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七律·长征》课件

合集下载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感悟精神
红军的身上有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概括
课文中心思想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5 七律.长征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著名 的诗歌——《七律·长征》。
背景简介
长征背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远征,是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1934年至1936年间,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
历经艰难险阻,翻越了十八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四条大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
平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文: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一切艰难困苦,他 们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品读诗歌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
译文: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 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 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句,共四句,形成七个音节的规律。这种体裁富有节奏感
,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
“长征”是这首诗的诗题,是指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 军队的围追剿,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这两个 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七律长征这一题目。
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
七言律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难在何处?

2021秋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26张ppt)

2021秋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26张ppt)

2、有人这么理解:从“暖”字可以推 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 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这样理解对不 对,为什么?
历史事件
“金沙水拍云崖暖”― 成仿吾深刻体验了巧渡金沙
江用兵之巧:当我军逼近昆明,迫使敌人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昆 明,蒋介石也由贵阳飞来昆明督战时,我军却转向西北直趋金 沙江。这是一巧。当皎平渡的敌人认为这里不是主要渡口,红 军还在200里以外时,却受到我军夜袭。这是二巧。成仿吾所 在的干部团完全控制了皎平渡后,渡船急忙地来回在大约300 米宽的江上,载着革命的军队跨过波涛滚滚的金沙江,去完成 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干部团渡江后,就在沙滩上露营。金沙 江两岸都是高山,只有热风随波涛翻腾着,热得气闷。成仿吾 充分体会到:巧渡金沙江成功,终于摆脱了数十万敌人的追击 与堵截,是我军在这次空前的战略转移中取得的有决定意义的 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伟大胜利。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
长征Leabharlann 七言律诗• 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 • 格律较严,偶数句压韵; • 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
对偶。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书交流
四渡赤水之后,便是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这正是毛泽东《长征》诗一名联所写:“金沙水拍云 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是两次飞越天险,两次 都经过激烈的战斗,但前者主要是智取,后者主要是 力夺。一“暖”一“寒”,虽与气候有关,但显然不 是写气候。前者在5月初,由于金沙江皎平渡地势的特 点,热风炙人;后者在5月末,飞夺泸定桥时,连日风 雨交加。但因智取成功,连金沙江水拍得云崖也生暖 意,这是胜利的喜悦;又因强攻,天险更觉其险,给 人以“寒”的感觉,即所谓触目惊心,反衬出红军战 斗胜利的豪迈之情。这一切都是成仿吾身临其境。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课时《七律长征》-优课件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课时《七律长征》-优课件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气势雄伟
翻着浪花的细流 泥团子,小泥球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识字解词 细浪 云崖
泥丸 磅礴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翻着浪花的细流 气势雄伟 泥团子,小泥球 高耸入云的山崖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长征
越五岭 翻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
作业布置
1.积累字词 2.背诵、默写本诗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开二
。分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写作背景
资料袋
回顾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 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 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 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其 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 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1935年10 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书写指导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氵
组词:渡河 强渡
造句: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
书写指导:氵字要窄小,度字要占多 半格。
拓展提高
讨论:在现代生活中, 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 征精神,磨炼意志,培 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课堂总结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七律 · 长征(人教部编版)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七律 · 长征(人教部编版)图文
体会“暖”字表达的情感 体会“寒”字表达的情感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句诗写出了红军怎样的心情? 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
三、课堂小结 请总结出从这首诗中得到的收获

2


一、复习导入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中表现出了乐观的精神。
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默写课文 红军(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
)。
只等闲
五岭( 逶迤腾细)浪,乌蒙(
)。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 云)崖,暖大渡桥横(
)。
铁索寒
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
尽开颜
四、课堂小结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
上下结构 偏旁都是“辶”
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石”
书写
bó 礡
填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逶)迤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磅礴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铁索 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背诵默写 你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吗?
记住诗句的意思,一边想一遍背。
语文六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5 七律·长征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用简练的语长征中的故事呢?
3.时代背景 请说出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重要战斗
二、读诗文、晓诗意
这首诗写了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 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
二、学习生字
口头填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长征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长征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 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 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 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 效果,而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夸大或缩小。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 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 实还是在夸张。 (3)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 免歪曲事实。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试着把下面的句子 改成夸张句。
运用示例:
(1)他的心眼真小。 _____他__的__心__眼__小__得__像__针__鼻__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饿极了。 ____他__饿__得__能___把__一__头__大__象__给__吃__下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这橘子真酸。 ____这__橘__子__酸___得__我__牙__都__快__掉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质课件(共76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质课件(共76张PPT)

从“寒”字中能读出什么呢?
对泸定桥险恶自然环境的烘托;强渡 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对死去的英勇战士的 悼念;体现出长征的惊险悲壮;体会到红 军战士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 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心的心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开颜”收尾有什么好处?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 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A

··
A.高耸入云的山崖。
B.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的样子。
二、课内阅读。
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用的词是“_逶__迤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 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磅__礴__”;可五岭在 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腾__细__浪__”,乌蒙山也 只不过是“__走__泥__丸__”。
三、诗词积累。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课后作业
1. 背诵全诗。 2.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
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 感态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5 七律·长征
攀五岭
越乌蒙山
夸张(扬)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抑) 扬抑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可以看 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战胜困 难的大无畏精神。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暖”“寒”这两个字的妙处在哪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比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 快心情。“寒”字则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 的惊险悲壮。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当 时的天气情况,又写出了红军的心理感受。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课件

高耸入云的山崖。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怎样理解诗句中 的“寒”? 形势严峻,令人心生寒意。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 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 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 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 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 的寒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 析“ 暖” 和“寒”的妙处。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 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 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 的神勇无比。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
江后的欢乐心情。
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岷山千里皑皑白雪,要翻越它是多么 的难呀。面对千里岷山毛泽东是怎样说的 呢?(读诗句)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 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 迹,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几个 省,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翻雪山,过草地,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 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也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 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毛主席回顾所经 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结构图示
腾越五岭
七 律
渡金沙江
长 征
飞夺泸定桥
乐观精神
喜踏岷山雪
随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都。 1. 三军过后尽开颜。( E ) 2.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C ) 3.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A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件3套(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件3套(新教材)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以动写静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后 愉悦的心情)。
寒: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 惊险悲壮)。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 胜利在望,诗中又是怎样描述的?
尾联 红军队伍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承上启下
是对首联的回应。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 个都笑逐颜开。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 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 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造句:这个地方绝壁峭岩,碧水湾湾,青山逶 迤,景色如画。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造句:祖国的锦绣河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 后愉悦的心情)。
寒: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惊 险悲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 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 小的波浪。
夸张 对比
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 脚下,就像是滚动的小泥丸一样。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颈联
第5、6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高耸入云的山崖。
5.七律·长征
课时1
本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重点) 2.学习长征中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难点)

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共10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共10张PPT)演示课件

例的壮举。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
例的壮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
更喜/岷山/千里/雪,
五万岭水//逶千迤山//腾只//细等感浪闲,。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
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阵。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例的壮举。 金沙/水拍/云崖/暖,
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
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
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
例的壮举。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七律•长征
写作背景

《七律·长征》课件(共39张PPT)

《七律·长征》课件(共39张PPT)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生态旅游、评选乡贤等形式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优秀文化对农民的影响,促进农村生态宜居,推
进乡村治理有效。
( 奔 )腾 ( 1.6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四、教学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乌蒙磅礴走泥丸 。
喜踏岷山雪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 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
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品析词句3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用比喻手法言其渺小,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 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 象和精神伟力。

nàn(灾难)(遇难)(难兄难弟)
在困难( n)án和灾难( )n面àn前,他毫不退 缩。
词语解释
逶迤: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 气势雄伟的样子。 铁索: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同音字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大渡桥) 渡 (渡船)(远渡
重洋)
横过水面。如:摆渡
(温度)(风度)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
课文解读
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体
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总领全诗。意思是: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你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品析词句1
从“不怕”一词你感觉到什么?“远征”“难”这两个词 如何理解?
“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下笔 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 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毫无惧 色,顶天立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
点拨: 读句子,根据语境填写,注意“虑”下面是“心”,
“律”的部首是“双人旁”。
2. 战士们登上山顶,站在悬( 崖 )边上,看到了一望无 ( 涯 )的大海。
点拨: “悬崖”指高而陡的山崖,“崖”在此处的意思是高
地或山石陡立的侧面。“一望无涯”的意思是一眼望不到 边,形容非常辽阔,“涯”在此处的意思是边际。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即将取得长征 胜 利 时 的喜_悦___________ 之 情 , 尽从开诗颜 中 “____________”三个字可以看出。
____
点拨: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事件背景理解,注意
“暖”字说明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寒”字影射敌 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六、 积累运用。 1. 根据语境填诗句。 典典要参加学校足球队的选拔考试,但是他 得知参加选拔的同学有很多,而且有一些同学还 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典典有些担心,怕自己选不 上。作为他最好的朋友,你准备用《七律·长征》 中 红的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万__水__千__山__只__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鼓励他。
三、我们今天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 成长,都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此时 此刻,你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些什么?
敬爱的叔叔阿姨……
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习题课件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七律 ·长征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课堂演练
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七律( lù ) 云崖( yá ) 等闲( xián ) B.迤逦( yí ) 逶迤( yí ) 铁索( suǒ ) C.长征( zhēnɡ ) 磅秤( bànɡ ) 磅礴( pánɡ ) D.岷山( mín ) 蒙骗( ménɡ ) 乌蒙( mén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写
téng
wán


腾 丸 崖渡
多音字
nán
nàn

红军不怕远征难。 灾难
jì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ǐn
尽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尽管
识字方法
换偏旁:
天涯海角 悬崖峭壁
téng

不要写成“氺”
腾:指马奔跃。 组词:奔腾 腾云驾雾 造句:黄河奔腾呼啸而来。
wán

不要少写一点。
泥丸:小泥球。 组词:弹丸之地 药丸
• 5《七律·长征》课时1
本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重点) 2.学习长征中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你们听到什么了?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这就是二万五 千里长征。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七律·长征》,领略红军战 士的战斗豪情。
七言律诗。分四联:首 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你从课题“七律·长征”中了解到哪些问题?
题目
根据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 活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 怎样的气魄呢?
首联
长征路上无数的 艰难险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面对这样艰 苦的环境, 红军都没有
退却。
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词语积累
万水千山 千辛万苦 万紫千红
(含有千和万的词语)
这句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朗读指导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句要用坚决、充 满信心的语气来读;“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做平常 事的平淡语气。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绵延千 里,高大绵亘,在红 军看来,也不过是腾 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连绵不断的样子。
三、判断对错。
1.“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3.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5《七律·长征》课时2
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让我们唱着这首歌,带着对英雄的崇敬,再次走进课文。
夸张 对比
险峻的乌蒙山在 红军战士的脚下,就 像是滚动的小泥丸一 样。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颈联
第5、6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高耸入云 的山崖。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以动写静
暖:温暖的感受(巧 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 情)。
腾越五岭
巧渡金沙江
喜踏岷山雪
疾跨乌蒙
飞夺泸定桥
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 后取得了胜利。
初读课文后,红军战士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
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具 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写一写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 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 1-2 句):藐视一切困难。 第二部分(第 3-4 句):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第三部分(第 5-6 句):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 7-8 句):喜踏岷山雪。
一、填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等闲:寻常、平常。
(2)五岭·逶迤· 腾细浪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 长征的胜利。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 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 不断的样子。
造句:这个地方绝壁峭岩,碧 水湾湾,青山逶迤,景色如画。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 险峻。
造句:祖国的锦绣河山,雄伟 壮丽,气势磅礴。
暖:温暖的感受(巧 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 情)。
寒:寒意(暗示飞夺 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 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寒:寒意(暗示飞夺 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红军 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在望,诗中又是 怎样描述的?
尾联
红军队伍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承上启下
是对首联的回应。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 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体现了红军 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 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 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 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长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 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 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 地,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 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 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 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 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这既是红军现实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 些“喜”?”更喜“指什么?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 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 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 平渡的任务。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 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 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 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 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 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 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我 会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词语解释
远征:行走远路。本课指 二万五千里长征。
只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本 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 平平常常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