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校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剑桥大学校训

英国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师生建立的。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

剑桥大学所处的剑桥(Cambridge)是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距英国首都伦敦不到100公里,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叫做“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早在公元前43年,古罗马士兵就驻扎在剑河边,后来还在剑河上建起了一座大桥,这样,河名和桥加住一起,就构成了剑桥这一地名。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在这个镇上,此外还有20多所教堂。

剑桥大学有35个学院,有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各学院历史背景不同,实行独特的学院制,风格各异的35所学院经济上自负盈亏。剑桥大学负责生源规划和教学工作,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于1284年建立,其他的学院在14和15世纪陆续建立。

剑桥大学的拉丁文校训是:“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英译为“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或“ 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汉译为:“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或“此地乃启蒙之所,智慧之源。”剑桥大学还有一个拉丁文校训,引用的是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被合称为“Oxbridge”。剑桥大学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更是盛产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地方,到目前为止,仅诺贝尔奖就拿了73个,比哈佛、耶鲁两校加起来多一倍以上。在剑桥的三十多个学院中,最负盛名的可能是三一学院,因为在这个学院里不仅先后走出了28个诺贝尔奖得主和6位英国首相,而且和一位影响世界的名字——牛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进入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中途因家境贫困辍学。1661年,牛顿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1669年,年仅27岁的牛顿就担任了剑桥的数学教授。16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牛顿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直到去世。

牛顿作为一名科学家,是近代科学的象征,他生前就成为科学界的权威和主宰。他不仅连续24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而且是法国科学院至尊的外国院士,还兼任英国造币局局长和国会议员,并前所未有地被封为贵族,获得爵士称号。他死后作为自然科学家第一个获得国葬,长眠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历代帝王和第一流名人的墓地。所以牛顿被尊称为“伊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 FRS)。

牛顿是个天才,但并不是天生的幸运儿。牛顿出生时的家境很平凡甚至很苦,他出生前几个月父亲就死于肺炎。3岁时母亲改嫁,牛顿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又带着牛顿的3个弟妹回家务农。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顿小学时成绩较差,“除设计机械外没显出其它方面的才华”。牛顿从小热爱大自然,喜欢动脑动手。8岁时积攒零钱买了锤、锯来做手工,他特别喜欢刻制日晷,利用圆盘上小棍的投影显示时刻。传说他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都有他刻划的日晷,他还做了一个日晷放在村中央,被人称为“牛顿钟”,一直用到牛顿死后好几年。他还做过带踏板的自行车;用小木桶做过滴漏水钟;放过自做的带小灯笼的风筝;用小老鼠当动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

牛顿曾因家贫停学务农,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一切时间自学。甚至放羊时也在看书,所以当羊吃了别人的庄稼,他也不知道。他舅父是一个神父,有一次他发现牛顿看的是数学书,便支持他继续上学。

牛顿不仅为力学和运动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贡献。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并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关于牛顿的成就,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概括得最为完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鉴于牛顿的成就和给世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美国当代科普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一本著作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谁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科学家,我可能答不上来,因为有很多科学家可以排名世界第二。但如果你要我回答谁是排名第一的科学家,那我可以脱口而出:牛顿。因为即使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牛顿至少可以四次获得诺贝尔奖。”尽管在二十世纪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牛顿的理论作了改进和修正,但直到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在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后发现,牛顿仍被认为是比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的科学家。

剑桥培育了牛顿,而牛顿又使得剑桥的光环更加亮丽,也许牛顿命中注定离不开剑桥,而剑桥也因为有了牛顿更加绚丽夺目,尤其是在三一学院,至今仍可以感受到牛顿无处不在,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苹果树的故事”:

传说1666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牛顿长时间埋头工作以后有些疲倦,就到后院去散步。他信步走到苹果树下,坐在长凳上一边观赏田野的秋色,一边思考着他的科学问题。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并砸中了他的脑袋。熟了的苹果为什么会往下掉?是地球的引力吗?对,是地球的引力!苹果熟了向下掉,扔到空中的石头也要向下掉,这都是因为地球在吸引它们。地面上的东西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月亮之所以会绕着地球转,也是因为地球在吸引着它,世界上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据说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被牛顿发现的灵感之所在。

如今,在三一学院的门口就有一棵很小的苹果树,早春的季节里,树叶刚刚吐芽,隐隐地泛着绿色,和整个剑桥的无限春光相比,实在是不起眼。但是在剑桥大学读书的人,都会把朋友带到这里来,并指着它郑重地介绍说:就是这颗小苹果树的老祖宗,在某一个秋天把果实砸在了牛顿的脑袋上,并砸出了一个改变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

故事永远是故事。也许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也许是牛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得出了万有引力的公式以后,为了更形象的向人们解释这一定律,亲自编出了这么一个故事,也许是三一学院的师生们为了宣传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共同编造了这个故事。人们之所以愿意相信这个故事,一是因为这个故事太浪漫、太富有哲理、太富有诗意,所以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二是因为人们喜欢牛顿、崇敬牛顿、怀念牛顿,把他当成了先哲和圣人,所以人们以故事作为载体把牛顿当作一个凡人来纪念,并向人们说明一个道理:灵感来自于勤奋。

牛顿的成功绝对不是因为“苹果砸中了脑袋”。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的奠基人,是与他的刻苦和勤奋分不开的。他的助手曾经说过:“他很少在夜里两、三点以前睡觉,有时一直工作到凌晨五、六点。春天和秋天经常五、六个星期住在实验室,直到完成实验。”而牛顿本人在回答人们关于他洞察事物有何诀窍时说:“不断地沉思”。

牛顿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也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但是他的谦虚并不是他个人的谦虚,而是由于他的睿智而代表人类的一种谦虚。他说:“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他还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的这两句话都值得我们深思。

同样值得我们深思的还有牛顿的研究历程。从史料记载来看,牛顿在30岁以前已经完成了他的基本构想,无论是光学、力学、数学还是运动学,都是他理论和生命的黄金期,说明人在30岁以前的思维最活跃。牛顿在40岁以前完成了他的大部分工作,说明人在40岁左右的精力最充沛。他在50岁以前完成了他的大部分著作,说明人在50岁左右最成熟。而他到了60岁以后,在科学研究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新的发明和发现,甚至被他自己的发现所困扰,其中最著名的一个问题是:地球为什么会绕着太阳转?它的“第一推力”从哪里来?他苦思弥想了很多年,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上帝给了“第一推力”使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所以,牛顿在60岁以后只做了一件事:证明上帝的存在,并为此写了几百万字的“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