣、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等。

15.龙岩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拥有世界著名的客家土楼建筑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6.贵阳花溪: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拥有丰富的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7.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丰富的佛教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8.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白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大理石雕、白族三道茶等。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新疆天山,包含三项风景名胜区和三项自然保护区组成: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库尔德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山天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赛里木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那拉提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201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大运河。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文物局2012年10月22日更新)共45项1.北京中轴线(含北海)(北京市)2.大运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3.中国白酒老作坊: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山西省汾阳市)、成都水井街酒坊(四川省成都市)、泸州老窖作坊群(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郎酒老作坊(四川省泸州市)、剑南春酒坊及遗址(四川省绵竹市)、宜宾五粮液老作坊(四川省宜宾市)、红楼梦糟房头老作坊(四川省宜宾市)、射洪县泰安作坊(四川省射洪县)4.辽代木构建筑:应县木塔(山西应县)、义县奉国寺大雄殿(辽宁义县)5.关圣文化建筑群(山西省运城市)6.山陕古民居:丁村古建筑群(山西省襄汾县)、党家村古建筑群(陕西省韩城市)7.阴山岩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8.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9.红山文化遗址:牛河梁遗址(辽宁省朝阳市);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10.中国明清城墙:兴城城墙(辽宁省兴城市)、南京城墙(江苏省南京市)、临海台州府城墙(浙江省临海市)、寿县城墙(安徽省寿县)、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安徽省凤阳县)、荆州城墙(湖北省荆州市)、襄阳城墙(湖北省襄阳市)、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11.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2.金上京遗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3.扬州瘦西湖及盐商园林文化景观(江苏省扬州市)14.无锡惠山祠堂群(江苏省无锡市)15.江南水乡古镇:甪直(江苏省苏州市)、周庄(江苏省昆山市)、千灯(江苏省昆山市)、锦溪(江苏省昆山市)、沙溪(江苏省太仓市)、同里(江苏省吴江市)、乌镇(浙江省桐乡市)、西塘(浙江省嘉善县)、南浔(浙江省湖州市)、新市(浙江省德清县)16.丝绸之路(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上丝绸之路(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山东省蓬莱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17.良渚遗址(浙江省杭州市)18.青瓷窑遗址(浙江省慈溪市、龙泉市)19.闽浙木拱廊桥(浙江省泰顺县、景宁县、庆元县;福建省寿宁县、周宁县、屏南县、政和县)20.鼓浪屿(福建省厦门市)21.三坊七巷(福建省福州市)22.闽南红砖建筑(福建省厦门市、南安市)23.赣南围屋(江西省赣州市)24.“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潞简王墓(河南省新乡市)25.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湖北省黄石市)26.土司遗址:唐崖土司遗址(湖北省咸丰县)、容美土司遗址(湖北省鹤峰县);老司城遗址(湖南省永顺县);海龙屯遗址(贵州省遵义市)27.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湖南省凤凰县)28.侗族村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绥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贵州省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29.南越国遗迹(广东省广州市)30.灵渠(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31.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32.白鹤梁题刻(重庆市涪陵区)33.钓鱼城遗址(重庆市合川区)34、蜀道:金牛道广元段(四川省广元市)35.古蜀文明遗址:金沙遗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遗址(四川省广汉市)36.藏羌碉楼与村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7.苗族村寨(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榕江县、丛江县、雷山县、锦屏县)38.万山汞矿遗址(贵州省铜仁市)39.哈尼梯田(云南省元阳县)40.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41.芒康盐井古盐田(西藏自治区芒康县)42.统万城(陕西省靖边县)43.西夏陵(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44.坎儿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45.志莲净苑与南莲园池(香港特别行政区)。

2023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

2023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

2023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
文化遗产旅游案例有很多,以下是部分相关信息:
1. 太原砖雕(山西居民砖雕):在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以“匠心铸造经典共筑闽韵相传”为主题,
入选百强案例“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建设案例”板块。

3.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有159座,基
本上保留原有的“鱼骨状”街巷格局和空间形态特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和“闽台渊源彰显地”。

此外,还有龙岩市“永定土楼:保护先行、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等案例。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访问各地文旅厅官网。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讲解介绍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讲解介绍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讲解介绍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是福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景区,也是福建省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一。

它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群。

该景区包括三坊、七巷和十三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水榭戏台。

水榭戏台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原名“五老庙”,后改名为“水榭戏台”,是一座集戏台、水榭、庭院于一体的建筑群。

水榭戏台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福建传统园林建筑和南方水乡风格为主,水波粼粼、桥流曲折、亭榭连绵,形成了一个优美的水上乐园。

水榭戏台不仅是演出戏曲的场所,也是游客观赏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好去处。

在水榭戏台内,游客不仅可以欣赏传统戏曲表演,还可以品尝福州特色小吃、观赏古典舞蹈、参加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

此外,水榭戏台还设有图书馆、展览室等文化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

总之,水榭戏台是一座集观光、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它不仅是福州市的文化名片,也是福建省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前来游览的游客,不仅可以欣赏传统建筑和文化,还可以感受到福州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 1 -。

三坊七巷的遗产类别

三坊七巷的遗产类别

三坊七巷的遗产类别
三坊七巷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著名古老街区,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遗产类别的角度来看,三坊七巷可以被归类为文化遗产和历史遗产。

首先,三坊七巷作为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国传统的街区布局和建筑风格。

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包括明清时期的宅院、庙宇和官署等,这些建筑不仅在结构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作为历史遗产,三坊七巷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里曾是福州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保存了大量古老的街巷、石板路、古井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福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除此之外,三坊七巷还代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街区文化和生活方式,这里的民居、宗祠、庙宇等建筑,以及传统手工艺品、民间工艺等文化元素,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
貌,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三坊七巷作为中国福州市的著名古老街区,其遗产类别涵盖了文化遗产和历史遗产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级下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之三坊七巷

五年级下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之三坊七巷

五年级下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之三坊七巷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讲讲咱们福州超级有名的三坊七巷!一走进三坊七巷,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

那石板路,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简直让人陶醉。

我和爸爸妈妈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兴奋得像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

妈妈笑着说:“你慢点,小心摔着!”我哪顾得上呀,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坊巷里有好多好玩的店铺。

有一家卖糖人的,那师傅手艺可厉害了!只见他舀起一勺糖浆,三两下就画出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忍不住叫起来:“哇,这也太神奇了吧!”还有一家卖油纸伞的店。

那些油纸伞五颜六色,漂亮极了!我拿起一把,想象着自己打着它走在雨巷里,就像戴望舒诗里写的那样,多浪漫呀!我对爸爸说:“爸爸,给我买一把好不好?”爸爸笑着答应了。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

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个老爷爷在捏面人。

他的手可巧啦,一会儿就捏出了一个孙悟空,一会儿又捏出了一个猪八戒,大家都拍手叫好。

我在心里想:“这老爷爷是不是有魔法呀?”三坊七巷里还有很多名人故居呢。

有严复的,有林觉民的。

走进他们的故居,看着那些古老的桌椅、床铺,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当年在这里生活、学习的情景。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的时候,我们一边走一边讨论。

一个小伙伴说:“你们说,这些古人在这里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玩耍呀?”另一个小伙伴说:“说不定他们比我们还调皮呢!”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导游姐姐在给游客讲解。

她说:“三坊七巷可是福州的历史文化名片,承载着咱们这座城市的记忆。

”我听了,心里满满的自豪。

到了晚上,三坊七巷的灯笼都亮起来了,红彤彤的一片,美极了!就像天上的星星落到了地上。

朋友,难道你不想来三坊七巷感受一下这独特的魅力吗?难道你不想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吗?快来吧,三坊七巷等着你!。

福州三坊七巷简介

福州三坊七巷简介

福州三坊七巷简介来源: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络中⼼福州⼀直试图成为⼤城市,⼤的意思是包容所有。

由于地处盆地,加上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传统,虽然临海靠港,⼜是近代五⼝通商的⼝岸之⼀,福州既不象泉州那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笔;也没能象厦门⼀样,依靠地理优势和⼈⽂特点,充分发展了现代商贸;福州更象⼀个偏安的⼩城,在满城浓郁的榕树荫下默默度着光阴,但这不妨碍建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福州的市中⼼,在繁华的东街⼝商业区西⾯,留下⼀⼤⽚保留有近100座占地千平⽶以上的明清年代府第建筑,这⼀⽚统称为“三坊七巷”的街区,被称作是福州明清建筑的博物馆,是古城中坊巷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南⽅现存⽐较完整的⼤规模古街区之⼀,这些⾼墙乌⽡的宅第和⽣活在⾥⾯的⼈们,⼀直是这个千年古城最有⽂化⽓息的地⽅,⾄今存留在三坊七巷的⼤量名⼈故居,在被商业⽓息⽇渐侵蚀下,依然如颗颗珍珠,透过时间的蒙尘闪烁出不灭的光芒。

历史上福州市的商业中⼼在南后街,这条绿荫如盖的古街始建于西晋末年,唐朝以后,为了控制⼤量躲避中原战乱流⼊闽越⼀带的⼈⼝,也为了发展商贸经济和抵抗外蕃⼊侵,当时的闽王王审知开始规划建设福州新城,新城以南后街为南北⾛向的中轴线,东西两边延展开三坊七巷,西边从北到南是⾐锦坊、⽂儒坊和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依次排列在东⾯,三坊七巷在明清时期达到繁华的顶峰,商贾如云,⽂⼈墨客落难王公如过江之鲫,直⾄今天,我们还不难从三坊七巷⾥众多⼤宅第的门楣上、窗槛间依稀见到当年奢华景象。

穿过朱红⾊的牌楼⾛进⾐锦坊闲逛,⼣阳斜照下是条长长的巷道,宽不过四⽶,两边抹着⽩灰的⾼墙顶上爬⼭虎丛⽣,间杂着⼏簇开得⾮常灿烂的紫的粉的三⾓梅,⼀扇扇朱红⼤门仿佛关闭了⼀个世纪,即便是开着的⼩门看进去也幽暗深邃;榕树下偶尔会碰见三两头发花⽩的⽼⼈围坐玩⼀种四⾊纸牌,抬起头对你客⽓地笑笑,那眼神就象⼩时候外婆家隔壁的阿婆,亲切⽽且遥远。

三坊七巷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景点介绍1 小胥教堂小胥教堂坐落在上海市三坊七巷,已有百年历史。

它是一座维多利亚式建筑,建于1874年,在1985年被认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胥教堂是三坊七巷乡土韵味的代表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社区交流空间。

小胥教堂宽27米,高13米,地处植物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教堂前面有1000平方米的花园,四周种植着绿树。

每年一月,小胥教堂会按照福音崇拜的要求,在自己的礼堂内举行一场特别的礼拜。

2 三坊七巷三坊七巷也称新石巷,位于上海市虹口区,被称为上海社区旅游的代表之地,拥有浓厚的上海乡村风格。

三坊七巷是一个不大的街区,但却有着传统的人文景观。

这里有芙蓉园士多店、皮影戏文化工作室、迪士尼梦幻主题书店,有传统铺面、小酒馆等,让游客体验着具有时代变迁气息的复古文化,感受老上海的味道。

3 光滩光滩在三坊七巷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有着清晰的英式风格建筑,完美体现了传统上海社区的格局,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等。

光滩因它曾经属于上海国际外籍人员的合租院落而取名“光滩”。

现在,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古朴隽永的文化胜地,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共享浓厚的上海文化气息。

4 九宣桥九宣桥跨越漕泾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三坊七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九宣桥始建于1842年,全长113.8米,鼓檐式格架,地质由洞冈、石板和拱墩三部分组成,桥上一桥十八弯,形成独特的曲桥美景,目前九宣桥仍被拆除后彩绘牆石的新风格延续。

5 大营沙墩大营沙墩是三坊七巷的重要文物古迹,也是上海早期重要的工程建筑和堤防建设遗迹之一。

据史载,大营沙墩最初是西汉勤王李斯精令大将军办官所由,后由唐朝政府修建,而后数百年间一直被维护着,两山之间的泾渭分明,惊才震群。

以上就是关于三坊七巷景点介绍的简介,这里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从上海传统文化建筑如小胥教堂到有芙蓉园士多店、皮影戏文化工作室等的新石街,亦或是古朴而古典的九宣桥桥梁,再到上海早期重要的工程建筑和堤防建设遗迹的大营沙墩,一切都让游客沉浸在三坊七巷的传统文化中,让人尽情延伸想象与感受。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三坊七巷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三坊七巷

游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三坊七巷嘿,朋友们,今儿个我要给你们唠唠我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游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三坊七巷!这可不是一般的溜达,简直是穿越回了老福州的悠悠岁月,那感觉,啧啧,绝了!一踏进那古色古香的巷子口,我就跟穿越了似的,手机信号都弱了几分,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说真的,那石板路,磨得光溜溜的,每一块都像是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我沿着小巷子溜达,两边是白墙黛瓦,偶尔一两扇木门半掩着,里头传来阵阵茶香和笑声,让人忍不住想探头进去瞧瞧。

走着走着,就被一阵“哐当哐当”的声音吸引了,循声而去,嘿,是一家老银匠铺。

师傅正拿着小锤子,一下下敲打着银器,那专注的眼神,仿佛时间在他那儿都慢了下来。

我凑上前,师傅抬头,笑眯眯地问:“小伙子,来看看银饰不?手工的,独一无二!”我笑着摇摇头,心里却想,这手艺,可不就是活生生的文化遗产嘛!再往深处走,遇到了一群穿着汉服的小姐姐,她们手执油纸伞,漫步在雨后的巷子里,那画面,美得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

我忍不住拿起手机,咔嚓咔嚓拍了几张,还厚着脸皮上去求了张合照,小姐姐们笑得可甜了,说:“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的融入了这份古老而又鲜活的氛围中。

逛累了,我找了家茶馆坐下,点了一壶茉莉花茶,那清香,直沁心脾。

茶馆里坐满了人,大家或低语交谈,或静静品茶,偶尔传来几声悠扬的评书声,让人心旷神怡。

我旁边坐着一对老夫妇,他们相视一笑,那份默契和幸福,让我这个旁观者都感到温暖。

就这样,我在三坊七巷度过了一个悠闲而充实的下午。

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我回头望了望那片被夕阳染金的古老街巷,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三坊七巷,你的美,我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领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9月更新)共45项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9月更新)共45项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9月更新)共45项1.北京中轴线(含北海)(北京市)2.大运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3.中国白酒老作坊: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山西省汾阳市)、成都水井街酒坊(四川省成都市)、泸州老窖作坊群(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郎酒老作坊(四川省泸州市)、剑南春酒坊及遗址(四川省绵竹市)、宜宾五粮液老作坊(四川省宜宾市)、红楼梦糟房头老作坊(四川省宜宾市)、射洪县泰安作坊(四川省射洪县)4.辽代木构建筑:应县木塔(山西应县)、义县奉国寺大雄殿(辽宁义县)5.关圣文化建筑群(山西省运城市)6.山陕古民居:丁村古建筑群(山西省襄汾县)、党家村古建筑群(陕西省韩城市)7.阴山岩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8.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9.红山文化遗址:牛河梁遗址(辽宁省朝阳市);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10.中国明清城墙:兴城城墙(辽宁省兴城市)、南京城墙(江苏省南京市)、临海台州府城墙(浙江省临海市)、寿县城墙(安徽省寿县)、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安徽省凤阳县)、荆州城墙(湖北省荆州市)、襄阳城墙(湖北省襄阳市)、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11.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2.金上京遗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3.扬州瘦西湖及盐商园林文化景观(江苏省扬州市)14.无锡惠山祠堂群(江苏省无锡市)15.江南水乡古镇:甪直(江苏省苏州市)、周庄(江苏省昆山市)、千灯(江苏省昆山市)、锦溪(江苏省昆山市)、沙溪(江苏省太仓市)、同里(江苏省吴江市)、乌镇(浙江省桐乡市)、西塘(浙江省嘉善县)、南浔(浙江省湖州市)、新市(浙江省德清县)16.丝绸之路(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上丝绸之路(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山东省蓬莱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17.良渚遗址(浙江省杭州市)18.青瓷窑遗址(浙江省慈溪市、龙泉市)19.闽浙木拱廊桥(浙江省泰顺县、景宁县、庆元县;福建省寿宁县、周宁县、屏南县、政和县)20.鼓浪屿(福建省厦门市)21.三坊七巷(福建省福州市)22.闽南红砖建筑(福建省厦门市、南安市)23.赣南围屋(江西省赣州市)24.“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潞简王墓(河南省新乡市)25.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湖北省黄石市)26.土司遗址:唐崖土司遗址(湖北省咸丰县)、容美土司遗址(湖北省鹤峰县);老司城遗址(湖南省永顺县);海龙屯遗址(贵州省遵义市)27.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湖南省凤凰县)28.侗族村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绥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贵州省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29.南越国遗迹(广东省广州市)30.灵渠(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31.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32.白鹤梁题刻(重庆市涪陵区)33.钓鱼城遗址(重庆市合川区)34、蜀道:金牛道广元段(四川省广元市)35.古蜀文明遗址:金沙遗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遗址(四川省广汉市)36.藏羌碉楼与村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7.苗族村寨(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榕江县、丛江县、雷山县、锦屏县)38.万山汞矿遗址(贵州省铜仁市)39.哈尼梯田(云南省元阳县)40.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41.芒康盐井古盐田(西藏自治区芒康县)42.统万城(陕西省靖边县)43.西夏陵(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44.坎儿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45.志莲净苑与南莲园池(香港特别行政区)。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福州建城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

修建者是越王勾践的后裔——无诸。

而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

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

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

"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了为新一轮创业而组建家园。

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

到了唐末,公元十世纪初,福州城已经颇具规模,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在那时初步形成;宋代三坊七巷完善定型,而且一如既往成为高官显贵们的住宅区。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

这让人联想到宋代福州"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的盛况,并且记起古城区的内河是通海感潮的。

大海的广博、渊深与外向,时时引人上下求索、奋发有为。

这个巷于是不断有人出人头地,得享锦衣玉食,并赢取外界无数艳羡的目光。

而觥筹交错、掸冠相庆时,最易激发的是雁过留声的雅兴。

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兄官至御史中丞,后任福州知府,弟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二人相会故乡,命名居地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王益祥任江东提刑,仕归居此,才正式命名为衣锦坊。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

喜看家乡新变话——三坊七巷大家熟悉的三坊七巷,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三坊七巷总面积611亩,始建于西晋末年,这里是福州这座千年古城最具文化气息的地方,至今还保留了大量的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建筑,被誉为一座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公元前202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

两百多年后,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新置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

到了唐天复元年,即公元901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了“守地养民”,又在子城之外,以钱纹砖砌筑起一座“罗城”,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我们所熟知的三坊七巷就在罗城的西南部。

三坊七巷,一个古老的名字,虽然古老,但不苍老。

望着高大的墙,冗长的巷子,斑驳的老树,头上的一道蓝天,不时掠过的微风,整个世界仿佛都变小了。

巷子里很安静,只有那时不时传来一两声孩子们的嬉笑。

虽说后人改造了石板路、矮墙,但我依旧可以看见那些古老木制的门庭。

一律的暗红,虽然不如俏丽女子的裙摆红得妩媚,也不像带刺的玫瑰红得颓败,但是它有一种平和,让人感到温暖的气息。

身临其境,不禁被三坊七巷这种气氛所感染。

雕栏石砌像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而留下的,是一片宁静。

慢慢地,仿佛整个世界只有宁静。

坊与巷,这是两个古老的词,时间已经在上面镀了一层厚厚的铁锈,锈色下,它们渐渐变得狭小、泛黄、淡远。

似乎它已经缩在角落里。

似乎已经像一片脆弱的枯叶。

似乎连呜咽声都渐渐凝噎。

回想,我们仿佛看到了,看到它们曾经花朵般绽放的时代。

纵与横,方与正,井然有序,宛若训练有素的军队,宛若中规中矩的棋盘。

现代都市轰隆隆行进的步伐,也奇迹般从它身边一次次绕过,没有踩下,是侥幸吗?还是因为这座古老的建筑里走出来的英雄豪杰暗中庇佑。

翻动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大串在中国近代舞台上风起云涌的人物,像:严复、沈葆桢、林旭、林觉民、林徽因、谢冰心、庐隐、郁达夫、郭化若……他们的生活的痕迹都或多或少映现在三坊七巷里。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
(以下文字由新浪博客之:飞旋的草帽 整理)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为新一轮创业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现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张 经:(1492~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候官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嘉兴知县。嘉靖四年召为吏科给事中,历户科都给事中、太仆少卿、右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嘉靖十六年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以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二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改兵部。张经有智勇,能用兵,在江南抗倭期间御将帅,守要害,有功无罪,最后被严嵩、赵文华陷害而死。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陈 帙:林则徐之母,居文儒坊19号。

福州历史文化(一)2024

福州历史文化(一)2024

福州历史文化(一)引言概述:福州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作为一个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福州保留了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正文:一、古代建筑1. 福州古城墙:福州城墙是古代城市建筑的代表之一,保留着中国古代城市防御系统的痕迹。

2. 三坊七巷: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群落,拥有晋、南、清三个时期的建筑风格。

3. 于山夫人祠:这座祠堂是为了纪念当地名人于山所建造,是福州地区许多祠堂建筑的典范。

二、文化遗址1. 东山文化遗址:这是福州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2. 马尾鼓山遗址:这是一个古代墓地,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和玉器等。

3. 林则徐故居: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的名人,他的故居展示了他的生平和他的对国家做出的贡献。

三、宗教文化1. 白塔寺:是福州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建于唐代,是佛教信仰的中心。

2. 启山寺:福州著名的道教寺庙,供奉着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张道陵。

3. 黄道观: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庙宇,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四、名人文化1. 林则徐:福州是林则徐的故乡,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2. 陈宪章:他是清朝末年的名臣,对于中国的政治改革和军事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3. 王洪炉:他是中国著名的舞蹈家和编舞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福建地方特色和民间元素。

五、民俗文化1. 福建木雕:福建的木雕工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名,以其细腻的雕刻工艺和美丽的造型而著称。

2. 闽南民俗:福州是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闽南人热情好客的民俗文化在福州得到了充分展现。

3. 船笙文化:福建的船笙是一种特殊的音乐乐器,与闽南地区的渔民文化紧密相连。

总结:福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古代建筑、文化遗址、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福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都赋予福州独特的魅力,并吸引着人们来此一探究竟。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介绍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留存下来的历史街区之一,也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福州三坊七巷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总占地约45公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其基本格局形成于唐末,到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鼎盛,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陈承裘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沈葆桢故居、林氏民居、小黄楼等9座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是闽都文化象征、福州城市文脉所在。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不过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

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

其中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且各有吉祥寓意。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

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2009年6月,“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州市按照“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全面启动实施“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现已基本完成全部文保建筑保护修复。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讲解介绍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讲解介绍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讲解介绍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是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的一处古建筑群,是福州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建筑之一。

它由三条南北向的坊和七条东西向的巷组成,其中还有一处池塘和一座戏台。

这座建筑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它作为福州城的一处贵族府邸存在。

后来在清代,这里成为了一个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前来游览和交流。

在此期间,这里的水榭、戏台也得到了重新修缮和扩建。

水榭和戏台是三坊七巷的两大亮点。

水榭是一座雕梁画栋的两层楼阁,建在一片宽敞的池塘中央。

它保留了古代建筑特色,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现代设计元素。

戏台则是位于水榭旁边的一个露天剧场,每年都会在此举行一些戏曲演出和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作为福州市的一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福州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三坊七巷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三坊七巷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三坊七巷《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三坊七巷》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级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我们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在福建福州,那里就像一个大大的历史博物馆。

走进三坊七巷,脚下是古老的石板路,好像在跟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里的房子都很特别,高高的马头墙,精美的木雕和石雕。

有一个叫水榭戏台的地方,那可是以前人们唱戏的舞台呢。

想象一下,演员们在上面唱着好听的戏,台下的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多热闹呀!还有严复故居,严复爷爷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他的房子里摆放着好多他用过的东西,看着这些,我好像能感觉到他当年努力学习和思考的样子。

三坊七巷里还有好多好吃的。

比如肉燕,那小小的像燕子一样的馄饨,吃起来又滑又香。

还有花生汤,甜甜的,喝上一口,心里都美美的。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来三坊七巷玩一玩,感受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哟!《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三坊七巷》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有一个特别棒的地方,叫三坊七巷。

一走进三坊七巷,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

街道两旁的房子古色古香,门窗上的雕花漂亮极了。

我给你们讲讲林则徐纪念馆吧。

林则徐爷爷是个大英雄,他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做了好多了不起的事情。

在纪念馆里,能看到他的画像和他用过的东西,让人特别敬佩。

还有光禄坊里的光禄吟台,那里有一块大石头,传说有神仙在上面休息过呢!三坊七巷的小吃也多得数不过来。

鱼丸又大又圆,咬一口,满嘴都是鲜美的味道。

芋泥软软甜甜的,好吃得不得了。

小朋友们,快来三坊七巷一起玩耍吧,一定会让你们开心得不想回家!。

三坊七巷调研

三坊七巷调研

简介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向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主要景点:水榭戏台,刘家大院,严复故居(街区布置)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三坊七巷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
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
(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
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
或实质的联系。

简介: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2006年,三坊七巷与朱紫坊一起以“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名义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9处,其它各级文物19处,保护历史建筑131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同时这里还有闽剧、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外,如今三坊七巷仍然保留里坊制度,里坊制度的主要原则是:中心布局原则、对称安排原则、方块居住原则、市场固定原则和市民宜居原则。

尽管这些原则国内诸多城市都曾运用,但最为难得的是“三坊七巷”不仅全面的实施,而且千年至今依然基本地保存下来,这正是弥足珍贵之处。

历史状况: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

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

“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了为新一轮创业而组建家园。

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
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
的风姿和荣耀。

文化地位: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明清时期则是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

其白墙瓦
屋布局严谨,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
馆”。

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
明清建筑博物馆”。

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
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在近代中国,没有一个地方像三坊七巷这样孕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冰心、严复、沈葆桢、邓拓、何振岱、林则徐、林觉民……这里一直是福州古城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透着陈年的书卷气。

在南后街的杨桥路口,坐落着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故居。

这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四进院落,原为风火墙式的民居,林觉民曾经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在这里办过女学,介绍欧美先进思想,宣传男女平等;
黄巷有唐代崇文馆书郎名儒黄璞故居遗址,到了清代中晚期又成了梁章钜和赵新的住宅,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到一段黄巢起义的历史;宫巷有民国初海军总长刘冠雄的故居,它记录了一部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史诗;郎官巷有严复的故居,里面有假山、鱼池,严复就是在这里病逝的
同时,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与清理,已对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遗址考古发掘面积近1300平方米。

据初步统计,考古队已清理出唐五代夯土城
墙74米、木质挡墙1处,宋代房基4处,台基1处,明清时期的水井44处。

此次
考古挖掘还出土了大量古代遗物,主要有唐五代钱纹砖、瓦当、筒瓦、板瓦等建筑
构件,以及延续至宋代的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盘、碗、碟、瓶、豆、执壶、瓷
枕、器盖等生活用具和商品,生产玻璃器的遗迹等。

在考古挖掘现场看到了四面分
别印有陈、郑、林等十几个姓氏的钱纹城墙砖,以及镌有“威武军”、“东山窑”
等字样的城墙砖。

这些城墙是当时福州官民共同建城及当时社会生活形态的生动写
照,既是对福建古代城市文明的直接注释,也将成为福州历代城市发展与文化遗存
的完美展示。

现状描述:
然而,三坊七巷这张承载着“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赫赫声誉的“福州城市文化名片”,如今的却是一幅破败萧条的景象。

残留下的古街坊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有的梁架
倾斜、墙壁剥落,有的屋面破漏、濒临倒塌,由于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不堪。

古民居里,到处可见随意缠绕的电线、胡乱放置的煤气灶等,火患严重。

一些现代砖混结构小楼房也穿插其间,严重破坏了街区整体风貌。

福建省政协委员大力呼吁,围绕关于三坊七巷保护开发问题的提案从没有间断过。

他们向社会发出呼声:救救三坊七巷。

这个呼声于那年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救救三坊七巷》中得到了强化。

2003年起,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更是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并形成专报件、提案,极力要求完整保护。

参照福州市规划局、福州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关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的报告,调研组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是政府,将其纳入房地产开发,必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应将三坊七巷等遗产的土地使用权收回,由政府组织保护和整治,并设立三坊七巷保护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事宜;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据悉,目前,福州市规划院正在着手《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预计春节后完成。

修缮后的三坊七巷将保留旧坊故里人文荟萃、温馨宅院、名人故居汇聚的典型古街坊风貌。

保护措施:
修复大事记
1997年
1月,福建省人大批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文保护“三坊七巷”和朱紫坊的传统坊巷格局和典型明清民居。

2005年
8月,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成立,中共福建省常委、福州市市委书记袁荣祥任组长,全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等8位为领导小组
顾问。

12月,经多年谈判,福州市人民政府与福建闽长置业有限公司终止“三坊七巷”保护改造项目合同,政府收回“三坊七巷”土地使用权。

2006年
6月12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复成立“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管委会。

7月4日,福州市人民政府颁布《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8月,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保护修复施工导则》。

2007年
3月,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6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三坊七巷”6处“国保”单位修复设计方案。

6月,三坊七巷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2008年
10月16日,中共福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成立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

11月13日,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成立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

6月10日,三坊七巷古建筑壁画修复工程摘得“国奖”,被评为“2011
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

8月22日,市规委会召开,南街改造方案正式确定。

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哪些规定
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Ⅲ:三坊七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积淀,使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士人阶层聚集的生活空间,整个街区和内部的众多宅园,系统地保留着这一阶层在清朝末年退出历史舞台之际的群体生活环境。

从个体的生活场所,到承载家族的宅园、再到坊巷中的邻里,乃至整个坊巷社区和其外部环境,处处展现出这一群体在精神文化方面普遍的高雅追求,同时又都深刻的影响到街区中的其他阶层,并形成了整个片区的整体风貌特色和突出品质,成为历代世人向往的生活场所。

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标准标准Ⅳ:三坊七巷保存着延续了上千年的街巷格局,其地上遗存与地下遗址共同反映出福州古城唐宋以来城市格局由里坊制到坊巷制的变迁和发展。

与城市总体格局的紧密联系,组织严谨的坊巷格局,清晰完整的街巷结构单元和均匀排布其中,形制统一的宅园建筑,以及铭刻在坊巷内管理制度,共同成为中国古代城市住区肌理、城市景观特征以及城市住区组织管理模式的突出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