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说课稿)

合集下载

第14课 理性之光教案

第14课  理性之光教案

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岳麓版必修3)【从容说课】本课引言部分主要讲了二个内容:一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兴起了反封建运动,14—17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17—18世纪启蒙运动;二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们崇尚民主、科学,宣扬理性,用理性之光照亮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启蒙运动的背景、含义、性质、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及主要主张,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法国理性主义的发展。

2、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造就了欧洲的启蒙运动。

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引导学生比较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思想与实践的异同,培养学生从比较中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4.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和作用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可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

2、可通过课前让学习查找资料,课后结合课文阅读思考题进行延伸学习,加深对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分析,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对启蒙运动作用的分析,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意识对物质的主观能动作用。

【教学重点】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及思想主张,康德的哲学观点、启蒙运动的作用。

【教学难点】比较分析孟德斯鸠、伏尔泰与卢梭思想主张和实践的异同,理解康德的“人非工具”的观点。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关于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迅速展开。

理性之光说课稿

理性之光说课稿

中国人认为自己是被管理者,是义不容 辞的奉献者,自己对政府作出让步与奉献 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政府向自己提供了服 务则要千恩万谢,并不住的说:谢谢政府, 我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人权是天赋的, 中国人认为人权是统治阶级给予的; 西方人认为民权至高无上, 中国人认为公权不可侵犯; 西方人认为人大多是智慧而丰富的,需要 合理的调动并发挥其天性, 中国人认为人大多是迷途而少知的,需要 接受指挥和领导; -----摘自博客网 1)概述材料一、二的观点。 2)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请尊重我们的人权”
人权
深入探究—理解历史
如当你睡觉到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还 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不会在半夜三 更从你妻子的怀抱里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 财产安全、人身或享受婚 家拖出去押入城堡,或流放沙漠;当你若有所 姻家庭生活的自由、言论 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当你被人控告, 或出版的自由、不被别人 或写了闯祸的文章,只能依照法律来裁判等等。 妨碍的自由等 ——伏尔泰《哲学通信》
念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
• 中国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
• 12月17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理论研讨
会。会议的主题是“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人权
理论建设的任务及挑战。
课后探究—延伸历史
材料一:西方人认为自己是纳税人,政府 向自己提供安全保护和公共服务是理所应 当,政府稍有懈怠便会遭到议会、舆论及 选民的抨击,
深入探究—理解历史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 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 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 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 王或者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的执行……如果 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如何理解自由?他认为建立一个怎样的 政府才能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请谈谈这种思想的价 值或意义?

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

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

3、卢梭:社会契约 卢梭:
卢梭, 卢梭,是 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 的民主主义者 卢梭一生的呐喊简单而响亮: 卢梭一生的呐喊简单而响亮:人生 而平等! 社会契约论》 而平等! 《社会契约论》
①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 ②思想主张: 思想主张: A、阐述“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人民主权”口 阐述“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人民主权” 号 B、主张建立社会契约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 C、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原则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 蒙思想家的观点; 蒙思想家的观点; 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秀山高级中学 邱伟
单元线索——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单元线索
• 第11课 希腊哲学 人文精神的产生 11课 • 中世纪 人文精神的没落 • 第12课 文艺复兴 12课 人文精神的复兴 • 第13课 宗教改革 13课
理 性 之 光
启蒙思想家及观 点
伏 尔 泰 ( 法) 卢 梭 ( 法) 康 德 ( 德) 基本思 想 孟德斯鸠 (法)
启蒙运动 影响
(结合阅读思考和所学知识) 结合阅读思考和所学知识)
探究: 探究: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 宗教神学, 宗教神学,等级特权 蒙昧主义、 蒙昧主义、禁欲主义 复兴古罗马希腊文化为 批着宗教“外衣” 名,批着宗教“外衣” 启蒙运动时期 封建专制制度 宗教神学体系 抛开宗教的“外衣” 抛开宗教的“外衣” 理性思考判断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启蒙运动的背景:
根本原因) 经济: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理性之光 PPT课件14 岳麓版

理性之光 PPT课件14 岳麓版

答案
影响:
促进了文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等各领 域,提出种种政治设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 理论武器。
比较思考
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比较
同: 都对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异: 1、背景
①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2、内容 ①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是侧重于对君主的批判,提出了 一些限制君权的设想。 ②启蒙运动主要是针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提 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思想,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
答案
方式:
文艺复兴不能公开直接地否定宗教神学(打着复 兴古典文化的旗号、不少作品借用宗教为题材); 启蒙运动摆脱了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 断,公开向宗教神学和封建王权挑战。
内容:
文艺复兴用人文主义来揭露批判封建神学; 启蒙运动用理性主义从制度方面进行批判,并提 出了新制度基本政治的原则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21、曾经说过:试着把你忘纪,其实忘记,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22、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23、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

第14课理性之光-岳麓书社版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14课理性之光-岳麓书社版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14课理性之光-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文明的起源和历程,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不同特征;2.培养学生对文明发展的态度,重视世界文明的交流、借鉴和互相成就;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中保持本土文化特色,实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文明精神。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文明2.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历程3.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不同特征4.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用数学中的函数作为导入,引出文明的概念,因为文明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函数。

3.2 正文(40分钟)3.2.1 什么是文明文明不同于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程中所创造的思想、知识、价值观念、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共同体,而文明则包括对环境的改造,社会的组织和制度构建等方面。

3.2.2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历程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逐渐掌握了语言、工具和火的使用,开始了社会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如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

3.2.3 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不同特征传统文明侧重于稳定、永久、宗教、环境,而现代文明则偏向于变化、短暂、理性和科学技术。

另外,传统文明强调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发展,现代文明强调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

3.2.4 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中华文明强调统和、和谐和大同,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优良传统。

在传统文明中,孔子的思想、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贡献巨大;而在现代,中国在科技、经济和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崛起也引人注目。

3.3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文明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明和文明的发展历程。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系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关联和扩展,将文明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整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跨学科的知识。

历史:第14课-《理性之光》精品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历史:第14课-《理性之光》精品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课下拓展

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 http://www.papapa.vip/ 啪啪啪娱乐网
stz91qu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去了!”耿正说完,含泪燃放炮仗。耿英含泪锁上院门。耿正和耿直含泪举起招魂幡。兄妹三人悲悲切切地往北门外去了。街 坊邻里们都摇头叹息着各自回家去了。不一会儿,骡车来到了北门外的大榆树下,伙计帮忙将两口寿棺卸下来。耿正说:“多 谢大哥帮忙!剩下来的事情不难做了,我们自己可以做的,您请回吧!”伙计说:“我还是帮你们挖坑掩埋了再回吧!”耿正 说:“真得不用了,您帮助我们送来这里就已经非常感谢了!剩下来的事情我们自己干就行了!”伙计也就不再坚持,赶着骡 车回去了。耿正兄妹三人手拿铁锹不约而同地抬头看着这棵高大的榆树。在初春温暖的阳光下,那一串串,一团团乳白色的榆 钱儿重重叠叠地挤满了大榆树的各个枝枝桠桠;而在那一串串,一团团乳白色榆钱儿的缝隙中,似乎还能看得到无数嫩绿色的 新叶已经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了。这是一棵多么粗壮挺拔,展现着勃勃生机的大榆树啊!耿英感慨地说:“这人可真是不经活啊! 四十多年前梁爷爷和梁奶奶来这里时还很年轻,但它当时已经是一棵大树了;现在梁爷爷和梁奶奶老了,故去了,可它还是这 样壮实!”耿正点点头说:“是啊,榆树在咱们老家就是一种特别长寿的树呢。看它现在的样子,再活几十,甚至上百年也绝 对没有问题!”耿直想一想说:“我终于明白梁爷爷为什么还叫它大榆树了,因为它还并不老!人为什么就不能像大榆树这样 慢慢地变老啊?”耿英叹息一声说:“唉,要不说人生苦短呢!”耿正说:“而且啊,这人活着真是不容易;而要活出个样子 来,唉,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耿英说:“是啊,老话不是说了吗: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就 甭想自自在在舒舒服服地活着!”“就是呢,老话没有假的!”耿正说着,在大树的周围观察一番,在距离树根两丈之余的西 北位置上,用铁锹划上一个大圈,说:“唉,咱们不用多想多说什么了,让两位苦命的老人在他们喜欢的地方安息吧!”耿直 奇怪地问:“哥哥,你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位置上挖坑呢?”耿正说:“这个方向是梁爷爷和梁奶奶的老家河南啊!梁爷爷虽 然没有吩咐什么,但咱们还是把他们埋在这里吧,并且要把他们的坟头朝着老家的方向!”耿英赞许地点点头,对弟弟说: “咱哥说得对,就在这里挖坑吧!倘若在天有灵,梁爷爷和梁奶奶一定会很高兴咱们这样做的!”于是,兄妹三人一起动手挖 坑。挖开了才发现,这里的土质非常疏松,挖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劲。耿直一边挖着一边说:“是不是梁爷爷怕我们挖得费劲, 才选择了这个地方啊?”耿英说:“我看是梁爷爷在帮助我们挖呢,他是一个那么好心的人!”耿正担心弟弟听了这话害怕, 就说:“英子,你说什么呢!”耿直却说:“哥哥你放心,梁爷爷和梁

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教案1)

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教案1)

榆次第一中学校教学设计首页【背景知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启蒙运动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1) 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14、15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以后的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以及海外贸易的扩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后封建精神枷锁的初步解除,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到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资产阶级力量也随之壮大。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最大特征是自由。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拥有政治上的权力。

然而,此时的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依然处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

封建桎梏不但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也使资产阶级有钱无权。

在翻天覆地的行动采取之前,一般都会有舆论先行。

资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从理论上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必要性,构建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

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牛顿提出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这样,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

【概念阐释】(1)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内容:呼唤理性的阳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2) 理性主义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第14课-理性之光-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第14课-理性之光-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A.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的精神枷锁
B.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
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
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
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2、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伏尔泰结束 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 代。”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是肯定了伏 尔泰和卢梭的哪一主张?
A.抨击天主教会,提倡社会契约论
的准备。
总结升华
自由平等 (否定特权)
天赋人权
人权
(否定特权)
法治
人民主权
(否定王权) 理性主义
社会契约 (否定君权)
三权分立 (防止专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1、伏尔泰是一位睥睨一切传统权威的批判家, 但他对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 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他推 崇中国的儒家文化的真正原因在于认为中国儒 家文化的精神
理性哲学批判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启蒙大师思想
代表人 国 代表作 别
主要观点
孟德 斯鸠
法 伏尔泰
思想地位及影响
卢梭
康德 德
(三)启蒙大师思想
代表 国 代表 人 别作
孟德 斯鸠
《论法的 精神》
主要观点 三权分立学说
伏尔 泰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君主立宪(民主政治)
思想地位及影响
成为资产阶级政 治制度基本原则
4、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 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 作用
A 完全一致
B 大同小异
C 正好相反
D 互为补充
C
5.卢梭被誉为宣传理性至上最为激进的民 主主义者,这是因为他认为:
A.人民应当推翻暴君,实现“主权在民 B.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当推翻教 皇 C.教士贪婪成性,人民应当粉碎教会势力 D.现存制度压制自由,应当重建开明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第14课理性之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2)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从创设的历史情境、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运用材料进行学习的方法;(2)通过探讨启蒙运动的影响等问题,学会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塑造学生关注社会进步,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2)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启蒙【Lumière】---明亮、照耀、光明。

启蒙运动指在17—18世纪由欧洲资产阶级展开的启迪开导人们反封建意识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理性主义强调凡事要靠人的思维去判断和分析问题,而不必依靠神的旨意。

设计小贴士:创设情境,以图片和人们对启蒙思想家的至高评价导入本课,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根据预习知识思考回答启蒙运动和理性的含义。

二、讲授新课(一)探秘启蒙之源材料一: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二: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出现了启蒙运动。

材料三:在人文主义伟大思想光辉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人文主义者的启发,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欧洲宗教改革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教案5)

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教案5)

启蒙运动导课:light光明、光亮enlighten点亮、照耀enlightenment启蒙运动17——18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经济的大发展时期。

原因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2.商业资产阶级壮大,开始追求更多自由和权利,3.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和方法总结给哲学、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准备。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成为“宇宙的立法者”,刺激哲学家思考是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启蒙思想家继文艺复兴以后,重新在思想领域开战,并且更有深度、广度,更加彻底和尖锐。

这就是直到今天仍然在备受讨论、研究和争议的欧洲启蒙运动。

(强调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一脉相承)启蒙的定义:我们念叨了200多年的启蒙运动,可是什么是启蒙呢?(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到了18世纪末,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给启蒙做了一个经典的描述:“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这段描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对启蒙运动的最经典描述之一设问一:从给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预期答案:人类本来是有理智的;人类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求助于神明和他人,自己去创造美好生活。

启蒙运动发端于英国(设问二:为什么?),在法国遍地开花,法兰西这片浪漫的土地,成为了启蒙运动的中心地带。

首先涌现出来的是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年1月18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的贵族家庭,27岁的时候世袭了男爵的称号,并且出任了波尔多议会的议长和法院院长。

鉴于对路易十四晚期的朝政混乱败坏,他辞去了所有的官职,周游欧洲各国,历时27年,出版了《论法的精神》。

在这部宏大的著作中,他详细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详细考察了法律的历史,探讨了如何保障政治自由。

终于他在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后总结创立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正如阿斯顿勋爵的名言所说:“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趋向绝对的腐败。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14课《理性之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14课《理性之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14课《理性之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内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主义发展特征,认识其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培养解读、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西方对人的价值的认识,是伴随着理性思考逐渐发展起来的。

2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及对必修I、Ⅱ、Ⅲ中相关内容的学习,对涉及到的思想家的观点及时代背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2.本课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关于本课中核心概念“人文主义”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学生的认识不清;“理性主义”、“神学”、“人性”等概念缺乏准确的理解。

3.对于涉及到的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学生知之甚少,这将成为制约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内涵及特点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复习课《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通过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学习,我们主要是掌握世界古代近代思想演变,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

2【讲授】一、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

岳麓版必修三 第14课理性之光

岳麓版必修三 第14课理性之光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6.康德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他认为,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
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这和我国古代哪
位思想家的主张相似: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①人权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现实阻碍: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 推动力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认识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主义)
二、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1、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1)生平简介
孟德斯鸠(1689— 1755), 法国著名启蒙思 想家、哲学家。 1716年继 承伯父的波尔多议会议长职 位。后来,他卖掉官职,游 历欧洲。认真考察了英国的 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辛勤 研究,终于写出了《论法的 精神》这部资产阶级的早期 法学经典著作。
自由 ②实行法治②反对教权 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问题探究
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近代科技文 化的发展,启蒙运动则推动了以 法国大革命为核心的欧洲资产阶 级革命运动的开展。概述这两次 运动的联系和区别,结合背景说 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本课小结
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运动兴起: 兴起的条件

运动的性质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之 启蒙运动高潮: 伏尔泰:否定天主教会

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启蒙运动扩展 :康德:人非工具
启蒙运动的影响 :宣扬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为资产阶级革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14课《理性之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14课《理性之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14课《理性之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内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主义发展特征,认识其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培养解读、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西方对人的价值的认识,是伴随着理性思考逐渐发展起来的。

2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及对必修I、Ⅱ、Ⅲ中相关内容的学习,对涉及到的思想家的观点及时代背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2.本课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关于本课中核心概念“人文主义”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学生的认识不清;“理性主义”、“神学”、“人性”等概念缺乏准确的理解。

3.对于涉及到的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学生知之甚少,这将成为制约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内涵及特点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复习课《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通过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学习,我们主要是掌握世界古代近代思想演变,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

2【讲授】一、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
这些著名的思想家和文艺巨匠他们有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反映了哪些共同的诉求?(结合表格,学生先列举主张,然后总结共同点)
古希腊可以从广泛建立的神庙中引导学生,文艺复兴引导学生回忆著名的文学作品的内容。

宗教改革两位代表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因信称义”以及加尔文的先定论。

第14课 理性之光说课ppt

第14课  理性之光说课ppt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史料教学法
讲解法
学法:
史料分 析法
横纵对 比法
依据:培养“论从史出”的 历史学科素养。
说教材 说学情
依据:有助于学生通史观 的构建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min)
《法国中学生守则》节选 第一部分:我不应该 ——伤害他人 ——侮辱他人 第二部分:我应该 ——倾听他人讲话,轮流发言 第三部分:我有权利 ——在尊重同学言论的情况 下自由表达自我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二、感受理性之光 (一)四大思想家的生平及其学说
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的贵族世家, 19岁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8岁出任当 地的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都当 过这个职务)。十年后他辞去职务, 四处游学,在英国生活了两年,考察 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多年后,他利用 自己游学见闻,出版了《论法的精神》
教材内容
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启蒙运动背景、核心思想、影响 主线 课魂
人文精神不断深入发展 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北滘中学高二(8)班
学习基础
必修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与本课内容 必修二《工业文明的崛起》、 有重要联系 必修三11-13课。
五、说教学过程
2
新课讲授
1
教材处理
探究启蒙之源
2 3
3 4
感受理性之光
中西“启蒙”对比
品味启蒙之果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之光》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三单元人文精神的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14课理性之光。

教材分析:
本课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本课的内容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关系密切,学好本课可以更好的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建立过程,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理论依据:
本课理论性强,内容较枯燥,要学生深刻理解启蒙运动的内涵不太容易。

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重要。

所以本节课秉承新课程理念,采用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设计组织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老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并提高归纳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探究解决——拓展问题,学习提取信息和概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人文意识,关注社会发展,领悟思想自由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并学习概括的方法。

(2)难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真谛在于运用自己的理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教学方法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以人权这一主线整合教材资源;
以情境体验历史;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辨以及合作探究法,依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给出课标要求,布置学生自学,搜集材料,提出问题
(二)导入:
(用近段网络最火的流行事件“我爸是李刚”导入,启兴;凝神并引入主题,。

)“我爸是李刚”,这件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网友呼吁:“请尊重我们的人权”,同学们,典型的特权无情践踏人权的表现。

这不禁引起我们对人权的反思:今天的人权现状?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8世纪的欧洲,去领悟西方启蒙思想家对人权地认识和思考,走进历史,汲取其智慧。

(三)授课
一、基础探究
请同学们亲近历史,依托教材资料,根据预习的情况,概括要点,自主完成以下表格,简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在学生提取教材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对话的方式解决一些小细节:
1、解决几个概念:三权分立,社会契约
2、概述思想意义的基础上体会思想自由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什么是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他们思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权,并认识到人权之天赋,神圣不可侵犯)
(为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解决课标的基本要求,概述思想家的主张)
那么他们具体是怎么认识人权的?我们继续与思想大师对话(在与学生谈话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引导过渡,进而进入下一环节,创设情境,深入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二、深入探究
1、幻灯片显示四位思想家的言论,以问题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突破重点。

针对4位思想家的观点,分4个小组,每一组解决探究一个思想家的思想。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这个环节,教师着重分析孟德斯鸠的思想,指导学生分析概括的方法。

2、为什么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如此的热爱自由,狂热的追求自由?(提示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用类比迁移文艺复兴的原因的方法,学生基本能解决)
3、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体会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提示重点比较内容)
(这个问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发展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到启蒙时代,人的价值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个人物质和精神的追求,而是将其目标扩展到改造整个社会,进一步解决“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人文精神走向成熟。


三、延伸历史
提供材料,结合当前中美两国的人权发展现状,畅谈对人权发展问题的认识。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


(四)小结: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想是人的全部的尊严。

启蒙时代的思想最早阐述天赋人权,并把人的价值提升到社会层面,这既是人的伟大的体现,也催生了伟大的人,诠释了人的尊严。

(概述、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