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回火,退火,淬火,正火的定义及顺序
回火,退火,淬火,正火的定义及顺序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金属热处理工艺:回火、退火、淬火与正火的定义及顺序在金属加工领域,热处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工艺,它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以下将详细讨论各种工艺的原理及其应用。
1.退火:退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以适当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金属的塑性、韧性和机械性能。
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两种。
完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结构中的晶界、析出物等发生重排和消失。
不完全退火则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结构中的晶界、析出物等部分发生变化。
退火的应用包括消除金属加工硬化,改善冷作硬化材料的塑性、焊接后消除应力和改善机械加工性能等。
2.正火:正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正火的目的是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正火的冷却速度较慢,使金属内部的相转变得以充分进行。
正火的应用包括强化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其抗拉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淬火:淬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持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淬火的目的是使金属中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
迅速冷却可以抑制相变,使金属的组织结构保持不稳定状态,从而形成硬脆的马氏体。
淬火的应用包括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改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4.回火:回火是指将已经淬火过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应力和脆性,同时调整金属的硬度和韧性。
回火一般在淬火后立即进行,以充分发挥淬火的效果。
回火的应用包括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降低其硬度和强度,调整材料的组织结构。
总结起来,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退火主要是为了改善塑性和韧性,正火用于提高硬度和强度,淬火用于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而回火则用于调整硬度、韧性和组织结构。
这些热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钢铁、铝合金和铜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工艺是一种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达到特定要
求的工艺。
它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强化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退火是一种使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缓慢冷却,从而改变其组织结构
和性能的方法。
退火可以分为全退火和局部退火两种。
全退火是将整
个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局部退火则是只对金属材料的某些部位进行加热处理。
正火是一种使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均匀加热并快速冷却的方法。
正火可
以使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也会使其脆化。
淬火是一种将已经加热至高温的金属材料迅速浸入水或油中进行快速
冷却的方法。
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最高硬度和强度,但也会导致
其脆性增加。
回火是一种使已经淬火的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方法。
回火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降低,但也
可以减少其脆性。
表面强化是一种将金属材料表面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强化方法包括喷丸、电镀、氮化等。
在金属热处理工艺中,温度和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不同的工艺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来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淬火时冷却介质(如水或油)也会影响结果。
总之,金属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达到特定要求。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控制好温度、时间等关键因素以保证效果。
正火、退火、淬火与回火的区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1)淬火(quenching):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下降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
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
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2)回火(tempering):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
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3)正火(normalizing):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其目的是:(a)去除材料的内应力;(b)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
(4)退火(annealing):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及他们所要解析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工艺正火工艺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100~150℃的正火则称为高温正火。
对于中、低碳钢的铸、锻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
与退火相比,正火后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因而强度和硬度较高。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网状的渗碳体全部溶入到奥氏体,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渗碳体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从而能消除网状碳化物,改善过共析钢的组织。
焊接件要求焊缝强度的零件用正火来改善焊缝组织,保证焊缝强度。
在热处理过程中返修零件必须正火处理,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的结构零件必须正火后进行调质才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中、高合金钢和大型锻件正火后必须加高温回火来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
有些合金钢在锻造时产生部分马氏体转变,形成硬组织。
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组织采取正火时,比正常正火温度高20℃左右加热保温进行正火。
正火工艺比较简便,有利于采用锻造余热正火,可节省能源和缩短生产周期。
正火工艺与操作不当也产生组织缺陷,与退火相似,补救方法基本相同。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硬度知识
退火、正火、淬火zhan huo(cuihuo)金属处理用第一个读音、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及他们所要求的钢的材质及温度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检测方法: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回火又称配火。金属热处理工艺的一种。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采用低温回火、中温回火或高温回火。通常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延性或韧性逐渐增高。
材料一般是低碳钢以上,不同的材料温度不同恒温时间也不同。
回答者: 圣龙龙骑士 | 二级 | 2010-11-11 13:03
退火就是随炉冷却,正火就是空冷,淬火就是将加热的材料放入淬火介质中(水、煤油等等)回火就是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是工件再回到一定的温度中保温。淬火主要是为了增加材料表面的硬度。退火正火,都是为了增加材料强度和减小裂纹出现的概率。这是个庞大的问题,看看热处理工艺学的书
对于中、低碳钢的铸、锻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与退火相比,正火后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因而强度和硬度较高。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网状的渗碳体全部溶入到奥氏体,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渗碳体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从而能消除网状碳化物,改善过共析钢的组织。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却,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它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和适应性。
下面是一篇关于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的具体介绍。
首先,对于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类型和要求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常见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弱金属材料的内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
退火的温度和冷却速率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来确定。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进行适当的保温时间,最后以适当速率冷却,以获得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正火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金属材料迅速固化。
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但也会造成材料脆性增加。
因此,淬火后一般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进行适当的保温时间,最后冷却。
回火可以减轻淬火后金属材料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具体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如下:1. 金属材料的准备: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切割、锯切或裁剪,以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2. 加热:将金属工件放入炉中,进行加热。
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要求来确定。
3. 保温:将金属工件在加热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以达到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4. 冷却: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却速率和方法对金属工件进行冷却。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空冷、水冷、油冷等不同的冷却方式。
5. 检测:对热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进行检测,包括金相检查、硬度检测、力学性能测试等。
6. 处理:根据检测结果对金属材料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处理,以满足使用要求。
以上是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的一般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常见热处理工艺
常见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工艺手段,可以使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1. 退火
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可以改善金属的塑性、韧性和可加工性,同时对于去除应力和改善表面质量也有很好的效果。
2. 正火
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正火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同时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可焊性。
3. 淬火
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迅速浸入水或者油中冷却。
淬火可以使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提高,但是会降低金属的韧性。
淬火常用于制造高强度、高硬度的零件。
4. 回火
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
回火可以改善金属的韧性和韧度,同时可以去除淬火时产生的残余应力。
除了以上四种热处理工艺,还有渗碳、氮化、钝化等特殊的热处理工艺。
渗碳是一种将碳元素渗透到表面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氮化是一种将氮元素渗透到表面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抗腐蚀性;钝化是一种将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
热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艺手段,可以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进行改善和调整,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不同的工艺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热处理中常见的四种工艺方法,用于改善和调整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1. 退火: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再以适宜速率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消除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改善塑性和韧性,并使其晶粒细化。
退火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晶界迁移:在高温下,金属材料中晶粒边界的能量降低,导致晶界迁移,晶粒尺寸增大。
- 位错运动:退火过程中,位错能够在晶粒中自由移动,减少位错密度,消除残余应力。
- 本质灭解:某些弥散在金属晶粒中的固溶体相会在退火过程中析出,导致晶粒尺寸的变大和晶格的重新排列。
2. 正火: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宜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通过空冷或缓慢冷却的方式进行热处理。
正火的主要作用是将金属材料中的非球状晶粒转化为球状晶粒,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其原理在于:- 形核长大:正火过程中,晶界能量降低,使得新晶粒的形核长大,同时消除以前晶粒的形核。
- 晶粒的再结晶:晶界的迁移和位错的运动都有助于晶粒的再结晶,使晶粒尺寸增大,晶界能量降低。
- 组织均匀化:正火过程还可以减少金属材料中的偏析和组织不均匀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3. 淬火:淬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适宜温度,然后迅速将其冷却到室温或低温的过程。
淬火的目的是通过迅速冷却,使金属材料中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者贝氏体,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原理主要有:- 马氏体转变:在热处理过程中,奥氏体在快速冷却时无法充分进行相变,形成具有大量位错和高硬度的马氏体。
- 马氏体变形: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弹性变形能力,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得到更高的强度。
4.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的过程。
回火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淬火形成的马氏体或贝氏体的组织形态,以获得理想的强度和韧性之间的平衡。
回火的原理主要有:- 残余应力的消除:回火过程中,大部分纯铁的碳体会转变为球状石墨,从而减少金属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作用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作用正火、回火、退火、淬火是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中常用的四种方法。
它们在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正火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细化,提高硬度和强度。
在正火过程中,金属内部的晶粒得到细化,晶界的强化效应增强,从而提高了金属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正火一般适用于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的情况,如机械零件的制造。
回火是指将经过正火处理后的金属材料再次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下,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回火可以消除正火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和硬脆性,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回火过程中,金属内部的晶粒得到重新调整,内应力得到释放,从而改善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
回火一般适用于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塑性的情况,如刀具的制造。
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退火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退火过程中,金属内部的晶粒得到长大和调整,晶界的强化效应减弱,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和韧性。
退火一般适用于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的情况,如冷加工后的金属材料的处理。
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高强度和高硬度的组织。
在淬火过程中,金属内部的晶粒得到抑制长大,形成了一种硬脆的组织,从而提高了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一般适用于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的情况,如刀具和轴承的制造。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是金属材料热处理中常用的四种方法,它们分别在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改善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塑性以及调整金属材料的组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四种火处理工艺。
它们的含义如下:
1. 退火(Cooling):在较高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使金属内部组织变得均匀,消除过度的熔融和结晶,使金属表面硬度降低,韧性提高,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退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2. 正火(Hot pressing):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增加,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正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正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3. 淬火(热处理):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硬度增加,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金属表面的硬度提高,内部的韧性和强度降低。
淬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Re恒温):在较低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降低,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回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回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除了上述四种火处理工艺,还有其他一些火处理工艺,如渗碳、氮化等。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火处理工艺取决于加工材料和加工要求。
淬火、回火、退火、正火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淬火是把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AC1 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急剧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预冷淬火等。
加热温度:亚共析钢Ac3+〔30-50〕℃;共析钢、过共析钢Ac1+ 〔30-50〕℃。
淬火影响保温时间因素:钢的成分、工件的外形和尺寸、加热介质、装炉状况、炉温。
冷却要求:1.薄厚不均匀的工件,后的局部现淬入;2.瘦长工件应垂直淬入;3.薄而平的工件应侧放直立淬入;4.薄壁环状零件应沿其轴线方向淬入;5.具有闭腔或盲孔的工件应使腔口或孔向上淬入;6.截面不对称的工件应沿以肯定角度斜着淬入,使其更加均匀的冷却。
淬火介质要求:无毒、无味、经济、安全牢靠;不易腐蚀工件,淬火后易清洗;成分稳定,使用过程不易变质;在过冷奥氏体中有主沟的冷却速度,在低温马氏体区有较缓慢的冷却速度,以保证淬火质量;在使用中,介质粘度较小,以增加对流传热力量和削减损耗。
淬火,有以下特点:①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剩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
②存在较大内应力。
③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
淬炽热应力引起的变形变形表现为使工件沿最大尺寸方向收缩,沿尺寸小的方向长大。
S 淬火裂纹:1.纵向裂纹,产生在全部淬透的工件,由于冷却过快,组织应力过大,在M 点一下尽量慢冷可有效的避开产生这种裂纹。
2.横向裂纹:在截面较大的高碳工件、有尖角、凹槽和孔的零件上, 局部淬透时由于淬硬层与未淬硬层间的过渡区产生的,适当提高淬火温度,增加工件淬硬层深度。
网状裂纹、剥离裂纹、显微裂纹。
削减淬火变形开裂措施:1.正确选择材料合理设计工件外形。
2.正确的锻造和预备热处理。
3.承受合理的预处理工艺。
4.热处理操作中承受合理措施。
5.使用压床淬火。
回火 :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AC1 以下,保温、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展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展热处理的最终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热处理。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篇一: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热处理中的四种常见方法。
以下是它们的含义和简要解释:1. 退火 (annealing)退火是一种温和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消除金属的残余应力和均匀化组织。
退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这样可以减轻金属的变形和裂纹,并使组织均匀化。
退火通常用于碳钢、合金钢和铜合金等材料。
2. 正火 (normalizing)正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正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样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增加韧性和塑性,适合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
正火通常用于铝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材料。
3. 淬火 (quenching)淬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
这样可以使金属内部的组织变得非常紧密,从而增加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通常用于钢材、轴承钢和工具钢等材料。
4. 回火 (tempering)回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回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样可以平衡金属内部的组织,减轻材料的脆性,增加韧性和强度。
回火通常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例如汽车发动机缸盖和连杆等部件。
以上是四种常见金属热处理方法的定义和简要解释。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金属的性能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热处理方法。
篇二: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这些工艺旨在提高金属的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减少金属的变形和开裂风险。
下面是这些工艺的含义和简要说明:1. 退火 (Annealing)退火是一种软化金属的工艺,目的是使金属在加工或铸造后得到均匀的硬度和结构。
通常情况下,金属在加工或铸造后会存在一些应力和硬度不均的问题,退火可以帮助这些金属慢慢软化,从而使其更加均匀和稳定。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什么是退⽕、正⽕、淬⽕及回⽕什么是退⽕、正⽕、淬⽕及回⽕,它们的⽤途各是什么?最佳答案退⽕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艺。
正⽕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者Ac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50~70摄⽒度完全奥⽒体化,保温后再在空⽓中冷却以得到以较细珠光体为主的组织的热处理⼯艺。
退⽕或者正⽕的主要⽬的⼤致如下:调整钢件的硬度,以利于后来的切削加⼯。
消除残余应⼒,以稳定钢件尺⼨。
使化学成分均匀。
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退⽕主要是消除内部应⼒; 正⽕主要是加⼯前降低硬度,提⾼切削加⼯能⼒; 淬⽕主要是增强表⾯硬度,从⽽提⾼综合机械性能.回⽕⼀般在淬⽕或正⽕后进⾏,淬⽕加低温回⽕的⼯艺⼿段还叫淬⽕,低温回⽕是必须进⾏的⼯序。
正⽕加回⽕还叫正⽕处理,这两项处理⼿段⽬的是消除淬⽕和正⽕后的材料的组织应⼒。
退⽕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获得我们所要求的性能.(1).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其转变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处优先形成奥⽒体晶核,并不断长⼤,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奥⽒体也就转变完毕.(2).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由于退⽕的冷却速度很缓慢,奥⽒体转变产物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因⽽共析钢为珠光体;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2.淬⽕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进⾏淬硬⼯件的热处理⽅法.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体,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的马⽒体.3.回⽕是紧接于淬⽕之后的热处理⼯序,淬⽕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所得的组织不同,因⽽其机械性能差别很⼤,总的趋势是:随着回⽕温度升⾼,其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提⾼。
淬⽕钢中的马⽒体和残余奥⽒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加热就会发⽣转变。
随着温度升⾼,碳原⼦逐渐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引起组织转变。
最后渗碳体聚合⽽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各种回⽕组织。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金属热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63 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 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 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 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 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 770~前 222 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 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 淬火的。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 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 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 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 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 成分 ,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 看到的。
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 相变温度以上 ,以获得需要的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 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 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 温时间或保温时间很短,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
二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 、保温、冷却三个过程 ,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 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 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 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 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 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 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ຫໍສະໝຸດ 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 斜谷为诸葛亮打制 3000 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 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 206~ 公元 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 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 0.6%以上,说 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 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 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 ,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 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 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 。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 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复合渗等。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
工件的各种性能 ,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 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 ;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 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 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 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为了便于生产、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按钢材 的用途、化学成分、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 (一). 按用途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1.结构钢: (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它包括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 (2).用作工程结构的钢。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乙、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2.工具钢: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与量具钢。 3.特殊性能钢: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磁钢等。 (二). 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 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0.25%<含碳量<0.6%); 高碳钢(含碳量=0.6%)。 合金钢: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 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 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此外 ,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 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铬锰钛钢等。 (三). 按质量分类 按钢材中有害杂质磷、硫的含量可分为普通钢(含磷量=0.045%、含硫量=0.055%;或磷、 硫含量均=0.050%);优质钢(磷、硫含量含硫量=0.030%)。 此外,还有按冶炼炉的种类,将钢分为平炉钢(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空气转炉钢(酸性 转炉、碱性转炉、氧气顶吹转炉钢)与电炉钢。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将钢分为沸腾钢(脱氧 不完全),镇静钢(脱氧比较完全)及半镇静钢。 钢厂在给钢的产品命名时,往往将用途、成分、质量这三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如将钢称为 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 工具钢等。均=0.040%);高级优质钢(含磷量=0.035%、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 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
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 ,是保证热处理质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 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 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 法, 有激光热处理、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 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正火 →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 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 处理。
淬火 →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 水 、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 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 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 低于 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退火、正 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 , 缺一不可。
1850~1880 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 系列专利。1889~1890 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 发展。一个显著的进展是 1901~1925 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 ;30 年 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 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 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 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 ,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 热处理方法。
三 钢的分类
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 2.11% 。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 重要的金属材料。 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 与合金钢两大类 。碳钢是由生铁 冶炼获得的合金,除铁、碳为其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等杂质。碳钢具 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且价格低廉。因此,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研制了 各种合金钢。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 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 而得到的 多元合金。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 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 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 ),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 和使用性能 ,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