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及大学的文化使命_张保伟

合集下载

传承新疆生态文化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

传承新疆生态文化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

传承新疆生态文化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作者:朱晶谢卫国来源:《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2期朱晶谢卫国(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内容提要]新疆生态文化是新疆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新疆生态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详细梳理新疆生态文化的各种资源形态,积极探索其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开发和利用,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内容提要]新疆生态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D 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5.02.22[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5)02-0078-03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更是一种有别于工业文明的价值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最后还特别强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风气开化,教育先行。

由此,生态文明教育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新疆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是新疆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本土化原则,梳理和挖掘新疆生态文化,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优化新疆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生态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分析1.因时制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密切关系。

我们党从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到十八大单篇完整论述生态文明,可以预见中国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将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对当今时代的现实回应,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同时,本着贴近民族地区实际,贴近民族地区生活,贴近民族地区学生的基本原则,以各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为切入点,寻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和喜爱的人、物、事等具体要素,有机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以达到提升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融合度,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校园里的世博——浅议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校园里的世博——浅议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世博会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 目 【】 标。 2世博会上, 垃圾分运、 清理 、 处理是一条龙服务。据报导, 一 名保洁员一天的工作量是 3 0 0 多吨垃圾 , 不仅处
国在前进, 中国在强大 , 中国要承担起世界大国 的职责 , 无论在国家建设方面, 还是在承担环保
花。 这次活动 , ^ 是搬 新校区的第—个植树节, 提 这不仅是—种先进的生态理念, 它符合整个 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认识到目前国家已经颁布 高了 青年教工的环保意识, 促进我校生态化校园 地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也符合了 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电动汽车将是一 的建设 。 《 家 中 长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划 纲 要 》 个大 的发 展方 向。 国 总之,我们的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方方面 ( l一 0 0 ̄提出的宗旨。《 2 o 2 2)h o 纲要》 中提 出:我 “ 在上海世博会召开的当期, 我们 二、 提高环保意识 。 定期举办活动 面是举不胜举 , 国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以及 广大师生都在向世博的环保理念靠齐,节能, 环 在建设生态校园过程中,我校深切关注提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市 保, 自 把 己的校园建设地听起来如诗 , 看起来如 高学生整体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 让学生牢固树 场化 、 周际化深入发展, 口、 人 资源、 环境压力 日 将来也有可能以河南机电学校的缩影成为下 立环境保护意识 , 意识到保护环境 , 我也有肩负 画。 益加大,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 届世博会的—个展板一角。 起责的光荣使命 , 做生态文明的实践者。 争 以各 加迫切 。川而作为一所欣欣向荣、 ” 高昂向前发展 总结 :世博会的召开虽然给我们的发展一 类绿化 日、 环保纪念 日、 日 地球 为依托, “ 开设 绿 中的中职向高职转变中的河南机电学校, 我校的 种崭新的精神和生活的理念, 但是它毕竟是一种 色教育活动” 在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方面 , 。 我校 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不容忽视。 我校作为河南 短时期的会, 会就有结束的时候, 但是 , 我们的国 定期组织学生自己整理思想, 做一些自己力所能 省省级文明建设单位 , 学校领导狠抓 、 稳抓校园 民却要永久的生活在这一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及的小活动。比如开展 “ 弯腰捡一捡 校园更清 生态文明建设。以校园生态文化为人 口, 举办各 却要还要一直勇敢坚强的生活着 , 还依然要用世 洁’ 议签名活动, 倡 不仅提高了学生“ 爱我校园, 种各样 的校园活动 , 为世博做铺垫, 为世博做准 博会传导的精神支撑我们勇于创新,勇于发展, 从小事做起” 的思想意识, 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 备。能够切实感到的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更为重要的是, 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了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内涵黄三平【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许多生态智慧的思想,是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源泉,能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文化资源.两者关系密切,互为促进.当代社会虽然经济发展物资丰足,但面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的辩证理念;仁民爱物、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皆是富有现代价值的思想理念.高校要通过恰当的路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融入到生态文明教育中,培养既具有良好传统文化素养、又具有公正和谐的生态文明品格的一代高素质人才.【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1)006【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教育【作者】黄三平【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41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广博的思想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是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发展根本。

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1]。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都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素质教育。

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中国建设结合起来,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任务。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使命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中华文明

大学生使命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中华文明

大学生使命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中华文明在当今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使命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本文通过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大学生在传承中的责任和方法以及弘扬中华文明的具体措施进行论述,来探讨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中的角色和作用。

一、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代表着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

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记忆和象征,更是激发创造力和独特性的源泉。

通过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为当代社会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

二、大学生在传承中的责任和方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文化遗产的重任。

首先,我们要学习和研究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内涵,通过深入学习,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加入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参与实地考察和文化活动,亲自感受和体验。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的方式传承文化遗产,例如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和文化产品中,让更多的人熟悉和喜爱。

三、弘扬中华文明的具体措施弘扬中华文明是大学生使命的一部分,我们要传承并让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认同感。

这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展览和演出等活动来实现。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开展线上展览和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华文明。

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将中华文明传递给更多的人。

四、结语大学生在使命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学习和研究文化遗产,并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可以将中华文明传承下去。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中华文明传播到全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使命的作用,让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得以弘扬。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意蕴及价值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意蕴及价值
人与 自然 、 与 人 、 与 社 会 和谐 共 生 、 人 人 良性 循 环 、 面 发 展 、 续 繁荣 为 基 本 宗 旨 的文 化伦 理形 态 。” 是 指 人 类 实 践 生 态 文 全 持 【更 明的 具 体方 式 与 实 现 生 态 文 明 的具 体 应 用 。
任 何一 种 文 化 的 形成 、 展 与传 承 , 要 以某 种 社会 组 织 为 载 体 , 过 具 体 的 社 会 组 织 进 行 有 关 知 识 与理 念 的创 造 、 践 发 都 通 实 与 传播 。大 学 校 园就 是 生 态 文 化优 良的载 体 , 是 生 态 文 化重 要 的 发 源 地 , 创 造 与 实践 生 态 知 识 , 承 与 传 播 生 态 观 念 , 也 是 传 倡
O9 B44 。 Y 2)
[ 者 简 介] 刘 月 岭 ( 9 3 , , 西 理 工 大 学 文法 学 院 讲 师 , 要从 事 伦 理 学 与 道德 教 育 研 究 ; 立 敬 ( 9 3 , 作 1 7 ~) 男 江 主 武 1 7 一) 女 , 士 , 西 理 工 大 学文 法 学 院讲 师 , 要从 事 伦 理 学 与 思想 政 治 教 育研 究 。 硕 江 主
第 2 2卷
第 4期
长 春 工 业 大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Cha g hu n v r iy o c no 0 y( 0 i lS inc s Ed o ) o r a o n c n U ie st fTe h l g S ca ce e hi n
环 境 的 和谐 关 系 , 是 也 注重 生 态 文 明 理念 在 人 际 和 谐 中 的 广 泛 应 用 。 以生 态科 技 发 展 、 态 人 文 进 步 为 特 色 , 学 校 园 生 而 生 大 态 文化 成 为 建基 于其 它 文 化 之 上 的新 型 文 化 。

浅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可持续发展

浅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可持续发展

来促 进各个生态因子的 良性 互动 、 和谐共 生 , 一个 良好 建立

建 设 校 园 生 态 文 化 与 大 学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关 系
校 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可持续发展两者关系密切 、 相 辅 相成 , 可以说 , 建设好校 园生态 文化是 当今大学 面临 的一
个 迫切 的现 实问题 。 ( ) 一 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是大学 实现可持续 发展 的必然
目标的需要 。第三 , 校园生态 文化建设 是实 现大学 生全面 、 自由发展的重要 途径 之一 。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 , 具有 良好 的育人功能 , 即能够将正确 的世界 观 、 生观和 价值观 内隐 人 于具体的 、 闻乐见 的校 园文化 活动中 , 而能 够培养 出具 喜 从 有正确世界观 、 价值观 、 人生 观 以及创 造能 力的人 才。在校 园生态文化的创建过程中 , 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校园生态文 化建设还有助于大学生智力 发展 , 有助 于大学生 人格完 善。
关键词 : 园文化 ; 态文化 ; 校 生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4 G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8— 6 1 2 1 )6—03 0 10 4 8 ( 0 1 0 12— 2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 近 1 的跨 越式 发展 , 0年 实现 了规模 和数量的快速增长 , 足 了学 校规模迅 速扩展 的需要 , 满 但在 谋求快速发展 同时也走上了一条反生态之路。可以说 , 园 校 生态文化伴随着高校 的发展和整个 文化生 态系统 的变迁 而 出现 了一定程度 的失衡现象与不 良倾 向, 而作 为高校现代 办 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 高校急 须构建 良好 的校 园生态 文化 , 以 适应 自身 的快速发 展 、 可持 续发展 。可 见 , 求高 校校 园生 探 态文 化建设 与大学 可持续发展关 系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

社会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社会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种 文 化 建 设 路 径 凸 显 其 必要 性 生 态 文 明榜 样 群 体 的 不 断 生 成 . 以 及 各 类 生 态 建 设 榜 样 的 活 动 。 都 为 这 种 社 会 学 习提 供 了可 能 性 。 社 会 学 习通 过 榜 样 行 为 展 示 、 替 代 性 强 化 、 主 体
基 金 项 目 : 教 育 部 社 科 规 划 基 金 :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过 程 中 的 社 会 学 习机 制 研 究 ( 1 3 YJ A 71 0 0 5 4); 河 南 省 教
育厅 重 点研 究基 地 项 目: 和 谐 意 识 培 养 与 中原 和 谐 社 会 建 构 ( 2 01 2 - J D -0 2 2) ; 河 南 省 哲 社 规
台- N 学
1 3/ 未来与发展/ 2 01 5 / 第 2期




而 且 直 接 推 动 了我 国 生 态 文 明 的 能 力 供 给 和 规 范 建 设 。
位 。这 些榜 样 , 有 的身体 力行 . 致 力 于 生 态 道 德 和 环
保 理 念 的 实 践 和 传 播 . 可 称 之 为 道 德 楷 模 : 有 的 在 生
的 社 会 学 习 理 论 为 参 照 .分 析 社 会 学 习 作 为 生 态 文 域 的 生 成 和 显 现 .并 由 此 克 服 和 弥 补 了 长 期 以来 政
明 建 设 路 径 的 必 要 性 、 可 能 性 、 作 用 途 径 等 问 题 , 以 府 决 策 、 企 d , k发 展 、 伦 理 观 念 以及 日常 行 为 中 生 态 要
明 建 设 的 效 率 和 深 度 。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社 会 学 习 理 应 创 新 、 循 环 经 济 、 法 律 法 规 建 设 等 方 面 推 进 , 以 一 种

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

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
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
生态文化概述生态文化保护生态文化传承生态文化创新生态文化发展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生态文化概述
总结词
生态文化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通过弘扬生态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文化还有助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制定相关政策
完善生态文化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破坏生态文化行为的惩处力度。
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文化保护的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
资金支持
城市化进程中的冲击
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生态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解决方案包括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和保护传统生态文化元素,同时鼓励城市居民参与生态文化活动。
生态文化活动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统生态文化面临生存危机。
年轻一代缺乏兴趣
现代社会信息丰富多样,年轻一代对传统生态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传统生态文化保护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同时也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持。
பைடு நூலகம்
04
生态文化创新
生态文化传承
1
2
3
通过文献资料、口述传统和实地考察,全面收集和整理传统生态知识,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大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

培养大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

培养大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1. 引言1.1 概述大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绿水青山的重要性也愈发关注。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对于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绿水青山不仅仅是保护环境,更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活。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于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不仅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未来。

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大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将之付诸实践。

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会对整个社会和未来产生积极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而努力奋斗。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举足轻重。

目前许多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尚未形成深刻认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欲望日益增长,环境保护的观念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许多人还停留在“开发第一、环保第二”的传统观念之中,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宝贵性和环境的重要性。

急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推动环保意识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提高。

2.2 培养大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环保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大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可以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于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生态文化”的关系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生态文化”的关系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生态文化”的关系生态足迹和“生态文化”的关系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占据的面积。

生态文化则是指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和态度以及环境中的文化元素。

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本文将探讨生态足迹和“生态文化”的关系,分析生态足迹对生态文化的影响以及生态文化对生态足迹的影响。

首先,生态足迹对生态文化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足迹促进人们对环境的认识。

生态足迹让人们能够了解自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环境。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时,他们就会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

二是生态足迹促进人们的环保行为。

由于生态足迹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消耗,争取实现环保生活。

随着环保行动的普及,生态足迹也会逐渐减少。

三是生态足迹促进环境监管。

在政府和企业层面,由于生态足迹的存在,监管机构需要对环境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和监管,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政策制定者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推广生态文化理念,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对生态足迹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一是生态文化理念影响人们对生态足迹的认知。

生态文化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价值观,在人们心中塑造了环保意识和观念。

在这种环保意识的影响下,人们能够评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是生态文化培养人们的环保习惯。

生态文化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对生态文化的教育和实践会培养出人们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这种环保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导和推广。

所以,生态文化对减少生态足迹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三是生态文化向人们灌输了保护生态的理念。

生态文化的建设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价值观念,针对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进行培养和成长,从而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的践行,使生态足迹逐渐减小。

总的来说,生态足迹和“生态文化”两个概念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两者之间互不可缺。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家应该推动生态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深化对生态足迹的认识,积极采取环保措施,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态文化征文策划书3篇

生态文化征文策划书3篇

生态文化征文策划书3篇篇一生态文化征文策划书一、活动主题“生态文明,美丽家园”二、活动目的本次征文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对生态文化的关注,促进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行动,共同营造美丽家园。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参与对象[具体参与对象]五、活动安排1. 宣传推广(1)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单等,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张贴、发放。

(2)利用社交媒体、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发布活动信息和征文要求。

(3)邀请学校老师、专家学者等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2. 征文阶段(1)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参与者的投稿。

(2)对投稿进行初步筛选,选出符合主题和要求的文章。

(3)邀请专业评委对入围文章进行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3. 颁奖仪式(1)举行颁奖仪式,对获奖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2)邀请获奖作者发表获奖感言,分享创作心得。

(3)举办获奖作品展览,展示优秀征文作品。

六、征文要求1. 文章内容应围绕“生态文明,美丽家园”的主题,体现对生态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2. 体裁不限,诗歌、散文、议论文等均可。

4. 必须为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媒体发表过。

七、奖项设置1. 一等奖[具体人数]名,奖金[具体金额],证书。

2. 二等奖[具体人数]名,奖金[具体金额],证书。

3. 三等奖[具体人数]名,奖金[具体金额],证书。

4. 优秀奖[具体人数]名,奖品,证书。

八、活动预算1. 宣传费用:[具体金额]。

2. 评审费用:[具体金额]。

3. 奖品费用:[具体金额]。

4.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

总预算:[具体金额]。

九、注意事项1. 参与者应在规定时间内将作品发送至指定,逾期视为弃权。

2. 作品必须为原创,如发现抄袭,将取消参赛资格。

3. 活动主办方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编辑、展览等使用,不另付稿酬。

4.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篇二《生态文化征文策划书》一、活动主题“生态文明,美丽家园”二、活动目的本次征文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对生态文化的关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当代青年如何肩负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与责任

当代青年如何肩负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与责任

BEIJING EDUCAnON大学生如何有负生态文明建设的使今与责任。

佟立成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当前,中国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到生态文明建设阶段。

生态文明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容,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要站在民族摄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大学生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光荣使命1.大学生承担着人类丈明延续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的整体状态,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

大学生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时代和国家赋予青年的神圣使命。

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投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只有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更加奋发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人类新文明。

2.大学生承担着社会模式转型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不仅是社会整体状态的更迭,而且也是社会基本模式的转型,这是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发展的要求,符合当前国家发展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

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就是利用大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只有深入理解和认识目前社上建功立业,开拓创新。

3.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无论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在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准备、打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毫无疑问,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窑。

历史已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赋予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要光荣地承担起这项任务。

只有将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紧密联系,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的历史使命并为之努力和奋斗。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
教学 机 构 , 很 多 高校在 教学 时 , 不能 以大 学生 的实 际
需 求为 出发 点 , 教 学方 式 比较单 一 , 使用 的教 学方 法
比较陈 旧 , 甚 至一 些理 论 已经 和现 实脱离 , 整 个教 学 过 程过 于枯 燥 , 导致 很 多 大 学 生不 愿 意接 受 思 想 道 德教育。 ( 2 ) 缺 乏学 习热 情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育 可 以 引导 大学 生建 立正 确 的核心 价值 观 , 但是 , 在思 想政 治课 堂上 , 大 学生交 头 接耳 、 不拿 课本 的情 况 司空见 惯 。学生 缺乏 学 习积 极 性 , 究 其 原 因主 要 有 以 下 两
大学 生正 确价值 观 的重 要基 地 。在促 进 大学生 形 成

文化 生态 视 角 下影 响 大 学生 价 值 观教 育 的
原 因
( 一) 社会 因 素的影 响
首先 , 随 着科 学技 术 的不断 发展 , 各种 网络 传媒 对 大学生 的价值 观产 生 了非常 大 的影 响 。大学 生 的
中 图分 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l —l 5 8 0 ( 2 0 1 5 ) 0 4 —o o 3 4 —0 2
本 文从 文化生 态 学角度 对 大学生 社 会主 义核 心
带来 效益 。学 生踏 入 社 会 后 , 在 学 校 形 成 的思 想道 德观 、 价值观, 都被 物 质 利 益 取 代 , 大 学 生 更倾 向 于 功 利性 和实 用性 , 不 重 视 自身思 想 品质 和 道 德 修 养
生 的行 为 习惯 和思 想 品 德 , 为 实 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

加强高等工程素质教育 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加强高等工程素质教育 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加强高等工程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周海玲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00)0S1
【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社会、自然、个人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综合性发展战略。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为此,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以全面性、终身性、主体性为目标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周海玲
【作者单位】郑州粮食学院高教室!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1
【相关文献】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J], 张百章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广告人才——谈高职广告教育的人文素质问题 [J], 赵晓红;刘术人
3.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J], 郭欣红
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高等工程专科人才 [J], 宋旭红;陈爽
5.大力加强光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光学、光电类高等人才的培养 [J], 明海;陈博;章江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体系研究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体系研究

2018年7月Jul. 2018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第20卷第4期V〇1.20 No. 4新时代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体系研究侯小波,何延昆(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摘要: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构筑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化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高校作为 先进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主阵地,要积极承担起生态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

高校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人之间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新文化形态。

目前,我国高校在生态文化的建设上受制于内涵认识不齐、制度保障 不健全、生态教育体系不完善以及内容乏于创新等问题。

通过树立生态化的教育理念、构筑完善的生态文化教育 知识体系、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实现新时代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体系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生态文化;绿色校园;生态文化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18)04-350-0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 生态体系”等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作为生态文化建设重要阵地的高等院校肩负着运 用新思想、新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传播生态文化和发展生 态文化教育的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时代责任。

通过查阅 整理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学术界针对高校生态文化建 设研究的成果较少,已有的研究成果局限于某一侧面 的分析,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构筑 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和动态发展的高校生态文化建设 体系。

一、局校生态文化的内涵生态文化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价值取向,引导人 们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文化[1]。

生态文化 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主张在时间和空间上,注 重延续发展、长远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发 展文化;是以和谐为价值基础,强调人与人相依相爱、和睦共生、互惠互利,共享美好的道德文化[2]。

论生态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论生态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论生态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张保伟
【期刊名称】《未来与发展》
【年(卷),期】2010(031)002
【摘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之间具有的深刻的内在关联,决定了两型社会建设必然要在一种统一的文化理念指引下实现.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不但提供了审视两型社会的整体论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塑造和培育两型社会建设的精神氛围和社会力量.必须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将其植入社会发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张保伟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责任

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责任

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责任
张永超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上半月》
【年(卷),期】2002(000)04S
【摘要】近30余年来,随着湖泊干涸,森林退却,草原退化和沙漠化加剧.接踵而来的是森林火灾、水荒、水患、干旱、酸雨、沙尘暴及各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疑难疾病,闹得人类不得安宁.殊不知这是大自然对人类不负责任行为的无情报复,丝毫也怨不得什么"厄尔尼诺"或"拉尼娜"、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弄得不好,就会影响可持续发展,殃及子孙后代.因此.保护好环境不应只是学术界的呐喊.而应是全人类共同的行动.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张永超
【作者单位】河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
【相关文献】
1.共同的责任:不同的信仰呼唤人类共同伦理——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巡礼 [J], ;
2.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责任 [J], 张永超
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责任建构研究——基于对"中国责任论"的反思与批判[J], 郭继文
4.人类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兼谈中国人类学的当代使命与责任[J], 石硕
5.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 [J], 游祯祥;徐祥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有使命感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有使命感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有使命感
胡庭平
【期刊名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7(000)001
【总页数】2页(P1-2)
【作者】胡庭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年轻学子要有使命感、要有责任心”——卢展工在郑大、河大、河南农大、河师大、河南理工大学调研侧记 [J], 平萍
2.工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J], 徐冬青;
3.“做企业要有一种使命感”——对话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帮武[J], 夏自钊
4.增强使命感着力抓落实开创新局面─—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J], 云荣布扎木苏
5.增强使命感着力抓落实开创新局面─—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J], 云荣布扎木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学校:让每一个人有价值地生活

生态学校:让每一个人有价值地生活

生态学校:让每一个人有价值地生活
张青涛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18(0)7X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学校的希冀,也是学校对办学水平的执着追求。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教育的最大力量体现在精神世界。

办一所学校关键是塑造学校精神,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关键是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人获得并增强提升幸福感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坚定并执着于我们的初心:办一所基于成长共同体的幸福愉悦的生态学校。

【总页数】2页(P58-59)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作者】张青涛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四十四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7
【相关文献】
1.建设有价值的生态学校势在必行 [J], 徐炳霞;郎镝
2.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课程——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研
究之一 [J], 钟山学院《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研究》课题组
3.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原则、内容与方法——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研究之三 [J], 钟山学院《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研究》课题组
4.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课程——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研究之一 [J],
5.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原则、内容与方法——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研究之三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前 ,在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领 域 ,生 态 文 化 已 经 成为一个学术热 点,吸 引 了 学 者 的 多 维 度 探 索。 很 多大学积极组建生态文化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心, 搭建交叉学科平 台,开 展 生 态 文 化 研 究。 在 自 然 科 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大 学 研 究 者 积 极 关 注 生 态 环 保 技术,进行环保技 术、生 态 工 艺、生 态 工 程 等 相 关 领 域的研发,成为 目 前 环 境 科 研 领 域 的 主 力 军。 但 相 对 而 言 ,我 国 大 学 生 态 、环 境 相 关 领 域 的 教 学 科 研 水 平还处于较低的发 展 阶 段,尚 不 能 很 好 地 满 足 企 业 和区域发展的要求;而 毕 业 学 生 的 专 业 技 术 能 力 和 综合素质,也与 社 会 期 望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距。 发 展 生 态文化的时代要求,亟 待 大 学 在 上 述 领 域 的 全 面 创 新和提升。
收 稿 日 期 :2014-02-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13YJA710054);河南省重点软科学项目(132400411014);河南省哲学社会 科 学 创 新 团 队 支 持 计 划 项 目 (2012-CXTD-07)
· 64 ·
构 建 ,而 受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的 深 刻 影 响 和 系 统 性 制 约 。 在全球化语境中,由 于 强 势 的 工 业 文 化 自 在 自 发 而 又无所不在的影响,诸 多 美 好 的 蓝 图 与 规 划 和 以 环 境友好为导向的社 会 实 践,往 往 由 于 可 能 的 经 济 代 价和牺牲而被无 可 奈 何 地 搁 置。 就 整 体 而 言,生 态 文化尚不是一个群 体 自 在 遵 循 的 文 化 体 系,而 更 多 地表现为基于环境问题催逼而生发的一种理念的追 求。人们对生态文 化 及 其 远 景 的 主 观 认 识,与 其 实 践和行为表现之间还存在极度的不平衡。生态文化 也 因 此 仍 是 一 个 远 未 成 熟 、尚 处 于 构 建 之 中 的 文 化 。 实 践 中 ,一 些 地 方 和 一 些 人 将 生 态 文 明 当 作 一 个 筐 , 什么都往里面装,在“建 设 生 态 文 明”的 口 号 下 大 肆 进 行 着 生 态 环 境 破 坏[1],生 态 建 设 在 更 多 的 时 候 沦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附 庸 ,受 经 济 目 标 的 牵 引 而 偏 离 初 衷 。 凡此种种,充分暴露 出 对 生 态 文 化 本 质 内 涵 的 误 解 和现实实践的无奈。
大学 的 生 态 文 化 责 任,首 先 在 于 生 态 文 化 的 选 择与创制。生态文 化 作 为 一 种 自 觉 的 文 化 形 式,从 根本上说,来源于对 客 观 现 实 的 理 性 审 视 以 及 对 有 史以来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日益严峻的环 境 问 题 ,不 仅 催 生 了 人 们 的 生 态 文 化 意 识 ,更 以 其 影 响的深刻性和全面性而成为生态文化发展的现实语 境和逻辑起点。环境问题在恶化了人生存的自然家 园 的 同 时 ,也 日 益 深 入 地 蔓 延 至 人 的 精 神 世 界 ,映 照 出 了 人 口 、经 济 、技 术 、社 会 、伦 理 等 等 领 域 中 系 统 性 和结构性的缺陷和不足。生态文化也因此涉及价值 观、发展观、世界观、人 生 观 等 问 题 的 广 泛 探 讨 和 深 度 追 问 。 大 学 所 具 有 的 学 科 优 势 、人 才 优 势 、信 息 优 势 和 学 术 环 境 ,使 其 成 为 新 理 论 的 沃 土 ,并 承 担 着 价 值澄清与文化批判的文化使命。大学不但可以通过 文化选择,使符合现 代 生 态 文 化 理 念 的 文 化 资 源 在 当 代 视 野 中 得 到 阐 释 和 传 播 ,更 要 通 过 学 术 研 究 ,增 强人们对生 态 规 律 的 认 知,发 展 生 态 化 的 技 术、工 艺 ,积 极 探 索 人 们 接 受 、内 化 环 保 理 念 的 机 制 和 一 般 规 律 ,寻 找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的 途 径 和 方 法 ,为 生 态 文 化 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 蕴 含 了 人 类 的 自 我 发 展 与 不 断 提 升,大 学 更应是社会的良知和希望。社会发展中任何一种战 略性质的改变,无不 与 大 学 密 切 相 关 并 要 求 其 进 一 步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这既是大学的职责所在,
也反映着社会对大学的高度期望和价值认同。党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 出 了 在 “全 社 会 牢 固 树 立 生 态 文 明 观 念 ”的 要 求 ,十 八 大 更 是 要 求 将 生 态 文 明 贯 彻 到 社会、政 治、经 济、文 化 建 设 的 全 过 程 之 中。 大 学 作 为知识生产、教书 育 人、服 务 社 会 的 传 统 部 门,在 知 识社会中更是广泛参与文化生产和文化创造。引领 文化已被视为大学的第四功能 。 [3] 在人类面临 生 存 与 发 展 困 境 ,亟 需 文 化 创 新 和 发 展 转 型 的 紧 要 关 头 , 大学必须承担其培育生态文化的历史使命。
2014 年 9 月
河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41卷 第5期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ep.,2014 Vol.41 No.5
生态文化及大学的文化使命
其次,大 学 必 须 肩 负 起 普 及 和 传 递 生 态 文 化 的 责任。大学作为教 书 育 人 的 场 所,不 但 是 文 化 传 承
· 65 ·
和 创 新 的 场 所 ,更 承 担 着 文 化 传 播 的 重 要 使 命 。 “对 于 个 体 而 言 ,大 量 的 科 学 知 识 、文 化 观 念 、文 化 价 值 、 人文素养、道德规 范、人 生 态 度、世 界 观 等 文 化 内 涵 的传承,主要依赖学 校 和 社 会 的 自 觉 的 文 化 传 承 渠 道和个 体 的 自 觉 的 学 习 过 程 ”[4]87。 生 态 文 化 以 现 代生态学为其认知基础。仅仅以经验和朴素的感情 为 支 持 ,没 有 基 本 的 科 学 素 养 ,没 有 对 人 与 自 然 关 系 的生态学认识,很难 形 成 理 性 的 稳 定 的 生 态 文 化 意 识。大学不但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传 授生态知识和具体 技 能,发 挥 现 代 生 态 规 律 的 价 值 指导作用,培养学 生 的 生 态 意 识、生 态 道 德、科 学 素 养以及理性精神,而 且 引 导 知 识 向 日 常 生 活 领 域 的 渗透,使他们养成 保 护 生 态、爱 护 自 然、节 约 资 源 的 习 惯 ,理 性 而 自 觉 地 确 立 起 环 境 保 护 、天 人 共 进 的 文 化 理 念 。 因 此 ,系 统 的 生 态 文 化 教 育 ,既 是 文 化 内 涵 理解和接纳的基本 过 程,也 是 生 态 文 化 价 值 观 塑 造 和认同的关键环节。大学应当和其他媒体一道通过 有目的的文化选择 为 生 态 理 念、生 态 知 识 的 普 及 和 大众化提供阶梯,造 成 一 种 气 氛,形 成 一 种 力 量,并 通 过 多 种 渠 道 ,使 这 种 观 念 在 个 人 心 中 内 化 ,成 为 每 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诉求。
从本 质 上 讲,生 态 文 化 既 是 基 于 人 类 对 生 态 学 规 律 认 知 的 结 果 ,也 是 文 化 系 统 着 眼 于 人 的 全 面 、和 谐 、可 持 续 发 展 而 自 我 超 越 和 创 造 的 结 果 ,是 在 环 境 问 题 的 平 台 上 两 种 文 化 交 流 对 话 、相 互 监 督 、共 同 构 建的文化体 系 。 [2] 但 在 当 下 情 境 中,现 实 中 两 种 文 化的协调因缺乏有效的实践机制而更多地成为一厢 情愿,环境问题的整 体 性 威 胁 与 个 体 迫 切 的 利 益 追 逐之间存在极大的 落 差,气 候 变 化 领 域 中 广 受 关 注 的“吉登斯悖论”,生 活 中 屡 见 不 鲜 的 环 保 不 经 济 等 现象,决定了生态文 化 不 能 仅 靠 人 的 自 发 行 为 来 生 成,而有赖于建基于 积 极 学 习 基 础 上 的 理 性 自 觉 和 主 动 培 育 。 生 态 文 化 建 设 ,不 仅 要 从 宏 观 规 划 着 眼 , 设计适宜生态文化 的 社 会 制 度 与 战 略 规 划,而 且 要 从微观教育入手,通 过 有 意 识 的 知 识 传 输 和 价 值 引 导 ,促 进 个 体 和 组 织 对 生 态 文 化 的 认 知 和 接 纳 ,提 升 其生态文化的综 合 素 质 和 实 践 能 力。 为 此,我 们 必 须深刻认识社会教育系统尤其是大学的能动作用, 充分发挥大学在文 化 建 设 中 的 责 任 和 使 命,不 断 增 加人们对生态环境 的 认 知,加 大 人 们 对 传 统 工 业 文 化 的 质 疑 ,打 破 原 有 文 化 定 势 ,充 分 酝 酿 生 态 作 为 一 种文化“新质”不断 涌 现 和 成 长 的 社 会 氛 围,从 而 推 动生态文化不断走向深入。
作者简介:张保伟(1971-),男,河南南乐人,河南 师 范 大 学 科 技 与 社 会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南 开 大 学 博 士 生,主 要 从 事 环境哲学研究。

当 前 ,环 境 问 题 作 为 一 种 全 球 性 问 题 ,正 以 其 影 响的全面性、深 刻 性、严 重 性 而 引 起 社 会 各 界 的 关 注。社会的各项活 动,都 不 得 不 面 对 生 态 合 理 性 的 考量。生态文化作 为 一 种 新 的 文 化 形 态,也 由 此 凸 显其重要性。生态文化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追 求 ,不 但 重 新 界 定 了 人 与 自 然 的 关 系 ,而 且 要 求 以 环 境为视点审视人与 人 之 间 的 关 系,设 计 并 实 践 与 自 然和谐相处的生 活 方 式。 在 复 杂、动 态 的 社 会 背 景 下 ,生 态 文 化 具 有 多 重 的 价 值 和 作 用 ,它 不 但 提 供 了 审视社会发展合理 性 的 整 体 论 视 角,更 以 其 生 态 化 的价值追求重构社 会 信 念 和 价 值 体 系,从 而 调 适 人 们的观念差异、利 益 分 化 等 多 重 冲 突。 这 种 文 化 在 社会各领域中的生 成 与 发 展,必 将 使 它 由 一 种 隐 性 的力量凸现为显性 的 实 践 力 量,塑 造 人 与 自 然 以 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