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修改

合集下载

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及应用油气的上窜速度是指油气在地下储层中向地表运移的速度。

了解油气上窜速度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计算和应用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油气上窜速度。

1.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Q=K*A*(ΔP/L)其中,Q为油气上窜的总体积流量(单位为m³/s),K为渗透率(单位为m²),A为地层截面面积(单位为m²),ΔP为压力差(单位为Pa),L为有效扩散长度(单位为m)。

除了Darcy定律,还有一些其他模型可用于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如Klinkenberg模型、Forchheimer模型等。

这些模型是通过实验数据和数学推导得出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流动性质选择适合的模型进行计算。

2.油气上窜速度的应用:(1)油气勘探:了解油气上窜速度可以帮助勘探人员判断油气的运移路径和分布规律,从而选择最优的勘探目标。

如果油气上窜速度较大,意味着油气从储层向地表运移较快,可能形成较大的油气聚集区;如果油气上窜速度较小,可能意味着油气无法有效聚集,勘探目标可能不够有利。

(2)油气开发: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可以为油气开发提供参考。

根据油气上窜速度的大小,可以确定合理的开发方式和生产参数。

如果油气上窜速度较大,可以选择水驱或气驱等增产方法,加快油气的采收速度;如果油气上窜速度较小,可以采取压裂、注水等增压方法来提高开采效率。

(3)油气生产:了解油气上窜速度对于制定生产计划和优化生产参数也非常重要。

通过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可以预测油气从储层到井口的时间,从而提前安排生产工作,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此外,了解油气上窜速度还可以帮助评估油气储量和生产潜力,指导决策和管理。

总之,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和应用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可以优化勘探目标、指导开发和生产工作,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现场录井中,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对安全钻井、油气层的保护和后期的测试、油气产能评价意义重大。

根据油气上窜速度可以对储层的特性和产能进行定性评价、合理调整钻井液密度,既能确保油层不被压死,又能使钻井工程安全的施工。

为此,提出了一种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井深结构和钻具结构等影响环空体积的因素。

现场作业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标签:后效录井;油气上窜速度;新计算方法0 引言后效录井(亦称循环钻井液气测录井)是指工程停钻或起下钻作业过程中钻井液静止一段时间后,下钻到需要的深度进行钻井液循环时,测定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入井筒钻井液中烃类气体的含量。

取全取准后效显示资料,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对于评价油气水层,保证安全施工,保护油气层,提高勘探的整体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关于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方法很多(如迟到时间法[1]和累计泵冲数法[2]),各种计算方法各有特点,现在随着深井和超深井的出现,井身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原来的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偏差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钻井工程的正常开展。

为此,笔者基于泥浆体积排代法得到了一种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新方法。

1 目前油气上窜速度的影响因素1.1 环形空间差别的影响。

由于井眼结构及钻具结构的上部和下部都不同,不同位置上返速度就会不同,按上述方法归为将出现很大的误差。

1.2 钻井液排量的影响。

钻井液排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迟到时间的变化,在刚开泵循环时,由于钻井液静止时间长,钻井液稠,需要先用小排量循环,人为降低泵速,循环一段时间后再提高泵速使排量增大。

有时由于两个泵互相更换,排量也会不同。

这样,用现有的方法无法准确计算出随时间变化的排量,也就影响了深度的准确归位,至使深度归位误差增大。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对循环钻井液深度归位造成影响,如起钻灌钻井液、下钻钻井液溢出和井径扩大率的影响等。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在钻井过程中,当钻穿油、气层后,因某种原因起钻,而到下次下钻循环时,常有油气侵现象,这就是在压差作用下的油气上窜。

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称油气上窜速度,其计算公式如下:V=H/T其中:H=H1—H2H2=排量(l/s)×未气侵泥浆返出时间(s)/每米井眼环空容积(l/m)式中:V—油气上窜速度,米/小时。

H—油气上窜高度,米。

T—静止时间,小时。

H1—油气层深度,米。

H2—未气侵泥浆的深度,米。

H – 60Q/V ·(T1-T2)u==———―――――――――――― (1—4一1)T上式中u——油气上窜速度,m/h;H——油气层深度,m;Q——钻井泵排量,L/s;T1——见到油气显示时间,min;T2——下完钻后的开泵时间,min;V----单位长度井眼环空的理论容积,L/m;T——井内钻井液静止时间,min。

例:某井在2 160 m钻遇油气层后即循环钻井液,18:00开始停泵起钻,次日14:00下完钻开泵,开泵后14:20发现钻井液油气侵,当时钻井泵排量为18 L/s,该井环形空间每1 m容积为24 L,问油气上窜速度是多少?解:由题意已知:H=2 160 m,Q=18 L/s,V=24 L/mT1=14:20,T2=14:00R=(24—18)+14=20 h将已知数据代入式(14-1),则H – 60Q/V ·(T1-T2) 2160- (60×18)/24 ×(14:20-14:00)U==------------------------ == ---------------------------------------==63 (m/h)T20答:该井油气上窜速度为63 m/h。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探讨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探讨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探讨目前,中石化对进入气层后起钻前的油气上窜速度要求十分严格,比如中石化安全技术规范Q/SHS0003.1-2004中规定油气上窜速度不得高于10m/h,川东北含硫天然气井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起钻前油气上窜速度不得高于30m/h,而中石油或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并无如此规定,比如钻井井控技术规程SY/T6426-2005、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AQ2012-2007中并未在起钻前有如此规定。

近几年的生产管理统计结果表明,这些规定并未有效起到防止出现井涌溢流等复杂情况及事故,反而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但增加了井漏及井控风险,也加重了对油气层的污染程度,并严重影响开发进度。

下面就起钻前油气上窜速度控制什么范围内合理进行探讨:一、天然气在井筒中的运动规律天然气在储层中根据组分的不同一般以气态或者气液两相存在,由于储层压力很高,气体被高度压缩,相对密度较大。

当储层被揭开后,储层岩屑气、交换气(储层压力低于钻井液液柱压力)、溢流气(储层压力高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变混入钻井液中,天然气气泡此时的受力主要为浮力(F浮)、自身重力G和界面张力(N界面)。

上窜的主要动力F上窜=(F浮—G)—N界面(1)其中F浮应遵循阿基米德定律,(2)F浮=p钻井液gV =pg п r3自身重力G=p天然气Vg(3)界面张力与钻井液结构强度及气泡表面积有关(4)N界面=k..S=k .4/3п r2由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知道,如果密度差产生的上浮力(F浮—G)大于界面张力,气泡就能自动加速上升,如果界面张力大于上浮力,气泡就被包在钻井液中不上升,但现场一般都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脱气性,钻井液胶粒之间的结构力以及与气泡间的界面张力一般都小于上浮力(遇到井塌后大幅提高粘切的钻井液及高粘切的堵漏浆除外),因此,天然气进入钻井液中后会自动上升。

当液柱压力已经高于地层压力时,储层气体不会大量自动进入井筒(即无溢流气),但在一段时间内还存在少量交换气和渗透气进入井筒,如果为了降低后效全烃值而不断提高钻井液密度,这将导致进入井筒的气泡受到的浮力增大,在流变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将使气泡上升的速度加快。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现场实用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现场实用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现场实用油气上窜速度(测后效)计算方法在揭开油气层后,由于某种原因停止钻井,在起下钻过程中或静止时间,如果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油气进入井筒并上行。

通过测后效的方法观察地层油气是否进入井筒,以便及时调整钻井液性能,保证钻井的安全。

具体的做法是,在静止一段时间后下钻到底,循环钻井液,通过观察井口返出泥浆的情况,若有油气返出的显示(比如:泥浆中有油花或气体),泥浆密度下降,表明油气进入井筒。

通过计算,可知道油气的上窜速度。

计算油气上窜速度有两种方法:迟到时间法和容积法1、迟到时间法:V={H-[T-T]×h?t}?T120注:V—油气上窜速度, m/s;t—钻头所在井深的迟到时间,秒;h—循环时钻头所在的井深, m;H—油气层的深度, m;T—见到油气显示时间; h:min; 1T—下到井深h时开泵时间; h:min; 2T—井内泥浆静止时间; h:min; 02、容积法V={H- [T-T] ×Q?v}?T1200注:V—油气上窜速度, m/s;T—见到油气显示时间; h:min; 1T—下到井深h时开泵时间; h:min; 2Q—泥浆泵的排量; l/s;v—下如钻具外径和井径的单位环空容积, l/m; 0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王文忠;赵军;张秀红
【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
【年(卷),期】2003(010)001
【摘要】钻井现场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传统公式(迟到时间法)由于忽视了井眼内钻具体积对油气液面上升的影响,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偏大.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及传统计算公式的分析,提出了修正的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从而使钻井液密度的调整更趋合理,有利于保护油气层.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王文忠;赵军;张秀红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油田开发事业部;中原油田分公司油田开发事业部;中原油田分公司油田开发事业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
【相关文献】
1.用编程计算油气上窜速度 [J], 王盼
2.深水钻井油气上窜速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J], 蒋钱涛; 曹鹏飞; 关利军; 杜克拯; 周志军
3.短起下测油气上窜速度关键影响参数探讨及应用 [J], 熊文学;惠涛;袁旭;龙安杰
4.一种新的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分段判定累计泵冲法 [J], 黄振;周玳羽;付新;
贺华东;刘鑫
5.短起下测油气上窜速度关键影响参数探讨及应用 [J], 熊文学;惠涛;袁旭;龙安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改进及应用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改进及应用

初 峰 时 问 ,即从 开 泵刮 汕 气 爪 的时 间 ,r ain; 为
Key words oil auil gas upWal ̄l chalmeliug speed;hf{m(·a m fesercoil' :eal(’ulalion lnetll1.]; ̄veil('ollh'o]safely;[)aral|Et-lel’《>ptillfiza—
liI1n
近平 衡或 欠平 衡钻 井过 程 中 ,如果 坪底 力控 制 不 当 ,将 会 引起 井漏 或井 喷等 事故 发, ,失 去保护 油气层 的意 义 .严重 影 响整 体勘 探开 发效 果 掌握地 层 压 情 况至 父重 要 .而 油气上 窜 速度 直观 反映 了 片筒 力 衡 程 度和地 层 流体运 移状 念 通 过对 油 气上 窜速 度进 行跟踪 分析 .合硼 测整 钻 外液 密度 .可 以更 好地指 导近平 衡或 ,人平 衡钻 片 ,实现 保 护储层 乖Il井 控 安 全 I l

E'eserv(1il'S.Based (Ill the almlysis ot’lhe inf lue Eu’ing factors of the oil a Eld gas upwa v’(I ehalm eling speed callm latio E(metll(Ed.Ihe (·O E E— C E‘ete meth,lds aud measures to imp,-ove lhe eah ulation ac(·uraey of oil and gas upwaM 【·halm eling speed are pu! 1l、、ard.|rhP il1I_
|)reve1]f i>rmula can lllore accurately refect the degree,if oil ̄llld gas invasion alll[t)rovide a ETlOrf reliahle t)asis f )r adjusting lIrilliIlg

油气上窜速度相对时间法计算公式修正

油气上窜速度相对时间法计算公式修正

◄钻井完井►doi:10.11911/syztjs.2023102引用格式:张桂林. 油气上窜速度相对时间法计算公式修正[J]. 石油钻探技术,2024, 52(1):32-37.ZHANG Guilin. Modification of the relative time method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oil and gas up-channeling velocity [J]. 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 ,2024, 52(1):32-37.油气上窜速度相对时间法计算公式修正张桂林(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 257001)摘 要: 为提高油气上窜速度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解决迟到时间法等计算结果不准甚至为负值的问题,曾研究提出了计算结果更为准确的相对时间法。

但目前钻井中已广泛使用钻具止回阀,下钻过程中井内钻井液全部从环形空间上返而不进入钻具内部,导致相对时间法的计算结果不再准确。

为适应新的钻井工艺,须对相对时间法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进行修正。

为此,增加了下钻深度过油气层底部的计算公式,提供了3种井身结构、12种下入深度情形的新的系列计算公式。

应用实例分析表明,修正后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相对时间法;公式修正;应用实例中图分类号: TE2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890(2024)01–0032–06Modification of the Relative Time Method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Oil andGas Up-Channeling VelocityZHANG Guilin(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Service Corporation, Dongying, Shandong, 2570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oil and gas up-channeling velocity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inaccurate or even negative calculation results in the lag time method, a relative time method with more accurate calculation results has been proposed. However, check valv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drilling, and the drilling fluid during drilling all return from the annular space without entering the drilling tool, mak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the relative time method no longer accurat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drilling technology, the original calculation model and formula of the relative time method should be modified. Therefore,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drilling bit depth under the bottom of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 were added, and a new series of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three kinds of casing programs and twelve kinds of drilling depth were provided. The real cases showed that the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revised calculation formula were further improved.Key words: oil and gas up-channeling velocity; calculation method; relative time method; formula modification; real cases油气上窜速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油田钻井和油气井大修作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井控安全。

油气上窜速度实用计算方法

油气上窜速度实用计算方法

油气上窜速度实用计算方法摘要:本文介绍了用相对时间计算钻井及井下作业施工中油气上窜速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一次下钻测量记录两个时间,就能计算油气上窜速度,解决了一般开发井不测量迟到时间和传统方法计算中数据取值一致性差、精度低的问题。

对等直径井眼与复合直径井眼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本文包括前言、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注意事项及结论认识等。

对传统的迟到时间法、容积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主要不足。

主题词:钻井井下作业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一、对传统计算方法的分析及问题提出在钻井和井下作业施工中,油气上窜速度是衡量井下安全的重要技术数据,是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措施的重要技术依据。

油气上窜速度过高,将导致井涌井喷问题发生,造成对地下油气资源的破坏、对地面环境的破坏和对钻井施工安全的严重威胁。

特别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区域的逐年扩大和地下状况的不断复杂化,对钻井和井下作业技术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油气上窜速度的测量计算也要求更准确、更方便。

对于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传统的方法包括“迟到时间法”和“容积法”两种方法。

毋庸置疑,这两种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两种方法涉及到的关键参数——迟到时间、泥浆泵排量的准确性问题,对计算的准确性带来了很大影响。

迟到时间法是钻井现场一直采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不足,一是迟到时间的测量比较繁琐;二是迟到时间的测量计算中受到“钻井液运载比”影响和钻具内部下行时间影响,很难保证计算的精确性;三是迟到时间的测量计算与油气上窜速度测量计算是在不同的下入钻具次数和状态下,数据一致性差;四是没有将油气侵段的显示时间引入上窜速度计算中,缺乏全面性;五是用钻屑的迟到时间计算油气上窜速度不合理;六是没有考虑复合井眼情况;等等。

同时,开发井钻井和井下作业现场一般不测量迟到时间的实际情况,也是影响该方法进行计算的现实情况。

对于容积法,现场应用较少。

主要是泥浆泵排量的具体值精确性差,井眼容积也不容易准确确定,因此计算精度低。

油气上窜速度的现场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的现场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的现场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当井眼空井静止时,由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小于地层流体压力,以及两者之间存在密度差的原因,导致地层内流体(油气) 进入井眼,产生向井口方向的运移,其上升的速度,称为油气上窜速度。

公式表示如下:s t H v 1式中 V ———油(气) 上窜速度,m/ h ; H 1 ———油(气) 在静止t s 时间后上升的高度,m ; t s ———钻井静止时间,h 。

1、迟到时间法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为:V 上窜= { H 油层- [ H 钻头( T 见- T 开) / T 迟]}/T 静 式中:V 上窜———油气上窜速度,米/ 小时;H 油层———油气层显示井深,米;H 钻头———循环泥浆时钻头所在的井深,米;T 迟———钻头所在井深的迟到时间,分;T 见———见到油气显示的时间,日、时、分;T 开———钻头下到H 钻头时循环泥浆开泵时间,日、时、分; T 静———上回次停泵时间至本回次开泵时间,小时。

显然,上述理论计算公式是根据迟到时间这一关键参数来计算的。

但在实际作业时,由于泵排量的不稳定性,有时,泵排量甚至会成倍的增长或减少,从而使得T迟也成一变量,所以在实际中,上述理论计算所得的上窜速度的误差较大。

根据这一实际现象,我们就利用一般录井仪都能检测到的累计泵冲数这一参数来将上面的理论计算公式加以修正。

2 、累计泵冲数法其计算公式为:V上窜= (H油层- H1) / T静= (H油层- 17. 4S1/ 23.6) / T静或V上窜= (17. 4/ 23. 6) ×(S0 - S1) / T静式中,V上窜、H油层、T静解释同上;H1 ———测量时油气层已上窜所至的井深,米;S0 ———正循环时自油气层返上至井口的累计泵冲数,冲;S1 ———正循环测上窜速度时,见到油气显示时的累计泵冲数,冲; 17. 4 ———每冲泵排量,升/ 冲;23. 6 ———9-5/ 8”套管与5”钻杆间的环空容积,升/ 米。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与应用宋广健;严建奇;王丽珍;王春耘;卢印生【摘要】油气上窜速度反映了钻开油气层能量的大小,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钻井施工的井控安全,也与评价和保护好油气层有密切的关系.为了确保施工井控安全和后效原始资料准确,针对目前施工现场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不统一、误差大等问题,结合现场实际,通过对油气上窜速度计算中存在误差原因的分析,从如何确定关键计算参数出发,提出了完善油气上窜速度计算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该方法经过一年来近50口井的现场试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在钻井施工现场推广应用.【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积极井控;油气层保护【作者】宋广健;严建奇;王丽珍;王春耘;卢印生【作者单位】华北油田公司工程监督部,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公司工程监督部,河北任丘,062552;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公司综合录井作业部,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公司工程监督部,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公司工程监督部,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71油气上窜是指钻开油气层后,由于油气层压力大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在压差作用下油气进入钻井液并沿井筒向上流动的现象。

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即为油气上窜速度。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不准确极易导致严重的井涌、井喷等井控事故。

近年来在华北油田冀中地区钻探的一些高压油气井,由于油气实际上窜速度较快,与计算油气上窜速度误差较大,施工中多次出现了溢流等复杂情况。

针对后效录井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不统一、误差大等问题,通过对油气上窜速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经近一年的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Error analysis in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of oil& gas ascending velocity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一般有2种方法:迟到时间法和体积法。

油气上窜速度的现场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的现场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的现场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当井眼空井静止时,由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小于地层流体压力,以及两者之间存在密度差的原因,导致地层内流体(油气) 进入井眼,产生向井口方向的运移,其上升的速度,称为油气上窜速度。

公式表示如下:s t H v 1式中 V ———油(气) 上窜速度,m/ h ; H 1 ———油(气) 在静止t s 时间后上升的高度,m ; t s ———钻井静止时间,h 。

1、迟到时间法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为:V 上窜= { H 油层- [ H 钻头( T 见- T 开) / T 迟]}/T 静 式中:V 上窜———油气上窜速度,米/ 小时;H 油层———油气层显示井深,米;H 钻头———循环泥浆时钻头所在的井深,米;T 迟———钻头所在井深的迟到时间,分;T 见———见到油气显示的时间,日、时、分;T 开———钻头下到H 钻头时循环泥浆开泵时间,日、时、分;T 静———上回次停泵时间至本回次开泵时间,小时。

显然,上述理论计算公式是根据迟到时间这一关键参数来计算的。

但在实际作业时,由于泵排量的不稳定性,有时,泵排量甚至会成倍的增长或减少,从而使得T迟也成一变量,所以在实际中,上述理论计算所得的上窜速度的误差较大。

根据这一实际现象,我们就利用一般录井仪都能检测到的累计泵冲数这一参数来将上面的理论计算公式加以修正。

2 、累计泵冲数法其计算公式为:V上窜= (H油层- H1) / T静= (H油层- 17. 4S1/ 23. 6) / T静或V上窜= (17. 4/ 23. 6) ×(S0 - S1) / T静式中,V上窜、H油层、T静解释同上;H1 ———测量时油气层已上窜所至的井深,米;S0 ———正循环时自油气层返上至井口的累计泵冲数,冲;S1 ———正循环测上窜速度时,见到油气显示时的累计泵冲数,冲;17. 4 ———每冲泵排量,升/ 冲;23. 6 ———9-5/ 8”套管与5”钻杆间的环空容积,升/ 米。

(仅供参考)后效气录井油气上窜速度的准确计算

(仅供参考)后效气录井油气上窜速度的准确计算

t 排=兀(D2-d2)h1/4L
(4)
第3页
式中 t 排 下入钻具排替的泥浆体积排出环空所需要用的时间,min; V 下入钻具排替的泥浆体积,m3; D 井眼直径,m; d 钻具外径,m; h1 下入钻具长度,m; L 绝对排量,m3/min。
由排替量时间原理可以得出 t0= t1-t2+t 排。 公式(4)中各项参数都可以通过现场综合录井仪采集系统采集得到的数据以及下 入钻具型号中直接获得。
场设备实际应用中直接获得。
4 实例应用
川南页岩气气田预探井—永页 7HF 井油气层深度(H)为 4053.00m,下钻到钻头位
置深度(h)为 4980.02m 时开泵进行后效气录井。通过综合录井仪采集系统得知:井
内钻井液从上次停钻井液泵到此次开泵之间的静止时间(t 静)为 36.07h;开泵到后效 气明显上升时所用的时间为(t0)为 57.00min,后效气明显上升时的泵冲排量时的迟到时 间(t)为 92.00min,利用中途停泵时间校正后开泵到后效气明显上升的差时间为
关键词 后效气录井;油气上窜速度;钻具排替;迟到时间
0引 言
油气层被钻穿后,地层压力与钻井液液柱压力发生压力差,地层中的油气就可以 以扩散、渗滤两种形式进入井筒钻井液液柱并沿钻井液液柱上窜,现场通过对后效气 录井资料的分析可以对已钻油气层地层原始压力。储集层的物性等方面进行定性的评 价,为下步勘探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及高度的前提 下,可以利用该数据合理选择钻井液性能参数实现近平衡钻进,达到既保证井下安全 又保护油气层的目的[1]。
(3.2) 迟到时间校正方法
在后效气录井过程中为了保证钻头下深的迟到时间的准确性,必须保证井队的泵 冲排量要绝对稳定,但是现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在后效气录井过 程中泵冲排量总是会由小到大,或者停泵、倒泵如图(1),这样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 平均的每分钟泵冲数来确定较准确的迟到时间。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探讨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探讨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探讨【摘要】本文根据油气上窜速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油气上窜速度新方法。

【关键词】迟到时间高峰值环空容积上窜速度受侵泥浆体积法油气上窜是指钻开油气层后,在油气层压力与钻井液液柱压力的压差作用下,油气进入钻井液并沿井筒向上移动的现象。

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称为油气上窜速。

油气上窜速大小直接反映了油气活跃程度和井底压差的大小,通过对油气上窜速度的分析,达到对油气层压力和储集物性评价、优化钻井液密度达到近平衡钻井、保护油气层和保证井控安全的目的。

然而,油气上窜速度计算不准确极易导致严重的井涌、井喷等井控事故或钻井液密度不合理造成油气层污染现象。

1 传统方法和影响因素1.1 迟到时间法V=[H油-(H钻*T/T迟)]/T静(式1)式1中,V为油气上窜速度,m/h;H油为油气层中部深度,m;H钻为循环钻井液时钻头的深度,m;T迟为迟到时间,min;T为从开泵循环至见油气显示的时间,min;T静为钻井液静止时间,即上次停泵至本次开泵的时间,h。

1.1.1 影响迟到时间法准确性的因素从式1可以看出影响油气上窜速度计算的主要参数有H油、H钻、T静、T 和T迟,其中H油、H钻和T静是已知的,则主要影响因素是T和T迟。

在钻井液循环过程中环空钻井液返速非常快,高达每分钟几十米。

见油气显示时间的卡取显得尤为重要,过去靠肉眼观察误差较大,目前利用气测显示误差相对较小。

T迟影响因素较多,排量对T迟影响非常大,一般每次下钻到底,由于钻井液静止时间长,钻井液粘度高,为了防止高泵压蹩漏地层,只能用小排量循环一段时间后再提高至正常循环排量。

这时的T迟比正常钻进时实测的T迟大得多。

T迟是在正常钻进时实测的,一般50~100m测一点并非正好是计算油气上窜速度时钻头位置的迟到时间。

由于T迟误差大造成了油气上窜速度计算的误差大,甚至出现负值。

1.2 理论计算(容积)法V=[H油-(Q*T/q)]/T静(式2)式2中,V为油气上窜速度,m/h;H油为油气层中部深度,m;Q为循环排量,m3/ min;q为环空平均容积,m3/m;T为从开泵循环至见油气显示的时间,min;T静为钻井液静止时间,即上次停泵至本次开泵的时间,h。

油气上窜速度

油气上窜速度

1钻时录井
1.1录井方法
采用综合录井仪记录钻时。

钻时的计算公式为:T=(T2-T1)-T3
T——钻时,单位min
T1——钻入时间,单位min
T2——钻达时间,单位min
T3——停钻时间,单位min
1.2资料录取内容
T0=T4+T6+T c
T0——捞砂时间,单位min
T4——钻达时间,单位min
T6——停泵时间,单位min
T c——迟到时间,单位min。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为:
H1-[H2/T(T2-T1)]
V=
T0
式中:V—油、气上窜速度(m/h)
H1—油、气层深度(m)
H2—钻头所在井深(m)
T—迟到时间(min)
T1—开泵时间(min)
T2—见到油气显示的时间(min)
T0—钻井液静止时间(min)
钻进中获得。

4.3.3 遇井涌、井喷应采用罐装气取样进行及时分析。

4.3.4 现场严禁明火,做气样点燃试验必须远离井场,在安全处进行,以防井喷而引起更大事故。

1。

利用排量倒推法计算地层中油气上窜速度

利用排量倒推法计算地层中油气上窜速度

利用排量倒推法计算地层中油气上窜速度马春林;黄浩【摘要】针对地层中油气上窜速度的常规计算方法无法对井径变化、钻具排替和气管线延迟等进行修正的问题,引入排量倒推法.通过建立井身结构和钻具组合模型,将复杂井况细分为1m的小段,分别计算每一小段的体积,根据后效气显示时的泵冲数换算成体积从井口往井底倒推,逐步排除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实现对上窜速度的准确计算.通过在南海西部海域多个区块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果较好.【期刊名称】《录井工程》【年(卷),期】2018(029)002【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上窜速度;钻具排替;模型;排量;排量倒推【作者】马春林;黄浩【作者单位】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0 引言油气层被钻穿后,地层中的油气以扩散、渗滤两种形式进入井筒液柱并沿液柱上窜[1]。

在钻井和井下作业施工中,油气上窜速度是衡量井下安全的重要技术数据,是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

油气上窜速度过快,将导致井涌、井喷问题发生,造成对地下油气资源和地面环境的破坏,并严重威胁钻井施工安全。

特别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区域的逐年扩大,地下状况不断复杂化,对钻井和井下作业技术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方法更方便、计算结果更准确[2]。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现场计算时使用常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通过在南海西部海域多口井的试验发现,排量倒推法能基本排除掉对上窜速度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其计算结果更贴近实际。

1 常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1.1 常规计算方法介绍现场常用的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是迟到时间法、容积法和泵冲数法。

此外,武庆河[3]提出了全烃曲线法,其现场应用效果与这3种常用的方法相比各有所长。

迟到时间法:容积法:泵冲数法:全烃曲线法:式中:v为上窜速度,m/h;H为油气层顶深,m;h为循环时钻头深度,m;t为钻头位置的迟到时间,min;Δt为出峰与开泵的时差,min;t0为静止时间,h;Q为循环排量,L/min;Vc为环空理论每米容积,L/m; S1为钻头所在位置的迟到泵冲数,冲; S2为见油气显示时泵冲数,冲;ΔT为全烃曲线上油气上升拐点出现与下降拐点出现的时差,min;V1为裸眼环空理论每米容积,L/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 时间 的 比值 。影 响油 气上 窜速 度计 算结果 的主要 参数 包 括迟 到时 间 、 油气 显 示 时 间 和 油气 层 顶 界 见 深度 , 3个参 数 在现 场 比较难 以确定 , 这 是无 法精 确 计算 油气 上窜 速度 的重 要 因素 。虽然 有研究 人员 对 此做 了大量研 究 和分 析 , 且 提 出 了使 油 气 上 窜 速 并 度计 算结 果更 加准 确 的切实 可行 的方 法 ]但 对 准 ,
迟 到 时 问法 计算 油 ( ) 窜速 度公 式为 : 气 上
r T
H b (l t) i t — 2 t
L ㈩ J


一— —— — 一

液并 沿井 筒 向上 流动 的现 象 。油气 上窜 速度 是指 单 位 时间 内油气 上 窜 的距 离 。油气 上 窜速 度是 钻井 和
噶尔 盆地 多 口超 过 5 0 的井 而 言 , 果 并 不 理 0m 0 效 想 。通 过 对该 盆地 多 口井 的多次后 效测 量记 录 的分
量 记 录 , 现油 气上 窜速 度 的计算 值偏 大 , 发 根据 油气 上 窜速 度反 推油 气 上 窜 高 度 , 一 定 的 钻 井 液静 止 在
时间 内 , 气应 上窜 出井 口 , 油 而实 际上 并没 有发 生这 种 情况 。
由这 一 矛盾 推 断 , 已有 公 式 和方 法 所 计算 的 用 油气 上 窜速 度是 不 准确 的 。因此要 从公 式 中参 数 的 确定 和 计算 方法 上 找 原 因 , 计 算 结果 尽 可 能地 接 使 近 实际 值 。下面 以迟 到 时 间法 探讨 完 善油气 上 窜速 度计 算 的具 体方 法 。
河 南 省 濮 阳市 中原 油 田 中原 路 1 7号 勘 探 开 发科 学 研究 院 非均 质 室 4 1 。 电话 :0 9 ) 8 6 0 。E mallh n a2 0 @ yh o c m.n 5 2 室 (3 3 4 1 1 4 — i i eh i0 3 a o. o c :z
李振海 , 保锏 , 覃 金庭 科 , 国庆 .油 气 上 窜速 度 计 算 方 法 的修 改 .录 井 工 程 ,0 1 2 ( )1—3 2 张 2 1 ,22 :21 ,6 摘 要 油 气 上 窜 速 度 对 于 钻 井和 井 下 作 业 施 工 是 一 个 重 要 的参 数 , 但是 用 已有 的 迟 到 时 间 法 公 式 计 算 新 疆 油 田 深 井 、 深 井 的油 气上 窜速 度 存 在 误 差 。 根 据 油 气在 钻 井 液 中运 移 的规 律 分 析 认 为 , 有公 式 中 钻 井 液 静 止 时 间 超 原 是 引起 误 差 的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为使 求 出 的 油 气 上 窜 速 度 更 加 准 确 , 出用 油 气 上 窜 时 间代 替 钻 井 液 静 止 时 间 , 提 并 介 绍 了对 油 气 上 窜速 度 计 算 公 式 的修 改 。通 过在 新 疆 油 田近 5 口井 的现 场 实 际应 用 , 明该 计 算 方 法 正 确 可 靠 , 0 表
的重要 依 据 , 系 到 油 气层 的保 护 和下 一 步 施 工 的 关 安全 , 如果 油气 上 窜速 度计 算不 准确 , 能成 为发 生 可 井 涌 、 喷等井 控 事故 的隐 患 。 井
1 原 油 气 上 窜 速 度 计 算 方 法 存 在 的 问 题
计 算 油 气上 窜 速 度 现 有 3种基 本 方 法 : 到 时 迟 间法 、 容积 法 、 冲数法 _ 。 目前现 场 生产一 般 采用 泵 1 ]
李振海
析 , 现用 钻井 液静 止 时 间计 算 正是 使 油 气 上 窜 速 发
度 计算 结果 偏 大 的原 因。
18 9 3年 生 ,0 6年 毕 业 于 中国 石 油 大 学 ( 京 ) 20 北 地质 工 程专 业 , 为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 京 ) 质 工 程 硕 士 研 究 生 。通 信 地 址 :5 0 1 现 北 地 4 7 0

1 ・ 2
录 井 工 程
2 1 年 6月 O1

研 究与 探讨 ・
油气上 窜速度计算方法 的修改
李 振 海① 覃保 锏② 金 庭 科② 张 国庆 ③
( 中国石 油 大 学 ( 京 ) ② 西部 钻 探 克 拉 玛 依 录 井工 程 公 司 : 冀 东油 田勘 探 开 发 建 设 项 目部 ) ① 北 ; ③
迟 到 时 间法 , 过 气 测 录井 的后 效 测 量 数 据 计算 油 通 气 上窜 速度 。通 过 分析 准 噶尔盆 地 多 口井 的后 效测
t一t —— 从开 泵循 环至 见到 油 ( ) 气 显示 的
时 间 ,( ht 为见 到 油 ( ) 示 的 时 气 显
刻 ; 循环 钻井 液开 泵时 刻) t为 。 油气 上 窜速度 为油 气上 窜高 度 与井 内钻井 液静
井下 作业 安全 施 工 的一 项 重 要 参 数 , 钻 井 液 调 整 是
式中
—— 油 ( ) 窜速 度 , h , 气 上 m;
t 。—— 钻井 液静 止 时间 , ; h H —— 油气 层顶界 井深 , m; H —— 循 环钻井液时钻头位置的井深 , m; t —— 钻 头所 在位 置 ( 井深 ) 的钻 井液 迟 到时 间 , ; h
效 果 明 显 , 钻 井和 井 下作 业 安 全 施 工 提 供 了重 要 依 据 。 为
关 键 词 油 气 上 窜速 度 静 止 时 间 上 窜 时 间 钻 井 液
0 引 言
油 气上 窜 是 指 钻 开油 气 层 后 , 由于 油气 层 压 力 大 于钻井 液液 柱 压 力 , 气 在 压 差作 用 下 进 入 钻 井 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