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组合获奖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组合获奖优秀教案
教案名称:解决问题的数学组合方法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数学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组合的定义和性质;
2. 数学组合的常见问题解法;
3. 实际问题的数学组合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问题:“班里有10个男生和8个女生,从中选出3个人组成一个团队,问有多少种可能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数学组合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数学组合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数学组合的基本计算方法;
3. 演示数学组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组合问题;
2. 学生个人练习,完成几个实际问题的解答。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学组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勤加练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解决一些更复杂的数学组合问题,加深对数学组合的理解。
教学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组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案结束)。
PBL教学法在《组合数学》课程中的运用
PBL教学法在《组合数学》课程中的运用一、引言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组合数学》这门课程中,PBL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合数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PBL教学法在《组合数学》课程中的运用。
二、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建构性。
在PBL教学法中,学生不再是 passively receiving knowledge,而是actively constructing knowledge。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建构知识,从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PBL教学法还强调跨学科学习,它鼓励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组合数学》课程中,PBL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组合数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确定问题情境在使用PBL教学法进行《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应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涉及到组合数学的相关知识点。
可以选取一些实际的组合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图论中的路径问题等作为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学习组合数学的相关知识。
(二)组织学习活动在确定了问题情境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这些学习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调查等多种形式。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指导学习过程在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高中数学组合优质教案
高中数学组合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组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掌握组合公式的应用;
3.能够灵活运用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组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组合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复杂问题的组合运用。
教学准备:
1.课件及教材;
2.黑板、粉笔;
3.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组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讲解组合公式及其应用;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就相关概念进行讨论;
3.举例说明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讨论思路和解题方法;
3.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答题中的错误。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
1.通过实例分析,拓展学生对组合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数学领域以外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延伸(自由发挥)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数学课的教学,学生对组合的概念以及公式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练习题巩固了知识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024组合问题说课稿范文
2024组合问题说课稿范文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2024组合问题》这个数学课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组合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这个课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排列、组合和样本空间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2024组合问题的意义,掌握解决组合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解决组合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2024组合问题的意义,能独立解决2024组合问题。
难点是:在解决2024组合问题中运用排列和组合的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24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我将采用启发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的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实际案例,以便更好地呈现教学素材,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以一个生活化的例子来引入2024组合问题:小明有4个红色球,5个蓝色球和3个绿色球,他想从这些球中取出3个球来组成一个新的组合。
请问他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2024组合问题。
环节二、解决实际问题在引入课题后,我会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试图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然后,我将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规律,引导他们使用组合和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组合数学引论课程设计
组合数学引论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组合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离散的对象和结构,这些对象和结构可看做是数量和属性等的集合。
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通信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组合数学的基本问题包括计数问题、排列问题、子集和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许多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拟定组合数学引论作为课程内容,介绍组合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理解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学习计数原理,掌握排列、组合和分步法等计算方法;2.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逐步提高证明能力;3.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组合数学相关技术。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介绍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数原理,并针对相关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以下是课程的大纲:1.组合数基本概念 . 组合数的定义和性质 . 笛卡尔积和二项式定理2.计数原理 .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 排列与组合3.容斥原理 . 基本原理 . 排列组合应用4.递推法 . 递推关系式 . 斐波那契数列5.分治方法 . 约瑟夫问题 . 归并排序6.生成函数 . 普通生成函数 . 指数生成函数四、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作业和课程实验两个环节:1.课程作业:由老师布置一些作业题目,让学生将课程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其计算和分析能力。
2.课程实验:设计两个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1:研究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和递推两种计算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实验2:使用python编写生成函数,并对应用范围进行分析。
五、总结本次组合数学引论课程重点介绍了组合数的基本概念和计数原理,并深入讲解了递推法、容斥原理、分治方法和生成函数等重要技术。
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组合数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应用到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实际问题中。
通过课程作业的布置和课程实验的设计,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高中数学组合设计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组合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理解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组合设计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组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组合设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排列、组合、选择等常见组合设计方法;
3. 组合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组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组合设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组合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组合设计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
2. 通过实例演示排列、组合、选择等组合设计方法的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组合设计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基础练习,巩固排列、组合、选择等方法的运用;
2. 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组合设计解决问题。
四、拓展(10分钟)
学生进行拓展性练习,挑战更复杂的组合设计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组合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组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未来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拓展性练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组合设计。
高中数学排列与组合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与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2. 能够应用排列与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排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组合的概念及其性质。
3. 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排列与组合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排列与组合的认识。
2. 讲解排列的定义和性质,例如排列中元素不重复出现的特点。
3. 给学生布置一些排列练习题,让他们熟悉排列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第二课时:1. 复习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组合的定义和性质,例如组合中元素可重复出现的特点。
3. 给学生布置一些组合练习题,让他们熟悉组合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第三课时:1. 复习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排列与组合的应用,例如在排队、选做题目等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 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排列与组合的练习题,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排列与组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馈:1. 对学生在排列与组合方面的理解进行总结和反馈。
2. 引导学生思考排列与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讨论。
教学评价: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排列与组合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排列与组合知识,并拓展到更高级的数学领域,如概率论等。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练习题。
教学提醒: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组合与构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组合与构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利用构建工具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构建2.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物品和组合3.学生能够区分和辨认各种形状和颜色4.学生能够学习和练习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形状和组合教学准备1.构建玩具2.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形卡片3.认识形状和颜色的歌曲和故事书4.小组合作表格5.评估表格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主题思路在开始教学之前,先向学生介绍本次教学的主题思路:组合与构建。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理解本次课程的目标并进入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认知形状和颜色让学生听一首简单的颜色和形状的歌曲,让他们开始认识和熟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接着,讲解形状和颜色的基本概念,如圆形、方形、红色、蓝色等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享一下形状和颜色的知识。
第三步:触摸和识别图形卡片给每个学生发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片,让学生看图形卡片,开始触摸和识别卡片。
老师可以组成问题,根据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向学生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这是一个什么形状?”“这是哪个颜色?”等等。
第四步:构建和组合老师展示一些构建玩具,并讲解如何用构建工具进行简单组合和构建。
在组建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规划,让学生共同决定要建造什么。
各小组参与设计和构建,而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和建议。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帮助,共同完成后形成一个小组。
第五步:观察、描述和记录完成组建后,学生可以观察和描述它们的作品。
在小组合作表格上填写他们的认知和组合的质量,记录他们使用构建获得的经验。
第六步:总结与评估在讨论和记录完成后,老师请学生进行小结和回顾。
老师可以根据小组合作表格,向学生提供一些反馈和建议。
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形状和组合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标准1.学生识别和描述了不同的形状和颜色2.学生能够主动找到构建玩具并利用其进行组装和构建3.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构建和组合进行了观察、描述和记录4.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简单语言描述形状和组合总结通过这次课程,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构建工具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构建,发现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物品和组合,学习和练习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形状和组合。
组合数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组合问题的思维培养
组合数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组合问题的思维培养组合数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离散对象的组合和排列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组合问题,例如从一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元素,排列顺序或不考虑顺序的情况下产生的可能结果数量等。
组合数学实训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刻了解了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了解决实际组合问题的思维能力。
首先,在组合数学实训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
排列是从给定的一组元素中按照一定的顺序选取若干个元素的方式,而组合则是从给定的一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元素,不考虑其顺序。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我们能够准确理解组合数学问题中的元素选取方式,为后续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组合数学实训课程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练,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了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组合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如何选择或组合元素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化简并得到精确的答案。
例如,在购买电影票时,我们可以选择多个人观影,同时还可以选择多个电影场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组合问题。
通过在课程中的模型设计和解题实践,我们学会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组合数学的知识进行求解。
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了数学模型的设计是解决组合问题的关键。
合理的数学模型能够明确问题的结构和要求,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例如,在一个座位安排问题中,我们需要将n个人坐到m个座位上,同时还要考虑到每个座位的特殊需求。
通过针对不同的情境设计出不同的数学模型,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解决各种实际组合问题。
此外,组合数学实训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组合问题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问题的要求,分析问题的关键点,灵活运用组合数学方法。
这些过程无疑对我们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通过课程中大量的练习和讨论,我逐渐养成了严密的思维习惯,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解决各种组合问题。
综上所述,组合数学实训课程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组合数学在解决实际组合问题中的重要性。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教案标题:组合与构建教案目标:通过组合与构建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相关教学参考书籍、绘图工具和活动材料。
2. 小组活动所需的组合材料:积木、纸牌、磁贴等。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操场或室内空间。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Step 1:导入活动(15分钟)1. 老师介绍今天的数学活动主题:“组合与构建”。
2.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组合与构建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例如:用几种不同的积木构建高塔、用纸牌组合成房子等。
3. 老师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组合和构建一些东西呢?可以举例子。
Step 2:理论学习(15分钟)1. 老师给出组合与构建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特点和重要性。
2. 老师讲解组合与构建的基本规则和原则,例如:相同的积木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形状,相同形状的积木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构建物等。
Step 3:观察与讨论(2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一些已经组合和构建好的模型或图形,例如:一些学生的积木造型、纸牌屋等。
2. 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对观察到的构建物进行分类或比较,例如:分类别不同的纸牌屋、比较不同的积木造型等。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和特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原因。
第二课时:Step 4:小组活动(30分钟)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组合材料,如积木、纸牌、磁贴等。
2. 老师提出一个任务,例如:用给定的材料组合和构建一个稳定的塔。
3.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试错和合作,尝试解决任务。
Step 5:展示与反思(2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完成的组合和构建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的构建过程和创意。
2. 学生和老师一起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其他组作品的观察和评价。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组合与构建的经验和方法,并帮助学生总结一些规律和原则。
高中数学人教版组合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组合教案
主题:组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组合的概念和性质。
2.学习组合的计算方法。
3.掌握组合问题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内容
1.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组合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组合问题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引入组合问题的背景及相关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组合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并演示相关例题。
3.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解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4.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独立解答一定数量的组合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组合问题的应用,提高其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课本排列组合教案
初中数学课本排列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
2. 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排列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排列组合的概念和原理。
2. 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排列组合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排列组合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排列组合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排列组合问题。
2. 举例说明排列组合的应用,如排列座位、组合菜单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排列的概念,解释排列的原理,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顺序。
2. 讲解组合的概念,解释组合的原理,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3. 讲解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即使用排列组合公式进行计算。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排列的计算方法,如从6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顺序。
2. 通过实例讲解组合的计算方法,如从6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释排列组合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排列组合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排列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排列组合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实例讲解、练习与讨论、总结与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排列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组合的原理,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学科融合教案设
高中数学学科融合教案设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中。
3. 学生能够培养综合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介绍数学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 演练:以化学为例,讲解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算问题,并让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
3.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实验,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数学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4. 综合:让学生分组进行跨学科合作项目,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反思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 根据学生参与跨学科项目的表现评价其综合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 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其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能力。
3. 定期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扩展:
1.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锻炼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跨学科研究项目,拓展他们的学科视野和能力范围。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设计和开展数学学科融合教学,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
素养的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随机组合教案
高中数学随机组合教案
课题:随机组合
教学目标:
1. 了解随机组合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随机组合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随机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随机组合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随机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随机组合的概念
2. 运用随机组合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随机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随机组合的概念(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随机组合的定义和性质,要求学生注意关键点并做好笔记。
三、练习随机组合的计算方法(15分钟)
教师通过一些实例演示随机组合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一起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应用随机组合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随机组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讲解随机组合的扩展知识(10分钟)
教师介绍随机组合的一些扩展知识,让学生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拓展思维。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环节,通过导入新知识、讲解概念、练习计算方法、应用实际问题等环节,有效引导学生理解随机组合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中数学组合数教案
高中数学组合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组合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组合数的性质和应用。
3.能够灵活运用组合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组合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组合数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准备:
1.教材《高中数学》。
2.白板、彩色粉笔。
3.课件和习题。
教学步骤:
一、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组合数的概念并激起他们学习兴趣。
二、讲解:讲解组合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说明组合数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组合数的拓展应用,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五、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组合数。
教学反馈:布置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通过网上资源和参考书籍深入学习组合数,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组合
数问题。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实际表现和作业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
《组合数学》教案1章(排列组合基础)
《组合数学》教案1章(排列组合基础)第1章组合数学基础1.1绪论(一)背景起源:数学游戏幻方问题:给定自然数1, 2, …, n2,将其排列成n阶方阵,要求每行、每列和每条对角线上n个数字之和都相等。
这样的n阶方阵称为n阶幻方。
每一行(或列、或对角线)之和称为幻方的和(简称幻和)。
例:3阶幻方,幻和=(1+2+3+…+9)/3=15。
关心的问题存在性问题:即n阶幻方是否存在?计数问题:如果存在,对某个确定的n,这样的幻方有多少种?构造问题:即枚举问题,亦即如何构造n阶幻方。
奇数阶幻方的生成方法:一坐上行正中央,依次斜填切莫忘,上边出格往下填,右边出格往左填,右上有数往下填,右上出格往下填。
例:将2,4,6,8,10,12,14,16,18填入下列幻方:【例1.1.1】(拉丁方)36名军官问题:有1,2,3,4,5,6共六个团队,从每个团队中分别选出具有A、B、C、D、E、F六种军衔的军官各一名,共36名军官。
问能否把这些军官排成6×6的方阵,使每行及每列的6名军官均来自不同的团队且具有不同军衔?本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A1 B2 C3 D4 E5 F6 A1 B2 C3 D4 E5 F6B2 C3 D4 E5 F6 A1B3 C4 D5 E6 F1 A2C3 D4 E5 F6 A1 B2 C5 D6 E1 F2 A3 B4D4 E5 F6 A1 B2 C3 D2 E3 F4 A5 B6 C1E5 F6 A1 B2 C3 D4 E4 F5 A6 B1 C2 D3F6 A1 B2 C3 D4 E5 F6【例1.1.2】(计数——图形染色)用3种颜色红(r)、黄(y)、蓝(b)涂染平面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若某种染色方案在正方形旋转某个角度后,与另一个方案重合,则认为这两个方案是相同的。
求本质上不同的染色方案。
举例:形式总数:43=81种。
实际总数(见第6章):L =()32334124++=24 【例1.1.3】(存在性)不同身高的26个人随意排成一行,那么,总能从中挑出6个人,让其出列后,他们的身高必然是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的(见第5章)。
《组合数学》课程报告
《组合数学》课程报告姓名:马心玫学号:09013403一.课程设计的概述我们选择的是鸽巢原理。
也称抽屉原理。
用例子来形象的解释这个原理就是:一共有十只鸽子,还有九个笼子,如果要将这十只鸽子放进九个笼子中,无论怎样尝试,我们都会发现:至少有一个笼子中有两只鸽子。
抽象的解释,鸽巢原理的含义为:每只鸽子代表一个元素,每个笼子代表一个集合,假如有n+1个元素放到n个集合中去,其中必定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两个元素。
原理1:把多余n个的物体放入n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的东西不少于两件。
原理2:把多余mn个的物体放入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不少于m+1个物体。
上述两个原理都可以利用反证法解释。
由于抽屉原理是十分重要的理论,但是本身并不复杂,因此我们小组本来打算分析鸽巢原理的推广——拉姆齐(Ramsey)定理,但在经过种种考虑之后,决定还是从最基础的方面入手,选择两道题目阐述鸽巢原理。
在此引述一下拉姆齐定理:拉姆齐定理涉及到图论,一种广为人知的解释是友谊定理(Friendship Theorem):在至少6人中,或者有3人,他们互相认识;或者有3人,他们两两互相不认识。
友谊定理描述的就是完全图中的情况。
另一个形式如下:对于一个给定的两个整数,则一定存在一个最小整数,使得用两种颜色(红色或蓝色)无论给的每条边如何染色,总能找到一个红色的或者蓝色的。
显然,当的时候,亦满足这个性质。
回到正题:我们的题目分两道。
题目一:万圣节恶作剧在万圣节这天,每个小孩都会去挨家挨户要糖果,但是邻居们只想给出一定数量的糖果,如果你去得晚很可能就要不到糖果,所以孩子们决定把所有要来的糖果放在一起,然后平均分摊。
以以往的经验,孩子们知道每个住户会给出多少糖果,由于他们更关心要来的糖果是否能平分,所以他们只选择了一部分住户索要糖果,这样糖果恰好可以被平分,又不会有糖果剩下。
快来帮助这些顽皮的小孩。
分析:题意:给定n户人家提供的糖果数目,c个小孩选择其中一些用户把糖果拿走,最后平分,不能有剩余。
初中数学组合教案
初中数学组合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组合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组合的计算公式。
2. 灵活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组合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组合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组合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讲解组合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通过例题讲解组合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组合的计算规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组合的知识。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四、应用拓展(10分钟)
1. 让学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组合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五、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组合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组合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了组合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组合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环节,巩固了组合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象的处理就成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 , 研究离散对象 的科学就是组合数学. 组合数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数学
中分析 和代 数 占统治地 位 的局面 .
组合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 , 在教学中如何引入与展开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就成了一 个重要的课题. 组合数学有别于其他一些数学课程的是它与实际问题联系密切, 强调数学应用能力和创造能
过河 问题 )
组合数学中类似的有趣问题非常多 , 如河洛图( 幻方) 稳定婚姻问题 、 、 铺地砖问题等. 这样 的课程引入
方式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 的问题组成 了别致而生动的第一堂组合数学课 , 完全显示了组合数学的神奇和奥
妙.
收 稿 日期 :0 1— 8— 0 2 1 0 2
作者简介 : 刘瑞芳(90 , , 18 一)女 河南郑州人 , 讲师 , 博士 , 主要从事代数 图论的教 学与研 究
力 的培 养 . 合数 学解决 问题 的方 法没有 连续性 和 固定套 路 , 组 往往 一个 问题一 种解 法 , 这些 特 征促 使 教 师在
教学中要避免填鸭式的讲授 , 要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下面将结合教 学中的实践来论述组合数学教学的引入与展开方法. 文中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和术语如无详细说明 , 可参见文
刘瑞芳 贾会才 ,
(. 1郑州大学 数学系, 河南 郑州 4 00 ; . 50 1 2 河南工程 学院 数理科学系, 河南 郑州 4 19 ) 5 11
摘 要: 组合数学从 广义上 讲是 一门研 究离散 对象的科 学, 狭义上讲 主要研 究满足一定条件 的组 态( 从 也称组合模 型 ) 的
例 4 0 个人参加一个聚会 , 中每个人都有偶数 ( 10 其 可能是零 ) 个朋友. 证明: 在这 10个人 中必定有 3 0
个人 有相 同数 目的朋 友. 给半 小 时的时 间让学 生 自己试 着证 明上述 两个 贴近 生活 的例 子 , 生们 在独 立 思考 与激 烈 争 论 之后 无 学
存在 、 计数 以及构造等方面的 问题 , 它的主要 内容 包括组合 计数 、 组合设 计、 合结构和 组合优化 等, 组 是数 学专业 高年级本科 生和研 究生的必修课程 , 也是计算机专业本科 生 离散 数学课程 的重要组 成部分. 从一 些教 学的设 计 出发 , 讨如 何在教 学中 探 引入 和展 开以及如何在 该课程 的教 学过程 中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大限度 地调 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 和培养 学生发 现和解 最 决问题 的能力 , 为学生今后做毕业论文或者进一步从 事科学研 究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 词 : 组合数学 ; 学; 教 科研
一
个钱 币 者胜 ( 合数学 中著 名 的 Nm 对策 ) 组 i .
例 2 猎人带着一担 白菜、 一只羊和一条狼要过河 , 但是只有一条小船 , 只有猎人会划船并且他一次至 多只能带 白菜、 羊和狼三者之一过河. 如果让狼和羊在一起而猎人不在旁边的话 , 狼就会把羊吃掉; 如果让羊 和白菜在一起而猎人不在旁边的话 , 羊就会把白菜吃掉. 问如何让他们都平安过河?( 组合数学 中著名的船
第2 4卷 第 1期
21 0 2年 3月
河南工程 学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OURNA NAN I S I、 E O L OF HE N T q UT F ENG NE I I ER NG
V0. 4. . 12 No 1
M a . O1 r2 2
组 合 数 学 课 程 的 教 学 实 践
・ )
2 教学 中的引入与展 开
2 1 激 发 学生的 学 习兴 趣 .
课程有了一个好的引入方式 , 能给学生带来轻松的气氛 , 进一步展开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 了
下一个 问题 . 在实 际 的教 学 中 , 以从 贴 近生活 的一个 个有趣 的例 子人 手来讲 解组合 数 学 中重要 的原理 和概 可
献[ 3 . 1— ]
1 课 程 设 计
学生经过几年数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之后 , 很容易对数学产生枯燥 、 难懂 、 脱离实际的印象 , 组合数
学课 正好 为改变 学生 的这些想 法提供 了一 个 契机 , 通过第 一堂课 的引人使学 生对课 程产 生兴 趣 . 要 例 1 甲、 乙两个 人轮 流从 堆 钱 币 中取钱 , 每次 选定 一堆 , 中至少 取 出一个 钱 币( 从 可全取 )取 到 最后 ,
中图分类号 :6 2 1 G 4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4—30 2 1 ) 1 0 7 0 17 3 X(0 2 0 — 0 5— 3
组合数学又称离散数学 , 通常也把组合数学和图论加在一起称为离散数学. 组合数学是计算机出现以后 迅速发展起来 的- 1数学分支. -' 7 计算机科学是算法的科学, 而计算机所处理的对象是离散的数据, 以离散 所
形 中已经分别用了鸽笼原理的简单形式 ( 1 + 个球放人 n 个盒子中, 必有一个盒子含有两个或者更多的球) 和平均形式( n +1 将 r 个球放人 n 个盒子中, 必有一个盒子至少含有 r 个球 ) +1 解决了例 3和例 4 最后 , . 教 师可再提 出鸽笼原理, 并指 出鸽笼原理运用的关键是如何合理地选择鸽子和笼子. 这样的讲授方式学生很容
易理解 , 以激 发学 生学 习鸽笼 原理 的积极 性 , 生感 觉 到学 习组 合数 学 简单 有趣 , 习兴趣 得 到 了极 大 可 让学 学 提高.
念, 比如组合数学 中重要的鸽笼原理. 要想很好地运用鸽笼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可以从 日常生活 中有
趣 的小 问题 人手 .
例 3 某 棋手有 l 周 的备 战训练 , l 每天 至少下 一盘棋 , 但每 周不 超过 1 2盘. 证 : 试 必有 连 续 的若 干天 恰
好下 2 盘棋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