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3: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3.郑人游于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A.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B.类似于雅典的公民大会C.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D.只有贵族能够参加4.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6.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

”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7.《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014·黄冈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2.(2014·襄阳四中冲刺模拟卷)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曾经说过:“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以下言论中,和他是同一种学派的是。

A.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B.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答案】A3.(2014·徐州信息卷)《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

”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A.人性本善B.血缘远近C.宗法等级D.君臣尊卑【答案】B4. (2014·江西师大附中三模) “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

这一现象表明()A.宗法制维系政治等级B.礼乐制度的崩溃C.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D.君主专制的削弱【答案】C5. (2014·山东实验中学三模)(26分)14-16世纪的东西方,都有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但其性质和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却是迥异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思潮就以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形式在诸子百家的相互辩难、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一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1)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儒家和墨家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课件 大象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课件 大象版必修3
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因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 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 “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对孟子的主张 我们应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性的一面,又要认识到其历史
局限性。
探究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
探究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如何认识
这种“民本”思想? 答案: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
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要求统治者尽 可能减轻剥削,给人民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缓和阶级矛
盾,这种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
1.内容
(1)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
想。 (2)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 礼、 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特点:新儒学以传统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 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3.影响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 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
统治。 (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使其具有 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 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重难要点突破
易错易混点
1.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2.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三 第11单元 第2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含解析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三 第11单元 第2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47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A.诸子百家同根同源B.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C.诸子百家相互融合D.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A[据材料“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可知,作者认为诸子百家同根同源,故A项正确;材料“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并不能反映儒学与百家思想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并没有反映出百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先秦学术思想发展”不能代表古代所有时期的学术状况,故D项错误。

]2.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D[“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中的“朋友有信”无法体现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君主集权已成趋势,但先秦儒学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统治者用法家思想加强了集权,故B项错误;“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可见先秦的儒学没有构建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故C项错误;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再到汉代的“三纲”均把君臣父子关系作为必然的关系,即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3

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导学号 99522881( A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 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选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 (2018·河南安阳一模)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导学号 99522882( D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解析] 儒学正统地位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得到了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在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太学始终是中央一级和全国最高等级的学府,这是明显的精英教育而非世俗教育,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可知,太学培养的是封建官僚而非实用型人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得知,一方面是太学录取人数的剧增,另一方面则是太学子弟被广泛授予官职,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士人研习儒家经典而不利于各种思想百家争鸣,故D项正确。

3.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 表表中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导学号 99522883 ( A )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 根据图表,社会伦理观念比例最高,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不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从汉朝以来,政府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3课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3课时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鹰潭模拟)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

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解析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是中国主权丧失的开端,但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这说明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属于现象。

故选A项。

答案 A2.(原创题)1841年,广东地区张贴了一张布告,威胁外国人说:“如果我们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猪、狗的话,我们就不是顶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国人。

……我们一定要杀了你们,砍掉你们的脑袋,烧死你们。

”这说明()。

A.殖民统治引起人们的不满B.清政府发动人民反抗外来侵略C.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D.中外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A项中的“殖民统治”说法不对,广州此时仅是通商口岸;清政府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反抗外来侵略,故B项错误;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人民对外国人毫无畏惧,说明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封建社会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3.(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有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人民大众”包括()。

①农民阶级②无产阶级③小商品生产者④资产阶级⑤地主阶级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⑤解析人民大众指的是一切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31课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31课时

专题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改编题)右图著作是林则徐第六代嫡孙、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年写成,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

A.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B.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C.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D.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解析著作是《林则徐与中国图录》,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但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高度,故B项错误;A、C、D三项符合史实。

答案 B2.(2013·宁波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steamer)等。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B项为最强干扰项。

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

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

答案 A3.(改编题)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在东方“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杆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

说明是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主,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答案 D4.(2013·安徽师大附中模拟)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A. 增强中央政府的自主权B. 儒学维系统治次第C. 促进小农经济动摇开展D. 防止社会两极分化2、唐初,御史崔仁师审青州谋反的囚犯,他下令脱去犯人刑具,给予饮食、沐浴,只处分了带头作恶的人,其他免罪释放,此事失掉皇帝赞赏,时评〝杀人断脚,也都有礼可循〞。

该案例表达了事先刑罚〔〕A. 重礼轻罚B. 严惩谋逆C. 仁爱宽恕D. 以礼入法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假定四时,通类也。

〞这句话反映的是〔〕A. 〝大一统〞实际B. 〝免除百家〞C. 〝天人感应〞D. 〝暴政〞思想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在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那么天是出色的政治家,赞颂商鞅,一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资料反映了李贽〔〕A. 支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支持〝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封建礼教C. 废弃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5、在有关惩治糜烂的效果上,甲说:〝不用管糜烂分子,消费力水平提高了,糜烂现象自然就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惩罚糜烂分子,抓一个糜烂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糜烂分子,要用‘德’‘礼’来教育感染。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才干的人去管理糜烂。

〞以下与上述四位同窗的说法相吻合的学派是〔〕A. 儒、墨、道、法B. 道、法、儒、墨C. 道、墨、儒、法D. 道、法、墨、儒6、小明同窗偷吃了学校果园的果子,被班主任知道并通知了家长,假设小明的家长置信孟子的言论,他们能够会以为〔〕A. 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需好好教育,孩子会矫正错误B. 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只是一时懵懂C. 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需严峻惩罚使他惧怕,以防再犯D. 孩子犯错并非本性形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7、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作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详细方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官方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预。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课时规范练 “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课时规范练 “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时规范练25 “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四川绵阳二模)《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

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

这种变化反映( )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2.据《论语》记载,孔子在回答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的问题时,指出:“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反映了孔子治国思想中比较重视( )A.为政以德B.规则秩序C.法治思想D.礼法并重3.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

这反映了此时儒家( )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4.(吉林长春二模)春秋时期,老子认为:“故贵以身(生命)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表明老子( )A.认同生命本位理念B.强调个人与社会统一C.反对诸侯争霸战争D.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5.(湖南株洲一模)商鞅曾强调“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韩非子也提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这反映出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认为事物不断向前变化发展C.重视法律使用时的实际效果D.强调法律对治国的重要作用6.(福建漳州一模)《墨子》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这反映了墨子( )A.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尚贤B.反对宗法世卿世禄制度C.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D.强调构建政治和谐社会7.(河南中原名校质评)秦朝以法术为政治指导,汉初“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成为“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依据,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必修3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备注:无)2015年题组(备注:无)2014年题组(备注:无)2013年题组(备注:无)2012年题组(备注:无)二、非选择题1.(2015·广东文综·39)(节选)(9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考点】(3)中美关系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史学理论——史学观念【解析】(3)第一小问原因,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和国际史实概括背景即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西方“现代化研究”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思想解放、“双百方针”为史学研究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历程研究的深入等。

第二小问注意,综合三则材料进行归纳,比如材料中“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看出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持借鉴态度等。

【答案】(3)原因: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6分)注意: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12-27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规范特训Word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12-27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规范特训Word版含答案

限时·规范·特训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4·长沙模拟]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由“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其它三项是错误的,所以选A。

答案:A2. [2014·大同调研]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 主张“以德服人”B. 主张“性恶论”C. 主张“施仁政于民”D. 主张“性善论”解析:由材料中的“以德兼人者王”看出,荀子强调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

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问题,B项错误;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A3. [2014·临沂质检]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 儒家的“仁政”思想B. 墨家的“兼爱”思想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解析:孟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大意是:眼中没有父母、君上的人(违反儒家礼仪道德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司马迁:“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大意是:如果天下都按这些思想来做,那么就没有尊卑差异了。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二十四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下限时集训-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二十四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下限时集训-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课下限时集训(二十四)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该学派是(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2.(2016·某某检测)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

法者,治之端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君者,国之隆也。

父者,家之隆也。

隆一而治,二而乱。

”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思想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3.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 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

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 )A.老子 B.荀子C.韩非子 D.朱熹4.“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X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5.(2016·某某质检)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X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想属于(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6.吕思勉先生说:“某某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如孔子主X“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X“兼爱”思想。

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7.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34课时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34课时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34课时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史料(史实)、史论与史观。

“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

“史观”是人们分析、认识、评论史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1911年10月12日,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B.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清朝覆灭C.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D.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解析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这是对三民主义的评论,是史论,故选D项。

A、B两项是史料(史实),排除;C项是现代化史观,排除。

答案 D2.(2013·温州模拟)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

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

”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兴汉灭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重新建立汉族政权,反映的问题就是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了,故选A项。

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 A3.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

”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解析从材料看,孙中山反对家族和宗族的观念,主张实行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故排除B、C、D三项,答案为A。

答案 A4.(2013·东北三校模拟)“凡有识见的人,皆知道社会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之鉴。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1《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必修3)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1《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必修3)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栏目导
【借题发挥】
儒家 的“仁政”
诸子 “百家” 的思想 在今天 大放异 彩:
法家的 法治思想
孔子的 教育思想
墨家的 兼爱、非攻
1
返回导航页
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栏目导
解析: 本题围绕董仲舒新儒学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 综合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忠孝”和“仁义礼智信” 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仍可借鉴其积极的一面。
答案: (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 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6分)
(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 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6分)
怎样的政治主张?
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儒学在当时的地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 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
位如何?
答与敌案之”:敌。?王(1)故请提曰勿出:疑了!①““仁仁政者”无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 心对待 百—姓—,《以孟德子服·梁人惠,王争章取句民上心》。地位:不受统治者重
视。 1
结束放映
栏目导
[尝试应用]

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
‘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
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
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
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
百家关注的共B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

1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必修3:第一单元 第28课时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必修3:第一单元 第28课时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第28课时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朝阳模拟)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

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

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隋唐时期是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包括影响后世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都已经形成。

答案 C2.(2013·汕尾测试)“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解析根据材料“我能为君辟土地”说明井田制瓦解,另据材料中的“无意中揭示”,可见选项不是孟子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或材料直接反映的,故选C 项。

答案 C3.(原创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个人物之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孝悌”“仁之本”,由此判断是儒家思想,四个人物中,只有孔子是儒家,故选C项。

答案 C4.(2013·中山六校联考)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解析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4 从百家争鸣到汉代儒学 人民版必修3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4 从百家争鸣到汉代儒学 人民版必修3

课时作业24 从百家争鸣到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2.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观点的是( )A.孔子B.荀子C.韩非D.老子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4.“仁则荣,不仁则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一思想主X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墨家被形象地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但这个学派也强调君主专政,下列最能体现墨家主X君权至上,绝对服从思想的是( )A.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6.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7.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B.仁者某某,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8.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X:“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 第25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 第25讲

【创新大课堂】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模拟题组]1.(2016·广东惠州二模·12)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

《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

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A [“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可以判断出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欢迎,故A项正确;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推行变法,推崇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非兵羞战”和墨家思想的“非攻”相似,但不能因为这点就片面的认为墨家思想渐趋没落,故D项错误。

]2.(2016·广东珠海一模·12)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思想是( ) A.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提出“春秋大一统”,以德为主,以刑辅德C.三教并行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A [材料中“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信息说明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属于该时期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春秋大一统”属于董仲舒思想,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三教并行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错误。

]3.(2016·广东深圳二模·12)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全优课堂】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 )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答案】A [材料“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意是:世道混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这种现象是孔子十分反对的,在政治追求中,他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周礼,故选A项。

]2.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下图《孔子讲学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答案】A [A项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的说法错误,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作者分别是孔子的弟子们、曾参(孔子的弟子)、子思(孔子的孙子)、孟子。

四书在南宋以后才成为儒家的经典书籍。

]3.(2015·中山期末)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答案】B [材料与教育范围无关,故排除A项;从“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可看出当时的文化被官府垄断,故选B项;材料没有提及私学,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百家争鸣的情况,故排除D项。

]4.(2015·茂名模拟)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

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 )①以礼治国主张②性善论③仁政学说④兼爱思想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 [第一句古文干扰比较大,它的意思是:周朝的制度,应以《孟子》为主,来修正周礼的缺失,说明孟子的主张不是“礼”,故①错误;第二句古文“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可知②正确;最后一句古文“舍仁义更无他道”可见③正确;兼爱是墨子的思想,故④错误,因此B项符合题意。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3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3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一、“百家争鸣”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

(4)文化上私学兴起。

2.概念: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学术旨趣不同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彼此学习、吸收,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4.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条件:(1)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引发了社会危机;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政策。

(2)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最主要)。

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儒学体系。

其主张包括: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③提倡“三纲五常”。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汉武帝尊儒:(1)起用儒生。

(2)把五经规定为国家教科书,儒学垄断教育。

(3)中央兴办太学提高儒学地位。

(4)地方郡县学,使儒学在民间开始独尊。

3.结果:使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排列顺序式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

在学习的时候,一方面必须牢固掌握时间、空间概念;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对历史事实、概念的分析理解,强调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避免死记硬背现象发生,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

解题技巧上,此类题型可以采用“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

然后找出选项中以这一史实的序号为首的选项,便可用“直选法”选出正确答案。

除了“首位判断法”外,还有“尾端判断法”、“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先两头,后中间”的判断法等等。

排列顺序式选择题的特点和解法1.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诸子学说也是政治学派的总称,这是因为其各家的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第28课时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朝阳模拟)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

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

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隋唐时期是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包括影响后世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都已经形成。

答案 C2.(2013·汕尾测试)“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解析根据材料“我能为君辟土地”说明井田制瓦解,另据材料中的“无意中揭示”,可见选项不是孟子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或材料直接反映的,故选C 项。

答案 C3.(原创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个人物之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孝悌”“仁之本”,由此判断是儒家思想,四个人物中,只有孔子是儒家,故选C项。

答案 C4.(2013·中山六校联考)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解析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孟子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

答案 B5.(改编题)右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解析道家的顺应自然,儒家“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故选D项。

答案 D6.(2013·九江模拟)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解析荀子的思想既有儒家的礼的成分,也有法家的法的因素,说明了百家既争鸣又互相吸收的现象,故选B项。

管仲开创法家学派,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不是孟子,排除A项;儒、法并用的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才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B7.(原创题)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材料反映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朱熹的理学解析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故选C项。

答案 C8.(2013·广东六校联考)《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释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

答案 B9.(2013·哈尔滨期末)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若君主无道“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可知是对君主的一定震慑,一定程度上制约君主的专制。

答案 C10.(2013·丹东四校联考)《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解析四个备选项内容都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题目里面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故选D项。

答案 D11.(2013·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佛经》B.《圣经》C.“五经”D.《道德经》解析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讲经图”中的“经”指儒学经典,本题选C项。

答案 C12.(改编题)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以下属于梁启超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

A.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雍正帝设置军机处C.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析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思想控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思想文化专制,故选A项。

“雄主之布划”则是政治制度,B、C、D三项都是,皆排除。

答案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青岛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

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

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

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

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

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

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

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材料三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

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

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

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1)如果要探究材料一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

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6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

(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4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思想文化差异的理解。

第(1)问,考查启蒙思想借鉴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精髓的背景,可以从客观因素:儒家思想自身和中国国情;主观因素:伏尔泰所处时代和个人立场及愿望;宗教因素:耶稣会传播环节及其影响等加以考虑。

第(2)问,考查儒家思想具有时代发展要求的主张及对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的理解。

第一小问可以直接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小问可以从文化交流、思想解放、思想武器等方面加以归纳。

第(3)问,考查西方国家看待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认识。

可以从思想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等角度加以归纳。

第(4)问是开放式试题,对于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相互借鉴,平等对待,继承发展,不断创新。

答案(1)方面: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当时中国的国情;伏尔泰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立场与愿望;耶稣会传播环节及其影响等。

(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2)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等。

(言之有理即可)(3)理由: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需要等。

(答出两点即可)(4)处理:不同文化应相互学习借鉴,平等对待,共同发展等。

(言之有理即可) 14.(2013·吉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刚、毅、木、讷,近于仁。

——《论语·子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而成仁。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子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矣。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评价材料中孔子对“仁”的论述及其“仁”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道德形成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